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在将来是否具有延用性 一、前言 纪实摄影是借助摄影技术对理想社会进行记载和诉求的摄影方式,其摄影素材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进入21世纪后,摄影既要保持传统,又要开拓创新,既要尊重权威,又要张扬个性,导致很多现代潮流作品在制约中失真,相对的纪实摄影延用性遭到了质疑。在摄影技术已经突飞猛进的年代,人人皆可摄影,但构图的精美,曝光的精确,似乎都替代不了相片本身传达的情绪和思考。这就是纪实摄影会持续到现在甚至一直发展的原因。本文将从摄影具有历史性永恒价值、真正的摄影正在消逝、探索纪实摄影真实性、是否可以替代、纪实摄影的重要性、推崇纪实摄影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传承下去七个点进行分析。 二、正文 1.纪实摄影永远不会过时,是一切摄影的基础。纪实摄影具有历史性的永恒价值。(1)李舸:摄影记者可能会消失,但有思想的摄影人永远不会消失。 (2)李泛老师曾言:我期待通过摄影,我们能够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当代影像应当记录时代,为时代留影,能够充分表达一个摄影师对当今摄影影像的在认识和在提升。 (3)彼得.亚当斯:“好的照片在于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 2.真正的纪实摄影正在消逝 随着纪实摄影边界逐渐崩溃,纪实摄影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是否会如“直接摄影”消融在整个摄影话语体系中。(1)如今纪实摄影的真实性 张杰在论文《浅析纪实摄影的网络传播——以腾讯网《活着》栏目为例》中写到“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不仅要追求单张图片的真实,更要追求呈现的整体社会景观的真实。媒体扮演着社会安全阀的角色,不同的观点、见解,对于事实的不同立场、态度,都能够在一个既有传统媒介身影、又有新媒体声音的媒介系统里被呈现和倾听,证明了社会心态的包蕴与宽容,社会结构的弹性与柔韧。⑥纪实摄影的网络传播也是一种解压宣泄行为,存在非理性特点,负面信息过度集聚使社会减压发生变质,将社会问题无限放大,误导受众对社会形成错误的心理认知。“告诉你一个活着的世界,一个光与影交织的故事。时代变迁,百姓沉浮,都自这微小的孔隙中渗透出来,终绘成中国民生万象图”,《活着》的开栏语表明该栏目旨在记录民生万象,而不是民生苦相,负面内容过多已违背了当初的立意,绘制了虚假的社会景观。” 摄影作品《活着》,摄影师李晓威(2)纪实摄影的替代产物 未来的情形可能是这样的,纪实摄影未来会在专业摄影领域继续存在,但在一个普遍层面来说,它基本会被短视频替代。这是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里面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消灭你的敌人,往往不是你的对手,而是无关领域冒出来的外来客。(3)纪实摄影背后故事可查性 在《摄影笔记》的每日一条摄影新知中写到“纪实摄影摆拍造假无辜、无奈到无耻,这病咱要抓紧“治”!”“用摆拍冒充抓拍,是欺读者,这叫“恶意摆拍” ”3.摄影发展日新月异,想要摄影作品走入人的内心,还是需要回归到本质的属性,记录事物。用真实性充分展现摄影作品魅力以及价值。纪实摄影作品是所有摄影作品的基础,所以在未来有非常大的延用性。(1)纪实摄影的重要性 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对摄影的论断:「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罗伯特·卡帕是20世纪战地摄影记者中最著名的一位,参与报道了包括西班牙内战、二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等几乎所有当时的重要战争。通过凝结「决定性瞬间」,他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暴戾。提到罗伯特·卡帕,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他著名的作品之一《战士之死》,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抓拍到了共和士兵死亡的一瞬间。由此25岁的卡帕也被欧洲和美国的许多杂志社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争摄影师。摄影作品《战士之死》,摄影师罗伯特·卡帕,1936年(2)推崇纪实摄影的原因 纪实摄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 人们想用它来美国尤金·史密斯用四年的时间对日本九州的一个小渔村汞中毒事件进行了拍摄。小渔村由于受到附近企业的废水污染, 村子里大部分村民出现了汞中毒现象, 有成百上千的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史密斯意识到了这是对人们在破坏环境方面最好的警醒, 所以用镜头记录了村里的人们凄苦的生活, 用图片表现出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在整个选题拍摄过程中,他不仅记录客观事实,更通过图片和文字表现出了人的勇气和人性的力量。“摄影充其量只是一个很小的声音。但是有的时候,一张照片,或者是一组照片,却能够引发我们的责任感意识。也许我们中的很多人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们要找出什么是错的,要找到通向正确的道路”。尤金·史密斯 于1974年这样写道。摄影作品水俣湾 ,摄影师尤金·史密斯 ,1971年(3)纪实摄影的持续发展 对于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是一项重要且迫切的任务。巴尔特曼茨拍摄了很多广为流传、震撼人心的苏军“二战”照片。在1942 年拍摄这张半抽象的《进攻》时,巴尔特曼茨运用了苏联现代摄影中的几个标志性元素,例如将动态场景模糊化以及从低视角仰拍主体,以此来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张照片一看就知道是反映战争场景的,但是它又会随着时空的转换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拍摄了很多让人类悲伤、痛苦的重大事件,像战争、火灾、地震和杀戮。其实我们也很愿意拍同样拍同样高质量的与幸福、快乐和爱相关的题材。但是,我认识到,这是困难的。”摄影作品《进攻》,摄影师巴尔特曼,1942 4.结论 纪实摄影作为摄影的基础,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创新,但永远不会过时,一直具有沿用性。本文以从李泛、李舸、罗伯特·卡帕、的名言说明摄影是一切摄影的前提基础;反方面从张杰的论文、小说《三体》、《摄影笔记》说明现代纪实摄影的背后故事虚假性,是否可查。以及通过《战争之死》、日本九州小渔村事件、摄影作品《进攻》来证明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因此,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参考文献 1.姚成丽,《纪实摄影的力量》[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12期 第177页 2.李成辉,《纪实摄影的记录性探析》[M],辽宁大学学术视点,2020年9月 3.夏洪波,《浅谈纪实摄影的人文情怀》[J],山东轻工业学院光影艺术,2011年9月,130-131 4.潘科,《中国纪实摄影现状分析》,现代摄影网,2014年8月29日 5.李林芳,《网络摄影作品造假以及危害剖析》,2015年 6.徐云,《探究纪实摄影的意义与重要性》[J],传媒论坛. 2020年15期 第144+146页 7.顾铮,《纪实摄影:人类独特的记忆方式》,《社会观察》2014年第十期 8.巩聪聪,《融媒时代,新闻纪实摄影人的守正与创新——2020年山东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纪实摄影师评选综述》,《青年记者》. 2020年15期 第113页
摄影是人们记录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摄影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上好摄影课不容易,上好大学生的专业摄影课就更不容易。笔者作为一名兼职教师,在艺术 教育 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走访、问卷、调研,发现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大学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仍然是“老三篇”:黑板粉笔、照本宣科、缺乏激情。这种讲课从表象看很像写 作文 ,大家都在写,但精彩的篇章不多,多系平铺直叙,;有“标签式”硬贴,“商品式”硬配之嫌。这种讲课说老实话老师是花了苦力,也费了心血的,但大学生们不买账,不喜欢,学生掌握不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素质提不高,教学成效甚微。笔者认为,要教好大学的专业摄影课,授课教师必须讲究授课艺术。要解决这个难题,授课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三个字:新、情、活。
一、精心备课,内容求“新”
内容求新,一是指对内容的开掘要深,要扩充新内容,向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摄影课内容变化较快,特别是数码技术、 网络技术 的出现,对传统摄影的冲击较大,要适应这种变化,摄影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不能抱住老教材不放,应该坚持“信息新、数量大、实用性、课题化”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摄影课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最大量的最新的和有用的信息,他们听起来才会觉得过瘾。二是指对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要掌握其本质,占据制高点,讲到最前沿。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老师不满意的意见中有一条就是“我们知道的老师反复讲,我们不太懂的老师省略讲,我们不明白的老师又不讲,老师讲过后我们还是不会做”,这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当然,有时是老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怎么能讲得清楚呢?
