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4

陈果果122
首页 > 学术期刊投稿 > 水土保持学报中图分类号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乖肉球

已采纳

农业科学综合 文献列表 [D-D1-ZGNS]中国农史 [D-D1-NOSE]农业考古 [D-D1-ZRZX]自然资源学报 [D-D1-STXB]生态学报 [D-D1-YYSB]应用生态学报 [D-D1-STXZ]生态学杂志 [D-D1-ZWSB]植物生态学报 [D-D1-ZNYK]中国农业科学 new [D-D1-HBNB]华北农学报 [D-D1-JSNY]江苏农业科学 [D-D1-AHNY]安徽农业科学 [D-D1-HNNY]河南农业科学 [D-D1-XBNX]西北农业学报 [D-D1-HBNY]湖北农业科学 [D-D1-JSNB]江苏农业学报 [D-D1-TRXB]土壤学报 [D-D1-TRQS]水土保持学报 [D-D1-TRTB]土壤通报 [D-D1-TURA]土壤 new [D-D1-ZGSB]中国水土保持 [D-D1-STTB]水土保持通报 [D-D1-TRFL]中国土壤与肥料 [D-D1-STBY]水土保持研究 [D-D1-ZWYF]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D-D1-TRYJ]生态环境 [D-D1-GHDQ]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D-D1-HNXB]核农学报 [D-D1-NHBH]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D-D1-NCST]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D-D1-ZGNY]中国农业气象 [D-D1-SWJT]生物技术通报 [D-D1-NHFZ]农业环境与发展 [D-D1-STBC]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D-D1-ZGTN]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D-D1-NZKJ]中国农资 [D-D1-ZGNZ]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D-D1-NXTS]中国农业信息 new [D-D1-NKDB]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D-D1-ZNTB]中国农学通报 [D-D1-ZGNK]中国农垦 [D-D1-ZGNT]中国农技推广 new [D-D1-XKK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D-D1-JKCN]中国农村科技 [D-D1-TRQY]Pedosphere [D-D1-ZGNX]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new [D-D1-HNNT]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D-D1-ZJNB]浙江农业学报 [D-D1-ZJNX]浙江农业科学 [D-D1-YNKJ]云南农业科技 [D-D1-NYJY]农业教育研究 [D-D1-YNNY]云南农业 [D-D1-FJSB]亚热带水土保持 [D-D1-XNYZ]新农业 [D-D1-XNCB]新农村 [D-D1-XJNX]新疆农业科学 [D-D1-XJNK]新疆农业科技 [D-D1-XJLK]新疆农垦科技 [D-D1-XDNX]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 [D-D1-ANHE]现代农业科技 [D-D1-XDNY]现代农业 [D-D1-XDHY]现代化农业 new [D-D1-XNYX]西南农业学报 [D-D1-XZNY]西藏农业科技 [D-D1-WNKJ]温州农业科技 [D-D1-TJNY]天津农业科学 [D-D1-TJNK]天津农林科技 [D-D1-TZJD]特种经济动植物 [D-D1-TCYA]特产研究 [D-D1-TWNT]台湾农业探索 [D-D1-SNYK]四川农业科技 [D-D1-STBK]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D-D1-SJRD]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D-D1-SHZK]石河子科技 [D-D1-SHLB]上海农业学报 new [D-D1-SLYK]上海农业科技 [D-D1-SNKX]陕西农业科学 [D-D1-SDST]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D-D1-SXLX]山西农业科学 [D-D1-SXNO]山西农业(致富科技) [D-D1-AGRI]山东农业科学 [D-D1-SDNS]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D-D1-SMNK]三明农业科技 [D-D1-RDNK]热带农业科学 [D-D1-QHNK]青海农林科技 [D-D1-QHNG]青海农技推广 [D-D1-NYZS]农业知识 [D-D1-NYZW]农业展望 [D-D1-NYYS]农业与技术 [D-D1-BJNK]农业新技术 [D-D1-NXTZ]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D-D1-JSJN]农业网络信息 [D-D1-NYSB]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D-D1-LXLX]农业科学研究 [D-D1-NYKJ]农业科技与信息 new [D-D1-KJTX]农业科技通讯 [D-D1-NKGL]农业科技管理 [D-D1-NMZF]农民致富之友 [D-D1-NKPX]农民科技培训 [D-D1-NJZA]农家之友 [D-D1-NJKK]农家科技 [D-D1-NJGW]农家顾问 [D-D1-NJCM]农家参谋 [D-D1-NJFW]农技服务 [D-D1-NCXJ]农村新技术 [D-D1-NCTD]农村天地 [D-D1-NCXX]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D-D1-NCSY]现代农业科学 [D-D1-NCSJ]农村实用技术 [D-D1-NCKF]农村科技开发 [D-D1-NCJI]农村经济与科技 [D-D1-NCBS]农村百事通 [D-D1-NNNC]农村.农业.农民(B版) [D-D1-NNNM]农村.农业.农民(A版) new [D-D1-NXNL]宁夏农林科技 [D-D1-NBNY]宁波农业科技 [D-D1-NMGN]内蒙古农业科技 [D-D1-MDNY]闽东农业科技 [D-D1-LNNY]辽宁农业科学 [D-D1-JXNY]江西农业学报 [D-D1-JXNK]江西农业科技 [D-D1-JLNK]吉林农业科学 [D-D1-JNYZ]吉林农业 [D-D1-HNNK]湖南农业科学 [D-D1-HUYE]湖南农业 [D-D1-HLJN]黑龙江农业科学 [D-D1-HNXT]核农学通报 [D-D1-NYHN]河南农业 [D-D1-HZXB]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D-D1-HBKO]河北农业科学 [D-D1-HBNK]河北农业科技 [D-D1-HBLI]河北农业 [D-D1-HZNK]杭州农业科技 [D-D1-GATE]贵州农业科学 [D-D1-GXNY]广西农业科学 [D-D1-GXLB]广西农学报 [D-D1-GDNY]广东农业科学 [D-D1-GJNY]古今农业 [D-D1-GSNK]甘肃农业科技 [D-D1-GSNY]甘肃农业 [D-D1-FJNX]福建农业学报 [D-D1-FJNK]福建农业科技 [D-D1-FJNY]福建农业 [D-D1-DDSN]当代生态农业 [D-D1-BJNY]北京农业 [D-D1-BXJG]保鲜与加工 [D-D1-AHNB]安徽农学通报 [D-D1-NYJZ]中国农业教育 [D-D1-GDNJ]高等农业教育 [D-D1-NMWZ]农民文摘 [D-D1-NFNY]南方农业 以上这些杂志都可发表科技农业文章。

