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床医学论文百科 > 城市病的学年论文

城市病的学年论文

发布时间:

城市病的学年论文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 教学 方法 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 教育 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 总结 ,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报告 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未就业率。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 渠道 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 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学生骨科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在实习期间,尤其是骨外科的学习,其专业性较强,涵盖范围广泛,对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提高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1 影响临床实习教学主要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理解临床教学的目的,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患者质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资格,不让实习生进行一些简单体格检查的行为时有发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认可这些规定,造成了医生在开展医疗工作也愈发小心翼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带教教师将手中的诊疗权利下放给实习生,一些本可以让实习生参与的诊疗操作全权代理,如此一来,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考研 及就业与实习冲突 国家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七年制本应该是定位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但综观全国形势,可见每年全国各个医学院校七年制招生将近几千人,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同样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不面对,本科生基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面对生存的压力,学生又怎能不逃实习去准备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只为找到理想的工作。 实习时间短 一个科室3周,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于七年制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型的研究生,应该前期适当压缩课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安排1~2年的时间轮转实习,这样一个科室基本能有1~2个月时间,这样才能参与一个完整患者的诊治全过程,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自己出科,患者还没出院的现象。 2 提高骨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医生的心理,不论是在医术上,抑或是在医德上;而医生则认为很多时候是患者的无理取闹,于是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医生和患者、医院和患者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医生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真诚地同情并支持患者,努力为其消除或者缓解病情,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教学工作,对实习生参与诊疗操作能够充分理解。同时,努力提高公众对临床实习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增加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临床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氛围[3]。 加强医学生考勤考评制度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加强与实习医院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骨科的常见病种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足够多、各重点病种的患者,备齐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讲解、比较以及提问上,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理解[4]。另外,在实习的不同阶段,设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评机制,督促学生更好地实习。 严格选拔带教人员,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带教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带教队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5];Sally pickard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患者,促进实习生操作技能[6]。同时,定期组织同行间、师生间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促进教学。 注意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踏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骨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3 小结 实习很重要,尤其对于毕业后立即选择工作者。实习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开拓自己临床视野。开始了从学生过渡到医生心理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求实习生掌握最基础的医疗常规,比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各专科的体检,掌握对常见病的常规检查与处理;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比如病历、病程、化验单;掌握最基本的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培养起码的无菌原则等。对于带教老师尤其是高年资老师学会对于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 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博,刘鉴汶. 高等医学教育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喻格书,胡岗.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册[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824-1825. [3]高永军,徐蔚,刘静,等.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70-71. [4]鲁英. 骨科骨肿瘤、骨病临床教学的体会[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红卫,苏彦河,杨现会,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带教的实践与认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忆新,崔凤梅,等. 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J]. 安徽医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欢: 1.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2.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6.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城市病的论文

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经济原因。有人将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但城市病的轻重可以因政府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拉美国家的城市病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这些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被称为城市病。这种城市病就已经出现在东京、纽约等诸多城市然而一直以来。并没有人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是城市病导致了城市的衰退。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主要包括住宅奇缺、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治理“城市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往往效果不佳。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恶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市政府的负担,使城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防治城市病就是规范和监督权力,尊重民意,让民意成为能够和权力平等博弈的重要力量,每个公共决策都有民意广泛参与,劳民伤财的“城市病”才能根治。

城市病的表现及其治理:

1、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人地矛盾尖锐。布局分散、城市整体规划相对落后,只求规模不问功能,盲目扩大,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和落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得不到良好的保护,城市建设中的人文问题、犯罪率问题突出等。

2、采取空间调整的策略。过去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单中心,摊大饼,城市是发展中心,周边是居住区,早晨往中间走,晚上往外走,使得交通拥堵,并产生热岛效应。如果改变城市发展方式,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在城市之外构建一个中心。建设城市新区,成为另外一个组团,这就和单中心分开并形成互补,热岛效应也能够解决。

3、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比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应该把制造业、重化工业逐步转移出去,重点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一般情况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病也都会缓解。比如原来伦敦的大雾、纽约的案件频发、东京的环境事件等,都是大城市病的表现,但这些城市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已经得到不断的改善。

