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长的,几个拼凑吧!1111111111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仅凭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得通过实践。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习个体即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艺术实践的能力却可受到内在及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一,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个领域非常热爱的人,必将对这一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而出类拔萃者则为数不多,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在整体培养的基础上去发现,挖掘其具有艺术素养的学生,使其在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艺术天赋也不至于被埋没,丢失,这就需要课余时间多向这一方向倾向,以不至于象古时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为一名平庸之人。其二,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解放思想,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就要看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让学生主动的观察事物,表现事物,让他们体味其中的乐趣。而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性,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被动的接受,不动脑思考,老师布置点我完成点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根本不会去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也根本不会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因此,此次新课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彻底地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其三,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为重要成的前提下,学生艺术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一堂写生课中,我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统一到操场上,然后分散,每个同学自己去找写生对象。安排好任务后,我说三十分钟后检查,然后看了看表,再看同学们,他们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画纸咬钻笔,我说开始呀,他们仍无动于衷,一个大胆的学生突然说:老师,操场上空荡荡的,画什么呀?我说:同学们,仔细看看,咱们操场上有什么呀?同学们都说,蓝球架,单杠。我说,再往四周看看。“有树,房子。”同学们都异口同声,我因势利导,:“第一组画蓝球架,第二组画树,第三组画房子,第四组画自行车。”同学们都找到写生对象了。于是便分散开来,针对自己的写生对象开始观察了。通过这次课堂写生实践,我发觉到了老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对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确引导,组织也不容忽视,因为我们必定受过专业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也相对形成,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从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角色。美术课是门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形成,重要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因此,新的课程改革也赋予美术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务,要求广大美术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对学生们实施教育,并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师,搞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的22222222222222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论文 2006-8-13 1:15:49 不详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 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 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综合权衡起来,又不得不承 认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 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 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 、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 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 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 ,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学全国规划。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做到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以小学一年级为例, 摘录如下: 德国巴伐利亚州: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进行绘画(儿童遇到的人和物);学习目的——激发想象创造。题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风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带一个彩色圆锥纸袋);我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们;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长的汉斯;肥胖的迪思。题目举例——“这样一个女巫”的教学,首先朗读或讲述,接用一个布袋木偶进行表演;儿童自己设想各种女巫,如天气女巫,并描绘出她们的外表;尔后儿童绘画;最后共同观看完成的图画。 除以上内容外,还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状颜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绘画的基本常识;⑤填色画;⑥观看 图画等。 日本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则包括:造型性的游戏(玩砂、化妆等)、绘画立体(泥塑、纸模型等)表现、制作使用物品和观赏作品。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以学生们的作业(作品)再配上简短生动的文字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想象、创造。课题有:《画相扑》、《买果汁》、《到了花之国》、《 贺卡》、《请柬》等等。 我国一年级美术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有些省编教材,像湖南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一册还有撕贴、折剪等乡土美术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但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末,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国的小学美术还只能是起调节语、数主科的间歇课,课程设置和实施与大纲教科书形成一定反差。