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百科 > 假发行业策略毕业论文

假发行业策略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假发行业策略毕业论文

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平面设计论文刘 佳(湖北师范学院 2000级美术学 湖北黄石435002)[摘要] 本文在对视觉传达设计师各个创作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视觉传达设计师的非数字化创作时期及数字化创作时期出发,将个人创作的完全独立时期、合作创作时期和主导创作时期进行比较,得出了创作独立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发展的历史,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事件。文章最后讲述了关于认识创作独立性对于我们规划未来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师 变化 创作 独立 合作 主控

市场营销策略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方式和策略运用不当,严重地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市场营销策略的概念及中小企业的的特点,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夹缝经营,产品差别化策略等五个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简称 4P's) 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现代市场营销策略还要加上政治权利、公共关系策略,简称6P’),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因此,在企业营销活动中,要正确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建立合理、高效的营销组织,对营销计划的执行实施有效控制。

中小型企业贴近顾客,经营灵活,经营业务“小而专、小而特”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强,但竞争力相对较弱,属于市场弱势群体,易受市场及外部条件冲击。

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方式和策略运用不当,严重地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

一、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营销活动中,要正确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建立合理、高效的营销组织,对营销计划的执行实施有效控制。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市场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方式和策略运用不当等许多问题。例如某中小型IT企业成立之初,公司专注于输入技术,在国内IT行业最景气的中后期,趁势而起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进入平稳发展期,积极寻求实现产业突破,涉足了多个领域,其中以鼠标作为突破口进行电脑外设产品的拓展,但三年后,该业务销售毛利的贡献率仅为全公司的0。5%。经分析发现,一是但该公司源于软件企业并不具备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且公司核心产品和其他产品均属于小规模多批量生产型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核心产品高毛利的定价策略,产品一直在市场是最贵的鼠标品牌之一,而公司的品牌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建立起与之价格相匹配的品牌形象;二是由于是通路型产品,必然需要大量铺货,增加代理,结果该产品在一些重要的区域市场几进几出,这就与该公司的区域独家代理的渠道结构发生冲突,产品形象也就荡然无存;三是公司为扭转局面又引进了产品性质类似的小数码产品,希望通过丰富产品线的办法,改善该业务的状况,但是新引入产品与鼠标遭遇同样的问题,并无多大成效。从行业和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的来看,这类业务是典型的“瘦狗”业务,继续投入只能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上述企业只是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代表之一,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严峻

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劣势地位依然十分明显,与大企业相比,其市场营销的方法、手段、策略,以及相应的市场营销的组织、销售渠道、网点和人员的素质结构都相对处于很不利的状态。如大企业可以设置独立的品牌职能机构,进行从企业文化、价值观到品牌资产评估的完整品牌规划流程,依靠大规模广告来创造消费者拉动力,采取深度分销、精耕细作等销售渠道的管理方式等,但中小企业却绝没有这样的人力物力。因此,总体上讲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主动性较差,大多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有的是依附于大企业而存在。

(2)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和营销方法落后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营销、产品营销和市场推销的观念,组织绩效低下,营销大多通过大量硬性指标和规章制度来强化营销管理,没有专门从事市场调查和专业的营销咨询人员,营销管理的效率不高;在营销方法上,以传统的随机直销、推销和订单营销为主,忽视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品牌营销、整合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无计划、无目标地销售产品,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好的营销业绩。

(3)营销管理缺位,缺乏营销战略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都是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随机应变战略,缺乏战略规划。受传统营销管理观念的影响,中小企业营销管理缺乏内外部协调,没有将内外部营销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追求短期营销成果,注重行事快捷,没有营销调研及相应的营销战略,大多通过简单的营销组织、有限的营销人员、有限投资及通过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确定营销目标和定价标准,利用广告传媒,以代销和直销等形式进行常规销售。

二、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然要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予以应对。但不同的企业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符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但总体来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先要确定“先胜而后求战”的营销思想

正确的营销思想才能引导正确的行动。营销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企业间的战争,因此许多的军事思想能够被企业所借鉴。“先胜而后求战”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说具备了胜利的条件后再开始作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一思想尤其具有重要意义。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资源少、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在营销上一旦出现失误,很有可能将企业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仓促上阵,一轮市场拼杀后不见效果,但此时产品、包装都已定型,渠道也做成了夹生饭,仅做小的调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全部推倒重来,企业又将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左右为难。造成这种进退两难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先战而后求胜”造成的。企业未经过严谨、充分的营销规划即仓促上马,推出的产品无特殊之处,包装也是平淡无奇,加上模糊的品牌定位、无差异的卖点,直接导致招商这一关都难过,产品到了终端也难有所作为。这时企业寄希望于加大对渠道和消费者的促销力度、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都已于事无补,问题还是会层出不穷。

(2)夹缝经营市场营销策略。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竞争实力弱,不能与大企业面对面“碰撞”;另一方面,它又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适宜采取拾遗补缺,夹缝经营战略。寻找市场上被大企业忽视或没有提供足够有效服务又具有开发价值的市场空白。由于补缺市场的容量有限,同时可能会遇到其他企业攻击,因而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必须接连不断地创造开发新的补缺市场,依靠多种补缺减少经营风险,增加盈利能力和生存机会。

(3)产品差别化市场营销策略。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无法像大企业那样进行大批量生产,并通过公关、广告宣传等促销手段或低价格战术等来占领市场。中小企业的特点比较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所以中小企业应将市场定位在个性化、独特化的生产领域,尽量实现产品的差别化和高级化。对能有效发挥企业特长的市场空间实行重点投资,密集型经营,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样可以取得经营的成功。

(4)外部销售网络的市场营销策略。大型企业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可以建立起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庞大的销售网络,来向市场推销其产品。中小企业受实力所限,往往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借助企业外部的销售网络,如传统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或通过与大企业的分包,借助大企业的销售网络来销售其产品,这种充分利用外部力量来进行销售的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销售量,降低销售成本,并实现销售渠道的多样化。

(5)联合销售市场营销策略。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由原来的敌对走向合作,通过联合销售达到共赢的目的。其实,中小企业之间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采用联合销售使中小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以较少的资金和较短的时间形成较大的销售能力,缩短了产品流通时间,提高了销售效率。

(6)“寄生”市场营销策略。中小企业可依附大企业,借势生存。目前的OEM(业务外包生产)方式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合作的主要方式,即小企业接纳了大企业转移出的部分产品生产线,在大企业的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督下,其成品以大企业的品牌包装进入市场。而大企业也可将智能和资源集中于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上,并获得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同时小企业也能集中力量生产某项零部件,走专精优的道路。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在自身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冷静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弱点,善于抓住机遇,并利用各种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选择适合的市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文洋。我国中小企业营销策略探索。商场现代化。2007

