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8

奔跑的流沙包
首页 > 临床医学论文 > 肉瘤中医辨病辩证分析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飘渺于浮尘中

已采纳

中医治病向来讲究辨证施治,源自仲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不仅用于外感热病,也广泛地被应用于内伤杂病的辨治,知识在临证过程中,须灵活变通,治病既不离法,又不为法所拘,且辨证须与辨病结合,方能取得良效。六经辨证用于肿瘤的诊治,也是一样,今且一起来看看六经辨证是如何用于肿瘤的诊治的吧! 仲景伤寒的六经辨证,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仲景在此基础上,以脉证为根据,不拘时日,不分次第,根据脏腑经络病理变化情况,以三阴三阳六经作为分证纲领,而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的六经辨证,在六经辨证中,疾病的演变,可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等,非独总按三阳病、三阴病六经排列的顺序传变。仲景的六经辨证,吸收了汉代以前有关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概括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结合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邪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各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证候,根据一定规律,分析、综合、归纳成六个不同类型,用以作为辨证论治,因人而施的准则。同时,以六经来代言脏腑及其经脉,倡导了辨证论治要与辨病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因而,六经辨证,不仅用于外感热病,也广泛地被应用于内伤杂病的辨治,由此我们可领悟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临证时,须灵活变通,治病既不离法,又不为法所拘,且辨证须与辨病结合。肿瘤的辨治,同样须根据各种临床证候,辨明病属寒热虚实,病在何脏何腑,属何经脉,而灵活运用六经的辨证方法。 一、太阳病证 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外感病邪侵袭,太阳首当其冲,正气奋起抗邪,故首先表现为太阳病,其主脉主症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有表虚、表实之分。 外感风邪,营卫失调,则为太阳中风证,临床症见发热、恶风、头痛、自汗出、鼻鸣干呕、舌淡苔白、脉浮缓等,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纵观桂枝汤,乃为营卫不和而设,无论外感内伤,符合桂枝汤证者皆可用之。如手术或放化疗后常可见自汗肢冷、恶风发热等症;乳腺癌内分中医治肿瘤理论及验案泌治疗后出现汗出、头痛、发热,证属气血不足,营卫失和者,均可用桂枝汤治之。并根据兼症灵活化裁,若表阳虚汗,“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用桂枝加附子汤;胸阳不振,“脉促,胸满者”,用桂枝去芍药汤;经气不舒,“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可用桂枝加葛根汤;肺气不利,“喘家作”,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营气不足,“身疼痛,脉沉迟者”,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水气内停,表证未解,“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外感寒邪,卫阳被束,营阴郁滞,则成太阳伤寒证,临床症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肢体疼痛、无汗而喘、舌淡苔白、脉浮紧等,方用麻黄汤。肺癌引起的咳嗽咯血、痰中带血、喘促胸痛发热、舌淡苔白、脉浮紧等症,属风寒束表,肺失宣降者,可用麻黄汤加减;若寒邪郁遏而化热,“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则用大青龙汤解表散寒兼清里热;若表寒郁热,内迫肺气,“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解表宣肺而清里热;若风寒兼湿,症见“身烦疼”,用麻黄加术汤解表祛湿;若表兼湿热,“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解表祛湿清热。 肿瘤引起的腹水证,为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此为蓄水证,症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入则吐、脉浮数等,方用五苓散。又如“脉微而沉”“瘀热在里”之抵当汤证,为瘀血内结。