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杂志。本刊重点报道我国医学各学科最新进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各科诊疗经验,是我国医学交流的重要窗口,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等。目前该刊被国内外10个重要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系统和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唯一进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全球发行,作为医学会会刊和全世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交换项目。 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主编: ISSN:0366-6999 CN:11-2154/R 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政编码:100710 发表其它同级别同类型期刊,医生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给你推荐一个邮箱:,我已拿到刊物,并顺利晋级,谢谢他们!!!
obesity的意思是:(过度的)肥胖;(医学上的)肥胖症。这个单词与fat 和heavy 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区分的分析:heavy表示“胖”的意思时,往往是指有些重,体重稍微有些超标的意思;
fat 表示的是普通的、常见的肥胖程度,这种肥胖不至于归为肥胖症;而obesity是三个单词中程度最严重的肥胖,它不仅表示会引发一系列附带病症的肥胖,而且是医学上的肥胖症的表达方式。
由此可见,三个表肥胖的单词的严重程度由小到大依次是:heavy、fat、obesity。
序号 专 业 刊 名 主 办 单 位 国 际 刊 号 国 内 刊 号一 级1 中华系列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376-2491 CN 11-2137/R2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中华医学会 ISSN 0366-6999 CN 11-2154/R3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5-7053 CN 11-2155/R4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671-0282 CN 11-4656/R5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9026 CN 11-2225/R6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0-6680 CN 31-1365/R7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78-1426 CN 11-2138/R8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3758 CN 11-2148/R9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6638 CN 11-3859/R10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0939 CN 11-2147/R11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1432 CN 31-1367/R12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5232 CN 32-1463/R13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2727 CN 12-1090/R1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0-6699 CN 31-1282/R15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7480 CN 14-1217/R16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3418 CN 50-1113/R17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7097 CN 44-1217/R18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674-2397 CN 11-5673/R19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学会 ISSN 0254-1769 CN 11-2234/R20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8050 CN 50-1098/R21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29-5815 CN 11-2139/R22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631X CN 11-3855/R2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671-0274 CN 44-1530/R24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8118 CN 11-3884/R25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2352 CN 12-1113/R2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4497 CN 11-2434/R27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9030 CN 42-1213/R28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5-054X CN 31-1653/R29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2036 CN 44-1206/R30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1785 CN 42-1203/R3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3006 CN 42-1158/R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1-2346 CN 11-2050/R33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9-2587 CN 50-1120/R34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9-4598 CN 11-4453/R35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29-567X CN 11-2141/R36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7-9408 CN 11-3903/R37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0-6702 CN 11-2330/R38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412-4030 CN 32-1138/R39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3-3766 CN 11-2152/R40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4-4221 CN 11-3030/R41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1416 CN 13-1073/R42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29-5807 CN 11-2151/R43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254-5101 CN 11-2309/R44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3-9279 CN 11-2866/R45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6-7884 CN 11-3661/R46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6-7876 CN 11-3694/R47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0578-1310 CN 11-2140/R48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673-0860 CN 11-5330/R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2-0098 CN 11-2144/R50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ISSN 1005-1015 CN 51-1434/R