[2]王刚, 张燕林。中小企业营销策略探讨。 商场现代化。2007

产品策划书是必不可少的写作项目,可以说产品是企业的核心,不管是虚拟产品还是实际产品,给用户带来价值的就是产品,产品推广策划书怎么写,是每个职场精英必备的工作能力,主编为你汇编一份实用的模板,供您参考;对于现在的新互联网时代来说不管是传统营销时代,互联网营销时代,新零售时代,社交电商营销,都离不开产品。产品策划书范文主体思想:1、提高市场占有率2、扩大产品知名度3、树立规模、优质、专业、服务的良好形象操作思路:一、确定销售目标1、市场分析:目标客户集中的行业与区域市场总体容量竞品活动情况客户采购方式敌我优势劣势2、自身分析:产品优势?主打产品以及其所应对的行业。规模、品牌、专业、服务优势提炼。我们的机会在哪里?年度盈利目标?通过市场分析,找出市场机会,提炼自身优势,确定销售目标。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主打产品的比例,利润目标,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目标等。二、制定销售计划1、确定目标市场:以行业销售为主(利润和稳定市场);渠道销售为辅(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行业主要指:政府、企业、工矿,交通,建筑,消防,制造,工厂等有一定采购规模的目标客户。渠道销售指:区县级的加盟或者代理商。2、市场开发思路:a行业销售:首先确定我公司的优势产品(指市场控制好,价位好,质量好,厂家支持力大,利润操作空间大的产品),确定优势产品所针对的行业,找出行业中的有影响力的客户,整合各种资源进行销售攻关。以此作为我公司的样板和市场的宣传者协助我们撕开市场的裂口。然后以点带面系统性的开发行业客户。b渠道销售主要针对区县市场有一定行业和社会关系,有发展潜力的经销商进行盈利模式的引导。开始可以针对不同经销商的不同行业关系进分类,可以在一个地区发展多个经销商。待市场发展良好,知名度提高后可以采取加盟或者设立办事处等形式进行市场的整合。c根据情况加以行业和会议等营销手段。3、在市场开发的同时加大对市场的调研力度,以便及时的对销售目标和计划的调整。三、筹备销售资源1、团队组成:a销售内勤:b业务员(大客户型+渠道型)c技术商务支持2、薪酬制定:基本工资+考核工资+业绩提成+奖金+福利3、制定销售制度和流程4、编写培训计划和内容四、销售经理前期工作1、熟悉公司的组织架构,产品,业务流程。2、了解公司目前的市场销售情况。3、了解公司现有销售团队情况。4、制定销售目标,计划。5、制定业务流程。6、制定考核,管理,奖惩制度。7、管理和培训销售团队。8、考察市场情况。9、维护开发大客户。10、协调公司各部门,整合销售资源。

