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幼儿游戏起冲突

毕业论文幼儿游戏起冲突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幼儿游戏起冲突

1.直接制止直接制止是一种直接的应对方式,直接反对幼儿冲突的语言和行为,没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冲突很快平息维持了秩序,但问题并未解决。在和教师进行访谈时教师也谈道:“大声喊叫会让幼儿安静一会,但时间久了 就会产生听觉疲劳,要2.直接指导直接指导是教师对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采取及时的、积极的教育策略。教师在了解冲突发生情境的基础上,判定幼儿的行为是否合适,提出解决的办法。

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 就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幼儿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让幼儿自主地游戏,成为游戏的主人,这种观念已被人们普遍地接受和认同。为了使游戏顺利开展并做出成效,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和执行规则,培养规则意识。规则使幼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活动有目的性;进而通过规则引导幼儿意识到行为的质量和后果。游戏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生活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获得关于周围环境与生活的各种印象,他们会把这些印象或经验带进他们的游戏中来。幼儿玩滑滑梯的时候,尽管教师总是事前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要从楼梯上去再从滑道下来。可每次游戏的时候,开始时,幼儿似乎还记得这些规则,时间一长,幼儿就开始犯规,有的从滑道上逆行上去,有的在滑道上一个一个叠坐在一起不滑下去,有的幼儿用手抓住上面的护栏,身体躺在滑道上摆动,嘴里喊着救命!救命啊!脸上流露出颇为夸张的表情,护栏边围着几个幼儿正在有条不紊地救人,有的幼儿掉到水里去了,有的幼儿救上来了。教师看到那么多的幼儿挤在一起,走过去制止他们:小朋友,看看谁最听话,知道怎样滑滑梯才是对的。小朋友立即变乖了,停止了原来的活动,排着队有序地爬上爬下,安静了许多。教师放心地在一旁观看。可没过几分钟,有几个男孩子又开始了救人活动,有的被怪兽抓住大喊救命! 有的在滑梯上大喊:我是奥特曼,我来救你们。参与救人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游戏场上又热闹起来。是制止他们,还是顺其自然。不制止?怕他们出事故。制止他们又于心不忍,幼儿玩得那么投入。游戏中的自主和规则是一对矛盾,如果过分强调规则,势必把孩子管得太死,孩子就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机会,失去满足和快乐感;反过来,过分强调自主,没有规则的约束,游戏就会显得杂乱无序,毫无质量和意义。教师该如何处理游戏中幼儿自主性与规则意识之间的矛盾呢?一、尊重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基于内在动机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是幼儿的权利和需要,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静下心来想一想,成人也喜欢来点刺激的游戏,游乐场里的过山车、快速滑行车,新型运动中的攀岩、悬崖跳水、急流探险都是成人喜欢的惊险活动,一个险字本身就包含着不安全的因素,而冒险后的成功却往往能带给人巨大的满足感。 孩子在游戏中的动作一般来说具有非常规性。例如幼儿玩滑滑梯,除掉滑滑梯本身带给幼儿的感受外,幼儿还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情节,例如:奥特曼救人、过山车等。幼儿在充分地自主地表现,使游戏情节精彩,内容丰富,当然会令他们流连往返。因此,幼儿游戏时,教师要把选择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能够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就算是小班的幼儿,也仍然会在游戏活动中反映他们日常生活的片段,扮演他们想象的角色。但教师总会担心幼儿不会玩,玩不好,不安全,希望幼儿按教师的意愿重复那些规矩的活动,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失去了自主性,时间长了,会束缚幼儿的思维和手脚,表面上看上去听话乖巧,实际上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内容,表现,看看他们在游戏中做什么,怎么做的;倾听他们在游戏中谈论什么,怎么交流,对积极地部分给予肯定,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选择,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体验。幼儿在游戏时的动作、语言、情节常常是比较随意的,甚至是盲目冲动的,特别是小班阶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准则行事,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使得游戏进行时易发生冲突和过激行为,导致不良后果产生。例如:前面提到的游戏中,救人的孩子越来越多,集中在窄小的滑梯通道上,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如果一味让幼儿自主自由、随心所欲,完全忽略规则在幼儿活动中的教育功能,那么幼儿在游戏中根本就自主不起来,同伴间互相干扰,混乱无序,游戏不能顺利开展,自然没有自主性可言。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制定规则,让幼儿学习遵守规则,培养规则意识,在有序的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二、注重游戏的指导和评价,培养幼儿的自律性在我们谈论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的时候,同时有这样一种误区,游戏既然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成人就不因该过多地干预,让幼儿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好了,只要幼儿高兴就行。事实上游戏就变成了放羊式的一种低水平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就无从体现,幼儿在游戏中变得盲目,没有规则,放任自流,忽略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前面提到的幼儿安全问题就变得突出了。因此,我们要谨慎地界定幼儿地游戏行为,评价幼儿地游戏过程。