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需从教学的条件上来保证贯彻落 实。 三、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德 、日两国各学校均有专门的劳动、美术教学。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各种标本、写生教具一应俱全,让学生按需所取,潜心投入美术的学习之中。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是中国专业画家都无法相比的。两个国家的教师工作都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较高的职业文凭和执照才能当一名美术教师。多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外环境都注意艺术的影响,学生能够经常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 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学条件就显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学美术教学条 件很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课程的不够重视,中国小学美术以素质培养为 主导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 四、从课程教学形式来看。 德日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严谨的准备,一环一环进行教学程序,追求课堂的主动性,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管的。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来评定的,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的来说,中国的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外国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并不是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练”来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德、日学生就显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闯劲。 五、从教学效果来看。 德、日美术教育以全国的重视和有利的条件,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学生整体艺术 素质要比我国的高,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对工作对事业也就求新、求异、讲究创造性。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学生在升学、就业的多种学科选择中,还直接影响到美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进入美术院校学习或从事专业美术的人才毕竟是极少数。这并不影响到国家的美术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国的美术教育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比乡村要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边远地区要好。全面发展尤为突出者有之,在国际绘画、制作比赛中获金奖者有之,画家、美术家辈出,基础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当然,这还得力于有条件进行校外培养教育的部门和家庭,从小从早望子成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特殊现象。然而,破烂的校舍、缺少专业教师、没有教学设备和没钱上学的学龄儿童还客观存在,这不 能不令人担忧。中国美术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艰难的。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教育的规划设想、前景是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内容、 条件、效果上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事业将在不遥远的将来,跻身 世界先进行列。这在近两年来涌现的新型寄宿制学校里,开始得到体现,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凭借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实验,其中在美术教育方面就有较大的教改举措,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一并介绍如下: 1.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备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专用课桌、石膏模型、画板、 画夹、实物投影仪、造型灯具等一应俱全。学生绘画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均由学校按需发给。 这样既方便了教师指导,又有利于学生练习。 2.聘请专业教师执教,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其中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美术专科以上学历,有专业强项,有三年以上美术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而且均须通过试教和试用考查。对正式聘用的美术教师,学校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业务水平。 3.增加授课时量,保证学生训练时间。普通班开足国家教委规定的美术课总量,每班每周两课时。学校将两课时连续编排,节约了课前准备和下课收拾用具时间,便于教师系统授课,保证了学生训练时间。美术加强班的美术课每周安排6课时,另加4节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上以省编小学美术教材为蓝本,参照其他教材和用书,灵活 的选择,充实了儿童想象画、记忆画、手工制作、立体构成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以启发诱导、游戏活动为 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实践创造的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在美术教学方面,学校经常举办作品展优、组织参加各级绘画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劲头。同时重视隐型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队报班刊、宣传橱窗的内容定期更换;教室内和走廊上张贴着伟人画像、格言;会议室、活动室及大厅里悬挂着精美的壁画或名画;校训、誓词及巨幅标语镶嵌在洁白的墙壁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爱的启迪。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两年来,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有20余幅 ,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的有110多件。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工艺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上学过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学生掌握这些形、色的审美常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时装、奇怪发式的现象,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另外,美术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在绘画课上,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审美误导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另外,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背了学习规律。