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会计金融怎么写

毕业论文会计金融怎么写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金融会计怎么写

金融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金融会计工作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长远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新背景下金融会计培训的创新 【摘要】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表明,银行会计职业培训是商业银行获得创新性发展、财务资讯上市达标、防范高频金融犯罪、应对金融国际化与资讯化的重要智力支撑。从整体看,我国现行的银行会计培训处于一种低效的、被边缘化的态势。会计人员的素质现状明显与资讯化趋势、国际竞争及金融工具创新不匹配。银行会计处在创业争效的第一线,其素质技能决定着银行的发展高度。弱效、不可持续的会计培训,必然导致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技能的长期低下,从而导致业务低效、缺乏竞争力甚至滋生金融犯罪。鉴于此,本文提出:尽快改变会计培训边缘化、培训理念与机制守旧现状,围绕组织者、培训师、受训者三方致力于新背景下培训理念、管理机制、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 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物件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阶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态度决定高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人”管理。而情感培训正是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员工定位于“情感人”,把情商教育纳入培训视野,促成会计人员准确地觉察、表达、调节、评价各种情感情绪,养成宽容、诚信的道德情怀。通过培训,将博爱、宽容、感恩等情感元素融入会计工作链的每一个细节。 从2004年到2005年,建设银行浙江省金华市分行一直致力于培训内容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野外拓展训练,旨在会计人员团队精神、诚信意识、规则观念、顽强意志的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对全行742名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深入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诚信之村、高空钢丝、跳出自我等专案训练。在训练专案设计上,要求蕴含快乐、信任与合作精神。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该行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协作意识、服务态度均有大幅提高。由于培训内容上跳出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野外肢体训练,使受训者从中获得对本职工作的新理解新感受,通过肢体竞技体验协作、诚信、坚持、守纪的 *** 。 由于会计服务水平、操作技能、规则意识的全面提高,使该行与会计关联的相应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的全省金融会计“比服务 比效率 比质量” 活动中,该行获得最优奖与突出贡献奖。2005年在全省建行系统会计柜面服务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在金华市金融系统首届会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由于该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成该行经营业绩在全国中心城市行中的排名由2004年的23位跃居到2005年的第6位[8]。 二注重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络 实践表明,只有把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学员求知欲,促成有效培训。将培训工作与人事 管理融合一处,把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关心人的个体发展,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1]。 美国企业成功培训的经验之一是,在培训中观照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如在培训中研讨员工福利、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退休等问题。麦当劳公司虽不属银行机构,但其培训经验值得效法。它们的做法是:从见习经理一直到营业经理,每次培训都与个人发展相联络。每位学员都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连结 据零点调查公司2004年调查,中国最受会计人员欢迎的培训课程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我们认为,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和相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在培训内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只有明确真实的培训需求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来准确获得有区别的员工需求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有赖于对组织单位、工作任务和受训人员三者的深入分析。所谓组织单位分析就是立足于银行战略高度,审视和判断需要培训的会计机构与环节,以此确保培训工作合乎银行整体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职位任务,确定各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频次和难易程度,以揭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而人员分析则是从员工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需之间的差距,由此提炼、鉴别培训内容和培训物件[4]。 当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基本处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阶段。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一些会计人员对账户间对应关系都弄不明白了。一定程度上说,会计业务知识反而有后退之势。入世后银行开放度的日益扩大以及资讯化、电子化金融的日趋普及,银行会计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知识技能结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贷记卡、基金代理等业务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同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弥补我们中间服务弱项,以现代通讯技术、网路技术、资讯科技以及现代理财理念重新装备财会人员。金融工具与竞争对手在变,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必定要变,而与这种改变保持动态连结是有效培训的基本保证[3]。 四开展分层培训 分层培训强调以深入研究各层次、各类会计人员知识需求为基础,因人因地施教。具体讲,即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历和不同技能基础进行分层培训。这里所说的分层不仅指人员的分流,还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的分层。培训时间上可灵活安排一切工作间隙,场所上可在工作场、模拟现场、虚拟现场甚至野外。 二、培训理念创新 本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资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而保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问题是:确保企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开放教育观[2]。企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我们应以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①合作教育观。美国合作教育理论倡导者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机构,这种合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被邀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创造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使学员在合作中体验快乐与进步是合作教育的精髓。 ②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 *** 育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崇尚差异,尊重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当今银行培训中的借鉴是:员工知识结构崇尚多元共存,应勇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以开放、尊重的心境面对外界的会计监督。 ③环境教育观。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实中,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模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中间业务、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拓展,居民与法人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服务要求的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借助会计培训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能力,掌握新环境 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成本投资观 会计培训是一种简单消费性支出,这是银行界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正因于此,我国银行系统对会计培训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据抽样调查:我国只有22%的国有银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21%的国有银行人均培训费区间在45元~75元,而这些培训投入中财政局刚性要求下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占六成多。 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增值。抛开学习补给,人力资本必然不断贬值。我们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长期陷于亏损,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致使银行陷入了一个漠视培训→员工低素质→拼物质资本如片面强调拉存款与放贷规模→亏损→培训资金紧张→人力资本再贬值的恶性回圈。实践表明,有效培训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降低职业风险与作业成本,从而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效益回馈。 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总结出1:30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正是高效的员工培训确保了该公司的旺盛生命力[5]。 三、培训方式创新 据资料显示,如今的银行会计培训多为单一的面授方式,缺乏交流、论辩与体验。显然,传统的培训形式是对组织者与学员的双重损失[6]。实践表明,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符合成人教学规律。我们必须谋求培训方式创新,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中心。如此,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商业游戏、设题讨论、思考训练等学习形式都是值得尝试的。而培训传导媒介上则可因人而异地选择录影、光碟多媒体、计算机、视讯会议、学习手册、Intranet等。 四、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一实施平等、开放、双向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应摒弃“控制与操纵”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双向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员在平等而广泛的参与中习 得、体验,促成受训者身心与学业的共同发展。 二将会计培训列入《银行事业发展规划》 把培训看作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组织者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促使金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建立专项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长期的财力支撑[7]。 三引入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释出,旨在弥补组织成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规范培训质量的国际培训标准。该标准强调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它已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如今正推行该标准的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引入该体系。随着2002年青岛海尔公司成为世界首家该体系认证企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后,该体系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关注。 面对国有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银行会计迫切需要提供符合股份制会计准则的财务规范。引入该体系则是诊治我国银行会计培训失范与低效的良药,借此可以使我们的培训管理一下子瞄上国际先进标准,如此也有助于先进培训理念的快速确立,最终促成学习型金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顺.为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基[N].金融时报,2003/12/0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海南出版社出版,200103. [3]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02. [4]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5]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国研网,2002/09/30. [6]徐善振、周厉.金融机构高阶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特点与培训方式安排[J].上海金融,200306. [7]萧鸣.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枣对法德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培训的比较[J].浙江金融,200407 [8]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动态与资讯,2004-2005年 [9]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建行动态,2004-2005年 篇2 浅谈金融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的有关思考 摘要:从2000年至今,世界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诚信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有公司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却还有公司不吸取教训,继续滑向失信的深渊,最终葬送了自己。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诚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当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金融会计 诚信体系建立 思考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经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但是在现代市场,诚信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领域尤为明显,知名公司作假帐的丑闻不时传出。2009年,号称印度“安然”的萨亚特公司虚报现金和银行结余超过500亿卢比约10亿美元,影响力之巨大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美国的诚信:2002年,从安然到世界通讯、再到施乐,美国公司财务造假前仆后继,令投资者信心动摇。同一时期,诚信问题不仅困扰著美国资本市场,也同样困扰著中国资本市场,银广夏、蓝天股份等知名上市公司被揭露财务造假,一时间引起人们纷纷探索会计诚信体系缺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平息后,中国金融界安静了许多,似乎诚信回归,一切正常。 然而今年3月8日,中国经营报的一篇题为《17亿!国内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卷入造假丑闻》的报道又在金融界掀起了。报道称,从2002起,当爱建股份出现财务异常时,其财务报告审计机构上海立信选择了与公司“合作”遮掩事实,涉嫌参与掩饰财务近17亿元亏损。 二、探究原因,深层分析 爱建窝案后,人们又重新关注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缺失问题。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上网蒐集相关资料以及和业内相关人员的一些交谈,总结出以下4条。 1. 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功能越来越认可。上市公司在公示财务报表时,总会尽一切可能展示好的成果来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期筹备到更多的资金。不仅如此,公司提供虚假资讯可能会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好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出现财务异常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审计机构“合作”遮掩。审计机构愿意与公司“合作”,是因为目前审计机构还处于买方市场,为了能保证自己的机构长期运转下去,留住客源,一般会同公司妥协。所以,会计作假对双方对没有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双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双方作假的内在动因,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2. 会计资讯的不对称。会计不对称表现为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优势,掌握了不对外的内部资讯,从而造成了会计在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分布。因为他们不直接接触公司的生产经营,只能通过公布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做深入的了解,而且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无法辨别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而且公布出来的财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稽核,普通投资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手中有比较详细和真实的资料做参考,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稽核出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否,因此投资者都很信任注册会计师,信任由他们稽核签字的财务报表。这就造成了公司和稽核机构“只手遮天”的局面。 3. 失信成本低,法律对失信、犯罪的震慑作用弱。目前,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打击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造假败露,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目前我国对查出来的会计造假主要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具体负责审计的会计师的顾虑会少很多,为避免麻烦,审计师大都会无保留意见。 4. 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因为人员缺 乏、没有独立性等原因,没有起到实质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进行审计,审计完后并没有第三方进行认真负责的复查和稽核,很难从根源上杜绝造假。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第三只手来进行有效地监管。 5.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本,从而发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专案,会计资讯制造者就能够通过操纵应计专案的确认时光来制造虚假业绩,另外主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资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跟着经济的飞速发铺,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呈现,使原有的会计轨制、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公布,这在客观上呈现了一个“合规”的造假时段。 三、建立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的几点建议 1.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管,确保审计的独立性。问卷调查表的第9题为“您认为目前假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毒瘤’,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5%的人选择“企业当头的要‘业绩’”。而在第10题“您认为造成会计资讯失真的主体因素是”中,有的人选择“单位负责人”,仅有的人选择“一般会计人员”。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着领导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在这种从属关系下,会计人员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能否进行和所遵循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单位负责人。如果单位负责人向会计人员施压,会计人员很难长时间保证会计资讯的绝对真实。说到底,会计还是附属于公司的上下级部门而不是单独独立的审计部门,作为附属品而没有独立性,怎么能独善其身? 2. 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很多人都认为已经有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而且又都是 *** 部门,之间也有协作,为什么还要说“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据笔者了解,税务部门的检查主要有四个方面:收入方面、成本方面、费用方面和缴税方面,而这些检查还是以公司的账本为依据,也就是说税务部门是从公司的成果上监督而不是过程方面。工商部门主要是查注册资本,就是看你有没有抽资行为,也不涉及做账。所以这里的“金融监管机构”不仅仅要以账本为依据,还要从多方面进行监管。 3. 引导司法介入,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前面已经探讨过,对于造假行为,追究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也是微乎其微,极其有限的造假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造假的层出不穷。如果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不仅仅要增强对个人的处罚,更要加大对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甚至可以因此处罚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负责人,从源头上减少造假的动机。 4. 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中,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利益面前,在诱惑面前,会计人员是否能抵挡得住,是否能遵从职业道德,就要看会计人员自身。不论是普通会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这时候都要加强自律。所以我建议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从内部提升抵御力。同时对每一位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建立诚信档案,真实的记录每人的诚信情况,档案将随其一生,从外部给予会计人员自律的动力。 5. 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会计的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根基。会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作为整体一部分的金融会计,在这个良好的土壤里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金融会计则是金融企业对自身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会计方面的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金融危机与会计规范