发展策略毕业论文

目 录CONTENTS引言………………………………………………Ⅰ第一部分 定义及投资特性分析第一章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第一节 旅游产业相关概念及旅游类型划分 1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特征 3一、综合性 3二、关联性 3三、敏感性 4四、季节性 4第三节 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5一、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二、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6三、旅游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6第四节 行业的投资特性分析 8一、我国旅游业正步入快速成长期 8二、旅游行业前景看好 9三、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10四、旅游业进入壁垒和退出机制 12第二章 中国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 15第一节 国民经济结构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5第二节 GDP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8第三节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19第四节 我国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26一、古人类遗址 26二、古代伟大工程旅游资源 26三、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旅游资源 27四、宗教旅游资源 29五、陵墓旅游资源 34六、古典园林旅游资源 36七、民族习俗资源 36第五节 中国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7一、多样性 37二、丰厚性 38三、古老性 38四、奇特性 39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三章 国际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40第一节 世界旅游业现状 40一、国际旅游业状况 40二、2001年世界旅游业整体规模状况 42三、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44四、世界旅游业的变化趋势 45第二节 事件对全球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46第三节 世界主要旅游地区市场分析 47一、法国 47二、西班牙 50三、美国 51四、英国 52五、意大利 54六、德国 54七、澳大利亚 55八、澳门 59九、香港 61第四章 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66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66第二节 中国旅游产业链组成分析 103一、产业概况 103二、国内旅行社经营情况分析 111三、国内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分析 140四、旅游交通业 154五、旅游餐饮业 161六、旅游商贸业 164第三节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前景分析 168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68二、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70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预测 176第四节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差别分析 178一、我国旅行社同外国旅行社相比差距明显 179二、各国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180三、与国际比较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差距 184第五章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第一节 2002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86一、国内旅游市场概况 186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0三、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197四、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现状评价 198第二节 2002年各地旅游接待情况 199一、华东旅游区 199二、华北旅游区 201三、中原旅游区 203四、中南旅游区 204五、西南旅游区 205六、华南旅游区 207七、东北旅游区 207八、青藏旅游区 209九、北疆旅游区 210十、西北旅游区 210第三节 各地旅游接待情况比较分析 211一、各地区旅游业呈不同的发展阶段 211二、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的影响较明显 211三、各地区国际旅游收入受该地区经济实力和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多重因素影响 212第六章 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14第一节 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214一、2001年全国接待总量及历年的增长变化情况 214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 216三、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 218第二节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20一、入境旅游客源资源市场情况 220二、入境旅游者在华花费及构成情况 224三、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停留时间 225四、入境旅游者来华次数 226五、入境旅游者流向 227六、入境过夜旅游者行程 228七、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住宿的设施选择 229八、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九、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接待设施的评价 231十、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2十一、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233十二、入境旅游者感兴趣的旅游商品 233第三节 日本旅华市场及其开发策略 234一、日本海外旅游市场格局 234二、日本海外旅行的流向变化 235三、日本旅华市场的近期前景及开发策略 235第四节 韩国旅华市场分析 237一、韩国旅华市场现状及特点 237二、旅华市场的促进与制约 238三、旅华市场趋势与展望 239第五节 台湾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240一、台湾客源市场的特征 240二、台湾客源市场的基本走向和旅游产品开发 242第六节 入境旅游的特征及发展趋势预测 246一、2001年全年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6二、现阶段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 247三、入境旅游市场趋势与展望 249第七章 出境旅游市场分析 250第一节 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一、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0二、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255三、出境旅游主要方式 255四、出境旅游目的地概况 256五、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 259第八章 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260第一节 假日旅游基本情况 260一、2002年春节旅游市场 260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0三、2002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 261第二节 2002年“五一”旅游市场分析 262一、2002年“五一”黄金周著名旅游景区接待情况分析 262二、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分析 263第三节 假日旅游的满意度调查 265一、过去一年人们大多外出旅游过 265二、旅游多选在节假日和休假日 265三、风光、费用、交通等是决定消费者是否旅游的关键因素 266四、名气、收费和景点安排是消费者旅游选择旅行社的主要条件 267五、旅行社报价悬殊使消费者心有不满 267第四节 假日旅游市场特点及发展对策 268一、2002年假日旅游市场特点 268二、假日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271三、假日旅游发展对策 271第九章 国内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分析 273第一节 西南市场(四川、贵州等) 273第二节 华东市场(江浙水乡、苏杭等) 275第三节 东北市场 279第四节 华南市场(珠三角) 281第五节 华北市场(山东、北京等) 283第六节 国内典型旅游景点分析 286一、历史文化类 286二、杭州未来世界 288三、海滨旅游区 289四、深圳微缩景区--锦绣中华 294五、丰都鬼文化主题乐园 296六、自然风景游览区 297第十章 主题公园在我国的发展 299第一节 世界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299一、主题公园的定义 299二、世界主题公园的产生及发展 299三、世界主题公园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303四、世界著名主题公园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10第二节 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317一、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回顾 317二、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特性分析 319三、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存在问题 321四、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前景分析 323第三节 我国典型主题公园比较 325一、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 325二、苏州乐园竞争取胜之道 325三、深圳三景区成功的奥秘 330四、主题公园上市公司比较分析 333第四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问题 338一、我国主题公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39二、主题公园经营成败的要素 339第五节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营销策略 340一、中国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要素 340二、准确的细分市场 341三、独特的主题创意 341四、品牌的快速渗透 343五、与旅行社的合作营销 343六、灵活定价 344第六节 旅游项目投资方向建议 344一、准确的主题选择 344二、恰当的园址选择 345三、主题公园选址实例分析 347第十一章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分析 349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因素分析 349一、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旅游消费水平 349二、生活方式变动拉动旅游消费 351三、国家城市化水平决定旅游消费潜量的形成和释放 354第二节 申奥成功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7第三节 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59一、WTO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359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365第三部分 中国旅游市场的行业格局分析第十二章 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67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368第二节 中国旅游业竞争战略 373第三节 中国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分析 376一、我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及特点 376二、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的机遇和挑战 377第十三章 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380第一节 国内旅游业的地区和市场格局 380第二节 部分重点旅游地区(城市)竞争策略分析 381一、深圳150亿打造旅游名城 381二、上海打造三个旅游圈 383三、北京市国内旅游的市场战略 384第三节 旅游类上市公司分析 388一、旅游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388二、国内外典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394第十四章 WTO对我国旅游市场竞争的影响 401第一节 我国加入WTO后有关旅游市场的承诺 401第二节 入世后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新动向 404一、由国内的局部竞争向全方位、国际化方面转移 403二、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将体现为集团化的企业团体竞争 403三、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企业品牌的竞争 404四、旅游市场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对人力资本竞争 405五、旅游市场竞争将更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的高层竞争 406六、旅游饭店业将在结构、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一定冲击 406第四部分 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第十五章 旅游产业大趋势 408第一节 旅游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408一、欧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408二、在线旅游市场调查 410三、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 412四、市场竞争和WTO的挑战 414五、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 415六、建设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415七、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417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机遇 419一、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419二、西部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422第三节 国内旅游市场暗涌并购风潮 426一、美国小旅行社卷入兼并风潮 426二、旅行社业内并购不断升级 427三、酒店业境外资本群雄逐鹿 428四、景区资源民营资本大举进入 430第四节 生态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 432第十六章 旅游产业的细分与定位策略 434第一节 旅游市场细分 434一、中国旅游业缺乏市场细分 434二、市场细分满足了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435三、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也要求市场细分 436第二节 旅游消费者类型分析 437一、观光型旅游者 437二、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438三、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438四、文化教育型旅游者 439五、宗教型旅游者 439六、寻根、探亲、访友型旅游者 440七、购物型旅游者 440八、商务/公务型旅游者 441九、生态/探险型旅游者 442第三节 第四代旅游与民族文化 442一、第四代旅游的产生 442二、国内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 444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两大原则 446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内容选择 447第四节 旅游业极限容量及其确定 448一、 旅游地过度利用和拥挤常态,究竟是旅游业走向成功吉兆,还是它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开始? 449二、旅游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 451三、确定旅游容量的障碍 452第五节 典型分析 454一、深圳旅游景点的形象定位策略 454二、广州特色农庄 457第五部分 附录附录1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摘要) 460附录2 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462附录3 重点旅游景点最佳、最大接待量 463附录4 2001年度全国国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5附录5 2001年度全国国际旅行社100强名单 468附录6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71附录7 中国拥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472附录8 2002年国家AAAA级景区(点) 473附录9 中国五星级酒店名单 477附录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和副省级城市旅游局 478图表目录表1-1 1993-2001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 6图1-1 1993-2001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比重趋势图 7表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逐年增长情况一览表 7图1-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逐年总收入一览 8表3-1 1990-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40表3-2 2000-2001年世界旅游者到达的区域和人数一览表 43表3-3 世界旅游胜地国家旅游者人数前5名一览 44表3-4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44图3-1 2020世界各地区旅游人数占潜在旅游总人数比例预测 45图3-2 “”后4个月世界各地区出境人数与2000年同期比较 47图3-3 1999-2001年法国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示意图 50图3-4 1998年国内外游客在英国境内的花费情况示意图 53表3-5 1995-2001年英国旅华人数一览表 54图3-5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结构图 56图3-6 澳大利亚人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56图3-7 2001年韩国主要客源地入境人数变化情况 64表4-1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排名 67表4-2 1993-2001年旅游行业总收入增长情况一览表 103图4-1 我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分配结构图 105表4-3 2000年旅游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规模与行业收益的比较 105图4-2 2000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结构 106表4-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基本情况 106图4-3 2001年世界各大洲入境情况 108表4-5 2001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统计表 108表4-6 1990-2001年国内旅游情况统计表 109图4-4 1990-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业绩趋势图 110图4-5 2001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分布 111图4-6 2001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图4-7 2000年国内旅行社较上年同期效益增长情况 112表4-7 2001年全国三个市场的接待总量与旅行社接待数量 114表4-8 2001年旅行社三个子市场业绩比较 114表4-9 2001年我国旅行社前十强地区分布 115图4-8 2001年国内旅行社与国际旅行社效益比较 116表4-10 2001年我国旅行社双百强地区分布 117表4-11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座数的增长情况 140表4-12 1980-2000中国旅游涉外饭店客房、床位增长 141图4-10 不同地区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5图4-12 不同档次酒店数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147图4-13 不同规模酒店数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148图4-14 1996-2000年中国涉外饭店行业利润走势图 151表4-13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占全国比重 159表4-14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159表4-15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地区分布 160图4-15 中国饭店业高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1图4-16 中国饭店业中层管理者学历结构 172表4-17 2000年旅游行业劳动生产率与人均占有固定资产 174表5-1 2001年华东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1表5-2 2001年华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3表5-3 2001年中原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4表5-4 2001年中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5表5-5 2001年西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6表5-6 2001年华南旅游区整体接待情况一览表 208图5-2 2001年各旅游区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值比较 212图5-3 2001年各旅游区入境人数情况 212图5-4 2001年各旅游区国际旅游收入情况 213表6-1 1978-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4表6-2 1978-200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世界排名 215表6-3 2001年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 216表6-4 2001年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217表6-5 2001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218图6-1 2001年珠海入境旅游业主要客源国情况 220表6-6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 221图6-2 2001年入境旅游者类型 221图6-3 2001年入境旅游者年龄结构 221表6-7 1987--2001年入境旅游人数 222表6-8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地区分) 222图6-4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洲际客源情况 223表6-9 2001年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按国籍分) 223图6-5 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情况 224图6-6 主要客源市场过夜旅游者在华人均天消费 224图6-7 主要客源市场一日游游客在华人均花费 225图6-8 入境游客在华停留时间 226图6-9 入境游客游览我国城市数目情况 228图6-10 入境过夜游客在华住宿设施的选择情况 229图6-11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30图6-12 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价格的评价 233图6-13 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资源 单位(%) 233图6-14 台湾赴大陆游客占入境总数的比重趋势图 242表6-10 “五五”~“十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在世界的位次 248表7-1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表7-2 1998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4表7-3 1993~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情况统计 255表7-4 1995~1997年中国公民出境方式统计 256表7-5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人数 257表7-6 1995~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统计 258表7-7 1982~1996年中国出境旅游外汇支出 259图8-1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接待情况 262图8-2 “五一”黄金周著名景区(点)各天门票收入 262表8-1 25个城市、85个景区(点)黄金周接待、收入情况汇总表 263表8-2 2002年“五一”黄金周酒店接待情况 265图8-3 2001年大众外出旅游频率 265图8-4 旅游时间选择 265图8-5 旅游者考虑要素 266图8-6 旅游者选择旅行社时要考虑要素 267图8-7 旅游者对旅行社报价的评价 268表8-3 2001-2002年假日黄金周规模比较 268表10-1 欧洲、美国、日本主题公园的比较(1990) 305表10-2 日本环球影城入场券种类与价格 316表10-3 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按主题类别划分 319表10-4 三家主题公园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比较 333表10-5 三家企业股东背景比较 334表10-6 三家企业异同点比较 338表10-7 三家企业竞争优劣势比较 338表11-1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国际入境旅游影响预测 358图11-1 奥运会对入境旅游业影响呈现“马鞍形” 358表14-1 加入WTO旅游业承诺文件要点 402图15-1 被调查者是否接收过网上旅游 410图15-2 选择网上旅游服务最主要的原因 411图15-3 被调查者未来用于旅游的费用 411表15-2 国内在线旅游网站种类 413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需要找专业的咨询公司,如睿深行策划,在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商业模式方面进行深度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方案。076921588816