81 评论

silvia147852

两个势头都比较猛,相比而言前者《水土保持学报》更厉害,一直都是国家级北大核心期刊,未间断过。后者《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目前还属于普通刊物,没有入选过核心目录。1、《水土保持学报》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ISSN: 1009-2242CN: 61-1362/TV邮发代号: 52-150曾用刊名: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创刊时间:1987当前影响因子为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2、《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双月刊,ISSN: 1672-3007;CN: 11-4988/S;邮发代号: 82-710创刊时间:2003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221 评论

兔小主改名了

54 第18卷第4期 2002年7月农业工程学报 T ransac tio ns of th e CSA E V ol. 18N o. 4J uly 2002 圆盘入渗仪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渗透性试验研究 许明祥, 刘国彬, 卜崇峰, 贾海燕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摘要:介绍了一种田间定量测定土壤渗透性的新方法——圆盘入渗仪法。应用该法和双环法对黄土丘陵区土壤不同利用方式(果园、农地、灌木、草地、林地) 下的土壤渗透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并对比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孔性及渗透性有明显差别。土壤有效孔径以灌木地最大, 为农地的5. 7倍, 果园的3. 5倍; 其次为林地和草地, 为农地的4倍多, 果园的2. 5倍多。果园的最初入渗率最大, 是林地的3倍, 草地的5倍。稳定入渗率大小顺序为:果园>农地>灌木>草地>林地。灌木地的导水率是农地的1. 5倍, 是林地的3倍多; 草地和果园的土壤导水率是农地的1. 2倍, 是林地的2. 8倍。两种方法测定的入渗率结果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说明圆盘入渗仪法适合于黄土丘陵区各种利用类型土壤的入渗测定。关键词:土壤渗透性; 圆盘入渗仪; 土壤利用方式 + 中图分类号:S 152. 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2) 04-0054-05 土壤入渗是指水分进入土壤形成土壤水的过程, 它是降水、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渗透性是描述土壤入渗快慢的极为重要的土壤物理特征参数之一。土壤渗透性越好, 地表径流就会越少, 土壤流失量就相应减少。目前, 土壤渗透性的测定方法较多, 如双环法、环刀法、定水头渗透仪法、变水头渗透仪法、模拟降雨法、土柱法、钻孔法、稳定通量法及渗透桶法, 但田间测定土壤渗透性一直是土壤水动力学研究中的一大难题, 虽然双环法比较通用, 但耗水耗时而且费力, 野外测定十分不便[1~3]。 本文介绍一种田间定量测定土壤渗透性能的新方法——圆盘入渗仪法(Disc permea meter ) [4], 并应用该法和双环法对黄土丘陵区土壤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渗透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 管特性、重力、积水面大小及水压大小所控制。 圆盘入渗仪法利用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来区分受毛管力及重力所控制的土壤入渗流。此外, 通过选择水压大小, 可以计算出与入渗过程有关的土壤孔隙的大小。 对于均质土壤, 表面有一半径为r 0(mm ) 的圆形积水, 水势为j 0时, 稳定入渗速率q 为 q =πr 20(k 0-k n ) +4r 0j g (1) 公式右边第一项为重力势项, 第二项为基膜势项(受毛细管控制) 。q ——稳定入渗通量, mm 3 min ; k 0——水势为j 0(m m) 时的土壤导水率, -1 mm min ; k n ——初始土壤水势为j n 时的土壤导水率, 对于相对较干的土壤, k n 远小于k 0, 可忽略; j g ——基质势, 它与导水率的关系为 j g =k 0λc 率有关 [5~7]-1 图1圆盘入渗仪示意图 Fig. 1Schematic diag ra m of disc per meameter 1原理和方法 1. 1原理 圆盘入渗仪由蓄水管、恒压管和圆盘组成(见图1) 。恒压管是依据马斯瓶原理起恒压作用的。当土壤表面有积水面时, 入渗的初始阶段受土壤毛细管特性控制, 随着时间的延长, 水源大小和几何形状以及重力均影响水流速率。对于均质土壤, 入渗速率最终会达到稳定值。这一稳定流速是由毛细 收稿日期:2001-09-2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1860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1-06) 作者简介:许明祥(1972-) , 男, 汉族, 助研, 博士生, 主要从事土壤质量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研究。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712100 (2) 式中λc ——毛细管长度, 它与土壤吸水率及导水 。 