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占体重的15%~18%,女性占20%~25%。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关于肥胖的评估方法,包括人体测量学、双能X线吸收法、超声、CT、红外线感应法等多种。如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外因以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为主。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物质基础。内因为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1.遗传因素人类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背景。有研究认为,双亲中一方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约为50%;双亲中双方均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人类肥胖一般认为属多基因遗传,遗传在其发病中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还与生活行为方式、摄食行为、嗜好、气候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关。2.神经精神因素已知人类和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一对为腹对侧核,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又称饥中枢。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不论是炎症的后遗症(如脑膜炎、脑炎后),还是发生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如果腹内侧核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当腹外侧核破坏,则腹内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厌食,引起消瘦。3.内分泌因素许多激素如甲状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调节摄食,因此推想这些激素可能参与了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肥胖者对胰岛素抵抗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使胰岛素受体降调节而增加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胰岛素分泌增多,可刺激摄食增多,同时抑制脂肪分解,因此引起体内脂肪堆积。性激素在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作用。进食过多可通过对小肠的刺激产生过多的肠抑胃肽(GIP),GIP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在垂体功能低下,特别是生长激素减少、促性腺及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引起的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可发生特殊类型的肥胖症,可能与脂肪动员减少,合成相对增多有关。临床上肥胖以女性为多,特别是经产妇或经绝期妇女或口服女性避孕药者易发生,提示雌激素与脂肪合成代谢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异生,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于是脂肪合成增多,而皮质醇促进脂肪分解。4.棕色脂肪组织异常棕色脂肪组织是近几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与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相对应。棕色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褐色,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白色脂肪组织是一种贮能形式,机体将过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贮藏于间,机体需能时,脂肪细胞内中性脂肪水解动用。白色脂肪细胞体积随释能和贮能变化较大。棕色脂肪组织在功能上是一种产热器官,即当机体摄食或受寒冷刺激时,棕色脂肪细胞内脂肪燃烧,从而决定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以上两种情况分别称之为摄食诱导产热和寒冷诱导产热。当然,此特殊蛋白质的功能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棕色脂肪组织这一产热组织直接参与体内热量的总调节,将体内多余热量向体外散发,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5.其他如环境因素等。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单纯性肥胖可见于任何年龄,约1/2成年肥胖者有幼年肥胖史,一般呈体重缓慢增加(女性分娩后除外)。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地增加,应考虑继发性肥胖。男性脂肪分布以颈项部、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而女性则以腹部、下腹部、胸部乳房及臀部为主。肥胖者的特征是身材外型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胸圆,肋间隙不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细碎紫纹或白纹。儿童肥胖者外生殖器埋于会阴皮下脂肪中而使阴茎显得细小而短。手指、足趾粗短,手背因脂肪增厚而使掌指关节突出处皮肤凹陷,骨突不明显。轻至中度原发性肥胖可无任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怕热,活动能力降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2.其他表现(1)肥胖症与心血管系统肥胖症患者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的几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其发生率一般5~10倍于非肥胖者,尤其腰围粗(男性>90cm,女性>85cm)的中心型肥胖患者。肥胖可致心脏肥大,后壁和室间隔增厚,心脏肥厚同时伴血容量、细胞内和细胞间液增加,心室舒张末压、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均增高,部分肥胖者存在左室功能受损和肥胖性心肌病变。肥胖患者猝死发生率明显升高,可能与心肌的肥厚、心脏传导系统的脂肪浸润造成的心律失常及心脏缺血有关。高血压在肥胖患者中非常常见,也是加重心、肾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体重减轻后血压会有所恢复。(2)肥胖症的呼吸功能改变肥胖患者肺活量降低且肺的顺应性下降,可导致多种肺功能异常,如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临床以嗜睡、肥胖、肺泡性低通气为特征,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肺心综合征,由于腹腔和胸壁脂肪组织堆积增厚,膈肌升高而降低肺活量,肺通气不良,引起活动后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低氧、发绀、高碳酸血症,甚至出现肺动脉高压导致心力衰竭,此种心衰往往对强心剂、利尿剂反应差。此外,重度肥胖者尚可引起睡眠窒息,偶见猝死。(3)肥胖症的糖、脂代谢进食过多的热量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肥胖症的脂代谢表现得更加活跃,相对糖代谢受到抑制,这种代谢改变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肥胖症脂代谢活跃的同时多伴有代谢的紊乱,会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糖代谢紊乱表现为糖耐量的异常和糖尿病,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范围20%者,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1倍以上。当BMI>35kg/m时,死亡率约为正常体重的8倍。(4)肥胖与肌肉骨骼病变①关节炎: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由于长期负重造成,使关节软骨面结构发生改变,膝关节的病变最多见。②痛风:肥胖患者中大约有10%合并有高尿酸血症,容易发生痛风。