热结下焦,瘀血不行,小腹急结或硬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治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第106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临床广泛运用于瘀热互结证。本方是仲景针对热结膀胱的蓄血证而设,但联系症状,分析病机,病证相符的,各种肿瘤引起的下焦瘀热互结证,如妇科肿瘤、膀胱肿瘤、肾肿瘤,甚至胃肠道肿瘤,其病机与瘀血结聚,化热伤津有关,均可辨证使用,全方可使血分瘀滞得行,热结得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太阳病失治误治后所致痞证,可分为热痞与寒热错杂痞、痰气痞、水痞。 热痞乃无形邪热郁滞于心下胃脘部位,以心下痞满不痛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分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寒热错杂痞乃无形寒热之邪郁于心下部位的病证,以寒热错杂于中,升降失常为其病理特征,以三泻心汤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和胃消痞的代表方。其方证属半表半里阴证,特点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即甘草泻心汤,本方证病机为伤寒误下伤中、脾胃气虚,邪气结聚胃脘,以致中焦气滞不行,气逆于上,常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朱平东等报道还可以用于肿瘤放疗、化疗后出现的各类黏膜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但若属脾阳虚出现腹胀满者,则须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食道癌所致胃虚痰阻,类似“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满,噫气不除”之痰气痞,用旋覆代赭汤,此方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临床报道旋覆代赭汤还可治疗化疗后呕吐等副作用。 二、阳明病证 因太阳病失治或误治,邪热内传入里,伤津化燥而致燥结成屎,或燥热之邪直犯阳明即成阳明病,多见于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盛,邪从热化最盛的极期阶段。阳明病邪气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而肠道无燥屎内结者即成阳明病经证,临床常见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面赤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等,治以清热生津之白虎汤。兼有气虚者加用人参、黄芪;阴虚者加用熟地、天花粉;气阴两伤者加用人参、麦冬;血瘀者加用莪术、丹参。 邪热传里与肠中糟粕相搏即致燥屎内结而成阳明病腑证,临床症见身热、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部胀满疼痛、便秘,或腹中转矢气,甚则谵语、狂乱、不得眠、神志不清,舌苔多厚黄干燥、边尖起芒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有力等,治以荡涤燥结,方用大承气汤。肿瘤之便秘并发症,多为津伤热结,常以小承气汤或增液承气汤治之。腹腔肿瘤,不论原发或继发的,出现“腹大满不通”“腹胀满”伴呕吐、腹痛、纳谷不下,属胃(肠)燥热津伤而致的痞满燥实证;或“无表里证”,仅为“大便难,身微热”,并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的真阴耗竭,目失所养证。前者多为体质壮实者,后者多为年老体虚者,但理化检查均有肠鸣音亢进,腹透可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位在阳明者,均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通腑祛邪、荡涤积滞。又如“伤寒六七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此病机为邪入里化热,与湿邪搏结,蕴蒸于肝胆,胆汁外溢而发为黄疸。临床见肝胆肿瘤发病过程中,亦常有黄疸的发生,其病机与其一致。茵陈蒿汤加减可用于肝癌术后黄疸、癌性发热,以及肝癌介入栓塞化疗后发热等方面。 三、少阳病证 少阳病乃邪居半表半里所表现的证候,以邪已离太阳之表,而尚未入阳明之里为病机特点,既不属表证,也不属里证,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间,正邪相争,正不胜邪则恶寒,正胜于邪则发热,故本病又具有寒热往来之特点。邪热熏蒸,胆热上腾则口苦,热灼伤津则咽干,少阳风火上腾于目则目眩,肝胆受病,气机郁滞则脉弦。本病临床常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或薄黄、脉弦等症,治宜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 消化系统肿瘤中,如肝胆、胰腺肿瘤,常可出现如“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所描述的症状,病位在少阳,病机属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者,小柴胡汤主之。