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百科 > 我国乙肝感染情况论文研究

我国乙肝感染情况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我国乙肝感染情况论文研究

科研价值特别高。这个研究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里面没有获得一个很好的治疗,也没有获得一个特别好的关注,没有一些相关的药物可以治疗,所以才会变得如此严重。

在医学方面,李文辉推动了乙肝治疗和科研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研究方面,李文辉可能会推动乙肝病毒药物的发明。在事业方面,李文辉为我国医学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体内缺少抗体、传播途径广泛、人们重视度不够、治疗费用高、没有有效方法根治等多种原因导致。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有8,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众多人体内缺少抗体,因为在上世纪的时候乙肝疫苗还没有普及,那时的人都没有接种疫苗体内也就没有抗体造成了乙肝病毒的广泛传播,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量越来越多。

一、传播途径广泛

乙肝病毒是一种传播途径极为广泛的病毒,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防范,很容易被乙肝病毒感染,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都是乙肝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如果不及时阻断这些途径,就会造成乙肝病毒的广泛传播,会让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越来越多。

二、人们的重视度不够

在生活中人们对乙肝病毒携带的重视度还不够,很多人认为乙肝病毒携带只要没有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就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不积极配合治疗,但这是由于他们这种心态的存在,导致在不经意间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了别人,导致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不断增加。另外在过去人们接受治疗的时候,某些医疗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反复使用也成了传播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导致很多人因此感染乙肝病毒。

三、没有效的根治方法

乙肝病毒携带直到现在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这也是导致我国乙肝病毒携带人群数量超过8,000万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也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想要减少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量,就要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而且要在生育与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工作,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益肝草治疗乙肝的研究论文

目前的科技医疗水平,各种疾病都能很好的治疗了,所以先要调整好心态别慌张,近些年,为了应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耐药问题,有关人士提出先使用耐药率低的药物,如我们提到的润众,也就是恩替卡韦分散片来进行治疗。假如出现了药物耐药,可以使用名正 阿德福韦酯进行替代或联合治疗的策略,这样仍可有效抑制HBV DNA的复制。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疗程较长,所以在治疗中要更加关注药物的安全性以及病毒是否发生变异,建议大家在治疗期间,一定要坚持三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复诊,针对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和治疗药物,一旦发现HBV DNA出现反弹,要警惕是否发生病毒变异。

乙肝病毒感染一般可分为一过性感染和慢性持续性感染。如果是较大儿童(7岁以上)或成年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不管是无症状但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隐性感染,还是有症状的显性感染(表现为急性肝炎),其中绝大部分感染者为一过性感染,他们体内的乙肝病毒最终会被彻底清除,只有极少数感染者成为慢性乙肝病人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急性感染多呈自限性经过,所以其治疗并不复杂。急性肝炎的治疗包括合理的休息、适当的营养和必要的药物,以休息和营养为主,用药种类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也不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至于隐性感染,多数难以发现,往往不知不觉之中病毒已经清除了,并且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不管隐性感染还是显性感染,机体在清除病毒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都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能够抵御乙肝病毒对机体的再次侵袭。

研究发现,感染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病人的几率越大。如果是围产期(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造成的感染,又未采取任何阻断措施,则将会导致大部分婴儿在将来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病人。不管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病毒自然阴转的可能性都很小,即使再加上药物、免疫压力等因素的作用,其E抗原阴转的几率也很少,表面抗原阴转的可能性更小,核心抗体几乎不阴转。但总的说来,慢性持续性感染、主要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迄今未解决的难题。至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其清除率更低。目前国内外关于乙肝的疗效标准,均无乙肝病毒阴转这一项。由此可知,对于乙肝病毒的慢性持续性感染而言,病毒的彻底清除殊非易事;而病毒得不到彻底清除,所谓“根治”也就无从谈起。

有清脂、排毒、消炎、修复和滋养的作用,适宜体质异常的人群,能够帮助人体肝脏的排毒。

护肝茶需要长期饮用,其实平时就要多喝水、少饮酒,保证饮食的平衡,不暴饮暴食,进行适当的运动。

要多食水果蔬菜,建议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孕妇以及哺乳期的妇女、儿童等都不建议喝护肝茶。泡:就是要植物才能够泡水喝。

扩展资料:

护肝草有:

1、赶黄草:

是海拔一千米左右成活的一种植物,它可以抑制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并对乙肝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治疗跌打损伤肿痛。泡水喝还可以帮助肝脏缓解毒性,以防产生肝纤维化肝中毒等。同时赶黄草还有活血化瘀通经脉的作用。