③骨质疏松:以往的观点认为肥胖者骨质疏松并不多见,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肥胖者脂肪细胞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可能会加重肥胖者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5)肥胖的内分泌系统改变①生长激素:肥胖者生长激素释放是降低的,特别是对刺激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不敏感。②垂体-肾上腺轴:肥胖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是增加的,分泌节律正常,但峰值增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也有轻微的增加。③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肥胖者多伴有性腺功能减退,垂体促性腺激素减少,睾酮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降低。男性肥胖者,其血总睾酮(T)水平降低,但轻中度肥胖者,游离睾酮(FT)尚正常,可能是由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减少所致。而重度肥胖者FT也可下降。另外,脂肪组织可以促进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所以肥胖男性部分会出现乳腺发育,肥胖女孩,月经初潮提前。成年女性肥胖者常有月经紊乱,无排卵性月经,甚至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率高。④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肥胖者甲状腺对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反应性降低,垂体对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的反应性也降低。治疗治疗的两个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继发性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各种并发症及伴随病应给予相应的处理。1.行为治疗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肥胖症及其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地长期坚持是肥胖症治疗首位及最重要的措施。2.控制饮食及增加体力活动轻度肥胖者,控制进食总量,采用低热卡、低脂肪饮食,避免摄入高糖高脂类食物,使每日总热量低于消耗量。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如能使体重每月减轻500~1000g而渐渐达到正常标准体重,则不必用药物治疗。中度以上肥胖更须严格控制总热量,女性患者要求限制进食量在5~(1200~1500kcal)/d,如超过者,则无效。男性应控制在~(1500~1800kcal)/d,以此标准每周可望减重1~2磅。食物中宜保证含适量必需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量的三分之一较为合适),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少于1g。脂肪摄入量应严格限制,同时应限制钠的摄入,以免体重减轻时发生水钠潴留,并对降低血压及减少食欲也有好处。此外限制甜食、啤酒等。如经以上饮食控制数周体重仍不能降低者,可将每日总热量减至~5MJ(800~1200kcal)/d,但热量过少,患者易感疲乏软弱、畏寒乏力、精神萎顿等,必须严密观察。据研究,饮食治疗早期蛋白质消耗较多,以致体重下降较快而呈负氮平衡,当持续低热卡饮食时,发生保护性氮质贮留反应,逐渐重建氮平衡,于是脂肪消耗渐增多。但脂肪产热量约10倍于蛋白质,故脂肪组织消失量明显少于蛋白质组织量,而蛋白质相反合成较多时,反可使体重回升,这是人体对限制热卡后的调节过程。因此饮食治疗往往效果不显著,在此情况下,宜鼓励运动疗法以增加热量消耗。关于活动量或运动量的制定应该因人而异,原则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3.药物治疗对严重肥胖患者可应用药物减轻体重,然后继续维持。但临床上如何更好地应用这类药物仍有待探讨。用药可能产生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因而选择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必须十分慎重,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衡量可能得到的益处和潜在的危险作出决定。4.外科治疗空回肠短路手术、胆管胰腺短路手术、胃短路手术、胃成形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及胃气囊术等,可供选择。手术有效(指体重降低>20%)率可达95%,死亡率<1%。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术前并发症可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或治愈。但手术可能并发吸收不良、贫血、管道狭窄等,有一定的危险性,仅用于重度肥胖、减肥失败又有严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有可能通过体重减轻而改善者。术前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作出充分估计,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肺功能等,给予相应的监测和处理。
肥胖症公认的定义是体内蓄积的脂肪量超过正常体重20% 以上,而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正常体重20% 以上。临床上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结合后一种定义来判断肥胖者。但后述肥胖定义对于某些特别的个体如健美和举重运动员是不适用的。肥胖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故肥胖症并非一种病症,而是一种症候。根据病因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与继发性两类。
单纯性肥胖是指:只有肥胖而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的肥胖症。人体组织中有两种脂肪组织,即棕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前者与后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全身均有分布、血管较丰富、细胞中线粒体较多、受交感神经支配且含有解耦联蛋白。
单纯性肥胖的分类有多种。按肥胖的程度可分轻、中、重3 级或Ⅰ、Ⅱ、Ⅲ等级;按脂肪的分布可分为全身性(均匀性)肥胖、向心性肥胖、上身或下身肥胖、腹型或臀型肥胖等。这种分类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肥胖预后的判断有帮助,如库欣综合征常为向心性肥胖,腹型肥胖者比均匀性肥胖者预后差,常引发许多疾病。
此外,还有增殖性肥胖和肥大性肥胖之分。增殖性肥胖是指脂肪细胞数目增加,特点是肥胖多从儿童期开始,青春发育期肥胖进一步加重,终身都肥胖,脂肪堆积在身体周围,故又称周围型肥胖,到成年可同时有肥大型肥胖。肥大性肥胖只有脂肪细胞蓄积脂肪量增多,但脂肪细胞数目不增加,其特点为肥胖多从中年时期开始,脂肪堆积在身体中央(即躯干部位),故又称中央型肥胖,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增殖性肥胖更为严重。
引起肥胖症的原因可能是小肠比常人要长得多,或者是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比较大,遗传因素,也有可能是平时经常吃一些高热量肥腻的食物,或者是代谢能力比较差。平时应该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油炸烧烤的食物,也应该注意休息,缓解压力,应该有适当的运动。
关于肥胖的小知识
关于肥胖的小知识,生活中,肥胖的人是非常多的,我们在生活中有好多需要减肥的人士,肥胖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统一订的影响的,那么,关于肥胖的小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肥胖症形成的原因
饮食因素
1、摄入过多;
2、不良的进食习惯,例如:摄入高能量食物、进食频繁、过多地食奶油;过多食糖;吸烟饮酒等等。
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
2、瘦素(脂肪抑制素);
3、胰岛素抵抗;
4、脂肪组织的变化。
肥胖症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肥胖症患者的高发性疾病,体内多余的脂肪除了影响到身体的美观外,还会让血液得不到足够的氧。机体在长期缺氧的状态下会大量制造血红细胞,造成血液的粘稠,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
2、肌肉骨骼疾病
肥胖的人因体重增加,身体各器官的负重都增加,可引起腰痛、关节痛等问题,因行动不便还容易遭受各种外伤、骨折及扭伤等。
3、糖尿病
这一点相比大家都有认识到,糖尿病确实高发于肥胖人群中。主要是因为人体内脂肪过多,胰腺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让血糖转化为能量。这使得胰腺不堪重负,一旦分泌的胰岛素不足,人体内血糖自然会升高!
