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床医学论文百科 >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论文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论文

发布时间:

美国精神病医学杂志

工学博士张向阳张向阳:男,1968年4月出生于浦江,1986年7月高中毕业。同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学习。1991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攻读硕士学位。1993年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4月毕业,同时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究一年。现在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从事博士后研究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国2、 Psychological bulletin 心理学公报 --- 美国3 、Psychological review 心理学评论--- 美国 4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 行为与大脑科学 --- 英国 5、 Psychological reports 心理学报告--- 美国 6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杂志 --- 美国7、 Perceptual motor skills 感知与运动技能 --- 英国 8、 Psychological medicine 心理医学 --- 美国 9、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认知神经科学杂志 --- 美国 10、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ognition 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和认识 --- 美国 11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变态心理学杂志--- 美国 12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 美国13 、Psychosomatic medicine 身心医学 --- 美国 1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实验心理学杂志.人类知觉与行为 --- 美国15、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个性与个体差异 --- 英国 16、 Psychophysiology 心理生理学 --- 英国 17、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心理学年度评论 --- 美国 18、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行为研究和治疗 --- 英国 19 、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 药理学、生物化学和行为 --- 美国 20、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应用心理学杂志--- 美国 21、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记忆与语言杂志 --- 美国 22、 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 allied disciplines 儿童心理学、精神病学及相关学科杂志 --- 英国 23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情感紊乱杂志 ---荷兰 24、 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 --- 美国25 、Psychological science 心理科学 --- 美国 26、 Cognition 认知 ---荷兰 27、 Health psychology 健康心理学 --- 美国 28 、Brain research 大脑研究 ---荷兰 29、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知觉与心理学 --- 美国 30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公报 --- 美国 31、 Vision research 视觉研究 --- 英国 32、 Psychopharmacology bulletin 精神鞠理学公报 --- 美国 33 、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 酒精研究杂志--- 美国 34 、Psychology and aging 心理学与衰老--- 美国 35 、Brain and language 大脑与语言 --- 美国 36、 Memory and cognition 记忆与认知 --- 美国37、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身心研究杂志 --- 美国 38、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 --- 美国 3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国际进食障碍杂志 --- 美国 40、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杂志 --- 美国

多数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感到低落和沮丧。然而,如果你的不开心一周又一周地持续,思考未来时也觉得很绝望,过去喜欢的活动更不再让你满足,这就是忧郁症找上你了。

忧郁症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会疲惫不堪,以至于早上几乎爬不起来;有些人则非常焦虑,导致晚上无法入睡;有些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有些人则饿得很快,迅速发胖。忧郁症有很多种类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

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可以透过药物来治疗忧郁症。虽然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多数人还是不知道它有多大的影响力,不知道运动本身就是抗忧郁药物。它不仅没有副作用,还对每个人都有效—无论你只是轻度忧郁,或者被重度忧郁症支配着。

要正确定义忧郁症是一个挑战 — 很多人都会有段时间感到失落,但这并不是忧郁症。

以下是用于诊断忧郁症的九个标准:表现出忧郁或易怒的情绪、对曾经很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晚上睡不好或睡太多、躁动不安或无法静坐、疲劳和失去活力、感觉毫无价值或内疚、注意力不集中、暴瘦或暴肥、经常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要被诊断为忧郁症患者,必须至少满足五个标准。但是如果你只出现列表中的四个呢?你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价值,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徒劳,不仅几乎吃不下东西也睡不好。很明显地,你的感觉并不好,但从临床的角度来看,你却没有罹患忧郁症。

这个例子说明了精神病学并非一门精确的科学,血检或X 光都不能判断你是否有忧郁症,基本上都是靠主观经验。精神医学使用这些诊断标准,是因为缺乏更好的方法,所以我们应将其视为辅助手段,而不是绝对真理。就像ADHD,忧郁症也是一个很大的灰色地带。

如果让症状不够严重的人服用抗忧郁药物,那么这种药通常无法发挥效果。但运动就不一样了。即使只是感觉不太好、并不会被诊断为忧郁症的人,也能借由运动获得疗效。无论忧郁的程度高低,运动都能使人感觉更好、让消极想法逐渐消失、让自尊得到提升。