2、葛根:

是中国南方的某些省区的蔬菜,常常用作煲汤,它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众所周知,葛根有着丰胸的效果,对于养肝保肝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葛根含有能够保护肾脏的异黄酮,但是葛根也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什么东西泡水喝能护肝?老中医:这3种“护肝草”要常备

乙肝病毒的研究论文

乙肝肯定能治好的,这点您放心,但有个治疗方向的问题,只有正确选择治疗方向才行.1\不乱吃药,以免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2\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不生气\不上火,就当是乙肝携带好了.3\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最好能在晚8-9点入睡.4\保护现有肝细胞不受损伤.5\让新生的肝细胞正常生长.6\提升肌体免疫力来杀灭乙肝病毒.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油\少糖.建议大量补充维生素B族再不放心,看看这个我国是乙肝大国,可以治好。治疗乙肝为何要查乙肝病毒基因主持人:我是一名乙肝患者。我到医院治疗时,医生要求我查乙肝病毒DNA。我不知查它有什么用?请贵刊帮我咨询一下有关专家。; 河南 张兴权主持人请乙肝防治专家刘兴仁解答:有关乙肝病毒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弄清楚,乙肝病毒有三对抗原系统,即①表面抗原、②表面抗体;③e抗原、④e抗体;⑤核心抗原、⑥核心抗体。但在患者的血清中只能查到①②③④⑤五项标志物,简称“乙肝两对半”。由于“乙肝两对半”并非乙肝病毒的传染物质和致病物(换句话说,不是活的乙肝病毒),所以检查“乙肝两对半”只能反映患者是否感染过乙肝,却不能直接深入地揭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和致病情况,从而也就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和制订治疗方案。为了寻找到一个正确合理的病毒量化指标,专家们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找到了一个有效办法——HBVDNA定量试验。这种试验可以反映患者血中活的病毒量,有助于了解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的消长。所谓HBVDNA(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就是乙肝病毒的基因。乙肝病毒基因是含有遗传信息的物质,它是复制子代乙肝病毒的基础。因此,了解了HBVDNA在患者体内的消长情况,就间接地弄清了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肝病医师为患者做HBVDNA定量试验,正是临床用药和制订治疗方案的需要。如果在治疗中发现乙肝病毒的量(即HBVDNA的定量值)在下降,说明抗病毒治疗有效。反之,如果治疗中发现乙肝病毒的量在上升,说明抗病毒治疗无效,需要重新选药和调整治疗方案。知道自己的病情和相关科普知识,这是患者的知情权。明白上述道理,有助于发挥医患双方的积极性,使患者密切配合治疗,避免在治疗上走弯路。在最新一期的权威杂志《柳叶刀》上(Lancet 2005; 365: 123-29),荷兰鹿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Janssen教授等发表了长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结果。该试验比较了长效干扰素α-2b单药与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共筛选了307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最后完成治疗的病人中, 长效干扰素α-2b单药治疗组118例,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114例,两组中都有21%的病例是过去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者,12%的病人是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10%伴有肝硬化。治疗方案:· 长效干扰素α-2b单药治疗组:长效干扰素α-2b100微克,一周一次,治疗32周;接着长效干扰素α-2b的剂量改为50微克,一周一次,治疗至52周;· 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长效干扰素α-2b的剂量同单药治疗组,拉米夫定的剂量为100mg,一天一次,共治疗52周。治疗结束后,两组都随访26周。结果:随访结束后,长效干扰素α-2b单药治疗有36%的病人获得持续HBeAg消失,而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有35%,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血清转换率都达到29%,表面抗原消失率都为7%。无论单药治疗组还是联合治疗组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结论:1、 长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有效的,病毒学应答高于历史上普通干扰素的应答率。2、 长效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后,疗效没有提高,与长效干扰素α-2b单药治疗的疗效相同。3、 长效干扰素α-2b无论单药还是联合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讨论:这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早的临床试验,开始于2000年,由于当时对聚乙二醇干扰素的认识不多,在确定长效干扰素α-2b的剂量时,第32周把长效干扰素α-2b的剂量人为地减少为50微克,而没有按照现在长效干扰素α-2b推荐的1、5微克/公斤/周的标准剂量,给药剂量不足。在入选的病人中,有1/4是亚州人,又有21%的病人是过去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者,属“难治型”慢性乙型肝炎;还有50%以上的病人是C型和D型慢性乙型肝炎,这部分病人也相对难治。如果按病人体重给药,标准长效干扰素α-2b的剂量,1、5微克/公斤/周,治疗时间52周,可能会取得高于目前应答率的疗效。了解长效干扰素α-2b,可拨打800免费电话咨询:参考资料:

遗传因素在肝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4(STAT4)被认为在Th1/Th2的分化调控及因此失调引发的各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家在 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研究论文首次发现STAT4基因的遗传多态与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发病风险显著相关。STAT4是IFNa作用途径---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它能够被IFNa所激活,并影响IFNa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当STAT4基因的多态性,影响患肝癌的风险。研究人员通过HBV相关肝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发现了乙肝患者罹患肝癌的一些遗传易感区域。如 UBE4B-KTF1B-PGD是其中一个肝癌易感基因区域,研究表明,如果该区域的某个基因发生变异,更容易使人罹患肝癌。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博士,凭借其在推动乙肝科研和治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11月12日荣获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巴鲁克布隆伯格奖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享有盛誉。此前,肝脏及器官移植开拓者、201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斯塔兹尔博士,因发现丙肝病毒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哈维阿尔特博士,美国肝病研究学会主席安娜洛克博士等,也曾获得该奖。

李文辉2001年从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到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担任讲师。2003年非典(SARS)爆发后,他和同事日夜奋战,在国际上第一个发现了SARS病毒的受体ACE2,在国际同行中引发轰动。

2007年,李文辉回国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开始聚焦乙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究。经过5年的潜心攻关,他的团队终于发现了乙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共同受体——NTCP(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

乙肝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全球人口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目前全世界仍有超过亿慢性乙肝患者,中国约有800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每年约30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由于现有药物不能根治乙肝,病人必须终身服药。

乙肝和丁肝病毒必须先与肝脏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才能进入到宿主细胞内,实现对人体的感染。因此,找到病毒的受体,对于深入了解乙肝的感染机制、建立更好的体外和动物研究模型,以及研发出有效的新药,都至关重要。

然而,寻找乙肝病毒的受体绝非易事。自巴鲁克·布隆伯格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乙肝病毒后,全球的科学家就前赴后继、寻找乙肝病毒感染人类肝脏的“金钥匙”。但是,40多年过去了,科学家们都一无所获。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李文辉团队终于在2012年1月找到了乙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共同受体——NTCP。

同年11月,相关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后,立即在国际学术界引发轰动。肝病学界认为,该研究对乙肝基础和应用领域有重大和深远影响,将可能帮助乙肝治疗新药的发现而为乙肝病人造福。

此次李文辉荣获巴鲁克布隆伯格奖,得到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多位国际同行的认可。与迈克尔亨顿一起荣获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另外两位科学家——哈维阿尔特和查尔斯赖斯,均对李文辉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乙肝病毒受体的发现,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李文辉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国际知名的乙肝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都在采用他创建的研发技术体系开展后续研究和药物开发。

李文辉自己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和自己的夫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制品中心主任隋建华合作,多年来一直在潜心研发治疗乙肝的新药和新疗法。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希望的蓓蕾:他们开发的第一个乙肝候选药物为国际首创,于去年进入临床试验,目前进展顺利;其余多个相关候选创新药物,有的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有的已开始申报临床试验。

“获得巴鲁克布隆伯格奖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个奖应该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分享。”得知获奖消息后,李文辉表示,很高兴受体发现上的工作能促进对乙肝感染的理解并催生新药的研发。

在医学方面,李文辉推动了乙肝治疗和科研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研究方面,李文辉可能会推动乙肝病毒药物的发明。在事业方面,李文辉为我国医学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度。