4、大城市的发展要和周边城市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比如把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小城镇。大城市之所以膨胀就是因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管理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5、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传统城市化走的是一条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的道路,随之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管理水平粗放等系列问题。新型城市化道路正是对传统城市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病的反思和纠偏,是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城市发展与城市病论文

城市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是经济社会和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但如果不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建设一味贪大求快,不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文化遗产损毁,“城市病”丛生,居住环境恶化的局面。对此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深层思考。下面一起跟我看看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前半段,估计到2020年前后将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这表明,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也必将进入加速期。而实际情况是,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分析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表现。

缺乏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不能正确地认识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功能、城市效率及其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殊作用。其结果,是不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建设超过现实需求,一味贪大求快,甚至仿洋,规划失控。不仅大量占用土地,造成生态破坏,而且由于大范围拆迁进行粗放型城市建设,造成损害百姓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反而使城市发展失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缺乏对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城市发展规模与速度的科学选择。一座城市的兴起、发展、繁荣需要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城市发展本身具有高辐射性,高生态平衡性,高社会服务性,高度产业聚集性以及高承载功能的要求。如果不从这些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而只是凭一时热情和冲动,甚至靠照抄照搬来进行城市规划,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在我国不少城市已经显现出来。

缺乏对城市资源的保护、节约、合理利用,造成令人痛心的浪费和破坏。城市资源是丰富而宝贵的,其中最重要的宝贵资源是土地。但目前城市土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经营城市的冲动超越经济发展规律。

缺乏对城市历史发展深刻全面的了解认识,尤其缺乏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及其遗产古建筑的重视、珍爱、保护,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和巨大遗憾。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许多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出现了生存危机。有的具有珍贵文化的价值,拥有千年文化积淀的旧城、老街,被当作旧城“改造”对象而被拆除。

缺乏对城市载体的结构、功能的科学构建,综合配置以及城市宜居环境的有效打造,导致城市居民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城市化说到底是人的市民化,既不是土地的城市化,更不是城市的高楼化。然而目前,我国6亿城市人口中,至少有2亿人并没有享受到市民的权利。且不说就业、就医、就读和社会保障这些基本民生权利的落实,现在城市的交通状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都相当严重。这种城市发展的粗放实在令人担忧。

缺乏对城市文化建设、文明积淀与升华的深刻认识,不理性地追求建大城市和国际性城市。城市究竟建多大为宜,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国际性的城市,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对这些都缺乏全面深刻的认知和把握。必须要理性把握城市的发展规律,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为前提。

推进城市科学发展

要谋求城市科学发展,同样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发展创新,着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眼加速推进工业化;坚持统筹兼顾,解决好城市发展内部结构失衡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走切合国情的城市发展途径。“十一五”期间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践告诉我们,城市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受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功能协调,环境优化,文化提升等诸多因素的直接影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以及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目标的确定,加速城市化进程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提升的客观要求,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因此,我国城市发展途径的选择,必须从国情、省情和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一条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社会发展为基础,先进文化为引领,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特大城市(世界性城市)为示范,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进而促进带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其次,城市发展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城市化实践证明,城市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笔者认为,在城市发展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突出抓住一条主线和一个新格局两个重点。抓经济发展主线,关键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城市发展有现化产业体系支撑,从而形成坚实的城市发展经济社会基础。抓一个新格局,就是要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尽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这样就为各级政府科学制定城乡发展长远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规模,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及城市群发展新格局创造了先决条件。并可有效地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城市和城镇化的集约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和城市良性化的持续发展。

第三,城市发展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从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社会风尚,人文环境都要始终坚持凝聚市民的愿望期待,依靠市民的创造,为了市民生活更美好来规划建设管理。二是注重“两型”建设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不能有任何的`偏废和动摇。三是保护与有机更新的原则。一般来说,历史性城市的旧城往往都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也是人气最旺的地方,而恰恰这些地区又是城市记忆保存最完整、最丰富、最有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地区,如何保护和有机更新,避免在这样的“点睛”之处、令人向往和留连的地方兴建高层建筑和仿洋建筑。对此要有正确的取舍观和责任感。四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未来10-25年是中国城市社会面临的社会变迁期,将有6亿左右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在这个历史性的变迁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头脑冷静,把握城市发展的规模和节奏,守住城市发展的结构底线,坚决防止和遏制人为地造大城、洋城的倾向,真正依靠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城市化进程。

