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诞生1.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车驱动三轮汽车。1804年脱威迪克设计制造了第一辆蒸汽汽车。 2.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先试验成功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3.1986年国际汽车产业界推举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主办国际汽车百年圣诞庆贺的盛典 汽车工业史上的三次变革 1.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2.第二次变革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当时欧洲内部关税壁垒逐渐拆除,使欧洲市场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3.本世纪60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使得世界汽车工业发生第三次变革四大汽车城 1.底特律:美国汽车城。盖拥有汽车亿辆,平均每人就有一辆。垄断美国汽车工业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期勒汽车公司的总部均设在底特律城,全国1/4的汽车产于这里。全城442万人口,有91%的人以汽车工业为主。 2.丰田:日本汽车城。丰田市有人口28万,其中丰田汽车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人员、家属占62%。丰田公司有10座汽车厂,生产几十个系列的轻重型汽车。此外,它还有1240家协作厂。全公司每个职工平均年产值13万美元,居世界之首。3.都灵:意大利汽车城。全市人口120万,其中35万多人从事汽车工业,每年生产汽车占意大利总量的75%。菲亚特公司1899年在这里创建汽车厂时,仅有41名职工,现在已发展为世界第七、欧洲第二大汽车公司。4.斯图加特:德国汽车城。全城人口 60万,是生产世界第一辆汽车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所在地。该公司在国内设有1800个维修点,在国外17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250个未来汽车将呈八大特点 美国《汽车新闻》杂志对目前每年生产5000万辆汽车的统计,预测国际市场汽车结构将出现以下八大特点。1.柴油机被更多的轿车所采用,欧洲装备柴油机的轿车已越来越多。2.汽油机技术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将取代化油器发动机。欧共体已明确规定:今后生产的汽油机汽车必须装备电控燃油喷射系统。3.电动汽车将进入实用阶段。随着低价格、高能量和长寿命新型电池的研究发展,以及人们对环保的强烈呼声,电动汽车将逐渐在各大城市成为一种代步工具。4.汽车安全标准将会更加严格。为保证汽车可靠性和稳定性,ABS也将逐渐成为一些车型的标准装置;安装保障乘客的气囊装置的数量将逐渐增加,一些车型甚至装备侧面气囊;三点自动上肩式安全带、防侧撞杆及钢制链都将装备到各种类型的汽车上。5.使用更多替代钢的轻型材料,以降低车重。铝合金、镁合金及碳素纤维等轻质材料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将增多。6.各种电子装置将在汽车上更多地应用,如电子发动机锁,它使偷车贼无法下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使驾驶人员无论身处何处,都不会迷路。7.载货汽车将改进现有的动力装置。使用一种更加有效的动力装置,可以使目前的载货汽车拉得更多、跑得更快。8.前轮驱动汽车将有所增加,发动机横置技术进一步发展,将使汽车更省油、更为经济;一些大型汽车也将采用前轮驱动方式,如新奥迪AB 等。
简介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哦。编辑本段发展1890-1920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并于1886年1月29日申请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所以,1886年1月29日被认为汽车的诞生日。几乎同时,,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成功研制成一辆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1894年奔驰velo是最早的量产汽车. 材料方面,1900年,金属车身获得专利,但主体结构仍是木材和连接(以前是这个“他”)它们的钢材.二十世纪初,JOHN PIERPONT MORGAN创建了美国钢铁公司,为迅速成长的汽车工业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Edward G budd 发明了全金属车身.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1918年意大利蓝旗亚公司也开始生产全金属汽车.非承载式车身向承载式车身转变,汽车不再是底盘和车身的简单叠加,而是成为整体. 技术方面,1890年panhard levassor公司(法国)制造的第一批汽车为后来汽车设定了很多标准并沿用至今.如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布局和最早的变速器.1904年panhard levassor又对汽车布局做出了注解,包括发动机舱罩的身高和乘客座位的降低等,勾勒出了现代汽车雏形. 颜色方面,早期汽车只有黑色,1924年庞蒂亚克前身oakland公司与杜邦油漆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辆彩色汽车(蓝色). 代表车型 1886 戈特利步.戴姆勒四轮汽车 1890 Systeme Panhard四轮汽车 1914 道奇Brotherrs 1922 蓝旗亚Lambda 1925 奥迪18/70 hp type M型编辑本段1920年-1950年 哈利·厄尔时代德国发明了汽车,美国则把这个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而哈利厄尔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汽车设计大师,对现代汽车的影响不可估量. 哈利厄尔进入通用公司,1927年设计出凯迪拉克lasalle,哈利厄尔时代开始.它有圆润的线条,锥形的尾部,修长低矮的轮廓.1928年哈利厄尔在汽车设计中加入了镀铬装饰.三十年代开始,他建立的艺术色彩使通用汽车逐渐成为最强大的汽车帝国.1938年.他,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车别克Y job.船型车身,复杂曲面构建的流线型车身都是此后几十年厂商模仿的对象.Y job还第一次引入黏土模型技术,使汽车外形更加灵活.该技术一直沿用至今.1947年,凯迪拉克sedanet用银光闪闪的镀铬装饰和漂亮的尾鳍征服了世人是哈利厄尔将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艺术和时尚.编辑本段1930年-1950年 流线型与船型车身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到二战结束的20年,是汽车设计向现代化转变的重要时期,由美国人独占鳌头的汽车设计领域也加入了欧洲人.欧洲在流线型设计方面走在前面.意大利giuseppe merosi1913年为count ricotti公司设计的汽车是流线型的最早期作品,paul jaray第一次开始了风洞实验并获得了美国专利. 由于经济不景气,美国制造商也认识到空气动力学在节省燃料方面的重要.流线型在30年代几乎就是时尚的代名词.车头变宽,将轮胎包入,前大灯陷入车头,挂在车尾的独立式行李箱也与车尾融为一体,奠定了现代三厢轿车的雏形,完全摆脱了马车的影子.1934年克莱斯勒airflow采用了更轻的承载式车身,达到了54:46的前后轴质量分配(当时同类产品为30:70)大幅提高了操控. 但习惯了浮夸风格的美国人并不甘心完全屈从于空气动力学,因为这让车看起来过于相似,不利于刺激消费.到了40年代,流线型潮流如时装一样褪去.以别克J job为代表的新型汽车拥有了高高隆起的鼻子和向下的车尾,成为船型车身. 这段时间中,欧洲制造商却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雪铁龙在三十年代就将独立式前悬架和前轮驱动技术大规模应用于轿车traction avant.为了降低自重,它还采用了来自赛车的承载式车身. 19世纪末,汽车的最高速度达到了50km/h,开放式车身向封闭式车身过度. 20年代是美国汽车产业的第一个爆发期,为了刺激消费,通用汽车在1924年第一次推出了"年度改款",这在现在几乎被所有的大型汽车厂商使用. 代表车型 1927年 paul jaray的流线型汽车 1934 年克莱斯勒airflow 1934 年泰托拉T77 1934 年雪铁龙traction avant编辑本段1940年-1960 年国民车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凭借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进入汽车普及时代,而汽车在意,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是二战后才大量进入家庭的,并在6,70年代进入高峰. 