许树才认为,前列腺癌去势术后综合征,症见潮热、汗出、失眠、多梦、眩晕、耳鸣、心悸、烦躁、易怒、精神抑郁等,类似柴胡桂枝汤证,以此方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少阳证而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胃脘部急迫不舒,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是少阳兼阳明里实证,用大柴胡汤。如肝癌、胆囊壶腹部癌、胰腺癌所致的胆总管或肝内胆管内癌栓形成者,症见胃腹胀满,两胁或右胁隐痛、胀痛或刺痛、跳痛,或放射至背部、右肩部,舌苔黄腻,脉弦滑等,此属湿热瘀结,腑气不通,可予大柴胡汤清热利胆、通腑泄浊。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此为邪热陷于少阳,水饮不化,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清解少阳、温化水饮,方中柴胡配黄芩疏泄肝胆之气郁,并清少阳经腑之热;干姜配桂枝辛温散结、温化水饮;花粉滋津液而胜热;牡蛎消散结滞。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临床凡符合邪犯少阳,水饮内结病机者,皆可用之。张书生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寒热往来、喘促、胸痛、双下肢浮肿之癌性发热患者,获效良好。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已是邪入少阳正虚神浮,其论述与肝癌昏迷颇为类似,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乳腺癌等患者,多有郁郁寡欢、夜寐欠安者,也可加减辨治,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四、太阴病证 太阴为三阴之屏障,三阳病中气虚者,每易传入太阴而成脾胃虚寒证,若素体阳虚而始病即见虚寒证候者即为“直中”太阴。太阴病属里虚寒湿证。脾胃同居中州,互为表里,两经病证可相互转化,阳明病而中气虚,可转为太阴病,太阴病而中阳渐复,亦可转为阳明病。中阳不足,脾不健运,寒湿内阻,升降失常,则腹满呕吐,时腹疼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下利。本病临床常见腹满而吐,时腹疼痛,喜温按,食不下,自利,口渴,舌苔白腻,脉沉迟或缓而弱,治宜温中散寒之理中汤。在胃癌、大肠癌等肿瘤中,常可出现此证,临证时可按此论治。 太阴病因属里虚寒证,故其治疗原则,当以温法补法为主,以温中散寒为重点。如表证偏重的,先行解表;里证为急的,先治其里。如肿瘤术后化疗后出现顽固性腹泻,症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倦怠少气、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弱等,治以理中汤或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五、少阴病证 《伤寒论》第281条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此为邪在心肾的病变,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阳气不足,故脉微;阴血不足,故脉细;虚弱萎靡故但欲寐。少阴经属于心肾,病至少阴,则心肾机能衰减,抗病力减弱,或阳虚寒盛而表现为少阴寒化证,或阴虚火旺而表现为少阴热化证。 少阴病以少阴寒化证为多见,多因阳气不足,病邪入内,从阴化寒而出现全身性的虚寒证候,常因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或失治误治,汗下太过,损伤其阳所致。若阴寒极盛于下,则可出现脉沉微欲绝、反不恶寒、面赤之“戴阳”假象,治宜回阳救逆之四逆汤。癌症晚期常见恶寒蜷卧、精神萎靡、欲寐、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治宜扶阳救逆,宜四逆汤类方。李自全等以取其“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为少阴阳虚证,以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肺癌发热,以四逆汤加葱白治疗食管癌发热,取得良效。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出现顽固性泄泻,证属脾肾阳虚,大肠失固者,治宜温补脾肾、涩肠止痢,方用桃花汤。若邪热不解,耗伤真阴,或素体阴虚,邪入少阴,从阳化热,热灼真阴即成少阴热化证,可分为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为阴虚阳亢,治宜清热育阴,方用黄连阿胶汤。肿瘤放疗后,火邪伤阴,常可出现心烦口干、舌红、脉细数等症,可予黄连阿胶汤育阴泻火、清心除烦。凡肿瘤属肾阴亏虚,心火独亢所致之失眠等症,均可以此论治。“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此为膀胱气化不利、热与水结,治以猪苓汤滋阴清热、分利水气。