(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而且,随着文化科技的进步,艺术与生产、生活日趋融合,社会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层次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丰沛的艺术情趣与创造意识。而前途美育的欠缺与片面都是美术教育功能的畸型发挥,都将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劳动力的感官运动与审美创造相分离,从而影响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的顺利发展。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 些作用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美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美术教育方向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21. 怎样体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价值 22.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3.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24.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25.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6.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27.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28.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9.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30.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31.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32.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33.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34.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35.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36.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37.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38.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9.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40. 论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41.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速写作用之散论 42. 对现今中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43.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44. 美术教育与儿童创造思维发展 45. 如何迈向开放式教学新格局——论素质教育与美术 46. 中小学美术课的再评价与再创造 47.浅谈中学色彩教学 48. 浅谈风景写生教学 49. 素描静物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50.从“像不像”看美术教学 51.幼儿美术教育初探二、绘画方向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21. 浅谈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2. 浅谈中国画的气韵生动 23.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24.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25. 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画——敦煌壁画“飞天” 26.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27.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28. 浅谈中国人物画 29.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30.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31.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32. 浅谈色彩写生 33.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34.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35.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36. 浅淡“书画同源” 37.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38. 头像素描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39.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40.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41. 中国画贵在创作 42. 浅谈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43.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44.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45. 线描艺术的魅力 46.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47. 浅论山水画写石方法 48. 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49.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50. 论白描仕女画 51.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52.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53.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54. 论白描 55.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56. 浅谈基督教对米勒的影响57.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58.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59.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60.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61. 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62. 谈临摹 63. 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64. 油画之我见 65. 散论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不知道你是在问什么问题,要把问题说清楚,才好回答哦。如果你是想找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有很多免费分享的论文,当然还有很多论文方面的写作材料和教程知识,其实不管什么类型的教学论文,都是属于教育类的,这种研究领域就决定了只能发普刊级别的论文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美术作为艺术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其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是一门深刻的艺术课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美术生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美术作品中的地域 文化 特色