【摘要】赋予 会计规范变迁生命力的是资本市场的 发展,规范变迁的动力则是重大 经济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发生。本文在简要的介绍了金融危机和会计规范之后,通过对会计规范具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的回顾,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需要客观看待会计准则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并构建更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以使财务信息无偏差地反映经济现实。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规范

20世纪以前,会计的发展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由放任的状态之中,会计准则还属于一种非正式规则。20世纪初,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会计 职业界首先感到了会计管制的必要性,人们开始要求使用统一的会计规范。1906年,针对当时铁路行业对重置会计的滥用,美国制定了赫本法案(Hepburn Act),授权州际商业委员会为铁道业制定一套统一的会计制度,铁路业成为最早受到会计管制的行业。1917年,美国公众会计师协会(AAPA,现已改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 发表了现代会计的第一份权威性指南《统一会计》(The Uniform Accounting),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会计规范对会计行为实行管制时代的到来。

一、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1929爆发了波及世界的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市场大跌价。几周之内,纽约证券交易所所有股票下跌了50%,大约260亿美元失去了,大体相当美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支出的费用。通商,贸易流通中的交换手段被冻结,制造业的残骸到处都是,农民找不到产品的销售市场。成千上万的多年储蓄化为乌有。

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空前的经济危机,松散的会计实务和对创造性会计的滥用被指责为市场崩溃和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为了响应纽约证交所的要求在大萧条中逐渐恢复公众和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公允性的信心,国会成立了SEC,它有权规定财务 报告编制中会计处理方法,并确保上市公司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这一机构先于确定GAAP的主体成员之前就开始运作,可以看到政府对规范会计准则的急切心情。随后,SEC着手 组织会计职业界制定GAAP,投票决定了依靠民间机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制定的制度,SEC希望能够通过对其施加压力来影响会计准则。

二、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 联系汇率制。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12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成员 Rahman向该组织提交了一份名为《会计披露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吸取的教训》的研究报告,分析了东亚金融危机的一般特征、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区域内国家会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会计 审计准则质量较差、会计信息使用者忽视了引发金融危机的诸种要素,严重降低了公司和银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会计在金融危机预警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各种有助于提高会计披露质量和透明度的建议:如风险集中与会计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披露、或有负债问题与会计披露等。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宣告成立,倡导在全球推出统一的会计标准,其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在130多个国家得到 应用。

三、美国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 热点问题。

在危机蔓延之初,会计准则一度成为千夫所指。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允价值条款。经济危机期间,欧美 政治家、银行家们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按市价计算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正是这种会计方法导致了危机的恶化。2008年12月30日,SEC向国会提交报告表示,公允价值条款不可废止,但应修改完善。随即,IASB 计划推出与银行资产减记有关的减损支出披露准则,要求公司公布在不同减损模型下计算得出的公司资产价值有何不同。同时,IASB还拟于2009年开展对减损准则的全面修订,并有望在2009年内推出。

四、经济危机下对会计规范制定的反思

(一)需要客观看待会计规范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准则会对政府、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产生影响,这些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完全无偏的准则是不实际的,会计准则的改变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适时地调整准则可以在危机中提振市场信心,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当然,会计准则并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所以不可能靠它解决经济危机。正如80年代银行危机出现时,许多人认为这是70年代的会计准则15号公告的后遗症,它并未消除危机,只是延迟了危机。

(二)需要在危机中发现会计规范的缺陷

准则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会计准则的局限性。如前所述,80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被认为比历史成本更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在这一轮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的缺陷暴露无疑。金融业的利润在经济形势好时,由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高估,夸大了对经济的乐观预期;经济形势不好时,资产的市场定价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数据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高,这误导了投资者,使他们对低迷的金融 环境更加悲观。因而,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也是相对的。

(三)需要构建更严密的 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实质是为了保护投资人利益的,而在危机中准则制定机构的立场很可能屈从于 政治需要。为了防止在危机中出现“救火式”的准则,需要构建一个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简称CF)并作为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使具体的准则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有助于FASB更能体现公众利益。从理论上讲通过CF的研究,逐步确立了会计准则制定的科学化思想,并使现有的会计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化,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也更加集中,这样也避免了在每次 经济危机中,会计准则都成为危机“替罪羊”的尴尬局面,帮助会计准则赢得广泛的信任和权威。

参考文献

[1]亚洲金融危机的会计原因[J].

[2]黄平,简剑辉.经济危机与会计披露监管演进分析[J].财经论丛.

[3]王棣华,花婷婷.事件推动会计准则的完善[J].安徽商贸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盖地,胡师奂.面对金融危机的会计准则反思[Z].会计准则.

[5]吴晓根.金融危机与会计披露[Z].会计准则.

浅析金融会计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金融行业在现代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行业的繁荣对促进国民经济腾飞起着积极作用。而金融会计则是金融企业对自身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因此防范和识别金融会计风险,无论是对金融企业自身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概论

在金融机构正常的运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会计人员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得财务报告反映失实并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决策性失误,最终让金融机构遭受到了损失。这就是金融会计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中存在风险

金融企业的运作与会计核算之间关联十分紧密。一旦发生金融风险,都会跟会计核算联系到一起。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白凭证管理混乱;领发、使用、保管环节存在问题;“三分管三分用”的制度未能被严格执行;财务处理较为混乱;会计科目被滥用;一些重要会计事项在没有得到会计主管审批就开始执行;会计核算时,出现“一手清”的现象等。这些现象对金融会计来说,都存在在一定的威胁和风险。

(二)会计制度存在风险

目前,部分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规定,存在着与现实工作情况不适应的情况。例如,我国部分巨额贷款中存在着严重的呆账现象,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极高的风险。现今,我国部分国有银行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呆账。银行如果还是按年底贷款余额比例来提取呆账准备金,那么相对于银行因贷款而遭受的巨额损失来说,其根本不具备任何意义,完全无法挽回损失。从国外一些银行倒闭的实例来看,不良贷款应该得到及时的处理。否则,银行以及其他类似的金融借贷机构将会蒙受巨额损失。

(三)会计人员存在风险

所有的会计活动,都需要会计人员来完成。如果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有所欠缺或者职业道德修养不高,那么其在会计活动中,很可能出现人为的数据信息偏差或者违规的操作行为,并由此损害金融企业的资金财产。为金融企业带来风险。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存在风险

风险监督是会计的工作中另一项重要的职能。然而,在我国很多金融机构中,会计的监督职能已经被大幅弱化了。例如,有部分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却忽视了信贷的监督管理。这种做法无疑是弱化了会计的风险监督职能。为了金融机构带来了金融会计风险。

(五)支付结算时存在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支付活动也在日益频繁。而支票等各类票据也慢慢成为了支付的主要手段。一方面,票据使用人可能对票据缺乏一定了解,使用方式不当;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票据犯罪也在日益增长。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金融会计在支付结算时面临各种风险。

三、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来自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暴露出种种的弊端和缺陷。从账面上看,金融机构的投资回报率相当的高。因此,很多社会资源开始介入金融机构,各地的金融机构正在迅猛增长。然而目前,我国的市场准入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平均利润率低于统一标准,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还在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各地金融机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违法违规的行为。金融会计风险因此而增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会计的监督职能,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内部资金运动的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能够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最终实现盈利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它更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是企业一切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和和合法性。

(三)金融管理模式还亟待完善

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目前仍缺乏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市场的公平性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岗位之间制约力度不够,

违规违法操作现象屡禁不止。无论是从宏观上来看,即整体市场 环境,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即企业内部控制和 会计岗位的设置,我国的金融 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亟待完善的地方。