膀胱癌常见尿血、小便不利、舌红少苔,证属阴血亏虚,水停不化者,可予猪苓汤滋阴清热、分利水气。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此为少阴病兼有表证,属阳虚复感寒邪,治宜温阳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癌症晚期,多有畏冷、面色晦滞不华、倦怠乏力、嗜睡等表现,若见发热恶寒之癌性发热者,可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为少阴病疑似证,近世方书将其列入和解剂中,作为调和肝脾之剂加以阐发。究其四逆散证,乃肝气郁结,经脉挛急。《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而肝主筋膜,五脏之筋膜皆归属于肝。肝气郁结,经隧挛急,可致气血津液流通不利,阳气不能畅达周身,故四肢逆冷;肝病及肺,肺系挛急,肺气不利,则咳嗽气急;病及于心,脉络紧张,血运不利,故悸;病及于肾,则小便不利;肝胆自病,胆道痉挛,则腹中痛;肝木克土,传导失常,则下利后重。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可致五脏气血津液不能正常流通。所以,四逆散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功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概而言之,少阴病的治疗原则以扶阳、育阴为主。寒化则扶阳,宜温补法;热化则育阴,宜兼清热法;少阴兼表,用温经发汗法;实热内结,用急下存阴法。 六、厥阴病证 《伤寒论》第326条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病为三阴病之末,是六经病证之最后阶段,多正气衰竭,阴阳调节紊乱而表现为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病变表现较为复杂。足厥阴经属肝络胆而挟胃,本病证多呈现肝、胆和胃的证候,常因病邪由三阳传入,或病邪直中,或治疗不当,邪气内陷所致。肝胆受邪,疏泄不利,气机升降失常,则气血紊乱,阴阳失调,寒热错杂,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寒。祝味菊称其为“最后之抵抗,乃生命最后之挣扎”。 高振华认为,晚期肿瘤患者正邪交争、虚实混淆,也是正气捩转取胜的关键时机。由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正气自衰,邪气羁留,形成正虚邪恋的病机格局。临床既可见面白神疲、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动则汗出、舌淡脉弱等正气亏虚证;同时,因肿瘤的生长、浸润、压迫和阻塞,又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胀痛、梗阻不通和低热等邪气闭阻证。 故仲景于厥阴病辨治中,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此法对于晚期肿瘤寒热错杂证辨治颇有指导意义。如乌梅丸治“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胃癌术后、化疗后的心中烦热、饥而纳差,宫颈癌放疗引起的泄泻,常为寒热错杂、本虚标实证,均可用乌梅丸治之。裴正学对胃癌术后、放化疗的治疗紧扣本虚标实的病机,是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治,着重以扶正固本为大法,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胃癌取得了明显疗效。 又如吐逆自利、食入即吐、气味酸臭浑浊,此为上热下寒,可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成无己云:“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厥者,阴血内弱,运行不利,与当归四逆汤,助阳生阴也。”某些化疗药物如草酸铂、顺氯氨铂、长春新碱、去甲长春花碱等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表现为四末冷、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呈袜套样对称性改变,其病机为化疗药物损伤人体阳气,血虚寒滞,气血运行不畅,正与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合拍,故可以该方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若伴有呕吐者,可予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化疗后出现干呕、吐涎沫等消化道毒副作用,为寒饮呕吐,可用吴茱萸汤。妇科恶性肿瘤、直肠肿瘤、男性前列腺恶性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直肠炎,症见直肠流血,为鲜红或暗红色,多在排便时流出,破溃后有坏死组织脱落排出,有臭味,肛门直肠部酸痛或灼痛等,类似“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所描述,可以大苦大寒的白头翁汤治之。