当我告诉病人们,跑步和抗忧郁药物的疗效相同时,多数人都会很惊讶,也很少有人听过这个事实。我想知道,为什么如此多人不知道在抑制忧郁症这方面,规律运动与药品一样有效。多数人似乎都觉得:「这要是真的,大家一定早就知道了吧?」会有这种广为流传的误解,其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 — 全都是因为钱。

1987年12月29日,美国最强大的 *** 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批准销售药物氟西汀(Fluoxetine),使其成为近二十年来美国国内第一种新型抗忧郁药物。即使这款药品推出时,许多人仍然不相信忧郁症具有生物根源或源于大脑,但它仍然取得巨大的成功。氟西汀以百忧解(Prozac)为名上市销售,没过多久,它不仅成了世界上销售范围最广的药物之一,也成了有史以来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数以千计的文章和书籍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另类的回忆录电影《忧郁青春日记》(Prozac Nation)就是谈这个新药。饶舌歌手 Jay-Z 也以歌曲谈过它。甚至连影集《黑道家族》里的主角东尼.索波诺,也服用百忧解。

氟西汀属于一种称为选择性5 -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的药物。它可以抑制选择性血清素(Serotonin,全称血清张力素,又称5 - 羟色胺,简称为 5-HT)的再吸收,从而增加脑细胞之间的活性5 -羟色胺数量。

在氟西汀上市后的短短几年内,几种类似的药物也在市场上发售,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全世界有数百万人都在服用。但是,随着销售量的迅速增长,人们开始观察到,这类药品对大约三分之一的病患是无效的,对另外三分之一的病患效果也有限(尽管感觉更好,但仍然很沮丧),许多用药者更产生了如睡眠障碍、口干、恶心和 *** 低下等副作用。

尽管有些副作用只是暂时的,但用药者们仍然对这些副作用感到不满,因此在药品真正发挥药效前就停止用药。

医师、科学家,尤其是那些患有忧郁症的人,开始怀疑是否还有其他不涉及药物的治疗方案。不意外地,他们开始考察运动对忧郁症的疗效。早在1905年,《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探讨运动与感觉之间的关连。

而在1980年底,开始系统性比较运动和药物对忧郁症的治疗效果。目的是弄清楚运动能否提供与药物相同的效果。当然,因为这项研究无法勾起药厂的任何商业兴趣,所以是由医学院赞助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研究投入的资金,远远低于药厂开发新药时撒下的资金。

当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布鲁门塔(James Blumenthal)找来156名患有忧郁症的人,研究便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布鲁门塔随机将这一百多名受试者分成三组:一组服用处方上最常见的抗忧郁药物之一「乐复得」(Zoloft)、另一组每周运动三次且每次30分钟、最后一组既运动又吃药。四个月后,该是检查结果的时候了。大部分受试者感觉好多了,以至于他们不能再被视为忧郁症患者。

这个研究最重要的结果是,运动组中症状改善的人数比例,和吃药组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运动和抗忧郁药物在这个群体中疗效相当。

尽管研究取得受人瞩目的成果,布鲁门塔也没有停下追求真相的脚步。他决定再追踪受试者久一点,看看运动所带来的正面效果是否能持续四个月以上。这其实也有点道理,因为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忧郁症是慢性病,只会在脆弱时才表现出来。许多人通常都感觉良好,并相信一切会恢复正常,却很容易再次陷入忧郁症的泥沼。我们脚下的冰,比想像薄得多。

结果六个月后,检查这三组受试者时,布鲁门塔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没有把受试者分成不同小组,而是可以自行选择想做的事。有些人选择了运动、有些人选择了治疗课程,其他人则服用药物。 谁表现得更好?那些选择运动的人,似乎是忧郁症最不可能复发的一群,因为六个月内,复发比例只有10%至%。另一方面,服用药物的人群中,复发率则高达33%至38%。因此,运动不仅在抵抗忧郁症方面提供了与药物治疗相等的保护,还发挥了比药物更强的作用。

研发一种抗忧郁药物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但只要跑步就能达到和服用药物同样的疗效。这听起来太美妙了,甚至有些难以置信。 那么,以运动克服忧郁症的效果,从长远来看是否会比药物更好?是的,这正是此研究告诉我们的。这个惊人的研究结果,当然也被发表出来,但它是否得到与抗忧郁药物同等程度的关注?不,媒体曝光率非常不均。