第四,城市发展要凸显个性特色和注重城市人文精神的弘扬升华。城市如人,要有灵魂思想,要有风采气质,要有色彩形象,要有律动和声音。提起维也纳,我们身边会响起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声;想起威尼斯,眼前会出现水城的风帆和水巷的澄澈影韵。这就是城市的个性特色和美感,而彰显城市个性和特色的因子,就是城市文化生发的魅力。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民族风格,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的承传、升华和创新。切忌简单模仿、生造、不理性地遗弃和破坏,一定要牢牢抓住文化这个根本,极具智慧和匠心地搞好古城(也包括百余年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

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摘要:人类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探索更佳城市生活的历史。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提升和实现高质量的城市美好生活,不仅是发达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是发展中国家今后和未来发展中更需要优先考虑并解决的主题和难题。城市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和核心,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城市科技创新加快了城市的更新和生活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借助新科技,不仅有能力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种种“病端”和问题,而且有能力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创造全新的更具活力、魅力和高质量的城市人居新模式,并为我们的发展和交流开拓前所未有的城市新时空,如智能城、科技城、历史城、文化城、信息城、绿色城、健康城、生态城、太空城等。本文将着重浅谈“智能城市”计划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正文:世博会是全球综合性的国际盛会,它的宗旨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举办世博会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而且对人类和平发展科技事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届世博会响亮地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探讨了人类城市生活直面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未来城市的建造必须以实现人类、城市和地球这三个有机体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科技必将是推动三者发展的关键因素。今日之城市的“基本面”是大有益于人类的,不过在一些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也出现了不少“城市病”,以致出现了“逆城市化”的思潮。面对这种情况,研究城市如何让人类生活更美好,就成为“人”字第一号的大课题。在上海世博会上,各国都会展示他们努力建设更好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成就,也会开展各种研讨,探讨新的锦囊妙计。思科馆提出的“智能城市”计划就是本届世博会的亮点之一。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是智能建筑多样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智能型建筑IB(IntelligentBuilding)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统的网络化、办公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建筑柔性化和建筑物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城市”依托于无线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其网络环境包括宽带网、移动互联网、电话网、电视网和各种无线网络等,服务内容包括计算、管理、控制、资源浏览。通过这种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城市”将为居民提供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为政府管理城市提供便捷,在节约社会资源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可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正在日本进行的“智能城市”项目,囊括了15家日本顶级高科技企业的环保技术,城市中的一切尽在电脑掌控。在日本进行的“智能城市”项目中,集中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化、可控化,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在韩国SK电讯与中铁二局共同打造的“智能城市”计划中主要方向是为城市提供先进的城市管理服务,智能的环境保护、废弃物综合回收与利用,公共安全保卫,韩国SK电子竞技、数字娱乐等。合资公司将首先以成都金马国际体育城项目为示范区,进而为其他城市提供服务。我去世博园思科馆参观时,就亲身体验到了“智慧城市”带来的安全便捷,了解到了城市管理者如何运用“智慧”的工具更及时地响应事故,排除灾难隐患,更高效地部门协作,更人性化的市民公共服务。智能化的交通将会准确地感知并有效分配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资源。城市道路不再拥堵,停车难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网络一站式服务可以创造更丰富的市民应用,“市民卡”将成为城市通行证,佩戴的手表会把你的血压、脉搏等信息传输到医院,再播报医生提供的健康咨询;你家的房门会在遇到小偷撬门时,自动发警报到小区保安的手机上……这充分展示了“智能+互联+协同”的智慧城市理念。对于智能城市我有着一些自己的构想,一些太阳光非常充足的城市,可以试着搞一些“太阳房”,将免费的能源应用到每家每户很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看着形态各异新奇完美的各国国家馆,我想未来的城市建筑不应该仅仅是传统的东南西北的方形建筑或圆形建筑,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创新、变化。建筑最外层可以仿照鸟巢做成网格状,网格可以根据朝向不同而有疏有密,这样可以控制阳光照射程度,从而在降温和采暖方面发挥优势。网格很轻盈而且防风抗震,具有很好的横向稳定性。而且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随时将新材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城市将会更加智能,中国也将更加富强!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所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People come together in cities in order to live; They stay there in order to live well.)民生是“生活更美好”的下限,而生活更美好的上限是个变量。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是新城市时代,21世纪是城市化经济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的城市化时代和城市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浪潮下,21世纪人类之发展,城市将作为主体在全球网络中参与竞争。只有城市,没有国界;只有全球之城,没有政治之都。谁抢滩,谁就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城市间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是这场角逐中的关键。通过对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过对主题的沟通、研讨与交流,推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创建绿色城市,构筑和谐家园”理念的实践,提高人类关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生活的反思和再认识。期待“智能城市”计划,期待美好幸福生活。