172 评论

步步惊心生活

脂肪瘤是正常脂肪组织的瘤状物,它好发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境界清楚,呈分叶状。质地较软,无痛。生长缓慢,但是可以达到巨大体积。西医一般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脂肪瘤常多发。往往此处切除,他处又生,难以根治。而运用中医药治疗脂肪瘤,在消除肿瘤、预防复发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痛苦较小,安全无损伤。为总结、探讨中医药治疗脂肪瘤的规律,笔者考察了近2o年来的临床治疗报道。概述如下。l、内治法1、1 辨证治疗王氏(1)认为本病以痰为基础病理改变,故用自拟化痰消结散为基本方(制半夏12 g,贝母12 g,白芥子9 g,竹沥9 g)。寒湿困脾,见肢体困倦,恶心呕吐,头眩,苔白腻,脉滑者,加陈皮、茯苓、胆南星等;脾气虚,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呆,消瘦,苔薄,舌淡,脉细弱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等;气滞,见胸腹胀闷而善叹息,抑郁易怒,少腹胀痛,苔白,脉眩者,加陈皮、香附、青皮等;瘀血,见局部皮肤青紫,唇甲紫暗,舌质暗红,脉细涩者,加松仁、红花、三棱、莪术等;阳虚,见形寒肢冷,面色白,脘腹冷痛,舌质胖嫩,苔白滑,脉沉迟者,加肉桂、炮姜、鹿角胶等。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20 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共治疗42例。结果28例肿块完全消失,11例肿块部分消失或明显减少,3例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达93%。方氏(2)以清热化痰,活血软坚法治疗多发性脂肪瘤,药用:陈皮12g,制半夏12 g,川芎9 g,红花15 g,浙贝母9 g,茯苓12 g,夏枯草30 g,当归24 g,僵蚕l2 g,荷叶9 g。黄连9 g,甘草9 g,山慈菇15 g,生牡蛎15 g。发于上肢者,加桑枝9 g,片姜黄9 g;发于下肢者,加牛膝15 g,独活12 g;发于胸腹者,加柴胡12 g。川楝子15 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22例中治愈2O例,治愈率为90.9% ,好转2例,全部有效。赵氏(3)等应用自拟祛瘤汤治疗多发性脂肪瘤36例,方剂组成:胆南星15 g,陈皮10 g,白芥子1O g,半夏15 g,穿山甲10 g,皂角刺lO g,三棱10 g,莪术lOg,乳香5 g,没药5 g,茯苓10 g,甘草5 g。每日l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里虚寒者,加草果、麻黄;瘀血内阻者,加芍药、桃仁;痰阻壅盛者,重用胆南星、半夏;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当归。结果:显效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O.6%。服药时间最长者2个月,服药时间最短者1周。杨氏(4)用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脂肪瘤l例,药用:当归6 g,柴胡1O g,赤芍12 g,茯苓l5 g,龙胆草5 g,白术10 g,薄荷5 g,生姜6 g,三棱10 g,莪术lOg,炮穿山甲12 g,甘草3 g,水煎服。3剂后一般症状明显好转,肿块变软,继续以上方加减连服21剂,肿块完全消失,追踪1年,肿块未复发。白氏(5)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虚痰凝型多发性脂肪瘤1例,服用该方剂1个月后,2处硬核全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孙氏(6)应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脂肪瘤l例、史氏(7)等应用三核化结汤(山楂核、荔枝核、橘核、连翘、山慈菇、生牡蛎、浙贝母、夏枯草、桔梗)随证加减治疗皮下脂肪瘤1例,均获痊愈。1.2 专方治疗阴氏等(8)以脂瘤平散剂(丹参、全瓜蒌、制乳香、制没药、牡蛎、黄芪等)治疗多发性皮下脂肪瘤44例,多发性血管脂肪瘤l6例,共60例,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肿瘤全部消失)12例;显效(部分肿块消失,其它肿块开始变软、变小,疼痛消失,不再新生)21例;有效(肿块开始变软、变小,疼痛消失,不再新生)20例;无效(肿块大小、多少同服药前)7例,总有效率88.33%。张氏(9)运用涤痰除瘤方(青礞石5O g,连翘lO g,黄芩lO g,白芥子lO g,陈皮1O g,姜半夏1O g,茯苓30 g,苍术15 g,白术15 g,赤芍60 g,天南星1O g,皂角刺10 g,炒甲珠30 g,当归30 g,红花10 g,浙贝母15 g),治疗多发性脂肪瘤7例均收到满意的效果。杨氏(l0)应用浙江长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至灵胶囊(为新鲜的冬虫夏草中分离出来的被孢霉素真菌)治疗5例皮下脂肪瘤,结果3例痊愈,2例好转。