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百科 > 武汉大学学报是c刊吗

武汉大学学报是c刊吗

发布时间:

武汉大学学报是c刊吗

国外核心期刊1、《科学引文索引》SCI,典型的理科目录。SCI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典型的文科目录。SCI姊妹篇,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索引。3、《工程索引》EI,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所收录的文献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领域,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的文献语种是英文。EI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1、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3、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有创新;4、EI不收录纯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国内期刊分类(按影响力)01第一梯队

报纸类理论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摘类杂志:1、《新华文摘》,是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摘》,是择优推介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其学术背景深厚,涵盖范围广泛。它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简称“人大复印库”,人大复印库包含六大库,分别为全文数据库、数字期刊库、专题研究数据库、中文报刊资料摘要数据库、中文报刊资料索引数据库、目录索引数据库。02第二梯队

1、南大核心,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引索》。南大核心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南大核心来源期刊,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国内最权威的一种,入选难度高于北大核心。2、北大核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注:北核既收文科又收理科,南核只收文科。03第三梯队

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以期刊在学科中的影响力为主线,从期刊被利用的情况来评价和选择期刊。在研制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以使用率分析为基础的统计原则,注重学科特点,处理好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之间的关系。2、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受科技部委托,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誉为中国的“SCI”。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4、武汉大学核心,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管理学院联合研发完成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311种期刊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04第四梯队

1、双刊号普通期刊,指同时拥有CN刊号和ISSN刊号的期刊,CN是国内统一刊号,ISSN是国际标准刊号。2、大学学报。它本来应该属于普刊,发表难度高于第三层次的期刊,甚至跟北大核心相当。3、学校自创期刊。认定不一,需要看学校具体的规定。

原创

大学学报有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

学报的级别与学校的级别有关,大学本科的学报一般是本科学报,专科学校则是专科学报,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是核心学报。本科院校的学报一般达到省级标准,具体的情况取决于学校的实力。

例如武汉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文科部分是核心期刊,理工部分是普通期刊,即国家期刊。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凡取得国内统—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

武汉大学学报特色与优势

1、学科特色。

学报所涵盖的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农田水利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一个(土木水利学)。有些学科,例如水利水电、电力等学科在全国占有优势,这些学科是学报稿件的来源和基础。

2、行业特色。

学报的有关学科横跨了水利、电力行业。电力工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明显的行业优势。因此,应加强同水利、电力行业的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既为他们服务,又在服务中发展自己。

武体学报是c刊吗

没有五大体院一说,只有老的六个部属体院,现在这六个学院的学报依然是C刊核心。老六院包括,北体大、沈体、上体、武体、成体和西体。

5%,通过率很低。外审是指将论文送外单位专家审阅,有的学校是学位办统一进行,有的学校是导师个人进行。自己导师指定的审论文专家,自己送审,占90%。论文可以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教育科研活动均属创造性活动。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北体,上体,天体,武体,成体。

武汉理工大学c类期刊

是的学术刊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从2004年开始,进入 美国“EI”中国高校学报核心期刊。成为迄今为止进入该核心类的第34家学术刊物。

不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属于【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原名为《武汉建材学院学报》(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2001年更名为现名。本刊坚持“双百方针”,以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宗旨。重点刊登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汽车工程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他理工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论文。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和工矿企业的科技研究人员。《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在国外发行并被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图书馆所藏,作为源头刊物被“EI、CA、AJ、CSA”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2002年被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和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2004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2006年被评为中国高校首届精品科技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是SCI、EI收录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核心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08年以前被EI收录,现在EI不收录了。目前不是中文核心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共有5个相关刊物,中文核心期刊2008版中只能查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和《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核心期刊。但最好的期刊是《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因为被SCI和EI双收录。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是c刊吗

当时汉中地区可以说是汉人的主要聚居区,是当时所谓的中原地区,文明之所,富庶之地。再说,刘邦最终在汉水战败项羽,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胜利,可以说刘邦对汉水是一网情深,在整个楚汉之争中,汉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刘邦之所以取其朝代之名为“汉”,可能是受了这方面的原因。这就为后来的汉朝的壮大提供了前提。