摘 要: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在艺术领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审美层次,本文从分析地域文化特色对美术创作的启发着手,重点以三峡民间美术图像、藏族主题美术和新疆主题美术为例,解析了美术作品中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
关键词:美术创作;地域;文化;特色
我国疆域辽阔,多民族文化并存,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地域文化下风格迥异的艺术流派,对于美术创作而言,不同地域文化所衍生的民风民俗、特色建筑以及自然风光,都给美术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创作素材。
一、三峡民间美术图像的文化特色
三峡民间图像是涵盖了以巴楚文化在内的长江流域一带的民间文化所形成的地域性民间美术,其总体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注重实用功能的民间艺术,包括了劳动者衣、食、住、行所需的实用性装饰艺术品,如民间扎缝编染、民间建筑等;第二部分为注重观赏功能的民间艺术品,有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书法、皮影、刻板印画、捏塑等;第三部分为注重祭祀礼仪的民间艺术品,包含节令用品、年寿用品、祭祖用品、祭神用品等。众多分们别类的三峡民间美术却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诞生于勤劳勇敢的三峡人民之手,也造福了子孙后代,并通过美术作品记载了悠久的巴楚文化。
以三峡民间美术图像“梁平 年画 ”为例,梁平年画起源于十七世纪明末清初,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艺术特点不同于绵竹年画的浓艳鲜亮,又异于杨柳青年画的细腻典雅,又别于山东潍坊年画的明快活拨,显得朴素凝重,浓艳深沉,表现出独特的古朴粗、浑厚野俗之美,独显巴渝山民特有的纯朴慈厚气质。梁平年画的内容常以传统题材为主,表现手法极浪漫,用色大胆,对比强烈,整个画面简洁明快,梁平年画的图像元素可为现代设计所用,例如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精炼的线条概括出生动的造型;运用鲜明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运用夸张A对比,形成浓厚的装饰性和趣味性。在现代设计之中,巧妙地运用这些图像特征及元素以使现代设计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当然,梁平年画只是三峡民间美术长廊中的微微一角,除此之外,梁平门神、三峡民间竹帘、三峡民间皮影、 刺绣 、挑花、 雕刻 等等,都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表达了巴楚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藏族主题美术作品中的乡土文化特征
藏族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乡土文化,相对于汉族而言,藏族的乡土文化更体现在农牧生活中,比如高原、草地、牛羊和青稞麦,而描述这一类乡土文化场景的美术作品有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表现了藏族农民喜获丰收的壮观场景,还有周春芽的《剪羊毛》,展现了藏族人民日常劳作的画面。
朴实和本真的藏族儿女也是藏族乡土文化的代表之一,著名画家陈丹青在在《进城》、《牧羊人》、《康巴汉子》等作品中,描绘了一个个藏族男女,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画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很具体的身份,不是英雄不是劳模,他们作为画面形象只在于一个简单的理由生命的存在,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站着,就是一幅画。
除此之外,藏族乡土文化还表现出对传统和原始生活的探究,美术作品《扎西德勒图》也充分展示了藏历新年的传统民俗风情,这幅壁画展现了人物71位、动物49个、吉祥图案和节日用品100余种,全图中心为吉祥双斗、白色羊头、青苗及各类吉祥物周围为跳锅庄舞的藏族男女。家家团圆,吉祥如意的新年主题在画面上铺开,充分反映了藏族 传统文化 的丰富魅力。
三、新疆美术作品中的民族风情
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生活着质朴的各个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独具民族特色,比如绚丽多彩的各式地毯,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飞奔的马群,四季飘香的瓜果等等。以这些为创作素材的有很多作品,其中不乏油画创作,如阿不都克里木?纳思尔丁的《摇篮曲》、柴新春的《天伦之乐》、白昆亭的《维吾尔妇女》、张怀的《伊犁姑娘》、卓然木?雅森的《赶集》、玉素甫江?拜尔地的《于田人》、毛玉龙的《伊犁人家》等等。其中阿不都克里木?纳思尔丁的油画创作《摇篮曲》,此幅油画创作体现出艺术家善于挖掘生活中非常入画的题材表现,能捕捉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那种美好。作品描绘出了一种少数民族平凡的生活场景,一位柯尔克孜非常年轻的母亲正在摇篮旁边,为孩子吹着舒缓的摇篮曲。通过以美术创作的形式,艺术家让如此寻常的场景就能深深地打动观者的心弦,更从作品中流露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挚爱。
另外,节日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意味最为浓郁的一种精神状态,像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古尔邦节”,哈萨克族的“诺吾鲁孜节”,回族的“圣纪节”,塔吉克族有“祈脱齐地尔节”,柯尔克孜族有 “诺鲁孜节”,“巴罗提节”,他们的活动丰富多彩,新疆美术艺术家在感受不同民族节日的同时,必然会时将这种节日的气氛融入自己创作中。诸如赵培智的油画创作《盛装》,刘建新的油画创作《欢乐的日子》,就是以此为内容的绘画作品。由此可见,尽管新疆自然环境相比内地艰苦一些,有着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激发了对生命、生活的渴望,并通过绘画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生命的崇敬、对生活的热情,在精神世界寻求另一种寄托。
四、结语
当然,巴楚地区、藏族地区和新疆地区只是我国特色地域的一部分,更是世界范围内地域文化的沧海一粟,每个地区都有气质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而文化是艺术家创作的底蕴,是作品的精神和灵魂,是根脉。古往今来,深厚博大的地域文化生长出了无数鲜活、生动的文学艺术作品,宛若群星璀璨,闪烁在历史文化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邹璐. 浅谈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艺术创作研究――乌江流域 民俗文化 与美术创作随感[J]. 美术界,2011,11:81.
[2]王颖. 新疆美术创作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3]王宏伟. 藏族主题美术创作与当代国家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4]刘利霞. 谈地域文化对高校美术创作的影响[J]. 艺术 教育 ,2009,06:124+113.
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意义
摘 要:世界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即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绘画的表现主题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虽然宗教题材所占的比例较大,但是这种思想推动和成就了一批美术大师,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影响了全世界美术的发展。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术
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着时代向前迈进,随之在15世纪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思想,一场空前的思想复兴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起来。这场运动是欧洲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一次飞跃,也成就了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推动了欧洲历史文化的大繁荣时代的到来,历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之为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经历了近千年的黑暗与衰落之后的再生时代。