大城市病的论文

大城市病的文化因素是随着城市扩张而生成的,特别是资本主导的城市扩张扭曲了人们的利益观,加重了城市失序。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在城市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城市文化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这一变化,在文化上集中表现为城市不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金钱为中心。特别是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不断被私人利益蚕食和侵袭。过去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早已被私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所取代。这一理念的变化,对于市场经济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进步;但对于城市秩序来说,则起着致命的破坏作用。比如,我们曾经倡导的“盘活”理念,对搞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其文化意义是永恒的。但超出经济领域,超越资源约束,特别是进入城市的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其文化的破坏作用同样是巨大的。在惟利是图利益观的导引下,不但公共道路侵占比比皆是,私搭乱建无序蔓延,在法不责众的共识下,小产权房已成为不治之症;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扭曲的利益观在非理性的“给政策”的推动下,在教育领域、卫生领域、行政领域得以蔓延和渗透,误导着改革方向,滋生出各种乱象,异化着城市性质。可以说,利益观的扭曲,阻碍了城市治理的进程。

问题一:城市病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国际上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膨胀 特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在人口快速集聚的过程中,一旦城市建设和管理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需求,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 例如,19世纪末前后,英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造成住房短缺,贫民窟比比皆是;公共卫生设施奇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环境恶劣;就业竞争激烈,工人处境艰难;犯罪率居高不下等等。又如拉美地区,在20世纪中叶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后,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出现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发展速度的“过度城市化”(或称为“超前城市化”)。 交通拥堵 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之一。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在伦敦,由于市中心区域集中了 *** 机关、法院以及大量的企业、金融机构和娱乐场所,并有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天在高峰时段有超过100万人口和40000辆机动车/小时进出中心城区,造成该区域严重的交通拥挤,区域内平均车速只有公里/小时,成为全英国最为拥挤的区域。 在巴黎,上世纪60年代,由于采取了“适应小汽车发展”的政策,结果私人小汽车与日俱增,导致市区交通严重阻塞,1973年环城快速路开通后不久就出现了持续性的拥挤。在曼谷,由于车速过慢,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停车场,甚至出现过3个月内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轿车中分娩的情况。 环境污染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根据 *** 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预测,未来全球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变暖,未来100年还将升温℃~℃,对全球环境带来更严重的影响,比如农作物将减产、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危害速度将明显增加、水资源短缺将恶化等。环境污染使得城市从传统公共健康问题(如水源性疾病、营养不良、医疗服务缺乏等)转向现代的健康危机,包括工业和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震动、精神压力导致的疾病等。环境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世界银行曾对此做出过估算,认为由于污染造成的健康成本和生产力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5%。 资源短缺 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同年在《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在缺水型国家或地区中,大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最为严重,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大中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休斯敦、雅加达、洛杉矶、华沙、开罗、拉各斯、达卡、圣保罗、墨西哥城、新加坡等都将面临严重的水荒。 此外,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也是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由于土地存在供给的绝对刚性,在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过程中,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大都市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紧张问题,土地对现代化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突出。如何开......>> 问题二:什么是城市病 中文名称:城市病 英文名称:city disease 定义: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城市地理学(二级学科) 本内矗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城市病由于人口过于大引起的社会矛盾而产生的一些列疾病称为城市病。 问题三:明确哪些因素对大城市病有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度量大城市病的程度 每日做题。每日做些题目,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宜大。 第7计:一次成功。面对一道题(最好选择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绪,一做就成功。一份试卷,若不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第8计:讲求规范。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答题是否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第9计:回到基础。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必要。要回到基础,把基础打扎实,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 第10计:限时训练。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第11计:激活思维。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解题方向。 问题四:大城市病体现了中国发展过程中怎样的双重压力 大城市病”只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发展中阶段的产物。空问规划的不合理、短期市场的影响、 *** 失灵以及垄断集权的体制环境等,都是造成“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大城市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发展及其带动区域发展的主要障碍,治理“大城市病”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问题五:世界上哪些大城市却没有大城市病?也就是发达而在交通、医疗、人口等方面均衡发展。 在工业革命期间,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发展中国家产生大城市病的原因与发达国家是相同的。有人将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首先是经济原因。并没有人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错误、环境恶化,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污染严重、就业困难等,也称为城市病。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拉美国家的城市病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用水用电紧张!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城市 *** 的负担,劳民伤财的“城市病”才能根治,交通拥堵,将会加剧城市负担,让民意成为能够和权力平等博弈的重要力量。这些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但往往效果不佳,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被称为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证明是城市病导致了城市的衰退。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治理“城市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纽约等诸多城市然而一直以来,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恶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每个公共决策都有民意广泛参与,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防治城市病就是规范和监督权力,但城市病的轻重可以因 *** 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大量耕地被占,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住宅奇缺、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表现在,使人地矛盾更尖锐,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使城市 *** 陷入了两难困境,尊重民意。这种城市病就已经出现在东京、卫生状况恶化等 问题六:发展中国家产生大城市病的原因与发达国家是相同的对吗 发展中国家产生大城市病的原因与发达国家是相同的。错误!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经济原因。 有人将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但城市病的轻重可以因 *** 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拉美国家的城市病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 这些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被称为城市病。这种城市病就已经出现在东京、纽约等诸多城市然而一直以来。并没有人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是城市病导致了城市的衰退。 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主要包括住宅奇缺、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治理“城市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往往效果不佳。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恶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市 *** 的负担,使城市 *** 陷入了两难困境。防治城市病就是规范和监督权力,尊重民意,让民意成为能够和权力平等博弈的重要力量,每个公共决策都有民意广泛参与,劳民伤财的“城市病”才能根治。 问题七:探析在城镇化进程中,小城市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城市规划建设不科学不合理 从大多数城市来看,我国普遍存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水平低、工程布局不合理、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逢雨必淹、积水严重,一遇暴雨就使整个城市堵得一塌糊涂”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的真实写照。我国城市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规划缺乏科学论证,以领导意志为转移。二是专项规划各行其是,缺乏统筹协调性。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部门,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不仅造成交通拥堵,也给城市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三是城市规划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致使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 问题八:京津冀地区的城市病主要是指什么 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严重,绿地面积小,住房紧张。