二、细心讲解,表达含“情”
这是研究“怎么讲”的问题。
有了好的、最新的摄影知识内容,如何将它们变成可视、可听、可读、可析的对象,并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各个知识点让大学生记住并掌握呢?这是另一个困惑老师的地方。笔者认为只有发挥情感的功能,细心讲解,方可解之。情感在讲课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四个:一是动力功能,即老师积极的情感能引起大学生的兴奋、激动、愉快的情智体验,使学生们充满活力,积极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课堂活动。
因此,老师上课的每一段话,都要有感情色彩,都要努力从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当然,这首先要求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样的话,大学生们就会在老师情感的动力驱动下,精神愉悦地学习,并转化为利于教学的行动。二是感染功能,即个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具有施加影响的作用,也就是说老师的情感能感应大学生,使大学生们具有类似的情感,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关怀、照顾、信任为主的温情式感染,以激发比、学、赶、超为主的示范式感染等。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三是调节功能,即人的情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这一点反映在师生关系上特别明显。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师生的积极情感为基础,能够激发师生的热情和智慧,唤起师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因此,老师要热爱学生并尊重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同时要情随境迁,善解人意,努力营造师生交流的和谐氛围。如给学生一种认真倾听的表情、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一种朋友商量的口吻、一封探讨问题的E-Mail等等,都会取得极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师生要零距离接触,要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四是迁移功能,即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事物。
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而且好激动、善迁移,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靠情感的体验,经常因喜欢听老师的某门专业课而喜欢上这个专业,进而献身于这个事业。老师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教师对摄影艺术的执著和热爱,种种无言的、不求功利回报的关爱,对学生无疑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只有做一个有德有识之士,才能使大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爱屋及乌”,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用心设问, 方法 要“活”
这是研究“谁来讲”的问题。
一是课堂互动、连环问答。“知识是前提,表达是关键”。
摄影课上用音乐做补充,老师有意识地在师生互动讲课,指导学生课上思考、观察、讨论、写感受时,运用精选的与摄影作品相协调的、与课堂氛围相一致的音乐来“讲课”,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心,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大学生喜欢这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更容易接受老师提供的知识。
二是让实践成为学生的又一老师。每节课都留下一个实践项目,精心设计一个创作主题,请同学课后做一下,下一次课时,请同学上台讲一讲实践经历。鼓励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方法 ,这不就是结果吗?这种没结果的结果倒是最重要的。在经历了一个教育过程之后,无论结果是否达到,实际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是无形而珍贵的结果。什么是素质?这个结果就叫素质。在很多情况下,教育的结果还没出现,但过程已经存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 思维方式 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这理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同学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于发表意见。学生做事有没有结果,这也不重要,他做事的过程已经很重要了。因为在这种过程中,实践在给大学生们“上课”。诚如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女生汪洋所言:“与其说摄影课是一门课,还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学会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哲理。”
综上所述,高校摄影课教师在授课时,认真做到三个字:新、情、活,细心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一定会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摄影艺术中,摄影构图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规律。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在进行画面布局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它既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视觉习惯。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
关键词:对称与均衡 主次关系 黄金分割 画面空白
一、构图的意义
构图在传统画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等。是指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形象,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构图作为摄影的第一步,因其创作手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事实上,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固有的形式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虽然摄影构图的形式规律不是死的,但了解这些形式规律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规律,对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则是一条捷径。
在设计摄影画面的构图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就会让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的美感。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二、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时常可见,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并不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摄影画面布局的均衡,是人们运用视觉和心理上的习惯,对画面内全部可视形象所处的部位,进行稳定与否的一种衡量。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拘谨、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居多。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则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等。
对摄影者来说,布局的均衡是结构理想的结果,因而处理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处理画面结构的问题。作为摄影画面的两大组成部分,主体与陪体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主要对象和辅助对象。所以在处理画面布局均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这其中包括两者在情节上、情绪上以及动态、动势方面的呼应关系。
三、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根据主题思想要求,选择有价值的景和物,组成摄影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最能体现主题的对象,就是主体。而在画面中,那些不是最直接体现主题思想,仅对主体起到一定程度的烘托、陪衬,帮助主体说明主题思想的对象,习惯上称为陪体或周围环境。在摄影画面中要妥当的安排和处理好主次关系,避免出现零乱、主次不分,淹没或失掉主体,而造成没有主题的现象。
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的效果。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第一,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第二,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第四、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
初学摄影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将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 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以5:8的比率来表示。另外,九宫格构图(也称井字构图),实际上也属于黄金分割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主体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实际上这几个交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又比右面强。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五、处理好画面的空白
摄影构图中的空白,既有因景物本身,如:烟、云、雾、天、水、空隙所制;又有因为光与色的艺术处理所制。实体与空白的相互衬托,形成有规律的起伏节奏,产生一定的的韵律感,是摄影艺术在处理画面构图虚实关系中,广为运用的手段之一。
虚实关系在摄影画面中比较容易看出,也比较容易分辨。但在具体处理的时候,却要注意实体与空白的关系,使画面有变化、不呆板。空白常常可以刻画意境、渲染气氛,在画面中运用得当,会在构图的形式上添加积极的作用。空白还有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造成动势的功能,在运动和所注视的方向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给人们留下伸张的空间,造成一定的方向性,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所以才有“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之说,足见空白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同绘画一样,摄影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线条的明快以及画面的和谐是关键,好的构图不仅让人感觉主题明确,而且会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所以,摄影水平的提高,必须从构图这个环节入手。当然,构图形式也不是绝对的,它只能提供对摄影表现形式的帮助与参考。有句话说得好: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所有的规则都不是死的,吸收前人的 经验 对摄影的形式表现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会有利于对形式美的理解。
目前的国内各大高校在摄影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广播电视系的本科学习阶段几乎均开设了影视摄影课,将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笔者所在的摄影系影视摄影方向在一二年级,分别开设了《摄像技术基础》和《影视摄影造型》课。影视摄影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合理实用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
摄影系的学生在一二年级要学习好几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影视摄影造型》课之前,先修完《摄像技术基础》。应该说是《摄像技术基础》侧重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训练,而《影视摄影造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 创新思维 和画面造型能力。同时,摄影系的学生还要开设其他相关课程,作为有益补充。笔者在讲授影视摄影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秉承“理论和实践并举,更重实践”的理念。这样做是为了改进以往影视摄影课过多的依赖课堂理论讲授,教师大多是采用上单一的填鸭式理论灌输,而疏于实践技能培养的弊端。通常根据教学大纲的制定,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数量设置在1:2的比例左右,教学环节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节奏推进。即每次课堂理论教学的落脚点最终是指导学生实践练习和操作,将上一阶段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理论课―实践课”学习。如在《摄像技术基础》课上,教师讲授完数字高清摄像机的基本基本原理和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理论知识后,便在下一阶段课时中安排进行实践课部分,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讲解并示范摄像机的曝光与白平衡控制的操作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分组逐个练习。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操作环节错误,教师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待此部分实践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理论――实践”教学。
二、改善实践 教学方法
影视摄影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又是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实践创作中,一名影视摄影师艺术创意的体现有赖于扎实的技术素养和水平。而检验一个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与否的落脚点,就是看他的实践能力如何。因此,如何上好实践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影视摄影专业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数年的教学经历和改革尝试,通常在理论教学时采用全班集体授课方式。而在实践课环节,采用分小组示范讲解,学生分小组练习实践的小班化学习方式。考虑到现在的每个自然班学生人数较多,而实验器材相对有限的现实状况,教师每次指导学生分小组时将组员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每个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的目的,就在于确保每个学生在实践课上都有足够的时间量来练习操作。无论是课堂实践练习,还是课下的实践作业以及期末结课作业,学生都以这个相对固定的小组完成实践拍摄。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在实践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手段,结合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和个别性错误进行对比和指导。教师可以选取摄影画面优秀的影视作品片段,对比学生实践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指导。例如学生在练习使用摄像机拍摄固定机位不同景别画面的实践内容时,初学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景别取景不规范,镜头与镜头之间景别运用不合理或景别过于单一等问题。这时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中景别运用规范的镜头片段,然后来对比学生学生实践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案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办法。
在这个环节,教师避免局限于单方面的讲授知识和技法,而是采用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练习作业进行思考,检查,分组讨论,分析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会在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的状态下,更好的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此外在课堂练习中,现使用的数字高清摄像机普遍具有USB串行接口,学生可以直接将拍摄练习的作业素材拷贝至教室内的多媒体电脑中。教师现场对学生拍完的练习素材进行回放,讲解。这样可以确保在实践课堂第一时间内就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指出问题症状,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2、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拍摄主题和计划
影视摄影的实践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脑眼手”综合运用的过程。它需要摄影师用眼睛细致观察,大脑积极思考,最后由手(和身体)来掌控摄像机来完成操作和拍摄。因此影视摄影的实践创作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在分组拍摄中,它还考验着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教师会根据自然班的学生数量、结构和特点,指导他们合理分组搭配,制定合理的拍摄进度安排,时间周期控制。有拍摄采访对象的,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与拍摄对象沟通(尽管如何采访不是影视摄影课的重点)。甚至在拍摄时长较长的期末结课作业时,教师要讲授一些制片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拍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制片方面的困难,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备选方案和计划。对于大幅度更改实践作业拍摄计划和方案的,指导学生调动现有资源和条件,尽可能拍摄出更好的影像效果。
3、扩展实践教学空间,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影视摄影这门学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创作设备和拍摄理念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例如笔者刚从事教学工作时,当时行业内领先的是数字全高清技术。几年的时间,现今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是4K技术,数字电影摄影创作,log模式拍摄甚至是未来VR技术的使用。这一切都意味着无论是专业教师、学生还是从业者,要想从事影视摄影这项职业,就必须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中越走越宽,不被行业淘汰。基于此,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结合课堂实践内容。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例如在介绍行业领先的RED和ARRI数字电影摄影机的知识,市面上常见的纸质教材和资料鲜有这方面内容。
教师搜索专业的技术网站,寻找适当的资料截取成视频影像,做成图片PPT和文字介绍,选取业内专家对此摄影机性能指标的介绍和使用注意事项,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补充。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是将影视摄影行业内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给学生,让他们及时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和动态。此外,专业的影视摄影交流网站和信息公众号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好 渠道 。专业性比较强的影视工业网、拍电影网、V电影网,微信电影摄影师公众号,摄像人公众号等等,经常会有业内人士发表的技术 文章 和创作心得,教师会经常选取有用信息介绍给学生。这些网站一般还设有作品交流专区,学生可以将自己拍摄的作品放到这个板块内进行交流,听取更多业内人士的意见。这样,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校园,他们有更多的可能接受更前沿的专业讯息,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三、实践作业点评
1、学生实践作品课堂展示
每次的实践作业后和期末结课作业之后,教师会安排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公开展示,教师现场进行点评。这也是影视摄影课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会阐释自己的创作思路及理念,讲述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以及尚未解决的技术和艺术问题等等。教师如此安排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实践创作过程。学生实践创作的过程,是检验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和真实体现。反映在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大家普遍存在的,有些则是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的个别存在的。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展示并介绍自己实践作业拍摄经历时,其他同学也会反观自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好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到印证并分享,存在的问题就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必要时候教师可以明确指出,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在下一次的拍摄中取得进步。
2、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你学的是什么方向
摄影是人们记录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摄影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上好摄影课不容易,上好大学生的专业摄影课就更不容易。笔者作为一名兼职教师,在艺术 教育 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走访、问卷、调研,发现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大学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仍然是“老三篇”:黑板粉笔、照本宣科、缺乏激情。这种讲课从表象看很像写 作文 ,大家都在写,但精彩的篇章不多,多系平铺直叙,;有“标签式”硬贴,“商品式”硬配之嫌。这种讲课说老实话老师是花了苦力,也费了心血的,但大学生们不买账,不喜欢,学生掌握不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素质提不高,教学成效甚微。笔者认为,要教好大学的专业摄影课,授课教师必须讲究授课艺术。要解决这个难题,授课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三个字:新、情、活。
一、精心备课,内容求“新”
内容求新,一是指对内容的开掘要深,要扩充新内容,向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摄影课内容变化较快,特别是数码技术、 网络技术 的出现,对传统摄影的冲击较大,要适应这种变化,摄影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不能抱住老教材不放,应该坚持“信息新、数量大、实用性、课题化”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摄影课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最大量的最新的和有用的信息,他们听起来才会觉得过瘾。二是指对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要掌握其本质,占据制高点,讲到最前沿。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老师不满意的意见中有一条就是“我们知道的老师反复讲,我们不太懂的老师省略讲,我们不明白的老师又不讲,老师讲过后我们还是不会做”,这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当然,有时是老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怎么能讲得清楚呢?
