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即使被困在果壳中,但我仍是无限宇宙的王者”是《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台词,也正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渐冻症患者——霍金的真实写照。为此,霍金将自己的一本著作取名为《果壳中的宇宙》,并在书中引用了这句台词。
什么是渐冻症?
与PKU一样,渐冻症也是遗传疾病,但它一般要到患者中年后才会出现症状。渐冻症的学名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nic lateral sclerosis, ALS)。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一般到了中年后,他们的大脑、脑干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就开始逐渐退化,从而逐渐失去自主运动(有意识地支配肢体)的能力。刚开始,患者可能只是四肢无力或者吞咽、讲话困难,到了后期,患者便会全身瘫痪,最后因为呼吸衰竭而亡。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患者全身的肌肉似乎被缓缓地冻住了一样,所以有了渐冻症这个通俗易懂的名称。
链接:什么是运动神经元
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我们的身体有许多种神经细胞,其中的运动神经元负责支配肌肉进行自主运动和让肌肉充满力量。虽然我们的心脏跳动和消化道活动也需要肌肉运动,但是这种运动不受我们意识控制,是自动的,所以渐冻症患者的心脏和消化道不受影响。呼吸看似是自动的,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憋气,所以呼吸也是自主运动。渐冻症患者到了晚期,便会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
传奇患者霍金
虽然说,渐冻症出名是靠“冰桶挑战”,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一位非常有名的渐冻症患者——物理学家霍金。霍金从21岁发病,到如今已经50多年,虽然发病很早,但他是非常长寿的渐冻人。大部分渐冻人从发病开始,平均寿命仅为3~5年。幸而,渐冻症只影响运动神经元,所以霍金在失去行动能力和不能说话后,大脑仍然在高速运转。《时间简史》《大设计》《果壳中的宇宙》等让人震惊的著作都是在霍金生病后完成的。世界上还有数十万像霍金一样的渐冻人,他们可能也有伟大的灵魂和大脑,但是却因为缺少能“阅读”他们思想和帮助他们发声的先进仪器,忍受着有话不能说的痛苦。
在由英国影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传记电影《霍金传》中,描述了霍金面对疾病的心态和疾病逐渐恶化的过程。其中一幕为,霍金得知疾病未来的发展情况后,在充满水的浴缸里练习憋气,想要提前为最终无法呼吸的情况做好准备。不论情节是否属实,渐冻人这种清楚知道结局,眼看着自己身体逐渐瘫痪的情形的确会让人感到绝望。
等待希望的患者们
虽然渐冻症的发展是不能逆转和停止的,但接受治疗有希望延缓病程的发展。利鲁唑(Riluzole)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渐冻症的药物。两次大规模的双盲试验都显示,这种药物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推迟患者气管被切开的时间。不过,这种药物并不能治愈渐冻症和改善其症状。支持治疗也能够帮助患者尽量保持独立性,例如适当的锻炼、均衡的饮食和呼吸机等辅助设备的使用。
在未来,除了新药物的开发,一些新兴的疗法可能会带来好效果。例如,干细胞能够让细胞再生,目前的动物实验中,神经干细胞能够延长患病动物的寿命。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干细胞能够让患者的肌肉萎缩好转、肌肉力量增加,这比现有药物的疗效更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国约有20万的渐冻人。如果服用进口的利鲁唑,那么每个月需要花费4000元,这是很多家庭不能够承受的。再加上药物的疗效有限,不少患者都选择停药。不断恶化的病情和不能改变的结局常让患者仍然清醒的大脑充满了各种消极的想法,例如,“我想要安乐死”“这么活着没有意思”“舍不得家人”“为什么是我得了这种病”。当然,也有患者接受现实,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疾病做斗争。有人在疾病早期购买哑铃来锻炼肌肉,有人在感到说话困难后制作卡片用于以后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人购买各种设备来保持较为独立的生活。
与所有罕见病患者一样,渐冻人及其家人期望有专门的机构来帮助他们,因为一些医院甚至因为无法治疗渐冻症而不收治渐冻人,更别说寻求其他帮助了。这也许需要一些时间来改善,从现在起开始关注他们就是一个起步。不少人通过“冰桶挑战”知道渐冻症后,很多患者表示很开心,至少他们不再默默无闻。
摘自《健康之家》杂志 文/欣欣 编辑/吴君
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因为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症”。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而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并列为世界五大顽症。