抗忧郁药物花费数十亿美元来宣传。相比之下,宣传「运动也同样有效」又花了多少钱?很可能几乎一毛钱都没有。这是当然的,因为这类消息无法带来同样的商业利润。没有人会像卖药一样,到处兜售运动这帖良药。毕竟卖药能赚很多钱,而且药厂在市场行销上的投入几乎是没有限制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运动对于治疗忧郁症有着惊人的效果。

书籍资讯

• 本文摘自究竟出版社,安德斯・韩森(Anders Hansen)著,张雪莹 译《真正的快乐处方:瑞典国民书!脑科学实证的健康生活提案》一书。

本书特色

热销50 万本,全球16 国抢购版权,风靡全瑞典超级畅销书!

与《真确》作者齐名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可以改变自我、稳定情绪、拥抱健康,有效提升智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多次赢得健康大奖、广播节目超过1/5 瑞典人口收听,甚至播出时街头都为之短暂净空、在诺贝尔生医奖颁发单位「卡罗琳医学大学」接受培训、发表2000 篇以上医学论文的世界级研究者暨瑞典国民医师安德斯・韩森医师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告诉读者能够对大脑产生巨大影响的机制,并提供临床的实际案例和实做的「处方笺」,让我们简简单单就能快乐地进行生命升级!

• 更多《真正的快乐处方:瑞典国民书!脑科学实证的健康生活提案》资讯请点此

责任编辑/Dama

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论文

尼古丁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小时。

当尼古丁进入体内,会经由血液传送,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吸入后平均只需要7秒即可到达脑部。尼古丁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小时。身体经由吸烟而获得的尼古丁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烟的品质、是否大口吸入、是否使用滤嘴都是影响的原因。

口嚼式、口含式和吸入式的烟草等透过含于唇-牙龈间和直接用鼻子吸入等方式,尼古丁进入身体的效率较高。肝是主要代谢尼古丁的器官,分解酵素为CytochromeP450(主要是CYP2A6,CYP2B6也可作用于尼古丁),代谢产品为可替宁(cotnine)。

扩展资料:

2017年2月1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杂志发表了陆林课题组关于消除烟瘾新方法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功实现了从动物研究到临床试验的成果转化,首先在动物尼古丁成瘾记忆模型中发现,采用小剂量尼古丁作为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成瘾记忆后,再巩固时间窗内给予普萘洛尔可以有效消除动物的所有的尼古丁成瘾记忆。

在吸烟成瘾人群中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非条件性刺激后(在尼古丁成瘾记忆中,条件性刺激是指吸烟相关的线索,如打火机、烟灰缸等;

非条件性刺激是指人吸烟后的尼古丁),在再巩固时间窗内给予普萘洛尔(心得安)可以消除尼古丁相关的记忆,降低多种尼古丁相关线索诱发的心理渴求。陆林教授课题组的这一开创性研究成果,为难以戒烟的人群带来福音,有望攻克尼古丁依赖等病理性记忆相关精神心理问题无长期有效治疗方法这一医学与社会难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尼古丁

人民网-戒烟新方法:消除尼古丁记忆

心理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多见的原因就是遗传因素,很多心理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遗传问题,比如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出现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出现精神问题的可能性,会比普通人高几倍甚至十几倍,许多精神疾病的原因都是来自于遗传因素,目前研究也发现精神心理疾病大多数都是多基因遗传病。2、有可能是社会应激因素以及创伤性事件,引起的来常见的问题,比如压力比较大,经济负担重或者碰到了重大的刺激,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应激障碍或创伤性应激障碍。3、有可能是个人的性格以及人格的缺陷,主要是因为患者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多疑或性格要强、完美主义,爱吹毛求疵或者性格偏激、容易钻牛角尖等,如果有性格问题,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精神心理疾病。

