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百科 > 论文精选偏头痛治疗研究进展

论文精选偏头痛治疗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论文精选偏头痛治疗研究进展

偏头痛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主要是,根据偏头痛的发生的原因,比如说病人可能合并有一些,焦虑 抑郁的问题,或者是合并一些休息不好的原因,在非药物治疗的方面可以采取,让病人放松调整休息,调整饮食,或者是一些运动的方式,来减轻偏头痛的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那么药物治疗,又包括对症治疗和预防治疗,对症治疗方面可以让病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说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或者是阿司匹林等药物,如果说严重的这种头疼的情况,也可以给予处方药,现在我们最常用的处方药,就是曲谱坦类的药物,曲谱坦类的药物,可以很好的改善头痛的症状,另外如果头痛的发生,比较频繁的话,当然我们需要通过一些专业的评估,来确定头痛的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如果头痛发生非常频繁的话,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性的药物,给予治疗。专家提示:偏头痛的治疗有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让病人放松休息、调整饮食等。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预防治疗。对症治疗可以让病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处方药等。如果头痛发生较频繁,需要通过专业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也可采取预防性药物给予治疗。

偏头痛怎么办偏头痛和我们一般的感冒发烧的头疼的感觉不一样,而且这种的伤害比一般的一些头疼的病要大一些。所以我们在对待偏头痛的方法上面一定要选对了,不能够盲目的去治疗,那么得了偏头痛我们要如何去处理呢?症状普通型偏头痛在发病前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普通型偏头痛的症状多呈缓慢加重,疼痛部位可为一侧或双侧,也有的为整个头部,疼痛的程度也较典型性偏头痛轻。丛集性偏头痛的症状特点是每次发作的时间大致相同。头痛常突然开始,持续30~120分钟,在一天内可发生多次,临床表现可出现眼眶发胀、流泪、眼结膜充血、鼻塞、出汗、痛侧颜面部烧灼感等,典型病例可见头皮血管增粗、弯曲等。一般的在经期前后的女性更加容易有偏头痛的症状,由于身体的不适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症状,会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目眩、情绪不稳定、眼睛肿胀等等,还有怕光线,频繁的出现头痛的症状,主要是在太阳穴以及眼眶周围还有头的前部为主。疼痛一般是在1-2个小时的时候会达到一个高峰值,常的会持续十几个小时严重的情况有的会有十几天这样子。前驱期60%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开始前数小时至数天出现前驱症状。偏头痛早期症状可表现为精神、心理改变,如精神抑郁、疲乏无力、懒散、昏昏欲睡,也可情绪激动。易激惹、焦虑、心烦或欣快感等。尚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发冷、厌食或明显的饥饿感、口渴、尿少、尿频、排尿费力、打哈欠、颈项发硬、恶心、肠蠕动增加、腹痛、腹泻、心慌、气短、心率加快,对气味过度敏感等。不同患者前躯症状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每例患者每次发作的前驱症状具有相对稳定性。先兆约有20%的偏头痛患者出现先兆症状。先兆多为局灶性神经症状,偶为全面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偏头痛早期症状。典型的先兆应符合下列4条特征中的3条,即:重复出现,逐渐发展、持续时间不多于lh,并跟随出现头痛。大多数病例先兆持续5~20min。极少数情况下先兆可突然发作,也有的患者于头痛期间出现先兆性症状。头痛期头痛可出现于围绕头或颈部的任何部位,可位颞侧、额部、眶部。多为单侧痛,也可为双侧痛,甚至发展为全头痛,其中单侧痛者约占2/3。头痛性质往往为搏动性痛,但也有的患者描述为钻痛。疼痛程度往往为中、重度痛,甚至难以忍受。往往是晨起后发病,逐渐发展,达高峰后逐渐缓解。头痛终末期此期为头痛开始减轻至最终停止这一阶段。治疗偏头痛的偏方葱姜泥敷痛处鲜葱3条,姜皮半酒杯,酒槽1杯,共捣拌匀,敷于痛处。生白萝卜汁每次滴鼻孔两滴(两鼻孔都滴),一日两次,连用4~5天,可根除。忌吃花椒、胡椒。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磨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该方适用于神经头痛。用白萝卜皮贴在两面的太阳穴上,每晚贴20分钟,可治偏头痛。干白菜跟1块,红糖60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服3次。鲜丝瓜根3个,白芷10克,与瘦猪肉适量共煮,吃肉喝汤。双勾30克,红枣60克,黑豆60克,生姜3片,鸡蛋2个,共煮服。川芎6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渣饮用。头痛时把苹果磨成泥状涂在纱布上,贴在头痛处,症状可减轻。山药枸杞炖猪脑取怀山药30克,枸杞30克,猪脑1只,黄酒、精盐少许。将猪脑浸于碗中,撕去筋膜备用,再将怀山药、枸杞分别用清水洗净,与猪脑一起放入锅里,加水适量,炖两小时后,加黄酒、精盐,再炖10分钟即可。此汤具有滋养肝肾、补中益血之功,适用于偏头痛之血虚为主者芹菜粥取连根芹菜12克,粳米250克。将粳米淘洗后煮成粥,加芹菜(连根洗净切碎)再煮沸即可。此粥具有清热止痛之功,适用于肝火而致偏头痛者。桑菊豆豉粥取桑叶10克,甘菊花15克,豆豉15克,粳米100克。先将桑叶、甘菊花、豆豉水煎取汁,再将洗净的粳米放入沙锅煮成稀粥,加入药汁,稍煮即成。此粥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之功,适用于风热所致偏头痛,证见头痛而胀、口渴便秘者。偏头痛的自我疗法头痛的自我治疗和保健方法木梳按摩法用木梳顺着发丝梳理头皮,进行按摩,可以舒缓头痛。热水,牛奶这也是很简单的方法,在安静的地方,喝一些热牛奶或者热水,也可起到缓解作用。吹风机这个想必大家都不知道吧?在头痛的时候,可以用吹风机的热风吹头痛处,可以缓解头痛。精油疗法1. 用冷敷法在盆中注入适量冷水或冰水,放入玫瑰精油,将毛巾放入水中浸湿后扭干,敷于额头,重复10-15分钟即可。2. 熏衣草精油薰衣草1滴,薄荷1滴 加入5ML基础油中,按摩太阳穴和额头。也可以该配方用熏灯法将香气吸入。瑜伽疗法瑜伽是一项修身养性的运动,对于女性来说很有帮助。轻柔的瑜伽姿态和呼吸练习被认为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我们可以做一些瑜伽招式,比如下犬式,休息式等包括柔和的瑜伽姿势、呼吸练习、放松和沉思。自我按摩平日里可用指尖像洗头那样抓挠,或用天然鬃毛硬刷、木齿梳子梳头来进行头部按摩。具体方法是:从鬓角朝额头向后脑勺缓慢圆周运动,不论你采取以上哪种方式,按摩时都会感觉很舒服、很轻松。良好睡眠利用睡眠摆脱头痛。许多人用睡觉消除头痛,但应避免睡的时间过长,以免睡醒后更加头痛。睡觉时不要俯卧,因为这种睡觉姿势会使脖子肌肉发麻。如果睡眠不好,反复翻身,可使用特殊枕头,形状要适合脊椎脖子处的自然弯曲,让脖子有个可靠的依托。及早治疗健康专家建议,要经常检查自己是否有紧张的征兆,包括紧咬牙齿、握紧拳头、肩膀耸起等,这些征兆可能会引起头痛,有这些现状者最好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减轻视力负担每隔一小时左右用手掌掩眼,让眼睛休息不少于30秒钟,然后将手移开,缓慢睁开眼睛。此外,眼睛在经受不易察觉的闪烁时,也会使大脑疲劳而引起头痛。注意科学饮食忌食巧克力、咖啡和可可等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含有能够使血管收缩的物质,随着血管的扩张会引起头部疼痛感。省略或延迟用餐也可能引起头痛,要多食大豆、海产品、核桃等含镁元素丰富的食物。