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俗称,因为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症”。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而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并列为世界五大顽症。本病生存期短者数月,长者10余年,平均3-5年。由德国、美国和加拿大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2006年发现了导致发生被称为当今五大绝症之一的“渐冻症”的蛋白质。这一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公布。“渐冻症”的医学名称叫做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渐冻症”患者多在40岁后发病,全身肌肉渐渐萎缩,吞咽和呼吸困难,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由于感觉神经并未受到侵犯,因此这种病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记忆及感觉。由于缺乏认识,很多渐冻人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的诊治。其中,颈椎病是运动神经元疾病的首位误诊疾病。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人体血液温度降低,达不到正常的温度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详细介绍】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区别是:nature是英国,science是美国;nature的影响因子稍高于science一点;nature的创刊时间比science早一些。
《Nature》创建于1869年的《自然》杂志(Nature)是国际领先的科学周刊,也是自然科研这一品牌的核心期刊。
自然科研还出版一系列冠名“自然”的研究和综述类订阅型期刊、国际领先的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包括大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在内的其它开放获取期刊,以及现统称为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的合作类刊物。
自然科研网站每月访客人数超过800万,网站提供自然科研的出版物与服务,如《自然》杂志的新闻和评论以及国际领先的科研人员招聘平台Naturejobs。
自然科研的一系列研究者服务则包括了在线和面对面的培训、专业的语言和编辑服务等。
自然科研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品牌,集团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教育和专业出版机构。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了全球最多的学术书籍,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同时也是推动开放研究的先行者。集团在全球约有万名员工,遍及50多个国家。
施普林格·自然在2015年由自然出版集团、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麦克米伦教育、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合并而成。
《Science》是美国的期刊《科学》成立于1880年。它是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期刊之一,它的引用率可以反映这个情况。
在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提供的2007年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科学》在影响评级方面位于所有科学期刊的第十四位。
自1900年以来,美国科促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这个非营利组织每周出版一期《科学》期刊,而科促会成立于1848年。
如今,《科学》有131286名订阅者,加上传阅的读者的话,其流通率估计有70万。
和它的商业同行《自然》一样,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期刊,《科学》充当了促进学科之间观念转移的一个中介。它向全世界的科学发声,并且消除不同学科和学科之外的代沟。
除了发表原创的科学研究论文之外,《科学》还发布旨在总体上更可读且有趣的新闻和各种形式的分析。
我们一般说是否为顶级期刊,可能更多的是说它们的影响因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science》在2016-2017最新影响因子是,而《nature》则为。
就这个数字来看,二者确实算是影响力很大的期刊了。而且很多科研院所都把重要的科研成果投向这两个刊物所在的机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看法,比如《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等等。
另外,一些科研机构也会列出自己领域的重要期刊,甚至会要求其科研人员必须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才能结题或毕业等等,这种做法其实不值得提倡。
1、打开微信手机客户端,点击“我”进入“钱包”选项
2、在钱包菜单中,点击“城市服务”,如下图所示
3、进入城市服务后点击“便民服务”,点击“邮政服务”
4、选择最上方的中国邮政报刊订阅服务
5、直接使用搜索,搜索《自然》和《科学》。
6、进入到刊物的详细页面,如下图,有购买的页面,完成付款就订阅成功了。
中国邮政服务特点
服务种类齐全,不仅包括函件、包件等基本业务,还承担着军邮、边防通信、盲人邮件和党报党刊的发行等诸多政策性业务。这些严肃的政治任务,既是中国邮政服务的特色所在,也使我国邮政普遍服务任务更加繁重,成本更加高昂。
服务资费低廉,在全国范围内,以均一低廉的资费,向所有用户提供信件寄递服务,是邮政普遍服务的显著特征。这种国家严格控制资费的政策,使所有用户不论贫富,不论居住何地都能平等地享受邮政服务。
服务网点普及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共有77315个邮政服务网点(含自办、委代办),其中设在农村的网点就有59935个。此外,为了方便用户,还在街道建立了近130万个信筒。不计成本的服务,造成政策性亏损。
