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如果说今天上了学,明天就能换来豪车别墅,如此才配得上“知识改变命运”的话,那么这只是以性价比来计算知识。其潜台词就是:博士收入一定要高于硕士,大学毕业要高于中学毕业,而小学文化的将永远只在底层。这种思维逻辑,让很多人把知识当成了课本。以为上几年学、念几本书,就有知识了。他们对知识的态度是急功近利的,所以当这“知识”换不来想象中的“收益”时,就自然抱怨知识无用、上学无用。课本是知识,但只是一部分,甚至是很小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一直以来人们对智力定义太狭隘,于是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他看来,语言、逻辑、肢体、音乐、人际、内省等都是人的能力,也即都可以看做广义的知识。这也就解释了很多并没有上过什么学的人,最终能成为政治家、作家、画家、企业家、运动家的原因。我们今天的教育固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不少毛病。最为显著者,就是很大程度上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认为这就是“知识”了。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弊处更在于,学生自小就形成“知识货币化”和“知识现实化”的意识。而不懂得,真正的知识所改变的,是一个人的视野、心胸、思维和能力--而这些,才是改变命运的力量追问“干吗上大学?”是对教育预期的颠覆,也是教育投资无法实现良性循环的折射。还有评论说,我坚信,知识改变得了命运,也必须依仗知识改变个体及社会的命运。在纵横捭阖的历史演义里,知识越是不那么急功近利,时代越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其实,评判读书是否有用,收入不能是唯一的杠杆。不能因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就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一方面,如果单纯从金钱或收入来考量读书是否有用,这是对读书、读大学的一种狭隘理解。读书、考大学,带给人们的不止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改变。另一方面,拿农民工对比也是偏颇。难道农民工就该低收入吗?事实上,一些农民工由于拥有一技之长,且有工作经验,其收入相对来说高一点十分正常,再说不少农民工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大,为何就不能有高收入呢?此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收入低,应该看综合因素,比如学非所用,或者说没有学到知识,师生共同混课堂就值得关注。更需辩证看待的是,大学生虽然起薪不高,但其事业发展后劲、职业提升空间都是民工所无法比拟的。收入之外,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前途也是民工望尘莫及的,这才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根本差距所在。大学生刚毕业时经济较为窘迫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摆脱这一窘境的途径就是通过工作锻炼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提高身价。“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似乎社会分配又有了“脑体倒挂”的趋势。问题出在哪里?社会分配机制或许有问题,但主要根源还在于我们对于知识的误解和过高的期待。
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这样一个越努力越贫穷的怪圈,那么请先审视自身。看看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时间的。是否为了工作忙到废寝忘食,加班加到无视家人朋友?是否下班回到家之后便直接“葛优瘫”,刷刷抖音追追剧?是否对理财和保险不削一顾,认为自己“无财可理”?是否对自己的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等水平的提升有所计划?如果全都“是”,那么多半已经陷入这个怪圈了。不过没有关系,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对人生来说也是一样,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和改变,都是前期投资的结果。在没有钱的时候,投资自己的碎片时间,真的是最高效的投资方式了。
天上的星星十分耀眼,每个人都想成为其中的一颗。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地上的一块瓦砾,与天空相差着十万八千里,任凭风吹雨打,历经寒霜酷暑。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华丽转身,破茧成蝶,可是改变命运哪有那么容易?如果你不是富二代,不是拆二代的话,想要拥有更好的生活,就必须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改变。如果说生活有一种捷径的话,那么非读书与不断的学习莫属。”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和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深度好文,绝对值得一看。我要你做的是一个贵族,而不是一个暴发户,所以无论你有多么富有,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应该学会谦逊礼貌,自立自强不卑不亢。