长期偏头痛是可以治疗好的。偏头痛是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样疼痛。之所以容易反复发作是因为偏头痛在很多环境因素下都可以诱发疾病的发作,如过度劳累、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不良情绪刺激等都可以导致偏头痛发作。所以除了基本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规律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在治疗上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或者配合中医理疗的手段进行调理,这样治疗效果会更好。很多偏头痛患者每次犯病时,一侧的太阳穴会连着脉搏一起跳动,钻心的疼,同时还伴着恶心想吐,整个人都陷入了“瘫痪”状态。那种痛,想必只有偏头痛患者才深有体会。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人得这种“难缠”的病呢?总的来说,产生“偏头痛”的原因会有以下几个: 1.肌肉、筋膜导致的紧张性或牵涉痛。  每当我们的身体长时间保持在一个异常的姿势下,或者长时间重复做一个错误的动作时,容易产生偏头痛。 2.颈源性头痛造成的偏头痛。 当我们的颈椎出现了异常的颈椎运动模式,常常会导致一些肌肉的过度使用,造成颈肩疼痛,进而放射造成偏头痛。

偏头痛无法根治,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宣教,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偏头痛有哪些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临床治疗偏头痛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药物)。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轻-中度头痛单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偏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应用;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中-重度头痛严重发作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NSAIDs。麦角类制剂适用于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复方制剂如麦角胺咖啡因合剂可治疗某些中-重度的偏头痛发作。须注意: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焦虑、周围血管收缩,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因具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均为禁忌。此外,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过频,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伴随症状治疗恶心、呕吐者有必要合用止吐剂(如甲氧氯普胺10 mg肌内注射),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氯丙嗪。伴有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偏头痛有哪些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偏头痛如何进行中医治疗?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是在偏头痛还未发生时的用药,其指导用药的适应范围包括: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症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如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等。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分为以下几大类,均应从小剂量单药开始,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加量至合适剂量,同时注意副作用。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可认为预防性治疗有效。有效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持续约6个月,之后可缓慢减量或停药。心血管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和噻吗洛尔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偏头痛;钙离子拮抗剂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和缓解症状,如维拉帕米有助于预防有先兆的偏头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时间和严重程度。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可降低偏头痛的发生频率,阿米替林已被证实可有效预防偏头痛。另外,研究表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可能有助预防偏头痛。然而,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尚未被证实预防偏头痛有效,甚至可能恶化或引发头痛。抗癫痫药物一些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盐、托吡酯可减少偏头痛的发生率。然而,在高剂量下,这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引起副作用,丙戊酸钠可能引起恶心、震颤、体重增加、脱发和头晕,托吡酯可能导致腹泻、恶心、体重减轻、记忆困难和注意力不集中。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萘普生,可能有助预防偏头痛和减轻症状。偏头痛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心理治疗偏头痛的心理治疗主要基于行为治疗,包括放松、生物反馈及认知治疗。放松疗法主要目的是,降低身体各系统的激活及促进身体放松。生物反馈可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感受衡量肌张力(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电皮生物反馈疗法)或周围体温(温度生物反馈疗法)来测量、放大并反馈躯体信息给患者,从而达成由生物反馈促进的放松。认知疗法通过指导患者更好地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通常在以下情况可考虑行为治疗:患者希望获得非药物治疗;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或者有药物禁忌症;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较差;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频繁或较大剂量使用镇痛剂或其他急性期治疗药物;具有明显的生活应激事件或患者缺乏合适的应激处理能力。偏头痛的治疗有什么新进展?经皮电刺激治疗仪头部经皮电刺激治疗仪是一种电刺激设备,已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偏头痛,尤其适用于有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抑制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参与引起偏头痛的一种分子,而CGRP抑制剂是一类阻断CGRP作用的新型药物。2018年5月,美国FDA批准首个CGRP抑制剂新药Erenumab用于预防成人偏头痛;同年9月,第二个抗CGRP的偏头痛新药Fremanezumab获批 ,以及第三个抗CGRP的偏头痛新药Galcanezumab获批 。这为偏头痛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非常期待这些药物在我国早日上市,惠及我国偏头痛患者。肉毒杆菌毒素A这类药物已被研究证明有助治疗成人慢性偏头痛,但是距离药品获得临床应用批准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证实。