二、细心讲解,表达含“情”
这是研究“怎么讲”的问题。
有了好的、最新的摄影知识内容,如何将它们变成可视、可听、可读、可析的对象,并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各个知识点让大学生记住并掌握呢?这是另一个困惑老师的地方。笔者认为只有发挥情感的功能,细心讲解,方可解之。情感在讲课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四个:一是动力功能,即老师积极的情感能引起大学生的兴奋、激动、愉快的情智体验,使学生们充满活力,积极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课堂活动。
因此,老师上课的每一段话,都要有感情色彩,都要努力从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当然,这首先要求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样的话,大学生们就会在老师情感的动力驱动下,精神愉悦地学习,并转化为利于教学的行动。二是感染功能,即个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具有施加影响的作用,也就是说老师的情感能感应大学生,使大学生们具有类似的情感,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关怀、照顾、信任为主的温情式感染,以激发比、学、赶、超为主的示范式感染等。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三是调节功能,即人的情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这一点反映在师生关系上特别明显。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师生的积极情感为基础,能够激发师生的热情和智慧,唤起师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因此,老师要热爱学生并尊重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同时要情随境迁,善解人意,努力营造师生交流的和谐氛围。如给学生一种认真倾听的表情、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一种朋友商量的口吻、一封探讨问题的E-Mail等等,都会取得极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师生要零距离接触,要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四是迁移功能,即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事物。
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而且好激动、善迁移,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靠情感的体验,经常因喜欢听老师的某门专业课而喜欢上这个专业,进而献身于这个事业。老师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教师对摄影艺术的执著和热爱,种种无言的、不求功利回报的关爱,对学生无疑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只有做一个有德有识之士,才能使大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爱屋及乌”,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用心设问, 方法 要“活”
这是研究“谁来讲”的问题。
一是课堂互动、连环问答。“知识是前提,表达是关键”。
摄影课上用音乐做补充,老师有意识地在师生互动讲课,指导学生课上思考、观察、讨论、写感受时,运用精选的与摄影作品相协调的、与课堂氛围相一致的音乐来“讲课”,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心,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大学生喜欢这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更容易接受老师提供的知识。
二是让实践成为学生的又一老师。每节课都留下一个实践项目,精心设计一个创作主题,请同学课后做一下,下一次课时,请同学上台讲一讲实践经历。鼓励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方法 ,这不就是结果吗?这种没结果的结果倒是最重要的。在经历了一个教育过程之后,无论结果是否达到,实际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是无形而珍贵的结果。什么是素质?这个结果就叫素质。在很多情况下,教育的结果还没出现,但过程已经存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 思维方式 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这理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同学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于发表意见。学生做事有没有结果,这也不重要,他做事的过程已经很重要了。因为在这种过程中,实践在给大学生们“上课”。诚如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女生汪洋所言:“与其说摄影课是一门课,还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学会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哲理。”
综上所述,高校摄影课教师在授课时,认真做到三个字:新、情、活,细心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一定会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摄影艺术中,摄影构图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规律。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在进行画面布局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它既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视觉习惯。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
关键词:对称与均衡 主次关系 黄金分割 画面空白
一、构图的意义
构图在传统画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等。是指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形象,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构图作为摄影的第一步,因其创作手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事实上,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固有的形式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虽然摄影构图的形式规律不是死的,但了解这些形式规律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规律,对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则是一条捷径。
在设计摄影画面的构图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就会让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的美感。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二、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时常可见,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并不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摄影画面布局的均衡,是人们运用视觉和心理上的习惯,对画面内全部可视形象所处的部位,进行稳定与否的一种衡量。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拘谨、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居多。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则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等。
对摄影者来说,布局的均衡是结构理想的结果,因而处理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处理画面结构的问题。作为摄影画面的两大组成部分,主体与陪体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主要对象和辅助对象。所以在处理画面布局均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这其中包括两者在情节上、情绪上以及动态、动势方面的呼应关系。
三、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根据主题思想要求,选择有价值的景和物,组成摄影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最能体现主题的对象,就是主体。而在画面中,那些不是最直接体现主题思想,仅对主体起到一定程度的烘托、陪衬,帮助主体说明主题思想的对象,习惯上称为陪体或周围环境。在摄影画面中要妥当的安排和处理好主次关系,避免出现零乱、主次不分,淹没或失掉主体,而造成没有主题的现象。
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的效果。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第一,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第二,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第四、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
初学摄影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将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 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以5:8的比率来表示。另外,九宫格构图(也称井字构图),实际上也属于黄金分割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主体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实际上这几个交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又比右面强。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五、处理好画面的空白
摄影构图中的空白,既有因景物本身,如:烟、云、雾、天、水、空隙所制;又有因为光与色的艺术处理所制。实体与空白的相互衬托,形成有规律的起伏节奏,产生一定的的韵律感,是摄影艺术在处理画面构图虚实关系中,广为运用的手段之一。
虚实关系在摄影画面中比较容易看出,也比较容易分辨。但在具体处理的时候,却要注意实体与空白的关系,使画面有变化、不呆板。空白常常可以刻画意境、渲染气氛,在画面中运用得当,会在构图的形式上添加积极的作用。空白还有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造成动势的功能,在运动和所注视的方向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给人们留下伸张的空间,造成一定的方向性,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所以才有“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之说,足见空白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同绘画一样,摄影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线条的明快以及画面的和谐是关键,好的构图不仅让人感觉主题明确,而且会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所以,摄影水平的提高,必须从构图这个环节入手。当然,构图形式也不是绝对的,它只能提供对摄影表现形式的帮助与参考。有句话说得好: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所有的规则都不是死的,吸收前人的 经验 对摄影的形式表现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会有利于对形式美的理解。
目前的国内各大高校在摄影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广播电视系的本科学习阶段几乎均开设了影视摄影课,将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笔者所在的摄影系影视摄影方向在一二年级,分别开设了《摄像技术基础》和《影视摄影造型》课。影视摄影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合理实用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
摄影系的学生在一二年级要学习好几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影视摄影造型》课之前,先修完《摄像技术基础》。应该说是《摄像技术基础》侧重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训练,而《影视摄影造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 创新思维 和画面造型能力。同时,摄影系的学生还要开设其他相关课程,作为有益补充。笔者在讲授影视摄影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秉承“理论和实践并举,更重实践”的理念。这样做是为了改进以往影视摄影课过多的依赖课堂理论讲授,教师大多是采用上单一的填鸭式理论灌输,而疏于实践技能培养的弊端。通常根据教学大纲的制定,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数量设置在1:2的比例左右,教学环节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节奏推进。即每次课堂理论教学的落脚点最终是指导学生实践练习和操作,将上一阶段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理论课―实践课”学习。如在《摄像技术基础》课上,教师讲授完数字高清摄像机的基本基本原理和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理论知识后,便在下一阶段课时中安排进行实践课部分,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讲解并示范摄像机的曝光与白平衡控制的操作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分组逐个练习。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操作环节错误,教师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待此部分实践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理论――实践”教学。
二、改善实践 教学方法
影视摄影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又是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实践创作中,一名影视摄影师艺术创意的体现有赖于扎实的技术素养和水平。而检验一个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与否的落脚点,就是看他的实践能力如何。因此,如何上好实践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影视摄影专业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数年的教学经历和改革尝试,通常在理论教学时采用全班集体授课方式。而在实践课环节,采用分小组示范讲解,学生分小组练习实践的小班化学习方式。考虑到现在的每个自然班学生人数较多,而实验器材相对有限的现实状况,教师每次指导学生分小组时将组员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每个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的目的,就在于确保每个学生在实践课上都有足够的时间量来练习操作。无论是课堂实践练习,还是课下的实践作业以及期末结课作业,学生都以这个相对固定的小组完成实践拍摄。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在实践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手段,结合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和个别性错误进行对比和指导。教师可以选取摄影画面优秀的影视作品片段,对比学生实践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指导。例如学生在练习使用摄像机拍摄固定机位不同景别画面的实践内容时,初学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景别取景不规范,镜头与镜头之间景别运用不合理或景别过于单一等问题。这时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中景别运用规范的镜头片段,然后来对比学生学生实践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案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办法。
在这个环节,教师避免局限于单方面的讲授知识和技法,而是采用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练习作业进行思考,检查,分组讨论,分析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会在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的状态下,更好的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此外在课堂练习中,现使用的数字高清摄像机普遍具有USB串行接口,学生可以直接将拍摄练习的作业素材拷贝至教室内的多媒体电脑中。教师现场对学生拍完的练习素材进行回放,讲解。这样可以确保在实践课堂第一时间内就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指出问题症状,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2、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拍摄主题和计划
影视摄影的实践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脑眼手”综合运用的过程。它需要摄影师用眼睛细致观察,大脑积极思考,最后由手(和身体)来掌控摄像机来完成操作和拍摄。因此影视摄影的实践创作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在分组拍摄中,它还考验着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教师会根据自然班的学生数量、结构和特点,指导他们合理分组搭配,制定合理的拍摄进度安排,时间周期控制。有拍摄采访对象的,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与拍摄对象沟通(尽管如何采访不是影视摄影课的重点)。甚至在拍摄时长较长的期末结课作业时,教师要讲授一些制片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拍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制片方面的困难,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备选方案和计划。对于大幅度更改实践作业拍摄计划和方案的,指导学生调动现有资源和条件,尽可能拍摄出更好的影像效果。
3、扩展实践教学空间,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影视摄影这门学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创作设备和拍摄理念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例如笔者刚从事教学工作时,当时行业内领先的是数字全高清技术。几年的时间,现今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是4K技术,数字电影摄影创作,log模式拍摄甚至是未来VR技术的使用。这一切都意味着无论是专业教师、学生还是从业者,要想从事影视摄影这项职业,就必须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中越走越宽,不被行业淘汰。基于此,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结合课堂实践内容。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例如在介绍行业领先的RED和ARRI数字电影摄影机的知识,市面上常见的纸质教材和资料鲜有这方面内容。
教师搜索专业的技术网站,寻找适当的资料截取成视频影像,做成图片PPT和文字介绍,选取业内专家对此摄影机性能指标的介绍和使用注意事项,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补充。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是将影视摄影行业内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给学生,让他们及时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和动态。此外,专业的影视摄影交流网站和信息公众号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好 渠道 。专业性比较强的影视工业网、拍电影网、V电影网,微信电影摄影师公众号,摄像人公众号等等,经常会有业内人士发表的技术 文章 和创作心得,教师会经常选取有用信息介绍给学生。这些网站一般还设有作品交流专区,学生可以将自己拍摄的作品放到这个板块内进行交流,听取更多业内人士的意见。这样,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校园,他们有更多的可能接受更前沿的专业讯息,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三、实践作业点评
1、学生实践作品课堂展示
每次的实践作业后和期末结课作业之后,教师会安排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公开展示,教师现场进行点评。这也是影视摄影课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会阐释自己的创作思路及理念,讲述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以及尚未解决的技术和艺术问题等等。教师如此安排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实践创作过程。学生实践创作的过程,是检验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和真实体现。反映在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大家普遍存在的,有些则是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的个别存在的。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展示并介绍自己实践作业拍摄经历时,其他同学也会反观自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好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到印证并分享,存在的问题就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必要时候教师可以明确指出,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在下一次的拍摄中取得进步。
2、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关于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
——作者:卡西莫多
现在的人像摄影好像越来越误入歧途,其现象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模特如同选美,漂亮的才能做模特;
二,
选模特如同大胸比赛,胸小的都没有了做模特资格了;
三,
拍摄时皮肤越来越白了,白到比一张白纸还白,全没有了光影层次感。把摄影最基本的,最该表现的光影层次丢到九霄云外;
四,
后期制作越做越蒙,蒙到皮肤质感丧失殆尽!我这里还不是指那些不会后期和不懂后期,只能用一键美化程序或用磨皮的简单方法处理图片来糊弄不懂得欣赏者的摄友,我是专指那些手持几万到几十万摄影器材的朋友,花那么高的价格买来对细节和质感有超长表现的设备及镜头,拍出来的是好片子,可是后期处理得却等同于一个千把元的傻瓜机效果!真不知这样的朋友是怎么想的!