英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许多儿童心理疾病,包括孤独、抑郁症、妄想狂病症可能来自父母的基因冲突。研究发现,雄性哺乳动物在自己的精子细胞中“关闭”了许多基因,而这些基因的工作对母亲健康非常有利,但对胚胎发展不利。相反,雌性在自己的卵细胞中关闭了具有相反作用的基因。许多事实证明,偏向父亲方向的基因混合将可能导致孤独症,而偏向母亲方向的基因组合可导致妄想狂病症、抑郁症等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心理疾病一般都是后天压力太大造成的,跟基因没有太大关系,而心脏疾病是遗传基因多一些,父母或者祖父母外公外婆等有心脏疾病,那么孩子一般都会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美国精神病论文

会吞下谎言所种下的恶果

说谎的人惩罚就是精神病频说谎也是一种精神病美国精神病学者提醒人们注意这样一个问题:说谎也是一种类型的精神病. 一些精神病学者们发现,某些说谎现象在儿童智力发展中能起到积极作用.有的研究者认为,一个孩子第一次成功的说谎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大多数医生认为,说谎自然的、实际的.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美国,成年人每周平均要说谎13次. 芝加哥卢斯医院精神病学教授何诺德·戈德堡说:“说谎是人类正常发育和发展的一部分,它和讲真话同样重要.说谎的智力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种重要能力. 精神病学者指出,偶尔说谎不是病态.但如果说谎时间和次数持续太长,以致对本人或听谎的人造成某种危害时,这样的说谎就应看作“病态“了.最常见的说谎是在“夸夸其谈“的条件下产生的.有些人为了在人面前“露一手“,喜欢就自己的过去编造一连串的虚构故事.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3位精神病学者发表论文说,病理性说谎病人的特点是对自己的谎言绝对真诚.但如果与事实相反,他们却往往忠实地把自己的话改过来.他们的话虽然具有可信的联贯性,但似乎又无法判断他们说的究竟是不是真话.他们的研究认为:这种说谎很可能是由于某种精神病引起的.说谎人大都记忆不佳.由于他们专司评价信息的大脑前叶(神经)的功能衰弱,因而无法评价自身说话的准确性.于是他们说起谎来简直象讲真话一样.他们在论文中列举并分述了5种说谎: 私人支配下的说谎:常见于对社会有逆反心理的人.这些人不一定是罪犯,但他们的一切言行完全被私心所左右.他们可能倾心经商,而说谎的主要目的是使生意兴隆.由于他们只顾个人赚钱,对受害者没有同情心,所以经常昧着良心欺顾客. 戏剧型说谎:常见于癔病病人.这种人的特点是不顾一切地寻找爱,因此实行治疗时,只能从感情上加以开导,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Ⅴ)于 5 月 18~22日召开的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年会上发布。该手册对诊断精神疾病的标准参考指南进行了全面更新,指出其适用对象不仅包括精神科医师,也包括很大比例的非精神科医师,旨在提高其对精神疾病的评估水平。 新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在抑郁症诊断方面,症状标准及病程标准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无异;取消了原标准"E 症状不能用居丧反应来解释";将原"混合发作"(在至少1周的期间内,几乎每天都符合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标准)改为"混合性发作特征"(即满足抑郁症的标准并且合并出现至少3种躁狂症状);推荐用患者健康问卷-9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估抑郁严重程度。 另外,由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主持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正式被收入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Ⅴ),这标志着中国人制定的标准首次在世界精神疾病诊断领域被国际认可,填补了网络非物质成瘾领域的空白。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工作组主席阿伦·弗朗西斯(Allen Frances)提醒医师:使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前要三思。该论文5月17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ay 17.)杂志。 弗朗西斯指出,《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忽视误诊风险,扩大了精神疾病诊断范围,为某些可能实际上存在日常问题的患者贴上了精神疾病的标签,从而为制药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望被采纳。

精神分裂症可能在大脑中有一个特殊的指纹,甚至在其症状完全出现之前。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分析这种在大脑褶皱内发现的指纹的新方法可以帮助预测哪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将继续患病,该方法是基于大脑的核磁共振扫描,观察不同脑区折叠量之间的相关性,这可以反映出这些区域之间潜在联系的强度。他们昨天(4月25日)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JAMA psychicaly)上发表报告说,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预测79名高危人群的预后,准确率达到80%。研究人员说,这些发现需要在未来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然后才能用于临床。即便如此,一个简单的大脑扫描本身也不足以预测未来——它必须与其他症状一起使用,而人们正在寻求帮助。但研究人员莉娜·帕拉尼亚潘博士说,目的是从大脑结构中找出哪些线索,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患者经历全面精神分裂症、辍学或因精神病发作而失业之前更好地识别和治疗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西部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其特征是精神病发作,包括妄想和扭曲的知觉。通常有一些微妙的症状: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是个孤僻、多疑的人,有焦虑、抑郁或睡眠问题,并且在思维和感知上经历微妙的变化,这可能被医生认为在未来的两年或三年内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但是,这些症状与许多其他精神健康状况重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事实上,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有这些症状的人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