紧张性头痛药物治疗研究论文选题

谷维素就行,很便宜..还很有效..我是吃这个还有的就是:(1)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目的是消除精神紧张状态。用药量不宜过大,过量用药本身可以加重病情或使头痛慢性化。常用的药物有安定、利眠宁、舒乐安定、多虑平和安他乐等。(2)止痛药物。有阿斯匹林、颅痛定、舒必利、卡马西平等。 你一定要用药吗..还有别的办法下面内容你也可以看看..还是蛮对的紧张性头痛,其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是比较常见的。是由于额肌、颞肌、枕肌等头颈部肌肉持续性痉挛收缩所致,引起头颈部肌肉持续性痉挛、收缩的原因较多,但易发生在情绪紧张、焦虑、急躁时,故称为紧张性头痛,其头痛为胀痛、压痛性或束紧感,疼痛部位多位于额部或颞部,偶限于一侧,若在枕部常诉说颈部不适,检查可发现颈部痉挛,其余检查未见异常。 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非搏动性深部疼痛,多见于枕、颞、额等部位,并可能扩散到颈部、肩背部,其性质为发紧、麻木、重压感、钝痛、酸痛、刺痛或痉挛性牵扯样疼痛,转动头部可加重,尤其是肩背部肌肉明显,病人常感到头颈部僵硬,活动不灵,疲劳,甚至稍有活动疼痛加剧,按摩或用拳轻叩击局部,则觉得十分轻松或疼痛得以缓解,部分病例头皮或肩背部皮肤感觉迟钝;部分皮肤感觉过敏,抚摸或牵拉头发即感到头皮非常疼痛,持续数月或更长。而偏头痛则以一侧或双侧疼痛,以额颞部跳痛为主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用麦角胺治疗有效。 有些病人头痛较常伴有失眠、烦躁、易激动、抑郁、记忆功能减退等,有时与神经衰弱性头痛不易区分,这时就应详细进行体格检查。神经衰弱性头痛一般不会发现器质性改变,而紧张性头痛,体检时常可发现颈、肩、背部肌肉紧张,触压该部时有明显酸痛感觉。若由于颈椎病变,外伤和头颈部附近组织器官如眼、耳、鼻、喉、牙齿及头皮和颅骨病变刺激导致了继发性紧张性头痛,则可出现头、面部的局部病征 其治疗方法: 紧张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的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头痛多与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等职业和精神因素有关,患者工作时的特殊体位引起颅颈部肌肉持久收缩,思维紧张、焦虑、烦躁、失眠常使头痛加重。其防治原则是根除病因和消除症状。 (1)心理治疗:患者经常饱受长期头痛的折磨而得不到同情和有效的治疗,加之对头痛的担心、焦虑致使头痛不断加重,病程迁延。医师应以同情关心的态度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述,通过仔细地体检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消除患者头内得了不治之症的多虑。帮助病人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矛盾,消除导致长期焦虑、抑郁、紧张的病因,这是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防止和矫正各种不良姿势:长期伏案的脑力劳动者,如教师、医师、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从事缝纫工作和驾驶的人员等,宜取桌高椅低位,避免过久地低头伏案工作和其它异常姿势。因头颈和肩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导致肌肉血液循环障碍和缺血,继发性地引起钾、乳酸、5-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局部积贮,而产生肌紧张性头痛。 (3)药物治疗:(1)镇静剂和抗抑郁药。目的是消除精神紧张状态。用药量不宜过大,过量用药本身可以加重病情或使头痛慢性化。常用的药物有安定、利眠宁、舒乐安定、多虑平和安他乐等。(2)止痛药物。有阿斯匹林、颅痛定、舒必利、卡马西平等。 (4)物理疗法:目的是促进紧张的肌肉放松,改善头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致痛物质在局部的积贮。如对头颈部肌肉进行按摩、理疗;用中等度刺激手法行针灸治疗。 (5)其他方法。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劝导病者戒酒、戒烟、生活必须有规律。做头颈部的保健操。必要时做穴位阻滞和神经阻滞疗法。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针灸康复配合中药在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散利痛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针灸康复联合中药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有和,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出现头痛、抑郁量表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紧张性头痛患者在临床治疗活动中使用针灸康复配合中药治疗方案,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精神状况的缓解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针灸康复;紧张性头痛;中药治疗