4、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肥胖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
预防肥胖症的措施有哪些
1、饮食清爽
要想身体苗条健壮、避免肥胖,就要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2、加强运动
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3、心情舒畅
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反之,沉默寡言、情绪抑郁,会使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代谢减慢,加上运动量少,就容易造成脂肪堆积。
4、生活规律
为预防肥胖,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合理的饮食营养、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每餐不要太饱,既满足了生理需要,又避免了能量储备。
一、孤独使人发胖
当人心情不好时,往往会用大吃大喝来麻醉自己,而孤独感与体重增加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发表于《激素与行为》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感觉孤独的人在进食后,体内会分泌更多的俗称“饥饿激素”的脑肠肽,这种激素会让人会饿得更快,吃得更多,更容易胖。
二、吃饭刷手机吃得多
巴西拉夫拉斯联邦大学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专心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每餐平均多摄入15%的热量。不仅如此,吃饭看手机的更倾向选择高脂肪的食物,不利控制体重。
三、手机放卧室充电人易发胖
英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全黑的睡眠环境有利于人体生成一种名为褪黑素的激素,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在卧室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会让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影响,新陈代谢就会失衡,进而肥胖和糖尿病等症状可能随之而来。
四、女儿胖瘦随妈妈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4000多个家庭后发现,母亲的体重对孩子影响比父亲更大,若妈妈肥胖,女儿肥胖的几率会增加10倍。除了遗传因素,母亲怀孕时的饮食和体重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五、女人发胖更易患癌
《柳叶刀》一项包含17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400万人的大型研究,发现的新发癌症病例与肥胖和糖尿病有关,肥胖和糖尿病联合导致了约万例新发癌症,且对女性的影响是男性的两倍。
研究还发现,50岁以上的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更年期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相关。
六、肥胖让大脑老10岁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证实,体重超标的人,大脑萎缩可能更严重。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超过25的人,普遍存在脑白质减少的情况。脑白质是大脑内部神经纤维聚集的地方,这一区域的萎缩意味着大脑的老化。
七、肥胖偷走你的味觉
一项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最新研究显示,肥胖会“盗走”舌头上的部分味蕾,使味觉减退,进而导致胖人对高热量食物加倍渴求,让身体更胖。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由肥胖导致的体内慢性炎症,会破坏味蕾细胞正常代谢,这可能是肥胖人群出现味觉障碍的真正原因。
八、肚子肉太多,影响记忆力
美国《医学日报》刊登研究称,肥胖的人出现记忆丧失的可能性高出3倍。当腹部脂肪过多时,肝脏中储存的过氧化酶增生受体难以对脂肪进行处理,肝脏就会利用身体其他部位所储存的该物质,这类蛋白质的消耗会导致人们出现记忆和学习障碍。
九、6种癌症偏爱胖子
通过临床研究,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表示: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且食道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肾癌、乳 腺 癌更青睐肥胖一族。
锻炼在肥胖症治疗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实际上,正是由于身体活动量缺乏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肥胖症的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家庭和办公场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坐着的时间越来越长,逐渐习惯了久坐和不锻炼。
普通家用小器具和电脑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日常身体活动量。比如,简单的电视遥控器的使用,就可以使你每年少走英里,体重增加大约2磅。许多其他看似方便的东西,比如无绳电话、车库门锁自动启闭装置、汽车遥控启动器以及网上购物等,也都使我们的身体活动量降低不少。
情绪和压力会影响到肥胖症吗?
会得。一般来说,人们感觉到饿的时候,就会吃饭。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吃饭是因为受到某种情绪(高兴或悲伤)的影响或与他们某个时期的生活压力有关。由上述任何原因引起的吃饭,可能会对一个人的卡路里摄入量有很大的影响。
带有严重情绪问题的人,比如情绪抑郁的人,经常有饮食行为失调现象的发生。研究表明,即使没有明确的饮食行为失调,人体重量也会随着抑郁情绪的上升而有所增加。
抑郁症状的表现范围很广,包括易怒、睡眠时间增加(减少)、丧失兴趣,还有刚刚提到的体重增加或减少等。带有抑郁情绪的个体一般更喜欢吃碳水化合物(复合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类食物,如面包、土豆和意大利通心粉等;简单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果),这些食物有镇静作用。
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是怎样使身体肥胖的呢?
如果你的答案是“任何东西吃多了,都会发胖”,那你大致是正确的。当然,一些化学物质也在这其中发挥了作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复合碳水化合物)能够促使我们大脑中的血清素含量提高。实际上,是血清素在发挥着镇静和满足感。可惜的是,这种感觉是短暂的。为了继续寻求这种感觉,随后就会出现“放羊”式的暴饮暴食(不仅仅是饭时吃,而是全天都在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体重增加。
肥胖症会在家族中流传下去吗?
非常确定。有一篇获得好评的报告称遗传因素能够导致肥胖症的发生。研究已经表明,一个家庭里面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人肥胖,那孩子超重的几率是6%~10%。如果父母双方都超重,那孩子超重的几率就会提高到约50%。这些数据强调了基因在肥胖症易患体质人群中的作用。
饮食进行跟踪记录很重要吗?