“很难知道谁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谁不会,帕拉尼亚潘对《生活科学》说:

以前对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了折叠模式的局部差异。例如,他们发现在一个大脑区域有一个更光滑的表面,或者在另一个大脑区域有一个更起皱的表面,当把有这些情况的人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时,

帕拉尼亚潘和他的同事们检查了所有的大脑区域以及它们的折叠模式之间的关系。这个想法是,如果两个大脑区域紧密相连的话,它们之间的折叠程度是相似的。因此,如果一个人的折叠方式与其他人不同,这可能表明大脑表面下面的线路有问题。

“想象两个大脑区域之间有一条牢固的电线。帕拉尼亚潘说:“如果你切断电线,这两个区域都不会被正确折叠,

进行分类,研究小组收集了来自瑞士一组平均24岁的人的脑部MRI扫描结果。参与者包括79名有精神分裂症高危症状的患者和44名健康对照者。[三维图像:探索人脑]

然后,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4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高危人群中有16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回顾大脑扫描结果,研究人员发现80%的人患有精神分裂症e、 折叠模式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地识别谁患了精神分裂症,谁没有。那些似乎有一个混乱的大脑网络的人-他们大脑皮层区域的折叠并没有像对照组和没有发生疾病的高危人群那样紧密相连。

根据2005年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篇对30项研究的评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越早,病情就越好。早期干预甚至可能改变疾病的进程。例如,去年发表在《自然神经心理药理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未经治疗的症状与大脑中较弱的连接性有关,特别是与抗精神病药物反应有关的区域。