城市病的议论文

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经济原因。有人将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但城市病的轻重可以因政府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拉美国家的城市病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这些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被称为城市病。这种城市病就已经出现在东京、纽约等诸多城市然而一直以来。并没有人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是城市病导致了城市的衰退。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主要包括住宅奇缺、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治理“城市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往往效果不佳。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恶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市政府的负担,使城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防治城市病就是规范和监督权力,尊重民意,让民意成为能够和权力平等博弈的重要力量,每个公共决策都有民意广泛参与,劳民伤财的“城市病”才能根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全国人民的参与,让我们一起打赢它!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疫情的议论文800字,欢迎阅读参考!

究竟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之前还有人存在疑问,如今应该有了深刻感触。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每一场疫情都是对全人类全方位的考验。病毒,地球上最古老的存在之一。它已诞生数十亿年,但是直到100多年前,人类才借助仪器观察到它的模样。从100多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到近20年来的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从不曾停止。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依然少得可怜。

灾难来袭,呼唤担当。

信息分享透明高效,防控机制坚决有力,中国完成了一个个貌似不可能的任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甄别出病原体并第一时间同世界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10天建成两座医院、对近6000万人实施封锁……这是处于疫情中心的中国“做好自己事情”的担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从近邻日本到非洲兄弟赤道几内亚,从俄罗斯到西班牙,一架架带着爱心的航班飞抵中国。这是“风雨同舟”的担当。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应对病毒,离不开专家的专业能力。“逆行”人群中,有德国专家,有俄罗斯专家,有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成立的国际专家组。这是“守望相助”的担当。