这些局所经济上虽然存在亏损,但对促进农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巩固国家政权、保卫边疆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投递网络细密,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邮政共有投递员12万余人、大小递送汽车万辆、摩托车近万辆,递送邮路单程307万公里,年递送报纸、杂志、信函、汇票、包件等邮件近300亿件(份)。
强大的投递网络和投递队伍为邮政普遍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使我国邮政服务能够深入千家万户,能够递送到边疆哨所和海岛。
在中国土地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邮政服务,包括珠穆朗玛峰海拔5000米的登山大本营,同样设有珠峰邮政局,在可可西里,在南沙群岛,同样也有邮政局所的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邮政
可以上中国邮政商务网看一下的杂志订阅业务,根据每年的期刊发行情况发出订阅年报,不过重要的不是这个年表,因为《自然》这种杂志是肯定有的。
关键是看一下邮发代号。然后去当地邮局根据这个邮发代号订阅,作为国外期刊会根据所在的城市的级别、交通状况有不同的发送时间。如果生活的地区交通不便的话会比较慢,要是北京上海之类的就很准时的送达。
同时有两个建议: 如果不是专业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只希望了解最新的自然科学动态建议订阅由法国爱克西里奥集团授权,上海文艺出版社翻译的,有着欧洲科学人文第一品牌的《新发现》,邮发代号为CN31-1963/Z 如果是以为自然科学研究者,但是不是一位收藏家,同时对电子书不反感,建议直接下载电子版,其实电子版要比纸版的更快捷,还有很多方便之处。下页即为电驴下载资源的《自然》杂志。及时更新。
扩展资料:
1、2013年起,《自然杂志》正式改版,采用图文混排、全彩印刷,并且聘请专业美编进行装帧设计。
2、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扩大杂志影响力,2013年起《自然杂志》在APPstore上同步出版。 从2005第1期至2013年第3期,《自然杂志》共出版51期杂志,其中两院院士署名文章已达122篇。
3、《自然杂志》被中国科技论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0、2004、2008、2011)等收录。
4、在2002年,《科学》杂志撤销了8篇由德国物理学家Jan Hendrik Schön发表的论文,原因是由于文中很多数据由作者捏造。 一篇发表于2002年的关于药物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MDMA)的神经学毒性的论文引发了一些争议,该文于2003年被撤销。
5、2006年,韩国生物学家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关于人体干细胞克隆胚胎研究的论文被首尔国立大学查出明显造假。
6、由《科学》杂志社成立的调查委员会发现虽然这篇论文按照正常的步骤审查,然而杂志社却对其中的蓄意造假无能为力。因此委员会建议收到的论文稿件应该被分类为无争议性和争议性的文章,以使存在争议的文章能够更严格地被审查。
7、《科学》杂志也表明《自然》杂志有可能采用这之后相同的论文审标准。 肯尼迪为《科学》杂志的审查系统作辩护,指出严格应对造假只能是“为了揪出偶然的作弊者而对众多科学分支采取不计成本而又冒犯性的审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科学杂志
百度百科--自然杂志
1、Reader’s Digest 《读者文摘》:、TIME 《时代周刊》:、Life 《生活》 、People 《人民》 、Cosmopolitan women《世界妇女》 、American Home 《美国家庭》 、American Child 《美国儿童》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文学》未找到 (很多美国名著)、Scientific American 《美国科学》 、Playboy 《花花公子》 (里面很多内容少儿不宜,只适合成年人阅读)11、Beautify Home and Garden 《美化家庭和园林》12、Homes Circle 《家庭圈》 、Good Manager 《好管家》14、Magus 《麦哥氏》 、、American Television Magazine 《电视指南》、《商业周刊》 (Business Week) 、《财富》 (Fortune) 、周刊 (Weeklies) :1)、《现在》 (Now) :)、《侦探》 (Private Eye): (适合喜欢破案类小说的中学生)3)、《笨拙》 (Punch): (非常不错的漫画类杂志)4)、 《听众》 (The Listener) )、《新社会》 (New Society) )、《闲暇》 (Time Out) (是伦敦一本很好的休闲杂志,它的网站也很棒!)2、科普 (Scientific periodicals)1)、《发现》 (Discovery) )、《自然》 (Nature) /中国地区自然杂志网址:)、《科学通讯》 (Science News) )、《地理杂志》 (The Geographical Magazine) )、《新科学家》 (New Scientist) )、《科学世界》 (Scientific World) )、《未来音乐》 (Future Music) )、《学科进展》 (Science Progress)
自然杂志近年来发展的很快,出版集团还出版了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医学》,《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学》、《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自然评论》,《自然化学》,《自然物理学》,《自然纳米技术》,《自然材料学》和《自然综述系列》,总共37个子系列杂志,另外还有其他语言版的《自然中国》,,《自然印度》等系列。应该说自然是乞今为止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学科最齐全,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科学杂志!其中的《自然医学》, 《自然免疫学》,《自然遗传学》三份的影响因子已和《自然》《科学》一样高,在专业领域里威望很高。《自然》杂志不光关注生命科学,还积极跟踪新兴科学像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个人的感觉是自然杂志以其亲民扑实的作风,敏锐的目光和分析和最其全的学科复盖面,大有一统科学文献江山的气概和实力。