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建议与启示论文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在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和家长应当适时地对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策略来应对同伴冲突。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建议

1、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养方式。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父母应首先做到,只有这样,幼儿的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家长影响下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完备的社会认知能力。父母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和了解内心世界,并尽可能理解幼儿的所感所想,以孩子的心态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父母应努力感受幼儿的情绪,耐心地让幼儿发表看法意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使幼儿充满自信地与父母沟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充分信任与接受幼儿。同时,父母需要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利于孩子体验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而孩子在愉快的情绪背景下,也更乐于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冲突。

2、教师应形成科学的`冲突观,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同伴冲突。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其次,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启示

1、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仔细的观察,笔者发现在幼儿同伴冲突中,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幼儿会使用协商、沟通等多种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策略。而相反沟通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解决方式单一,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同伴冲突。因此,通过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中的互动,可以使幼儿分析和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

虽然幼儿之间会频繁地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但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幼儿会进行自我学习和改变,幼儿会逐渐了解与同伴交往的规则,逐渐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被接受、什么样的行为会遭到拒绝;明白应该怎样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说服别人等。

3、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幼儿不但用言语来进行争吵,还用来沟通,协商。大班幼儿在不断冲突、争执及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在冲突中,幼儿广泛的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使幼儿之间的冲突尤其是肢体冲突锐减,协商、博弈的方式明显增多,在协商和博弈中,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说服别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幼儿冲突毕业论文

背景: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其中对于空间、物品等资源的争夺以及游戏规则的分歧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幼儿同伴冲突会成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阻碍,最初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消极行为而遭到禁止,但幼儿同伴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大班幼儿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过渡阶段的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程度,将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实录1:

晨间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小灿(男)在这儿站站,在那儿看看,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他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小琪等三个小姑娘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小琪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小灿还是执意要坐下,她们一边用手拍打他一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在一组的!”,“你不能和我们一组的,因为一个组最多是三人,也可以是两个人。”一旁的小昊也站起来往外推他。由于来园接待时段比较繁忙,于是老师指定小灿加入其中一个组,这组的其他小朋友也没多说什么,和小灿一起玩起来。最终借助教师的权威,本次冲突结束。

实录2:

幼儿在小树林里自由活动时,四个男孩子排成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处于火车最前面的是小越,然后是小伦、小麟、小铭。小越开始的时候跑的很快,后面的小朋友也跟着跑,突然,小越一个急转弯,排在最后的小铭被甩了出去,摔倒在了地上。三个小朋友都跑过来扶小铭,小铭站起来很生气地指责小越:“你跑的太快了,还急转弯,把我摔倒了。”小越不说话,其他小朋友也说:“是啊,你跑的太快了,把人家摔坏了怎么办,不许跑那么快了!要不然我们就不带你玩了。”小越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跑的那么快了,大家又开始玩了起来。

分析:

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因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进步而较中、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不同。大班幼儿有时可以比较周全的考虑问题甚至能够从对方、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一方面是其智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通过区分同伴冲突的原因来采用不同的同伴冲突策略,同时可以综合地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可以多种策略综合应用。具体来说,大班幼儿在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有如下特点:

1、幼儿自主解决同伴冲突比例增加,教师介入比例减少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自主解决,或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矛盾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间、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

2、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中通过协商、博弈的方式增多,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减少

大班幼儿都尽量会用协商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就算是争吵也是个人在陈述个人的理由,双方就会在这样你来我往的言语冲突中对矛盾进行化解,最终会在协商、沟通中解决大部分问题。动用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方式解决冲突是比较少的,几乎没有幼儿完全应用暴力手段来解决。这表明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会只针对冲突采取一种办法,也不会采取会受老师批评和同伴都比较排斥的方法。

3、小团体增多,不同情况解决同伴冲突的方式不同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确的团体意识,一般幼儿都会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社交圈子,如果是在社交圈内部发生的冲突,冲突双方会在冲突中表现的相对比较克制,不会发生过于激烈的肢体冲突,就算是冲突双发闹的不可开交,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

启示: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积极的解决策略会使幼儿加深同伴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幼儿在同伴冲突及冲突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通过解决同伴冲突,幼儿能逐步学习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为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进一步展示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教师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社会化进步。因此,当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时,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幼儿解决冲突,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1、教师应以专业眼光看待幼儿同伴冲突

教师应意识到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不应禁止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把握这一隐性课程对幼儿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2、教师应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

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不应该有厌烦的心态,自己断然裁决,而应尊重、理解幼儿,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这样能使幼儿在同伴冲突中进步成长。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积极地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冲突,为幼儿提供锻炼其同伴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3、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解决同伴冲突

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这样幼儿就有机会在实际冲突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在面对大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事件时,教师不应该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让给冲突情境中的幼儿,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同伴调解,这才是解决冲突的最高层次。同时教师通过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与人交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展开讨论,讨论在冲突中谁的做法值得提倡,谁的做法是错误的,使每次幼儿同伴冲突都变得有意义。

案例: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在全神贯注的玩着,有的在语言区看书,有的在建构区玩积木。只听见“哇”的一声,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浩浩细皮嫩肉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抓过的划痕。我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是豪豪!”我生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欺负嘉怡?”豪豪红着脸,很委屈的说:“我想看这本书,可菲菲跟我抢。” 我对豪豪说:“ 你是个男孩子,男孩子应该保护女孩子,怎么能欺负女孩子呢?”“欺负女孩子的人,以后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其他小朋友也在旁边说。豪豪见自己理亏,知趣的坐一边去了。

分析:在案例中,面对嘉怡和豪豪之间的冲突,我首先想到的是: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件事?而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协商、共享、轮流、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对于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教师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破坏了教学秩序和游戏规则,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正确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时间:中午午饭时

场景一:中午吃面。

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说。后来了解后得知:小翔和天天因为抢勺子,不小心将碗碰倒了,面条撒了一点出来。

场景二:午饭后。

吃过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一般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每人都有各自的小群体。天天先吃完,坐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小翔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天天的旁边,然后对他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看小鱼的!”天天看着小翔,没说话,两人刚坐一会儿,就叽叽咕咕的讨论起小鱼来了,接着两人的小椅子也挪在了一起,边看着小鱼边说着话。

反思: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看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从这个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们因为抢东西,抢东西在孩子们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感到气愤,互不理睬是正常的事。孩子之间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 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 空余时互相聊天、说热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们之间不会因为是好朋友就不会发生矛盾,他们发生矛盾后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重新赢得友谊,于是场景二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但平常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然和好,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牢固的。

原来,孩子们的矛盾里也是有学问。

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建议与启示论文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在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和家长应当适时地对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策略来应对同伴冲突。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建议