基本字义 汉 hàn 1、会意。从水难(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the Hanshui River] 汉, 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 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3、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4、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the Milky Way;the Galaxy]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5、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6、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the Han Dynasty] 匈奴留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7、又如:汉室(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8、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the Han nationality]。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9、汉族人 [the Han people;the Hans]。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10、男子的俗称 [man]。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11、 国名 [Han state] 12、(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13、(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14、(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15、(公元947—951)五代之一。史称后汉,刘知远建立。 16、(公元951—979)五代十国之一,史称北汉,刘崇所建。 17、(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18、金末红袄军首领郝定所建政权,年号曰“顺天”。1216年郝定后被金将仆散安贞派兵击败,被俘牺牲。 19、武汉简称编辑本段政权西汉 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首都在长安。 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的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登基作皇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汉高祖刘邦吸取了秦朝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注重恢复发展生产。在国家机构上基本沿袭秦制,但也有所改变。主要是实行君国并行制,使诸侯王的势力难以过多膨胀。在文帝、景帝、武帝治理时期,进一步削弱了地方封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设刺史来监督和控制地方政权。采用察举、征辟的方法选官,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注重兴修水利、推行新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改革币制,颁布“缗钱令”,增加了国库收入。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文景之治”和武帝的鼎盛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汉代开辟的由中国通往西亚各国的通商走廊。自西汉中叶以后,西域就归了汉朝的版图,这与西汉时期多次派员通使西域的活动有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儒家公羊学派大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经他的改造和阐发,成为封建皇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太史公”司马迁写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造纸术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贡献。西汉时期的医学、数学、天文、历法也都有一定的发展,而且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有了进一步加强。 官僚贵族、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扩展势力的趋势日甚一日,而宫廷之中外戚对政权的把握也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所有这些,加重了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危机。公元8年,王莽取得政权,取代汉朝而称帝,将国号改为“新”,西汉王朝至此结束。 西汉帝系 (1) 汉高祖 刘邦 (前206-前195) (2) 汉惠帝 刘盈 (前194-前188) (3) 汉高后 吕雉(吕雉未称帝,只是执政,但已经相当于皇帝,这时当皇帝的是汉少帝刘恭和后汉少帝 刘弘) (前187-前180) (4) 汉文帝 刘恒 (前179-前157)(窦皇后) (5) 汉景帝 刘启 (前156-前141) (6) 汉武帝 刘彻 (前140-前87) (7) 汉昭帝 刘弗陵 (前86-前74) (8) 汉废帝 刘贺(前74) (9) 汉宣帝 刘询 (前73-前49) (10) 汉元帝 刘奭(音:shì)(前48-前33) (11) 汉成帝 刘骜 (前32-前7) (12) 汉哀帝 刘欣 (前6-前1) (13) 汉平帝 刘衎 (1-5) (14) 汉孺子 刘婴 (6-8)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 东汉-全图.jpg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实施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废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 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公元89年,汉章帝薨,由年仅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年号永元。因和帝年幼,统治权利完全落于章帝皇后窦氏与其兄窦宪之手。窦氏的专权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满,和帝于公元92年与宦官郑众等人合力诛灭窦氏, 郑众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来越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加之自和帝刘肇以来历代汉帝都宠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灵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间,宦官的权利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事实上献帝即位后并无任何权利,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后,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同时造纸术也作为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流传至今。