转化或转换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建立在基因组遗传学、组学芯片等基础上的生物信息学,同系统医学理论与自动化通讯技术之间的互动密切,加快了科学研究向工程应用转变的产业化过程,应用于医药学也将导致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
现代医学发展历史表明,未来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21世纪的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
转化医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转化医学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在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后,转化医学日益受到各国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转化医学已成为国家在生物医学领域里一个重大的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指出:“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
由韩启德教授和桑国卫教授领衔两百多位专家、历时两年完成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中也提出:“推动有利于国民健康的医学模式的转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扩展资料:
一、广义理解
转化医学还有更广泛的意义,这里指从患者出发开发和应用新的技术,强调的是患者的早期检查和疾病的早期评估。在现代的医疗中,我们看到研究进程向一个更加开放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以及对于从研究出发的医学临床实践的包容。
传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被一系列的障碍分隔,这些障碍就像“篱笆墙”。新药的研发隔离于临床在实验室中进行,而当需要进行安全测试和临床试验时才不可避免地被“扔过篱笆”。许多制药公司正在建立转化医学团队,来增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沟通。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转换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以提高医疗总体水平。
因此转换医学研究主张打破以往研究课题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多学科组成课题攻关小组,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
二、相关应用
1、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2、加快新药研究的速度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资料,临床前作用良好的新药,只有30%能通过III期临床试验。更多的药物由于药物的毒性、体内分布等种种原因,没有体现出比现有药物更好的疗效而遭淘汰。
为了降低新药开发的巨大风险,就需要转化医学的研究,比较动物实验与人体临床研究的差异,加快新药的研发速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转化医学
medicine[英][ˈmedsn][美][ˈmɛdɪsɪn]n.医学; 药物; 有功效的东西,良药; 复数:medicines以上结果来自金山词霸例句: work appears in the journal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这项工作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如有疑问欢迎追问!满意请点击右上方【满意】按钮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某些时候又称作转化性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在它被正式提出前,有很多类似的术语来描述相关的工作:发展性研究(development research)、应用科学(implementation science)、研究利用(research utilization)、研究应用(research use)、知识转化(knowledge translation)。这些术语所阐述的概念与转化医学的基本含义大致相同。而经过搜索查询,转化医学第一次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正式出现,应该是在1996年《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从实质上来说,转化医学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bench to bedside(从实验室到临床)以及bedside to bench(从临床到实验室),即通常所说的B2B过程。前一个B2B(bench to bedside)是指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转化为医药产品或者诊疗技术的过程,第二个B2B是指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为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实验设计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转化医学的双向循环,不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忽视任何一面都是对转化医学的片面理解。关于转化医学的定义很多,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定义会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变化。这些定义如果用于转化医学理论交流与探讨的话会因为解释不够精确或者过于繁琐而引起不便,在这里,我尝试给出一种相对简练同时还能完整阐述转化医学概念的定义:转化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利用包括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内的方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产品与技术,同时通过临床的观察与分析帮助实验室更好的认识人体与疾病、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来促进基础研究,从而最终实现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2012~至今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兼基础内分泌学组组长2009~至今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常务委员兼转化医学学组组长2005~2009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七届)委员2013~至今 北京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前任主任委员2009~2013 北京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主任委员2005~2009 北京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常务委员2014~至今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内分泌代谢病产学研联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3~至今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副会长2009~2013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二届)总干事、常务委员2007~2010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一届)总干事、常务委员2013~至今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副主任委员2005~2010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2002~2005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2012~至今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兼再生医学学组副组长2009~201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兼再生医学学组副组长2007~201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200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四届)青年委员2004~2007 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2012~至今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8~至今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第四届)副主编2009~至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一届)副主编2013~至今 《J Clin Endocrinol Metab中文版》编辑委员会(第一届)副主编2008~至今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第26届、第27届)编委2010~至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委员会(第六届)编委2009~至今 《中华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编委2012~至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一届)常务编委2011~至今 《药品评价》编辑委员会(第二届)常务编委2011~至今 《中华国际医学论坛-糖尿病专刊》编委会(第一届)常务编委2005~至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连续3届)编委2002~2008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二届、第三届)编委2012~至今 《转化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一届)编委2009~至今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编辑委员会(第一届)编委担任J Clin Endocrinol Metab、J Endocrinol、Acta Diabetol、Clin Chim Acta、Int J Exp Pathol、Mol Biol Rep、Acta Pharmacol Sin、Chin Med J (Engl)、World J Gastroenterol 等多个英文SCI期刊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国际内分泌杂志》、《生理科学进展》、《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北京医学》等多个中文核心期刊的审稿专家。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是干细胞分化研究、糖尿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负责过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等。