紧张性头痛患者病症的发作较为反复,其发病机制还有待完善,临床分析与患者的头颈部肌肉出现的痉挛具有一定的关系。紧张性头痛患者还可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临床治疗活动中大都使用西药进行治疗[1]。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运用在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的效果,现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1例和39例,患者的年龄21~72岁,病程在1~12年[2]。两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头痛病症,不存在其他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实验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给予一定的.心理指导,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散利痛药物治疗,控制药物剂量和次数为1片/次,3次/d,治疗1个月;对照组患者接受逍遥丸内服治疗,控制药物剂量和次数为1丸/次,2次/d,并配合使用针灸治疗,选择合适的毫针在消毒之后,选择患者的三阴交、风池、四神聪、率谷、阿是穴等进行针灸,利用捻转等方法,得气之后进行30min留针,持续治疗1w,之间间隔2d继续接受治疗,控制治疗疗程为30d[4]。

疗效标准 患者并发症以及头痛等症状消失,不存在任何复发状况,则判断患者为痊愈;患者并发症以及头痛等症状消失,间歇性轻度头痛,则判断为显效;患者并发症以及头痛症状得以改善,需要接受继续的治疗,则判断为有效;患者头痛以及临床症状未出现改善,病情加重,则判断为无效[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和比较,组间数据比较使用(x±s)的方法,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统计学数据P<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二、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有和,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出现头痛、抑郁量表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具有统计学意义[7]。

三、讨论

紧张性头痛属于肌肉收缩性头痛范畴之内,近几年的患者发病几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患者大都为女性,尤其是月经期间的患者病症较为严重[8]。造成患者出现紧张性头痛的原因包括社会压力、精神状态紧张、代谢异常等,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西药治疗虽然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但是停药之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9]。

祖国医学认为紧张性头痛病症属于头风、内伤头痛范畴之内,其发病机制包括疏泄失调、精神抑郁以及头部气血不通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能够根据患者的表现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中药逍遥散能够产生解郁疏肝的功效,配合针灸康复治疗则能够让患者头部的脉络血运得以改善,针刺还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不同形式疼痛的物质程度,从而让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够实现平稳发展,让其脑组织供氧状况得以改善。

本文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有和,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出现头痛、抑郁量表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紧张性头痛患者在临床治疗活动中使用针灸康复配合中药治疗方案,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精神状况的缓解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石亚辉.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45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03:73.

[2]童兵.针灸康复联合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06:77-78.

[3]刘宇,蒋戈利.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04:558-559.

[4]卢琪.中医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用药规律近况[J].四川中医,2011,12:32-33.

[5]李华.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0:158.

[6]郭淑颖.针刺联合柴葛解肌汤治疗紧张性头痛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03:79-80.

[7]佘一明,方之勇.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2,09:80-81.

治疗方针: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同时配合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由于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所以在药物选择上多采用温和的非麻醉性止痛药,借以减轻症状。

1.药物治疗 由于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温和的非麻醉性止痛药主要用于药物选择。为了减轻症状,主要是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其他药物包括适量的肌肉松弛药物和轻度镇静药物,抗抑郁药也经常根据病情使用。一般口服给药,短期使用,避免毒副作用。 (1)酮洛芬(酮基布洛芬)NSAID除了紧张性头痛,它还适用于肌肉和关节痛。止痛是暂时的,其作用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改善细胞内cAMP,改善血小板功能。口服剂量为~25mg/次。毒副作用为胃不适、恶心、腹泻、心悸、出汗、嗜睡和皮肤瘙痒。 (2)萘普生(naproxen):属NSAID类。止痛抗炎作用是抑制地诺前列素(前列腺素)的合成。口服剂量为100~200mg/次,一般2~3次/d。毒副作用是恶心、胃部不适、疲劳、头晕、疲劳和睡眠。禁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3)普罗喹宗(proquazone):属NSAID类别。适用于急性紧张性头痛。其药理作用包括抑制前列腺素系统,而地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被认为是头痛的生理介质。它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5-HT释放,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抑制缓激肽。口服剂量为75~150mg/次,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思睡等。 (4)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它是一种三环抗抑郁药,早期用于慢性紧张性头痛和抑郁症状。该药物不仅是去甲肾上腺素,而且是5种-羟色胺再摄入的抑制剂。以前认为后者是本药止痛的主要方法,但最近的研究认为,上述两种作用对止痛没有区别,头痛的改善是间接的,是由抗抑郁作用引起的。口服剂量开始为75mg/d,以后渐增至150mg/d,分次服用。恶心、呕吐、乏力、困倦、头晕、失眠等有毒副作用。严重心脏病和青光眼者不宜使用。 (5)乙哌立松(eperisone):骨骼肌松弛药除了抑制肌肉张力过高和疼痛反射活动外,还能改善紧张性头痛的症状。口服剂量为150mg/d,分次服用。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疲劳、嗜睡和站立不稳定。有药物过敏史和肝病的人应谨慎使用;禁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改善紧张性头痛。一些学者使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四个部分: (1)训练坐姿、站立、睡眠和正确的颈部和头部姿势。 (2)在家练习改善头部位置和俯卧位,加强颈后肌肉运动,在颈后放冰袋。 (3)背部和肩部中至深部按摩2min。(4)斜角肌被动伸展,斜方肌上部,肩肌和胸肌5min。必要时,颈前肌肉根据病情被动运动(Harmmill,1995)。 此外,根据我国中医理论,针灸和按摩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我国对部分中医药进行了分类和开发,并已应用于临床实践。其特点是根据中医理论对头痛的理解,综合征分化药物、标本、预防和治疗,毒性和副作用较少。无论是单独使用中医还是西医,甚至物理和心理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在中药学 毕业 论文中,题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熏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 报告 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灌肠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 植物类 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4.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护理对痛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5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下,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痛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痛风;中西医护理;临床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以及相关知识的缺乏,加之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等因素,促使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痛风是由于机体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尿酸增高,从而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痛风的主要特征是尿酸增高、特征性关节炎反复的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关节的活动或出现畸形、痛风性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其外因是由于饮酒过量损伤了脾胃造成脾的代谢障碍;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和脾气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所致脾气虚弱或劳倦、饮食、情志所伤[1]。