我们从小都有学习“虚心学习可以让我们进步,骄傲会使人落后”,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爬上人生的巅峰,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成长这条道路上没有人会叫你起床,也没有人会为你的错误买单,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从而达到自我突破!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就如同时间一样,挤挤总会有的。当你决定要出发的时候,旅途中最困难的部分,就已经结束了!每一条路都会有坎坷,亦会出现奇迹,出发的时候或许会有些迷茫。但是,既然认准了这条道路,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努力过的人。今天的汗水,会成为你明天的成长,会使你变得坚不可摧。成功的人,之所以可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正确的选择,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件事,经过日积月累成就他们的宏伟事业。什么叫改变命运呢?在生活质量上过得比以前富裕,在精神领域上变得更加充实,我想大概这就是改变命运吧!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是的,古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点也没有错。”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就是告诉我们,不管我们身处何处,何时何地,都应该不断的读书学习,充实自己。不被别人打败的唯一法宝就是比别人学得更快一些。学习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离不开学习。唯有读书学习,才会让你的内心得到修炼,境界得到提高,生活变得从容自如。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一个始终坚持学习的人 ,最终必将得到生活满满的馈赠。如果你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从现在开始读书学习还不算晚!考个好的学校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送你一句话:好的日子绝对来自于我们努力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的。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XXX同志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当今,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2008年奥运会紧锣密鼓的筹备之际,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我们提出了言行的指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八句话,但它精辟的概括了如何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岁月,然最大的灾难莫过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疯狂侵略和血腥屠杀。这对我们的先人来说,已经到了国家灭亡和种族灭绝的最危险时刻。一九三八年春天豫北地区先后被日军占领,并遭受日本飞机的多次狂轰烂炸。我外婆讲:现在凡是叫逃生、逃喜、逃林及所有带逃字的人都是在日本大肆侵略期间,在逃跑的路上出生的。可以说,凡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记忆都是深刻的、沉重的。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妻离子散,又有多少人痛不欲生,更有多少人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而洒血疆场。在日军的全面侵略期间所到之处,无论是交通要道,还是偏乡僻壤都是烧杀掠夺,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罄竹难书,其中包括残害儿童。豫北太行山区也同样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日军所到之处,所有的村庄都是断壁残垣、支离破碎;人民群众血流成河、惨绝人寰,村村都埋人,家家都挂孝。我外公家是现在的林州市五龙镇东岩村,外婆生前许多悲痛的回忆都涉及到那个时候。一九三八年某日,就留她们婆媳、妯娌及孩子几口人在家,日军的突然侵犯,使她们措手不及,再加上当时女人小脚,未能逃离。后来我外婆她们被迫用日军抢来的粮食为他们做饭,日军吃饭时她们被困在一边,我大舅因幼小一下挣脱家人的怀抱到日军面前要锅巴,幸亏日军只顾着狼吞虎咽的吃饭,被恨恨的捣了一枪把而未被杀害,在其后岁月中我外婆多次看到日本刺刀上挑着国人的婴儿。晚上日军就住宿在我外婆家,屋内屋外躺的都是日本人,她们就被困在她们家屋内的一个墙角里,半夜乘日军的劳困她们一个拉一个,硬生生的从日军的缝隙中逃脱出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刚走出家门,往上面的山上跑,这时碰到从山上下来的家人,噩耗传来我曾外公已经被害。其中我外公因患传染病在山上隔离,其兄弟在地里干活而及时逃离,回家救人时已发现家中有大批日军而胆战心惊。我曾外公和他本家堂弟在一起,被日军盯上紧紧追赶,兄弟两人因年龄较大未能跑掉,被日军从悬崖上踹了下来,其堂弟因摔在我曾外公的身上而身受重伤,而我的曾外公不幸摔死。就在同时也传来邻村受害情况,冯家峪被杀十几人并轮奸妇女;新庄群众被杀二人,并把新庄妇女集合到一起准备侵害,后因在新庄的日军紧急集合而使新庄妇女未遭到侵害;汲县(现卫辉)的上坡村日军用石头砸死一人,用刀砍伤一人,抓壮丁一人(后到山西逃脱);日军在汲县的龙卧岩村直追群众到悬崖峭壁而打伤多人,所到之处都有无辜群众被害的消息。