2、外治法张氏等(11)经皮注射消痔灵(五倍子、枯矾为主制成的注射液)治疗脂肪瘤6例,方法:患者瘤体处皮肤消毒,用5号半针头针管抽入消痔灵注射液,插人瘤体中心处,注射0.2~0.5 mL后,向前后或左右做浸润性注射,或针从2~3个不同方向注射,患者感觉微胀即止。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缩至0.5 cm以下者)5例,有效(缩至0.5~1 cm内)l例。高氏(12)用针刺法治疗皮下脂肪瘤7例,方法: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分别从4个方向沿瘤体根部刺入,深度据瘤体的大小而定,不能刺透,留针20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停2~4日,如未见效果,继续治疗,直至痊愈。结果7例全部治愈,一般针刺5~l6次肿瘤消失。赵氏(13)用火针加发泡灸治疗皮下脂肪瘤1例,方法: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确定要针刺的5个点,烧红火针,在患处迅速点刺,深约1寸左右,刺毕再将艾绒捏成豌豆大的艾柱,分放于5点上,点燃,让患者忍痛烧尽,吹去艾灰。结果3 d后肿物明显缩小,7 d后局部结痂,肿块完全消失。兰氏(I4)应用火针加盖太乙膏(自制)治疗脂肪瘤l例,经2次治疗,包块消失而愈。张氏(15)应用缩瘤灵(生石灰粉1500 g,食用碱200 g,枣木炭500 g,火硝200 g)治疗脂肪瘤lO余例,患者经治疗后脂肪瘤均逐渐消失,且皮肤不留瘢痕。3、内外台治法邹氏等(16)应用针药并举治疗多发性脂肪瘤l2例,针刺采用围刺法,取1.5寸针,在较大的肿瘤上、下、左、右方各刺l针,针尖朝向肿瘤基底部,有针感后留针30 min,每隔10 rnin行针1次。中药选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二陈汤辨证加减。药用:柴胡10 g,生白芍20 g,当归l5 g,川芎l5 g,茯苓15 g,焦白术l5 g,陈皮l5 g,红花15 g,半夏1Og,三棱10 g,莪术1O g,穿山甲10 g,浙贝母10 g,皂角刺10g,鸡血藤30 g,丹参3O g,生牡蛎30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治疗1个月后休息3 d,根据病情开始第2个月、第3个月治疗。结果服药3个月后,痊愈(肿瘤全部消失)2例;显效(部分肿块消失,其他肿块开始变软、变小,疼痛消失,不再新生)5例;有效(肿块开始变软、变小,不再新生)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1%。4、讨论综上所述,运用中医药从内治、外治以及内外合治等3个方面治疗脂肪瘤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内治方面,所用药物以化痰为主,兼有理气、活血、软坚散结、清热。化痰药主要选用半夏、胆南星、海藻、瓜蒌、贝母等,理气药主要选用陈皮、香附、青皮、木香、川楝子等,活血药主要选用川芎、红花、三棱、莪术等,软坚散结药主要选用牡蛎、夏枯草、山慈菇等,清热药主要选用龙胆草、银花、连翘等。涉及的传统名方有逍遥散、六君子汤、桃红四物汤等。外治法中有药物化疗,也有针灸疗法。从疗程上看,有长有短,短则1周,长则3个月。其原因可能有多种,笔者认为其中之一与辨证用药的正确性有关。虽然本病治疗离不开化痰,但在治疗上仍应结合患者的体质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疗程。

126 评论

相关问答

  • 肉瘤中医辨病辩证分析论文

    中医治病向来讲究辨证施治,源自仲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不仅用于外感热病,也广泛地被应用于内伤杂病的辨治,知识在临证过程中,须灵活变通,治病既不离法,又不为法

    奔跑的流沙包 2人参与回答 2024-11-26
  • 中医风水病辨证分析论文

    现代风水学的十大原则 风水理论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

    雅婷0302 3人参与回答 2024-11-26
  • 新冠中医辨病辨证分析论文

    新冠肺炎的袭来,然人们由最初的惊吓、恐慌,变成了如今的严谨应对,面对战疫,我们没有退缩,下面给大家分享2020关于疫情 议论文 800字精选.欢迎阅读! 疫

    小鱼果MM 2人参与回答 2024-11-26
  • 中风的辨病辩证分析论文

    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偏瘫和意识障碍。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

    dreamydream 2人参与回答 2024-11-24
  • 中医辨病与辩证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

    吃货独依 2人参与回答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