希特勒在二战前提出的"生产国民大众使用的汽车"思想使二战结束后欧洲车坛诞生了很多实用,经典的国民车,采用尽可能简单耐用的机械结构,而造型只是附属品. 大众甲壳虫,汽车史上划时代的经典,也是历史上生产周期最长的一款车(即使今天甲壳虫依然是时尚实用的代名词,虽然与当时国民车的理念有所背离),出自费迪南德.保时捷之手,1930年诞生原型车,1939年正式开始生产,简单耐用,便宜省油,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车.也奠定了大众汽车今后在汽车界的地位. 1948年法国雪铁龙2CV,1948年英国morris minor,1957年意大利fiat500,1959年英国mini,都是那个时期国民车的经典,也是汽车史上的经典.1950年-1970 年长尾鳍到短尾,coupe短暂兴起当时典型的美国汽车是火箭式车头,飞船式车尾.二战结束后十几年美国汽车爆发式增长是史无前例的,更大更好成为格调,性能的重要性变得稍逊于外表,舒适和款式变为最重要.而长尾鳍这是那个时代美国车的典型特征.后来,楔形车身,即短尾设计的运动汽车开始普遍.60-70年代的中置发动机跑车兰博基尼,法拉利,玛莎拉蒂,以及福特野马,克维特,道奇蝰蛇,都采用了长车头(放置排量巨大的前置发动机),短而宽阔的车尾(容纳巨大的车轮). 美国经济的强大以及意大利英国为首的欧洲小厂热衷表现美学功底,使追求运动气息的年轻人开始追求coupe车型.阿斯顿马丁DB2,阿尔法罗密欧giulietta,,玛莎拉蒂A6和5000GT等,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70年代后,石油危机爆发,人们逐渐失去对coupe的热情转向经济实用的小型车,尤其是日系车.编辑本段1970年-1990年 平面直角和多元化1974年是个重要的年份,马里奥.甘地尼设计的兰博基尼countach和乔治罗亚设计的大众高尔夫都在这年诞生,它们采用的直角造型降流行数十年的曲线美学无情抛到了一边.此 后几年乔治罗亚有设计出类似的fiat熊猫和兰西亚delta等.他们的出现改变了很多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是对当时汽车零配件工艺的一种妥协,我们都知道要准确制造几个使用不同材料构成的带有复杂线条和曲面结构的零件并完美组合在一起的难度要远远高于搭几块集合积木.所以方方正正的造型能够在80年代异军突起,并被日本厂商发扬光大至90年代.其中最坚定的支持者非volvo莫属,70年代后期的240和后来的,厂商希望方正的造型设计给驾驶者带来安全的心理暗示.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80年代财政相对困难,汽车开始向多样化的实用性发展.来自军用,农用,远征等领域的设计,凭借特别"缺少风格"的怀旧情结和强烈的实用性特点,在汽车界掀起波澜并在后来成为时尚.最能体现这种转变的美式吉普逐渐成为40年代以后美国人文景观的一部分.1974年,第一辆切诺基诞生,成为吉普汽车史上最为成功的系列.但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更精巧,外观更像轿车的运动多用途车.1984年新切诺基问世,吉普把以前的粗犷越野车变成了一种时尚都市汽车.同时期诞生的路虎揽胜则抓住了高端市场.80年代开始,MPV诞生,1983年11月克莱斯勒第一款也是全球第一款厢式旅行车-大捷龙问世,与以往面包车不同,这种车在为乘客提供更大空间的同时,还具有轿车般的安静舒适.MPV旋风至此从北美延伸至全球.雷诺espace则是欧洲第一款年代,雪弗兰卢米娜和丰田大霸王也加入阵营.编辑本段1990年-present 分裂的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代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更加追求个性,更加挑剔,思想更加多元化,这也导致多种风格同时涌现. 其中之一经典主义.其中又包含多种层次.一层是设计师本身对于过去经典的缅怀与尊敬,另一层是设计师力图在原来的经典车型中赋予自己的色彩,还有试图使用经典车型为公司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各自代表分别为大众新甲壳虫,mini,和克莱斯勒PT漫步者. 另一分支是新经典主义,传统是要遵循的,但更多的还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创新.90年代末宾利和劳斯莱斯分别被大众和宝马收购,随后在全新设计团队的操作下推出的欧陆GT和幻影虽然有着全新的面貌,但是依然有着对传统的尊重,这才换来其能够继续壮大 更为重要的,边锋主义和流线主义,他们虽然各有特点,但是设计中却摆脱不了对方的影响,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边锋主义(new edge)设计理念被普遍认为从福特GT90开始.宽大的曲面,尖锐的圆角,过渡凌厉,线条果断而富有张力,区别与圆润流畅的造型风格,设计上更注重线条层次感,这种对于线条强调的设计在视觉上会让人感觉车型尺寸更为宽大,针对小型车设计来说非常合适.所以颇受厂家欢迎,代表车型奔驰A级.可以看出,边锋主义的实施过程中依然摆脱不了流线主义,如果没有流线,设计出来的小型车只能是箱子一块,缺乏美感,当然,在边锋主义的影响下,流线主义的设计更为运动和时尚,这在90年代末出现的一些跑车上可以看出,比如第一代奥迪TT,福特雷鸟等,车型充满了气势和冲劲. 进入21世纪后,从现在的汽车设计趋势来看,最后边锋主义还是战胜了流线主义,不管是在内饰还是外部线条都追求极其硬朗的线条.这种线条可以让汽车看起来强劲有力,很安全,但缺点是它迫使汽车变得更长更宽更高.这可以从小车越做越大的状况上体现.但是这对于中大型车和跑车就非常合适,比较经典的如克莱斯勒300C,兰博基尼GALLARDO等.
你这个有难度,但是貌似又很好解决。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当然去谷歌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感觉你的选题太宽泛了
汽车发展史简述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
已经驶过了100多年风雨路程。
从
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
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汽车发展速
度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
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
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
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
让
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
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
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汽车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历
史,总的说来,可分为蒸汽机发明
前、蒸汽汽车问世、流水线大批量
生产汽车三个阶段。
蒸汽机发明前
人类最初的劳动完全由人本
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
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
和马之前,使用的也是“人体”这台
发动机。
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
机”。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
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人
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
使用水力、风力。
蒸汽汽车问世
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
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
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
这种蒸汽
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
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随着蒸汽驱动
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便
车海钮互)眸
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
幕。
1769年,法国人.古诺制造
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
轮汽车。
到了1804年,托威迪克设
计并制造出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
车还拉着10吨重的货物行驶了
15
.