2 c 00-n 0 第4期许明祥等:圆盘入渗仪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渗透性试验研究55 式中θn ——测定前初始土壤体积含水率(土水势为j n ); θ0——水势为j 0时的土壤体积含水率; s 0——初始土水势为j n , 入渗水势为j 0时的土壤吸水率; b ——无量纲常数, 其值在1/2~π/4之间, 对于大田土壤, b 的平均值取0. 55为佳。 这样, 可得到 q =πr 20k 0+4r 0bs 20/(θ0-θn ) k 0=q /πr 0-4bs 0/πr 0(θ0-θn ) 2 2 查仪器, 查明漏气之处, 确保仪器的气密性; 7) 记录蓄水管中水位高度(H 0) , 并将仪器小心放在测定点上, 使其与沙面紧密接触; 8) 打开阀门, 等湿润峰通过沙层后立即开始计时(开始计时尽早不尽晚) 。入渗初期, 尽可能增加读数次数(如每15s 读数一次); 此后可以减少读数次 (4) (5) 数, 连续纪录直至稳定入渗阶段(相同时间间隔内入渗水量相等) (至少读数10次); 9) 入渗结束时, 移开入渗仪, 尽快铲去部分沙层, 取表层2~3m m 土壤(土样应在水层消失时尽快取, 且不能低于表层5mm ) , 放在密闭容器中, 称质量, 测其含水率(θ0) 。 1. 3双环法及其与圆盘入渗仪法的差异 双环法即大渗透筒法。内筒直径35. 5cm 、高18. 5cm , 外筒直径50cm 、高18. 5cm 。具体原理及方法见文献[2,3]。 表1对比分析了两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可以看出, 尽管圆盘入渗仪法测定面积小, 入渗深度浅, 但该法省力、省水、省时、准确, 对于测定表层0~30cm 土壤的入渗特性有很大的优越性。 表1两种测定方法之比较 Ta ble 1Co mpa riso n o f tw o measur ement methods 双环法 费力, 费水, 野外操作不便双环入土时, 对土壤结构有破坏, 尤其是破坏表土。试验开始时, 向双环中加水容易破坏表土结构 读数误差较大, 尤其是初始入渗阶段。不便定量研究土壤初始入渗过程 费时, 需2~6h 才能达到稳定入渗 有压入渗, 不符合实际情况入渗深度大(50cm 以下) , 入渗面积大, 代表性强垂直入渗, 外环可防止侧渗 圆盘入渗仪法 轻便, 省力, 省水, 野外操作容易 在圆盘入渗初期, 毛管力控制的入渗与积水面积(圆盘面积) 大小无关, 在较短的入渗期内, 近似为一维入渗, 这样, 累积入渗量与土壤吸力有以下关系[5] 1/2 Q /πr 20=s 0t (6) 式中Q ——总入渗量; t ——入渗时间; s 0(土壤吸水率) ——累积入渗量对t 1/2 的曲线斜率。 λc (宏观毛管长度, m m) 为平均孔隙长度, 它是一个概化值, 它简化了多维土壤入渗的计算[8,9]。λc 越大, 毛细管对入渗的影响就越大(相对于重力的影响而言) 。Philip(1987) 通过简单毛细管理论将λc 与 m (有效孔径, mm ) 相关联λ [2] λm =e /d g λc (7) 式中e——土壤水表面张力; d ——水的密度; g ——重力加速度。在20°时, 对纯水, 有 λm =7. 4/λc (8) 在野外, 有2种方法可以计算λc , 方法之一是通过(3) 式来计算, 方法之二是利用提供不同的水压, 测定2次吸力, 可得 λc ≈2b Δj /[(s + /s _) 2-1] (9) 1. 2操作步骤 1) 选择测定点, 尽量除去地表植被( 2) 将半径为10cm 、高3m m 的钢环放在测定点上并压紧, 环内铺满细沙(3m m 厚) 并用刚尺刮平, 然后将钢环移走; 3) 用带有塑料管的注射器调节恒压管水位, 设置水势(j 0) 。在本试验中, j 0设为-10mm 水柱; 4) 将圆盘入渗仪(圆盘在测定前应在水中浸泡数小时以确保其气密性) 放入水桶中, 用气管子抽气使蓄水管充满水后关闭阀门; 5) 取出入渗仪, 轻轻拍打圆盘以赶走其中气泡; 擦干圆盘上的水; 6) 检验气密性。将入渗仪置于一吸水物上, 看, 不扰动表土 读数准确, 尤其能准确测定初始入渗过程。可以定量研究土壤初始入渗过程 省时, 30min 左右即可达到稳定入渗 入渗水压可调节, 可以以负水压入渗 入渗面积小(直径20cm ), 深度浅(20~30cm ) , 代表性较差稍有侧渗 1. 4试验设计 试验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科院安塞水土保持综 合试验站进行, 土壤为黄绵土(堆垫旱耕人为土) 。2000年5月在试验站川地试验场分别选取了农地(黄豆) 、林地(柳树, 无地被物) 、灌木地(沙棘) 、草地(苜蓿) 、果园地(苹果) 各1块, 重复3次, 用圆盘入渗仪法和双环法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的渗透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时水温为22℃。 2结果分析 56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 2. 1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孔性 土壤总孔隙度、孔隙大小分布及弯曲度——即土壤孔隙的几何性状, 对土壤导水率及持水特性有直接的影响。土壤学中所说的孔隙直径, 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 叫做当量孔径或有(实) 效孔径。有效孔径与土壤水吸力呈反比, 孔隙愈小则土壤水吸力愈大。每一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对应。宏观毛管长为平均孔隙长度, 它是一个概化值, 它简化了多维土壤入渗的计算。宏观毛管长越大, 毛细管对入渗的影响就越大(相对于重力的影响而言) 。土壤孔性受其质地、土粒排列松紧及有机质含量影响。 在本试验条件下, 土壤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孔性有明显差别(见表2) 。草地的孔隙度最大, 农地和灌木地次之, 果园较小, 林地最小。有效孔径以灌木地最大, 为农地的5. 7倍, 果园的3. 5倍; 其次为林地和草地, 为农地的4倍多, 果园的2. 5倍多; 果园较小, 农地最小。就宏观毛管长而言, 农地>果园>草地、林地>灌木。以上结果表明, 灌木地和草地的土壤水吸力最小, 而农地和果园的土壤水吸力较大。