论文题目:论旅游饭店发展战略分析摘 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高。饭店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论旅游饭店发展战略分析”为题,深入了解饭店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需求,掌握战略调整,为旅游饭店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建议。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旅游饭店的概念、类型和发展历程,并简要介绍了旅游饭店的特点和市场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旅游饭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运营管理不规范、品牌建设不足、服务质量不佳等,从而制定出发展战略应针对的问题和发展战略方向。第三部分提出了旅游饭店的发展战略,包括品牌战略、服务质量战略、市场推广战略等。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具体的发展战略案例,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关键词:旅游饭店,发展战略,品牌战略,服务质量战略,市场推广战略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odern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demand for tourism is increas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hotel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is paper takes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t hotels\" as the theme,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otels, grasps market demand and strategic adjustment, and provides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formulating correc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ourist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ype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ourist hotel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 status of tourist hotels.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hotels, such as irregula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brand building, and poor service quality, so as to formulate the problems tha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should aim at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third part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t hotels, including brand strategy, service quality strategy, market promotion strategy, etc.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spec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cases combined with actual cases,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words: tourist hotels, development strategy, brand strategy, service quality strategy, market promotion strategy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物流发展策略毕业论文

毕 业 论 文 中 文 摘 要物流作为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并日益成为企业所看中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借助电子商务全面提供物流服务质量,已成为物流业急需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 物流概念 物流管理 利润 费用一.引言 物流”概念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后几十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涵义从单纯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成为国际运输业中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物流概念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和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效率与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是目前被普遍认同的定义。 根据现代的物流概念,物流产业主要有四个主要分类,分别是: (1)硬件设施的物流业务,如经营货仓及码头; (2)运输基础的物流业务,如经营空运及海运等业务; (3)软件资讯基础的物流业务,设计电脑物流软件及管理手则给物流企业; (4)财务基础的物流企业,包括替运输公司进行报关等文件手续的企业。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主要有 4 个特点:(一)、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二)、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三)、以信息为中心;(四)、重效率更重效果。以上四个特点为中心写吧!呵呵~

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 现代物流与GIS融合 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 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 2)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 (物流设施、设备等 )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 (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4]。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 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 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1 物流配送过程 3 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需求分析 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 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 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 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 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 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 系统总体结构 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 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 图2 系统网络结构图 系统模型设计 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 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 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4) 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 4 系统功能实现 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 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 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 3)信息查询 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 4)模拟与决策 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 5结束语 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愈来愈成为热点[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1、张铎 《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流通经济 p12~13; 2、刘秉镰,姜国杰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p2 3、屈春燕等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学报 4、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当代经济科学 p51~56; 5、陈罕琳 《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 计算机周刊 ,p14; 6、兰洪杰,沈家洪 《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p10~11

