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百科 > 土壤酸碱性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论文

土壤酸碱性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土壤酸碱性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论文

酸性土壤对作物的危害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酸化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

知道,可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不利于农作物提高产量,会导致土壤养分降低,也会影响到土壤的含量,造成农作物发黄,或者是枯萎的情况。

土壤酸碱性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一般而言,在极端酸、碱环境、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存在或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及其他有毒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作物都难以正常生长和获得高产。土壤阳离子吸附和交换性能的强弱,对于土壤保肥性能有很大影响。土壤酸度通常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之间有一定相关。如土壤磷素在pH为6时有效性最高,当介质pH值低于或高于6时,其有效性明显下降;土壤中锌、铜、锰、铁、硼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一般随土壤pH值的降低而增高,但钼则相反。 土壤中某些离子过多和不足,对土壤肥力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钙离子不足会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使其结构被破坏,土壤的透水性因而降低;铝、氢离子过多,会使土壤呈酸性反应和产生铝离子毒害;钠离子过多,会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和产生钠离子毒害,都不利于植物生长。

自己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也是要看一看土壤是否达标的。如果在碱性土壤里面种植农作物的话,可能也会让自己吃的不健康。自己对农作物一定要有所了解,千万不能够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如果碱性过大会让农作物出现枯萎的现象,而且还会影响到自己肥料的使用。如果农作物都出现了变异,可能就没有办法进行大区域的种植了。自己在种植牵牛花的时候是紫色的但是如果放在碱性的土壤里面,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其他的颜色。把牵牛花种在合适的土壤,长出来的样子就是不一样的。

农作物不能够跟带有碱性的土壤进行溶解,还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让农作物进行好好的生长发育,就要去选择一些中性的土壤,这个时候它们也会发育的比较好。农村的人都很喜欢在田地里种上一些菠菜以及大白菜,但如果在碱性的土壤里面的话,这些农作物就会发生变质的现象。自己在吃东西的时候通过这些行为也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也不能够给自己带来健康。

如果不想让自己把农作物种在碱性过量的土壤里,就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自己在施肥的时候一定要增加一些剂量,一定要把肥料吸收的利用率提高一些。蔬菜使用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自己在种植的时候要进行逐步的分析。

农民种植农作物就是希望得到一个好的丰收,希望可以拿去卖些钱维持生活。不可以把这些农作物放在碱性里面,会影响到农作物接下来的生长情况。除了要选择好的土壤,还要定期的给农作物进行施肥进行浇水。不同的蔬菜需要的呵护就是不一样的,作为农户一定要对自己的农作物多上心。

硫酸铜对碱性的影响研究论文

它们能消耗H+,使得酸性减弱,pH增大

这是利用了沉淀反应,由于硫酸铜中有铜离子,它可以和氢氧根结合产生蓝色的絮状沉淀,这是人们可以观察到的,又因为氢氧根是显碱性的,所以当硫酸铜遇到碱性的污水时,会有蓝色的絮状沉淀产生,因此可以用它测出污水是碱性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A、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导致溶液呈酸性,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能促进盐类水解,导致溶液的酸性更强,PH值降低,故A正确.B、一元酸和一元碱恰好完全反应后,如果生成的盐是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存在c(H+)=c(OH-);如果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c(H+)>c(OH-);如果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c(H+)<c(OH-),故B错误.C、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AlCl3、NH3?H2O、Ba(OH2)三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其反应方程式为AlCl3+NH3.H2O+Ba(OH)2=Al(OH)3↓+NH4Cl+BaCl2,所以该溶液中一定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D、能溶解氢氧化铝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当溶液呈酸性时,ClO-和氢离子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当溶液呈碱性时,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A.