总体来讲,确实很重要。要对体重进行长期有意义的改善,控制饮食行为很关键。很少有人喜欢记录饮食日志,因为这需要把所有吃过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但是从长远来看,这项任务对我们取得体重控制的成功非常重要。由于饮食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大多数人不真正了解他们每天消耗多少卡路里。因此,无论你正在进行什么减肥项目,都建议你把第1阶段6~8周的饮食日志完整记录下来。
【答案】:D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调查发现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土豆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舒适的食物-丰富的奶油和酸奶油捣碎或在植物油中炸脆。但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如果用这些方法进行准备,它们会导致体重增加、糖尿病和心脏病。
事实上,2017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油炸土豆的人死亡风险增加。这项研究调查了4400名年龄在45岁到79岁之间的人的土豆摄入量。到八年研究结束时,已有236人死亡。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吃炸土豆的人——炸薯条、炸土豆饼、家庭薯条等——死亡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多。
然而,研究并未发现非炸土豆的消费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任何关联。这支持了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德克萨斯健康研究所的营养学家维多利亚·贾扎布科夫斯基的立场:土豆不一定对你有害。如果烹调方法正确——没有黄油、奶酪或奶油——它们甚至对你有好处。
土豆热量低——一个中等大小的烤土豆只含110卡路里。它们是维生素C和B6、锰、磷、烟酸和泛酸的良好来源。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数据,这里是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它通过《国家标签和教育法》对食品标签进行管理:
土豆富含植物营养素,它们是植物的有机成分,被认为可以促进健康,据美国农业部称。土豆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咖啡酸。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称,这些物质可以预防或延缓某些类型的细胞损伤。它们也有助于消化,心脏健康,血压,甚至癌症预防。“KDSPE”“KDSPs”紫色马铃薯是植物营养素和抗氧化剂的特别好来源。《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两次食用6到8个小紫薯有助于降低超重和高血压人群的血压、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尽管紫薯含有碳水化合物,但参与者并未增加体重。
血压
土豆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原因有几个。Jarzabkowski说,土豆中的纤维可以通过与血液中的胆固醇结合来帮助降低胆固醇。”结合后,我们会排出体外。
土豆也是一种很好的钾源所有的土豆都富含钾营养生化研究发现,食用紫薯可以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紫色马铃薯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炎作用,可以降低与结肠内癌细胞生长相关的蛋白质白介素-6或IL-6的水平。这项研究观察了三组不同日粮的猪,其中一组添加了紫薯。在研究结束时,食用紫薯的猪的IL-6水平比其他组低6倍。虽然这项研究还没有在人类身上复制,但研究人员预计,由于猪的消化系统与2017年人类的
相似,这一结果将会转移,一位名叫安德鲁·弗林德斯·泰勒(Andrew Flinders Taylor)的澳大利亚人因一年来几乎只吃土豆而失败而登上头条据澳大利亚大众科学报道,大约110磅重。这引发了公众对马铃薯饮食的兴趣。然而,营养师不推荐这样的饮食,因为几乎不可能从一种食物中获得所有20种必需氨基酸、30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然而,白薯和红薯的混合比大多数食物更能让你亲近。尽管如此,你的健康只会受到吃土豆的影响,贾扎布科夫斯基说,
“血糖”
土豆不含脂肪,但它们也是含少量蛋白质的淀粉碳水化合物。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土豆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消化迅速、血糖负荷(或血糖指数)较高的一种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它们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升高,然后下降。这种效果会使人在吃完后不久再次感到饥饿,从而可能导致暴饮暴食。血糖的快速升高也会导致胰岛素的产生。Jarzabkowski说,“我最不推荐给糖尿病患者吃的是土豆。”
另一方面,土豆也是纤维的重要来源,Jarzabkowski说,纤维含量可以让你感觉更饱。
此外,《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同的人对食物的血糖指数值的反应大不相同。因此,本研究建议,血糖指数在推荐食物选择方面的实用性有限。
碳水化合物
Jarzabkowski建议,人们在计划膳食时应记住土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土豆应该代替盘子里的谷物。“把它当作碳水化合物而不是你唯一的蔬菜,”她说,
即使以健康的方式准备,土豆也会给肥胖或糖尿病患者带来健康问题。它们富含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体重增加。Jarzabkowski用这种方式把蔬菜比作白面包。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12万名男女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了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用薯条、烤土豆或土豆泥的人体重会增加,平均每增加磅四年。
2016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一大群女性进行了调查,发现每周吃四份或四份以上土豆的女性与每月吃土豆少于一次的女性相比,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吃烤土豆、煮土豆、土豆泥或油炸土豆的女性和吃油炸土豆的男性都有这种风险。然而,吃等量薯片的男性并没有发现他们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这项研究进一步表明,土豆可能有助于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结果,可能取决于他们独特的血糖指数反应。它还强调了土豆制作的重要性。
烹调土豆的最健康方法
你可能会猜到,用酸奶油和培根熏制土豆并不是享受土豆的最健康方法,但究竟是什么呢?哪种更有营养?烤土豆、煮土豆还是蒸土豆?”