要: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兴起,绿色化运动正向各领域渗透。绿色物流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运动向物流领域的渗透。绿色物流仍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显示出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却是巨大的,必将促进我国绿色物流迅速发展。关键词:绿色物流,物流战略,可持续发展1.绿色物流的定义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一些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 H﹒J﹒Wu 和 S﹒Dunn 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还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Jean-Paul Rodrigue, Brian Slack Claude Comtois 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丹麦出版的 Bjorn N﹒Petersen Palle Petersen 合著的《Green Logistics》中定义:绿色物流就是对前向物流(Forward Logistics)和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的生态管理(eco-management)。 从国外不同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绿色物流实际上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凡是以降低物流过程的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一切手段、方法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 在我国 2001 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这里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再根据现代物流的内涵,给出“绿色物流”的定义: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 2.绿色物流概念的内涵 上述对绿色物流的各种定义,虽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本质和内涵是基本相似的,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上述定义的共同之处就是,认为绿色物流即是对生态环境友好的物流,亦称生态型的物流。其根本目的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这一目的实质上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绿色物流可称作是可持续的物流(Sustainable Logistics)。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涵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③。产品在从原料获取到使用消费、直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对环境有影响。而绿色物流既包括对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分销、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也包括对退货品和废物回收逆向物流过程的生态管理与规划;因此,其活动范围包括了产品从产生到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包括公众、政府及供应链上的全体成员④。由于物流的跨地区和跨行业特征,绿色物流的实施不是仅靠某个企业或在某个地区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靠企业的道德和责任就能主动实现的。它需要政府的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公众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受害者。公众的环保意识能促进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并对绿色物流的实施起到监督的作用。因而,也是绿色物流不可缺少的行为主体。二、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首先,政府对绿色物流理念的推进。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经济建设以及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促进了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其次,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现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导下,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已开始形成。不少企业已具有环境意识,将生产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的宗旨和竞争的法宝;一些企业已按环境标准实行清洁生产,例如,海尔集团已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并获得ISO14001 标准认证。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意识已得到企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2.我国实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在中国,虽然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同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在绿色物流的观念、政策以及技术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缩小并消除这些差距,是全面实施绿色物流管理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以3方面:首先是观念上的差距。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绿色物流的理念更是几乎没有。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必须引起政府及企业足够的重视。因此,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必须将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的高度来认识,这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其次是政策上的差距。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对清洁燃料的使用予以税收优惠,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包装废弃物和产品废弃物的回收重用也进行了规定。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不断地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法规还不是很多。目前有些大城市已开始对污染严重的货车限制行车时间和路线。但是总的讲,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第三是技术上的差距。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订,还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技术离绿色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在物流系统规划方面,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在物流设备方面,设备的省力化、清洁化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功能的限制,也会导致物流路径的迂回与不合理。三、中国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等战略对绿色物流战略和策略的研究有重大指导作用。1.资源战略——循环物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实行资源节约,强调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用相对丰裕的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产品维护、维修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缓资源消耗速度;通过新的物流模式,降低物流过程的能源消耗。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观的引导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下面列举的是针对循环物流的一些具体策略:①前向物流过程的资源减量化;②逆向物流;③废弃物物流。2.环境战略——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在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包装、运输、分销、使用的整个阶段,对自然资源的污染物排放最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最小。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不仅追求产品及其包装的绿色化,也要求产品获取过程、使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因此,企业必须将环境问题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改造,是之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求,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实施绿色供应链的策略主要包括:①供应商的环境绩效评估及管理;②引入环境方面的帐务审核;③利用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包装与运输的绿色化管理;④面向环境的企业物流系统再设计。3.科技战略——绿色物流技术实施绿色物流同样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绿色物流战略的实施有重要作用:①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进步,决定着废旧物品的再利用途径和方式,因而,是企业进行逆向物流渠道设计的影响因素之一;②节能新技术、清洁能源、环保型车辆等技术有利于改善物流过程的能耗和废气污染现象,是绿色物流系统设备与工具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③ 以现代信息技术 CPS、CIS、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和物流系统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能帮助制订最佳运输路线、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减少无效物流量,进而减少能量消耗和污染物排放。4.员工教育战略——绿色物流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观和教育观,提高人口素质既包括提高人口的科学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包括加强对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与此战略相适应,绿色物流战略也应该包括对公众、消费者、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的宣传,建立员工的环境绩效激励机制,培育企业绿色文化。

客户开发的策略毕业论文

1、目标市场策略:市场探索,即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实行差异化营销与选择目标市场的前提。定位。2、营销组合策略:产品的研制、开发与产品组合,赋予每个产品独特卖点。产品策略的核心是重视研制与开发,占领技术制高点。3、产品的附加值,包括有形附加值和无形附加值:附加值,分销策略,或称渠道、网络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公关策略,政治权力策略。