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它使中国彻底脱离了青铜时代的材料束缚,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以张衡为代表的东汉学术界,有着很高的成就;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是我国第一套体操性质的健身活动。 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东汉王朝前后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东汉帝系 汉光武帝 刘秀(公元25-57年) 汉明帝 刘庄(公元58-75年) 汉章帝 刘炟(公元76-88年) 汉和帝 刘肇(公元89-105年) 汉殇帝 刘隆(公元106年) 汉安帝 刘祜(公元107-125年) 汉少帝 刘懿(公元125年) 汉顺帝 刘保(公元126-144年) 汉冲帝 刘炳(公元145年) 汉质帝 刘缵(公元146年) 汉桓帝 刘志(公元147-167年) 汉灵帝 刘宏(公元168-189年) 汉少帝 刘辩(公元189年4月-公元189年9月) 汉献帝 刘协(公元189-220年)蜀汉 221年,刘备在四川 三国-全图(公元262).jpg(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 蜀汉(221--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 东汉末年,刘备与河东关羽、涿县张飞,募兵参加镇压黄巾。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徐州牧等,后为豫州牧。在官渡之战后,为曹操所败,逃至新野。公元208年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孔明)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又从孙权手中夺取荆州。后来接刘璋邀请入川抗拒张鲁,后吞并益州。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与曹操、孙权鼎足之势。后关羽率军征发荆州北部,因吕蒙偷袭荆州南部而宣告失败,而刘备同时也丢失荆州领土。 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于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担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 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率军征发孙权,为陆逊败于彝陵,不久病逝,由次子刘禅(养子刘封为长)即位,史称:后主。期间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却次次失败。诸葛亮、蒋琬、费袆、董允死后,内廷逐渐为宦官把持,使得前方战事不为刘禅知,最终导致邓艾偷袭成都成功、刘禅自赴而降。后来姜维意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计划失败,姜维自杀。 蜀汉帝系 (1)汉昭烈帝 刘备 ,在位时间:(221-223) (2)蜀汉后主 刘禅 ,在位时间:(224-264) 刘备以宗室称帝于蜀,继承汉统,为三国之一,史称为蜀汉,又称季汉。凡二主,四十三年。后汉 五代之一 五代十国-汉(公元949年)。刘知远(即后汉高祖刘知远)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历二帝,前后约三年。 刘知远是沙陀部人,后晋天福六年(941)七月,任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 开运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 11日), 契丹陷开封,后晋亡。刘知远亦曾向契丹纳贡, 但当时人民坚决反抗契丹, 有的方镇也拒绝投降。刘知远对契丹的南下先采取观望态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称帝于开封,国号辽。二月,刘知远亦在太原称帝。他下诏诸道禁止为辽搜括钱帛,并诏慰抗击辽之民众,人心归附。三月,辽兵北撤。五月,刘知远出兵占领洛阳、开封,收复后晋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诸州。六月, 改国号大汉,史称后汉。改开运四年(947)为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佑。与南唐、吴越、楚、南汉、后蜀、南平等政权并立。 乾佑元年 (948)正月,刘知远死,次子承佑(931~ 951)继位,是为隐帝。承佑初立,大臣史弘肇、杨杨邠、苏逢吉、郭威等专权,但四人之间又有矛盾。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掌握禁军,酷虐滥杀;杨邠为枢密使,权势最重。承佑疑惧,于乾佑三年十一月杀杨杨邠、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苏逢吉权知枢密院事;又密令杀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承佑被杀。后汉亡。 后汉帝系 1.后汉高祖 刘暠(本名知远)(公元947-948年在位) 2.后汉隐帝 刘承佑(公元948年在位)北汉 (951~979) 五代时十国之一。一称东汉 五代十国-周、北汉(公元959年)。刘崇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四主,共二十九年。 刘崇(895~954)先世为沙陀部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巩固,便在军事和财政上作了准备。乾□三年(950)十一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隐帝兵败为人所杀。郭威迎立刘崇子刘赟。广顺元年(951)正月,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杀刘赟。刘崇即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名旻,仍用后汉乾佑年号(直到刘旻次子承钧嗣位三年后,始改乾佑十年为天会元年,957),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之国。 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北汉曾联合辽兵,两度进攻后周,但先败于晋州(今山西临汾);乾□七年又败于高平(今属山西),后周世宗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后周兵退后,刘崇卒。其子承钧(后改名刘钧,926~968)继立,奉辽帝为父皇帝。此后,后周、北宋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河东十二州之地,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统治者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又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北汉亡时,在籍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辽援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992)被迫出降,北汉亡。 北汉帝系 世祖 刘崇 951年 - 954年 北汉睿宗 刘承钧 926年 - 968年 少主 刘继恩 968年 英武帝 刘继元 968年—982年南汉 (917~971) 五代时十国之一。 