四、应对金融 会计风险的措施

(一)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

我国目前还处于金融会计基础比较薄弱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注意健全会计法规体系,通过制度方式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在 实践中,不断研究和讨论会计理论,然后就归纳、 总结、引入我国的金融会计法规。让其适应我国的金融环境,降低金融会计风险。通过对金融会计法规体系的研究和完善,逐步制定出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预见性,从而降低因理论或法规而出现的会计风险。通过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业务行为,可以有效地防范因会计人员个人违规行为而产生的金融会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会计内控观念需要重新认识。会计的内部控制应该由以前防人为偏差为主的旧观念转换到以现在的预防防金融风险为主的新观念上。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在全局观的指导下,逐步转变成一个项目制度与措施有机联结的整体。第二、财务人员应树立起信息安全观念,对因信息变化而导致的实质内容的变化作出密切关注。这样做对实现会计内部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三、构建内控体系。管理层和操作层是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制约和平衡,可以逐步实现会计的内部控制职能。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内部监督就是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减少金融会计风险。而外部监督,则是要求建立一个严格的会计惩罚机制,例如使用新闻曝光,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加强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最大化惩罚机制的威慑力,可以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显著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实际 工作中,遇到重要的 经济事项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应该严格实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对于会计资料,金融机构内部应定期进行内部 审计。通过不断实践,金融机构要形成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内控方法和措施,并通过规章制度使其规范化、系统化。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需要内部与外部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建立、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实行严格的处罚机制。两方面共同下手,才能够有效减低金融会计风险。

五、结语

金融会计风险对金融行业健康稳定的 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否又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于金融会计风险,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完善我国关于金融企业会计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完善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金融企业降低和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金融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

我也是会计专业的,你可以写纳税方面的,这是老师比较重视的话题 题目:依法纳税的认识 目录:1、企业所得税概述 2、计税依据概述 3、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4、税率概述 5、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6、税收筹划概述 7、合理避税的方法 8、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 内容摘要: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下列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金。 5.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各类捐赠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7.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18%; 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 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 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者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 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额的计算 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都应当在分月(季)度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在所得税的实际征管工作及企业的纳税申报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来确定的,即: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定额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对税收政策的不解或误解而产生的税收陷阱,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即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纳税人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最低的税收负担来处理财务、经营和交易事项。税收筹划是一种有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一种合法的理财行为。 所谓的税收筹划也就是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等; 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合理避税是要把会计准则和税法相结合,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不多交纳税款.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10万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预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所作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综观国外诸多对税收筹划的观点,都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行为。尽管表述众多形式各异,但基本意义却是一致的,即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合法的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写你感兴趣的领域,比如纳税筹划、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等,感兴趣的领域比较好写,在论文答辩时也会很轻松。

毕业论文的题目技巧

1、各类论文的标题,样式虽多,但不管何种形式,主旨都是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2、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分为揭示课题的实质式:“经济中心论”; 提问式:“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

3、交代内容范围式:“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判断句式: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形象化语句式:“科技史上的曙光” 等标题。

4、副标题和分标题是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的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

5、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呢,具体的写作步骤是怎么样的,大家需要了解一下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会计论文和其它专业的论文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下几个写作阶段:

(1)拟定选题与写作计划;

(2)草拟大纲;

(3)写作初稿;

(4)二稿;

(5)论文定稿。

论文验收与答辩阶段属于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验收论文和组织答辩,决定学位的授予。

论文是一般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会计论文也是如此。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讲讲会计论文的结构和写作内容:

1、标题

论文的标题给人对这篇论文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的好坏往往影响着对论文质量的判断,因此要精心设计。一篇论文,有无兴趣让人读下去,题目十分重要。标题是否吸引人,往往影响着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的关注程度。

选题和标题不一样,选题是确定论文写作的大概方向,一般都是通过论文展现。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尽量简短形象,让人一目了然。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摘要

摘要反映了内容的梗概,其写作要规范,要求简洁明了,能概括地、不加注释地表述写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或结论。摘要不要分段落,尽量用通俗的语言。一般一篇4,000~8,000字的论文,其摘要部分在100字以内。

3、毕业论文关键词

每篇论文(字数在4,000-8,000字之间),有关键词3-8个之间;一般5,000字左右的论文有3-4个关键词即可。关键词一般是在论文题目或要点中反复出现的词。

4、引言或引论(即开头)

这部分是引导读者理解论文部分,所以其地位十分重要,一定要引起论文写作者的重视。

一般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学生宜采用直接切入式开头,引言部分的论文写作应涉及到以下几个内容:

(1)选题的'原因和意义,有时还要简要介绍前人的研究状况;

(2)主要的研究方法;

(3)介绍论文的内容;

(4)论文的不足与创新之处。

5.毕业论文正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的内容和结构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论题集中,重点突出。一篇论文应围绕论题展开,要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文章的每一部分内容,每一段内容之间要各有侧重,不能来回交叉、重复。一篇论文一般性论述应少一些,着重论述论题的重点。

(2)论文写作思路应顺畅,语言通畅。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内容应存在逻辑联系,不能相互割裂。正文论文的最基本的结构如下:一是提出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问题(引用大量案例来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原因何在);三是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部分)。三个部分内容衔接紧密,围绕中心议题来展开论述。

(3)论文写作理论应联系实际。会计论文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大量案例的文章才更显生动,更具价值。

6.结尾

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或者此论文可能带给人们的启示或借鉴。简单的几句话即可概括,但不要重复论文正文的内容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重要的是它的格式,不同类型的文献都存在着差别:

期刊: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着作: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报纸:作者。文章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 作者。文章题名[J/OL]或[EB/OL].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要遵循一定的选题思路,做好选题,还得按要求规范论文写作。以上就是会计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的详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会计金融怎么写

从管理会计的特性看管理会计应用 内容摘要:管理会计在中国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众多的学者专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该问题的探讨,但大都缺乏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本质探求。作者认为,管理会计的特性本身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正确认识管理会计是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基点和起点。 关键词:管理会计特性 应用 企业化(个性化)特征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有不少的企业运用了责任会计,但大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是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管理。1997年,《会计研究》的专题调查报告较为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结论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在中国仍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为此,众多的学者专家撰文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者认为,在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上,还有一点应特别注意,那就是管理会计本身的特性问题,这是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研究的基点和起点。。一、 管理会计的特性释义 1、从学科特性来看,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注意:不是以会计学为基础) 2、从工作特性来看,现代管理会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系统(配决策人员),二是决策支持系统(配参谋人员),三是执行与控制系统(配执行人员)。会计人员属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 除此两个被基本认可的特性外,管理会计还有一个特性: 3、从管理会计的应用来看,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个性化)和行为化特征。正是这一特性极大地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仅在我国,在西方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二、管理会计的个性化特性对其应用的影响剖析 1、管理会计的个性化特性 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这一职能的发挥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与具有社会化特征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个性化)和行为化特征,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充满个性化色彩,它是理性、非理性的统一。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现了理性层面,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则体现了非理性层面。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适时地提供给相关的人”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其非理性的层面。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有效应用涉及人的因素。由于引入了“人”的因素,就涉及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动机,这样,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就面临管理人员的形象思维与管理情景两个问题。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本身的逻辑思维受阻,从而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难以像财务会计那样易于直接应用于企业。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而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完全告诉企业管理人员如何应用它,应用的智慧在管理会计理论之外,这是一种感悟与体验。它涉及管理人员面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职业判断问题。美国企业家包罗盖蒂在《我的经营心得》一书写道:“感觉、直觉、意愿和下决心的能力,这些都是超一流的老板的特征,它不具学术性,不是从曲线上推导出来,也不是从迷惘的市场研究或电脑中找得出的”。 2、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应用不具有强制性 从总体上看,财务会计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实践,也许受到这种现实的影响,人们期望管理会计也能像财务会计那样直接应用于企业实践。然而管理会计的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不会像财务会计那样。于是,期望落差影响人们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认识和判断。众多调查表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不普遍。但管理会计本身是一种思维和理念,要单独说企业在哪个方面具体的应用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很难的。有些企业实际上已经应用了管理会计,但是,确实在无意中,又没有加以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 我们应该看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它不具有强制性,其应用与否以及应用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各个企业的内在意愿和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外部政策驱动是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特征。与此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没有明显的市场特征,主要是责任会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动力是管理会计产生、发展和备受重视的源泉。这样进入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有所突破,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实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可谓企业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范。 3、企业个体对管理会计的有效需求不足限制了它的应用 我们知道,现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之间存在着共生互动性。因此,管理会计的应用依赖于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变,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也依赖于市场压力对企业的推动。这是我国企业重视并自觉应用管理会计的前提条件。而目前来看,我国尚不具备管理会计普遍应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制度,那么,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并不是管理会计本身的问题,而是市场外部环境、企业管理机制的问题。这样,管理会计的应用必然因环境不同而不同,因企业管理人的理念不同而不同,也就不可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应用广泛”。因此,理解管理会计的特性是认识管理会计在企业有效应用的基本立足点。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向纵深放线延伸、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将大有作为,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企业应该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特性,转变观念,结合企业具体管理情景,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与我国企业的应用途径,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管理会计的运用,并不囿于形式,只要与企业内外环境相适应,和经营管理机制相配合,管理会计就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胡玉明: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对外经贸财会, 3.李颖琦: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立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陈永华等:关于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几点思考,经济师, 对我国绿色会计的探讨 一,绿色会计研究综述及选题理由 在当代经济生活中,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过度开发和污染自然资源,致使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早期,人们一直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使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不仅动摇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热潮的掀起,许多国家的会计界也积极投身于环保运动和绿色革命的进程,深入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如何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发展,并直接导致了绿色会计这一现代会计新型分支的创立与发展.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从90年代起,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绿色会计理论.其中英国邓迪大学的格瑞·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等人最具代表性.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虽然,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环境及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由此衍生出的绿色会计.但是,绿色会计目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可行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2003》也要求把:作为最终费用的政府和住户支出的环境保护费用;环境对于健康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居民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费用支出;废弃的商品造成环境的破坏;由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活动造成对本国环境的影响等五类有关环境费用纳入会计费用核算范围,并从国民生产总值中予以扣除.从而使绿色会计初步具有了较强的可行性. 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充分考虑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质量退化的成本,因此,它无法真正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成果和国民福利状况.我国的统计界,会计界也参与了建立绿色会计的研究中来.总的来说,中国在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实践推行上都比较落后,虽然有人提出了绿色GDP考核.但是,由于缺乏可行性实施方案,又缺乏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在集权制色彩十分明显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企业绿色会计仍然只停留在少数专业人员的研究中.少数区域政府虽然推行GDP考核,仍然未能到达实用效果.而在实践中,绿色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较突出的矛盾. 本人选择绿色会计为研究论题,就是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以我国绿色会计的推行为实证,认真研究绿色会计的相关问题,抓住我国对绿色会计说多做少的事实,多角度,深层次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推广的对策.总之,本课题是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 二,论文撰写阶段划分 本人将论文撰写划分为三个阶段: 1