五,
人像摄影不讲究用光技巧,甚至于不敢用逆光拍摄,专挑顺光的方位拍摄,殊不知这样的片子拍出来先不说后期处理增加了点儿难度,就是稍有摄影常识的人能够欣赏都难,不要说真正懂得摄影艺术的人了,看到你拍出这样的片子只会呲之以鼻(暗中的,表面上可能会给你留点面子)!
我对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人像摄影不是选美。作为摄影师,你要做的是怎么把被摄者美的瞬间给拍下来,让被摄者显得更美。在拍摄时,多注重人物的神态和表情,最大限度的调动被摄者的情绪乃当务之重。不要像弱智的摄影师一样要求被摄者笑一笑,那样笑出来的不傻才怪!要善于与模特沟通和交流,尽量使被摄者在情绪放松时去尽情地发挥,这时拍出来的人像才会表情更加自然,更加传神,不精彩才怪!
二,
女人的美也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不要仅仅盯着大胸的女性。胸大并不是美的唯一。摄影师更该多加关注人物的神态、表情、眼神儿和优美的肢体语言,对于各种光线的巧妙运用来展现被摄者这些美的瞬间;
三,
拍摄方位切忌平光,也就是顺光。要多利用侧光、侧逆光或逆光来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才会有很强的光影层次感和立体感,才会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
人像摄影的构图涉及到很深的学问和很高的技巧,我就不在这里深谈了。但能够增加美感和提高动感效果,你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了:其一是尽量避免主体居中。人物的前方空间多一些,后面空间少一些;脚下的空间少一些,头上的空间多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另论)这样的画面看着才舒适;其二是巧妙利用相机的倾斜达到对角线式的构图或利用前后景物的参照物来体现画面的纵深感,这样会增加画面的动感效果;
五,
数码相机发展到目前其对焦方式已经很方便和精准了,在人像拍摄时,对焦点一定要对在离相机最近的那只眼睛部位,最传神的眼睛清晰了,整个画面才好看。
六,
尝试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方式,尤其是在大型摄影活动群拍时更是如此,尽量减少雷同,多拍出几张与众不同的片子来,这样才会显得你的拍摄手法有独到之处呢!
七,
现在是数码**,多数摄友使用的都是数码相机。可是再好的相机拍出来的片子总会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都需要进行后期处理的,尤其是人物的皮肤,不做后期处理总感觉有不尽完美之处。可以这么说,拍摄完成仅仅是整个人像摄影过程的一半或一少半的工作量,大量的工作还需在后期进行调整、修理等,不做后期工作的图片只能算是半成品了。
PS固然是最好的图片软件,根据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几乎是无所不能,但它也不是所有的工具操作起来都便捷、都易于掌握。有很多工具的繁复操作还是很令人头痛的,好在现在网上有很多其他很好的易于掌握和容易操作的图片软件。这些图片软件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缺点,摄友们只要多尝试几种图片软件,会发现其中的许多便捷之处。我在这里给摄友们一个最忠恳的建议,后期的处理不是越白越好,而是一定要留有尽可能多的光影层次来丰富画面;皮肤的处理更不能使用简单的磨皮方式,变成了橡皮人儿,而一定要保留皮肤的质感,这才是人像摄影真实美的体现。(就图片的后期处理愿与摄友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后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欣赏者到正确方向上来也是摄影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观众群中不懂摄影艺术的还是大多数,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适时地做些摄影艺术知识的普及工作,多向大众交代摄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告诉大众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引导大众懂得欣赏和会欣赏摄影作品。“俗”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东西,同时也是艺术表现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但却不是摄影艺术追求的目标。而“俗气”则是我们摄影人要摒弃的不良形式,更不该随波逐流的专搞一些俗气的作品出来以误导大众!
人像摄影的技巧与后期处理
人像可谓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拍摄对象,现在人像摄影已不再是单纯记录人的面貌,为了更好的拍摄人物,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摄影技巧,并通过后期处理使摄影效果锦上添花,使人像摄影真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统一,使画面中的人物上更为栩栩如生。
论文关键词:人像摄影,技巧,后期处理
人像摄影是所有摄影类型中最难掌握的一种。摄影家们凭借着敏锐的艺术触觉,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安排、表情的选择,对光线、影调的处理来让人物的性格说话,让摄者坦露内心世界。被拍摄者的姿态、情绪、状态、与摄影师的互动状况、外部光线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拍摄结果。拍摄人像可以移动位置、使用外闪,并且可以更换衣服或者做些姿势,这里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你的想像力,想像力就是拍出人像大片的关键所在了。学习拍摄人像最佳的办法之一就是向专业人士们学习,这里有一些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的技巧能帮助你拍出令人惊艳的人像照片,可以使观众从画面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更为生动有力、栩栩如生的形象论文发表,更能体验到时代的氛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人像摄影的技巧
1. 与你的模特建立和谐的沟通
这是所有技巧里最重要的一条,掌握这一条,你就在人像摄影专家路上了。尽量让她们放松点,开心点,如果你做到这一条,好照片将会随之而来。如果你还在寻找模特,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将是你拍摄人像照片的最佳起点。
2.人摄像影的构图
拍人像,无论特写、近景、半身全身,除了模特姿态与神态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摄影对构图的判断,人像的特写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拍摄近景人像,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论文发表,使我们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拍摄全身人像,在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理。
3.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侧面人像这几种拍摄。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或者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
4. 使用长焦端
你镜头的焦距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你需要充分了解镜头的特性及如何发挥它的优势。如果你拥有一台数码相机和一支标准变焦(典型的就是在18-55左右的焦距)的装备的话,那么你已经拥有拍摄人像的不错的器材。如果焦距超过100mm或更多,那当然更好。使用变焦的镜头的长焦端来拍人像是比较理想的。长焦镜头能产生压缩感,使脸部更平并变得讨人喜欢。
5. 拍低饱和度照片
低饱和度照片通常是艺术化的,充满创意。一些当今最好的时尚与人像摄影师喜欢拍摄低饱和度照片。所以你不应忽略这种技巧。此类照片主要是关于锐度、质地、光线和构图方面的事情。此外,低饱和度照片通过后期处理也能给观者不同的、特殊的心情。
6. 学习有关光线的一切知识
就拍摄人像而言论文发表,多云的天空和下午下半段的太阳光是不错的光线。直射的阳光会使人像非常糟糕,它将在人像上投射刺眼的阴影并使模特斜视或眯着眼;逆光则是令人兴奋的,虽然你可能看刺眼的阳光,并且可能需要反光板或外闪将光线打到模特的脸上。
什么是反光板?就是任何能将光反射到你拍摄对象上的物体,能削弱光线投射的阴影不是那么强烈。你可以买反光板或者用一块白板、白床单什么的代替。反光板的作用就是让你控制好光线。
7. 了解相机的设置
相机设置能帮助你拍摄好人像照片。其中有些设置在你用人像模式拍摄时需要启动。其中最有用的一些设置是:
图像模式:如果你用的是佳能EOS系列相机,可以设置到肖像模式,它可以优化对比度和饱和度;尼康的叫法则不一样,叫图片控制设置,所以需要看下说明书。
白平衡:将你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这将让你的模特皮肤显得比较暖。
ISO:如果你在晴朗天气拍摄,可以设为ISO100;如果是在多云天气的话,设为ISO400,这样的话,不会因为快门太慢而抖动相机。
画面质量:如果你喜欢JPG格式,确保用的是最高画质的JPG。但是图片格式越大,你后期能处理的空间就越大。
8. 把握好人物的神情姿态
人像摄影讲的就是神形兼备,如何在瞬间捕捉到人物最佳亮点,是人像作品成败的关键。在拍摄前应该将构思告诉模特,引导模特进入你预先设计好的拍摄情节里论文发表,让模特在这个范围里展示她对拍摄内涵的理解。在此抓取顺间,拍摄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你也可以鼓励模特转着你的相机转而获得更好的结果,让她们开心点,自然点,自发地摆出一些姿势,这些拍出来的人像会更充满生活的气息。尝试一些创意。让你的模特在周围人群在走动时保持静默;将你的相机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最好的时光。
9. 人像摄影的糖水片
“糖水片”是“新新人类”喜爱的一种摄影风格。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人像摄影的糖水风格主体突出,能使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模特的造型,神态,气质等等。糖水风格通常背景为风光名胜,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光线多是明媚亮丽,或者阴柔妩媚,细腻温和。摄影技法上多是以大景深,小光比,视觉传统,构图规整,色彩过渡自然。
10.研究大师的作品
需要研究一些人像大师的作品。观察他们是如何拍摄的?姿势、光线、服饰、背景、质地、形状和色彩等等.人像摄影按环境可分为户外与室内影棚。
对于户外摄影爱好者来说论文发表,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也是一个广阔的摄影创作空间,值得大家去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拍摄技法。
外景地的选择,有两种方式可以借鉴,一是先将外景地确定下来,最好是有过亲临实地的经历。如果没有去过,事先一定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外景地后,可根据外景地的特点构思设计一套拍摄方案。另外一种方式可先决定户外人像拍摄主题,再根据拍摄的需要去寻找服务于主题的外景地。
合理运用好户外光线,户外光线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拍摄出好照片,问题只是采用光线的手法是不是得当。所谓光角度,包括太阳位置,被摄者位置及相机位置。阳光是户外摄影的惟一光源,在户外人像摄影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阳光,不仅起到照明物体塑造形象的作用还可以渲染气氛,表达人物情感。只有了解阳光在十二小时不同时期的光照,色温变化,才能准确合理地运用于人像摄影之中。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运用好顺光的整体性论文发表,侧光的立体感,逆光的生动及散射光的柔和等不同特点。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服从于主题创作的需要。
摄影棚是一般人像摄影时最为快速与便捷的场所,既不用浪费时间东奔西跑,也因为摄影棚内的灯光、背景、道具等拍照器材一应俱全,所以可以在不受任何限制与干扰的情形下,既快速又便捷地拍好照片。