铜离子结合氢氧根生成沉淀,所以氢氧根的浓度降低,ph减小

酸碱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

决定产物是什么,如甲醇原电池,在酸性环境下负极生成CO2,碱性环境下生成碳酸根

ph值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是因为酸性容易引起水解,而强碱性容易使Li+转化为LiOH 合理pH一般在8~10。

总的来说是介质酸碱性决定了产物的类型。如甲烷燃料电池,如果碱性介质,就要考虑负极产物CO2与碱的反应,因此电极产物中就不能写CO2而要写成碳酸根,等等。

土壤酸碱度检测论文

1研究背景 经查阅资料可知废弃的纸巾是不可回收的有机垃圾,会给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只有%的人认为废弃的纸巾对土壤有影响,而%的人认为废弃的纸巾对土壤环境没有影响或答不知道。当问到有怎样的影响时,多数人回答说不知道或不清楚。到底废弃的纸巾有怎样的二次污染?为此,师生共同确定了“探究纸巾对土壤溶液酸碱性影响”的研究的内容。 师生共同选用了人们经常使用的“心相印”、“一片云”、“维达”和“真真”四种面巾纸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以此来验证纸巾对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是否有影响。期望通过这一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又发展创新能力。 2研究目的 (1)通过实验证明废弃纸巾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2)希望人们知道废弃的纸巾对土壤环境的破坏,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尽量不用或少用纸巾。 (3)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以便更好的防止纸巾对土壤的污染,保护环境。 3研究方法 确定研究方法为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实验法等,其中以实验法为主。 实验研究的具体过程如下。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1)准备实验材料:到商店购买“心相印”、“一片云”、“维达”和“真真”四种纸巾。 (2)采集土样:从学生的家乡礼贤种萝卜和生菜的菜地里取土。 (3)准备实验仪器:准备废旧矿泉水瓶,铁架台、漏斗等所需的各种实验仪器。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提出假设:纸巾对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影响。 针对这个假设,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分别量取质量比为1:2的土壤溶液200 mL倒入用蒸馏水冲洗过的废旧矿泉水瓶中,共制备50瓶。把它们随机分成五组分别是:A、B、C、D、E。每组各10瓶。每一组又创设有氧(不加盖)和无氧(加盖)两个实验条件。具体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 其中A、B、c、D四个组为实验组,E组作为对照组,把它们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研究。 完成实验认真记录 从第二天开始,每天中午12:20开始测试溶液的酸碱性,连续测量6 d,并详细记录测试结果。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每组实验重复5次,取平均值。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与假设做对照,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假设,依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加以推理和讨论。 撰写研究报告 依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由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研究小论文、收获及体会。 4实验研究结果及分析 (1)有氧条件下,A、B、c、D四组溶液与E组溶液oH的记录见表2。 (2)无氧条件下,A、B、c、D四组溶液与E组溶液pH记录见表3。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如下结果: ①A、B、c、D四组实验组溶液的pH值比E组对照组溶液pH值小,溶液偏酸性。 ②A、B、c、D四组实验组溶液的pH值也各不相同。 在有氧(不加盖)条件下,B组加入“心相印”纸巾的土壤溶液的pH最小,c组加入“一片云”纸巾的土壤溶液的pH较大,较接近土壤溶液的pH,即“心相印”纸巾对土壤溶液pH的影响程度较大;“一片云”纸巾对土壤溶液pH的影响程度较小。 在无氧(加盖)条件下,D组加入“真真”纸巾的土壤溶液的pH最小,c组加入“一片云”纸巾的土壤溶液的pH较大,较接近土壤溶液的pH,即“真真”纸巾对土壤溶液pH的影响程度较大,“一片云”纸巾对土壤溶液pH的影响程度较小。 ③随着时间的延长,A、B、C、D、E五组溶液的pH逐渐增加,溶液逐渐接近中性。 分析原因是: ①生产纸巾的原料是木材,主要成份是木纤维,纤维素分解后生成中性的最终产物,它不会改变土壤溶液的酸碱性。况且纸巾在第二天只是刚刚开始被微生物分解。改变土壤溶液酸碱性的物质应该是生产纸巾时添加的一些辅料,或是纸巾中残留的一些酸性化学物质,它们使溶液的pH值减小,溶液偏酸性。 ②不同品牌的纸巾在生产的工序、添加的辅料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会略有不同,造成四种品牌纸巾溶液的pH值不同。 ③对于随着时间的延长,A、B、c、D、E五组溶液的PH值逐渐增加,这一实验现象,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最合理的解释,正在继续探究中。 (3)4个实验组与1个对照组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pH值的对照。 ①E组溶液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pH的对照见表4。 ②A组(维达)溶液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pH的对照见表5。 ③B组(心相印)溶液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pH的对照见表6。 ④C组(一片云)溶液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pH的对照见表7。 ⑤D组(真真)溶液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pH的对照见表8。 E组溶液有氧条件下的pH比无氧条件下的pH小,即无氧条件下的pH大,更接近中性。 A、B、C、D四组实验组溶液在有氧条件下的pH比在无氧条件下的pH大,与E组的结果正相反。 分析原因是: ①在有氧条件下,土壤溶液中的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溶液中,使溶液表现出较强的酸性,所以,pH较小;而土壤溶液中的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少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溶液中,使溶液表现出较弱的酸性,所以,pH较大。因此,E组溶液有氧条件下的pH比无氧条件下的pH要小,酸性更强。 ②在土壤溶液中加入纸巾后,纸巾中残留的漂白剂会迅速的释放到溶液中,其中的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气和水。有氧(不加盖)条件下氯气可挥发到空气中,使溶液的酸性降低,pH较大;而无氧(加盖)条件下氯气不能挥发到空气中,再次溶解在水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使溶液的酸性增强,pH较小。 (4)两周时,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溶液颜色,发现:土壤溶液的颜色比加入纸巾的土壤溶液的颜色深。 实验进行到三天,学生惊奇地发现加入纸巾的4组实验组中的土壤溶液颜色变浅,两周后颜色几乎成白色,而对照组的土壤溶液颜色几乎没有改变。 原因:生产纸巾时添加的一些辅料,或是纸巾中残留的一些酸性化学物质具有漂白性,使黄色的土壤溶液变浅,以至于最后变成无色。 5研究结论与建议 实验研究的结论: (1)废弃的面巾纸能使土壤溶液的pH下降。 (2)不同品牌的纸巾对土壤溶液pH的影响程度不同。 (3)纸巾中残留的化学物质具有漂白性和挥发性,若挥发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若附着在皮肤上会伤害皮肤,影响人的健康。 提出的建议: (1)倡导不用或尽量少用纸巾,改变现有的一些生活习惯,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由于废弃的纸巾能使土壤溶液的酸性增加,从而影响土壤的环境,进而影响土壤中生活的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尤其是对农作物的影响,最终也会危及到人类自身。随着时间的延长,A、B、C、D、四组溶液的pH值虽然逐渐增加,但是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土壤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长此下去会影响土壤经过漫长的时期形成的和谐稳态。为此,首先要让人们了解纸巾对土壤环境的危害,然后倡导人们不用或尽量少用纸巾。 (2)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请慎用纸巾。 纸巾中残留着具有挥发性和漂白性的化学物质,人们用纸巾擦嘴、擦汗,这些化学物质很可能会附着在人的皮肤上,长期使用很可能会威胁人的健康。人们为了方便使用纸巾,但大多忽视一个健康问题,其实很多纸巾都隐藏着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小商店出售的纸巾是不达标的,甚至是肮脏的。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请慎用纸巾。 (3)不要过度追求纸巾的白度,人们应崇尚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有“纸巾越白,越卫生,越好”的错误认识,否则,生产产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嗜好,会使用各种手段、添加更多的化学物质,让消费者满意。到头来纸巾中残留的化学物质会更多,对环境、对人的危害会更大,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为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自身的健康,向全社会提倡应追求自然、崇尚自然。 (4)不同品牌的纸巾对土壤溶液pH值的影响程度不同。若一定要使用纸巾,那么在选购时应予以甄别。 通过参加这一项目的研究,学生们获得了许多收获和体会;首先,唤醒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不能小看一张小小的纸巾,如果我校每人每天使用一张纸巾,那就要用掉2600多张,全国呢?更何况有些人用纸巾很浪费。这样设想下去简直不敢想象,更何况在生产纸巾过程中排出的大量废水,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此,学生纷纷表示:自己要以身作则外,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纸巾对环境的影响尽量不用或少用纸巾,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科技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科技活动是学习的一种好形式。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简化来说,酸碱度影响矿物质的形态及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pH不同也会影响土壤团粒结构,进而影响毛细结构...等等有很多方面的。可以具体一些。