一、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
中世纪时期欧洲人们思想愚昧,社会文化落后,社会等级非常森严,会就趁虚而入,基督盖地的深入到了人民中来,宗教开始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画家的表现题材。当然,这个时期的画家选择绘画自然题材作品不单是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更多的是通过自然题材的形象来象征传达自己内心的宗教信仰。以形象的自然刻画来表达内心精神的真实,这种绘画特点在这个时期普遍存在。
“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文艺复兴给人们一次思想大解放,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和文化艺术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资产阶级需要建立新型社会模式,宗教控制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需要崇尚自然和科学,更加注重体现人自身的价值。随之,美术也要冲破封建宗教意识,开始注重“人性”和对人自身的表达,开始真实地表达真实的自然世界。
终于冲破“神性”和宗教的束缚,表达“人性”的美好。达?芬奇的著名美术作品《蒙娜丽莎》就是那个时代典型女性的作品,画面是以风景为背景,女性形象蒙娜丽莎呈现出无尽的优雅气质,脸庞上稍有微笑,却又有着若有有无的悲伤。达?芬奇刻画了一个内心情绪复杂、面庞带有微笑却又夹杂忧伤的少妇形象。这已经不再是宗教题材的人物形象了,不再是神的传播者了,而是崇尚人自身美感和内心情感表达,所以,这段时期的美术作品都富有鲜活的生命力,饱含着艺术家的灵感,同时也是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为近代美术的产生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在思想和形式上的解放
在中世纪时期,人被压榨的无所作为、消极和自卑,人的价值根本就是微不足道。而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人文主义思想, 大力提倡人性要得到解放,人需要自由,需要关注人自身的价值和创造力,打破“神性”的束缚,实现“人性”的解放和追求;关注人的现世生活,重视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强调维护人性尊严,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主义和禁欲主义,强调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因此,这一时期的人们转而关注自身及个性,对生活的追求也变得世俗化。人文主义思想也给艺术家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指引他们在思想上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变革。
他们不再受到宗教的管制和束缚,不再有打压,变得大胆起来,敢于在绘画作品中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人性”,表达自己对人的自由的追求,对人自身的关注。如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提香的名作《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它是一幅女性的裸体画,其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像之前中世纪时期的作品一样,不再是神圣得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像普通世俗生活中的少妇。提香不仅将画中人物表现成清醒的模样, 而且眼神中充满了企盼的神情。提香的这幅作品是对禁欲主义权威的挑战,体现了人类肉体的生命力,同时还表达了肉体的诱惑,而这些都体现出了作者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
三、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在画材和技法上的突破
技术创新,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在美术上最为显著的技术创新之一就是15世纪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对于油画技法的革新。中世纪时期的画家在绘制油画作品时,一般采用蛋彩颜料。由于这种颜料会在几分钟内干掉,画家在作画时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他们必须在画板上一小块一小块地迅速作画,而这不利于画面长时间的精细刻画。直到15世纪初用油作为媒介剂调色的技术才引起艺术家们的普遍重视。当时的调色油多以蓖麻仁油做媒介, 但这种油干燥时间过长,延长了绘画的制作周期。
扬?凡?艾克首先在曝晒浓缩后的蓖麻仁油中掺入一定成份的具有挥发性的植物油,这样配置的调色油干燥时间大大缩短,这样画家在作画时限上不再受很大的局限,有利于长时间的精细作画。颜料的透明性赋予了他的绘画珠宝般的质地,它们似乎能从内部发出光亮。例如他的名作《根特祭坛画》,每一个细节都以自然写实的手法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这种表现手法是以油彩的发展为前提的。尼德兰的油画技术传入了意大利, 并在意大利发扬光大,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在油画的依托材料上又进行了革新。
综上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在整个美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为近代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人民出版社 2004年出版
[2]赵振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浅谈》 文教资料 2006年出版
[3]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的起源与发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出版
主题词:儿童美术 创作能力 培养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六七十年代,苏联在许多科技方面领先于美国,出于战略目的,当时美国总统曾下令调查、反省美国的教育机制,几千名教育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其中之一是美国与苏联的美术教育差别。苏联幼儿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开设美术课,而美国只有小学到初中才有美术课。为此,美国教育部门重新修改美术课程。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一、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搞好课堂教学。 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小学美术课主要分为四大类:(1)、欣赏课;(2)、绘画课; (3)制作课;(4)、工艺课。如何来上好这些课呢? A、利用各种电教设备,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一大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特别是欣赏课。有些课本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变差,画面不够清晰,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找一些画册、光盘、光碟、网上下载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中等途径,来制作CAI课件。它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材料,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小学美术欣赏课,许多图片几次印刷之后,已变得很难看,图片又少,要老师重新绘制也不太可能,现在有不少光盘、VCD都有这方面素材。老师整理之后,让学生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B、利用各种电教设备,解决课堂难点。 