主编或主译专著2部,参与编写和翻译专著或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在Diabetologia、Diabetes Obes Metab、Int J Cardiol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具体情况如下:1.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miRNA在人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80万元[2] 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亚课题: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100万[3]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糖代谢异常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研究(),15万[4] 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葡萄糖钳夹技术平台建设及其应用(),80万元[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hrelin促进人类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33万元[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胃肠道激素促进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机制研究(),6万元[7]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亚课题:北京市糖尿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建设(),12万元[8] 卫生部基金(国家标准制/修定专项):糖尿病筛查、诊断(),7万元[9]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利那鲁肽对Pax6突变小鼠高血糖和胰岛素原剪切的影响(),10万元[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诱导人胰腺干细胞向胰岛细胞分化的新策略研究(),31万元[11]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分课题: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干细胞技术与产品研发(),100万元[12] 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25万元[1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趋势及综合控制研究(),10万元[1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胰腺ghrelin表达与胰岛发育和分化的关系研究(),12万元[1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定向分化为胰岛内分泌细胞的研究(),6万元[16]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糖尿病前期的干预和逆转研究(),10万元[17] 211工程循证医学学科群项目:己酮可可碱干预桥本病的临床研究(),13万元[18] 211工程干细胞学科群项目:人胰腺干细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5万元[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胰岛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分化诱导的研究(),18万元[20] 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专项人才基金:人胰岛细胞发育生物学研究(),万美金[21]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白细胞介素18与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3万元[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白细胞介素18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5万元
转化医学的含义如下: 1、转化医学称作转化性研究,在它被正式提出前,有很多类似的术语来描述相关的工作。 2、发展性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利用、研究应用、知识转化。 3、这些术语所阐述的概念与转化医学的基本含义大致相同。 4、转化医学第一次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正式出现,是在1996年《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5、从实质上来说,转化医学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从实验室到临床以及从临床到实验室,即通常所说的B2B过程。
转化或转换医学是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转化医学在健康产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而它的精确定义也不断变化。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转化医学的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联接,这通常被称为“从实验台到病床旁”定义。
刚刚被评的科技源核心。 就算是核心刊物了。
转换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建立在基因组遗传学、组学芯片等基础上的生物信息学,同系统医学理论与自动化通讯技术之间的互动密切,加快了科学研究向工程应用转变的产业化过程,应用于医药学也将导致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
转换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以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因此转换医学研究主张打破以往研究课题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多学科组成课题攻关小组,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
扩展资料:
现代医学发展历史表明,未来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结合;21世纪的医学将更加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医学模式,更加重视整体医学观和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
转化医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转化医学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在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后,转化医学日益受到各国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转化医学
5本子刊:
《Science Signaling》 (科学信号)。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
2015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Advances》 (科学进展)。
2016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Robotics》(人工智能)。
2016年的新子期刊:《Science Immunology》(免疫学)。
期刊简介
《科学》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该期刊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此外《科学》也出版科学相关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和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不像大多数科学期刊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科学》和它的对手《自然》期刊涵盖了所有学科。根据期刊引证报告,《科学》在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
虽然《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但发表文章并不需要AAAS的会员资格。《科学》收到世界各地作者的论文。发表文章的竞争极其激烈,因为发表在这样高引用率期刊上文章可以为作者吸引关注并有助于其职业发展。但是提交给编辑的文章只有不到10%会被接受发表,所有的研究文章在见刊之前皆须同行评审。
刚刚被评的科技源核心。 就算是核心刊物了。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家好,这里是耿直的深空小编。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下面一起让我们去吃瓜围观吧。12月4日,据外媒报道,美国Lyndra生物医药公司宣布成功研发出女性月服避孕药,已做完动物活体实验。该药剂专门为使用口服避孕药的人群设计,为六芒星形状,比一般药片大,一旦吞服,药片会留在胃里数周,缓慢释放避孕荷尔蒙。当起完成工作,便会分解从体内排出,期间对食物消化没有影响。慈善机构Brook负责人Anatole表示,理论上,每月口服避孕药比每日口服避孕药更有效,但需要足够剂量来抑制排卵。这家名为Lyndra的生物医药公司,研发团队包括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由比尔盖茨基金会赞助。该研究已刊登在《转化医学杂志》,该团队将于近年内进行人体实验。有研究表明,近一半使用避孕药的女性会服用错药量,或在错误的时间服用,这使避孕药的有效率从99%下降到91%。而该月服药品可以很好的控制药量和时间,有效避免意外风险的发生。欲要知晓更多《盖茨赞助!女性月服避孕药研发成功:将进入人体测试》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刚刚被评的科技源核心。 就算是核心刊物了。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家好,这里是耿直的深空小编。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下面一起让我们去吃瓜围观吧。12月4日,据外媒报道,美国Lyndra生物医药公司宣布成功研发出女性月服避孕药,已做完动物活体实验。该药剂专门为使用口服避孕药的人群设计,为六芒星形状,比一般药片大,一旦吞服,药片会留在胃里数周,缓慢释放避孕荷尔蒙。当起完成工作,便会分解从体内排出,期间对食物消化没有影响。慈善机构Brook负责人Anatole表示,理论上,每月口服避孕药比每日口服避孕药更有效,但需要足够剂量来抑制排卵。这家名为Lyndra的生物医药公司,研发团队包括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由比尔盖茨基金会赞助。该研究已刊登在《转化医学杂志》,该团队将于近年内进行人体实验。有研究表明,近一半使用避孕药的女性会服用错药量,或在错误的时间服用,这使避孕药的有效率从99%下降到91%。而该月服药品可以很好的控制药量和时间,有效避免意外风险的发生。欲要知晓更多《盖茨赞助!女性月服避孕药研发成功:将进入人体测试》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你好!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