土壤酸碱性用土壤浸出液,滴到PH试纸上,论文吗,应该是分析土壤酸碱性产生原因吧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新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创新》 摘要:环境政策是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所采取的一切对策和行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综合环境政策,是当前世界各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新趋势。中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提升政策效能,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对政治、经济、 文化 、社会等资源的整合,建立健全国家环境管理与社会环境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创新 中国正处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转型新时期。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重化工业仍是工业化的主导形式,各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泛滥,资源消耗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资源和环境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在“十五”期间,中国各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但是,环保指标却没有完成;“十一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克服了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仍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尽管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和。可是,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变化不大,局部地区仍在不断恶化,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常发态势[1]。“中国正承受扭曲发展观带来的恶果”,环境问题成为“已到眼前的危机”。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管理工作,迅速扭转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确保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一、现行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主要缺陷 1.侧重于具体事务与专项目标,缺乏全面的统筹协调。中国环境政策起步于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形成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环境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生的具体环境问题。环境政策的重点一直是制定专项环境管制措施以实现一些具体的环境管理目标,而较少地关注如何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中以全面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因此,生态环境政策重污染破坏的事后治理、末端治理,缺乏从全过程上对环境资源的使用进行有效规范控制的制度措施;规制性政策多,经济、技术政策偏少;实用的政策不够,政策间缺乏协调。 2.配套措施不全,实际操作性不强。环境政策是组织环境管理活动,指导社会环境行为的行动指南。近年来,中国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加强政策创新,制定了一些环境治理的新政策,如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绿色 保险 与绿色信贷政策等。为了照顾各地不同的具体情况,适当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统一性,不少环境政策,国家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将执行时的具体要求留待实践后再行详细制定,致使许多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3.公众参与面小,政策的社会基础薄弱。环境管理牵涉面广,工作复杂,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但是,中国环境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中,公众参与面较小。政府一直沿用“命令―控制”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方式,通过将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化,行政强制化,并过分地依靠行政处罚来保障管理绩效,对个人及企业参与协助环境管理不够重视 [2]。企业、个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参与环境管理的范围、程度、效果等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态环境管理的社会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 二、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创新是新时期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 1.发挥市场作用,实行综合治理是当前国际环境政策的新特点。广泛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制定综合环境政策,是当前环境管理绩效好的国家的共同点。在环境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的国家,都允许污染许可证和资源配额的交易,征收污染税、原料税、产品税、资源税、排污费、使用费、补偿费等,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环境基金,实行押金―退款制度,建立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等。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是一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采用经济手段对个人和企业有激励作用,可以较好地鼓励公众协助、参与环境管理。以美国为例,在经过农业大开发、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工业化建设后,美国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政策和措施,环境治理效果显著,恢复良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泡泡政策”,即污染权交易制度。由国家或地区对污染总量实行控制,逐步下降。然后将污染排放额度分解交易给企业。企业有权对获得的污染排放额度进行交易。这样,政府控制总量,企业如果新成立、扩产等,需要增加排污的,必须到具有排污额度的企业购买。通过市场调节,达到控制污染排放的目的。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很好,使美国空气污染物总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已在水污染物等方面推广。 2.创新环境政策,转变环境管理方式是新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面对生态环境面临的巨大压力,环境管理改革却远远滞后,管理绩效低下,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破坏仍在继续,有的地方还愈演愈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经济体制变革正在引导着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组。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严重挑战还刚开始,环境管理面临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三、新形势下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创新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政府环境治理措施的落实。