室内摄影棚的拍摄类型,以公式构图类的七分身以内特写照片为最多,风格变化上,则需依靠人像造型多变化或是背景素雅或花俏的改变,来使作品呈现较有变化性的高阶色调或低阶色调照片,或者是重复曝光等照片。
在摄影棚的拍摄技法中,最重要的是打光技法。只要掌握好基本的打光技术,就可以利用其简易又快速的工作环境拍出美丽的婚纱摄影与艺术照。室内摄影棚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光源充足,具有复灯打光法的简便性与完美性,利用复灯式的打光组合,可以拍出比外景摄影更完美的特写照片。
所以说,室内摄影棚最适合拍摄完美的特写照片,也是每一位专业摄影师最能快速发挥的拍照环境
人像摄影后期处理
现在用数码相机的朋友越来越多,除了立拍立显、不用胶卷等优点以外论文发表,数码摄影还给了大家很大的自由处理空间。没有暗室有什么关系?只要有电脑和合适的软件,每个人都能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甚至艺术加工。
拥有好的摄影技术,同时兼备一款好相机,可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操作环节提高很高的效率,并且能更充分的发挥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你若只有一款很廉价的卡片数码相机怎么办?完全没有关系,通过后期处理,你依然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优势。
在人像摄影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完美的情况。比如拍摄的模特左右眼大小不一,嘴巴不正,皮肤粗糙,身材过胖或过瘦;构图主题不突出,不美观;人物与背景色调不搭配等等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解决这样的缺陷。若是一张前期比较优秀的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修饰,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总之人像摄影后期处理流程与技巧和归纳三点:
1.照片的基本润饰技巧。包括裁切、换背景、细节修正、合成等。
2.调整片子的影调和色调。包括各种命令(如色阶、曲线)的运用。3.照片的艺术化处理。包括制作绘画效果、糖水片、lome风格、海报等。
艺术设计论文题目"" 《绘画与平面设计》""《'全球化'图景中的差异性选择》""《"慨当以慷"与"与忧从中来"》""《"灵"与"肉"的交融》""《"中西合壁"要用中国文化底蕴来作为自己的根基》""《Flash广告发展前景初探》""《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合》""《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被人遗忘的艺术》""《标志设计潮流的风格演变》""《标志设计的视觉语言》""《标志设计要素浅谈》""《标志设计中的虚形应用》""《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触目的真实比漂亮的谎言要美》""《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传统酒包装设计的新理念》""《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传统与变革》""《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从波谱艺术看美术与设计的互融关系》""《从零度空间到多维空间》""《大学集体宿舍的室内设计和智能话探讨》""《对产品广告样本设计的探讨》""《对农村户外广告设计定位的探议》""《对数码革命与平面设计的一些思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关于CI设计的论文》""《观念艺术-后现代探索》""《观念艺术形式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广告创意对品牌的作用》""《广告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四考》""《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吉祥符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劳动者美术(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与方式初探》""《论"美术"》""《论产品的文化意蕴设计》""《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论汉字的魅力与发展》""《论科学美与艺术美》""《论审美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语言的统一》""《论中国当代艺术从'理想'到'时尚'的嬗变》""《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平面设计的现状与思考》""《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原理》""《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浅论点,线,面及其综合运用》""《浅谈版式设计》""《浅谈包装设计的文字艺术》""《浅谈波普艺术》""《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浅谈企业文化中文化管理的特点和标志》""《浅谈如何更好的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汉字》""《浅谈色彩语言中的色彩对比》""《浅谈设计美学》""《浅谈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浅谈图形的张力》""《浅谈网页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浅谈线造型教学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浅谈药品的包装设计》""《浅谈艺术创作》""《浅谈印刷的基础知识》""《浅析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信息社会化》""《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浅析表现与再现》""《浅析灵感的产生在艺术摄影中的体现》""《浅析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浅议设计思维的主体——符号》""《情感的艺术表现论》""《认识新媒体广告》""《如何推进新传统之我见》""《乳品包装设计现状与展望》""《色彩与设计》""《设计,文脉》""《设计底蕴》""《设计界面说——探讨设计艺术》""《设计是空——极简思维》""《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设计与美学》""《设计专业对传统图案的学习》""《视觉传达艺术——论独立创作》""《视觉文化到来的几点因素》""《试论广告人格化》""《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内涵》""《室内装饰设计的功能,设计与审美》""《书籍装帧中的文字版式设计探讨》""《数字空间——浅谈数码设计》""《谈民居研究的实质手法》""《谈色彩设计》""《谈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创造能力》""《谈我国工艺品的市场前景与创新设计》""《探悉我国北方农村商业广告的现状与发展》""《图案在服装中的运用》""《网络广告的现状与发展》""《网络时代的设计》""《网页的审美需求——设计因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网页设计的布局与用色技巧》""《网页设计的审美需求》""《网页设计之视觉信息传达分析》""《网站文化与网页设计》""《文字视觉语言的力量》""《我的"色"论——论色彩在建筑装饰与环艺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 ——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现代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现代艺术发展浅析》""《现代艺术之我见》""《新媒体,新广告》""《性别歧视与女性广告分析》""《学慎始习 功在初化》""《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艺术与科学创造的融合》""《在美的背后》""《中,日,美动画创作之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理想——论艺术之真,善,美》""《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中国广告发展中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中国文字的演变与视觉运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分解与重构》""《中国装饰艺术——论吉祥观念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中外电视广告中的品牌文化差异》""《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装饰文化的现实意义》""《自然光与建筑空间》"" 《 重新回到传统 》"" 《传统与个性》"" 《激发成绩 培养创新》"" 《优化课堂教堂 实施鼓励性教育》"" 《现代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初探》""《"天人合一"审美观在现代农村民居中的继承和发展》""《波谱艺术的理论与文化背景》""《城市大众休闲空间初探》""《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城市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研究》""《传统 现代 延伸》""《传统聚落的交往空间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启迪》""《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试探》""《传统四合院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创新意识的培养》""《从外文的运用论中国平面设计师的责任》""《当今有材料表现》""《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的一点看法》""《高校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公共图象与艺术》""《构建自然和谐人居环境》""《关于"后现代"的美学反思》""《关于设计美的思考》""《关于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关注人的健康-——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家居环境的色彩设计初探》""《家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家具的绿色设计浅论》""《家具设计的人性化思考》""《居住区环境的绿色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生态化设计》""《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初探 》""《空心的深度》""《立体性与平面性》""《略论色彩设计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运用》""《论CI企业识别与现代企业文化》""《论家居设计中人性与个性的统一》""《论科学美及其美感》""《论摄影艺术中的艺术因素》""《论时代风格与审美意识的关系》""《论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学思想的萌芽——希腊艺术文化》""《美在和谐》""《民间美术与现代意识》""《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民族性与全球性》""《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差异》""《浅谈包装与环保》""《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浅谈厨房的人性化设计》""《浅谈家居室内照明设计》""《浅谈家居中的灯光设计》""《浅谈酒店大堂的" 