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制作表演时,通过摄像机不同角度拍摄,然后投放出来,能解决学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多次重复播放,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学生明确、自信、愉快地理解创作过程,学会怎样去表现美。如:上立体纸工课,教师示范剪法,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节课的时间单教会学生都很难。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的奇妙构思,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来。 三、加强四个能力培养。 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着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 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 房子, 钟, 手帕, 电视, 对它进行 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 火车, 大桥, 等。 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外多画日记画。 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 ,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份的味道,不符合儿童感知规律。好的儿童作品应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我辅导的学生获奖作品的题材大多数选自他们的日记画。如何志铿同学参加广东省“迎回归,庆团圆”绘画比赛获一等奖的作品,他的日记画中记下自己某一天发的梦,梦见自己变成天使与香港的小朋友团聚,想象大胆,构思巧妙,充分反映他对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在这基础上,我给他提出了一些意见,便画了《团聚》这幅画。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探自悟的能力》艺术类教育最讲究领悟和探寻,在这方面让孩子较早发展会为今后的艺术生涯和艺术造诣铺平道路,是孩子的艺术修养得以升华,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自探自悟”的机会正式时候。通过这样的论文让孩子自己走出这一步吧。
主题词:儿童美术 创作能力 培养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六七十年代,苏联在许多科技方面领先于美国,出于战略目的,当时美国总统曾下令调查、反省美国的教育机制,几千名教育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其中之一是美国与苏联的美术教育差别。苏联幼儿从小学到大学都必须开设美术课,而美国只有小学到初中才有美术课。为此,美国教育部门重新修改美术课程。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一、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搞好课堂教学。 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小学美术课主要分为四大类:(1)、欣赏课;(2)、绘画课; (3)制作课;(4)、工艺课。如何来上好这些课呢? A、利用各种电教设备,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一大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特别是欣赏课。有些课本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变差,画面不够清晰,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找一些画册、光盘、光碟、网上下载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中等途径,来制作CAI课件。它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材料,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小学美术欣赏课,许多图片几次印刷之后,已变得很难看,图片又少,要老师重新绘制也不太可能,现在有不少光盘、VCD都有这方面素材。老师整理之后,让学生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B、利用各种电教设备,解决课堂难点。 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制作表演时,通过摄像机不同角度拍摄,然后投放出来,能解决学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多次重复播放,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学生明确、自信、愉快地理解创作过程,学会怎样去表现美。如:上立体纸工课,教师示范剪法,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节课的时间单教会学生都很难。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的奇妙构思,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来。 三、加强四个能力培养。 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着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 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 房子, 钟, 手帕, 电视, 对它进行 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 火车, 大桥, 等。 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外多画日记画。 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 ,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份的味道,不符合儿童感知规律。好的儿童作品应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我辅导的学生获奖作品的题材大多数选自他们的日记画。如何志铿同学参加广东省“迎回归,庆团圆”绘画比赛获一等奖的作品,他的日记画中记下自己某一天发的梦,梦见自己变成天使与香港的小朋友团聚,想象大胆,构思巧妙,充分反映他对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在这基础上,我给他提出了一些意见,便画了《团聚》这幅画。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不知道你是在问什么问题,要把问题说清楚,才好回答哦。如果你是想找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有很多免费分享的论文,当然还有很多论文方面的写作材料和教程知识,其实不管什么类型的教学论文,都是属于教育类的,这种研究领域就决定了只能发普刊级别的论文
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学全国规划。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做到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以小学一年级为例,摘录如下: 德国巴伐利亚州: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进行绘画(儿童遇到的人和物);学习目的——激发想象创造。题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风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带一个彩色圆锥纸袋);我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们;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长的汉斯;肥胖的迪思。题目举例——“这样一个女巫”的教学,首先朗读或讲述,接用一个布袋木偶进行表演;儿童自己设想各种女巫,如天气女巫,并描绘出她们的外表;尔后儿童绘画;最后共同观看完成的图画。 除以上内容外,还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状颜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绘画的基本常识;⑤填色画;⑥观看图画等。 日本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则包括:造型性的游戏(玩砂、化妆等)、绘画立体(泥塑、纸模型等)表现、制作使用物品和观赏作品。