日军所到之处也是多处侵犯的,在进村的同时,也占据各处,四处搜索。日军在村子里到处抢劫老百姓的财物,牲畜家禽被杀,粮食被搬光,门板及家具因含有桐油或油漆而被劈成柴当燃料,包括地里的粮食作物也不放过,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糟蹋掉。之后在日军多次侵袭过程中,家乡人民也多次受害,这其间我祖母亲眼目睹过日军狂轰临淇集的惨象,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这只是我家乡方圆五公里的事情,放眼整个豫北,整个中国又有多少人被日军杀害,多少城镇和房屋毁于一旦。家乡人民面对死伤的亲人,面对被日军践踏的家园,眼泪再已流干,剩下的只是满腔的仇恨和杀敌报国的决心。祖辈大道理不懂,但是谁杀鬼子就跟谁干,我外祖父弟兄几个人到姚村投了八路军,村上留下来的也积极防范日军侵袭,站岗放哨、通风报信,我外婆她们常给过路的八路军做饭,做鞋,洗衣服等。我外婆一个小脚女人为了抗日有时甚至就把孩子放在家里,自己跑到二三十里外给部队送粮食,那时又没公路,走的全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后来我外婆说:“那时认为不把日军赶走,我们就没日子过;也痛恨伪军,人家都杀到你家里了,你还去替别人杀自己人,你能有啥前途?我们不做那样的人,死了都嫌你臭。”外婆常说她之前连夜不休息,赶着为部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妯娌几个都勤快,带孩子种地,照顾老人,还为抗日做贡献。为了杀鬼子,很多人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次说到这些,我的外婆及祖辈们都沉默很久。转眼七十多年过去了,很多老人也渐渐离开了人世,我的外公外婆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抗日救国的往事让我永远记在心中;他们那代人为国家、为民族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永远激励着我。国家没有在危难当中灭亡,民族没有在铁蹄下屈服;相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无数的灾难当中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民族在灾难中变得愈加坚强和成熟。但就在铁的事实面前,仍有人想篡改历史,否认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还有甚者还充当帮凶和打手,这好比往中华民族未愈的伤口上撒盐。我们虽不能把过去的仇恨迁怒与现人,但我们也绝不允许一些人来美化侵略战争。生于忧患、生于安乐,最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没有打不败的强盗,没有消灭不了的帝匪。从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来看,世界绝大多数民众都站在事实面前谴责当年的法西斯侵略行径;而对于两颗原子弹都炸不醒的日本右翼势力来说,他们的疯狂表演只能让世人更清楚的看到他们真实的狂妄面目,使世界人民高度警惕日本为侵略历史翻案、妄图复活法西斯军国主义的阴谋。我们唯有牢记历史,法西斯才不会重来,和平才可预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敢于直面历史才能成为一个获得世界信任的正常国家
可以的,大概什么时候需要呢
年轻人不要老是想着打打杀杀的。
岳飞(1103~1141)是南宋著名的将领。 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岳飞都被尊称为民族英雄。在岳飞一生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岳飞年青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 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岳飞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之后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准备渡过黄河直捣黄龙府。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于是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1142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张世杰死守厓山张世杰、陈宜中怎样会到福州去的呢?原来,在临安被元兵占领、小皇帝赵显被俘虏到大都去后,赵显的两个哥哥,九岁的赵昰(音xià)和六岁的赵昺(音bǐng),在南宋皇族和大臣陆秀夫护送下逃到福州。陆秀夫派人找到张世杰、陈宜中,把他们请到福州。三个大臣一商量,决定拥立赵昰即位,继续打起宋朝的旗帜,反抗元朝。文天祥得到了这个消息,感到有了恢复的希望,马上也赶到福州,在新的朝廷里担任枢密使。他向陈宜中建议,从海路进攻元军,收复两浙地区。但是陈宜中认为这样做太冒险,不同意文天祥的意见。文天祥只好改变主意,到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都督府,招募人马,准备反攻。第二年,文天祥进兵江西,在各地起义军的配合之下,连续打败元军,收复了会昌等许多县城。这时候,另一路元军已经南下攻打福州。宋军节节败退,陈宜中眼看恢复没有希望,就独自乘船逃到海外去了。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保护赵昰逃上海船,往广东转移。不幸海上刮起一场飓风,差点把船打翻,年幼的赵昰受了惊,得病死了。