金融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金融会计工作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长远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新背景下金融会计培训的创新 【摘要】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表明,银行会计职业培训是商业银行获得创新性发展、财务资讯上市达标、防范高频金融犯罪、应对金融国际化与资讯化的重要智力支撑。从整体看,我国现行的银行会计培训处于一种低效的、被边缘化的态势。会计人员的素质现状明显与资讯化趋势、国际竞争及金融工具创新不匹配。银行会计处在创业争效的第一线,其素质技能决定着银行的发展高度。弱效、不可持续的会计培训,必然导致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技能的长期低下,从而导致业务低效、缺乏竞争力甚至滋生金融犯罪。鉴于此,本文提出:尽快改变会计培训边缘化、培训理念与机制守旧现状,围绕组织者、培训师、受训者三方致力于新背景下培训理念、管理机制、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 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物件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阶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态度决定高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人”管理。而情感培训正是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员工定位于“情感人”,把情商教育纳入培训视野,促成会计人员准确地觉察、表达、调节、评价各种情感情绪,养成宽容、诚信的道德情怀。通过培训,将博爱、宽容、感恩等情感元素融入会计工作链的每一个细节。 从2004年到2005年,建设银行浙江省金华市分行一直致力于培训内容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野外拓展训练,旨在会计人员团队精神、诚信意识、规则观念、顽强意志的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对全行742名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深入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诚信之村、高空钢丝、跳出自我等专案训练。在训练专案设计上,要求蕴含快乐、信任与合作精神。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该行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协作意识、服务态度均有大幅提高。由于培训内容上跳出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野外肢体训练,使受训者从中获得对本职工作的新理解新感受,通过肢体竞技体验协作、诚信、坚持、守纪的 *** 。 由于会计服务水平、操作技能、规则意识的全面提高,使该行与会计关联的相应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的全省金融会计“比服务 比效率 比质量” 活动中,该行获得最优奖与突出贡献奖。2005年在全省建行系统会计柜面服务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在金华市金融系统首届会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由于该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成该行经营业绩在全国中心城市行中的排名由2004年的23位跃居到2005年的第6位[8]。 二注重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络 实践表明,只有把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学员求知欲,促成有效培训。将培训工作与人事 管理融合一处,把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关心人的个体发展,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1]。 美国企业成功培训的经验之一是,在培训中观照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如在培训中研讨员工福利、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退休等问题。麦当劳公司虽不属银行机构,但其培训经验值得效法。它们的做法是:从见习经理一直到营业经理,每次培训都与个人发展相联络。每位学员都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连结 据零点调查公司2004年调查,中国最受会计人员欢迎的培训课程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我们认为,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和相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在培训内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只有明确真实的培训需求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来准确获得有区别的员工需求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有赖于对组织单位、工作任务和受训人员三者的深入分析。所谓组织单位分析就是立足于银行战略高度,审视和判断需要培训的会计机构与环节,以此确保培训工作合乎银行整体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职位任务,确定各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频次和难易程度,以揭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而人员分析则是从员工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需之间的差距,由此提炼、鉴别培训内容和培训物件[4]。 当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基本处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阶段。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一些会计人员对账户间对应关系都弄不明白了。一定程度上说,会计业务知识反而有后退之势。入世后银行开放度的日益扩大以及资讯化、电子化金融的日趋普及,银行会计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知识技能结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贷记卡、基金代理等业务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同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弥补我们中间服务弱项,以现代通讯技术、网路技术、资讯科技以及现代理财理念重新装备财会人员。金融工具与竞争对手在变,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必定要变,而与这种改变保持动态连结是有效培训的基本保证[3]。 四开展分层培训 分层培训强调以深入研究各层次、各类会计人员知识需求为基础,因人因地施教。具体讲,即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历和不同技能基础进行分层培训。这里所说的分层不仅指人员的分流,还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的分层。培训时间上可灵活安排一切工作间隙,场所上可在工作场、模拟现场、虚拟现场甚至野外。 二、培训理念创新 本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资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而保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问题是:确保企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开放教育观[2]。企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我们应以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①合作教育观。美国合作教育理论倡导者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机构,这种合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被邀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创造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使学员在合作中体验快乐与进步是合作教育的精髓。 ②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 *** 育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崇尚差异,尊重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当今银行培训中的借鉴是:员工知识结构崇尚多元共存,应勇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以开放、尊重的心境面对外界的会计监督。 ③环境教育观。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实中,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模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中间业务、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拓展,居民与法人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服务要求的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借助会计培训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能力,掌握新环境 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成本投资观 会计培训是一种简单消费性支出,这是银行界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正因于此,我国银行系统对会计培训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据抽样调查:我国只有22%的国有银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21%的国有银行人均培训费区间在45元~75元,而这些培训投入中财政局刚性要求下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占六成多。 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增值。抛开学习补给,人力资本必然不断贬值。我们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长期陷于亏损,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致使银行陷入了一个漠视培训→员工低素质→拼物质资本如片面强调拉存款与放贷规模→亏损→培训资金紧张→人力资本再贬值的恶性回圈。实践表明,有效培训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降低职业风险与作业成本,从而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效益回馈。 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总结出1:30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正是高效的员工培训确保了该公司的旺盛生命力[5]。 三、培训方式创新 据资料显示,如今的银行会计培训多为单一的面授方式,缺乏交流、论辩与体验。显然,传统的培训形式是对组织者与学员的双重损失[6]。实践表明,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符合成人教学规律。我们必须谋求培训方式创新,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中心。如此,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商业游戏、设题讨论、思考训练等学习形式都是值得尝试的。而培训传导媒介上则可因人而异地选择录影、光碟多媒体、计算机、视讯会议、学习手册、Intranet等。 四、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一实施平等、开放、双向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应摒弃“控制与操纵”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双向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员在平等而广泛的参与中习 得、体验,促成受训者身心与学业的共同发展。 二将会计培训列入《银行事业发展规划》 把培训看作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组织者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促使金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建立专项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长期的财力支撑[7]。 三引入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释出,旨在弥补组织成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规范培训质量的国际培训标准。该标准强调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它已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如今正推行该标准的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引入该体系。随着2002年青岛海尔公司成为世界首家该体系认证企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后,该体系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关注。 面对国有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银行会计迫切需要提供符合股份制会计准则的财务规范。引入该体系则是诊治我国银行会计培训失范与低效的良药,借此可以使我们的培训管理一下子瞄上国际先进标准,如此也有助于先进培训理念的快速确立,最终促成学习型金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顺.为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基[N].金融时报,2003/12/0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海南出版社出版,200103. [3]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02. [4]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5]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国研网,2002/09/30. [6]徐善振、周厉.金融机构高阶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特点与培训方式安排[J].上海金融,200306. [7]萧鸣.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枣对法德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培训的比较[J].浙江金融,200407 [8]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动态与资讯,2004-2005年 [9]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建行动态,2004-2005年 篇2 浅谈金融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的有关思考 摘要:从2000年至今,世界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诚信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有公司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却还有公司不吸取教训,继续滑向失信的深渊,最终葬送了自己。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诚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当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金融会计 诚信体系建立 思考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经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但是在现代市场,诚信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领域尤为明显,知名公司作假帐的丑闻不时传出。2009年,号称印度“安然”的萨亚特公司虚报现金和银行结余超过500亿卢比约10亿美元,影响力之巨大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美国的诚信:2002年,从安然到世界通讯、再到施乐,美国公司财务造假前仆后继,令投资者信心动摇。同一时期,诚信问题不仅困扰著美国资本市场,也同样困扰著中国资本市场,银广夏、蓝天股份等知名上市公司被揭露财务造假,一时间引起人们纷纷探索会计诚信体系缺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平息后,中国金融界安静了许多,似乎诚信回归,一切正常。 然而今年3月8日,中国经营报的一篇题为《17亿!国内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卷入造假丑闻》的报道又在金融界掀起了。报道称,从2002起,当爱建股份出现财务异常时,其财务报告审计机构上海立信选择了与公司“合作”遮掩事实,涉嫌参与掩饰财务近17亿元亏损。 二、探究原因,深层分析 爱建窝案后,人们又重新关注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缺失问题。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上网蒐集相关资料以及和业内相关人员的一些交谈,总结出以下4条。 1. 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功能越来越认可。上市公司在公示财务报表时,总会尽一切可能展示好的成果来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期筹备到更多的资金。不仅如此,公司提供虚假资讯可能会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好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出现财务异常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审计机构“合作”遮掩。审计机构愿意与公司“合作”,是因为目前审计机构还处于买方市场,为了能保证自己的机构长期运转下去,留住客源,一般会同公司妥协。所以,会计作假对双方对没有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双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双方作假的内在动因,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2. 会计资讯的不对称。会计不对称表现为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优势,掌握了不对外的内部资讯,从而造成了会计在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分布。因为他们不直接接触公司的生产经营,只能通过公布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做深入的了解,而且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无法辨别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而且公布出来的财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稽核,普通投资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手中有比较详细和真实的资料做参考,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稽核出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否,因此投资者都很信任注册会计师,信任由他们稽核签字的财务报表。这就造成了公司和稽核机构“只手遮天”的局面。 3. 失信成本低,法律对失信、犯罪的震慑作用弱。目前,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打击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造假败露,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目前我国对查出来的会计造假主要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具体负责审计的会计师的顾虑会少很多,为避免麻烦,审计师大都会无保留意见。 4. 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因为人员缺 乏、没有独立性等原因,没有起到实质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进行审计,审计完后并没有第三方进行认真负责的复查和稽核,很难从根源上杜绝造假。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第三只手来进行有效地监管。 5.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本,从而发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专案,会计资讯制造者就能够通过操纵应计专案的确认时光来制造虚假业绩,另外主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资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跟着经济的飞速发铺,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呈现,使原有的会计轨制、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公布,这在客观上呈现了一个“合规”的造假时段。 三、建立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的几点建议 1.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管,确保审计的独立性。问卷调查表的第9题为“您认为目前假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毒瘤’,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5%的人选择“企业当头的要‘业绩’”。而在第10题“您认为造成会计资讯失真的主体因素是”中,有的人选择“单位负责人”,仅有的人选择“一般会计人员”。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着领导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在这种从属关系下,会计人员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能否进行和所遵循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单位负责人。如果单位负责人向会计人员施压,会计人员很难长时间保证会计资讯的绝对真实。说到底,会计还是附属于公司的上下级部门而不是单独独立的审计部门,作为附属品而没有独立性,怎么能独善其身? 2. 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很多人都认为已经有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而且又都是 *** 部门,之间也有协作,为什么还要说“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据笔者了解,税务部门的检查主要有四个方面:收入方面、成本方面、费用方面和缴税方面,而这些检查还是以公司的账本为依据,也就是说税务部门是从公司的成果上监督而不是过程方面。工商部门主要是查注册资本,就是看你有没有抽资行为,也不涉及做账。所以这里的“金融监管机构”不仅仅要以账本为依据,还要从多方面进行监管。 3. 引导司法介入,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前面已经探讨过,对于造假行为,追究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也是微乎其微,极其有限的造假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造假的层出不穷。如果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不仅仅要增强对个人的处罚,更要加大对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甚至可以因此处罚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负责人,从源头上减少造假的动机。 4. 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中,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利益面前,在诱惑面前,会计人员是否能抵挡得住,是否能遵从职业道德,就要看会计人员自身。不论是普通会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这时候都要加强自律。所以我建议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从内部提升抵御力。同时对每一位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建立诚信档案,真实的记录每人的诚信情况,档案将随其一生,从外部给予会计人员自律的动力。 5. 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会计的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根基。会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作为整体一部分的金融会计,在这个良好的土壤里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金融与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

