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一般由时间(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指事件发生的地方)、人物(指事件的中心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构成。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学术不端行为之我见 每一年的年终总会有一些“新词”出现,用以代表这一年所发生过的“热点”事件。对于马上就要结束的2019年来说,“学术不端”这个词绝对不会被落下。但“学术不端”绝不是2019年才出现的新词,关于这一词最早什么时候出现我们无从得知,也无法考证,但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有了治学之术,就有“学术不端”出现。然而近几年国内外屡屡爆出的“学术不端”行为着实让人咋舌,而更使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之中又不乏有学术大牛的身影频频出现。前面说“学术不端”渊源已久,那么为什么本应是象征着真理、科学、诚信的学术净土上会一直伴生这样格格不入的“异类”,为什么在这个对其“人人喊打”的时代,这种理应早被灭绝的“异象”却还屡见不鲜,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今年年初,“翟博士”一句“不知道什么是知网”的无心之言,却迅速激起热心网友的“好奇心”,感慨于这个时代网络这把双刃剑所拥有巨大力量,很快“翟博士”引以为豪的学术成就就被“好奇的”网友们翻了个底朝天,自此打响了2019年学术不端的“第一枪”。而这一枪不仅打掉了假博士的学霸人设,使“学术不端”进入了大众视野,也开启了今年“学术不端”的链式反应。从三月份到五月份接连爆出的研究生论文抄袭事件一直到最近涉及诸多知名教授、杰青、两院院士的学术丑闻,使得2019年的学术圈的“瓜”越来越大。 那么到底什么是“学术不端”呢?借助网络,可以搜索到很多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解释,综合起来学术不端一般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在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更广泛的像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现在也还发生着,但是像目前的中国这样如此泛滥,以至于严重到快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其表现形式不仅在人数众多、发生频繁,机构多样,而且表现在涉及范围广到了上至院士、教授、下至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 早在两年前,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肿瘤生物学》就将多达107篇的中国医学论文集中撤稿,以至于创下“国外学术期刊单次撤稿量最多,单个期刊撤稿总量最多,中国学者遭集体撤稿总量最多”的一系列记录,这次撤稿风波也使得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遭受重创。鉴于今年年初“翟天临事件”再一次使学术不端行为映入大众眼帘,于是各大高校相继发出《联合宣言》,高呼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内部自纠自查,让学术回归纯粹。伴随着这一季毕业生对一夜间突然升高查重率的郁闷叫苦声,19年5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行业标准(CY/T174-2019)。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也陆续开展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科研诚信培养相关的课程以及讲座。一时间多种措施齐上好像控制住了这个多年来的顽疾,但很快,随着时间推移,后续又有相关学术不端行为被报道出,这时我们再也不能像一开始一样,仅仅把这一切都归于中国高校缺乏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教育这一个原因。 有人认为,使中国的学术不端那么难管的原因一个是学术不端这一概念一直难以界定,因为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文化学科背景的人们来说学术不端的定义都是有分歧的。第二就是调查代价高,对于部分学术不端难以完全防范,相应的管理策略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只能查出过去的不端行为,对于防范未来并没有什么作用。第三就是现在大多都为合作式科研,因此对于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责任划分不明确,没有具体的行为责任人接受应有的处罚,以至于每次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最终结果都是“躲过这一阵风声就没事了”,最后不了了之。结果引来更多的人效仿,不仅没有起到管控作用,反而促进了这种行为发生。 作为一个才刚刚涉足科研半步的小白,正准备好好拼搏一番时,却听闻了这么多令人不敢相信的学术不端行为,这中间又涉及了那么多代表你所奋斗领域顶峰的学术大牛,以至于我刚刚才树立起来的科学信仰差点崩塌,真的感觉到非常痛心。当今的科研环境“灌水”现象普遍发生,就我所涉及的生物医学来说,“灌水”的难度低到了什么程度简直不可想象,以至于有人说:生物医学是门玄学,实验做不出来,就P个图,实验做不出来,那就先想结论,已经有了结论,就把数据往结论上做,反正没人看的出来。但真正的科研之路,是漫长、艰苦和枯燥的。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难免会出现错误,无意的错误可以被改正,这无关学术道德,但有意的错误是存在主观恶意的,违背了学术道德,应该受到相应的舆论谴责和处罚。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学术不端,科研失信,不仅践踏了科学尊严,还浪费了相关共同体的时间和资源,损害了国家的科研形象。学术不端是顽疾,但不是绝症,治得好,我们也一定、必须要把它治好,而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发力出台落实监管措施,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学术科研的个体做到洁身自好,谨言慎行,拒绝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从决定要做科研那一刻起就杜绝“划水”。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地方照不到太阳,但只要我们能时刻记得自己最初为什么出发,心里有目的地,那么无论这一路多么曲折,我们也不会迷失在黑暗之中,耐心守得云开,总会看见月明。
近些年来学术作假、抄袭的相关事件不断的增多,学术不端行为开始被学术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高校方面类似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其产生的危害、影响足够毁了一个人、一个团队甚至是整个学校的声誉。学术不端行为指科研工作者违反公认的科学规则的行为。各国学者或机构对其范围的界定大致相同。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道德惯例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窜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导致社会各界对学术研究结果产生怀疑,对学者失去信任,而且还会导致败坏学术风气,进而损害整个学术界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因此,迫切需要挖掘学术不端的内在原因,寻找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一、 高校学生的学术不端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数量随之逐年上升,我国高校学生的学术道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近年来更在各大媒体上高频率曝光到了屡见不鲜的地步。学术诚信的缺失,会造就一大批空有学历,却没有与其相对应的科研能力的所谓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人的科研前程,也会阻碍我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甚至影响到整个学术的繁荣和昌盛。因此,认真分析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显得极为重要。