相对于灌木地和草地, 农地和果园的土壤水入渗受土壤毛管的影响更大。 表2土壤不同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孔性The charac teristics o f topsoil po re T able 1 in differ ent la nd use t ypes 利用初始含终止含 方式水率/%水率/%农地草地果园灌木林地 0. 0250. 0810. 0520. 0350. 052 0. 3700. 4910. 4110. 3760. 350 容重孔隙度有效孔宏观毛管 -3/g ·cm %/径/mm 长/mm 0. 8800. 7820. 9230. 8970. 992 0. 4570. 5170. 4300. 4460. 388 0. 1010. 4340. 1680. 5800. 469 75. 317. 147. 412. 816. 6 表3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入渗特性(圆盘入渗仪法) Ta ble 3So il infiltr atio n cha 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measur ed using disc pe rmeamete r) 土地利用方式开始3min 平均入渗率 /mm ·min -1开始15min 平均入渗率/mm·min -1开始30min 平均入渗率/mm·min -1稳定入渗率/mm ·min -土壤吸水率/mm ·min -11/21 农地2. 6651. 6861. 3531. 1295. 2240. 563 草地0. 6051. 0120. 8160. 8602. 9970. 713 果园3. 0321. 6311. 2491. 1354. 6520. 723 灌木1. 8331. 1561. 020. 9992. 6070. 859 林地0. 9990. 5570. 4330. 3251. 7260. 251 导水率/mm ·min - 注:导水率指水势j 0为-10mm 时的土壤导水率。 通常, 在相同的土壤和供水情况下, 最初入渗率主要由土壤湿润程度决定, 如果开始入深时土壤较为湿润, 在湿润前锋的吸力梯度小, 最初入渗速率较低, 随后入渗速率降低也较缓慢。如开始入渗的土壤干燥, 吸力梯度大, 则最初入渗速率较高, 以后随时间延长入渗速率降低也快。从表1可知, 草地的初始含水量较高, 所以其最初入渗速率较低。此外, 由于草地表面有一层较细较干的有机物, 透水性较差, 影响最初入渗, 导致最初入渗速率偏低。 随着入渗的进行, 草地和林地最先接近稳定入渗(见图2) , 至30min 时, 各利用方式土壤基本达到稳定入渗。稳定入渗率大小顺序为:果园>农地>灌木>草地>林地。 从终止含水率和孔隙度测定结果可知, 入渗结束时, 农地和灌木地的充水孔隙占总孔隙的80%以上, 草地、果园和林地的充水孔隙比例在90%以上。说明此时土壤已接近饱和。 2. 2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入渗特征 在本试验条件下,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入渗特性有较大差异(见表3) 。就入渗率而言, 果园的最初入渗率(开始3min 平均入渗率) 最大, 是林地的3倍, 草地的5倍。尔后, 农、果、灌、林的土壤入渗率迅速下降, 入渗15min 时, 降幅分别为36. 7%、46. 2%、36. 9%和44. 2%。而草地的入渗率则增加了67%。入渗15~30min 期间, 各利用方式土壤入 土壤吸水率是基质势的反映, 基质吸力是由于 水对土壤颗粒表面和毛管孔隙的物理亲和形成的。有效孔径与土壤水吸力呈反比, 孔隙愈小则土壤水吸力愈大。从表2可见, 农地和果园的土壤有效孔径较小, 所以其土壤吸水率较大。这也是农地和果园土壤最初入渗速率较大的原因之一。 对入渗过程的拟合结果表明, 各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图2) (y 农地=2. 9186x -0. 326, R 2=0. 916; y 果园= 图2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入渗率 Fig . 2Soil infiltr atio n rate in diffe rent la nd use types 第4期许明祥等:圆盘入渗仪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渗透性试验研究 -0. 3129 57 2. 6922x 2 , R =0. 7625; y 灌木=1. 8321x -0. 364 2 -0. 0975 2-0. 2416 , 从表4可以看出, 用双环法测定的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入渗率与用入渗仪法测定之结果(表3) 有类似的规律。但从入渗15~30min 期间, 双环法测定的平均入渗率下降幅度与入渗仪法所测结果有所不同, 双环法测定的农地、草地、果园、灌木、林地入渗率分别下降37. 8%、41. 9%、13. 6%、23. 4%、24. 9%。 表4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入渗率(双环法) Table 4Soil infiltra tion ra te in differe nt land use types(measured by double ring s) 土地利用类型开始15min 平均入渗率开始30min 平均入渗率 稳定入渗率 农地8. 195. 091. 24 草地4. 372. 541. 00 果园5. 214. 501. 63 R =0. 8321; y 林地=0. 6937x y 草地=0. 6383x 2 , R =0. 8097; , R =0. 7014) 。 导水率是土壤渗透性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在相同的供水条件下, 导水率的影响因素是土壤 孔隙的几何形状(孔隙度、孔隙大小分布及弯曲度) 。在本试验条件下, 灌木地的土壤导水率最大, 其次是草地和果园, 农地的较小, 林地最小。