借鉴美国成功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和中国甘肃省张掖市水权交易的探索,合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对现有环境资源的交易机制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资源权益交易的市场机制 [3]。首先,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对所有生态环境资源(包括环境容量,以排污量来体现)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将符合市场交易特征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全部或部分权益确定为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品种。其次,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规律合理确定供应总量的限度,科学合理地确定交易品种的基准价格。最后,通过市场独特的价格形成机制,使环境资源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和存在价值内化为环境资源的交易价格,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外部经济性。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管理政策与措施的落实。 2.改革环境 财税 政策,确保环境投入。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投入需求多,社会效益大,直接的经济效益却不是很明显。近年来,中国加大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对于加强环境管理、优化生态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生态环境投入的主要来源是中央,地方环境投入十分有限。由于资金预算安排的确定性不强,资金 渠道 与管理使用分离,导致资金投入方向混向,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为了保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资金持续投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必要改革环境财税政策。一是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起中国的环境税收政策,并将环境税收定为地方税种,保证地方环境投入的资金来源。二是完善中央财政的财政补偿、转移支付等具体政策,保证中央财政的持续投入。三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增加预算的法定性,保证资金落实并且不受干预和影响。 3.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制度,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对自然资源损耗的监测,统计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资源损耗以及由于废物排放和自然资源使用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损失,在此基础上,对其价值量进行核算;并对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和恢复环境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为环保而设立环境管理机构发生的各项费用、降低和改善环境污染的研究开发及利于环保的设施支出等,也进行核算;同时,对推动社会进步和造成社会无序和发展倒退的“支出”进行区别统计。根据这些核算和统计数据,计算出社会发展的环保支出,建立起绿色GDP核算体系。从而,实现将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到GDP的核算中,切实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状态,促进地方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4.建立绿色经济政策,支持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和推行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核算办法,将产品使用过期后的环保处理费用纳入到产品定价之中,杜绝发生类似于廉价白色泡沫塑料泛滥而处理成本实际很高的现象。建立起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制度,促进绿色贸易,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环保责任。建立促进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作为企业减污增效、政府环境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对实施清洁生产的试点企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以及对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少的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给予优先资金扶持,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充分调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包括环保服务业)的发展。 5.促进环境中介组织发展,支持和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公众是环境质量的最终感受者,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有权力也有义务参与环境管理。大力支持和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环境管理,有助于各项环境管理政策措施得到切实执行并发挥出最大效能。环境中介组织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形式。需要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环境中介组织健康发展,拓宽环境中介组织在生态环境立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纠纷处理、生态环境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渠道,将部分政府做不好、做不了的事情转交给各类环保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确保政府能够真正将主要精力用于环境生态监管。发达国家就经常用“公众评估”的办法来核算绿色GDP,也就是由相关的专业部门和较独立的咨询机构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调查公众对生态影响的评估,然后 总结 公众的评估意见,并作为绿色GDP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充分发挥环境中介组织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实现政府与民间社团组织的良性互动,提高环境管理政策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邹静昭.2009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如何?[N].中国环境报,2010-01-26(5). [2]方世南.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作为[J].学习论坛,2007,(4):40-43. [3]李雄华.试论环境资源权益交易的市场机制[J].生态经济.2009,(9):40-43. 生态环境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从原始的耕种方式渐渐地科学化。