张世杰和陆秀夫在海上又拥立赵昺即位,把水军转移到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厓音yá)。元朝大将张弘范向元世祖报告说,如果不迅速扑灭南方的小朝廷,恐怕有更多的宋人响应。元世祖就派张弘范为元帅,李恒为副帅,带领精兵二万人,分水陆两路南下。张弘范先派兵攻打驻守在潮州的文天祥。文天祥兵少势孤,被迫转移到海丰的一座荒山岭。元军突然赶到,文天祥被俘虏了。元兵把文天祥送到张弘范大营,张弘范假意殷勤,给文天祥松了绑,把他留在营里,接着,就下命令集中水军开往厓出。元军到了厓山,张弘范先派人向张世杰劝降。张世杰说:“我知道投降元朝,不但可以活命,而且可以得到富贵。但是,我宁可丢脑装,决不变节。”张弘范知道张世杰平日很敬佩文天祥,就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招降。文天祥冷笑说:“我自己不能救父母,难道会劝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叫人拿来笔墨,硬逼他写信。文天祥接过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免不了一死,我要留下赤诚的忠心,照耀千秋。原诗有八句,是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时候写的。)兵士把他写的诗句拿给张弘范,张弘范看了只好苦笑。他眼看劝降毫无希望,就只有拼命攻打。厓山在我国南面海湾里,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在海上把一千多条战船排成一字阵,用绳索连接起来,船的四周还筑起城楼,决心跟元兵决一死战。元军用小船满装了茅草,浇足了油,点着了火,乘着风势向宋军发起火攻。张世杰早防到这一着,在船上涂上厚厚的一层湿泥,还缚了一根根长木头,顶住元军的火船。张弘范的火攻失败了,就用船队封锁海口,断绝了张世杰通往陆地的交通。宋兵在海上饿了吃干粮,渴了喝海水海水又咸又苦,兵士们喝了纷纷呕吐。张弘范发动元兵发起猛攻,宋兵誓死抵抗,双方相持不下。这时候,元军副统帅李恒也从广州到厓山跟张弘范会师。张弘范增加了实力,重新组织力量进攻。他把元军分为四路,围攻宋军。潮落的时候,元军从北面冲击:潮涨的时候,元军又顺着潮水从南面进攻。宋军两面受敌,正在拼命招架。忽然听到张弘范的坐船奏起音乐来。宋军听了,以为元将正在举行宴会,稍微松懈一下。哪想到这个乐声恰恰是元军总攻的讯号。乐声一起,张弘范的坐船发起进攻,箭如雨一样射向宋船。元兵在乱箭掩护下,夺了宋军七条战船。各路元军一起猛攻,从晌午到傍晚,厓山的海上,海潮汹涌,杀声震天。张世杰正在指挥战斗,忽然看见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停止抵抗,其他战船也陆续下了旗,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把精兵集中在中军,一面派人驾驶小船,准备把赵昺接过来,组织突围。赵昺的坐船,由陆秀夫守着。他对张世杰派去接赵昺的小船,闹不清是真是假,怕小皇帝落在元军手中,就拒绝了使者的要求。他回过头对赵昺说:“国家到了这步田地,陛下也只好以身殉国了。”说着,就背着赵昺一起跳进了大海,在滚滚波涛里淹没了。张世杰没有接到赵昺,只好指挥战船,趁着夜色朦胧,突围撤退到海陵山。他点了一下战船,一千条战船只剩下十几条。这时候,海岸又刮起了飓风,有人劝张世杰登岸避风。张世杰坚持不肯上岸。一阵巨浪袭来,把他的船打沉了。这位誓死抵抗的宋将终于落水牺牲。公元1279年二月,元朝统一了中国,南宋宣告灭亡。
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经历了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难的民族。永远不能忘1931的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发动对中国东北的战争。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短短四个月内,一百二十八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此后五年间,日方不断在中国境内滋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从此,中国开始了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那段悲痛的历史!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一次又一次的屠杀、侵略、压迫。日方在我国土地上如此放肆,有谁能站出来?咱们千千万万的国民站了出来,那个叫毛泽东的少年成了中国的拯救者。他们不再懦弱的忍受欺凌。他们站起来了!站起来了!东方沉睡的巨龙站起来了!每一次,站在战场上,想起我们的国家,想起我们伟大的领导者,想起我们的人民,心中就热血沸腾。再看看枪林弹雨中依旧迎风飘扬的旗帜,虽然千疮百孔却依旧是那么的鲜艳。顿时,心中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斗志,充满了为国献身的豪情。手捏着一把狙击枪,站在抗日的战场上。这里,枪林弹雨刚刚才渐渐平息下来,还硝烟弥漫着。环顾四周,尸肉横野,血流成河。看着那一具具同胞们的尸体,我心中充满了深深地悲痛。他们当中好些,还是稚气未脱的少年…那些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的将士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国家的安危!在民族危急时刻,在国家需要时刻,在母亲呼唤的时刻,他们义不容辞的站了出来。他们知道,如果人人都苟且偷生,国不成国,家不成家,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成为亡国奴。更重要的,国家领导着他们!祖国就是他们前进的方向!亲爱的祖国,我们将时时刻刻把您的教导铭记在心。为国献身,义不容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知道悲痛是毫无作用的,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我的同胞们、我的兄弟姐妹们,无论何时这份耻辱我们不能忘!我们要让世人看到我们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看到中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要告诉世人,我们虽是多难的兴邦,却是打不倒的强国!那面千疮百孔的旗帜,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艰辛。所以,我们不能让悲痛的历史再重演。今天的钓鱼岛事件,我们不会再像从前一样只一味的忍让。扞卫属于我们的钓鱼岛,扞卫属于我们的国权。当然,理性爱国,这是前提。腾飞吧,东方巨龙!我会!我们都会!谨记您的教导,永远都不会忘记。以青春的名义,给自己一份坚实的承诺。少年强则国强!