7公里。
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
沃奇·勒将一辆蒸汽汽车投人运
营,相距巧公里的格斯特夏和切
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
运输服务,这辆运输车走完全程约
需45分钟。
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
头出现了蒸汽公共汽车当这个笨
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
起了很大的骚动说起来,这种车
比现在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
又低,常常损坏未经铺修的路,引
起各种事故。
当时市民们曾呼吁取
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
的“红旗法规”。
具有讽刺意味的
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
国后来在汽车制造方面大大落后
于其它工业国家。
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
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改进蒸
汽发动机,艾提力·雷诺在1800
古诺发明制造的蒸汽汽车
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
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
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
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
机。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
又发明了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
气四个冲程的发动机。
为了纪念奥
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称为奥
托循环。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
·
本茨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
试验性发动机。
1883年10月,本茨
创立了奔驰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
机厂,1885年又在曼海姆制成了第
一辆奔驰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
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
.
66
千瓦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
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塞点
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
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
手把等。
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在
与威廉·迈巴赫合作制成第一台
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基础上,
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
车”。
该车装用功率为千瓦、转
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以每
小时18公里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
向康斯塔特,于是世界上第一辆由
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诞生
了。
也是在这一年,卡尔·本茨第
一次把三轮汽车卖给了一个法国
人,由于这种三轮汽车设计合理,
选材和制造精良,因此受到好评,
销路日广。
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
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
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
辆三轮汽车的1885年视为汽车诞
生年。
本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
工业的鼻祖。
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
第二个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汽车驾
驶员必须是勇敢、机智的机械修理
工,在许多场合下他不得不从汽车
内爬出或爬到汽车下或者到乡下
铁匠那儿去修车,所以一般人是望
车莫及的。
尽管如此,坐在极为嘈
杂和震动非常厉害的汽车上,不仅
要饱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晒雨淋,而
且全然没有今日驾驶员的舒适和
气派,况且马车手还认为汽车抢了
他们的生意,当汽车与马车并行
时,他们常常扬起皮鞭抽打汽车驾
驶员。
进入流水线大批最生产时期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
仅是欧洲人的专利了,特别是当亨
利·福特于1908年10月开始制
造和销售著名的T型车以后,这种
车产量增长惊人。
1913年,福特公
司首次采用流水装配线方式大规
模生产汽车,使汽车成本大跌,汽
车不再是贵族和有钱人的奢侈品
而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
从
此,美国汽车迅速成为世界宠儿,
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
汽车王国。
所以,人们说,汽车发明
于欧洲,但获得巨大发展是在20
世纪30年代的美国。
福特采用流
水作业方式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
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一
种实验性的发明转变为关联产业
最广、涉及工业技术最丰富的综合
性工业。
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不
仅依赖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
而且也取决于汽车工业应用这些
技术的能力和世界汽车市场的容
量,两者相互影响并受到整个经济
形势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和能源
及原材料供应、意外变化及国家政
策等的影响。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
战中就培训了不少驾驶军用卡车
<汽车运用》·月刊
的驾驶员,
他们中的很
多人还学习
到了一些汽
车机械技
术,于是战
后汽车买卖
兴隆,在美
国,汽车制
造商和附件
供应商全负
荷生产仍不
能满足要求的迅速增长,汽车价格
也几倍于战前。
但时隔不久,由于
经济萧条,汽车高需求即宣告结
束。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
国,汽车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更高,几乎生产多少就可售出
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发了
横财,战后的美国工业越发兴旺,
汽车生产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遥遥
领先的地位。
汽车业、钢铁业、建筑
业曾被誉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
柱”,而汽车工业更是美国工业的
骄傲和象征,长期以来,他们一直
以研究开发豪华汽车为主。
但当
1973年首次发生石油危机时,美国
汽车工业便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日
本似乎对此早有察觉,他们大量研
制生产小型节油汽车,终于在1980
年把美国赶下了“汽车王国”宝座,
取而代之。
日本真可谓“后起之秀”,当历
史进人20世纪后,日本才出现第
一辆汽车,几年后日本才开始研制
汽车。
但谁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
一次出口汽车(向我国上海)的日
本,60年后竟然出口汽车达6400
万辆,登上了汽车王国的宝座。
这
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汽
车发展史上一个特大新闻。
当然美
国也决不会就此罢休,到底鹿死谁
手,还很难预料。
未来的汽车市场仍是世界市
福特T型车
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有人以
美国汽车之王通用汽车公司为例,
它平均每巧分钟用于汽车生产的
投资就高达180万美元,这真是令
人惊讶的数字。
因此,人们预料,将
来只有资金雄厚的汽车公司才能
有这样的投资能力,不过由于有政
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未来汽车舞
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独角戏,中小型
汽车公司也会有很大的发展。
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如今
已有许多公司把各种先进技术和
装备,如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
通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
和新方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
工业中,汽车正在走向自动化和电
子化。
有了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可
接收交通卫星的通信资料,确定汽
车所在位置,从而自动提供最佳行
车路线,并且显示出交通图;汽车
雷达系统可以把障碍物的距离和
大小告诉给驾驶员,这样停车就更
容易;而语言感知系统可以用图、
表和声音告诉驾驶员汽车的各个
部位情况,此外还可按“音”行事,
执行有关驾驶指令等等。
另外,汽
车的能耗、废气排放、噪声和污染
等公害也将减少,安全性、使用方
便性将日益提高,在可以预见到的
未来,汽车仍将是世界上的主要交
通工具。
口
网页链接吉利官网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成立于1986年,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2009年12月23日,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出炉。
上榜的五家中国民企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次入围。
吉利以营业收入亿美元(含沃尔沃2011年营收)首次进入500强,车企排名第31,且总排名从去年的第688位跃升至第475位。
截至2013年,吉利共有慈溪、临海、宁波、上海、湘潭、济南、成都等9个生产基地,合计60万的产能。