五代十国-南汉(公元954)曾称大越国。刘隐、刘岩(即刘䶮)兄弟所建。都番禺,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60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区及云南的一部分。 唐天佑二年(905),刘隐任清海军(岭南东道)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封刘隐为大彭郡王;三年,改封南平王;四年,又进封南海王。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乾化元年(911)刘隐卒。刘岩继位,先后改名为陟、龚、䶮。后梁贞明三年(917)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大有十五年(942)刘岩卒,其子刘玢(原名洪度)嗣位。次年,玢弟刘晟(原名洪熙)杀玢自立。乾和六年(948)刘晟乘楚国内乱,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10余州。十六年(958),刘晟卒。其子刘鋹(原名继兴)嗣位。 刘岩在位时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10余人为官,避免了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岩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为了科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南汉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刘鋹即位后,宦官垄断了大权,朝政更加腐败。宋开宝四年(即南汉大宝十四年,971),宋兵攻占广,刘鋹降,南汉亡。 南汉世系 烈宗 刘隐 905-911 高祖 刘岩 911-942 殇帝 刘玢 942-943 中宗 刘晟 943-958 后主 刘鋹 958-971其他政权 1、新朝时刘玄所建的政权,史称玄汉。 2、新朝时刘盆子所建的政权。 3、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4、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前蜀。 5、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的政权。 6、南北朝时,侯景篡夺南梁政权所建。 7、唐朝中期朱泚所建政权,783年称秦,784年改称汉。 8、金末郝定所建的农民政权。 9、元末陈友谅所建的政权。编辑本段民族 汉族 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是从远古各部落人群融合不断扩大而成。她由古代华夏族逐步发展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分布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1949年占全国总人口的99%,最近一次人口统计占全国总人口的%。汉族主要聚居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边疆地区则多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另有数千万人口散居世界各地。 汉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通行的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表意表音文字。汉民族有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古代的汉民族农业和手工业素来发达;青铜器、丝织、陶瓷、建筑、绘画久负盛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璨如群星;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中国古代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汉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盛行祖先崇拜和天地崇拜。两千年来,作为封建社会官方意识形态的孔孟之道深入人心,它和祖先崇拜、天地崇拜一样,是汉民族的主导信仰;2000多年前传入的佛教、和有“国教”之称的道教亦广泛传播;有很少一部分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汉民族是伴随着古中国文明在黄河流域的发祥而逐步孕育成熟的,这个民族的名字的来源是与公元前2、3世纪~公元2世纪的伟大的汉王朝的崛起和强盛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有了汉王朝才有了汉人、汉民族的称谓。以炎黄子孙自诩的汉民族在汉以前称华夏,那时往往把中原以外的民族分别叫做夷、狄、羌、蛮。 由于汉王朝发源于汉中,刘邦当年被封为“汉王”,汉中至今保留着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等“汉初三遗址”,所以汉中被称为“汉家发祥地”。汉中成就了汉王朝,并由此衍生了“汉族”“汉语”、“汉字”、“汉文化”等一系名称,所以汉中是汉族的得名地。 “ 汉”字, 按古文之形, 义为国中大水, 国中大水是黄河、长江,不是汉水,国名由水,既无对待又非自称命名之义。作者认为汉人称汉,是对匈奴急读为“胡” 而言。朝代之最大为汉,民族亦称为汉。汉代匈奴冒顿单于给汉帝书中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① 。匈奴别部的乌桓、鲜卑,《后汉书》中乌桓、鲜卑传都说他们因住乌桓山、鲜卑山得名。孰不知乌桓是聪明之称,鲜卑是瑞兽皮带之名,与山无关②。也为汉族命名不以山川之旁证。(参考黄现璠等著《内蒙古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2月第二期) 注:① 日人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上编东胡考引用此句文, 查史记、汉书匈奴传不载此文。 ② 日人白鸟库吉《东胡民族考》乌桓、鲜卑考。汉译“胡”语有瑞兽带之义。鸟桓,蒙古语有聪明之义。编辑本段语言 火影里的汉 基本资料 姓名:汉(又译樊) 所属忍村:土之国岩忍村(叛忍) 身份:五尾人柱力 能力:蒸汽忍术 现状:死亡,因被晓的成员击败,抽去五尾(已证实死亡)编辑本段文字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形意文字书写系统。编辑本段服装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 但在明崇祯17年(甲申年,公元1644年)满清是入关后,为从精神上彻底击败汉族,开始推行“剃发易服”政策,于是汉服逐渐从中国大陆上消失了。至今,仍有正月不剃发的习俗和“正月剃发死舅舅”一说,其本意为“死舅”谐音“思旧”,是汉族人对剃发易服政策的无声抗议。 至2003年王乐天汉服上街以后,开启了现在汉服复兴的浪潮。编辑本段河流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 汉江,水名,又叫汉水,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在湖北省武汉市注入长江,共流经陕西、湖北两省。编辑本段城市武汉 “汉”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简称。解放前专指“汉口”,如“京汉大罢工”、“平汉线”(北京—武汉)等等;武汉三镇合并后,指整个武汉市,如“沪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等。汉中 “汉”是陕西省汉中市的简称。秦时这里是汉中郡的首府,刘邦在这里曾被封为“汉王”,汉中有“汉家发祥地”之美誉,这里历代都被简称为“汉”,今天从西安到汉中的高速公路被称为“西汉高速”。扩展阅读: 1 百度2 小学生全功能字典3 《中华大字典》