1、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养方式。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父母应首先做到,只有这样,幼儿的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家长影响下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完备的社会认知能力。父母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和了解内心世界,并尽可能理解幼儿的所感所想,以孩子的心态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父母应努力感受幼儿的情绪,耐心地让幼儿发表看法意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使幼儿充满自信地与父母沟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充分信任与接受幼儿。同时,父母需要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利于孩子体验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而孩子在愉快的情绪背景下,也更乐于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冲突。

2、教师应形成科学的`冲突观,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同伴冲突。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其次,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启示

1、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仔细的观察,笔者发现在幼儿同伴冲突中,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幼儿会使用协商、沟通等多种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策略。而相反沟通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解决方式单一,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同伴冲突。因此,通过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中的互动,可以使幼儿分析和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

虽然幼儿之间会频繁地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但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幼儿会进行自我学习和改变,幼儿会逐渐了解与同伴交往的规则,逐渐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被接受、什么样的行为会遭到拒绝;明白应该怎样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说服别人等。

3、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幼儿不但用言语来进行争吵,还用来沟通,协商。大班幼儿在不断冲突、争执及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在冲突中,幼儿广泛的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使幼儿之间的冲突尤其是肢体冲突锐减,协商、博弈的方式明显增多,在协商和博弈中,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说服别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幼儿角色冲突毕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新颖,角色游戏中的交往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交往行为的前提。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超市口海报上面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货物摆放;观看收营员阿姨是怎样收营的。幼儿有了这感官经验,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也就可能表现出来,但是游戏内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不仅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海报上是免费品尝超市某种食物的宣传画,再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超市还可以有哪些服务?集思广益,又总结出了有送外卖、有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平常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内容,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就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频率的增加,当然是可喜的一个变化。但是,我又发现,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良性的、积极的一面,也还有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言行的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位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引导每一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多用良性交往来进行。首先,教会幼儿良性交往的方法,何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学会大家一起玩;学会尝试着和同伴共同商量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就慢慢的能够做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幼儿说明良性交往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引导幼儿树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幼儿,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断巩固幼儿良性交往行为的概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采用良性的方法进行交往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幼儿体验良性交往带来的快乐,以帮助幼儿巩固良性交往的意识。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交往的内容得以拓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能否促进幼儿的交往,幼儿的交往行为是否为良性交往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于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游戏。“米其”服装店里,我们提供了各种质地的彩纸和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各种时装来出售。结果,游戏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并且装饰的色彩很鲜艳,卖给了小剧场的演员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二天服装店便又挤满了人,幼儿们又活跃了起来,忙着做各式服装卖给顾客。我采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这种暗示指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以达到游戏间相互联系,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笑笑今天选择的是“哆睐咪”小剧场游戏,在一次次尝试着跟着音乐扭秧歌,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来看,可是大家都在忙。这时,我立刻搬张椅子过去,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连忙鼓起掌来。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的幼儿,来看表演的人多了,我赶紧向观众说明需要买票才能看表演,他们纷纷向我做出买票的姿势,才坐下来看表演。从此,小剧场看表演时,演员规定:要买票才能进入看表演。这样的游戏指导方法属于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帮助幼儿明确一些社会规范,以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响作用,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由出生时的自然人到后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也不难看出来幼儿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方式有诸多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幼儿的交往模式,除了从生活中的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绝大部分内是从同伴那里学习来的。在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的气氛中,这种交往环境吸引着他们之间互相模仿、学习对方的行为,并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游戏的几个幼儿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平常在集体中,不善于表达、交流的杰杰,在游戏中,因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戏,有了游戏情境的渲染,他也会很主动、大方地和同伴交往。这当然要归功于的同伴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天天的交往行为方式是他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所以能被杰杰在游戏中无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戏中,会让幼儿在逐渐释放自己,产生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在不断地模仿行为之后,幼儿自身也会习得到一些比较认可的交往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对于思维方式还不是很具备逻辑性、系统性的幼儿来说,在游戏过程中,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总结自己的交往经验,及游戏中的收获的。于是,游戏后的评价环节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情况。所以,在游戏评价中,除了针对当日游戏的指导重点来和幼儿来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之外,我们还着重去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多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幼儿先不收拾游戏材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到评价中。实践证明,这样评价的意义很大。幼儿的情境感还很强烈的时候评价,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而且也更容易去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的评价中,我们重点讨论,“银行存款的顾客多了吗?”这时,我引导幼儿看到头上贴贴花的孩子,就很明显地知道,今天在银行采取的“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幼儿与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的交往。通过这样的评价,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到最近游戏中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在各个游戏间的交往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弥补在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对幼儿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帮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符合了幼儿爱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天性,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把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发现:角色游戏真的是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座无与伦比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背景: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其中对于空间、物品等资源的争夺以及游戏规则的分歧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幼儿同伴冲突会成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阻碍,最初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消极行为而遭到禁止,但幼儿同伴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大班幼儿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过渡阶段的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程度,将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实录1:

晨间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小灿(男)在这儿站站,在那儿看看,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他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小琪等三个小姑娘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小琪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小灿还是执意要坐下,她们一边用手拍打他一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在一组的!”,“你不能和我们一组的,因为一个组最多是三人,也可以是两个人。”一旁的小昊也站起来往外推他。由于来园接待时段比较繁忙,于是老师指定小灿加入其中一个组,这组的其他小朋友也没多说什么,和小灿一起玩起来。最终借助教师的权威,本次冲突结束。

实录2:

幼儿在小树林里自由活动时,四个男孩子排成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处于火车最前面的是小越,然后是小伦、小麟、小铭。小越开始的时候跑的很快,后面的小朋友也跟着跑,突然,小越一个急转弯,排在最后的小铭被甩了出去,摔倒在了地上。三个小朋友都跑过来扶小铭,小铭站起来很生气地指责小越:“你跑的太快了,还急转弯,把我摔倒了。”小越不说话,其他小朋友也说:“是啊,你跑的太快了,把人家摔坏了怎么办,不许跑那么快了!要不然我们就不带你玩了。”小越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跑的那么快了,大家又开始玩了起来。

分析:

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因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进步而较中、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不同。大班幼儿有时可以比较周全的考虑问题甚至能够从对方、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一方面是其智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通过区分同伴冲突的原因来采用不同的同伴冲突策略,同时可以综合地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可以多种策略综合应用。具体来说,大班幼儿在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有如下特点:

1、幼儿自主解决同伴冲突比例增加,教师介入比例减少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自主解决,或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矛盾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间、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

2、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中通过协商、博弈的方式增多,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减少

大班幼儿都尽量会用协商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就算是争吵也是个人在陈述个人的理由,双方就会在这样你来我往的言语冲突中对矛盾进行化解,最终会在协商、沟通中解决大部分问题。动用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方式解决冲突是比较少的,几乎没有幼儿完全应用暴力手段来解决。这表明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会只针对冲突采取一种办法,也不会采取会受老师批评和同伴都比较排斥的方法。

3、小团体增多,不同情况解决同伴冲突的方式不同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确的团体意识,一般幼儿都会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社交圈子,如果是在社交圈内部发生的冲突,冲突双方会在冲突中表现的相对比较克制,不会发生过于激烈的肢体冲突,就算是冲突双发闹的不可开交,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

启示: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积极的解决策略会使幼儿加深同伴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幼儿在同伴冲突及冲突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通过解决同伴冲突,幼儿能逐步学习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为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进一步展示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教师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社会化进步。因此,当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时,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幼儿解决冲突,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1、教师应以专业眼光看待幼儿同伴冲突

教师应意识到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不应禁止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把握这一隐性课程对幼儿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2、教师应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