1、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在《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里,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英雄事迹,这里再做一些简述。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2、抗日英雄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抗日英雄王小二王小二是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稍微过一点啊,原谅了! 4、抗日英雄赵一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5、抗日英雄赵尚志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6、抗日英雄之八女投江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后面注着她们的民族以及所属的队伍。 7、抗日英雄之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很多军事人才,他们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是中国革命的栋梁,只是由于最后各自的政治信念都不同,所以各自的命运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是中国人的骄傲!
截止45年之前,黄埔共毕业学生3万7千余人,抗战后幸存约1万1千余人,牺牲2万余人,牺牲率约60%~70%。
抗日英雄赵尚志,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同年冬受党派遣南下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
1926年5月,赵尚志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党的指示,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始终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
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
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敌人一次次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赵尚志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威震中外的抗日民族将领,深受人民爱戴和敬仰的传奇民族英雄。通过赵尚志将军的一生,可以看到先烈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奋勇向前。
赵尚志将军的人物经历。
赵尚志与李兆麟等领导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取得了五常堡、肖田地等多次战斗的胜利,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哈东支队的政治影响。
赵尚志与夏云杰领导的汤原游击队会合,扩大和巩固了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帮助汤原游击队完成了改编任务。赵尚志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活跃在松花江两岸,极大地鼓舞了北满人民的抗日热情。
以上内容参考 平顶山市政府——新中国英雄模范人物:赵尚志
张灵甫国民党军著名将领,陕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学员,45年授陆军中将军衔。抗日战争初任51师305团团长,亲赴淞沪战场,在望亭(137号大桥)之战中以一团之众抗击日军久留米师团(第18师团)三天并予敌以重大杀伤,圆满完成任务。在南京保卫战中,张灵甫受伤,战后升为153 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在1938年10月的武汉保卫战中,74军参加著名的万家岭战役,与友军合作歼灭了松浦淳六郎中将率领的日军第106师团。不久,张灵甫将军经蒋介石特批,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学习,成为甲级将官班唯一的一名少将学员。 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守军74军57师,作战异常凶猛,迫使日军占领常德城当日即退出,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1945年4月在国军抗战中最漂亮的一仗-----湖南芷江保卫战(雪峰山战役)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主力血战大获全胜,张灵甫被称为“常胜将军”,战后获三等宝鼎勋章,并升任74军中将军长。