2013年4月18日吉利集团与宝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宝鸡新建基地,投资72亿元,年产整车20万辆。
2014年12月31日,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投资签约。
投资70亿元,年产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5万台燃气发动机生产基地和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
2014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发布全新品牌战略。
取消现有全球鹰,帝豪,英伦品牌,回归一个吉利,并采用全新LOGO。
先要有动力源....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缔造者,李书福以及吉利汽车一向是业界的关注焦点。从创立至始,吉利一直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不仅成功挑战了外资品牌与合资品牌一统中国汽车市场的局面,而且用实力证明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同样可以获得出色的发展业绩。就在不久前,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宣布:吉利汽车未来要占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10%,吉利的发展将踏上快车道。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表明,2006年吉利汽车年销售量是万辆,约占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从5%到10%,中间所要跨越幅度之大令人吃惊。在外资品牌、合资品牌纵横中国汽车市场的当下,横亘在吉利面前的不仅仅是强大对手的重重包围,还有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程度、以及对汽车核心技术的把握。从而某种程度上来讲,吉利的整个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挑战到突破的缩影,而吉利的梦想就是中国汽车工业朝着自主方向发展的梦想。 靠合资成就不了中国的汽车制造强国梦,这一点早已形成共识。在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品牌影响力、缺乏足够专业人才的前提下,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发展?这一直是许多人思考的问题。而以吉利为代表的一批汽车后来者的异军突起,以大无畏的精神扛起了民族汽车产业和自主创新的大旗,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吉利1997年正式进入汽车领域后,尽管很少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更没有合资企业在金融和财税方面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还得顶着同行的“奚落”、“嘲笑”甚至“打压”,但吉利没有在困难面前止步,而是以勇敢的挑战者姿态执着前行,短短10年时间里,取得了快速而长足的进步,在车型和关键部件开发上不断获得新的成绩,并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市场:2004年,吉利汽车出口4846 辆,名列中国轿车出口第一名;2005年,吉利出口轿车近7000辆,出口国扩展到30多个国家;2006年,吉利进军欧美的脚步明显加快,吉利汽车分别在德国法兰克福和北美亮相,年度总销售量达万辆。而2007年,预计吉利汽车的销售又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吉利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来自是中国整体汽车需求量的爆炸性增长,但更主要的是取决李书福独特的市场战略:先把低端市场做好,然后再进入中级轿车市场;在做好做大国内市场以后,再进入国际市场,迅速积累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投入,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将实现三分之二的出口,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 李书福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才能赢得未来。于是一些世界级的汽车专家都被延请入吉利汽车,从事吉利汽车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进入吉利的研究院以及吉利的各个工厂和各有关方面。 而在做好低端市场之后,投入精力进军中高端车市也是吉利的发展策略重点。吉利紧锣密鼓实施“技术战略”,要求在传统技术上解决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在前沿技术上要寻求突破,制造出真正和中级市场匹敌的车型。吉利金刚(专题 参数 实拍 资料图)、远景(参数)就充分展示了吉利进军中级车市的技术基础。 吉利的成功,是一个勇敢挑战者的成功,也是一个敢于突破自我的中国企业的成功。松下幸之助造出第一个开关时,没有人会想到要去买他的开关;福特造出黑色T型车时,没有人认为已经有了马车、这世界还需要“汽车”这种东西;在李书福的吉利汽车上路之前,没有人认为中国私营企业可以造出能上路跑的轿车。这些层次不同、背景不同的创业者虽然做了不一样的事情,但其成功的核心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事在人为。 吉利虽然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进入汽车工业的,但是,吉利的进步已经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出了四大贡献:首先,吉利汽车的发展模式代表汽车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即以民间资本为主,社会资本为辅。其次,吉利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在“合资浪潮”之后投身自主创新的先行者之一,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成为在汽车领域树立起一面自主创新的旗帜。第三,吉利以出色的性价比,使普通百姓拥有汽车的梦想成为现实;第四,吉利以迅猛的发展姿态,重塑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格局,推动中国汽车行业朝外资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 吉利的诞生与发展,就如同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自主品牌制造时代的曙光。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之路仍然漫长,所以吉利更需要得到宽容、呵护与支持。从挑战者到突破者,吉利用技术创新树立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竞争力,用“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企业理念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这就是吉利对于中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企业界的意义
车灯发展史,煤油到激光经过了什么?
现如今,不少汽车品牌都因为独具特色的头灯而魅力倍增,如宝马的“天使眼”、保时捷的“青蛙眼”、奥迪的“矩阵式大灯”等。
从卡尔 本茨“汽车之父”创造出第一台汽车后,人们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工艺和材料不断的升级,汽车照明也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汽车照明系统由“睁眼瞎”到“千里眼”,汽车的眼睛,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代:煤油灯、蜡烛
19世纪末期,汽车工业仍处于萌芽阶段,“汽车”不过是车轮、座椅、发动机等基本架构的组合体,此时的车辆在道路上处于“喇叭基本靠吼,拐弯基本靠瞅”。
当时的汽车驾驶员们经常会在夜间、大雾、雨雪天气中因看不清路面而迷失方向或撞车,因此他们便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煤油灯和蜡烛装入灯筒中,挂到汽车上(这一做法和此前马车的车灯类似),最早的车辆照明装置因此应运而生。
虽然给汽车装上了“车灯”,但是煤油灯、蜡烛灯效果太低,在颠簸的路况上灯光也随之晃动,只能实现警示行人,而无法照路道路。如遇雨雪等特殊天气,驾驶员则根本看不到,只能做“睁眼瞎”了。
煤油、蜡烛还有个难题就是需要不断的补充燃料,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便利性。如果发生车祸导致灯筒破裂,极有可能引发火灾。
第二代:乙炔车灯
乙炔灯,俗称电石灯,利用碳化钙和水的反应生成乙炔,而乙炔点燃便可发光。
19世纪末乙炔盛行的年代,爱迪生其实已经发明了第一支碳丝白炽灯,但碳丝脆弱易断的特性,使得碳丝白炽灯无法在汽车行业大面积推广,而乙炔便以更高的亮度成为车灯首选。
当时的车上配有乙炔发生器,在行车过程中不断颠簸,为乙炔的化学反应提供了助力,当车辆静止时,由于反应不充分,乙炔减少,乙炔灯的亮度也随之降低。
乙炔灯的外部没有灯罩,在恶劣天气下很有可能被浇灭。此外,乙炔遇水后会有大量恶臭的白烟冒出,这些有毒的白烟会对人体健康照成危害。
第三代:白炽灯
螺旋钨丝白炽灯亮相后,汽车照明行业彻底告别了“燃料”。与碳丝白炽灯相比,螺旋钨丝白炽灯的灯丝更加稳定坚固,不会轻易断掉,而且能够为车辆提供稳定的高强度光源。解决了稳定性,但是螺旋钨丝灯的能量转换率很低,大部分的电能都被转化成了热能,照成能源浪费,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灯体温度过高,故障率极高。
第四代:卤素灯
卤素灯也是白炽灯的一种,是白炽灯的升级版。卤素灯采用高熔点钨丝,同时灯管里面注入碘或溴等卤族元素,使用时钨灯丝在高温下升华,升华后的卤元素又会在钨丝上进行凝固,从而延长了灯泡的使用时间。
卤素灯照射出来的灯光偏黄,优点是穿透性强,在雨雪和大雾天气里依旧能为驾驶员提供较好的视野。但是灯泡的照明亮度并不足,在良好天气下照明范围也较小,较暗的光线使得驾驶员不能很好的判断道路。
第五代:氙气灯
氙气灯采用了包裹在石英管内的高压氙气代替传统钨丝,通过增压器将车上12v电压瞬间增压到23000v,从而激发氙气进行放电,产生白色电弧光。
氙气灯颜色正白,与卤素灯相比,氙气灯亮度更高,耗电更低,寿命更长,点亮效果更稳定,因此现阶段绝大多数车型均采用的是氙气大灯。
氙气灯也有缺点,在点亮速度上会有迟疑,色温高,在雨雪等特殊天气中,会发生折射现象,穿透力不比卤素灯强。
第六代:LED车灯
日产生活中,经常接触的led使用范围非常广,家电行业也是大力推行,但是在汽车产业中还有不少难度。单个LED元件的亮度较低,要达到氙气灯的亮度水平,必须一组LED,成本较高。LED采用冷光源发光,因此在能量转换中,能耗低,耗电量也更低。此外,LED还拥有点亮快、结构简单、灯组造型更自由等优点。
第七代:激光大灯
激光不知什么时候和武器挂上了钩,可能是源于电影的片段,但是激光的用途不但在军用领域。
激光大灯的发光是由灯组内的激光发射器首先射出三束蓝色激光,经过反射镜后激光聚焦到黄磷滤镜处产生白光,白光进过反光碗反射后最终形成圆锥形光束。