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不应该有厌烦的心态,自己断然裁决,而应尊重、理解幼儿,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这样能使幼儿在同伴冲突中进步成长。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积极地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冲突,为幼儿提供锻炼其同伴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3、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解决同伴冲突

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这样幼儿就有机会在实际冲突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在面对大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事件时,教师不应该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让给冲突情境中的幼儿,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同伴调解,这才是解决冲突的最高层次。同时教师通过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与人交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展开讨论,讨论在冲突中谁的做法值得提倡,谁的做法是错误的,使每次幼儿同伴冲突都变得有意义。

案例: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在全神贯注的玩着,有的在语言区看书,有的在建构区玩积木。只听见“哇”的一声,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浩浩细皮嫩肉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抓过的划痕。我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是豪豪!”我生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欺负嘉怡?”豪豪红着脸,很委屈的说:“我想看这本书,可菲菲跟我抢。” 我对豪豪说:“ 你是个男孩子,男孩子应该保护女孩子,怎么能欺负女孩子呢?”“欺负女孩子的人,以后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其他小朋友也在旁边说。豪豪见自己理亏,知趣的坐一边去了。

分析:在案例中,面对嘉怡和豪豪之间的冲突,我首先想到的是: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件事?而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协商、共享、轮流、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对于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教师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破坏了教学秩序和游戏规则,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正确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时间:中午午饭时

场景一:中午吃面。

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说。后来了解后得知:小翔和天天因为抢勺子,不小心将碗碰倒了,面条撒了一点出来。

场景二:午饭后。

吃过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一般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每人都有各自的小群体。天天先吃完,坐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小翔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天天的旁边,然后对他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看小鱼的!”天天看着小翔,没说话,两人刚坐一会儿,就叽叽咕咕的讨论起小鱼来了,接着两人的小椅子也挪在了一起,边看着小鱼边说着话。

反思: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看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从这个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们因为抢东西,抢东西在孩子们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感到气愤,互不理睬是正常的事。孩子之间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 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 空余时互相聊天、说热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们之间不会因为是好朋友就不会发生矛盾,他们发生矛盾后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重新赢得友谊,于是场景二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但平常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然和好,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牢固的。

原来,孩子们的矛盾里也是有学问。

幼儿冲突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怎么写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下面是中班幼儿产生攻击性的原因论文的写作思路:

一、引言部分:

介绍攻击性问题的背景和意义,说明该问题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并说明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产生攻击性的原因及相应解决方案。

二、攻击性的概念及类型:

对攻击性的概念和类型进行概述和分类,以便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三、中班幼儿产生攻击性的原因:

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必要及方法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的必要及方法是一篇关于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方法 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责任编辑邢枫为您精心挑选,希望本文能帮助到您,感谢本文作者曾维杏为了认真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教育工作规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幼儿学前教育逐步走上正轨,顺利地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认为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我现根据任教幼儿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谈谈如下体会: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家庭教育必要性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也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三.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四.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幼儿冲突毕业论文观察表

关于幼儿告状的观察记录

关于幼儿告状的观察记录,家长千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都非常头疼,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因为空间环境狭窄,玩具材料缺乏而引起的冲突,那么我们应尽快采取措施,做出合理的调整,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如果确认是班中孩子大部分缺少在,为大家分享关于幼儿告状的观察记录。

观察目标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助友爱的良好品质,减少告状行为。

观察分析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按照自己选的区域开始进区活动。几位小朋友选择了表演区,美峥和琪琪也都不例外,这次她们两个小朋友都选择了表演区。最初,她俩一进区我就有些担心,因为美峥和琪琪都是好强的孩子,她俩都想当负责人。于是,活动一开始,她俩就争着抢话筒,谁也不让谁。“老师,是我先拿到的,”“不是,老师是我先拿到的。”一开始还僵持着,后来两个人夺了起来。琪琪力气大,把话筒抢走了,美峥气呼呼地跑来告诉老师:“老师,申袁琪把话筒抢走了。”“老师,是我先拿到的,”琪琪说。“不是,我是第一个拿到的。”美峥说。