金融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金融会计工作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长远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新背景下金融会计培训的创新 【摘要】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表明,银行会计职业培训是商业银行获得创新性发展、财务资讯上市达标、防范高频金融犯罪、应对金融国际化与资讯化的重要智力支撑。从整体看,我国现行的银行会计培训处于一种低效的、被边缘化的态势。会计人员的素质现状明显与资讯化趋势、国际竞争及金融工具创新不匹配。银行会计处在创业争效的第一线,其素质技能决定着银行的发展高度。弱效、不可持续的会计培训,必然导致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技能的长期低下,从而导致业务低效、缺乏竞争力甚至滋生金融犯罪。鉴于此,本文提出:尽快改变会计培训边缘化、培训理念与机制守旧现状,围绕组织者、培训师、受训者三方致力于新背景下培训理念、管理机制、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 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物件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阶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态度决定高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人”管理。而情感培训正是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员工定位于“情感人”,把情商教育纳入培训视野,促成会计人员准确地觉察、表达、调节、评价各种情感情绪,养成宽容、诚信的道德情怀。通过培训,将博爱、宽容、感恩等情感元素融入会计工作链的每一个细节。 从2004年到2005年,建设银行浙江省金华市分行一直致力于培训内容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野外拓展训练,旨在会计人员团队精神、诚信意识、规则观念、顽强意志的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对全行742名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深入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诚信之村、高空钢丝、跳出自我等专案训练。在训练专案设计上,要求蕴含快乐、信任与合作精神。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该行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协作意识、服务态度均有大幅提高。由于培训内容上跳出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野外肢体训练,使受训者从中获得对本职工作的新理解新感受,通过肢体竞技体验协作、诚信、坚持、守纪的 *** 。 由于会计服务水平、操作技能、规则意识的全面提高,使该行与会计关联的相应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的全省金融会计“比服务 比效率 比质量” 活动中,该行获得最优奖与突出贡献奖。2005年在全省建行系统会计柜面服务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在金华市金融系统首届会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由于该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成该行经营业绩在全国中心城市行中的排名由2004年的23位跃居到2005年的第6位[8]。 二注重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络 实践表明,只有把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学员求知欲,促成有效培训。将培训工作与人事 管理融合一处,把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关心人的个体发展,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1]。 美国企业成功培训的经验之一是,在培训中观照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如在培训中研讨员工福利、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退休等问题。麦当劳公司虽不属银行机构,但其培训经验值得效法。它们的做法是:从见习经理一直到营业经理,每次培训都与个人发展相联络。每位学员都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连结 据零点调查公司2004年调查,中国最受会计人员欢迎的培训课程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我们认为,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和相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在培训内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只有明确真实的培训需求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来准确获得有区别的员工需求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有赖于对组织单位、工作任务和受训人员三者的深入分析。所谓组织单位分析就是立足于银行战略高度,审视和判断需要培训的会计机构与环节,以此确保培训工作合乎银行整体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职位任务,确定各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频次和难易程度,以揭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而人员分析则是从员工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需之间的差距,由此提炼、鉴别培训内容和培训物件[4]。 当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基本处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阶段。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一些会计人员对账户间对应关系都弄不明白了。一定程度上说,会计业务知识反而有后退之势。入世后银行开放度的日益扩大以及资讯化、电子化金融的日趋普及,银行会计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知识技能结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贷记卡、基金代理等业务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同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弥补我们中间服务弱项,以现代通讯技术、网路技术、资讯科技以及现代理财理念重新装备财会人员。金融工具与竞争对手在变,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必定要变,而与这种改变保持动态连结是有效培训的基本保证[3]。 四开展分层培训 分层培训强调以深入研究各层次、各类会计人员知识需求为基础,因人因地施教。具体讲,即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历和不同技能基础进行分层培训。这里所说的分层不仅指人员的分流,还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的分层。培训时间上可灵活安排一切工作间隙,场所上可在工作场、模拟现场、虚拟现场甚至野外。 二、培训理念创新 本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资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而保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问题是:确保企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开放教育观[2]。企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我们应以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①合作教育观。美国合作教育理论倡导者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机构,这种合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被邀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创造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使学员在合作中体验快乐与进步是合作教育的精髓。 ②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 *** 育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崇尚差异,尊重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当今银行培训中的借鉴是:员工知识结构崇尚多元共存,应勇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以开放、尊重的心境面对外界的会计监督。 ③环境教育观。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实中,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模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中间业务、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拓展,居民与法人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服务要求的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借助会计培训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能力,掌握新环境 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成本投资观 会计培训是一种简单消费性支出,这是银行界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正因于此,我国银行系统对会计培训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据抽样调查:我国只有22%的国有银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21%的国有银行人均培训费区间在45元~75元,而这些培训投入中财政局刚性要求下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占六成多。 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增值。抛开学习补给,人力资本必然不断贬值。我们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长期陷于亏损,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致使银行陷入了一个漠视培训→员工低素质→拼物质资本如片面强调拉存款与放贷规模→亏损→培训资金紧张→人力资本再贬值的恶性回圈。实践表明,有效培训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降低职业风险与作业成本,从而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效益回馈。 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总结出1:30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正是高效的员工培训确保了该公司的旺盛生命力[5]。 三、培训方式创新 据资料显示,如今的银行会计培训多为单一的面授方式,缺乏交流、论辩与体验。显然,传统的培训形式是对组织者与学员的双重损失[6]。实践表明,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符合成人教学规律。我们必须谋求培训方式创新,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中心。如此,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商业游戏、设题讨论、思考训练等学习形式都是值得尝试的。而培训传导媒介上则可因人而异地选择录影、光碟多媒体、计算机、视讯会议、学习手册、Intranet等。 四、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一实施平等、开放、双向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应摒弃“控制与操纵”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双向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员在平等而广泛的参与中习 得、体验,促成受训者身心与学业的共同发展。 二将会计培训列入《银行事业发展规划》 把培训看作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组织者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促使金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建立专项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长期的财力支撑[7]。 三引入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释出,旨在弥补组织成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规范培训质量的国际培训标准。该标准强调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它已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如今正推行该标准的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引入该体系。随着2002年青岛海尔公司成为世界首家该体系认证企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后,该体系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关注。 面对国有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银行会计迫切需要提供符合股份制会计准则的财务规范。引入该体系则是诊治我国银行会计培训失范与低效的良药,借此可以使我们的培训管理一下子瞄上国际先进标准,如此也有助于先进培训理念的快速确立,最终促成学习型金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顺.为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基[N].金融时报,2003/12/0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海南出版社出版,200103. [3]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02. [4]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5]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国研网,2002/09/30. [6]徐善振、周厉.金融机构高阶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特点与培训方式安排[J].上海金融,200306. [7]萧鸣.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枣对法德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培训的比较[J].浙江金融,200407 [8]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动态与资讯,2004-2005年 [9]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建行动态,2004-2005年 篇2 浅谈金融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的有关思考 摘要:从2000年至今,世界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诚信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有公司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却还有公司不吸取教训,继续滑向失信的深渊,最终葬送了自己。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诚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当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金融会计 诚信体系建立 思考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经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但是在现代市场,诚信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领域尤为明显,知名公司作假帐的丑闻不时传出。2009年,号称印度“安然”的萨亚特公司虚报现金和银行结余超过500亿卢比约10亿美元,影响力之巨大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美国的诚信:2002年,从安然到世界通讯、再到施乐,美国公司财务造假前仆后继,令投资者信心动摇。同一时期,诚信问题不仅困扰著美国资本市场,也同样困扰著中国资本市场,银广夏、蓝天股份等知名上市公司被揭露财务造假,一时间引起人们纷纷探索会计诚信体系缺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平息后,中国金融界安静了许多,似乎诚信回归,一切正常。 然而今年3月8日,中国经营报的一篇题为《17亿!国内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卷入造假丑闻》的报道又在金融界掀起了。报道称,从2002起,当爱建股份出现财务异常时,其财务报告审计机构上海立信选择了与公司“合作”遮掩事实,涉嫌参与掩饰财务近17亿元亏损。 二、探究原因,深层分析 爱建窝案后,人们又重新关注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缺失问题。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上网蒐集相关资料以及和业内相关人员的一些交谈,总结出以下4条。 1. 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功能越来越认可。上市公司在公示财务报表时,总会尽一切可能展示好的成果来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期筹备到更多的资金。不仅如此,公司提供虚假资讯可能会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好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出现财务异常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审计机构“合作”遮掩。审计机构愿意与公司“合作”,是因为目前审计机构还处于买方市场,为了能保证自己的机构长期运转下去,留住客源,一般会同公司妥协。所以,会计作假对双方对没有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双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双方作假的内在动因,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2. 会计资讯的不对称。会计不对称表现为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优势,掌握了不对外的内部资讯,从而造成了会计在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分布。因为他们不直接接触公司的生产经营,只能通过公布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做深入的了解,而且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无法辨别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而且公布出来的财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稽核,普通投资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手中有比较详细和真实的资料做参考,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稽核出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否,因此投资者都很信任注册会计师,信任由他们稽核签字的财务报表。这就造成了公司和稽核机构“只手遮天”的局面。 3. 失信成本低,法律对失信、犯罪的震慑作用弱。目前,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打击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造假败露,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目前我国对查出来的会计造假主要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具体负责审计的会计师的顾虑会少很多,为避免麻烦,审计师大都会无保留意见。 4. 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因为人员缺 乏、没有独立性等原因,没有起到实质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进行审计,审计完后并没有第三方进行认真负责的复查和稽核,很难从根源上杜绝造假。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第三只手来进行有效地监管。 5.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本,从而发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专案,会计资讯制造者就能够通过操纵应计专案的确认时光来制造虚假业绩,另外主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资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跟着经济的飞速发铺,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呈现,使原有的会计轨制、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公布,这在客观上呈现了一个“合规”的造假时段。 三、建立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的几点建议 1.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管,确保审计的独立性。问卷调查表的第9题为“您认为目前假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毒瘤’,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5%的人选择“企业当头的要‘业绩’”。而在第10题“您认为造成会计资讯失真的主体因素是”中,有的人选择“单位负责人”,仅有的人选择“一般会计人员”。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着领导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在这种从属关系下,会计人员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能否进行和所遵循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单位负责人。如果单位负责人向会计人员施压,会计人员很难长时间保证会计资讯的绝对真实。说到底,会计还是附属于公司的上下级部门而不是单独独立的审计部门,作为附属品而没有独立性,怎么能独善其身? 2. 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很多人都认为已经有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而且又都是 *** 部门,之间也有协作,为什么还要说“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据笔者了解,税务部门的检查主要有四个方面:收入方面、成本方面、费用方面和缴税方面,而这些检查还是以公司的账本为依据,也就是说税务部门是从公司的成果上监督而不是过程方面。工商部门主要是查注册资本,就是看你有没有抽资行为,也不涉及做账。所以这里的“金融监管机构”不仅仅要以账本为依据,还要从多方面进行监管。 3. 引导司法介入,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前面已经探讨过,对于造假行为,追究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也是微乎其微,极其有限的造假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造假的层出不穷。如果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不仅仅要增强对个人的处罚,更要加大对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甚至可以因此处罚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负责人,从源头上减少造假的动机。 4. 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中,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利益面前,在诱惑面前,会计人员是否能抵挡得住,是否能遵从职业道德,就要看会计人员自身。不论是普通会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这时候都要加强自律。所以我建议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从内部提升抵御力。同时对每一位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建立诚信档案,真实的记录每人的诚信情况,档案将随其一生,从外部给予会计人员自律的动力。 5. 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会计的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根基。会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作为整体一部分的金融会计,在这个良好的土壤里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金融毕业论文怎么写