激光大灯可以说是LED大灯的升级版,与LED大灯相比激光大灯所占体积更小,能耗更低,但产生的光线强度却比LED灯强1000倍以上,从而进一步扩大激光大灯的照射范围。
结语:从原始社会到现代化社会,进过不断的创造来突破极限。作为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汽车发展一百多年,从简单的机械组合体发展到巧夺天工的艺术品,车灯更是从无到有,为夜间行驶带来了一双犀利的眼睛。从煤油灯到激光大灯,未来的车灯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高精尖技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1886年汽车诞生至今,汽车从整体到各个部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一种运载工具演变成了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载体,而作为一辆汽车最招眼的部分,车灯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车灯将会衍变的更加安全、环保、时尚,对于汽车而言,它们就是自己性格的流露。
一、汽车车灯的发展史:
据说第一个汽车前大灯是家用手提灯是在1887年,一个驾驶员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时,一家民用手提灯把他引回家。
1989年,哥伦比亚号电动汽车把电用于前灯和尾灯,这样车灯就诞生了。
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采用了附加光度调节器。
这种前大灯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动,但驾驶员必须下车搬动夹具装置。
1925年,导航公司推广了双丝灯炮,远光和近光的调节通过装在转向柱上的开关来控制。
转向信号灯的使用非常有趣。
1916年,美国一个名叫C. H .托马斯的人把一带电池的灯炮装车时,对方驾驶员就能看到他打的手势。
1938年,别克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转向灯作为选用的附件,但当时只在汽车尾部安装,到1940年以后汽车前面也装有转向信号灯了,而且信号开关具有随时调节的功能。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一个蓄电池供电的电灯照明。
1909年,首次把乙炔灯作为变光装置。
1916年,美国使用了行车灯。
1920年,当选用倒档装置时,使用了倒车灯。
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安装了内灯。
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把大灯变光开关从方向盘移到地板。
1938年,第一次采用封闭的内灯。
1898年,美国电气公司将电灯抛物面反射镜推广于大灯,侧灯和尾灯。
汽车改变了人类交通状况,拥有汽车工业成了每一个强大工业国家的标志。
回首百年,从蒸汽机三轮车到以煤炭瓦斯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从三轮汽车到T型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现代文明的繁荣。
应该说,汽车确实载着人类向前发展,向前奔驶,使人类更追求自由,视野更加开阔。
二、从煤油灯到LED灯:
从蜡烛到煤气,从煤油到乙炔,这些灯具是解决了夜间照明的问题。
但是亮度低、光线分散、容易损坏这些问题一直萦绕不去,这是它们的工作原理决定的,没有办法解决,于是人们需要更好的汽车照明设备来替代它们。
白炽灯的出现开始了汽车照明电气化发展的历史,白炽灯通电来发光,所以亮度和寿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伴随着白炽灯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飞速应用,价格也变得十分低廉,所以白炽灯和其进化发展出来的卤素灯差不多统治了车灯设备一个世纪的时间。
伴随着交通环境的变化以及汽车安全性、环保性的提高,白炽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首先白炽灯系列亮度不够,由于车速越来越快,夜间以及低能见度的环境下,亮度不够直接影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其次是不环保,和汽车的整体寿命相比,白炽灯系列的寿命还是太短。
氙气大灯开始成为汽车追求的目标:
90年代,车前照灯光源是气体放电灯HID(High IntensityDischarge)开始成为新车们追逐的目标。
氙气车灯亮度是卤素灯的三倍,能耗是其的一半,使用寿命更是卤素灯的七倍。
简单的说,只要不人为损坏,车辆十余年的使用寿命内,不需要换车灯。
目前在中高级轿车上HID 已逐渐成为标配,并逐渐向中级轿车上普及。
氙气灯将替代卤素灯成为新型的汽车前照灯的光源。
我们常说的双氙气前照灯,则是指远光和近光都是氙气灯光。
LED就是发光二极管,本身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作为指示灯早已出现我们的身边。
LED的很多特点让它成为了新一代的汽车照明设备,它比氙气灯耗更低,寿命更长。
LED优点:
1、LED的内在特征决定了它是最理想的光源去代替传统的光源,它有着广泛的用途。
2、体积小。
3、LED基本上是一块很小的晶片被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所以它非常的小,非常的轻。
4、耗电量低。
5、LED耗电非常低,一般来说LED的工作电压是。
工作电流是。
这就是说:它消耗的电不超过。
6、使用寿命长。
7、在恰当的电流和电压下,LED的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
8、高亮度、低热量。
9、环保。
10、LED是由无毒的材料作成,不像荧光灯含水银会造成污染,同时LED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11、坚固耐用。
12、LED是被完全的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它比灯泡和荧光灯管都坚固。
灯体内也没有松动的部分,这些特点使得LED可以说是不易损坏的。
汽车发展史简述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驶过了100多年风雨路程。从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汽车发展速度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汽车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总的说来,可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问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三个阶段。蒸汽机发明前人类最初的劳动完全由人本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也是“人体”这台发动机。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蒸汽汽车问世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便车海钮互)眸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1769年,法国人.古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到了1804年,托威迪克设计并制造出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10吨重的货物行驶了公里。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将一辆蒸汽汽车投人运营,相距巧公里的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辆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头出现了蒸汽公共汽车当这个笨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起了很大的骚动说起来,这种车比现在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又低,常常损坏未经铺修的路,引起各种事故。当时市民们曾呼吁取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国后来在汽车制造方面大大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改进蒸汽发动机,艾提力·雷诺在1800古诺发明制造的蒸汽汽车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又发明了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发动机。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称为奥托循环。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本茨创立了奔驰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又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奔驰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千瓦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塞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在与威廉·迈巴赫合作制成第一台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基础上,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车”。该车装用功率为千瓦、转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向康斯塔特,于是世界上第一辆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诞生了。也是在这一年,卡尔·本茨第一次把三轮汽车卖给了一个法国人,由于这种三轮汽车设计合理,选材和制造精良,因此受到好评,销路日广。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的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本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工业的鼻祖。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汽车驾驶员必须是勇敢、机智的机械修理工,在许多场合下他不得不从汽车内爬出或爬到汽车下或者到乡下铁匠那儿去修车,所以一般人是望车莫及的。尽管如此,坐在极为嘈杂和震动非常厉害的汽车上,不仅要饱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晒雨淋,而且全然没有今日驾驶员的舒适和气派,况且马车手还认为汽车抢了他们的生意,当汽车与马车并行时,他们常常扬起皮鞭抽打汽车驾驶员。