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美国精神医学杂志

1 心理学报《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2 心理科学《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3 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4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5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6 心理学探新《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9 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SCI/SSCI收录的455种心理学期刊作者 祝银梅刘 霞 苗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心理学期刊约有2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5种,没有一种进入SCI/SSCI/EI,这与我国是个期刊大国(2003年中国期刊数9029种居全世界第三,据2002年统计中国期刊被SCI收录61种;SSCI收录3种;EI收录107种)极不相称。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研究SCI、SSCI收录的心理学期刊,以揭示其基本状况与特点,同时推荐一批优秀的国际心理学期刊,供相关期刊工作者及心理学者借鉴。1、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本文统计数据是作者于2004年5月检索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出版的大型权威检索系统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而获得。SC1分为光盘版和扩展版,一般用SCI和SCIE(SCI?Expanded)表示,其区别仅在于收录期刊数的不同, SCIE收录的期刊数多且包涵了SCI光盘版。本文以SCIE为研究对象,该库收录自然科学基础领域170个学科的学术期刊6106种,其中心理学期刊62种占1.02%。SSCI收录全球50多个学科的社会学期刊1804种,其中心理学期刊437种占24.22%。JCR(Joum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也是ISI编辑出版的用于评价期刊的重要定量工具。本文利用JCR网络版数据库查找SCIE/SSCI收录心理学期刊的出版国、语种、期刊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IF)等指标,并逐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2、统计结果与分析2.1期刊数与交叉期刊分析SCIE来源期刊列表中包括1个学科主题(PSYCHOLOGY)的心理学期刊62种,有44种刊与SSCI来源期刊重复。44种交叉期刊有如下特点:出版国涉及7个国家,以美国、英国、荷兰为主;用英文发文的期刊40种,4种期刊以多语言出版;且季刊、双月刊多见;影响因子(IF )在1以上的有35种刊,最大值为9.896,是美国出版的Annum Review ofPsychology。2.2出版国(地)455种心理学期刊来自于23个国家,其中美国期刊294种(占64.62%),英国84种(占18.46%),德国23种(占5.05%), (各占1.32%),加拿大4种(占0.88%),日本、澳大利亚各3种(各占0.66%),俄罗斯2种(占0.44%),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丹麦、比利时、墨西哥、哥伦比亚、土耳其、南非、新西兰各1种(各占0.22%)。由此可知世界心理学主流期刊基本上由欧、美发达国家编辑出版。2.3语种455种心理学期刊涉及7种语言:英文409种(占89.9%),多语言27种(占5.9%),德语13种(占2.9%),法语,西班牙语各2种(各占0.4%),日语、俄语各1种(各占0.2%)。是否用英文发表是评价期刊能否达国际水准的首要特征。2.4影响因子(I F)2004年SCI、SSCI收录的455种心理学期刊最近2年的动态变化情况。2002年最大值是8.73,为美国出版的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行为与脑科学),2003年最大值是10.63(比上一年增加了1.9)仍是该刊。最小值为0.05的期刊是法国用法文出版的Revue DeNeuropsychologie。前后两年对比,除24种刊2003年无外,逐年增大的期刊有239种,逐年减小的期刊有194种,不变的有1种。3 结论与思考3.1心理学学科属交叉科学,但明显偏于社会科学以上SCIE与SSCI心理学交叉期刊的学科主题主要集中在实验心理学、多学科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这表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的人文特征,也与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早期自科,后来取向人文,现在两者整合,且人文取向的心理学更接近人的真实心理)相一致。3.2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将促使我国学科分类的重新思考交叉科学是指两门以上学科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交叉而形成的新学科有“比较学科、边缘学科、软科学、综合学科、横断学科、超学科”等6大学科门类,如心理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国外早在70年代已经将现代交叉科学作为大的学科门类,如美国已将学科划分为生命科学、心理学、物质科学、环境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7大门类是我国第一个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将学科分为5大门类,下设58个一级学科,虽然少量交叉科学如管理学等列入一级学科,但是许多交叉性强、跨度大的新兴学科仍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将心理学归入生物学;又如1999年出版的《中图法》(第四版)将心理学归入哲学、宗教类,1994年出版的《科图法》(第三版)则将心理学归入哲学、生物科学类;再如2000年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把心理学归入哲学类,而医药卫生类也见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另外2003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则把心理学划入神经精神医学类。为了解决这一混乱局面,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迫切需要建立我国新的学科分类标准,使学科分类更加完善与规范,以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3.3中国心理学期刊的努力方向455种心理学期刊绝大多数由美国、英国、德国出版,且英文期刊占89.9%;44种交叉期刊及最具国际影响力28种期刊(见表)的出版国也是以美国、英国、荷兰为主。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心理学研究的引领地位。我国有心理学期刊2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5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7种)。在CJCR中仅能查到3种心理学期刊有2002年的IF (即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73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732,心理学报0.283),与同期同类SCI/SSCI心理学期刊相比有较大的差距:(1)2002年SCI/SSCI心理学期刊平均值为1.733,是我国心理学期刊平均值0.732的2.37倍;(2)把2002年423个有IF值的SCI/SSCI心理学期刊降序排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相当于第259名(也可说有165个SCI/SSCI心理学期刊的比它小);而心理学报相当于第374名(有50个SCSCI心理学期刊的比它小)。我国心理科学学科独立分类、创新研究、期刊的数量(因为分类不合理,有关脑科研究的部分期刊可归到此类)与质量均要向国际看齐,因此中国心理学期刊应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可从“期刊出版现代化、编辑队伍国际化、选题科学化、论文规范化与语言英语化(《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已走在前面)、读者定位适当化”等方面努力。中国心理学会1980年7月加入国际心联成为其第44个国家会员,标志着中国心理学开始走向世界。我国心理学在近20多年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近2年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轰轰烈烈,心理意识日趋深入人心;尤其是2004年8月在中国北京主办了第28界国际心理学大会,说明我国心理学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显示中国心理学正在走向世界。《心理学报》作为中国心理学期刊的领头羊,它是唯一一种既接受中、英文论文,又参考文献一律用英文书写的期刊,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文章摘要被美国出版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学光盘收录,正努力入围SCI、SSCI收录期刊。量高低的一种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指标,已被世界广泛采用。同是SCI/SSCI收录期刊,其相差非常悬殊)。因将2003年IF≥3最具国际影响力的28种心理学期刊列于下表中,推荐给广大期刊工作者和读者,争取中国心理学期刊与中国心理学论文早日迈进SCI、SSCI的国际舞台,真正实现走向世界。