引导语: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就是选题。一个恰当的选题可以为整个论文撰写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金融毕业论文怎么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

1、论文是一门课程。

金融学专业一共十几门课程,其中毕业论文是一门综合课程,是对金融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

2、含义:

金融论文是阐述金融问题,提示经济金融规律,公布金融研究成果的论说文章。

3、金融论文是人们从事金融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是学术交易的工具。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金融论文手基本结构:包括论题、论点、依据等。具体说,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研究他成果、学习理论、调查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撰写文章等步骤。

二、选题

一选题的一般原则

1、学术价值和社会急需原则。

学术价值是指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论文的生命。

学术价值是指金融论文对经济金融现象的新发现、新创造、新成果、新经验,学术价值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

社会急需是指要解决当前金融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量力而行原则。

即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⑴主观条件:

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⑵客观第一文库网条件:学生自己占有的资料和指导老师的条件。

(期刊、报刊、网络资料等 )(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

二确定选题的途径

1、个人偏好法

即从个人专长和兴趣入手确定选题。论文是可发分为总结实践经验的文章和研究金融理、政策的文章。

2、尖刀法

是指选题的口子要小。即在有充分发挥余地的前提下选题。也就是选题尽可能地小,如同尖刀插得深一些。

3、眼观六路法

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尤其是金融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多方向开拓思路,从更广阔的视角,更高的观点来选题。

⑴延伸法(在原有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写更为深刻的问题)

⑵补差法:原有论文未研究到、不透的东西,补上去。

⑶杂交法:如会计学、统计学等用于金融分析中。

⑷比较法(常言道:没比较,无发展,无鉴别)。

⑸换角度法。即同一总是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

三、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基础和前提。

1、金融期刊。

对已有结论和材料分类排队,弄清主次真伪。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使其服务于论点(分论点、叙述、旁证)。

3、在对资料消化基础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取真,去粗取精。

对已在的结论可作如下处理:

⑴进行补充或赋予新意:

⑵提出质疑、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不足。

⑶指出没有讲到、没有充分讲出来的进行完善和开发。

四、提炼观点

观点是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科学的综合和反复思考的产物。

观点既可在实践中形成,也可能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提炼观点的基本思路是: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条理清晰的论文结构。

五 精心撰写

一提纲:提纲是文章的纲要,它是拟定论文的第一步。标题要鲜明、准确、醒目,因为它是文眼。

二正文(本科一般8000-12000字)

1、易为读者理解。文章要使读者明白,自己先应明白。思路清晰才可能语言准确。用词通俗易懂,不用生癖、晦涩的词。

2、引用要得当、注释要清楚。

3、表与图的运用。

三修改与成文

文章是改出来的,没有精雕细刻,就没有好文章。

一要审查文章的内容,因为内容决定形式。

二要对形式进行审查

1、热处理。

2、冷处理

3、冷热处理两结合

六、 选题范围(根据导师要求而定)

七、 具体要求

一统一用原稿纸书写或打印。

二字数根据导师要求而定。

三论文的构成包括提纲、正文、内容提要和参考资料四大部分。

四格式要正确。

1、每段开头空两格;

2、标点占格;

3、两个数字算一个字占一格;

4、百分号算一个字单独占格;

⑴参考书的要注明书名、主编、出版社信年月日

⑵杂志的要注明杂志名称、文章名及作者、主办单位及年月日

⑶报刊的要注明报纸名称、文章名及作者、主办单位及年月日

⑷网络资料要注明网址、名称、作者名称。

那你就去找些参考文献,自己看看学习学习吧,汉斯出版社的官网上有很多这类文献可以参考的

毕业论文会计金融

金融毕业论文怎么写

引导语: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就是选题。一个恰当的选题可以为整个论文撰写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金融毕业论文怎么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

1、论文是一门课程。

金融学专业一共十几门课程,其中毕业论文是一门综合课程,是对金融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

2、含义:

金融论文是阐述金融问题,提示经济金融规律,公布金融研究成果的论说文章。

3、金融论文是人们从事金融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是学术交易的工具。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金融论文手基本结构:包括论题、论点、依据等。具体说,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研究他成果、学习理论、调查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撰写文章等步骤。

二、选题

一选题的一般原则

1、学术价值和社会急需原则。

学术价值是指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论文的生命。

学术价值是指金融论文对经济金融现象的新发现、新创造、新成果、新经验,学术价值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

社会急需是指要解决当前金融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量力而行原则。

即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⑴主观条件:

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⑵客观第一文库网条件:学生自己占有的资料和指导老师的条件。

(期刊、报刊、网络资料等 )(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

二确定选题的途径

1、个人偏好法

即从个人专长和兴趣入手确定选题。论文是可发分为总结实践经验的文章和研究金融理、政策的文章。

2、尖刀法

是指选题的口子要小。即在有充分发挥余地的前提下选题。也就是选题尽可能地小,如同尖刀插得深一些。

3、眼观六路法

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尤其是金融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多方向开拓思路,从更广阔的视角,更高的观点来选题。