《科学》(Science) 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杂志 。1880年,纽约新闻记者约翰·麦克尔创立了《科学》杂志,这份杂志先后得到了托马斯·爱迪生以及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的资助。此后,由于财政困难《科学》于1882年3月停刊。一年后,昆虫学家Samuel H. Scudder使其复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到了1894年,《科学》重新陷入财政危机,随后被以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心理学家James McKeen Cattell。1900年,Cattell与美国科学促进会秘书Leland O. Howard达成协议,《科学》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期刊。1944年Cattell去世后,AAAS成为《科学》新主人。这本杂志主要刊登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科学》也刊登关于科学的新闻、关于科技政策、科学家感兴趣的事务的观点。《科学》刊登各个学科的原创论文。目前,《科学》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像自然一样,《科学》杂志也是周刊,稿件学术水准和质量和自然比肩的,所不同的是科学没有子刊系列,也没有像《自然》那样的定期发表综述的刊物。因为这一点,《科学》杂志的影响力是不及《自然》的。
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Cell)杂志为另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是一分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单从其影响因子来看,它一直高于《自然》和《科学》两杂志,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
《细胞》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细胞》杂志主要以美东学术重镇波士顿为基地,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生命科学家为后盾。《细胞》杂志前主编Benjamin Lewin不光主导这份生物学中最有份量的杂志,而且亲自主编教课书《Gene》,该书出版后广受好评,被殴美大学列为生物遗传学的第一首选教课书。 Lewin先生的知识也更新的很快,该书差不多每两年再版一次,现在已出版到第8版了。DNA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教授也写了一本《Molecular Biology of Gene》不过,没有Lewin先生的书流行。《细胞》杂志也有许多子刊系列像《Cancer Cell》,《Stem Cell》,《Immunity》,《Neuron》和《Molecular Cell》等都是生命科学中的重量级刊物。再加上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拥有的大量其他刊物,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也是在生命科学文献界能够呼风唤雨的出版公司。
个人对这三份杂志的感觉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对《自然》要略微青睐一些,自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稿都比较友好,编辑会对来自英语国家的稿件进行英语修改和完善。编辑部的原则是科学第一,语言第二。《自然》杂志幅盖面很广,应该是龙头老大的地位。《科学》杂志也许一直会保留其风格,即在学术水平上跟《自然》争风斗艳,但是刊物还没有要扩张的迹象。
《科学》即是《自然》的对手,又和《自然》一起协手并肩统领报道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的进程,比如当人类历史上耗资最大的人类基因测序工作完成后,《自然》发表了由Landers博士领导的学术界的人类基因测许结果;而《科学》则发表了由Venter博士领导的工业界完成的人类基因测序结果,可谓比翼双飞,也显示了英语在世界科学的领导地位。《细胞》杂志在生命科学界则是独树一旗,跟《自然》和《科学》的以短篇报道方式科学研究中的突破和进展不同之处是《细胞》的每篇文章都要求是长篇大论,文章必须要叙述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每期《细胞》的文章总数一般不超过15 篇。此外《细胞》跟其名一样,文章的角度也多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展开,相对来说,较少从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化学生物学的角度出发。
这三份DJ学术期刊不仅是各大学和研究所的必定刊物,而且欧美大学许多教授,科研人员都自己定阅这些刊物,其中《科学》个人定阅价是140美元,《自然》是 199美元一年。像其他许多杂志一样,欧美杂志的做法是定阅者交的费用只是像证性的,杂志主要靠名气和发行量后面所带来的广告费挣钱维持生计,杂志越有名,发行量越大,越容易生存。但是像爱尔塞维亚(Elsevier) 这样拥有众多杂志的出版公司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拢断行为,曾几何时,以波士顿地区哈佛麻省理工为代表的新英格兰派系的《细胞》杂志的学校、研究所定阅费(往往是图书馆的定阅杂志,全校师生可以下载文章)昂贵的连美国的公立大学都感到难以承受,以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为首的几十所公立大学曾经罢投《细胞》杂志的稿件,以表达他们的不满,双方的挣执曾使牛气十足的《细胞》杂志降下身段接受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稿件,中国也有了事隔二十几年得以重返《细胞》杂志的大事记!
