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期刊作者可以写几个

发布时间:2024-09-22 17:40:57

北大期刊论文可以几个作者

可以写多个作者,一般三五个没问题,不过一般第一作者作用大,其他没啥作用

我看到过有的文章有前两个作者上面都标着1、第三个作者后面标着2的现象……

一般可以写七个作者,作者数最好控制在四到五个最好

读研期间发的小论文,只要不超过10个作者都是可以的。一般会每个作者都会发一本杂志样刊的。

固体火箭技术期刊作者可以写几个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68年2月20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 一颗人造卫星。毛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1971年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 1979年1月7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降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发电致贺。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4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 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时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 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1999年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0年11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近远期目标。 2001年1月10日至16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二号无人试验飞船。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并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至4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三号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三号顺利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为中国今后的载人航天测控和管理打下了基础。

Accession number: 20090711906825Title: Synthesis of Ni, Ni-P and Ni-B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Authors: Li, Rong1 ; Liu, Xiang-Xuan1 ; Huang, Yong-Cheng1 ; Wang, Xuan-Jun1Author affiliation: 1 Xi'an Research I of High-Technology Hongqing Town, Xi'an 71002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RSource title: Guti Huojian Jishu/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Abbreviated source title: Guti Houjian JishuVolume: 31Issue: 6Issue date: December 2008Publication year: 2008Pages: 607-611Language: ChineseISSN: 10062793Document type: Journal article (JA)Publisher: 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 PO Box 120, Xi'an, 710025, ChinaAbstract: Crystalline Ni, amorphous Ni-P and Ni-B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purity were prepared by using a modified electro-less plating The resulting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he catalytic effect of the prepared nanoparticles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G-D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i nanoparticles are in spherical shape with average size of about 60 nm in cubic crystal structure; Ni-P and Ni-B nanoparticles are an aggregation of ultrafine alloy particles with relatively wide size distribution of 10-80 nm and 30-50 nm respectively in amorphous Ni, Ni-P and Ni-B nanoparticles have significant catalytic effect on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P, the effects are more apparent on the stage of high-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and Ni-B nanoparticles have the greastest influence on the high-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of AP among the resulting Compared with pure AP, adding Ni or Ni-P nanoparticles (5%) in AP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peak temperature of high-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of about 53°C or 80°C; however adding Ni-B nanoparticles (5%) in AP resulted in more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peak temperature of high-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from 37°C to 68°C about 125°C and disappearance of the peak of high 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which leads that the whole thermal decomposition stage shows one single exothermic peak at 68°C and ends at 33°CNumber of references: 11Main heading: NickelControlled terms: Agglomeration - Alloys - Ammonium compounds - Amorphous alloys - Crystal structure - Decomposition - Electroless plating - Nanoparticles - Photoresists - Pyrolysis - Spacecraft propulsion -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X ray analysisUncontrolled terms: Ammonium perchlorate - Amorphous alloy - Catalytict -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 - Ni nanoparticlesClassification code: 1 Printing - 761 Nanotechnology - 801 Chemistry - 4 Physical Chemistry - 2 Chemical Reactions - 3 Chemical Operations - 1 Organic Compounds - 2 Inorganic Compounds - 2 Coating Materials - 933 Solid State Physics - 1 Crystal Lattice - 2 Amorphous Solids - 951 Materials Science - 3 Optical Devices and Systems - 421 Strength of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al Properties - 531 Metallurgy and Metallography - 1 Metallurgy - 2 Metallography - 2 Electroless Plating - 1 Nickel - 654 Rockets and Rocket Propulsion - 1 Spacecraft, General - 1 Space Flight - 708 Electric and Magnetic Materials - 2 Thermionic Materials - 2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 1 Light/OpticsDatabase: Compendex

陕西的SCI有两刊,还是不错了,并列中国第9,分别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国际眼科杂志英文版)、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EI期刊有7刊,和长沙一起排国内第8,分别是固体火箭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国公路学报。以上这些出版地都是在西安。