“凡是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面对疫情,反思必不可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开始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被挤压、城市化居住与日益频繁的人员流动则让病毒的传播防不胜防。有人说:“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因此,不要把每次疫情当做单独事件处理,人类需要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命运与共”的担当。

“面对疫情,我们都是中国。”德国小伙在“爆款”视频中声援中国。“留下来!跟中国朋友一起奋战!”法国人朱利安用留在中国表达信心。这是“患难与共”的担当。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疫情突袭,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感谢中国,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四面八方,感激之情,发乎内心。“全力支持”、“共同努力”,温暖之意,溢于言表。

这个世界,人与人命运相连,国与国命运相通。面对疫情,隔岸观火,要不得;恶意攻击,更是有悖人类良知。积极担当、共克时艰,才是正解。

已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共战疫,待疫尽去,国泰民安。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又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5G商用元年,是奥运之年是……但这一切的一切都被突入而来的疫情给打破了……

从新年前夕当如今,我相信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不断地从电视网络上接受前方的信息,也不断的冲击着我们认知的上限和下限,与十七年前不同的是,如今讯息密度达到每时每刻都在刷新,期间无数的负面消息,无疑是在放大我们的恐惧与愤怒。

但与十七年前相同的是,那些被冠以英雄称号的人们,他们依然在,是谈及人们在大街上唱国歌而哽咽的钟南山院士,是防疫一线人员与9岁女儿的隔空拥抱,是不辞辛苦给医疗队送蔬菜的秦师傅,是给警局送口罩不愿透露姓名的小伙子,是等妻子归来承包一年家务泣不成声的丈夫,是征集核酸检测小组直面危险时的.那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我做过”,是雷神山,火神山上那日夜兼程的工人师傅们,是奋战在防疫一线那累到虚脱的医生护士,是每一位被阴霾笼罩下的坚强的人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伟大的中国人民”。

其实我本人是比较反感那些什么梦想、未来、希望这些被念叨很多次的词汇,但是有些东西,在灾难面前,谁真的又有勇气直面这样的危险?是啊,不是我这种每天呆在家,只能干揪心的人,更不是靠那些害虫蛀虫、“键盘侠”的那些人,靠的是那些“伟大的中国人民”。

人啊,总是要仰望些什么,那高远、崇高的又与市井不那么挂钩信念,我可能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为那些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但只要有信仰在,没有什么困难在之面前能称之为困难,做好自己改做的事,相信他们,伟大的中国民万岁!

当北上成为一种时尚,高速发展的城市愈来愈暴露它的另外一面,首都变成“首堵”,生活成本提高,噪音无处不在……集中暴发的“城市病”让人心痛。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历史沉淀与现实的融合,也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的今天,加强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无疑对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角度入手,立意比较高远。有人说,GPP与幸福感成反比,城市越发达,人民越不幸福。那是因为我们把太多的梦想和期许与城市联系在一起,财富,成就,荣耀……一切都与城市有关。城市精社的“GPP”是什么呢?幸福感!幸福不是生长在城市,而是生长在心里。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北京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中国首都,是国人心中的“首善之区“。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北京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引起全国的关注,成为一种行动的价值标杆和取向。不少地方在做事时,往往会先看北京怎么做。北京做得好,应该,因为它是首都,北京做得不好,不应该,还是因为它是首都。可以说,正是这一独特的文化心理环境,决定了北京精神最终都须指向和凸显首善这一独特的城市品质。北京精神既已明确,我们当因它而导引、而涵养、而凝聚、而创造。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办,而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当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沉淀,在沉淀中升华城市精神,期许它指引我们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命、美好的未来,美好的北京,美好的首都,美好的世界城市。“城市病”最大的解药就是营造绿色城市:空气新鲜,生活便利,低成本付出,不为堵车而烦恼,不为高价房、上学难、就医难而发愁;有目的,有计划的去改变现在的状态,兴建绿化地,这些都是未来城市绿色化所需求的。如果只是沉浸于“幸福指数”的幻觉与“城市精神”的豪情中。那么,这样的城市精神不要也罢。道德文化,植入更真诚、宽容、仁爱的绿色文化,这样城市将生机无限

  • 索引序列
  • 城市病的学年论文
  • 城市病的论文
  • 城市发展与城市病论文
  • 大城市病的论文
  • 城市病的议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