贾扎布科夫斯基emphasis强调了马铃薯消费中制备的重要性。”吃土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土豆整成未经加工的样子,”她说。她说,烤土豆是最好的烹调方法,因为烤土豆或用微波炉烹调土豆会导致最少的营养流失。
下一个最健康的烹调土豆的方法是蒸土豆,这比煮土豆造成的营养流失要少。以这种方式烹调去皮的马铃薯会导致显著的营养素损失,因为水溶性营养素会渗入水中。
在马铃薯中,这些水溶性营养素包括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钾和钙。如果你把蔬菜煮沸,多达80%的土豆维生素C可能会流失。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去皮的土豆上,剩下来浸泡,这是一种用来阻止变黑的方法。不过,如果你用土豆煮沸后的水做汤,你仍然会得到一些营养。
不管你怎么煮土豆,尽量吃土豆皮。Jarzabkowski说:“土豆的眼睛有毒吗?”如果土豆的眼睛没有发芽,它们可以吃。如果他们正在发芽,国家卫生研究院建议在食用马铃薯之前切掉眼睛和它们的芽。“KDSPE”的马铃薯茎、枝条、叶子和果实有毒,含有砷、雪莲碱和龙葵碱等生物碱。根据NIH的说法,Solanine是“非常有毒的”,在绿色土豆中也发现了“KdSPE”“KDSPs”毒物。如果蔬菜暴露在太多的阳光下,它们就会变绿。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说法,你应该“永远不要吃变质的或是表皮下发绿的土豆。”
这里有一些土豆事实,在美国马铃薯委员会和爱达荷州马铃薯博物馆:
中,“马铃薯”一词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昵称“spud”来自种植马铃薯时使用的挖掘工具:“espada”在西班牙语中,“spyd”在荷兰语中,“spade”在英语中。这个词最终与土豆本身联系在一起。
这个词是一个神话,“spud”这个词是一个不健康饮食预防协会的缩写,一个被认为是积极分子的团体,在19世纪希望把土豆排除在英国之外。
土豆是茄子家族的成员,像西红柿、茄子和辣椒。
它们不是根茎类蔬菜;马铃薯实际上是多年生马铃薯块茎的膨大部分。植物的这一部分被称为块茎,其功能是为植物的多叶部分提供食物。
土豆的“眼睛”是芽,如果不加理会,它会发芽成树枝。
有成千上万种土豆品种,但并非所有的都可以在商业上买到。受欢迎的品种包括黄褐色、红色、白色、黄色、紫色/蓝色、鱼种和娇小的品种。
爱达荷州是马铃薯生产的最高州,其车牌上印有“著名马铃薯”的标语,但土豆生长在美国所有50个州。继爱达荷州之后,华盛顿、威斯康星州、北达科他州、俄勒冈州、科罗拉多州、明尼苏达州、密歇根州、缅因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在2013年
种植和收获了超过100万英亩的马铃薯,它生产了437亿磅(200亿公斤)的蔬菜。
美国人平均每年要吃124磅(56公斤)的土豆;德国人吃的土豆大约是前者的两倍。
土豆传统上被用来做伏特加,尽管今天大多数伏特加是用玉米等发酵谷物生产的,小麦或黑麦。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的马铃薯种植量为7磅,1盎司(公斤)。
秘鲁的印加人是第一个种植马铃薯的人,他们种植的蔬菜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
在1536年,西班牙征服者征服了秘鲁,把土豆带回欧洲。
沃尔特·罗利爵士于1589年将土豆引进爱尔兰。它靠近了
时代病,指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些社会流行病,其本质是当下社会大众普遍的心理现象。我们在被电子终端“奴役”的过程中,真实的欲望和情感逐渐丧失,抑郁、孤立、不安以及等心理困扰随之而来,比如无法离开社交工具、在朋友圈不停点赞等,这些都被成为时代病。每个时代都有应时而生的心理特点。时代病,你我都是患者,或轻或重,呼吁大众关注时代病,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更健康更自由,而不是被时代所绑架。时代病时代病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的普及让人们无处可逃,都市人“患”上了各式各样的“时代病”——低头族、鸡汤侠、点赞症、蛇精病、直男癌、自拍狂、中二病、梦想婊、wifi依赖症……总有一款你会中招。每个时代都有应时而生的心理特点。就像弗洛伊德赖以成名的癔症,那种歇斯底里的戏剧化的症状表现,就是维多利亚时代所独有的。而点赞症、自拍狂、鸡汤侠这些“时代病”则是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但最关键是如何去看待这些“病症”,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更健康、自由。
时代和风气也有一些关系。现在的时代病感觉是拜金,和过分依赖手机。让很多人偏离了道德的轨迹
对于人体的生物基础功能,我们首先要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现象,人体本身细胞膜中的水分子带着中性电子,使其对应地球所发出的磁场产生磁场效应,可籍由本身产生「功」的效应或传输影响他人其身理、心理都是藉由人体的网络磁场互相串连共振,产生平衡调节的功能,这个藉由人体所发射出的生物波形磁场,就是「能量」;能量以声(心灵音乐)、光(sgm-708、ys-50远红外)、热(sgm-708远红外)、波(α)、磁(sgm-708远红外)、电[佳(光)之宝高负电位/高周波]的型态存在于你我周遭的环境当中,所以能量医学即是未来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一环,自然医学依附于各历史久远的文化中,当然古老中国的传统医学也不能例外了。对应「能量」的名词,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气功」中的气了;气功医学是最合乎「能量医学」的医疗预防保健定义,那就是利用合乎人体自然接收的生物信号来调节并改善人体自愈功能上的障碍,以期达到缓和疾病,平衡身体及精神之功效。