灌木地的导水率是农地的1. 5倍, 是林地的3倍多; 草地和果园的土壤导水率是农地的1. 2倍, 是林地的2. 8倍。 以上试验结果是就表层0~30cm 土壤而言, 对于深层土壤, 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此外, 在本研究中, 林地的稳定入渗率及导水率均为最低, 这是因为所测的林地在试验站内, 表层土壤几乎无有机质累积, 且土壤紧实(容重最大, 为0. 992g /cm) , 其测定结果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试验中所测定的导水率是水势j 0为-10m m 时上层土壤(传导层) 的导水率。在淹水条件下的均质土壤中, 它接近于饱和导水率。2. 3不同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3 mm ·min -1 灌木3. 542. 771. 41 林地1. 851. 390. 47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测定的入渗率结果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图3) 。说明圆盘入渗仪法适合于黄土丘陵区各种利用类型土壤的入渗测 定。但由于本试验中双环法所测的样点数较少, 回归分析结果仅作定性分析之参考,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定量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 图3两种方法测定的入渗率相关性 Fig. 3Co r rela tio n o f infiltr atio n ra te mea sur ed using two methods 3结论 1) 在本试验条件下, 土壤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孔性有明显差别。土壤有效孔径以灌木地最大, 为农 地的5. 7倍, 果园的3. 5倍; 其次为林地和草地, 为农地的4倍多, 果园的2. 5倍多。相对于灌木地和草地, 农地和果园的土壤水入渗受土壤毛管的影响更大。 2)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入渗特性有较大差异。果园的最初入渗率最大, 是林地的3倍, 草地的5倍。稳定入渗率大小顺序为:果园>农地>灌木>草地>林地。在本试验条件下, 灌木地的导水率是农地的1. 5倍, 是林地的3倍多; 草地和果园的土壤导水率是农地的1. 2倍, 是林地的2. 8倍。 3) 两种方法测定的入渗率结果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说明圆盘入渗仪法适合于黄土丘陵区各种利用类型土壤的入渗测定。该法省力、省水、省时、准确, 对于测定表层0~30cm 土壤的入渗特性有很大的优越性。 致谢:本文得到蒋定生研究员的指正,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于东升, 史学正. 用Guelph 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下富铁土的土壤渗透性[J].水土保持学报, 1998, 4(4): [2]蒋定生, 黄国俊. 黄土高原土壤入渗速率的研究[J].土 壤学报, 1986(4):299~304. ]王文焰, . 研究[ 58 土保持学报, 1991(4):38~44. 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 [7]D 希勒尔著. 土壤物理学概论[M ].尉庆丰等译.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8]Philip J R. Co mments o n “Stea dy infiltr atio n fro m spherical cavities ”[J].Soil Sci Soc Am J, 1985, 49:788~789. [9]Wo oding R A. Steady infiltra tion fr om a shallo w cir-cular po nd [J ].Wa ter Reso urce Resea rch, 1968, 4:1259~1273. [4]CSIRO Disc Pe rmeamete r-Inst ruc tio n M anual [Z ]. Canberr a, 1988. [5]W hite I, Sully M J, Per ro ux K M. The disk per me-a meter [J ].W ater Resour ces Resea rch , 1989. [6]W hite I, Sully M J . Ma cro sco pic and micr oscopic ca p-illar y length and time scales fro m field infiltra tio n [J].:1514~1522. W ate r r eso urce Research , 1987, 23 Experimental Study on Soil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Using Disc Permeameter Xu Mingxiang , Liu Guobin , Bu C hongfeng , Jia H aiyan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 ater Resources , N orthw estern Sci -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 Y angling 712100, China ) Abstract : A new kind o f soil infiltratio n m easurem ent method in field, i. e. , disc perm eam eter, w 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 