进入流水线大批最生产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专利了,特别是当亨利·福特于1908年10月开始制造和销售著名的T型车以后,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1913年,福特公司首次采用流水装配线方式大规模生产汽车,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不再是贵族和有钱人的奢侈品而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从此,美国汽车迅速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所以,人们说,汽车发明于欧洲,但获得巨大发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福特采用流水作业方式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一种实验性的发明转变为关联产业最广、涉及工业技术最丰富的综合性工业。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依赖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而且也取决于汽车工业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世界汽车市场的容量,两者相互影响并受到整个经济形势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和能源及原材料供应、意外变化及国家政策等的影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培训了不少驾驶军用卡车<汽车运用》·月刊的驾驶员,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学习到了一些汽车机械技术,于是战后汽车买卖兴隆,在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附件供应商全负荷生产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迅速增长,汽车价格也几倍于战前。但时隔不久,由于经济萧条,汽车高需求即宣告结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汽车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高,几乎生产多少就可售出多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发了横财,战后的美国工业越发兴旺,汽车生产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汽车业、钢铁业、建筑业曾被誉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而汽车工业更是美国工业的骄傲和象征,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以研究开发豪华汽车为主。但当1973年首次发生石油危机时,美国汽车工业便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日本似乎对此早有察觉,他们大量研制生产小型节油汽车,终于在1980年把美国赶下了“汽车王国”宝座,取而代之。日本真可谓“后起之秀”,当历史进人20世纪后,日本才出现第一辆汽车,几年后日本才开始研制汽车。但谁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一次出口汽车(向我国上海)的日本,60年后竟然出口汽车达6400万辆,登上了汽车王国的宝座。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汽车发展史上一个特大新闻。当然美国也决不会就此罢休,到底鹿死谁手,还很难预料。未来的汽车市场仍是世界市福特T型车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有人以美国汽车之王通用汽车公司为例,它平均每巧分钟用于汽车生产的投资就高达180万美元,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数字。因此,人们预料,将来只有资金雄厚的汽车公司才能有这样的投资能力,不过由于有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未来汽车舞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独角戏,中小型汽车公司也会有很大的发展。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如今已有许多公司把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如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汽车正在走向自动化和电子化。有了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可接收交通卫星的通信资料,确定汽车所在位置,从而自动提供最佳行车路线,并且显示出交通图;汽车雷达系统可以把障碍物的距离和大小告诉给驾驶员,这样停车就更容易;而语言感知系统可以用图、表和声音告诉驾驶员汽车的各个部位情况,此外还可按“音”行事,执行有关驾驶指令等等。另外,汽车的能耗、废气排放、噪声和污染等公害也将减少,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将日益提高,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汽车仍将是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口
我们学校的汽车检测与运营工程师专业就是大专学历的 你可以来看看 在番禺市桥这里的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汽车ABS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每一瞬时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地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现车轮的抱死现象,因而是一个闭环制动系统。 它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最有成就的应用项目之一,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可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车制动时由于车轮速度与汽车速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会导致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滑移,当车轮以纯滚动方式与路面接触时,其滑移率为零;当车轮抱死时其滑移率为100%。当滑移率在8%~35%之间时,能传递最大的制动力。制动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据上述的研究成果,通过控制调节制动力,使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ABS系统硬件构成主要由传感器(包括轮速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制动压力调节器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个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测量车轮转速并将这一数据传送至电子控制装置上,控制装置是一个微处理器,它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信号来计算车速。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转速可与控制装置中预先编制的理想减速度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如果控制装置判断出车轮减速度太快和车轮即将抱死时,它就发出信号给液压调节器,液压调节器可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信号对制动器的卡钳或轮泵的油压进行控制(作用、保持、释放、重新作用)。这一动作,每秒钟能出现10次以上。 二、AB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机械结构复杂使ABS装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价格偏高。ABS技术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举步艰难。直到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为ABS技术在汽车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ABS控制部分采用了电子控制,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制动效果也明显改善,同时其体积逐步变小,质量逐步减轻,控制与诊断功能不断增强,价格也逐渐降低。这段时期许多家公司都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装置。 进入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此后一汽大众、二汽富康、上海大众、重庆长安、上海通用等均开始采用ABS技术,但这些ABS装置我国均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国内研究ABS主要有东风汽车公司、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济南捷特汽车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虽然起步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气压ABS方面,国内企业包括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聚能、广东科密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液压ABS由于技术难度大,国外技术封锁严密,国内企业暂时不能独立生产,但在液压ABS方面也在做自主研发,力图突破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如清华大学和浙江亚太等承担的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ABS控制理论与方法、电子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开发装置和匹配方法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采用的耗散功率理论,避免了传统的逻辑门限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研发ABS成功且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其试样在南京IVECO轻型客车上匹配使用全面达到了国家标准GB12676-1999和欧洲法规EECR13的要求。这对振兴我国汽车工业与汽车零部件业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我国汽车液压ABS国产化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合肥工业大学也研制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制动电子防抱系统,率先在HF6700轻型汽车上匹配使用获得成功。国内液压ABS技术含量与国外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配合下,相信国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ABS技术某些领域赶超国际水平