给你一篇参考:如何发现潜在客户何谓潜在客户对于任何一名新的销售人员来说,都面临着相同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找到客户,把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除非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处于垄断地位,除非公司的品牌处于一个非常强势的市场状况,否则,任何公司的销售人员都将面临着如何寻找潜在客户的严峻现实。那么,究竟何谓潜在客户呢?其实,寻找潜在客户是任何销售人员从事销售工作的一条起跑线。所谓潜在客户,就是指对销售人员所在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确实存在需求并具有购买能力的任何个人或组织。如果某个个人或组织存在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可能需求,但这种可能性又尚未被证实,那么这种有可能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客户就称为可能的潜在客户或准客户;可能的潜在客户或准客户被证实确实有需求,就成为“潜在客户”;经销售人员按照某种要求评估合格的潜在客户就成了实际销售的对象,即目标客户。实践表明,开发任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都远远高于维持一个老客户的费用。因此,任何销售人员的目标都是期望维持长期稳定的现实客户。要长期维持稳定的现实客户,销售人员就必须在通过努力将目标客户转变为现实客户之后,继续不断地对现实客户提供更多更具有吸引力的措施,使现实客户成为不断地重复购买的客户,即成为满意客户。图1为销售人员开发客户的路线“晋级”图。图1 销售人员开发客户的路线“晋级”图潜在客户数量的多少以及潜在客户的质量,诸如支付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购买欲望等往往意味着销售业绩的高低。销售人员寻找潜在客户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应该把它当成做一项没有销售对象时才做的工作。众所周知,没有足够的客户资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无从谈起。任何销售人员都应该明白,在寻找潜在客户方面所作的努力越大,销售成绩将越好。寻找潜在客户的原则从可能的潜在客户到潜在客户仅一步之隔。因此,我们直接讨论寻找潜在客户的原则,事实上,没有任何通用的原则可供指导任何公司或任何销售人员寻找潜在客户。我们仅把一些具有共性的大方向的原则与大家分享,希望众多销售人员在具体销售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借鉴或使用。首先是量身定制的原则,也就是选择或定制一个满足你自己公司具体需要的寻找潜在客户的原则。不同的公司,对寻找潜在客户的要求不同,因此,销售人员必须结合自己公司的具体需要,灵活应对。任何拘泥于形式或条款的原则都可能有悖公司的发展方向。其次是重点关注的原则,即80∶20原则。该原则指导我们事先确定寻找客户的轻重缓急,首要的是把重点放在具有高潜力的客户身上,把潜力低的潜在客户放在后边。最后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对具有潜力的潜在客户进行访问,最初的访问可能只是“混个脸熟”,交换一下名片,随着访问次数的增加,访问频率的加快,可以增加访问的深度。除了上述几个大的原则之外,作为销售人员,你需要调整你对待寻找潜在客户的态度。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那么你需要将寻找潜在客户变成你的爱好。寻找潜在客户是你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你不能仅仅将寻找潜在客户视为一项工作,并且是你不愿意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事实上,寻找潜在客户不仅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而且会充满乐趣,你只需要改变一下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使寻找潜在客户成为一种乐趣与爱好,成为一种值得追求的职业与需要提高的技能。寻找潜在客户的方法寻找潜在客户的方法非常多。不过,与寻找潜在客户的原则一样,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普遍适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确保你一定成功。作为销售人员,你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只有不断地总结,你才能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1. 逐户寻访法该法又称为普访法、贸然访问法,就是指销售人员在特定的区域或行业内,用上门访问的形式,对估计可能成为客户的单位、组织、家庭乃至个人逐一地进行访问并确定销售对象的方法。逐户寻访法遵循“平均法则”原理,即认为在被寻访的所有对象中,必定有销售人员所要的客户,而且分布均匀,其客户的数量与访问对象的数量成正比。逐户寻访法是一个古老但比较可靠的方法,它可以使销售人员在寻访客户的同时,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社会。该法主要适合于日用消费品或保险等服务的销售;该法的缺点就是费时、费力,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更为严峻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住宅、隐私越来越重视,这种逐户寻访法的实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难度。2. 客户引荐法该法又称为连锁介绍法、无限连锁法,就是指销售人员由现有客户介绍他认为有可能购买产品的潜在客户的方法。现有客户的介绍方法主要有口头介绍、写信介绍、电话介绍、名片介绍等。实践证明,客户引荐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寻找潜在客户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大大地避免寻找工作的盲目性,而且有助于销售人员赢得新客户的信任。要应用客户引荐法,首先销售人员应该取信于现有客户;其次对现有客户介绍的客户,销售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必要的营销准备,销售人员要尽可能地从现有客户处了解新客户的情况;最后,在销售人员访问过新客户后,应及时向现有客户介绍与汇报情况,这一方面是对现有客户的介绍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争取现有客户的合作与支持。客户引荐法适合于特定用途的产品,比如专业性强的产品或服务性要求较高的产品等。3. 光辉效应法该法又称为中心辐射法、名人效应法或影响中心法等,属于介绍法的一种应用特例。它是指销售人员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首先寻找并争取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心人物为客户,然后利用中心人物的影响与协助把该区域内可能的潜在客户发展为潜在客户的方法。该法的得名来自于心理学上的“光辉效应”法则。心理学原理认为,人们对于在自己心目中享有一定威望的人物是信服并愿意追随的。因此,一些中心人物的购买与消费行为,就可能在他的崇拜者心目中形成示范作用与先导效应,从而引发崇拜者的购买行为与消费行为。光辉效应法适合于一些具有一定品牌形象、具有一定品位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比如高档服饰、化妆品、健身等。4. 代理人法代理人法,就是通过代理人寻找潜在客户的办法。在国内,大多由销售人员所在公司出面,采取聘请信息员与兼职销售人员的形式进行实施,其佣金由公司确定并支付,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以一定的经济利益换取代理人的关系资源。该法的依据是经济学上的“最小、最大化”原则与市场相关性原理。代理人法的不足与局限性在于合适的代理人难以寻找,更为严重的是,如果销售人员与代理人合作不好,沟通不畅或者代理人同时为多家公司担任代理,则可能泄露公司商业秘密,这样可能使公司与销售人员陷于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中。5. 直接邮寄法在有大量的可能的潜在客户需要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情况下,用直接邮寄的方法来寻找潜在客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直接邮寄法具有成本较低、接触的人较多、覆盖的范围较广等优点;不过,该法的缺点是时间周期较长。6. 电话营销法所谓电话营销法,就是指利用电信技术和受过培训的人员,针对可能的潜在客户群进行有计划的、可衡量的市场营销沟通。运用电话寻找潜在客户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分布在广阔地区内的大量潜在客户。7. 滚雪球法所谓滚雪球法,就是指在每次访问客户之后,销售人员都向客户询问其他可能对该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人的名单,这样就像滚雪球一样,在短期内很快就可以开发出数量可观的潜在客户。滚雪球法,尤其适合于服务性产品,比如保险和证券等。8. 资料查阅法该法又称间接市场调查法,即销售人员通过各种现有资料来寻找潜在客户的方法。不过,使用该法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对资料的来源与资料的提供者进行分析,以确认资料与信息的可靠性;二是注意资料可能因为时间关系而出现的错漏等问题。9. 市场咨询法所谓市场咨询法,就是指销售人员利用社会上各种专门的市场信息咨询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所提供的信息来寻找潜在客户的方法。使用该法的前提是存在发达的信息咨询行业,目前中国市场的信息咨询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使用该法的优点是比较节省时间,所获得的信息比较客观、准确;缺点是费用较高。潜在客户的评估大量的潜在客户并不能转变为目标客户。获得潜在客户名单仅仅是销售人员销售过程“万里长征”的起始阶段,因此,需要对潜在客户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估,以便从众多的潜在客户名单中筛选出目标客户。作为优秀的销售人员,需要掌握潜在客户评估的一些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销售人员事半功倍地完成销售任务。在挑选、评估潜在客户之前,销售人员需要先自问三个问题:一是潜在客户是否具备有你能够给予满足的需求;二是在你满足其需求之后,这些潜在客户是否具有提供适当回报的能力;三是销售人员所在公司是否具有或能够培养比其他公司更能满足这些潜在客户需求的能力。1. 帕列托法则帕列托法则,即80∶20法则,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于1897年发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学法则。该法则具有广泛的社会实用性,比如20%的富有人群拥有整个社会80%的财富;20%的客户带来公司80%的营收和利润等等。帕列托法则要求销售人员分清主次,锁定重要的潜在客户。2. MAN法则MAN法则,引导销售人员如何去发现潜在客户的支付能力、决策权力以及需要。作为销售人员,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判断某个个人或组织是否为潜在客户:一是该潜在客户是否有购买资金M(Money),即是否有钱,是否具有消费此产品或服务的经济能力,也就是有没有购买力或筹措资金的能力。二是该潜在客户是否有购买决策权A(Authority),即你所极力说服的对象是否有购买决定权,在成功的销售过程中,能否准确地了解真正的购买决策人是销售的关键。三是该潜在客户是否有购买需要N(Need),在这里还包括需求。需要是指存在于人们内心的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它由内在的或外在的、精神的或物质的刺激所引发。另一方面客户需求具有层次性、复杂性、无限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它能够反复地激发每一次的购买决策,而且具有接受信息和重组客户需要结构并修正下一次购买决策的功能。作为优秀的销售人员,他必须对需求具有正确的认识:需求不仅可以满足,而且可以创造!事实上,普通的销售人员总是去满足需求、适应需求,而优秀的销售人员则是去发现需求、创造需求。潜在客户的管理优秀的销售人员懂得如何管理好潜在的客户资源,他们既不会在永远无望的可能客户身上浪费时间,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捕捉重要客户的机会。营销实践表明,销售人员对潜在客户的管理主要从紧迫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入手。1.根据紧迫性分类紧迫性描述潜在客户在多长的时间范围内作出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决定。通常情况下,在1个月内能作出购买决定的潜在客户,就称为渴望型客户;在2个月内能作出购买决定的潜在客户,称为有望型客户;在3个月内能做出购买决定的客户,则称为观望型客户。优秀的销售人员会根据客户的不同类型,安排出不同的拜访,包括拜访频次和拜访深度等。2.根据重要性分类重要性描述潜在客户可能购买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的多少。虽然每个潜在客户对销售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据80∶20法则,优秀的销售人员更应该关注带来80%利润的20%的关键客户。为此,可以根据公司的业务情况,将客户分为三类:最重要的是关键客户,这类客户需要销售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访问频次,增加访问深度。其次是重要客户,这类客户应该安排合适的访问频次和内容;最后一类是一般客户,这类客户维持正常的访问频次与内容即可。