⑴延伸法(在原有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写更为深刻的问题)

⑵补差法:原有论文未研究到、不透的东西,补上去。

⑶杂交法:如会计学、统计学等用于金融分析中。

⑷比较法(常言道:没比较,无发展,无鉴别)。

⑸换角度法。即同一总是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

三、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基础和前提。

1、金融期刊。

对已有结论和材料分类排队,弄清主次真伪。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使其服务于论点(分论点、叙述、旁证)。

3、在对资料消化基础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取真,去粗取精。

对已在的结论可作如下处理:

⑴进行补充或赋予新意:

⑵提出质疑、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不足。

⑶指出没有讲到、没有充分讲出来的进行完善和开发。

四、提炼观点

观点是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科学的综合和反复思考的产物。

观点既可在实践中形成,也可能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提炼观点的基本思路是: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条理清晰的论文结构。

五 精心撰写

一提纲:提纲是文章的纲要,它是拟定论文的第一步。标题要鲜明、准确、醒目,因为它是文眼。

二正文(本科一般8000-12000字)

1、易为读者理解。文章要使读者明白,自己先应明白。思路清晰才可能语言准确。用词通俗易懂,不用生癖、晦涩的词。

2、引用要得当、注释要清楚。

3、表与图的运用。

三修改与成文

文章是改出来的,没有精雕细刻,就没有好文章。

一要审查文章的内容,因为内容决定形式。

二要对形式进行审查

1、热处理。

2、冷处理

3、冷热处理两结合

六、 选题范围(根据导师要求而定)

七、 具体要求

一统一用原稿纸书写或打印。

二字数根据导师要求而定。

三论文的构成包括提纲、正文、内容提要和参考资料四大部分。

四格式要正确。

1、每段开头空两格;

2、标点占格;

3、两个数字算一个字占一格;

4、百分号算一个字单独占格;

⑴参考书的要注明书名、主编、出版社信年月日

⑵杂志的要注明杂志名称、文章名及作者、主办单位及年月日

⑶报刊的要注明报纸名称、文章名及作者、主办单位及年月日

⑷网络资料要注明网址、名称、作者名称。

从管理会计的特性看管理会计应用 内容摘要:管理会计在中国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众多的学者专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该问题的探讨,但大都缺乏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本质探求。作者认为,管理会计的特性本身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正确认识管理会计是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基点和起点。 关键词:管理会计特性 应用 企业化(个性化)特征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有不少的企业运用了责任会计,但大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是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管理。1997年,《会计研究》的专题调查报告较为全面地介绍、分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及问题,结论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在中国仍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为此,众多的学者专家撰文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者认为,在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上,还有一点应特别注意,那就是管理会计本身的特性问题,这是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研究的基点和起点。。一、 管理会计的特性释义 1、从学科特性来看,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注意:不是以会计学为基础) 2、从工作特性来看,现代管理会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系统(配决策人员),二是决策支持系统(配参谋人员),三是执行与控制系统(配执行人员)。会计人员属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 除此两个被基本认可的特性外,管理会计还有一个特性: 3、从管理会计的应用来看,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个性化)和行为化特征。正是这一特性极大地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仅在我国,在西方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二、管理会计的个性化特性对其应用的影响剖析 1、管理会计的个性化特性 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这一职能的发挥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与具有社会化特征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个性化)和行为化特征,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充满个性化色彩,它是理性、非理性的统一。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现了理性层面,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则体现了非理性层面。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适时地提供给相关的人”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其非理性的层面。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有效应用涉及人的因素。由于引入了“人”的因素,就涉及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动机,这样,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就面临管理人员的形象思维与管理情景两个问题。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本身的逻辑思维受阻,从而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难以像财务会计那样易于直接应用于企业。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而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完全告诉企业管理人员如何应用它,应用的智慧在管理会计理论之外,这是一种感悟与体验。它涉及管理人员面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职业判断问题。美国企业家包罗盖蒂在《我的经营心得》一书写道:“感觉、直觉、意愿和下决心的能力,这些都是超一流的老板的特征,它不具学术性,不是从曲线上推导出来,也不是从迷惘的市场研究或电脑中找得出的”。 2、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应用不具有强制性 从总体上看,财务会计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实践,也许受到这种现实的影响,人们期望管理会计也能像财务会计那样直接应用于企业实践。然而管理会计的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不会像财务会计那样。于是,期望落差影响人们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认识和判断。众多调查表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不普遍。但管理会计本身是一种思维和理念,要单独说企业在哪个方面具体的应用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很难的。有些企业实际上已经应用了管理会计,但是,确实在无意中,又没有加以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 我们应该看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它不具有强制性,其应用与否以及应用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各个企业的内在意愿和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外部政策驱动是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特征。与此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没有明显的市场特征,主要是责任会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动力是管理会计产生、发展和备受重视的源泉。这样进入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有所突破,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实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可谓企业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范。 3、企业个体对管理会计的有效需求不足限制了它的应用 我们知道,现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场与会计之间存在着共生互动性。因此,管理会计的应用依赖于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变,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也依赖于市场压力对企业的推动。这是我国企业重视并自觉应用管理会计的前提条件。而目前来看,我国尚不具备管理会计普遍应用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制度,那么,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并不是管理会计本身的问题,而是市场外部环境、企业管理机制的问题。这样,管理会计的应用必然因环境不同而不同,因企业管理人的理念不同而不同,也就不可能像财务会计那样“应用广泛”。因此,理解管理会计的特性是认识管理会计在企业有效应用的基本立足点。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向纵深放线延伸、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将大有作为,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企业应该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特性,转变观念,结合企业具体管理情景,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与我国企业的应用途径,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管理会计的运用,并不囿于形式,只要与企业内外环境相适应,和经营管理机制相配合,管理会计就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胡玉明: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对外经贸财会, 3.李颖琦: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立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陈永华等:关于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几点思考,经济师, 对我国绿色会计的探讨 一,绿色会计研究综述及选题理由 在当代经济生活中,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过度开发和污染自然资源,致使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早期,人们一直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使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不仅动摇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热潮的掀起,许多国家的会计界也积极投身于环保运动和绿色革命的进程,深入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如何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发展,并直接导致了绿色会计这一现代会计新型分支的创立与发展.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从90年代起,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绿色会计理论.其中英国邓迪大学的格瑞·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等人最具代表性.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虽然,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环境及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由此衍生出的绿色会计.但是,绿色会计目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可行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2003》也要求把:作为最终费用的政府和住户支出的环境保护费用;环境对于健康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居民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费用支出;废弃的商品造成环境的破坏;由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活动造成对本国环境的影响等五类有关环境费用纳入会计费用核算范围,并从国民生产总值中予以扣除.从而使绿色会计初步具有了较强的可行性. 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充分考虑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质量退化的成本,因此,它无法真正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成果和国民福利状况.我国的统计界,会计界也参与了建立绿色会计的研究中来.总的来说,中国在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实践推行上都比较落后,虽然有人提出了绿色GDP考核.但是,由于缺乏可行性实施方案,又缺乏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在集权制色彩十分明显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企业绿色会计仍然只停留在少数专业人员的研究中.少数区域政府虽然推行GDP考核,仍然未能到达实用效果.而在实践中,绿色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较突出的矛盾. 本人选择绿色会计为研究论题,就是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以我国绿色会计的推行为实证,认真研究绿色会计的相关问题,抓住我国对绿色会计说多做少的事实,多角度,深层次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推广的对策.总之,本课题是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 二,论文撰写阶段划分 本人将论文撰写划分为三个阶段: 1