人们的生活中汽车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代步工具,汽车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没有停下脚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分析
[摘 要]人们的生活中汽车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代步工具,汽车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没有停下脚步。在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体系中,逐渐增加了科技手段与设备,能够为汽车提供各种更好的使用性能。本文主要分析了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发展现状,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发展前景,建设汽车运用的综合检测维修站。
[关键词]汽车运用;检测与维修;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逐渐开始研究和分析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为了能够符合汽车在检测与维修过程中产生的要求,当时交通部主要开发与研究了汽车发动机中气缸检测漏气量的仪器、点火正时灯等相关设备。之后我国重点对汽车运用的检测维修技术实施了研究,国家发改委在开发应用项目中对汽车在不解体情况下的检测维修技术与设备进行了研究。交通部亲自主持并且研究开发了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惯性式汽车制动试验台以及发动机综合检测设备和国民经济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中科学技术都出现了很快的发展,随之发展的还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再加上我国汽车的制造行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日益增加了对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设备的需要。由于我国迅速增加的汽车保有量,随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保与交通安全等系列问题。例如怎样确保汽车经济、快速,同时尽量对社会不会产生公害等问题,已经成为重要议事被相关政府部分提到了日常工作之中,因此对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例如交通部研制开发了汽车制动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轴重仪等。
在研制检测单台设备获得成功的前提下,为了确保良好的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情况,应对正在使用的汽车加强管理,充分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其实在1980 年交通部已经提供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运输与管理车辆体系建设汽车检测站。交通部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建设了我国首个汽车检测站。建设该检测站以后,交通部提出在多个省市逐渐建设汽车检测站,公安部在交通部构建汽车检测站的前提下迅速推广与发展了汽车监理,全国在1990 年底已经拥有600 多个汽车检测站, 编织 了全国范围内的汽车检测网络。同时,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及设备已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目前生产汽车运用的检测设备厂家已经超过了60 个,除了交通部之外,城建、机械等系列部门也快速进入了研制、生产汽车运用的检测设备领域。我们已经完全可以自己生产一整套的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设备,例如具有复杂技术的大型汽车底盘测功机、综合分析发动机仪器等。为了能够与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互相配合,我国已经相继颁布并实行了与汽车相关的检测与维修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从综合性能的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站到汽车检测与维修拥有的相关项目,这些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有法可依。
2 、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发展前景
我国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技术、检测与维修设备的引入,到自主性的开发研究及应用推广;从单一功能的检测与维修到综合性能的检测与维修,获得了极大的进步。特别是研制生产检测与维修设备已获得迅速的发展,逐渐拉近了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距离。例如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中的制动试验台、侧滑试验台等,国内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并且具有了各种形式结构。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可是相较于世界先进水平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规范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基础
我国在检测与维修技术发展的过程之中,一般对硬件技术非常看重,轻视甚至忽略了较大难度、较多投入以及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检测与维修 方法 、标准限值等基础技术的研究。伴随着检测与维修方法的不断完善,和硬件相匹配的检测与维修软件技术将会日趋完善。我国在今后将会着重对下列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基础开展研究.
制定和完善汽车运用的检测维修方法,例如滑行过程中的距离、加速产生的距离和时间、汽车发动机耗损燃料的工作效率等。2)企业在营运过程中需要制定关于技术状况的检测评定规则,统一规范全国范围内的检测维修技术要求。3) 针对具有综合性能的大型检测与维修设备编制正式的规则,同时确保该检测站严格履行自身职责。
智能化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
外国当前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已经大量使用了机、电、光一体化技术,同时在测控工作中科学应用计算机,一些检测与维修设备已经设计了专家职能体系,可以对汽车运用技术情况进行检测,并且对发生故障的汽车具体位置与原因进行诊断,帮助维修人员对发生的故障情况迅速解决。我国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设备当前在应用专家智能体系方面与国外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重点依赖进口的四轮检测定位系统、发动机电喷综合性能的检测仪器等。我们应当在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设备智能化方面加强发展力度。
管理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网络化
我国综合性的汽车检测站一部分已经实现了管理计算机检测系统,虽然管理计算机系统已经利用了计算机测控,可是各个站具有不同的计算机监控,即便已经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网络化的实现也仅仅是在站内。伴随着不断进步的管理与技术,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在今后将会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网络化,进而完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在这个前提下,应用高速信息公路将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汽车检测站编织成一个网络,有利于交通部门对各个地区的车辆情况及时掌控。
3 建设汽车运用的综合检测维修站
汽车运用的综合检测维修站是一种集合了现代化的检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对汽车不解体的情况下进行检测与维修的企业。它能够在室内对车辆的各种参数功能进行检测和维修,检查出极有可能出现的故障,为准确、全面评价汽车的使用功能和技术情况提供重要根据。汽车运用的综合检测维修站既能够在动力、经济、环保、安全等方面对车辆进行检测与维修,同时还能够在科学教研方面对参数功能实行测试,检测项目比较广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为汽车检测、维修、设计等有关部门提供重要的依据。汽车运用的综合检测维修站重点是由一条甚至多条检测线构成。检测站具有的独立完整性决定了其除了检测线以外,还应当具有停车场所、试车道、清洗站、电气维修区域、办公与生活规划区等。
为了节省汽车检测的费用、场地、人员和提高汽车的检测效率,当前汽车检测设备的功能正从单机单功能向单机多功能的综合测试台方向发展 为了节省汽车检测的费用、场地、人员和提高汽车的检测效率,当前汽车检测设备的功能正从单机单功能向单机多功能的综合测试台方向发展
结束语
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是伴随着汽车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汽车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解决汽车产生的问题重点利用检测与维修人员的工作 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也蓬勃发展起来。目前人们可以依赖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仪器,在对汽车不解体的前提下实施检测与维修。为了节省汽车检测的费用、场地、人员和提高汽车的检测效率,当前汽车检测设备的功能正从单机单功能向单机多功能的综合测试台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鸿瑞.汽车主动安全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车实用技术,2009.