当前中国消防产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我国消防产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包括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自动灭火、消防装备、防火建材等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科研开发、消防规划设计、产品制造、合格评定、消防工程安装和服务等机构组成的专业化、系统化、行业化的产业队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为了更好地认识该产业未来的发展,有必要首先回顾一下我国消防产品发展的历史和消防产品行业的现状。一、我国消防产品行业的历史回顾消防产品制造业是消防产业的基础。改革开放前我国消防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西方国家,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只有1OO多家。其中消防电子产品、固定灭火系统产品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形成小规模生产,而且借鉴、参照国外产品较多。20世纪80年代末逐步形成产业化生产。然而,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消防产品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日趋活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模较大,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不断涌现。企业性质也从单一的国营、集体所有制形式发展为个体、集体、国有、股份、合资、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一些企业逐步建立起来,军工、机械、航空、化工、核工业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加入消防产品行业,极大地改善了消防产品企业结构,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初步形成。二、中国消防产品行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打破行业垄断,允许进口产品进入市场,统一准入则等一系列重大行业政策。在新的行业政策指导下,目前中国的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已能生产各类消防车、消防艇、火灾探测报警设备、固定灭火设备、灭火器、灭火剂、防火门等19大类约900个品种近10000种规格的消防产品,基本满足了我国防火灭火的需要。1、产业结构布局目前国内消防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单一企业规模份额小,企业数量多的现象普遍,目前,国内同时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在生产同一产品,有几千家大小不同的企业在从事消防设备安装。一般的产品和服务很多,中档产品和服务靠进口或者以合资形式供给较多,高档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国内生产企业很少,因此导致国内消防产业商家在产品结构组成的不合理性。由于我们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市场运行不够规范,导致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不能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致使一些低劣产品和服务对市场冲击很大。这种现象导致消防产业得不到高效发展和质的升华,难以形成核心力较强的集团企业,因此对未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融人全球经济非常不利。2、产品品种数量根据原公安部消防产品行业管理办公室公布的质量信息目录,我国的消防产品现划分为21大类105个品种,相关消防产品划分为8大类25个品种。3、产品质量水平消防产品属于安全类产品,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国内大部分消防企业对此认识的程度不同,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同。从灭火器材产品来看,其质量处于一种绯徊不前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发展后劲不足;从防火设备产品来看,纯国产产品处于不利的地位,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手段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防火材料产品和服务,国内的质量水平分布及发展很不均衡,国内已有少数国际水平的防火材料,已通过国外质量检验,在产品生产管理上得到了国际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但这样的企业和产品为数很少,在国内尚未形成绝对竞争优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许多用户注重价格而轻视质量;二是国内宏观调控对优质产品的支持力度较小;三是市场运作不规范,违背市场运行规律,人为干扰因素较多,致使质量高的产品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质量低劣的产品不能受到强有力的约束。这也是摆在我国消防产品质量认证和监督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4、市场竞争状况随着国内消防器材生产厂家的日益增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各种消防器材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大,大都出现了产大于销、供大于需的矛盾,市场供应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为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外企业之间在统一的规则下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从初期的数量、品种、兰能竞争,发展到后来的价格竞争,直到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质量、服务、品牌的竞争。以火灾报警行业为例,目前国内消防报警厂家一百多家,国外消防报警产品在中国销售的也有三十家左右,每年共计销售300多万只探测器。虽然各厂家在价格战中已深深地感到了竞争的压力和残酷,但仍基本保持每年10%-15%的增长率,说明消防报警行业仍在成长期竞争。刺激了优胜劣汰的进程,加速了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改造和调整,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在宏观调控下,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出基础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消防产业和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5、产业发展方向消防产业的发展方面包含着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消防设备必须向技术含量高、实际使用效果好、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二是加快消防设备的创新研究,满足人们对建筑物使用满意度不断提高的需求。例如,防火建筑材料产品必须向高技术含量、装饰性能好、对环境无污染、成本相对低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消防产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整个行业的发展还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对大规模的石油化工火灾、矿山森林火灾、易燃易曝危险物品火灾、高层建筑和大空间建筑火灾等特殊环境火灾,现有的中国消防产业无论是技术与知识,还是装备与能力均感力不从心。经济建设发展的方向,决定了消防产业的发展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新的机遇和挑战,消防产业发展的方向必须进行新的调整和迅速定位,必须建立更完善的消防体制,加速消防产业的改造、整合,以适应新世纪消防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消防产业的定义和构成所谓消防产业是由消防规划、建筑防火规范化管理、消防技术开发研究、消防设备制造、消防设施设计、安装等机构组成的专业化、系统化、行业化的产业队伍。完整的消防产业构成应该包括行业管理、产业制造与分销、工程与服务、技术开发及咨询等几个部分。1、行业管理主要指的是政府各有关部门,包括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规划单位、消防产品质量监督单位、消防工程审核监督单位等;2、产品制造与分销包括消防产品制造单位、消防产品分销单位、消防产品零配件供应单位等;3、工程与服务包括消防工程设计单位、消防工程施工安装单位、消防工程监理单位、消防工程物业管理单位等;4、技术开发与咨询包括消防技术开发研究单位、消防中介技术咨询单位、消防宣传与教育、培训单位等。消防工程设计、消防设施安装、消防技术咨询、消防设备制造、消防工程物业管理、消防工程监理实施的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形成将是中国21世纪消防产业的发展方向。四、中国消防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国家公共安全问题,消防产业尤其备受各国政府关注。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内中国消防产业必将呈现高速发展的迅猛势头。可以说,消防产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1、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消防产业的广阔市场空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各级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家对城市消防设施的投入逐年加大;人们对消防安全保障的需求不断提高,社会对消防产品的需求将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这给消防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尤其是消防法的出台,明确了各级政府对消防工作的职责,不断加强了政府对消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政府对城市消防安全保障设施的投入逐年加大。近年全国各大城市不断有新的工、商、文、体设施落成,这些建筑都与消防系统行业息息相关。北京2008年将主办奥运会,预计有约人民币2000亿元的设施将于未来几年内竣工,行业人士估计其中消防系统工程约占6%-11%即人民币120亿元到200亿元。2、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重视推动消防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国家公共安全问题,消防产业尤其备受各国政府的关注,我国相继颁布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公安部2001〔217#〕《关于进一步加强哈龙替代品及其替代技术》等一系列强制性法规,以规范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建设,因此,未来十年内中国消防产品行业必将呈现高速的发展势头,预计在未来5年内,消防产品行业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5%-20%,年总产值将达到350亿元至400亿元。3、中国加入WT0进一步促进消防产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对国内消防产业既是一个挑战又是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由于大部分消防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产品价格较国外产品有一定优势;关税的下调,既有利于国外产品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也为我国消防产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外的金融保险业进入中国,势必广泛地涉及消防安全领域,国内的保险业务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与完好程度、运行状况、消防器材的配置等都将影响是否承保和保费的高低,这将对消防产品市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加入WTO后无疑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国外的在华投资继续增加,包括国外的建筑商在内,将极火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发展,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扩大和人们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对相关消防产品的需求也将大大提高。