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巴一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教授巴一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之一的又一篇论文被撤回。这是半年内的第5篇。公开信息显示,巴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家巴德年的女儿。2022年11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国际癌症杂志》发表撤稿说明称,因在论文中涉嫌重复使用图片、不当处理,以及细胞系标注错误等问题,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被撤回。上述撤稿说明称,经期刊主编ChristophPlass教授、署名作者们和出版社同意,撤回该论文。“这一撤稿,是在对已发表的图片进行详细的内部分析后达成的。结果显示,在图2a、5c、5k、5l和6c中存在不当的图像复制和操纵。作者们被要求提供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然而,在这批数据中,图5k和5l中的问题也出现了。图2a和5c中在不同科学背景的后续出版物中被再次使用。”上述撤稿说明称,“此外,论文中的SGC-7901细胞系也让人们产生质疑。该细胞系最初被认为是胃癌细胞系,但同时它被展示为HeLa细胞系的衍生细胞系。作者们重新鉴定了这一细胞系,并声称,他们在上述研究中使用的细胞系不是SGC-7901,而是HGC-27胃癌细胞系。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十分肯定地确定四年前展示的实验是在哪些细胞上进行的。”上述论文标题是《来自胃肿瘤的外泌体环状RNA通过靶向miR-133/PRDM16通路促进白色脂肪褐变》。论文的署名作者包括.HaiyangZhang、LeiZhu、MingBai、YingLiu、YangZhan、TingDeng、HaiouYang、WuSun、XinyiWang、KeganZhu、QianFan、JialuLi、GuoguangYing和YiBa。《国际癌症杂志》2022年11月24日在线发表的撤稿说明涉事论文于2018年11月9日在线发表。通讯作者是应国光和巴一。两人的署名单位均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此外,2022年上半年,另有其他4篇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因论文中的数据异常或涉嫌图片重复使用,已先后被撤回。天津市肿瘤医院官网称,该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集医、教、研、防、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该院的肿瘤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肿瘤医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目前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该院主办的《中国肿瘤临床》为国家一级核心刊物,英文期刊cancerMedical率先在天津市开展MDT综合诊疗,推动了天津市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规范化进程,并推行个体化治疗模式,多年来诊治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数万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10%,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整体医疗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上述信息显示,巴一还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肿瘤专业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医政司大肠癌组专家、天津医大肿瘤学学位评定分委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微信公众号“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10月2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及,“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巴一副院长是巴德年院士的女儿,但在以肿瘤科女医生为访谈对象的口述作品《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中首先展示的似乎是某种对于父亲的对抗感”。她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我们得到的认可也会比别人少,哪怕付出同样的努力,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也容易被别人打上‘不就是因为你有这样的父亲’的标签。”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官网显示,应国光系教授、PI、博士生导师、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医学健康领域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曾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人基因工程产品的中试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Th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theJournalofImmunology等国际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应国光还先后担任了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分会委员、《中国肿瘤临床》副主编、《ClinicalOncologyandCancerResearch》编委等职。附2022年上半年巴一和应国光作为通讯作者被撤回的另外4篇论文:1、2022年3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核酸》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20年1月29日在线发表的题为“ExosomemiR-155DerivedfromGastricCarcinomaPromotesAngiogenesisbyTargetingthec-MYB/VEGFAxisofEndothelialCells”的研究论文被撤回。2022年3月8日被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核酸》撤回的论文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3A、5D、6E和7A中存在以相同或变相方式复制图像问题的证据被确认。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TingDeng、HaiyangZhang、HaiouYang、HuiyaWang、MingBai、WuSun、XinyiWang、YiranSi、TaoNing、LeZhang、HongliLi、ShaohuaGe、RuiLiu、DanLin、ShuangLi、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nucleic-acids/fulltext/S2162-253100042-7?_returnURL=https%3A%2F%、2022年5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溶瘤病毒》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19年10月31日在线发表的题为“ExosomesCarryingMicroRNA-155TargetForkheadBoxO3ofEndothelialCellsandPromoteAngiogenesisinGastricCancer”的研究论文被撤回。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1A、1E、3A、3C、4C和4G中存在以相同或变相方式复制图像问题的证据被确认。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ZhengyangZhou、HaiyangZhang、TingDeng、TaoNing、RuiLiu、DongyingLiu、MingBai、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oncolytics/fulltext/S2372-770500065-1#relatedArticles3、2022年5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18年8月3日在线发表的题为“Exosome-DerivedmiR-130aActivatesAngiogenesisinGastricCancerbyTargetingC-MYBinVascularEndothelialCells”的研究论文被撤回。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4A、4G和S1C中存在以相同或变相方式复制图像问题的证据被确认。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署名作者们不同意撤回该论文。