现代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农药种类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而且药量变得越来越大,相应的农药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不仅对农业生态产生了重大的问题,而且对人类的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如何的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污染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药;污染;农业;农业环境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的经济基础,为了满足我们对事物的需求,提高农业的生产量,化肥、农药和生产调节剂被大量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上,如果这些东西过量或者不正确使用,都会导致土壤被污染,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了农产品,从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所以,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农药污染的现状 农药污染主要是针对农产品,尤其是对蔬菜、水果的污染比较大,许多的蔬菜、水果都存在着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从而引起食用者身体不适,比如:急性食物中毒、慢性食物中毒等。近几年,我国因为农药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经济损失惨重。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农药污染超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其中蔬菜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相当的严重。 二、农药污染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0多年前,人类还没有意识到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大量的使用农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强大,也不了解农药的危害性,从而导致农药残留物比较多。比如:六六六的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我国农药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致使土壤、水、大气的污染相当的严重。据调查了解到,这种农药的残留期高达三十年以上。 2、农药使用不恰当 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农民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水平低,从而导致他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差,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达到杀虫、杀菌、杀草的目的,他们大量的使用农药,有的还使用高浓度的农药,有的不按照严格的安全隔离使用,还有的在采收前还在使用农药,这样以来,农产品上农药的残留物相当的多,从而导致污染比较严重。 3、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农药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个别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严重超标的农药,从而导致农药污染比较严重。 三、农药污染带来的影响 农药已经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缺的手段之一,在农药使用的过程中,农药通过喷洒、蒸发等方式进入到大气、土壤、河流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在杀虫、杀菌、杀草的过程中,过分的铲除病虫害的天敌,从而导致生态失衡,农药的残留物也通过各种方式存在,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1、污染空气 人类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农药通过扩散、蒸发等方式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比如:农药通过蒸发,飘散在大气中,造成污染范围扩大。此外,在生产农药时,工厂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这样对大气也有很大的影响。 2、污染水体 在使用农药时,农药的残留物会依附在土壤里,部分会通过蒸发混合在大气中,遇到雨天,这些残留物就会混合在 雨水 中,导致水体污染。 3、土壤污染 在使用农药时,部分农药会被喷洒在土壤里,从而对土壤造成污染;部分会被混合在大气中,部分会落在水里,这样以来,通过对农田进行浇灌,农药的残留物又被浇灌在土壤里,对土壤再次造成伤害。 4、对农作物和其他动物造成伤害 农户为了提高生产率,减少害虫、杂草对农产品的破坏,就大量的使用农药,甚至使用超标的农药,农产品上农药的残留物量过大,导致农产品污染严重。此外,在使用农药时,对一些水生生物、飞禽、动物、植物的生命带来危害,减少它们的种类。 四、治理农药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1、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化学农药依然是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发展,它有着自身的优点,比如: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天敌、选择性强等。它是一种细菌农药,比起化学农药是比较好的治虫药物,虽然它难以在短时间里大面积普及应用,但是相对于化学药剂是一个好的选择。 2、加强农药污染的监督、检测 政府部门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营造一个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和谐氛围。 3、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各级政府应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全国人民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比如:通过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农药的使用方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外,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农药的使用技术,让他们正确、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把污染降到最低,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化。 4、禁止农药包随意丢弃 农民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有许多的不正确的地方,尤其是对使用过的农药的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不恰当,很多人在用完后就随意的丢弃,而这些包装袋或多或少的还存在一些农药的残留物,这样以来,通过扩散就会对土壤、大气、水等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牲畜的生命带来危害。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民进行教育,禁止他们随意丢弃。此外,还可以通过回收的方法,减少农药包的随意丢弃。 结束语 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问题。因此,在农药的管理中,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严厉监管农药的生产及使用。同时农户在农药的使用中要做到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农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要要规范。只有这三者的相互配合,那么农药污染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食用者再也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许海萍,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01(6). [2] 蒲慧晓,农药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J],北方环境,2012(8). 猜你喜欢: 1.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的论文 2. 形势与政策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 3. 环境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5. 环境保护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6. 2016形势与政策环境保护论文