北京名仕医院神经内科黄金钟主任讲:抑郁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发病原因较复杂,经研究发现:女性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比较高:根据最新发表在《美国精神医学杂志》的一项双生子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抑郁症方面,女性的遗传危险性要比男性大。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这项试验中显示,遗传基因对女性发生抑郁症的重要性远大于男性,并且遗传基因通过改变女性体内的激素环境导致了抑郁症危险性的升高。研究人员认为女性确实存在在特定的状态比较容易发生抑郁症,尤其是在怀孕、生产以后和月经前期,至于抑郁症的表现取决于自身心理和家族的情况,而男性就不存在情绪因为激素的波动而受到影响的情况。充足睡眠有助女性逃离抑郁症魔掌女性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到其体形,而且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和各种心理疾病的高发。这一结论源于一项研究结论:睡眠不足还会促使人变得抑郁、富有攻击性和易过敏等。而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为了健康更需要充足的睡眠。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女性都要更容易比男性患上抑郁症,男女患抑郁症的比例大致在1:2.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上的,二是生理上的,三是环境上的。

1.文化因素

在全世界范围内,男儿有泪不轻弹都是一个基本的共识,所以男性在遇到困难挫折等令人痛苦的事情时,更多的是选择埋在心里自己抗,作为男子汉,就一定不能表现出软弱的一面,所以即使有很多男性心理抑郁,也更不愿意去医院做相关诊断,所以这样一对比,结果就显得女性好像就更容易得抑郁症。

2.生理原因

女性和男性最打的不同时有生理期,并且往往会经历怀孕生育,而月经和怀孕都容易导致女性被抑郁症所困扰,很多女性会出现产后抑郁。另外再生理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很多的女性对此会显得很敏感,由此带来的情绪变化更容易导致抑郁。所以人们常常会觉得,女人是一种情绪动物,其实这完全不是女性性格问题,而是生理所决定的。

因此,即使没有文化因素的影响,女性因为独特的生理,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

3.环境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生活中比过去面临着更多的变化,由此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但是在同样的压力之下,女性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是男性的三倍,像工作、家庭乃至于婚姻中出现不幸时,女性因为敏感程度更高,遭受的痛苦往往也要比男性感受到的更强烈。

所以综合以上三点因素来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还上抑郁症,不仅仅我国的女性如此,全世界的女性也基本如此。

欧文 亚隆(Irvin D. Yalom),国际公认心理治疗大师,作家。在团体心理治疗的发展过程中,他的贡献深远且广泛,《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曾被《美国精神医学杂志》评为10本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之一,被世界各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者们学习和使用。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系统培训被万生心语引入中国以来,受到众多咨询师的喜爱。

美国医学杂志精神病学分册

精神分裂症可能在大脑中有一个特殊的指纹,甚至在其症状完全出现之前。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分析这种在大脑褶皱内发现的指纹的新方法可以帮助预测哪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将继续患病,该方法是基于大脑的核磁共振扫描,观察不同脑区折叠量之间的相关性,这可以反映出这些区域之间潜在联系的强度。他们昨天(4月25日)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JAMA psychicaly)上发表报告说,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预测79名高危人群的预后,准确率达到80%。研究人员说,这些发现需要在未来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证实,然后才能用于临床。即便如此,一个简单的大脑扫描本身也不足以预测未来——它必须与其他症状一起使用,而人们正在寻求帮助。但研究人员莉娜·帕拉尼亚潘博士说,目的是从大脑结构中找出哪些线索,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患者经历全面精神分裂症、辍学或因精神病发作而失业之前更好地识别和治疗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西部大学精神病学副教授。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其特征是精神病发作,包括妄想和扭曲的知觉。通常有一些微妙的症状: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是个孤僻、多疑的人,有焦虑、抑郁或睡眠问题,并且在思维和感知上经历微妙的变化,这可能被医生认为在未来的两年或三年内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但是,这些症状与许多其他精神健康状况重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事实上,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有这些症状的人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

“很难知道谁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谁不会,帕拉尼亚潘对《生活科学》说:

以前对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了折叠模式的局部差异。例如,他们发现在一个大脑区域有一个更光滑的表面,或者在另一个大脑区域有一个更起皱的表面,当把有这些情况的人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时,

帕拉尼亚潘和他的同事们检查了所有的大脑区域以及它们的折叠模式之间的关系。这个想法是,如果两个大脑区域紧密相连的话,它们之间的折叠程度是相似的。因此,如果一个人的折叠方式与其他人不同,这可能表明大脑表面下面的线路有问题。

“想象两个大脑区域之间有一条牢固的电线。帕拉尼亚潘说:“如果你切断电线,这两个区域都不会被正确折叠,

进行分类,研究小组收集了来自瑞士一组平均24岁的人的脑部MRI扫描结果。参与者包括79名有精神分裂症高危症状的患者和44名健康对照者。[三维图像:探索人脑]

然后,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4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高危人群中有16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回顾大脑扫描结果,研究人员发现80%的人患有精神分裂症e、 折叠模式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地识别谁患了精神分裂症,谁没有。那些似乎有一个混乱的大脑网络的人-他们大脑皮层区域的折叠并没有像对照组和没有发生疾病的高危人群那样紧密相连。

根据2005年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篇对30项研究的评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越早,病情就越好。早期干预甚至可能改变疾病的进程。例如,去年发表在《自然神经心理药理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时间未经治疗的症状与大脑中较弱的连接性有关,特别是与抗精神病药物反应有关的区域。

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推荐

《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提供了临床精神病学比较简明的叙述。《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推荐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中文版)》第五版

作者:作者:(英)格尔德(Gelder,M.),(英)梅奥(Mayou,R.),(英)考恩(Cowen,P.) 著,刘协和 等译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12

ISBN:9787561430064

定价:136元

简介

全书的文本和参考资料都进行了大量修订,增另了循证精神病学和伦理与法律两章新的内容。后面这一章中加入伦理了新资料,以及有关法律的修订内容。以往法律 的这部分是放在其他章节中讨论的。过去与解离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相关的课题分别放在不同的章节中,现合成为新的一章。第二章被重新命名为评估,扩充了篇 幅,把社区精神病学和医院实践中的.评估都包括了进来。我们试图保留原来几版的风格,较多使用列表以及其他方式使表述的资料较为简明。

作者简介

GELDER,牛津大学精神病学荣誉教授,Merton学院院士。1969年牛津大学精神科创建时开始担任牛津大学精神科主任直到1996年。伦敦皇家医师学院院士,皇家精神科医师学院院士,以及联合王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作为联合王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委员,曾担任精神病大学教师学会主席,并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的特别顾问。研究着重于心理学治疗和精神药理学。

部分目录

第一章 精神障碍的征象和症状

第二章 评估

第三章 伦理和民法

第四章 精神病学中的分类学

第五章 病因学

第六章 精神病学的循证方法

第七章 人格和人格障碍

第八章 应激反应

第九章 焦虑和强近障碍

第十章 躯体形式障碍和解离障碍

第十一章 心境障碍

1.《心理咨询导论》作者:约翰·麦克里奥德首先,学了心理咨询师国家教材,你算是对三大基本治疗流派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但这个远远不够,心理流派有200多种呢!如果你想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心理治疗,这本是不得不读的。在书中你可以知道,除了三大流派,还有男女平等者的方法、激进的心理咨询、用故事来治疗、多元文化主义,甚至还有哲学的心理咨询……2.《心理治疗师之路》作者:科特勒如果做个单纯的心理咨询/治疗师,你会遇到哪些问题?这本书从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来访者怎样改变治疗师、心理治疗工作的艰辛、职业厌倦和倦怠、五花八门的治疗技术、个人成长等各方面介绍了典型的心理咨询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正式做咨询之前,应该备一本。3.《心理学职业生涯》作者:斯腾伯格学完心理学只能做心理咨询吗?NO!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心理学从业者的各种职业方向,有临床与咨询、公共服务、司法矫正、军事、医院、组织管理、儿童心理、神经心理以及政府部门方面的心理学职业生涯。

  • 索引序列
  • 美国精神病医学杂志
  •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论文
  • 美国精神病论文
  • 美国精神医学杂志
  • 美国医学杂志精神病学分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