Soil infiltratio 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a nd use ty pes in the lo ess hilly -g ullied a rea w ere studied using this new m ethod and traditional double ring s m ethod . The adv antag es a nd disadva ntages of these two methods w ere also co mpa red. The result sho w ed tha 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ore and infiltration w ere o bvio usly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co nditio n of the ex periment . Shrub la nd had the highest soil cha racteristic m ean pore size , w hich w as 5. 7times of that in cropland and 3. 5times of that in o rchard. Co mpa red with shrub land, soil cha racteristic m ean po re size in w oo dland and g rassla nd w as in the nex t place, which w as 4times of cropla nd and more than 2. 5times of o rchard. Orchard has the highest infiltra tio n rate, w hich w as 3times of w oodland a nd 5tim es of g rassland . The sequence of stable infiltratio n rate in different la nd use types w as orcha rd >cropland >shrub la nd>g rassla nd>w oodland. The soi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sh rub land was 1. 5times o f cropla nd and 3tim es of w oodla nd. The soil hydraulic conductiv ity in g rassland and o rchard was 1. 2times of cropland and 2. 8times o f w oodland . The results on soil infiltration ra te measured using these tw o methods had sig nificantly linear co rrela tio n . The ex perimental result show ed that disc permeameter w as suitable fo r soil infiltration measurement in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in the loess hilly -gullied area. The new m ethod had g rea t advantag e in measuring topsoil infiltratio n o f 0~30cm w ith its merit o f labour saving, w ater saving, time saving and accuracy . Key words :soil infiltra tio n cha racteristics; disc perm eameter; la nduse ty pes

19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水土保持杂志

    农业科学综合 文献列表 [D-D1-ZGNS]中国农史 [D-D1-NOSE]农业考古 [D-D1-ZRZX]自然资源学报 [D-D1-STXB]生态学报 [D

    吃货肥仔喵 2人参与回答 2025-01-02
  • 水土保持通报投稿快吗

    你先看一个各个刊的主管单位,刊物本身的质量,是否是核心,等一一确认过后,排名自然出来了。

    好意萊傳媒 3人参与回答 2025-01-03
  • 水土保持学报是几类核心期刊吗

    两个势头都比较猛,相比而言前者《水土保持学报》更厉害,一直都是国家级北大核心期刊,未间断过。后者《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目前还属于普通刊物,没有入选过核心目录。1、

    freekalong 2人参与回答 2025-01-02
  • 水土保持学报张义凡

    从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情况看,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在治理现有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整个工作进程中,目前只能算刚刚起步,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还比较大。一是干部群众

    分享奇闻怪事 2人参与回答 2025-01-02
  • 水土保持学报多久见刊

    水土保持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很高影响的刊物,当然对投稿的文章要求相对较高,我觉得如果认为自己写的文章与水保密切相关且感觉写的还不

    baby晴晴 4人参与回答 20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