省级期刊可以有几个第一作者

这个有著作权的所属问题,不可能有二个作者。

第一作者有且只有一个,因为他的作用和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有关解释如下: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多样化,如生物信息学有几百人署名一篇论文的情况,第一作者指的就是署名前面的几个人,而不只是第一个;多个第一作者的情形都会进行明确标注。另外,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我看到过有的文章有前两个作者上面都标着1、第三个作者后面标着2的现象……

第一作者一般是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第一作者在创新性科研成果中贡献最大。同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和效果也最多。但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扩展资料:成为第一作者的标准:1、必须是实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在一个科研项目立项后, 假如需要几个科研人员参与, 其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的科技人员进行项目的具体设计, 包括试验用的各种材料, 时间进程表等具体细节。2、必须是实验的主要执行者。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 第一作者必须是整个实验的主要操作者, 这包括但不限于准备试验用的各种试剂和设备, 纪录各种数据, 绘制各种图表, 分析试验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和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3、必须是论文初稿的写作人。一般来说, 论文初稿的写作人必须是符合上面两条的人。这是因为只有实验设计者和主要操作者最清楚试验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意义, 因而,写出来的论文比较符合实际, 对数据的分析比较符合逻辑, 所以,论文读起来就可能比较顺利通畅, 逻辑性较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核心期刊第二作者可以有几个

分享了一个期刊署名小知识

什么意思?用来评么?如果是的话,应该不可以

分享了一个期刊署名小知识

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可以有几个

我看到过有的文章有前两个作者上面都标着1、第三个作者后面标着2的现象……

国内的核心期刊投文章,两个人一起写的,能够并列第一作者吗?因为第二作者肯定是老师啊(老师出版面费的),如果不能并列的话,就得有一个人要到第三作者去了,那这论文不是等于没写过么?因为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第三第四作者基本上都是挂名的啊!~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SCI期刊论文可以有几个通讯作者?!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可以

相关文章

投稿作者可以不是通讯作者吗正常情况下来说,可以由所有作者包括通讯作者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进行投稿。但是后续联络必须得由通讯作者来完成。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通讯作者投稿会比较方便一些。SCI作者一般会按照署名顺序来,分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2024-09-22

北大期刊论文可以几个作者可以写多个作者,一般三五个没问题,不过一般第一作者作用大,其他没啥作用我看到过有的文章有前两个作者上面都标着1、第三个作者后面标着2的现象……一般可以写七个作者,作者数最好控制在四到五个最好读研期间发的小论文,只要不

2024-09-22

中文核心期刊可以有几个作者木有第一了,只有第二了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SCI期刊论文可以有几个通讯作者?!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前后顺序或者位置决定你们第一、第二作者。你们2人可以协调,或者再发一篇,改变前后

2024-09-22

sci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可以是同一个人吗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通讯作者享有全文知识产权,第一作者享有自己制作部分知识产权。因为,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等。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

2024-09-22

上海护理杂志投稿作者可以有几个第一作者既然是第一,那就有唯一的一个第可以只有一位,也可以是多位。如果有并列第一作者的情况,在公开发表论文时会标注说明“并列第一作者”与第一作者“同等贡献”,“相同的贡献”等类似于这种字眼。再详细一些的会说明各

2024-09-22

学术论文通讯作者可以有几个据学术堂了解,首先,第一作者通常是论文工作的主要完成人,这一点当无异议。在多数情况下,第一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执笔者,但这一点常有例外。例如,不少导师在为顶级学术刊物撰写论文时,往往亲自执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漂亮,

2024-09-22

北大期刊论文可以几个作者可以写多个作者,一般三五个没问题,不过一般第一作者作用大,其他没啥作用我看到过有的文章有前两个作者上面都标着1、第三个作者后面标着2的现象……一般可以写七个作者,作者数最好控制在四到五个最好读研期间发的小论文,只要不

2024-09-22

省级期刊可以有几个第一作者这个有著作权的所属问题,不可能有二个作者。第一作者有且只有一个,因为他的作用和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有关解释如下: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

2024-09-22

sci通讯作者可以有几个因为sci只认可一个通讯作者。论文写有多个通讯作者,会自动选第一通讯作者为通讯作者。所以才会有一个作者的名字。不会有用吧。。。第三作者比第一作者的地位低很多的。。。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SCI

2024-09-22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