农业非点源氮磷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摘要 农业非点源氮磷引起地表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不断增加,造成地表水体的水质恶化。提出了对农业氮磷污染源的控制措施及对污染水体的治理措施。关键词:农业非点源 氮 磷 地表水1 污染概况由于农业生产中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非点源氮磷已日益成为地表水环境的重要污染因素。山东南四湖来自农田径流的氮磷分别占到总负荷的35%~68%[1]。太湖、滇池和巢湖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对总氮的贡献率分别为59%、33%和63%,对总磷的贡献率分别为30%、41%和73%〔2〕。氮磷注入地表水体后,会造成水体不同程度的营养化。由于氮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大量增加,势必引起水生生物和某些藻类的过度生长和繁殖,从而造成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引发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大量死亡,而腐败的生物体又会加剧水体的污染。在我国的各大湖泊中,巢湖、太湖、滇池等水体由于受农业氮磷污染的影响,已处于较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以太湖为例,目前太湖97%面积的水体已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过量施肥、施肥结构不合理(苏南太湖地区缺钾)以及农田排水直接进入湖中等一系列因素,加剧了太湖的富营养化〔4〕。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氮磷的主要来源有2个:(1) 农田径流近年来,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不断增加。由于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仅为20%~30%[3],土壤表面及耕作层内的大量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磷会通过农田排水、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并污染地表水体。(2) 养殖废水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养殖场不断涌现。据调查,畜禽饲料中,有70%的氮通过粪便排泄。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30%左右流失,尿液有60%流失,冲洗水有80%以上流失〔4〕。大量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尿液、残余饲料、场地冲洗水进入地表水体。对于水产养殖,由于鱼虾粪便、残余饵料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污染物,因此它们对水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2 控制措施根据氮磷的主要来源,控制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的主要措施可以分为2个方面:(1) 减少土壤及养殖废水中氮磷的流失,阻断损失途径;(2) 采取措施治理水体中氮磷污染。减少农田的氮磷损失,控制氮磷对水环境污染的首要措施是设法将潜在污染物保留在原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农田回归水中氮磷的含量,从而也就减少了进入地表水的氮磷总量。而对养殖污染的控制措施则主要是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以及合理的饵料投放。土壤中氮磷流失的控制改进施肥技术一般而言,为减少化肥的挥发及受降水、灌溉的冲刷作用,宜相应增加施肥深度。据报道,氮肥在稻田表面撒施,利用率为30%~50%,而深施后利用率可提高到50%~80%[5]。另外,要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尽可能在作物的需肥高峰期施肥,少量频施,以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土壤中残余养分含量。 优化肥料结构单一施用氮肥会造成土壤中硝酸盐氮的积累,而选择氮磷钾合理配施的配方施肥则可以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土壤中硝酸盐氮的含量。另外,钾氮配施可以减少氮的渗漏损失,主要原因是配施增加了作物对氮的利用[6]。 采用缓释及膜技术大多数肥料,尤其是铵类氮肥,均为速效肥,具有易分解、易挥发、易损失的特点。而缓释肥则能使肥料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缓慢释放,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利用膜物质来抑制水稻田氨的挥发,可以减少氮素的损失。据报道,该方法可使氮肥的利用率提高~[7]。因此,合理地采用缓释及膜技术,可以减少氮磷的损失。 加强侵蚀控制侵蚀控制可以减少表土及氮磷污染物的流失。利用植被对裸露地面的表面覆盖,可以削减雨水冲击作用,减少侵蚀;利用植被系带可以有效地沉淀和拦截地表径流污染物。 改进灌溉技术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为以“浇地”为主的漫灌,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会将土壤中大量未被作物利用的氮磷带走,降低了氮磷的利用效率,污染了地表水环境。采用先进的喷灌、滴灌、雾灌等“浇作物”的灌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灌溉用水以及氮磷的利用效率。 畜禽粪便污染及水产养殖污染的控制畜禽粪便污染的控制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要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要及时清扫畜禽栏舍内的粪尿,清理干净后再行冲洗。同时要及时清扫养殖场,防止粪便散落。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可以采用厌氧发酵,既可节能,还可获得沼气。另外,也可以将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污染的控制对于网箱养鱼,应合理选择布设位置,合理设置网箱间距。根据经验,为加速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防止局部污染物浓度过高,网箱最好应布设在水的深度及流速较大处,并且网箱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以保持水流的畅通,使污染物能及时被带走。饵料要根据鱼虾的实际需要量投放,防止过量投放饵料,而且在网箱下面应设置可截留残余饵料的设施。3 氮磷污染水体的治理水环境受到来自农业非点源的氮磷污染后,在积极控制污染源的基础上,要抓紧做好受污染水域的治理工作。 化学法除磷杀藻对受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严重或产生富营养化的水域,目前常用的除藻方法是化学法[8]。可以向水面喷洒硫酸铜,杀死漂浮藻类;也可向水体投放一定量的化学物质(如石灰),通过凝聚沉淀达到除磷的目的。 生物载体去除海洋赤潮藻利用生物材料作生物吸附处理含铜离子的工业废水[9],然后将这种吸附铜离子的生物载体投放至海水中,缓慢释放出来铜离子杀灭赤潮生物。4 参考文献1 徐谦.我国化肥非点源污染状况综述.农村生态环境,1996,12(2):39~ 刘鸿志,陈永清.我国重点湖泊的水环境管理现状. 环境保护,1998,(12):9~ 朱兆良.我国土壤供氮和化肥去向研究的进展.土壤,1985,17(2):2~ 吕耀.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998,17(1):35~ 卢增兰主编.土壤肥料科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马茂桐.钾氮配施对土壤氮渗漏的影响.土壤.1999,(3): 许前欣,赵振达,李振云.稻田水面分子膜对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农业环境保护,1998,17(5):216~218, 俞志明,邹景忠,马锡年,等.治理赤潮的化学方法.海洋与湖沼,1993,24(3):314~ 林荣根,周俊良,黄朋林.螺旋藻吸附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初步研究.海洋环境科学,1998,17(2):8~11.

  • 索引序列
  • 土壤酸碱性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论文
  • 硫酸铜对碱性的影响研究论文
  • 酸碱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
  • 土壤酸碱度检测论文
  •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