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高能量的发射器和接收体,可以接收大自然和生物之间的信息,皮肤表面的微神经感应系统,它就像是一座生物雷达传递和接收「能量」,未来的医学应是开启人「生命」的潜能,将「预防保健」推升至「自体免疫医学」结合所有生命医学科技,落实于生生不息的「生命」智能当中。能量医学(Energy Medicine) 能量医学是研究「能」量化的活动能力的一种验证科学,能加以量化的能力(能量)包括电场能,磁场能,脑波,神经激发以至细胞及原子辐射等。这门学问专注于多种确知和细微的能量在物质与生物系统间的相互及共通关系,及如何利用这种知识,去作为侦察及改变生物的体内活动现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能量医学(能量治疗)包括针灸、电针、草药、推拿、催眠、神经语言、雷射、生物回馈、磁性、肌电刺激及声色治疗等。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人口中约有70%的人曾接受传统治疗(尤指针灸、草药、推拿等),在美国称这种传统治疗为另类疗法 Alternative Health Care或整体治疗Holistic Healing,近十年来,还将传统治疗(即我们习惯称为中医方法)融合在西方的异类正统治疗Orthodox allopathic medicine(即我们习惯称为西医方法)而成为一种所谓共合治疗Collaborative HealtCare,包括生物回馈、电能刺激及磁电仪。 这种共合治疗如针灸、草药、整脊,因为它的有效性、通体性、简易性、融洽性、无痛性、安全性以至低消费性,已使很多患者接受,亦使健康保险组织采纳,特别对西医治疗无效的病症给以支付。1993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报告约有33%的美国人寻求另类治疗,约每年耗用14兆美元。1994年美国国会发现约有 亿人(几乎一半美国人)采用另类疗法及整体治疗产品。1990年新英伦医学杂志报告约有260万美国人采用生物能治疗法,估计全美约有五***生物能治疗提供者。1994年10月美国国会特别在国家健康机构(NIH)中成立一另类医学的部门支付五百万联邦预算去作共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工作,国家卫生院对能量医学创立一新正式分类,称之为「生物磁电学」在欧洲包括英国、法国、瑞典、瑞士、意大利、俄罗斯亦有相当数量的能量医学学班诊所设立,每年亦有相当多的能量医学论文发表,使能量医学日渐蓬勃兴起。 临床上已有许多研究证明能量医学的效能,例如电磁场可改善失眠,低波辐射可治愈关节炎、高血压、慢性疼痛、脑性麻痹、神经失调等。脉波电磁场可增加软组织的修补,变动电磁场可以增加血管修补速度,磁场亦可改善炎症,针灸电针可刺激神经再生,生物能量治疗法可以改变免疫系统,压抑胸腺细胞,改善AlDS的症状,或改善精神不稳状态等。能量乃是生命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健康和活力的具体表现。 生物能量是协助所有生命体正常运作的主要来源。 它运作、 补给及规划生命体所需之能量, 并且保持及维护我们身体的体温, 和让我们的器官功能能够正常运作。对於生命周期来说,能量乃是从孕育、发育到成熟所必须拥有的条件。我们也知道所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活动,都是靠能量来发挥其功效的。 简单的说,从行走到跳舞,或者从思考到进入梦境,都必须依靠能量来执行。 而大部份的生化能量乃是运用在生理的结构上,新陈代谢的功能上与及营养的运输上。 当中包括,从呼吸到心跳的功能,从抵抗疾病到疾病的恢复的功能,还有从血液循环到消化系统的运作等等。 人类的身体拥有超过70兆的细胞。而每几秒的时间,我们就需要生产数百万的新细胞以取代死去的细胞,对於我们的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的系统来说,这是非常吃力的一项工作,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拥有足够的能量, 以确保此项工作的成功和顺畅。 在细胞中,我们拥有所谓的粒线体,来变换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这些营养要素,以成为拥有电质的能量。 而我们的细胞乃是运用它们的细胞核来储存这些电质能量,以提供身体足够的体能。 但是,身体的活动和功能,只需所存积的百分之五十的能量,另百分之五十的能 量,乃是维持细胞本身生存的功效。 我们可以尚且把身体的每个细胞比拟成一个电磁场。 细胞的细胞墙外的电磁场乃是属正离子的磁场,而细胞墙内则是负离子的磁场。 健康的细胞拥有70 mV 的电压,而虚弱或缺营养的细胞膜,只有30 mV。 30 mV 的细胞膜不能全然的运输营养,因此造成细胞缺乏营养的现象,甚至导致细胞的死亡。 死去的细胞可以以新又活跃的细胞取代之。 但是随我们的年岁的增加,我们所能够增添的新细胞的数量,会随我们的年龄而消减。 因此,我们年纪越年长时,我们的新陈代谢功能也就越慢。 我们若欠缺能量,身体也就容易生病或受伤。 不可避免的, 当我们逐渐变老, 我们生病的机会将会相对的提高! 这是千古不变的原则! 但是若我们能够让细胞的生命周期延长,相对的就会提高我们的免疫能力。 延长细胞生命周期的主要方法, 乃是运用细胞的生化能量和其电磁场的功用,便可达到此目的。 这些能量均能从肌肉的活动,血液的循环,身体的运动和脑细胞的活动等处获得。 而能量医学能够保持我们细胞的死亡率达到最低。 它乃是协助我们的身体吸取更多的能量,以减少细胞的死亡。