光色"设计》""《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浅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浅谈美术/设计教学中的讨论艺术》""《浅谈室内设计与审美心理》""《浅谈现代家居的 "绿色设计"》""《浅谈艺术的足迹》""《浅谈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浅析城市广场的文化性》""《浅析家居设计》""《浅析家居设计元素——室内绿化》""《浅析居民小区的无障碍设计》""《浅议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诠释现代艺术,解构感知体系》""《少一点模仿 多一些创意》""《时尚家装》""《视觉设计个性化探微》""《室内装饰织物的色彩应用》""《谈儿童房设计的人性化》""《谈现代家居设计风格》""《谈现代家居设计元素——材质语言的设计》""《拓宽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网页艺术设计初探》""《我谈中西审美的区别》""《物质性对精神性》""《西方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居设计的影响》""《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书法》""《现代视觉艺术思维》""《小区景观灯光设计探索》""《寻找陌生感》 ""《用新型建材打造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新课程零距离》 ""《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创造理想的家居环境》""《中国:后现代主义温床》 ""《中国CI热的冷思考》""《中国传统民居的审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设计对当代人居环境的启示》""《住区的生态化设计》""《住区外部聚合空间环境的设计》""《住区外部人性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自由与控制——关于毕业创作的一点思考》"
去看看汉斯的(设计)或者(艺术研究快报)期刊上的文献,看看别人的论题是怎么写的
我也是学新闻的,不过毕业论文没想这个,给你点我的建议,1、“新闻图片的商业传播”主要现在新闻和经济挂钩,摄影记者的商业取向;2、新闻图片和肖像侵权这类事情发生的很多,随着国民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高,尤其在报道一些反面新闻的时候,也可以和第一个商业传播联系起来,图片是卖钱的,摄影者可以得钱,而被拍着着呢,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另外1楼的建议也是很好的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论现代居室设计风格与陈设的关系论绿化对室内环境及人的反应力的作用与影响高校学生宿舍区建筑色彩研究论室内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论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在室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浅析中国传统图案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新中式家具的款式特点探究论曲线在室内空间的运用论室内装修施工工序与效果论卫生间的设计与新技术应用论智能化家居对现代家居生活的影响论小户型的空间使用率论家装设计的新中式风格客厅的墙面装饰设计论视觉空间的最大化论软装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论色彩在室内的应用与心理功能论室内设计中空间的分割议门在室内设计中的使用论壁纸在家居设计中的艺术体现与运用论玻璃在家装中的使用论样板间的家具设计与陈设艺术
新鲜的刺激 ——《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摄影分析 《搏击俱乐部》无疑是一部具有浓重超现实色彩的影片,和David Fincher以往影 片一样,关注人物心理层面的剖析,内容上表现了主人公人格上的极端分裂。 导演不惜用两个演员来扮演一个人精神的不同侧面,在尾声之前,观众甚至会 一直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在影片的摄影造型方面,创作者就更加注重给 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形象。 日景:漠然的,现实主义的风貌 为了表现主人公G枯燥的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公司、飞机客舱、 咖啡厅,日景气氛中的光线反差较小,并且不刻意追求光线的变化,给人 的视觉感受是比较平淡的。值得注意的是,摄影师刻意把这些场景的色彩 处理成高调的视觉效果,在环境以及人物服装色彩的选择上,主要以不带 色彩倾向的白色和灰色为主,整体画面的色彩偏绿色,并且模仿在荧光灯 的照明下,由于灯光光谱不完整、色彩还原不佳的效果,以视觉的单调感 受来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乏味和麻木不仁。 尽管摄影师希望以日景气氛的常规来衬托夜景气氛的超现实,又由于本片 大部分内容是在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下叙述进行的,因此在处理日景气氛时, 摄影师在追求平淡无奇的造型风格之前提下,又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一些表 现的意味,以响应整个影片的强烈的主观色彩。 举例来说,影片开始不久,G用旁白描绘他无聊透顶的日常工作,我们看 到他面部表情的大特写,他的脸被办公室的荧光灯勾勒了一个侧逆光, 暖黄色的光在他的脸部有规律的闪烁,一亮一灭的,看起来具有非常强烈 的戏剧效果。接下来镜头反打他的主观视点,前景是一台打印机在来回摆动, 光线一亮一灭,在不远处有两三个公司职员各自站在自己打印机前, 脸上都被打印机的光照得一亮一灭的。 这种设计使得画面各个角落都有相似的光线进行有规律的闪烁, 造成了一种韵律,成为枯燥生活的催眠剂——使人麻木不仁。 在这里摄影师无疑是把打印机的光效进行了夸大,利用这种明显不真 实的造型感来突出这些镜头的主观性,利用光线运动的规律性, 给观众传达了一种滑稽的感受。这种光线设计光源方向是真实有依据的, 看起来是非常现实主义的,创作者根据这个现实生活的依据进行了夸大 ——我们知道,打印机的这种光线实际上非常微弱,在日常照明条件下, 并不可能引起人物面部照明光线的变化,创作者把它夸张地作为一个戏剧 性的光线元素来使用,令观众觉得亦真亦幻。 夜景:不规则的,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占影片很大比例的夜景气氛场景中,摄影师Jeff Cronenweth希望 在影像风貌上呈现一种非常规的、超现实主义的风貌。 因为夜景气氛用来表现的是搏击俱乐部的打斗场面以及G常规生活之外 的场景,旨在突出主人公人性中疯狂黑暗的一面——当然也正是对于 主人公来说更为精彩的生活体验。 和影片色彩单调的日景气氛相比,夜景中的色彩极为丰富。 众所周知,夜景气氛下通常摄影师都会采用一些类似轮廓光或者逆 光的照明方式将人物与背景分开来增强画面的层次与景深感,而这 部影片似乎故意要让人物与背景融在一起。这样处理所造成的视觉 效果是,让观众更加注重环境中的整体的气氛,而不是让人物更加 抢眼,特别是在夜景气氛当中,这种比较混沌的视觉效果,有些像 是梦境般的让人分不清楚自己身在何方。 影片中主要人物的人脸的亮度也非常低,一般在曝光点以下1—1/2档, 这在以往的好莱坞影片中是不多见的。也许其他影片中有个别的镜头 或是场景敢于这样处理,但是大段的篇幅都是如此处理的情况恐怕就 更少了。观众需要仔细看才能辨别出片中大明星的神情,但是特别之 处在于:尽管人物的面部亮度很低,摄影师却特别强调眼神光,因此 呈现的视觉效果是在黑暗的气氛中主人公幽灵般的眼睛,这似乎是强 迫观众必须通过这唯一的窗口来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影片中经常出现的、男主人公组织搏击俱乐部的打斗场面中,呈现出 来的是一种低照度条件下的阴暗的视觉风格。 G和泰勒第一次单独打斗是在一个酒吧门口的停车场。酒吧门口挂着 一个荧光灯,它成了场景中的主要照明光源,而门口的墙上还有一两 盏旧式的路灯,微弱的灯光在人物后景的墙上造成一个个小的光区, 点缀着背景。 画面整体的效果都是低调的,我们只能通过被灯光照亮的墙壁分辨出 两个主人公的身影,G西服里面的白色衬衫和泰勒亮闪闪的皮夹克让 我们看清楚他们的动作,潮湿的地面反射着灯光,亮度也刚好衬托他 们的身形。 在搏击俱乐部初具规模后,打斗场景被转移到一个酒吧废弃的地下室, 房顶都是一些横七竖八的水管子,灯光昏暗。在打斗过程中,聚集在打 斗者周围的人,我们仅仅可以分辨他们的身形,并不能确切的看到他们 的表情。因此他们变成了打斗场面变化着的背景,涌动着,造成视觉上 的不安定和混乱感。 在这样的场景中,整体呈现了一种黑暗的影调,因此画面的细节和层次 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胶片的选择上,除去影片少部分的日景场景,影片 都用了KODAK公司的5279VISION500T的高感光度胶片来拍摄,以利于捕捉 低照度的影像魅力,使用高感光度胶片可以在同样的照度下获得更大的 景深,以此可以提高暗部细节的清晰度。 观众刚好可以辨认出他们,这样的大反差画面有助于给观众视觉上以 较为强烈的刺激,更好地突出搏斗中创作者希望给予观众的残酷感受。 画面也注重局部反差控制,为了观众分辨出用动的人群的轮廓,摄影 师又利用墙壁的亮度衬托人群,以两者之间微秒的亮度差异来使人群 的轮廓清晰又不会脱离背景。 《搏击俱乐部》是一部疯狂离奇的电影,虽然拍摄于七年前,但是现在 看起来仍然令人吃惊和充满新鲜感的。大胆的影像更是无懈可击,它体 现了好莱坞年轻一代摄影师对于影像创作上的大胆尝试,并有着以往大 片里并不具备的研究和思索价值。 图片链接
关于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
——作者:卡西莫多
现在的人像摄影好像越来越误入歧途,其现象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模特如同选美,漂亮的才能做模特;
二,
选模特如同大胸比赛,胸小的都没有了做模特资格了;
三,
拍摄时皮肤越来越白了,白到比一张白纸还白,全没有了光影层次感。把摄影最基本的,最该表现的光影层次丢到九霄云外;
四,
后期制作越做越蒙,蒙到皮肤质感丧失殆尽!我这里还不是指那些不会后期和不懂后期,只能用一键美化程序或用磨皮的简单方法处理图片来糊弄不懂得欣赏者的摄友,我是专指那些手持几万到几十万摄影器材的朋友,花那么高的价格买来对细节和质感有超长表现的设备及镜头,拍出来的是好片子,可是后期处理得却等同于一个千把元的傻瓜机效果!真不知这样的朋友是怎么想的!
五,
人像摄影不讲究用光技巧,甚至于不敢用逆光拍摄,专挑顺光的方位拍摄,殊不知这样的片子拍出来先不说后期处理增加了点儿难度,就是稍有摄影常识的人能够欣赏都难,不要说真正懂得摄影艺术的人了,看到你拍出这样的片子只会呲之以鼻(暗中的,表面上可能会给你留点面子)!
我对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人像摄影不是选美。作为摄影师,你要做的是怎么把被摄者美的瞬间给拍下来,让被摄者显得更美。在拍摄时,多注重人物的神态和表情,最大限度的调动被摄者的情绪乃当务之重。不要像弱智的摄影师一样要求被摄者笑一笑,那样笑出来的不傻才怪!要善于与模特沟通和交流,尽量使被摄者在情绪放松时去尽情地发挥,这时拍出来的人像才会表情更加自然,更加传神,不精彩才怪!
二,
女人的美也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不要仅仅盯着大胸的女性。胸大并不是美的唯一。摄影师更该多加关注人物的神态、表情、眼神儿和优美的肢体语言,对于各种光线的巧妙运用来展现被摄者这些美的瞬间;
三,
拍摄方位切忌平光,也就是顺光。要多利用侧光、侧逆光或逆光来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才会有很强的光影层次感和立体感,才会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
人像摄影的构图涉及到很深的学问和很高的技巧,我就不在这里深谈了。但能够增加美感和提高动感效果,你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了:其一是尽量避免主体居中。人物的前方空间多一些,后面空间少一些;脚下的空间少一些,头上的空间多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另论)这样的画面看着才舒适;其二是巧妙利用相机的倾斜达到对角线式的构图或利用前后景物的参照物来体现画面的纵深感,这样会增加画面的动感效果;
五,
数码相机发展到目前其对焦方式已经很方便和精准了,在人像拍摄时,对焦点一定要对在离相机最近的那只眼睛部位,最传神的眼睛清晰了,整个画面才好看。
六,
尝试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方式,尤其是在大型摄影活动群拍时更是如此,尽量减少雷同,多拍出几张与众不同的片子来,这样才会显得你的拍摄手法有独到之处呢!