银行竞争策略毕业论文怎么写

金融专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与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有关的问题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2、商业银行网络业务的发展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3、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4、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5、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6、通货紧缩的根源:有效需求不足7、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三、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1、扭曲的利率结构不利于经济发展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4、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5、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四、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1、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2、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6、我国利率市场化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五、政策性银行问题研究1、政策性银行如何配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2、我国政策性银行外部关系的协调3、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六、银行不良资产研究1、转化或清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法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3、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4、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债转股的必要性和设想5、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6、债转股在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效果分析7、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七、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2、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3、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4、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5、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八、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1、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证合作2、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保合作3、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的潮流4、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5、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6、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九、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1、论企业重组与债券融资2、成功推进国有企业重组需要怎样的资本市场3、企业重组的市场支持机构--投资银行的发展前景;4、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5、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十、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研究1、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思考2、论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3、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4、论农村信用社制度创新5、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6、如何构建县联社综合体系7、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十一、国债问题研究1、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2、对国债发行方式的国际比较3、论国债流通市场的组织与管理4、以国债利率为突破口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5、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国债进行宏观金融调控6、论国债市场与利率自由化78、论国债、投资与经济增长十二、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1、浅析银证合作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2、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方向3、论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4、论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5、论我国信托投资业的问题、改革对策与前景6、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特点、问题及相关政策7、加快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8、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与货币市场的发展十三、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1、我国急需建立健全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2、西方国家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3、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构想4、我国建立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基本原则5、建立我国存款人利益保护体系6、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市场退出机制7、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8、我国应暂缓建立存款保险制度9、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十四、银行业并购问题研究2、银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探析3、银行业并购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我国银行并购案例分析5、我国银行业的并购模式探讨6、通过并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十五、货币市场问题1、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完善措施2、货币市场机制分析3、论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4、论票据市场的功能和作用5、国库券市场的投资分析6、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的关系分析十六、资本市场问题1、试论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功能2、投资银行组织模式比较与选择3、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经纪人制度4、企业并购的风险及防范5、国内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6、试论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7、二板市场的特点、功能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8、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标准、组织实现及主承销商保荐制度9、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10、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十七、保险学论题1、当代中国经济中的保险作用研究2、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3、试论财产保险的经济意义4、试论人寿保险与储蓄的关系5、试论保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6、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7、论再保险的经济意义与法律意义附表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论文题目:专业:分校: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附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社会调查题目:专业:分校: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附表十一: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社会调查鉴定表分校:学生姓名性别学号专业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题目调查内容个人鉴定被调查单位意见:盖章:年月指导教师意见:签字:年月分校审核意见:盖章:年月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选题要好,这个非常的重要,(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占了这个便宜的)要是大家都选一个题目还有什么可写的,要是你的选题的能有特点引起老师的重视和赞赏,必定会有加分的哦,你可以多选些题目多征求带你的老师的意见,虚心些,老师喜欢你的题目你要是有什么想不到的和问题,他也愿意帮你.当然还的认真加努力.但是带你的老师很重要的,一定要多虚心,多请教他.大家都毕业顺利吧!

你可以去问下你的导师或者师哥师姐呗~看下你应该怎么写~其次就是自己多去查阅下参考文献看下(金融)这本或者是这类的期刊~看下这类的论文写作有什么规律~好好学习参考参考吧

  • 索引序列
  • 假发行业策略毕业论文
  • 发展策略毕业论文
  • 物流发展策略毕业论文
  • 客户开发的策略毕业论文
  • 银行竞争策略毕业论文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