中医认为痛风多见于中老年和肥胖人群,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加之肥胖多痰多湿,痰湿重浊,同时又过食滋腻厚味,从而出现痰浊流窜经络,阻滞气机,影响代谢,气血运行不畅,使脏腑功能受损。本文结合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具体的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诊的56例痛风临床病例,根据患者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1 )岁;观察组14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者的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即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

常规的西医护理

对于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抬高患者的患肢,直至患肢开始恢复活动为止[2]。在此期间需要时常变化体位,防止局部皮肤受压,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和关节功能的缺失。要做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变化,注意患者是否有发热、头痛等伴随症状。对于不良的药物反映,要及时的反馈,观察是否调整用药。通常使用的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快速特效药,但是会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禁止服用。在使用抗痛风药物治疗时,最好不要联合用药,以免出现副作用。在用药期间,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不得少于2000ml/d,饮水可以稀释尿液,防止尿酸盐在肾脏形成结石。

中医护理

中药外治的护理

中医外治的护理,具体是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取不同中药外洗或外敷治疗疼痛部位,进一步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病变部位在指、腕关节处,一般采用外洗法;如果是大关节主要采用中药外敷法;在中药粉剂中加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消肿止痛的效果满意。

服用中药的护理

湿热蕴结型中药宜饭后偏凉服;湿热留痹者,汤药宜温服;脾肾不足者,则汤药宜饭后温服。

饮食护理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治愈。急性痛风多为湿邪蕴于关节所致(热盛、湿重、湿热并重);早期在服用秋水仙碱时,对肠胃有刺激,在此期间我们可以用芦根煎水代茶饮或栀子、板蓝根、蒲公英泡水代茶饮,以利于尿酸排出,防止肾结石;也可以用玉米须、丝瓜络各60 g煎汤代茶饮,以碱化尿液;平时可以多食西瓜、冬瓜、绿豆汤以利于清热疏利。如果是慢性或间歇性的痛风,在饮食方面要以低热量饮食为主,避免诱发痛风。

可以选择解毒、健脾、利湿、消火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物,防止助湿生热的发生。特别是不能酗酒,肝肾阴虚者可以配合生地黄粥、银耳、芝麻等养阴生津的食谱,或者也可以用红枣、枸杞子、薏苡仁、粳米煮粥食用,有补益健脾的作用;痰浊阻滞要多喝碱性饮料,如牛奶、汽水等,以助浊毒排泄。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的肝、肾、胰、脑以及凤尾鱼、啤酒、贝类等。

日常生活护理

能量摄入

痛风病与高血压、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症关系密切,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限制热量的摄入,控制体重。可以根据病情相应的调整个体能量的摄入。可以选择增加碱性食物摄取,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鼓励患者对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这样不仅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利于痛风的恢复。

限制饮酒,禁止吸烟

饮酒可以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因此大量的饮酒,会是血清尿酸含量增高,诱发痛风的发作;同时饮酒可以刺激嘌呤合成增加,使血清和尿液的尿酸水平升高。啤酒也含有少量的酒精,因此也不可以引用。酸奶含有较多的乳酸对痛风患者不利,也应该避免饮用。禁止吸烟。

注意食品烹调方法 在烹调食物时,也应该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这样可以减少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量。例如,将肉食先煮然后在烹调;对于食品的一些辅料,如辣椒、胡椒、芥末、生姜等均能兴奋自主神经,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所以在烹调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或少放。

起居运动护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随着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如果外感风寒,内聚湿热可诱发痛风。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规律性,注意气候对病情的影响,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痛风的发作。在中医中人过于劳累,气耗则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机体的修复能力均降低,容易诱发其他病的复发,由此应该注意休息。可以根据病情适当的增加运动,运动疗法可以有效的预防痛风的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性。运动量要适中,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增加乳酸的产生,pH值下降,而诱发急性发作。进行轻度的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肌肉比例,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如此,正确的运动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

心理护理

对于男性痛风患者,由于在事业、家庭中担负的较多,如果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心里会增加负担,情绪低落忧郁。所以家人应该给予关心和安慰,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心情愉快,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和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在日常起居中应该严格执行注意事项,减少诱发因子的产生。可以使用中医的情志疗法、自然疗法、文娱疗法作辅助治疗。

3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痛风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随着人们对痛风病知识的认识,从自我管理、自我观察等方面较为自觉,这也增加了临床护理方法的有效实施。今后我们要结合临床病例不断的提高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安惠霞,韩丽,赵建霞.痛风患者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12,26(6):466.