七,
现在是数码**,多数摄友使用的都是数码相机。可是再好的相机拍出来的片子总会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都需要进行后期处理的,尤其是人物的皮肤,不做后期处理总感觉有不尽完美之处。可以这么说,拍摄完成仅仅是整个人像摄影过程的一半或一少半的工作量,大量的工作还需在后期进行调整、修理等,不做后期工作的图片只能算是半成品了。
PS固然是最好的图片软件,根据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几乎是无所不能,但它也不是所有的工具操作起来都便捷、都易于掌握。有很多工具的繁复操作还是很令人头痛的,好在现在网上有很多其他很好的易于掌握和容易操作的图片软件。这些图片软件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缺点,摄友们只要多尝试几种图片软件,会发现其中的许多便捷之处。我在这里给摄友们一个最忠恳的建议,后期的处理不是越白越好,而是一定要留有尽可能多的光影层次来丰富画面;皮肤的处理更不能使用简单的磨皮方式,变成了橡皮人儿,而一定要保留皮肤的质感,这才是人像摄影真实美的体现。(就图片的后期处理愿与摄友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后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欣赏者到正确方向上来也是摄影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观众群中不懂摄影艺术的还是大多数,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适时地做些摄影艺术知识的普及工作,多向大众交代摄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告诉大众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引导大众懂得欣赏和会欣赏摄影作品。“俗”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东西,同时也是艺术表现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但却不是摄影艺术追求的目标。而“俗气”则是我们摄影人要摒弃的不良形式,更不该随波逐流的专搞一些俗气的作品出来以误导大众!
人像摄影的技巧与后期处理
人像可谓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拍摄对象,现在人像摄影已不再是单纯记录人的面貌,为了更好的拍摄人物,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摄影技巧,并通过后期处理使摄影效果锦上添花,使人像摄影真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统一,使画面中的人物上更为栩栩如生。
论文关键词:人像摄影,技巧,后期处理
人像摄影是所有摄影类型中最难掌握的一种。摄影家们凭借着敏锐的艺术触觉,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安排、表情的选择,对光线、影调的处理来让人物的性格说话,让摄者坦露内心世界。被拍摄者的姿态、情绪、状态、与摄影师的互动状况、外部光线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拍摄结果。拍摄人像可以移动位置、使用外闪,并且可以更换衣服或者做些姿势,这里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你的想像力,想像力就是拍出人像大片的关键所在了。学习拍摄人像最佳的办法之一就是向专业人士们学习,这里有一些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的技巧能帮助你拍出令人惊艳的人像照片,可以使观众从画面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更为生动有力、栩栩如生的形象论文发表,更能体验到时代的氛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人像摄影的技巧
1. 与你的模特建立和谐的沟通
这是所有技巧里最重要的一条,掌握这一条,你就在人像摄影专家路上了。尽量让她们放松点,开心点,如果你做到这一条,好照片将会随之而来。如果你还在寻找模特,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将是你拍摄人像照片的最佳起点。
2.人摄像影的构图
拍人像,无论特写、近景、半身全身,除了模特姿态与神态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摄影对构图的判断,人像的特写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拍摄近景人像,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论文发表,使我们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拍摄全身人像,在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理。
3.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侧面人像这几种拍摄。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或者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
4. 使用长焦端
你镜头的焦距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你需要充分了解镜头的特性及如何发挥它的优势。如果你拥有一台数码相机和一支标准变焦(典型的就是在18-55左右的焦距)的装备的话,那么你已经拥有拍摄人像的不错的器材。如果焦距超过100mm或更多,那当然更好。使用变焦的镜头的长焦端来拍人像是比较理想的。长焦镜头能产生压缩感,使脸部更平并变得讨人喜欢。
5. 拍低饱和度照片
低饱和度照片通常是艺术化的,充满创意。一些当今最好的时尚与人像摄影师喜欢拍摄低饱和度照片。所以你不应忽略这种技巧。此类照片主要是关于锐度、质地、光线和构图方面的事情。此外,低饱和度照片通过后期处理也能给观者不同的、特殊的心情。
6. 学习有关光线的一切知识
就拍摄人像而言论文发表,多云的天空和下午下半段的太阳光是不错的光线。直射的阳光会使人像非常糟糕,它将在人像上投射刺眼的阴影并使模特斜视或眯着眼;逆光则是令人兴奋的,虽然你可能看刺眼的阳光,并且可能需要反光板或外闪将光线打到模特的脸上。
什么是反光板?就是任何能将光反射到你拍摄对象上的物体,能削弱光线投射的阴影不是那么强烈。你可以买反光板或者用一块白板、白床单什么的代替。反光板的作用就是让你控制好光线。
7. 了解相机的设置
相机设置能帮助你拍摄好人像照片。其中有些设置在你用人像模式拍摄时需要启动。其中最有用的一些设置是:
图像模式:如果你用的是佳能EOS系列相机,可以设置到肖像模式,它可以优化对比度和饱和度;尼康的叫法则不一样,叫图片控制设置,所以需要看下说明书。
白平衡:将你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这将让你的模特皮肤显得比较暖。
ISO:如果你在晴朗天气拍摄,可以设为ISO100;如果是在多云天气的话,设为ISO400,这样的话,不会因为快门太慢而抖动相机。
画面质量:如果你喜欢JPG格式,确保用的是最高画质的JPG。但是图片格式越大,你后期能处理的空间就越大。
8. 把握好人物的神情姿态
人像摄影讲的就是神形兼备,如何在瞬间捕捉到人物最佳亮点,是人像作品成败的关键。在拍摄前应该将构思告诉模特,引导模特进入你预先设计好的拍摄情节里论文发表,让模特在这个范围里展示她对拍摄内涵的理解。在此抓取顺间,拍摄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你也可以鼓励模特转着你的相机转而获得更好的结果,让她们开心点,自然点,自发地摆出一些姿势,这些拍出来的人像会更充满生活的气息。尝试一些创意。让你的模特在周围人群在走动时保持静默;将你的相机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最好的时光。
9. 人像摄影的糖水片
“糖水片”是“新新人类”喜爱的一种摄影风格。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人像摄影的糖水风格主体突出,能使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模特的造型,神态,气质等等。糖水风格通常背景为风光名胜,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光线多是明媚亮丽,或者阴柔妩媚,细腻温和。摄影技法上多是以大景深,小光比,视觉传统,构图规整,色彩过渡自然。
10.研究大师的作品
需要研究一些人像大师的作品。观察他们是如何拍摄的?姿势、光线、服饰、背景、质地、形状和色彩等等.人像摄影按环境可分为户外与室内影棚。
对于户外摄影爱好者来说论文发表,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也是一个广阔的摄影创作空间,值得大家去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拍摄技法。
外景地的选择,有两种方式可以借鉴,一是先将外景地确定下来,最好是有过亲临实地的经历。如果没有去过,事先一定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外景地后,可根据外景地的特点构思设计一套拍摄方案。另外一种方式可先决定户外人像拍摄主题,再根据拍摄的需要去寻找服务于主题的外景地。
合理运用好户外光线,户外光线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拍摄出好照片,问题只是采用光线的手法是不是得当。所谓光角度,包括太阳位置,被摄者位置及相机位置。阳光是户外摄影的惟一光源,在户外人像摄影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阳光,不仅起到照明物体塑造形象的作用还可以渲染气氛,表达人物情感。只有了解阳光在十二小时不同时期的光照,色温变化,才能准确合理地运用于人像摄影之中。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运用好顺光的整体性论文发表,侧光的立体感,逆光的生动及散射光的柔和等不同特点。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服从于主题创作的需要。
摄影棚是一般人像摄影时最为快速与便捷的场所,既不用浪费时间东奔西跑,也因为摄影棚内的灯光、背景、道具等拍照器材一应俱全,所以可以在不受任何限制与干扰的情形下,既快速又便捷地拍好照片。
室内摄影棚的拍摄类型,以公式构图类的七分身以内特写照片为最多,风格变化上,则需依靠人像造型多变化或是背景素雅或花俏的改变,来使作品呈现较有变化性的高阶色调或低阶色调照片,或者是重复曝光等照片。
在摄影棚的拍摄技法中,最重要的是打光技法。只要掌握好基本的打光技术,就可以利用其简易又快速的工作环境拍出美丽的婚纱摄影与艺术照。室内摄影棚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光源充足,具有复灯打光法的简便性与完美性,利用复灯式的打光组合,可以拍出比外景摄影更完美的特写照片。
所以说,室内摄影棚最适合拍摄完美的特写照片,也是每一位专业摄影师最能快速发挥的拍照环境
人像摄影后期处理
现在用数码相机的朋友越来越多,除了立拍立显、不用胶卷等优点以外论文发表,数码摄影还给了大家很大的自由处理空间。没有暗室有什么关系?只要有电脑和合适的软件,每个人都能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甚至艺术加工。
拥有好的摄影技术,同时兼备一款好相机,可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操作环节提高很高的效率,并且能更充分的发挥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你若只有一款很廉价的卡片数码相机怎么办?完全没有关系,通过后期处理,你依然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优势。
在人像摄影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完美的情况。比如拍摄的模特左右眼大小不一,嘴巴不正,皮肤粗糙,身材过胖或过瘦;构图主题不突出,不美观;人物与背景色调不搭配等等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解决这样的缺陷。若是一张前期比较优秀的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修饰,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总之人像摄影后期处理流程与技巧和归纳三点:
1.照片的基本润饰技巧。包括裁切、换背景、细节修正、合成等。
2.调整片子的影调和色调。包括各种命令(如色阶、曲线)的运用。3.照片的艺术化处理。包括制作绘画效果、糖水片、lome风格、海报等。
第一,你可以从构图角度入手。例如讲张艺谋,就是个摄影专业出生的,拍些电影虽然内容不好,但是讲究画面构图大气或者唯美。第二,你可以从固定镜头拍摄入手,例如讲侯孝贤,全用固定镜头拍摄,用平淡累计情感最后爆发。第三,你可以从定格动画角度入手,一帧即一张照片。甚至从胶片电影入手,电影就是每秒24张胶片照片么。你也可以分章节讨论把以上的都写进去,应该字数不成问题。
影视中服饰设计的发展多媒体中的视觉效果发展
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下面是我整理了电影学术论文题目,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电影学术论文题目 1略论电视的社会责任 2硝烟中的现代媒体 3记录片 故事 化的不同手段 4旅游节目的定位问题——质疑当前旅游节目“人 文化 ”包装 5电视节目的品牌战略 6从《同一首歌》看电视营销时代的晚会 7解析信息资讯节目的受众倾向 8论体育类谈话节目之体育明星专访 9谈文学 散文 到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拓展 10由凤凰卫视的 经验 看电视媒体品牌的塑造 11孤木何时育成林——谈中学生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12益智类节目的元素分析 13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 14电视栏目包装策略初探 15为天气预报节目把脉 16传统媒体的整合传播策略——从《中国歌曲排行榜》的媒体整合说起 17浅析探索类纪录片对娱乐元素的应用及影响 18从电视电影的传播特性看中国电影频道的竞争策略 19增强“场信息”——提高谈话类节目质量的关键 20电视谈话节目嘉宾选择 21频道节目编排浅论 22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人物纪录片进入电视栏目后的新特点 23浅论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叙事元素 24浅议谈话节目的话题选择 25论述受众在电视媒介中的主体心理和行为 26试论MTV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艺术审美与文化消费 27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综合性节目样式 28谈“真人秀” 29浅谈纪录片的主观精神 30关于谈话节目的品牌塑造 31浅论名人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角色 32解析《鲁豫有约》——论谈话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 33从《幸运52》的运营看益智节目的发展 34再现真实——浅谈纪录片中的搬演手法 电影学术论文 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异 摘要 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 中西电影 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 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 ____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____同时,基督____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____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____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 其它 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____对西方电影的影响 ____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基督____人类需要从现状中解脱出来,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人类要完全得到救赎是不可能的。