中国叫华夏民族的原因:

汉族最早是由夏民族发展而来的,汉族的先民们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的长期发展后,到春秋战国时,已形成了用“华”、“夏”的单称和“华夏”连称的族体,并在中原一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即华夏族。汉族的称呼始于汉代。又由于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华夏族,即汉族,华夏也称“夏”、“诸夏”。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先人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又称中夏。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中夏”又称“中华”。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

华夏族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其文明传承脉络是: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仰韶文明——龙山文明——二里头文明。汉朝以后该族又称为汉人,但是华夏这个称谓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延续至今。

华夏的意思:

中国民族之本干,在春秋时代人的口里,常称为诸华或诸夏,华与夏在那时人的观念里,似乎没有很大的分别。

据有些学者的意见,华与夏很可能本是指其居住的地名。在《周礼》和《国语》两书里,华山是在河南境内的,很可能便是今之嵩山,故今密县附近有古华城。而夏则为水名。古之夏水即今之汉水。

华夏民族,很可能指的是在今河南省嵩山山脉西南直到汉水北岸一代的民族而言。夏代的祖先即在此一带,若再由夏代逆溯上去,则黄帝、虞舜等的故事,也是在这一带的相近地面流传。

至于更推而上,说到中国民族的原始情形,则现在尚难详定。大体上中国民族远在有史以前,早已是中国的土著了。他们散居在中国北方平原上,自然有许多支派和族系的不同。但因中国北方平原,区域虽广,而水道相错,易于交通,再则各地均同样宜于农业之发展,生活情形易于同化,因此中国人在很早有史以前,各地相互间也早已有一种人文同化之趋向。由此在很早也就能形成为一个大民族,即后代所谓的华夏民族。

拓展资料:

含义:

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夏人、夏族,通称为诸夏。古籍中将“夏”作为中原,“蛮夷戎狄”作为四方。华夏又称中夏、中土、中国。

汉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后又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与山东境内的部分东夷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夏族与汉族是不同时期的同一称呼。

风俗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夏民族

在唐代的时候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最多,而且国力强盛,在那之后将唐作为中国的一个代称,唐人街就是这样。汉朝是中国大一统后一个延续了四百年的朝代,而且也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期间在外交内治上取得的功绩都是罕见的,在民间有很强基础,所以之后我们自称为汉人,汉族。

郑大学报是c刊吗

同意楼上回答!属于医药、卫生方面综合性的核心刊物!

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主办: 郑州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6825CN: 41-1340/R邮发代号: 36-11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曾用刊名:河南医学院学报;河南医科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不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了最新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完整版,CSSCI来源期刊目录共收录25个大类568种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其中,在高校学报分类中,郑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保持着这一期刊荣誉。

  • 索引序列
  • 武汉大学学报是c刊吗
  • 武体学报是c刊吗
  • 武汉理工大学c类期刊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是c刊吗
  • 郑大学报是c刊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