抗战结束后74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获极高荣誉,作为御林军守卫南京。1946年7月,第74军被调至苏北前线。张灵甫率74军先后攻占淮安、淮阴等重镇和十几座县城,声名大 振。10月强攻中共军事要地涟水,两日即穿越1百多米的淤黄河攻入城内与中共5旅和7师激战,最后在中共用人海战术倾巢而出从外地全力增援的情况下,才暂 时后撤。同年12月,74师再攻涟水,仅14天就击破中共华野6师(纵)、10纵6旅、7师19旅13个团的防御,占领涟水城,此役中共华野仅第6师即死伤5000多人。 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常德之役,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湘西会战,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解放战争中:孟良崮战役,解放军共动用9个纵队,用5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打援和阻击敌人.经过3天3夜的浴血奋战,全歼整74师32000余人.1947年5月16日,张将军战死孟良崮,终年44岁。 “常胜军”覆灭以及“常胜将军”丧身的噩耗,像晴天霹雳震撼了国民党统治中心。蒋介石更是老泪纵横:“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他不仅下令为“效忠党国”的张灵甫在玄武湖畔树碑,还把英国送给“国军”的一艘巡洋舰改名为“灵甫号”。与张灵甫死后被“嘉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鲁中“剿共”总指挥汤恩伯被撤职。此役对蒋介石集团震动之大,可见一斑。张将军一身身负多处重伤,消灭日寇不计其数.
1、 浅谈中国货币制度的变革。 2、 浅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3、 何谓“封臣建国”。 4、 浅谈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影响和意义。 5、 浅谈汉民族的形成史。 6、 浅谈古代西域经济文化。 7、 古代东北的民族兴起与衰落。 8、 古汉语“普通话”的变革。 9、 唐代的宗教文化。 10、古代民俗服饰的演变。 就先这些吧,也不是很少了,呵呵呵,要还有意见,那就把你的问题再细致点好啦。
压制着人的个性的发展。它不会给你一个小小的空间,让你去发展。在那些卫道士的眼里,你一旦反抗了,那就是和他们为敌了。涓生的失业,说到底一句就是那些卫道士们在压制着涓生。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添什么谣言?那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没有经过双方家长的同意便同居了,那是大大的破坏社会风气的了!和她的叔子,她早已经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子君的叔叔连自己的侄女的不认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子君是个不遵守道德的人。记得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的时候,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大半是被托词拒绝。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人们是看不惯,也看不起那些自把自为的叛逆者的,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礼教这两个字,而没有爱情两个字! 也许涓生和子君的爱情得而复失的时候,子君可以重新过上自己的生活,那也不算是太大的悲剧,最多我们只是可惜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弱不禁风而已,也不会太大的悲伤。但是,在当时那样沉滞、腐朽的社会里,她只能: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虚。负着空虚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而况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那是什么?那是吃人的社会啊,子君走了第一步,社会就不会让她有机会改正的了,既然子君违背了他们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那子君最后只有被逼迫走向那没有墓碑的坟墓了,这些是多么的可悲啊!即使你有更强的意志与斗志,到头来也会有给它吃掉的危险,想得到真正的自由,那只有推翻这个吃人的社会,推翻一切沉滞、腐朽的制度。 可以说社会上的流言似虎吧,涓生和子君的同居引起多少人的白眼?引起多少的议论?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就连自己的朋友也是一样,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其实鲁迅先生又何曾不是呢,为了和许广平同居,为了他们的爱情,他们只有离开了北京,作为一个战士的鲁迅尚且要里开,涓生和子君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社会不会给他们的爱情一个自由的空间,恋爱是自由的在他们那个社会里是不会出现的,那他们的爱情绿洲也就被破灭了。在那沉滞的社会里,他们想跨出一步是那么的困难,可以用许广平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在社会上严厉的戴着道德的眼镜,专唱高调的人们,在爱之国里四不配领略的人们,或者嫉恨于某一桩事,某一方面的,对爱的他俩,也给予一番猛烈的袭击。 (二)涓生和子君他们本身的性格弱点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必定是一个悲剧。 他们两个人同居之后,他们的性格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生活的压迫接踵而来,生计断绝的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没有了,随即自己的自私、虚伪和卑怯的心理便膨胀起来。这样,他们的爱情也就在自己那膨胀的心理中慢慢地变质,慢慢地变淡,最后走向了破裂。 刚开始的时候,涓生是勇敢的,对爱情也是真挚的,也是令人感动的。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他们都是觉醒的知识分子,他们彼此鼓励着,彼此依偎,准备逃脱这个沉滞的社会,追求自己的爱情,他们抛弃了世俗的眼光。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确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们的爱是甜蜜的,我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但是,涓生他本身的弱点,在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下,慢慢地流露出来。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教育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但是,涓生他做到了吗?我想他没有做到,……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咋一看,好象还挺有道理的,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里,我们看上去也是无可厚非的,也会赞同。但是,我们想想,他们所生活是怎样一个社会?是一个沉滞的吃人的社会。涓生那样做,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把子君往死里推的表现!一种虚伪的心态!他也知道子君一旦离开了他,回到她父母的家里,她一定会死于那无爱的世界。最后子君死于那无爱的世界里。涓生没有做到为爱侣奉献,更没有尽到对爱情应该负的责任,他想的只是他自己。说句不好听,是那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里,他离开了子君,实际上就是把子君送向死亡的尽头! 当然,我们不可以认为涓生就是一个坏人,他也沉痛地说出了自己悔恨: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也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 在最初反抗家庭专制的斗争中,子君同样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决,她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响亮的个性解放呼声,但她以为争得同居的权利,就获得了一切,从此安于平庸的生活,将别的人生的要义都忘却了。旧思想的束缚使子君心甘情愿地成为捶着衣角生活的家庭主妇,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的思想牢牢地禁锢着她。一旦失去了涓生的爱,便无可奈何地退回父亲那里,独自负荷着虚空的爱的重担,走完人生的长途。 (三)、经济上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轻松自如的心态,他们的爱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级,生理的需要排在首位,也是最基础的位置。一个人想在社会有一番建树,首先应该是解决生存问题,生存的问题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其他奋斗?在涓生和子君生活的社会里,他们要生存,最起码的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必须解决经济这个问题才有机会令爱情更加牢固。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虽然都有很深的感情(刚开始的时候)。但是,到最后他们那朵美丽的爱情花朵也是悄然凋落。在除了社会压逼和他们个人性格特点的缺陷之外,生活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斗志!我虽然不敢说没有面包就没有爱情,但是没有面包的爱情是难以维持的,难道真的是:有情可以饮水饱吗?美满的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就像一朵美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在经济困顿上,涓生和子君那轻松自如的心境没有了,当涓生被局里开除了的时候,子君的第一反映是:无畏的子君也变了颜色,涓生也只有忙碌在于那求生的道路上,以前的那些轻松心情没有了,他忙碌在那抄抄写写的工作中,由此也和子君产生了矛盾。涓生要一个安静环境去工作,而子君也为了生活上的一点琐碎的事情和生活上的拮据而同邻居争论不休,致使涓生有了那么的一种感觉: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
MATLAB用遗传算法ga求含有最大值的最小值问题,可以这样处理:由于最大值问题的反问题就是最小值问题,所以 max=-min。因此,你的问题就可以改写为
min ( min -(3*x1+4*x2+...))
wyuoiddgggvvddhuuhddyhjbvxdryiihdffgdfjhffghhiigfdghhbcfdguijhxddhn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