救赎在基督____一个核心教义,意思是只要人们心中有上帝,也终将被上帝所救。 救赎的理念代表着____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也影响着西方电影,不仅反映在宗教电影中,如《约翰福音》、《马太福音》、《最后的诱惑》等,也反映在其它一些电影当中,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有关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是信仰,被救赎是希望。救赎是一场战斗,希望对绝望,自由对监禁。这也是人类尊严与人性的斗争。安迪救赎了他的狱友,因为他坚定的信仰是对邪恶与绝望最好的武器。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电影,《肖》中的救世主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赎的是自由。在安迪入狱之前,肖申克监狱的条件非常恶劣,犯人毫无人权可言。典狱长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把犯人当作廉价劳动力。安迪入狱之后,这位不满现状的银行家虽无力改变,但他的出现至少给犯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之光。至于安迪,他就是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也就验证了“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强者拯救自己,伟人拯救他人。安迪给其他狱友带来希望,也拯救了他们。 2 佛教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佛教教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把灵魂从肉体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是引导众生从痛苦走向快乐。佛教的创立者并不是命运或灾难的创造者,而是引导众生寻求祝福、避免灾难。命运与灾难源于因果循环,与个人的前世今生有关。每个人的想法无论是否付诸行动,都将在脑中留下印记。一个人的言行也将在他人心中留下印记。这些印象无论好坏,都将累积并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即所谓的业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无处可逃,无佛可救。 佛教提供了“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中国许多古典文学主要采取佛家的因果报应叙事模式,而以曹禺先生的现代剧改编的电影《雷雨》也处处可见佛教意蕴。在第一幕鲁大海刚到周公馆就对四凤说:“刚才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在花园里躺着,脸色发白,闭着眼睛,像是要死的样子,听说这就是周家的大少爷,我们董事长的儿子。啊,报应,报应。”第二幕中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后,侍萍说:“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侍萍得知周萍与四凤之间的关系之后,沉痛地说:“这怪你妈太糊涂了,我早该想到的。可是谁料得到就会有这种事,偏偏又叫我的孩子碰着呢?妈的命苦,可你们的命……”当得知四凤已怀有周萍的孩子时,侍萍痛苦地说道:“啊!天知道谁犯了罪,谁造的这种孽!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天哪,如果要罚,也罚在我一个人身上。罪孽是我造的,苦也就当我一个人尝。”因果报应的思想观念在剧中人物身上很容易显现。 二 中西电影中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 思维方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 方法 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 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个人主义通常被解释为独立、自恃、独断独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这些字眼。科本哈瓦却说:“它帮助人们不断向前,是人类本性,身体,感官,心灵,智力的觉醒。”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就是提倡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再者个人主义更重视民主和平等,同时也重视他人的权利。 电影《克莱默夫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向人们解释了个人主义”。泰德·克莱默是一位颇具天赋的 广告 策划师,努力赚钱养家,但他的妻子乔安娜却要与他离婚。中国观众或许不能理解乔安娜为何要离开她的丈夫?泰德从未虐待过她和孩子,也没有对她不忠,尽量满足她想要的东西。在中国,像泰德这样的男人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家庭。但乔安娜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的一生,我感觉我是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母亲,某个人的女儿,即使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我为什么离开你的原因”。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娜个人意识的觉悟和对个性自我的追求。 2 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是用来描述道德上、政治上的思想或社会观,强调团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并且个人利益总要让位于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和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的精神支柱和整体主义有关,即整体大于部分。集体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相对,特别是这些观点经常在系统中相互结合。那些拥有集体主义思想的人认真遵守社会或团体的规则,保护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而任何影响集体利益的个人行为都将招来批评。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的国家。 集体主义在中国电影中有着明显的记号。中国““””之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都带有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尤其是由中国第四代导演所导的电影,大部分是以革命为题材,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电影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眷恋和深思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集体主义电影”,其中代表作有:《黎明》、《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鸡毛信》等等。 三 中西电影中的人权 人权是人人皆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权,包括公民权和政治权利,如生存权、人身自由权、言论权、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和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等等。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中西方电影中表现出的有关隐私权、艾滋病人和同性恋者的权利,从而透视、分析中西方在这方面的文化差异。 1 中西电影中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个人或集体把他们的私人信息隔离起来的权利,也只有他们自己可以选择性的对外揭露。“隐私权的界限和内容在不同的文化和个人中虽然不同,却有共同的主题。隐私权可以看作是安全的一个方面,由相关利益集体权衡”。隐私的概念通常和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特别是英国和北美国家。这个概念并非全球皆有,有些国家是近些年才有的。中国 传统文化 中并无隐私权一说,所以中国人对自己的隐私既不敏感也不小心保护,相反,美国人更加注重他们的隐私权。这种差异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权利。主角楚门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镜头前面,且一直未发现这个事实。楚门的生活通过成千上万个隐藏的摄像头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球直播。制片人克里斯托弗给他制造不同的环境来捕捉楚门的真实表情和行为。为了防止楚门发现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克里斯托弗想尽办法遏制他的冒险精神。后来,西尔维亚闯入楚门的虚幻世界,并和楚门坠入爱河。之后,她发起了一个“还楚门自由”的行动,希望楚门能够从电视中走出来。《楚门的世界》向人们展示了隐私权是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同时警示我们必须尊重保护隐私权。楚门的生活也启示观众,他们的生活只由自己掌控。中国有一部电影《无形杀》说明了隐私权意识的缺乏,讲述了由于人肉搜索导致一个女人的死亡,这个女人在网上被通缉,因为她和别人有外遇。网友们跟随调查她的情人,认识她的路人都不断质问她。后来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她的无头尸体,这部电影涉及到了网络搜索触及隐私的问题。 2 特殊人群的权利 西方国家非常注重特殊人群的权利,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享受这些权利,但他们对这些平等的权利却有很强的意识。例如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的权利。 《费城故事》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艾滋病、同性恋和同性恋歧视的主流电影,改编自吉尔弗雷·鲍尔斯的真实经历。吉尔弗雷是首个因艾滋病受歧视而状告贝克·麦克肯兹公司的律师。这部电影涉及到难以被公众接受的话题——艾滋病和同性恋,披露了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社会隔离和歧视。另一部2008年出品的传记式电影《米尔克》,讲述了第一位公开同性恋身份、后当选为加州议员的政治家哈维·米尔克一生都为同性恋者争取合法权利的故事。这说明西方人强烈的平等意识,无论多艰难,都要为平等奋斗。 中国一部类似主题的电影《喜宴》,反映了中国人对同性恋的否定、拒绝态度。电影讲述高伟同在纽约的生活。他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和他的同性恋爱人赛蒙关系很融洽,而他在台湾的父母却不知此事,一直盼着他早日娶妻生子。因此,在赛蒙的同意下,伟同和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薇薇说定假结婚。后来,薇薇引诱醉酒的伟同而怀孕。伟同不得不将真相告诉他母亲。他母亲极为震惊,但坚持不要将此事告诉他的父亲,伟同也不敢告诉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刚中风复原,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最后,薇薇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并希望赛蒙留下来做孩子的另一个爸爸。在中国的环境下,人们很难接受同性恋,特别是对于那些传统的父母来说。因此,同性恋者也不敢让周围人知道,怕他们在背后议论纷纷。 四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种文化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以及无权威的状态,使得社会问题突出;而中国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也让中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西方向东方取经,东方向西方看齐,东西方民族相互取长补短,这是中西方文化重新获得活力和新生的唯一出路,也是两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于杰:《都是刮痧惹的祸——从〈刮痧〉谈中西文化差异》,《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4期。 [2] 王俊霞:《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 刘小晨:《关于女性与自我价值的思考:〈克莱默夫妇〉的启示》,《江西 教育 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 [4] 王国峰:《从影视作品看中西文化差异》,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周志高,男,1972—,江西樟树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九江学院外语学院。 看了“电影学术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电影学术论文范文 2. 电影学术论文 3. 大学生学术论文题目 4. 有关电影广告学术论文 5. 电影评论学术论文
目前摄影有静态电影主题的摄影,就是通过图片配文,讲一个故事,不知道这个跟你要的是不是一种1312443351空间里有一个名叫:静态电影写真 新鲜出炉 喜欢的赶紧预定啊,的帖子里有类似的照片,你可以参考下,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