[2]刘明武.痛风的辨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0,2(3):163-164.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

紧张性头痛药物治疗研究论文

神经性头痛治疗简介 一、什么是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 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有的病人可有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有的病人的症状甚至可回溯10-20年。病人可以整天头痛,头痛的时间要多于不痛的时间。因为激动、生气、失眠、焦虑或忧郁等因素常使头痛加剧。还有一部分病人,不仅具有肌紧张性头痛的特点,而且还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主诉双颞侧搏动性头痛。这种既有紧张性头痛,又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称为混合型头痛。病人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二、怎样治疗神经性头痛 1、药物治疗: 本专家门诊部神经内科郭医师长期从事头痛病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对各种慢性头痛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郭医师根据祖传秘方,结合20多年临床研究成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地运用几十味名贵药物研制出专治神经性头痛的系列方药—静痛灵系列协定处方,郭医师利用该系列特效药成功的治愈了2000多例慢性神经性头痛病人。静痛灵系列协定处方对各种头痛病(包括各种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肌肉紧张性头痛、月经性头痛、脑外伤性头痛、癫痫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均有特效,有效率达97%,突出的特点是治愈后不复发。静痛灵系列协定处方具有健脑养神、定心安神、祛风止痛的功效,根据不同病因,类型,辩证用药,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本方剂调治的优点是: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巩固治疗后不易复发。 静痛灵系列方药专门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神经性头痛(包括慢性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功能性头痛等)及其伴发的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头部压迫感、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本处方可调整神经功能、改善脑部供血供氧、消除精神紧张、缓解头部肌肉痉挛,对各种类型神经性头痛、头晕、心慌、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有特效。 静痛灵系列协定处方每月一个疗程,一般病例1—2个疗程即可治愈。 点击查看系列协定处方静痛灵药品说明 2、穴位注射神经细胞激活剂: 穴位注射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即在有关的针刺穴位、或通过经络触诊发现阳性反应的某些部位注射一定的药物,利用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出现一定的针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穴位的选择:根据经络触诊检查:根据病种、病因及疾病的经络走向循经触摸,选择出现反应最明显的经穴作为治疗的主要经穴,这些反应主要表现为结节、压痛、形态变化等,有经验的医生可很容易的找到这些穴位。其次是用经络测定仪寻找穴位:人体表一定部位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经络测定仪就是通过一定部位的皮肤电阻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表现来观察和推测某些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作为选穴依据,或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参考。 (2)、药物的选择:神经性头痛病人穴位注射“神经细胞激活剂”,这是一种复方制剂,是郭医师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发明的,他参考国外的治疗经验,终于发现某些药物对大脑神经细胞有激活作用,对沉睡的神经细胞有唤醒作用,同时还能使某些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即可起到调整神经、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作用。还能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改善大脑血液供应的作用。临床及实验证明本疗法可明显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记忆力及思维功能、头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减少。许多病人穴位注射后头脑立即清晰,视物清楚,可起到立杆见影的功效。而且穴位注射还能起到温通经脉,祛除寒湿,调整脏腑气血及调整神经功能的作用,能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得到改善,即通过经络-神经-皮层-内脏的综合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法。郭医师的有关论文已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多次在全国学术交流会上宣读交流,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穴位注射“神经细胞激活剂”一般每周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本人在沂蒙医院及市医院工作期间应用此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病人1250例,有效率97%,治愈率达88%以上。 3、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穴位埋藏法,它是用埋线器具将特种药物浸泡的蛋白质磁化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药物及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5天至3个月自然被溶解吸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疗法弥补了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点。 在病人的一定的经穴上进行穴位埋线可有效的治疗神经性头痛,穴位埋线治疗疾病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因进行辩证选穴,然后在穴位上埋线起到温通经脉,祛除寒湿,调整脏腑气血及调整神经功能的作用,能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得到改善,即通过经络-神经-皮层-内脏的综合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疗法可调整神经、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改善大脑血液供应、激活神经细胞,临床及实验证明本疗法可明显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记忆力及思维功能,对神经性头痛有明显效果。穴位埋线15天埋线一次,免去患者每天“针”一次的麻烦和痛苦,使繁忙现代人易于接受。 穴位埋线疗法最大优点是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无痛苦,病人易于接受,且复发率极低。 4、穴位割治疗法: 20多年来我们对祖国医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发展,穴位割治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的观点,从针刺疗法演变而来,其功能在于疏通经络,宣导气血 阴阳协调,定心安神之目的。穴位割治治疗疾病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因进行辩证选穴,然后在穴位上进行割治可起到温通经脉,祛除寒湿,调整脏腑气血及调整神经功能的作用。结合口服系列特效药物配穴位割治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起到相互协调、增强疗效之功效。 口服药物与穴位注射或穴位埋线疗法有机结合,疗效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神经性头痛的目的。一般一疗程30天,轻型病例2~3个疗程即可治愈,一般无毒副作用。治疗期间忌饮酒,忌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