金融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金融会计工作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长远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新背景下金融会计培训的创新 【摘要】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表明,银行会计职业培训是商业银行获得创新性发展、财务资讯上市达标、防范高频金融犯罪、应对金融国际化与资讯化的重要智力支撑。从整体看,我国现行的银行会计培训处于一种低效的、被边缘化的态势。会计人员的素质现状明显与资讯化趋势、国际竞争及金融工具创新不匹配。银行会计处在创业争效的第一线,其素质技能决定着银行的发展高度。弱效、不可持续的会计培训,必然导致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技能的长期低下,从而导致业务低效、缺乏竞争力甚至滋生金融犯罪。鉴于此,本文提出:尽快改变会计培训边缘化、培训理念与机制守旧现状,围绕组织者、培训师、受训者三方致力于新背景下培训理念、管理机制、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 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物件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阶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态度决定高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人”管理。而情感培训正是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员工定位于“情感人”,把情商教育纳入培训视野,促成会计人员准确地觉察、表达、调节、评价各种情感情绪,养成宽容、诚信的道德情怀。通过培训,将博爱、宽容、感恩等情感元素融入会计工作链的每一个细节。 从2004年到2005年,建设银行浙江省金华市分行一直致力于培训内容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野外拓展训练,旨在会计人员团队精神、诚信意识、规则观念、顽强意志的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对全行742名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深入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诚信之村、高空钢丝、跳出自我等专案训练。在训练专案设计上,要求蕴含快乐、信任与合作精神。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该行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协作意识、服务态度均有大幅提高。由于培训内容上跳出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野外肢体训练,使受训者从中获得对本职工作的新理解新感受,通过肢体竞技体验协作、诚信、坚持、守纪的 *** 。 由于会计服务水平、操作技能、规则意识的全面提高,使该行与会计关联的相应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的全省金融会计“比服务 比效率 比质量” 活动中,该行获得最优奖与突出贡献奖。2005年在全省建行系统会计柜面服务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在金华市金融系统首届会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由于该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成该行经营业绩在全国中心城市行中的排名由2004年的23位跃居到2005年的第6位[8]。 二注重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络 实践表明,只有把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学员求知欲,促成有效培训。将培训工作与人事 管理融合一处,把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关心人的个体发展,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1]。 美国企业成功培训的经验之一是,在培训中观照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如在培训中研讨员工福利、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退休等问题。麦当劳公司虽不属银行机构,但其培训经验值得效法。它们的做法是:从见习经理一直到营业经理,每次培训都与个人发展相联络。每位学员都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连结 据零点调查公司2004年调查,中国最受会计人员欢迎的培训课程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我们认为,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和相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在培训内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只有明确真实的培训需求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来准确获得有区别的员工需求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有赖于对组织单位、工作任务和受训人员三者的深入分析。所谓组织单位分析就是立足于银行战略高度,审视和判断需要培训的会计机构与环节,以此确保培训工作合乎银行整体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职位任务,确定各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频次和难易程度,以揭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而人员分析则是从员工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需之间的差距,由此提炼、鉴别培训内容和培训物件[4]。 当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基本处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阶段。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一些会计人员对账户间对应关系都弄不明白了。一定程度上说,会计业务知识反而有后退之势。入世后银行开放度的日益扩大以及资讯化、电子化金融的日趋普及,银行会计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知识技能结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贷记卡、基金代理等业务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同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弥补我们中间服务弱项,以现代通讯技术、网路技术、资讯科技以及现代理财理念重新装备财会人员。金融工具与竞争对手在变,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必定要变,而与这种改变保持动态连结是有效培训的基本保证[3]。 四开展分层培训 分层培训强调以深入研究各层次、各类会计人员知识需求为基础,因人因地施教。具体讲,即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历和不同技能基础进行分层培训。这里所说的分层不仅指人员的分流,还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的分层。培训时间上可灵活安排一切工作间隙,场所上可在工作场、模拟现场、虚拟现场甚至野外。 二、培训理念创新 本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资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而保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问题是:确保企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开放教育观[2]。企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我们应以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①合作教育观。美国合作教育理论倡导者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机构,这种合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被邀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创造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使学员在合作中体验快乐与进步是合作教育的精髓。 ②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 *** 育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崇尚差异,尊重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当今银行培训中的借鉴是:员工知识结构崇尚多元共存,应勇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以开放、尊重的心境面对外界的会计监督。 ③环境教育观。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实中,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模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中间业务、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拓展,居民与法人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服务要求的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借助会计培训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能力,掌握新环境 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成本投资观 会计培训是一种简单消费性支出,这是银行界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正因于此,我国银行系统对会计培训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据抽样调查:我国只有22%的国有银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21%的国有银行人均培训费区间在45元~75元,而这些培训投入中财政局刚性要求下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占六成多。 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增值。抛开学习补给,人力资本必然不断贬值。我们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长期陷于亏损,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致使银行陷入了一个漠视培训→员工低素质→拼物质资本如片面强调拉存款与放贷规模→亏损→培训资金紧张→人力资本再贬值的恶性回圈。实践表明,有效培训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降低职业风险与作业成本,从而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效益回馈。 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总结出1:30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正是高效的员工培训确保了该公司的旺盛生命力[5]。 三、培训方式创新 据资料显示,如今的银行会计培训多为单一的面授方式,缺乏交流、论辩与体验。显然,传统的培训形式是对组织者与学员的双重损失[6]。实践表明,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符合成人教学规律。我们必须谋求培训方式创新,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中心。如此,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商业游戏、设题讨论、思考训练等学习形式都是值得尝试的。而培训传导媒介上则可因人而异地选择录影、光碟多媒体、计算机、视讯会议、学习手册、Intranet等。 四、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一实施平等、开放、双向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应摒弃“控制与操纵”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双向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员在平等而广泛的参与中习 得、体验,促成受训者身心与学业的共同发展。 二将会计培训列入《银行事业发展规划》 把培训看作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组织者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促使金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建立专项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长期的财力支撑[7]。 三引入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释出,旨在弥补组织成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规范培训质量的国际培训标准。该标准强调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它已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如今正推行该标准的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引入该体系。随着2002年青岛海尔公司成为世界首家该体系认证企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后,该体系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关注。 面对国有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银行会计迫切需要提供符合股份制会计准则的财务规范。引入该体系则是诊治我国银行会计培训失范与低效的良药,借此可以使我们的培训管理一下子瞄上国际先进标准,如此也有助于先进培训理念的快速确立,最终促成学习型金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顺.为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基[N].金融时报,2003/12/0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海南出版社出版,200103. [3]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02. [4]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02. [5]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国研网,2002/09/30. [6]徐善振、周厉.金融机构高阶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特点与培训方式安排[J].上海金融,200306. [7]萧鸣.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枣对法德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员工培训的比较[J].浙江金融,200407 [8]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动态与资讯,2004-2005年 [9]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建行动态,2004-2005年 篇2 浅谈金融会计诚信体系建立的有关思考 摘要:从2000年至今,世界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诚信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有公司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却还有公司不吸取教训,继续滑向失信的深渊,最终葬送了自己。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诚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主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当今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根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金融会计 诚信体系建立 思考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经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进行。但是在现代市场,诚信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领域尤为明显,知名公司作假帐的丑闻不时传出。2009年,号称印度“安然”的萨亚特公司虚报现金和银行结余超过500亿卢比约10亿美元,影响力之巨大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美国的诚信:2002年,从安然到世界通讯、再到施乐,美国公司财务造假前仆后继,令投资者信心动摇。同一时期,诚信问题不仅困扰著美国资本市场,也同样困扰著中国资本市场,银广夏、蓝天股份等知名上市公司被揭露财务造假,一时间引起人们纷纷探索会计诚信体系缺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平息后,中国金融界安静了许多,似乎诚信回归,一切正常。 然而今年3月8日,中国经营报的一篇题为《17亿!国内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卷入造假丑闻》的报道又在金融界掀起了。报道称,从2002起,当爱建股份出现财务异常时,其财务报告审计机构上海立信选择了与公司“合作”遮掩事实,涉嫌参与掩饰财务近17亿元亏损。 二、探究原因,深层分析 爱建窝案后,人们又重新关注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缺失问题。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上网蒐集相关资料以及和业内相关人员的一些交谈,总结出以下4条。 1. 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功能越来越认可。上市公司在公示财务报表时,总会尽一切可能展示好的成果来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以期筹备到更多的资金。不仅如此,公司提供虚假资讯可能会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好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出现财务异常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审计机构“合作”遮掩。审计机构愿意与公司“合作”,是因为目前审计机构还处于买方市场,为了能保证自己的机构长期运转下去,留住客源,一般会同公司妥协。所以,会计作假对双方对没有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双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双方作假的内在动因,也是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2. 会计资讯的不对称。会计不对称表现为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会计优势,掌握了不对外的内部资讯,从而造成了会计在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分布。因为他们不直接接触公司的生产经营,只能通过公布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根本没有办法做深入的了解,而且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无法辨别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而且公布出来的财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稽核,普通投资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手中有比较详细和真实的资料做参考,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稽核出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否,因此投资者都很信任注册会计师,信任由他们稽核签字的财务报表。这就造成了公司和稽核机构“只手遮天”的局面。 3. 失信成本低,法律对失信、犯罪的震慑作用弱。目前,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打击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使造假败露,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有限的。目前我国对查出来的会计造假主要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具体负责审计的会计师的顾虑会少很多,为避免麻烦,审计师大都会无保留意见。 4. 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管。内部监管因为人员缺 乏、没有独立性等原因,没有起到实质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进行审计,审计完后并没有第三方进行认真负责的复查和稽核,很难从根源上杜绝造假。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第三只手来进行有效地监管。 5.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本,从而发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专案,会计资讯制造者就能够通过操纵应计专案的确认时光来制造虚假业绩,另外主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资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跟着经济的飞速发铺,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呈现,使原有的会计轨制、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公布,这在客观上呈现了一个“合规”的造假时段。 三、建立金融会计诚信体系的几点建议 1.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管,确保审计的独立性。问卷调查表的第9题为“您认为目前假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毒瘤’,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5%的人选择“企业当头的要‘业绩’”。而在第10题“您认为造成会计资讯失真的主体因素是”中,有的人选择“单位负责人”,仅有的人选择“一般会计人员”。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着领导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在这种从属关系下,会计人员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能否进行和所遵循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单位负责人。如果单位负责人向会计人员施压,会计人员很难长时间保证会计资讯的绝对真实。说到底,会计还是附属于公司的上下级部门而不是单独独立的审计部门,作为附属品而没有独立性,怎么能独善其身? 2. 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很多人都认为已经有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而且又都是 *** 部门,之间也有协作,为什么还要说“建立多重有效、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 *** 监管”?据笔者了解,税务部门的检查主要有四个方面:收入方面、成本方面、费用方面和缴税方面,而这些检查还是以公司的账本为依据,也就是说税务部门是从公司的成果上监督而不是过程方面。工商部门主要是查注册资本,就是看你有没有抽资行为,也不涉及做账。所以这里的“金融监管机构”不仅仅要以账本为依据,还要从多方面进行监管。 3. 引导司法介入,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前面已经探讨过,对于造假行为,追究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赔偿也是微乎其微,极其有限的造假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造假的层出不穷。如果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不仅仅要增强对个人的处罚,更要加大对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甚至可以因此处罚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负责人,从源头上减少造假的动机。 4. 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中,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利益面前,在诱惑面前,会计人员是否能抵挡得住,是否能遵从职业道德,就要看会计人员自身。不论是普通会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这时候都要加强自律。所以我建议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从内部提升抵御力。同时对每一位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建立诚信档案,真实的记录每人的诚信情况,档案将随其一生,从外部给予会计人员自律的动力。 5. 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会计的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根基。会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全面推进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作为整体一部分的金融会计,在这个良好的土壤里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金融会计怎么写
  • 金融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会计金融怎么写
  • 金融与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会计金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