乙肝与肝癌病例对照研究现状论文

到目前为止,乙肝转变为肝癌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已有相关研究表明这是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具体分子发病机制为:(1)HBx基因:HBx基因位于HBV基因组中C基因的上游,编码154个氨基酸产物HbxAg,HBx基因可以激活多种癌基因及原癌基因,HBx蛋白具有生长因子作用,可直接刺激癌细胞生长,HBx能够抑制受损细胞DNA的修复和细胞凋亡,这些都可能导致肝细胞癌变。(2)HBV的前C基因和C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和缺失,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机制有关。(3)抑癌基因失活,目前公认与肝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是p53和p16,在HBV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基因发生缺失和突变,从而导致了肝细胞癌变。另外,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观察,一旦确诊HBV后,若患者定期入院检查相关指标,如肝功能、乙肝三对、乙肝病毒定量、AFP、肝脏彩超,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遵医嘱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这类患者,往往转为肝癌的概率很低。还有,生活方式在HBV转变为肝癌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的肝癌病因,除了乙肝之外,还与酗酒,黄曲霉素,亚硝胺等有关。比如病例一中的孙某长期酗酒,病例四中的王某某长期吃剩饭剩菜及发霉食物,剩饭剩菜含有亚硝酸盐,可进一步转换为亚硝胺,发霉食物中则可能含有黄曲霉素,而抽烟,过度劳累,高脂饮食,体型过于肥胖,这些都是诱发肝癌的高危因素。很多HBV患者,往往合并严重的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些患者转变为肝癌的可能性当然越大。有研究表明,HBV患者,尤其是大三阳患者,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若依然没有进行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5~10年的时间就可能转变为肝硬化。在临床中,肝硬化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是35岁,肝硬化患者中6%~15%在5年后会发展为肝癌。如何避免HBV转变为肝癌?(1)建议HBV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乙肝三对,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甲胎蛋白,肝脏彩超,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严格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千万不要随便停药。(2)戒烟戒酒,适度运动,低脂饮食,不吃剩饭剩菜及霉变食物。(3)保证充分睡眠,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科学的膳食结构,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4)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不是所有的HBV都会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事实上,HBV患者罹患肝癌的只是占少数。

有关系,而且如果保养不好的话,极有可能会演变成恶性的疾病。所以如果已经患有乙肝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肝脏,否则真的容易演变成为肝硬化,肝腹水,肝纤维化,甚至是恶性的更重大的疾病。乙肝对于肝脏来说可以是非常重大的疾病之一,乙肝患者的肝脏功能可能都不太健全,原则上来讲,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是不可能完全治愈乙肝的,也就是说一旦患有乙肝的话,那么乙肝病毒很有可能会伴随患者终身,而且乙肝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这种疾病非常棘手,我们只能以合理的医疗手段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稳定乙肝的病情,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乙肝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戒除不良的习惯

首先我们需要戒除不良的习惯,这里指不良的习惯,当然是指一些经常酗酒的人我们都知道经常喝酒的人肝脏都不是很好,因为或多或少的他们都存在一些酒精肝,这就是长期酒精对于肝脏的伤害形成的一种典型疾病,所以说乙肝患者就更不能长期饮酒了。

2、不要熬夜

肝病患者最忌讳熬夜,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人体的进入睡眠状态之后,肝脏会进入自我排毒的时间,也就是说肝脏也有自我休息的时间,但是如果我们经常熬夜的话,那么肝脏就会失去这个恢复的机会,这对我们的肝脏是非常不利的。

3、保持稳定的情绪

情绪的好坏也与肝脏的健康有着直接的联系,去美国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每发怒一次,我们的肝脏就相当于患过一次甲型肝炎,由此可以看出不稳定的情绪对我们肝脏伤害有多么巨大,因此我建议大家尽量做到没事偷着乐。

1.病因: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而引起的;而肝癌的发生主要与慢性肝病(主要是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以及长期嗜酒、肝吸虫等多方因素有关。

2.影像学检查结果:肝硬化、肝癌时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都可看到肝脏明显增大以及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边缘角变钝或变不规则等,但肝癌时影像学检查结果还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

3.血清AFP检测:肝硬化时血清AFP测定值一般不会高出正常水平,而肝癌时血清AFP测定值可明显高出正常水平。

4.临床症状和体征:肝硬化代偿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失代偿期除可有疲倦乏力、消化不良以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内分泌紊乱等临床表现;而肝癌早期一般也没有的临床症状,但到了中晚期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进行性加重的肝区疼痛以及进行性消瘦、乏力和不明原因的低烧、腹痛、腹泻等症状。(肝硬化、肝癌晚期都可触及到肿大、质地坚硬的肝脏,但肝癌时肝区多有明显的压痛,而肝硬化时肝区则通常没有明显的压痛症状)。

5.并发症:肝硬化的并发症主要有上消化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而肝癌时除可出现上述并发症外,还可出现癌结节破裂、肝功能衰竭以及血性胸、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乙肝吃饭传染吗