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以学生们的作业(作品)再配上简短生动的文字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想象、创造。课题有:《画相扑》、《买果汁》、《到了花之国》、《贺卡》、《请柬》等等。 我国一年级美术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有些省编教材,像湖南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一册还有撕贴、折剪等乡土美术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但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末,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国的小学美术还只能是起调节语、数主科的间歇课,课程设置和实施与大纲教科书形成一定反差。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需从教学的条件上来保证贯彻落实。 三、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德、日两国各学校均有专门的劳动、美术教学。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各种标本、写生教具一应俱全,让学生按需所取,潜心投入美术的学习之中。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是中国专业画家都无法相比的。两个国家的教师工作都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较高的职业文凭和执照才能当一名美术教师。多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外环境都注意艺术的影响,学生能够经常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 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学条件就显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学美术教学条件很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课程的不够重视,中国小学美术以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 四、从课程教学形式来看。 德日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严谨的准备,一环一环进行教学程序,追求课堂的主动性,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管的。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来评定的,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的来说,中国的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外国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并不是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练”来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德、日学生就显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闯劲。 五、从教学效果来看。 德、日美术教育以全国的重视和有利的条件,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学生整体艺术素质要比我国的高,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对工作对事业也就求新、求异、讲究创造性。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学生在升学、就业的多种学科选择中,还直接影响到美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进入美术院校学习或从事专业美术的人才毕竟是极少数。这并不影响到国家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国的美术教育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比乡村要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边远地区要好。全面发展尤为突出者有之,在国际绘画、制作比赛中获金奖者有之,画家、美术家辈出,基础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当然,这还得力于有条件进行校外培养教育的部门和家庭,从小从早望子成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特殊现象。然而,破烂的校舍、缺少专业教师、没有教学设备和没钱上学的学龄儿童还客观存在,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中国美术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艰难的。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教育的规划设想、前景是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条件、效果上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事业将在不遥远的将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在近两年来涌现的新型寄宿制学校里,开始得到体现,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凭借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实验,其中在美术教育方面就有较大的教改举措,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一并介绍如下: 1.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备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专用课桌、石膏模型、画板、画夹、实物投影仪、造型灯具等一应俱全。学生绘画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均由学校按需发给。这样既方便了教师指导,又有利于学生练习。 2.聘请专业教师执教,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其中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美术专科以上学历,有专业强项, 论文网,有三年以上美术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而且均须通过试教和试用考查。对正式聘用的美术教师,学校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业务水平。 3.增加授课时量,保证学生训练时间。普通班开足国家教委规定的美术课总量,每班每周两课时。学校将两课时连续编排,节约了课前准备和下课收拾用具时间,便于教师系统授课,保证了学生训练时间。美术加强班的美术课每周安排6课时,另加4节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上以省编小学美术教材为蓝本,参照其他教材和用书,灵活的选择,充实了儿童想象画、记忆画、手工制作、立体构成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以启发诱导、游戏活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实践创造的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在美术教学方面,学校经常举办作品展优、组织参加各级绘画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劲头。同时重视隐型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队报班刊、宣传橱窗的内容定期更换;教室内和走廊上张贴着伟人画像、格言;会议室、活动室及大厅里悬挂着精美的壁画或名画;校训、誓词及巨幅标语镶嵌在洁白的墙壁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爱的启迪。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两年来,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有20余幅,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的有11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