它是全球健康产业的领导品牌,来自台湾拥有26年历史,产品行销全球70多个国家,全球已经有超过5000家的神气能量氧身馆特许加盟店2、SOQI推广的是能量医学,有别于传统医学和自然疗法,它是通过高科技仪器对人体进行能量的补充与释放,进而达成提高人体自愈力和免疫力的效果,它是一门预防医学,也是无药物疗法,使用起来比自然疗法简单,而且没有传统医学的各种副作用!3、SOQI预防疾病的原理是先打通再补充,先健康后美丽,气不通,血不通是万病之源,SOQI复合能量可以帮你达成气通,血通 ,经络通的境界,让你同时拥有健康和美丽!各个领域都代表不同的意思: 1、在彩票游戏中:3D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一种数字型彩票游戏,所谓3D就是指从000-999这1000个数中任选一个3位数作为投注号码进行投注的游戏。因为它的单选单注奖金是980元,所以在东南亚也叫“千字票”,有些地方也叫“数字3”。北京叫“北京千禧”,上海叫“天天彩”。今年7月,经国家财政部批准,由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统一名称、统一规则、统一开奖,首批在全国13个省市上市,于10月18日开出首奖,统一命名为中国福利彩票3D游戏,简称3D。 2、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是指三维空间。而我们平常所说的3D也就指的是这个了 三维立体 3、在扫描仪器中:真正的3D扫描仪也不是我们市场上见到的有实物扫描能力的平板扫描仪,其结构原理也与传统的扫描仪完全不同,其生成的文件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图像文件,而是能够精确描述物体三维结构的一系列坐标数据,输入3DMAX中即可完整的还原出物体的3D模型,由于只记录物体的外型,因此无彩色和黑白之分。 从结构来讲,这类扫描仪分为机械和激光两种,机械式是依靠一个机械臂触摸物体的表面,以获得物体的三维数据,而激光式代替机械臂完成这一工作。 三维数据比常见图像的二维数据庞大得多,因此扫描速度较慢,视物体大小和精度高低,扫描时间从几十分钟到几十个小时不等。 4、3D游戏就是三维游戏,3D 中的D是Dimensional(维)的缩写。三维游戏中的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三维游戏(3D游戏)是相对于二维游戏(2D游戏)而言的,因其采用了立体空间的概念,所以更显真实,而且对空间操作的随意性也较强。也更容易吸引人。 特点是游戏的视角可以随意变动,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3D游戏对显卡的运算速度和内存容量比2D游戏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硬件不能达到要
据我所知,肥胖真的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受到肥胖者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和自己长期相处的亲友之间。我自己就深有感受,我的闺蜜特别爱吃东西,受到她的影响也会跟着她一起吃吃喝喝,时间一久肥胖自然不可避免。
肥胖能够“传染”并不是我们主观的感受,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之间真的是会“传染”的,尤其是在家庭成员和经常待在一起的朋友之间,这种“传染”现象更为显著。调查显示:如果你的体重增加了公斤,而和你常在一起吃、玩的朋友,体重则会相应增加公斤。
那么肥胖“传染”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种是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跟有肥胖的人在一起,那些饮食喜好、生活习惯会渐渐受到影响,进而趋向相同。
拿我自己来说,原先我的体重并不是偏胖一类的。但是结了婚之后,因为我先生一家都是心宽体胖一类的,原先食欲并不怎么好的我,每次吃饭看到他们吃得又快又多,总是不自觉的感觉自己的胃口也变得很好,久而久之自己的胃口也慢慢变好。因此我也从九十斤左右的体重开始增加到一百多的体重,不得不说肥胖真的是会“传染”的。
而且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跟胖的人在一起会变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和胖人在一起,会产生一种行为趋近,就是说两个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会渐渐影响,进而趋向相同。
除了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之外,第二种“传染”方式就是运动习惯。
大多数肥胖的人都不喜爱运动,久而久之肥胖自然会找上门来。而运动这种习惯很难自律加坚持,很多时间我们运动的习惯保持是需要有身边的人一起坚持下去的。而肥胖者也是运动路上的拦路虎,一个肥胖的人不爱运动,那么他身边的亲友大都也不具备运动细胞。
因此,跟肥胖的人相处久了,自然而然会受到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的影响,慢慢的受到“传染”。
我们现在知道了肥胖是会“传染”的,那怎么避免自己被传染呢?别急,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帮助我们远离肥胖。
比如讲究饮食清淡,很多人在不正确饮食行为的影响下,会导致肠胃功能变得薄弱。平时重口味饮食或者没有节制的饮食,都容易导致健康受影响。
比如坚持有氧运动,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时间,通常也能够促进健康。运动是改善身体循环,提高抵抗力的措施。如果想要让身体越来越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改善身体循环。
所以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够使我们保持身体健康,也能影响到身边的亲友,让我们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也“传染”给他们。
熬夜会影响一个人的生物钟,很可能会出现代谢率下降的现象。不想让自己变成易胖体质,更不能去摄入太多的热量。
中国文化很强大,任何东西都要求平衡。就像你的眼睛如果一只眼睛近视了而你没有注意的话,另一只眼睛会自动的向近视的那只靠拢渐渐地你两只眼睛就都近视了。胖瘦的人在一起那就要看谁的吸引力大了,有的还是两个都瘦了呢。这种调查没有意义。尤其是经常在一起的这种相互靠拢的就更正常了
是因为身边的人都胖之后,你就会觉得肥胖好像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你就会不太抑制自己的食欲,让自己想吃最好吃多少从而变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