乙肝表面抗体的研究论文

当初乙肝疫苗的设计就是为预防用的,为了增加其免疫原性,添加了佐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能增强体液免疫,即增强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但它对特异性细胞免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有不提倡用于乙型肝炎一说。长期以来,乙肝疫苗未用于治疗,倒不是担心它有抑制细胞免疫作用,而是对它治疗作用认识不足。当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这样想,乙肝病人血液中的表面抗原已经够多了,这样多的乙肝表面抗原都不能刺激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再注射一点点表面抗原(乙肝疫苗)又能起什么作用呢?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较大剂量的乙肝疫苗确可打破免疫耐受而起到消除HBV-DNA及表面抗原的作用。现拿我手头的一篇材料(),作者们应用转基因小鼠进行试验,共43只,用乙肝疫苗治疗1年,结果,治疗前树突状细胞功能良好者23例,治后HBsAg、HBeAg均阴转,HBV-DNA下降,而19例治疗前树突状细胞功能不好的,均无效。众所周知,转基因小鼠是典型的乙肝病毒免疫耐受者,应用乙肝疫苗1年结果:23/43有效、19/43无效,而且其疗效与治疗前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至于为什么转基因小鼠血液中大量乙肝表面抗原引不起免疫反应,而注射乙肝疫苗就有反应?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解释,有可能是血中虽有不少的HBsAg,但局部(皮下和肌肉)并不太多,不能有效地刺激大量存在于皮下的抗原递呈细胞——树突状细胞。注射乙肝疫苗后,局部的浓度明显增高了,因此可以有效刺激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类似的动物实验材料还有,应用于人体的也有一些报告,总的看来,也有一定疗效,但不如动物实验那么好,是因为剂量偏小,还是佐剂(氢氧化铝)不好?还是有其他原因,均尚待研究。乙肝疫苗不必三年打一次专家小传:苏崇鳌,卫生部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多年从事预防医学事业,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疾病控制处处长,现任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卫生部肝炎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我国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亿,由于目前没有清除乙肝病毒的有效手段,所以我国要想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接种乙肝疫苗是惟一可行的方法。尽管新生儿早已推广接种乙肝疫苗,但是疫苗的有效性如何?成年人打一次疫苗,保护作用又能维持多长呢?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苏崇鳌教授。打疫苗1个月后要查抗体苏教授指出,我国卫生部从1992年元月即已开始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按照接种计划,新生儿在出生时、出生后第1个月、第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微克,不是所有人在接种后都会产生抗体,因此在出生后第8个月应及时检测血液里有没有抗体,如果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水平不高,则需要及时追加5微克,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成人打疫苗,剂量比儿童大一倍苏教授同时指出,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成人也需要接种疫苗。此前国家只要求新生儿接种疫苗,是因为担心疫苗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我国目前每年可以生产乙肝疫苗约8000万份,不仅可以满足1600万新生儿的需要,也可为需要接种的成人提供足够多的疫苗。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疗程与儿童相似,只是剂量要加大到10微克,如果没有产生抗体,还可以加大剂量至20微克,绝大多数人在加大剂量后都可以产生抗体。针对不少人认为乙肝疫苗保护作用会逐渐减弱的担心,苏教授指出,疾病控制中心不久前完成了一项针对数万名乙肝疫苗接种者的调查,结果表明,上述健康人在接种疫苗15年后无一例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研究同时表明,在新生儿期接种疫苗15年后,有40%的人仍有乙肝抗体。没有乙肝抗体不代表没有免疫力苏教授认为,理论上讲,乙肝疫苗接种后其保护作用几乎可以维持一生。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仅反映了体液免疫的水平,而细胞免疫也很重要。目前临床上尚未常规检测细胞免疫,主要是由于检测费用非常昂贵。并不能认为,只有抗体能反映免疫力,更不能说检测不到乙肝抗体,人体就没有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目前有人认为乙肝疫苗最好3年接种一次。苏教授认为,这没有必要。尽管乙肝疫苗已经列入我国的新生儿计划免疫,但是卫生部现在还没有规定,儿童长到几岁后,要再次接种疫苗。有的专家认为7岁接种是安全的,有的认为延后到12岁亦可。苏教授个人认为,小孩长到10岁再接种疫苗比较合适。对于成人,也可以在首次接种10年后再次接种。尽管专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每3年接种一次疫苗实在没有必要。 当然,如果打了也没有副作用。

你好,帮你找了,找不到。我会再找的。

  • 索引序列
  • 我国乙肝感染情况论文研究
  • 益肝草治疗乙肝的研究论文
  • 乙肝病毒的研究论文
  • 乙肝与肝癌病例对照研究现状论文
  • 乙肝表面抗体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