一、什么是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 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有的病人可有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有的病人的症状甚至可回溯10-20年。病人可以整天头痛,头痛的时间要多于不痛的时间。因为激动、生气、失眠、焦虑或忧郁等因素常使头痛加剧。还有一部分病人,不仅具有肌紧张性头痛的特点,而且还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主诉双颞侧搏动性头痛。这种既有紧张性头痛,又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称为混合型头痛。病人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二、怎样治疗神经性头痛 1、药物治疗: 本专家门诊部神经内科医师长期从事头痛病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对各种慢性头痛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祖传秘方,结合20多年临床研究成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地运用几十味名贵药物研制出专治神经性头痛的系列方药—神经性头痛系列协定处方,利用该系列特效药成功的治愈了2000多例慢性神经性头痛病人。神经性头痛系列协定处方对各种头痛病(包括各种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肌肉紧张性头痛、月经性头痛、脑外伤性头痛、癫痫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均有特效,突出的特点是治愈后不复发。静痛灵系列协定处方具有健脑养神、定心安神、祛风止痛的功效,根据不同病因,类型,辩证用药,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本方剂调治的优点是: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巩固治疗后不易复发。 神经性头痛系列方药专门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神经性头痛(包括慢性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功能性头痛等)及其伴发的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头部压迫感、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本处方可调整神经功能、改善脑部供血供氧、消除精神紧张、缓解头部肌肉痉挛,对各种类型神经性头痛、头晕、心慌、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有特效。 神经性头痛系列协定处方21天一个疗程,一般病例可以连续服用1—3个疗程。 系列特效药物头痛系列方剂简介: 神经性头痛系列方剂 主要成分: 功能与主治:镇静安神、健脑益智、健脾和胃,可调整神经功能、改善脑部供血供氧、消除精 神紧张、缓解头部肌肉痉挛,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偏头痛引起的头痛头晕、烦躁不安、 心慌、气急、失眠、多梦、颈项僵硬等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日一付,水煎服或开水泡服,分三次服用,饭后服。儿童患者酌情减量 忌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 服用说明:以上方剂为基本方之一,本方剂治疗各种类型头痛有显著疗效,忌饮酒,忌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一般服用一个疗程症状消失后可逐渐减量。服药的同时应去除不良心理因素,加强心理调整,抑制焦虑情绪,保持心身安静,做一些放松训练、晨练、气功、放松功等,或者头颈部按摩,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二、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血管性头痛,它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造成颅内外血管舒缩障碍而引发的血管收缩性或扩张性头痛。治疗也是根据其发病机理:调节神经、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偏头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郭医师认为:偏头痛的病因不是单纯的,而是人体五脏功能发生紊乱,阴阳平衡失调而造成的,因此,在治疗上打破了只养血安神的老路子,根据病人症状、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药物的作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通过严格配伍,精选多种名贵药物配制而成治疗各种偏头痛的系列方剂—偏痛灵系列方剂,具有健脑养神、定心安神、祛风止痛的功效,根据不同病因,类型,辩证用药,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的特点,本方剂调治的优点是: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巩固治疗后不易复发。 偏头痛系列方药专门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偏头痛及其伴发的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头部压迫感、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本处方可调整神经功能、改善脑部供血供氧、消除精神紧张、缓解头部肌肉痉挛,对各种类型偏头痛及头晕、心慌、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有特效。 偏痛灵系列协定处方21天一个疗程,一般病例可以连续服用1—3个疗程。 系列特效药物偏痛灵方剂及偏头痛汤剂简介: 偏头痛汤一号方剂 主要成分: 功能与主治:镇静安神、祛风止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日一付,水煎服或开水泡服,分三次服用,饭后服。儿童患者酌情减量 忌饮酒,忌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 注意事项:1、本方不宜用于经期偏头痛。2、阴虚患者不宜使用。 偏头痛方剂二号方剂 主要成分: 功能与主治:镇静安神、活血化淤、祛风镇痛、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日一付,水煎服或开水泡服,分三次服用,饭后服。儿童患者酌情减量 忌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 服用说明:以上方剂为基本方之一,本方剂治疗各种类型偏头痛有显著疗效,忌饮酒,忌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 物。一般服用一个疗程症状消失后可逐渐减量。服药的同时应去除不良心理因素,加强心理调整,抑制焦虑情绪,保持心身安静,做一些放松训练、晨练、气功、放松功等,或者头颈部按摩,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系列特效药物珍珠青龙散简介 珍珠青龙散 主要成分: 功能与主治: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焦虑症、神经衰弱、抑郁症、失眠症引起的头痛、 头晕、烦躁易怒、心悸、尿频、易汗、失眠多梦等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一包,温开水冲服,饭后服。儿童患者酌情减量, 忌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 为方便外地患者就诊,本专家门诊开展函诊邮购业务,中药方剂可单独服用,也可结合穴位埋线或穴位割治疗法治疗。 2、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即在有关的针刺穴位、或通过经络触诊发现阳性反应的某些部位注射一定的药物,利用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出现一定的针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穴位的选择:根据经络触诊检查:根据病种、病因及疾病的经络走向循经触摸,选择出现反应最明显的经穴作为治疗的主要经穴,这些反应主要表现为结节、压痛、形态变化等,有经验的医生可很容易的找到这些穴位。其次是用经络测定仪寻找穴位:人体表一定部位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经络测定仪就是通过一定部位的皮肤电阻变化情况,结合临床表现来观察和推测某些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作为选穴依据,或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参考。 (2)、药物的选择:神经性头痛病人穴位注射,这是一种复方制剂,是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的,他参考国外的治疗经验,终于发现某些药物对大脑神经细胞有激活作用,对沉睡的神经细胞有唤醒作用,同时还能使某些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即可起到调整神经、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作用。还能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改善大脑血液供应的作用。临床及实验证明本疗法可明显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记忆力及思维功能、头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减少。许多病人穴位注射后头脑立即清晰,视物清楚,可起到立杆见影的功效。而且穴位注射还能起到温通经脉,祛除寒湿,调整脏腑气血及调整神经功能的作用,能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得到改善,即通过经络-神经-皮层-内脏的综合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关论文已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多次在全国学术交流会上宣读交流,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穴位注射一般每周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 3、穴位埋线法: 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穴位埋藏法,它是用埋线器具将特种药物浸泡的蛋白质磁化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药物及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5天至3个月自然被溶解吸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埋线疗法弥补了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点。 在病人的一定的经穴上进行穴位埋线可有效的治疗神经性头痛,穴位埋线治疗疾病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因进行辩证选穴,然后在穴位上埋线起到温通经脉,祛除寒湿,调整脏腑气血及调整神经功能的作用,能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得到改善,即通过经络-神经-皮层-内脏的综合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疗法可调整神经、调节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改善大脑血液供应、激活神经细胞,临床及实验证明本疗法可明显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记忆力及思维功能,对神经性头痛有明显效果。穴位埋线15天埋线一次,免去患者每天“针”一次的麻烦和痛苦,使繁忙现代人易于接受。 穴位埋线疗法最大优点是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无痛苦,病人易于接受,且复发率极低。 4、穴位割治疗法: 20多年来我们对祖国医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发展,穴位割治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的观点,从针刺疗法演变而来,其功能在于疏通经络,宣导气血 阴阳协调,定心安神之目的。穴位割治治疗疾病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因进行辩证选穴,然后在穴位上进行割治可起到温通经脉,祛除寒湿,调整脏腑气血及调整神经功能的作用。结合口服系列特效药物配穴位割治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起到相互协调、增强疗效之功效。 口服药物与穴位注射或穴位埋线疗法有机结合,疗效相辅相成,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神经性头痛的目的。一般一疗程21天,轻型病例2~3个疗程即可治愈,一般无毒副作用。治疗期间忌饮酒,忌食生冷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