[2] 王菊贞.浅谈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
[3] 王静文.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9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论文
汽车ABS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每一瞬时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地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现车轮的抱死现象,因而是一个闭环制动系统。 它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最有成就的应用项目之一,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可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车制动时由于车轮速度与汽车速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会导致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滑移,当车轮以纯滚动方式与路面接触时,其滑移率为零;当车轮抱死时其滑移率为100%。当滑移率在8%~35%之间时,能传递最大的制动力。制动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据上述的研究成果,通过控制调节制动力,使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ABS系统硬件构成主要由传感器(包括轮速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制动压力调节器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个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测量车轮转速并将这一数据传送至电子控制装置上,控制装置是一个微处理器,它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信号来计算车速。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转速可与控制装置中预先编制的理想减速度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如果控制装置判断出车轮减速度太快和车轮即将抱死时,它就发出信号给液压调节器,液压调节器可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信号对制动器的卡钳或轮泵的油压进行控制(作用、保持、释放、重新作用)。这一动作,每秒钟能出现10次以上。 二、AB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机械结构复杂使ABS装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价格偏高。ABS技术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举步艰难。直到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为ABS技术在汽车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ABS控制部分采用了电子控制,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制动效果也明显改善,同时其体积逐步变小,质量逐步减轻,控制与诊断功能不断增强,价格也逐渐降低。这段时期许多家公司都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装置。 进入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此后一汽大众、二汽富康、上海大众、重庆长安、上海通用等均开始采用ABS技术,但这些ABS装置我国均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国内研究ABS主要有东风汽车公司、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济南捷特汽车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虽然起步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气压ABS方面,国内企业包括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聚能、广东科密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液压ABS由于技术难度大,国外技术封锁严密,国内企业暂时不能独立生产,但在液压ABS方面也在做自主研发,力图突破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如清华大学和浙江亚太等承担的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ABS控制理论与方法、电子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开发装置和匹配方法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采用的耗散功率理论,避免了传统的逻辑门限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研发ABS成功且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其试样在南京IVECO轻型客车上匹配使用全面达到了国家标准GB12676-1999和欧洲法规EECR13的要求。这对振兴我国汽车工业与汽车零部件业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我国汽车液压ABS国产化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合肥工业大学也研制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制动电子防抱系统,率先在HF6700轻型汽车上匹配使用获得成功。国内液压ABS技术含量与国外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配合下,相信国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ABS技术某些领域赶超国际水平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辆、福特辆、通用辆、丰田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汽车发展史简述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驶过了100多年风雨路程。从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汽车发展速度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汽车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总的说来,可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问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三个阶段。蒸汽机发明前人类最初的劳动完全由人本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也是“人体”这台发动机。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蒸汽汽车问世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便车海钮互)眸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1769年,法国人.古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到了1804年,托威迪克设计并制造出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10吨重的货物行驶了公里。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将一辆蒸汽汽车投人运营,相距巧公里的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辆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头出现了蒸汽公共汽车当这个笨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起了很大的骚动说起来,这种车比现在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又低,常常损坏未经铺修的路,引起各种事故。当时市民们曾呼吁取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国后来在汽车制造方面大大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改进蒸汽发动机,艾提力·雷诺在1800古诺发明制造的蒸汽汽车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又发明了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发动机。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称为奥托循环。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本茨创立了奔驰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又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奔驰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千瓦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塞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在与威廉·迈巴赫合作制成第一台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基础上,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车”。该车装用功率为千瓦、转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向康斯塔特,于是世界上第一辆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诞生了。也是在这一年,卡尔·本茨第一次把三轮汽车卖给了一个法国人,由于这种三轮汽车设计合理,选材和制造精良,因此受到好评,销路日广。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的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年。本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工业的鼻祖。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汽车驾驶员必须是勇敢、机智的机械修理工,在许多场合下他不得不从汽车内爬出或爬到汽车下或者到乡下铁匠那儿去修车,所以一般人是望车莫及的。尽管如此,坐在极为嘈杂和震动非常厉害的汽车上,不仅要饱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晒雨淋,而且全然没有今日驾驶员的舒适和气派,况且马车手还认为汽车抢了他们的生意,当汽车与马车并行时,他们常常扬起皮鞭抽打汽车驾驶员。进入流水线大批最生产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专利了,特别是当亨利·福特于1908年10月开始制造和销售著名的T型车以后,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1913年,福特公司首次采用流水装配线方式大规模生产汽车,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不再是贵族和有钱人的奢侈品而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从此,美国汽车迅速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所以,人们说,汽车发明于欧洲,但获得巨大发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福特采用流水作业方式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一种实验性的发明转变为关联产业最广、涉及工业技术最丰富的综合性工业。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依赖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而且也取决于汽车工业应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世界汽车市场的容量,两者相互影响并受到整个经济形势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和能源及原材料供应、意外变化及国家政策等的影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培训了不少驾驶军用卡车<汽车运用》·月刊的驾驶员,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学习到了一些汽车机械技术,于是战后汽车买卖兴隆,在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附件供应商全负荷生产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迅速增长,汽车价格也几倍于战前。但时隔不久,由于经济萧条,汽车高需求即宣告结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汽车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高,几乎生产多少就可售出多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发了横财,战后的美国工业越发兴旺,汽车生产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汽车业、钢铁业、建筑业曾被誉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而汽车工业更是美国工业的骄傲和象征,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以研究开发豪华汽车为主。但当1973年首次发生石油危机时,美国汽车工业便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日本似乎对此早有察觉,他们大量研制生产小型节油汽车,终于在1980年把美国赶下了“汽车王国”宝座,取而代之。日本真可谓“后起之秀”,当历史进人20世纪后,日本才出现第一辆汽车,几年后日本才开始研制汽车。但谁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一次出口汽车(向我国上海)的日本,60年后竟然出口汽车达6400万辆,登上了汽车王国的宝座。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汽车发展史上一个特大新闻。当然美国也决不会就此罢休,到底鹿死谁手,还很难预料。未来的汽车市场仍是世界市福特T型车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有人以美国汽车之王通用汽车公司为例,它平均每巧分钟用于汽车生产的投资就高达180万美元,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数字。因此,人们预料,将来只有资金雄厚的汽车公司才能有这样的投资能力,不过由于有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未来汽车舞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独角戏,中小型汽车公司也会有很大的发展。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如今已有许多公司把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如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汽车正在走向自动化和电子化。有了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可接收交通卫星的通信资料,确定汽车所在位置,从而自动提供最佳行车路线,并且显示出交通图;汽车雷达系统可以把障碍物的距离和大小告诉给驾驶员,这样停车就更容易;而语言感知系统可以用图、表和声音告诉驾驶员汽车的各个部位情况,此外还可按“音”行事,执行有关驾驶指令等等。另外,汽车的能耗、废气排放、噪声和污染等公害也将减少,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将日益提高,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汽车仍将是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口
汽车ABS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每一瞬时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地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现车轮的抱死现象,因而是一个闭环制动系统。 它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最有成就的应用项目之一,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可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车制动时由于车轮速度与汽车速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会导致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滑移,当车轮以纯滚动方式与路面接触时,其滑移率为零;当车轮抱死时其滑移率为100%。当滑移率在8%~35%之间时,能传递最大的制动力。制动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据上述的研究成果,通过控制调节制动力,使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ABS系统硬件构成主要由传感器(包括轮速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制动压力调节器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个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测量车轮转速并将这一数据传送至电子控制装置上,控制装置是一个微处理器,它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信号来计算车速。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转速可与控制装置中预先编制的理想减速度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如果控制装置判断出车轮减速度太快和车轮即将抱死时,它就发出信号给液压调节器,液压调节器可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信号对制动器的卡钳或轮泵的油压进行控制(作用、保持、释放、重新作用)。这一动作,每秒钟能出现10次以上。 二、AB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机械结构复杂使ABS装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价格偏高。ABS技术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举步艰难。直到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为ABS技术在汽车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ABS控制部分采用了电子控制,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制动效果也明显改善,同时其体积逐步变小,质量逐步减轻,控制与诊断功能不断增强,价格也逐渐降低。这段时期许多家公司都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装置。 进入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此后一汽大众、二汽富康、上海大众、重庆长安、上海通用等均开始采用ABS技术,但这些ABS装置我国均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国内研究ABS主要有东风汽车公司、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济南捷特汽车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