这几份牛气的DJ学术的垄断行为和昂贵的订阅费也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烦感,终于有一些人站了出来,他们决心创办一份真正免费的生命科技杂志,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就是这样诞生的产物,它是完全开方的,免费阅读, 免费打印!只有发表是收费的,多完美的主意!记得几年前我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后时,有一天所里来了一个讲座,就是关于Plos杂志,题目就是介绍一份全新的杂志Plos-公共科学杂志,当时听讲的人并不多,比起一般的学术讲座真可谓廖廖无几,主持人开场白介绍-讲演者也是一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她在博士博后期间有7篇论文发表,文章包括《Nature》,《Gene Development》《JBC》,《Molecular Cell》等,后来她加入了《自然》杂志的编辑行业。她讲到在她做编辑的时候才感觉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的财力无力订阅全《自然》家族的杂志,因为稿费昂贵的原因,一些优秀的稿件也不能送到《自然》这样的DJ刊物,这种情况被诺贝尔奖获得者NIH前院长Harold E. Varmus,博士也知道了,他和斯坦福大学的生化教授,基因芯片技术的殿基人之一Patrick O. Brown,博士,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遗传学教授Michael B. Eisen博士共同发起创办了一份属于大众的科学杂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杂志!这样2000年10月Plos终于诞生了。如果你能细看一看Plos杂志的核心原则,就就会明白它是一份百分之百的大众的科学学书杂志!对于发展中国家,Plos给予了最无私的优惠政策:
可喜的是Plos杂志今天已成为了仅次于《Nature》,《Science》和《Cell》的有极大影响力的刊物,并且成为了拥有Plos-one和Plos生物,医学,遗传学,计算生物,病原学,热带医学7个成员的大家庭, 虽然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少数几份杂志也是免费的,但都没有Plos这样有高的引用率和影响力。
《Plos》杂志的成功和贡献再一次告诉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一定要有一套体系,从科研基金的建立和管理,到建立世界顶尖大学及研究所,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发表科学技术成果的平台和媒体-科技杂志,每一样都极其重要!中国以人数众多的科技人才,庞大的接受了西方教育的海外人才库和飞速发展的经济为后盾,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和强国的现实只是时间问题,要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走弯路,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创办一份成功的类似于《自然》或《Plos》这样的科技杂志是比不可少的,也是绝对需要的。
国际顶级期刊,影响因子位列全球杂志前列,能在这两本杂志发表文章代表学术水平非常高!
nature和science与cell一起被称作学术界三大刊物,可见其全球影响力之高。在nature上发表一篇文章,那绝对是能够深刻影响世界或者刷新人类认知的科研成果,普通的研究结果根本不可能发在这种期刊上。
图片
nature 自然杂志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顶尖杂志。能发一两篇在国内的普通本科学校混一个教授就没有问题了。如果说是发了八篇,那应该是世界的顶尖教授,是某一个领域的权威人物了。中国有位大神(曹元)就是发过8篇,这已经是轰动学术圈了,
nature,science杂志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两个综合性学术期刊,这两个杂志基本上代表了学术上最高的水平,在上面发表论文,需要你做出非常好的实验成果,非常惊人的原创性的发现。国内外众多教授终其一生都无法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可想而知含金量有多高
图片
2021年10月《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天文学家也许首次发现了银河系外的行星 地球天文学家平时观察到的太阳系外的行星,大都距离我们不到3000光年。而这颗位于漩涡星系M51中的行星距离我们足足有2800万光年 相信大家都好奇天文学家是怎么发现那么远的小行星的?其实发现方式和发现系外行星的常用方式一样,它位于一个名为M51-ULS-1的X射线双星系统,天文学家正是通过观察该系统的X射线亮度下降,从而怀疑这里可能存在一颗行星 这个双星系统被认为有一个致密天体,可能是中子星,也可能是黑洞。它围绕着一颗大约20倍太阳质量的伴星运行,在外围围绕着它两公转的就是这颗候选行星。 如果它真是一颗行星,那么意外着它有一段很可怕的经历,因为它其中的一颗母恒星,现在已经成为一颗中子星和黑洞了,这意味着它是在一场超新星爆发下存活下来的,如果是真的,它真的非常了不得,也可能是在超新星爆发出现的。 对于这颗行星我们也能称为候选行星不能最终确认它。
有些星球有没有水还是一个问题,有水的星球也有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主要还是要靠科学家对其他星球上的物质进行元素鉴别才能知道。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详细介绍】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这个主任本身也是一个这方面的专家,而且确实有一些异常现象出现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