首先呢我们要去锻炼身体,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来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针灸治疗头痛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针灸康复配合中药在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散利痛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针灸康复联合中药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有和,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出现头痛、抑郁量表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紧张性头痛患者在临床治疗活动中使用针灸康复配合中药治疗方案,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精神状况的缓解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针灸康复;紧张性头痛;中药治疗

紧张性头痛患者病症的发作较为反复,其发病机制还有待完善,临床分析与患者的头颈部肌肉出现的痉挛具有一定的关系。紧张性头痛患者还可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临床治疗活动中大都使用西药进行治疗[1]。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运用在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治疗活动中的效果,现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1例和39例,患者的年龄21~72岁,病程在1~12年[2]。两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头痛病症,不存在其他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实验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给予一定的.心理指导,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散利痛药物治疗,控制药物剂量和次数为1片/次,3次/d,治疗1个月;对照组患者接受逍遥丸内服治疗,控制药物剂量和次数为1丸/次,2次/d,并配合使用针灸治疗,选择合适的毫针在消毒之后,选择患者的三阴交、风池、四神聪、率谷、阿是穴等进行针灸,利用捻转等方法,得气之后进行30min留针,持续治疗1w,之间间隔2d继续接受治疗,控制治疗疗程为30d[4]。

疗效标准 患者并发症以及头痛等症状消失,不存在任何复发状况,则判断患者为痊愈;患者并发症以及头痛等症状消失,间歇性轻度头痛,则判断为显效;患者并发症以及头痛症状得以改善,需要接受继续的治疗,则判断为有效;患者头痛以及临床症状未出现改善,病情加重,则判断为无效[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和比较,组间数据比较使用(x±s)的方法,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统计学数据P<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二、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有和,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出现头痛、抑郁量表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具有统计学意义[7]。

三、讨论

紧张性头痛属于肌肉收缩性头痛范畴之内,近几年的患者发病几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患者大都为女性,尤其是月经期间的患者病症较为严重[8]。造成患者出现紧张性头痛的原因包括社会压力、精神状态紧张、代谢异常等,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西药治疗虽然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但是停药之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9]。

祖国医学认为紧张性头痛病症属于头风、内伤头痛范畴之内,其发病机制包括疏泄失调、精神抑郁以及头部气血不通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能够根据患者的表现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中药逍遥散能够产生解郁疏肝的功效,配合针灸康复治疗则能够让患者头部的脉络血运得以改善,针刺还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不同形式疼痛的物质程度,从而让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够实现平稳发展,让其脑组织供氧状况得以改善。

本文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有和,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出现头痛、抑郁量表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紧张性头痛患者在临床治疗活动中使用针灸康复配合中药治疗方案,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精神状况的缓解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石亚辉.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45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03:73.

[2]童兵.针灸康复联合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06:77-78.

[3]刘宇,蒋戈利.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04:558-559.

[4]卢琪.中医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用药规律近况[J].四川中医,2011,12:32-33.

[5]李华.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0:158.

[6]郭淑颖.针刺联合柴葛解肌汤治疗紧张性头痛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03:79-80.

[7]佘一明,方之勇.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2,09:80-81.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 索引序列
  • 论文精选偏头痛治疗研究进展
  • 紧张性头痛药物治疗研究论文选题
  • 中医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
  • 紧张性头痛药物治疗研究论文
  • 针灸治疗头痛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