采取措施

看到两个孩子着急的样子,我于是叫她们的活动先暂停,对她们说:“先不要想对方犯了什么错误,而是先想想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两个孩子沉默着想了一会儿,美峥说:“我不应该和申袁琪抢。”琪琪说:“我也不应该和美铮抢,我们应该商量着轮流玩。”美峥说:“我不应该使劲夺话筒,我错了。”琪琪说:“我也错了,对不起。”两个孩子低下了头。

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我们应该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这类问题最近是不是常常出现?”“是环境和活动材料引发的冲突,还是人为引发的冲突?”“是否需要调整原有课时计划?”如果是因为空间环境狭窄,玩具材料缺乏而引起的冲突,那么我们应尽快采取措施,做出合理的调整,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如果确认是班中孩子大部分缺少交往技能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根据实际调整原有课时计划,设计一些相关内容,如“开开心心一起玩”、“我和大家做朋友”等,对幼儿实施教育,让每个孩子在实际活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获取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主题活动、游戏活动、集体讨论活动等教育,不仅告状行为减少了,幼儿互助友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孩子告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幼儿对周围人事物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的态度

在幼儿园,幼儿以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有的幼儿看到有幼儿欺负别人时,就会产生正义感和同情心,会批评、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并向老师检举:“老师,某某打人了。”

第二、幼儿为了受到别人的关注而产生告状行为。

有些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经常会说:“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不有扔。”“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这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我”没扔玩具,“我”吃得好,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也有的孩子出于嫉妒,而向成人告发,但这种带有告发性质的告状是少数的,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嫉妒都只是暂时现象。

第三、幼儿爱告状有的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

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

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由于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老师,某某又抢玩具了。”

第四、一些客观或人为因素增加了幼儿间的磨擦,引起幼儿告状。

由于幼儿园的场地不够宽敞,玩具少,孩子又多,发生矛盾的次数就多,也就增加了告状的次数。另外,幼儿好模仿动画片中打斗的场面,如《奥特曼》等,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或模仿影视剧进行游戏,追逐打闹,引起告状。

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告状行为。老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总是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

背景: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其中对于空间、物品等资源的争夺以及游戏规则的分歧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幼儿同伴冲突会成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阻碍,最初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消极行为而遭到禁止,但幼儿同伴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大班幼儿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过渡阶段的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程度,将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实录1:

晨间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小灿(男)在这儿站站,在那儿看看,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他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小琪等三个小姑娘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小琪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小灿还是执意要坐下,她们一边用手拍打他一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在一组的!”,“你不能和我们一组的,因为一个组最多是三人,也可以是两个人。”一旁的小昊也站起来往外推他。由于来园接待时段比较繁忙,于是老师指定小灿加入其中一个组,这组的其他小朋友也没多说什么,和小灿一起玩起来。最终借助教师的权威,本次冲突结束。

实录2:

幼儿在小树林里自由活动时,四个男孩子排成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处于火车最前面的是小越,然后是小伦、小麟、小铭。小越开始的时候跑的很快,后面的小朋友也跟着跑,突然,小越一个急转弯,排在最后的小铭被甩了出去,摔倒在了地上。三个小朋友都跑过来扶小铭,小铭站起来很生气地指责小越:“你跑的太快了,还急转弯,把我摔倒了。”小越不说话,其他小朋友也说:“是啊,你跑的太快了,把人家摔坏了怎么办,不许跑那么快了!要不然我们就不带你玩了。”小越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跑的那么快了,大家又开始玩了起来。

分析:

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因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进步而较中、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不同。大班幼儿有时可以比较周全的考虑问题甚至能够从对方、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一方面是其智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通过区分同伴冲突的原因来采用不同的同伴冲突策略,同时可以综合地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可以多种策略综合应用。具体来说,大班幼儿在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有如下特点:

1、幼儿自主解决同伴冲突比例增加,教师介入比例减少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自主解决,或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矛盾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间、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

2、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中通过协商、博弈的方式增多,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减少

大班幼儿都尽量会用协商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就算是争吵也是个人在陈述个人的理由,双方就会在这样你来我往的言语冲突中对矛盾进行化解,最终会在协商、沟通中解决大部分问题。动用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方式解决冲突是比较少的,几乎没有幼儿完全应用暴力手段来解决。这表明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会只针对冲突采取一种办法,也不会采取会受老师批评和同伴都比较排斥的方法。

3、小团体增多,不同情况解决同伴冲突的方式不同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确的团体意识,一般幼儿都会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社交圈子,如果是在社交圈内部发生的冲突,冲突双方会在冲突中表现的相对比较克制,不会发生过于激烈的肢体冲突,就算是冲突双发闹的不可开交,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

启示: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积极的解决策略会使幼儿加深同伴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幼儿在同伴冲突及冲突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通过解决同伴冲突,幼儿能逐步学习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为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进一步展示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教师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社会化进步。因此,当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时,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幼儿解决冲突,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1、教师应以专业眼光看待幼儿同伴冲突

教师应意识到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不应禁止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把握这一隐性课程对幼儿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2、教师应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

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不应该有厌烦的心态,自己断然裁决,而应尊重、理解幼儿,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这样能使幼儿在同伴冲突中进步成长。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积极地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冲突,为幼儿提供锻炼其同伴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3、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解决同伴冲突

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这样幼儿就有机会在实际冲突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在面对大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事件时,教师不应该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让给冲突情境中的幼儿,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同伴调解,这才是解决冲突的最高层次。同时教师通过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与人交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展开讨论,讨论在冲突中谁的做法值得提倡,谁的做法是错误的,使每次幼儿同伴冲突都变得有意义。

案例: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在全神贯注的玩着,有的在语言区看书,有的在建构区玩积木。只听见“哇”的一声,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浩浩细皮嫩肉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抓过的划痕。我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是豪豪!”我生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欺负嘉怡?”豪豪红着脸,很委屈的说:“我想看这本书,可菲菲跟我抢。” 我对豪豪说:“ 你是个男孩子,男孩子应该保护女孩子,怎么能欺负女孩子呢?”“欺负女孩子的人,以后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其他小朋友也在旁边说。豪豪见自己理亏,知趣的坐一边去了。

分析:在案例中,面对嘉怡和豪豪之间的冲突,我首先想到的是: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件事?而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协商、共享、轮流、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对于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教师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破坏了教学秩序和游戏规则,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正确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时间:中午午饭时

场景一:中午吃面。

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说。后来了解后得知:小翔和天天因为抢勺子,不小心将碗碰倒了,面条撒了一点出来。

场景二:午饭后。

吃过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一般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每人都有各自的小群体。天天先吃完,坐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小翔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天天的旁边,然后对他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看小鱼的!”天天看着小翔,没说话,两人刚坐一会儿,就叽叽咕咕的讨论起小鱼来了,接着两人的小椅子也挪在了一起,边看着小鱼边说着话。

反思: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看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从这个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们因为抢东西,抢东西在孩子们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感到气愤,互不理睬是正常的事。孩子之间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 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 空余时互相聊天、说热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们之间不会因为是好朋友就不会发生矛盾,他们发生矛盾后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重新赢得友谊,于是场景二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但平常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然和好,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牢固的。

原来,孩子们的矛盾里也是有学问。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幼儿游戏起冲突
  • 幼儿冲突毕业论文
  • 幼儿角色冲突毕业论文
  • 幼儿冲突毕业论文怎么写
  • 幼儿冲突毕业论文观察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