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HaiouYang、HaiyangZhang、ShaohuaGe、TaoNing、MingBai、JialuLi、ShuangLi、WuSun、TingDeng、LeZhang、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00180-04、2022年5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19年7月25日在线发表的题为“miR-135bDeliveredbyGastricTumorExosomesInhibitsFOXO1ExpressioninEndothelialCellsandPromotesAngiogenesis”的研究论文被撤回。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7B中图像存在复制问题的证据被确认。图7B中以相同或改变的方式复制图像的证据。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署名作者们不同意撤回该论文。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MingBai、JialuLi、HaiouYang、HaiyangZhang、ZhengyangZhou、TingDeng、KeganZhu、TaoNing、QianFan、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00181-2
近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还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524名医生论文造假被撤稿,其中不乏著名医师傅,那么把命交给他们放心吗?肯定是不放心,但是如果是真的整体都是这样的话也只能先感慨下了,因为在中国,假鸡蛋,假盐甚至山寨饮料等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那么我们也唯有深叹一口气了。
现在医院可谓是越建越多,但是真正专业的,能让大家满意又有几家呢?随便挂个牌子就说自己是主任,是专家了,但是实际上呢水平多少自己心里最清楚。现在我们都说看病难,为啥?因为交钱要等,排号要等,甚至是拿结果也要等,所以我们都在一个等待中度过的,而见到医生也都是基本上几句话就完了,甚至有些医生可以看出结果,却偏偏要让你做这个检查做那个检查,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拿到提出,才能拿到高工资。
现在我们生病了唯一相信的也就是医院了,如果医院里都能爆出这么多不专业的人来,无疑是往我们这些看病难的人心窝子上又捅了一刀,还能好好看病吗?我们是不是要自学来保命呢?但是这种想法是有点过激的,但是还很希望有更多专业的人员加入到医生这个行业。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7月27日,受到社会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的相关事实核查工作已完成,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调查显示,被撤稿的107篇论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无过错,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其他尚待查实的24人将按程序先纳入科研诚信“观察名单”。对各责任人将视情节作出相应处理。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科技部已暂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参加的2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立项程序,待责任确定后,对无过错作者的项目将恢复立项程序。自然科学基金会对将撤稿论文作为研究工作基础列入2017年度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51个项目采取了终止项目评审的措施。
工程院暂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选人资格。下一步,联合工作组将督促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严格按照程序作出具体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在本单位网站公布,确保调查处理落实到位。
希望能够早日处理存在过错的人员。
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巴一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教授巴一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之一的又一篇论文被撤回。这是半年内的第5篇。公开信息显示,巴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家巴德年的女儿。2022年11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国际癌症杂志》发表撤稿说明称,因在论文中涉嫌重复使用图片、不当处理,以及细胞系标注错误等问题,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被撤回。上述撤稿说明称,经期刊主编ChristophPlass教授、署名作者们和出版社同意,撤回该论文。“这一撤稿,是在对已发表的图片进行详细的内部分析后达成的。结果显示,在图2a、5c、5k、5l和6c中存在不当的图像复制和操纵。作者们被要求提供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然而,在这批数据中,图5k和5l中的问题也出现了。图2a和5c中在不同科学背景的后续出版物中被再次使用。”上述撤稿说明称,“此外,论文中的SGC-7901细胞系也让人们产生质疑。该细胞系最初被认为是胃癌细胞系,但同时它被展示为HeLa细胞系的衍生细胞系。作者们重新鉴定了这一细胞系,并声称,他们在上述研究中使用的细胞系不是SGC-7901,而是HGC-27胃癌细胞系。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十分肯定地确定四年前展示的实验是在哪些细胞上进行的。”上述论文标题是《来自胃肿瘤的外泌体环状RNA通过靶向miR-133/PRDM16通路促进白色脂肪褐变》。论文的署名作者包括.HaiyangZhang、LeiZhu、MingBai、YingLiu、YangZhan、TingDeng、HaiouYang、WuSun、XinyiWang、KeganZhu、QianFan、JialuLi、GuoguangYing和YiBa。《国际癌症杂志》2022年11月24日在线发表的撤稿说明涉事论文于2018年11月9日在线发表。通讯作者是应国光和巴一。两人的署名单位均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此外,2022年上半年,另有其他4篇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因论文中的数据异常或涉嫌图片重复使用,已先后被撤回。天津市肿瘤医院官网称,该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集医、教、研、防、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该院的肿瘤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肿瘤医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目前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该院主办的《中国肿瘤临床》为国家一级核心刊物,英文期刊cancerMedical率先在天津市开展MDT综合诊疗,推动了天津市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规范化进程,并推行个体化治疗模式,多年来诊治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数万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10%,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整体医疗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上述信息显示,巴一还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肿瘤专业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医政司大肠癌组专家、天津医大肿瘤学学位评定分委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微信公众号“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10月2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及,“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巴一副院长是巴德年院士的女儿,但在以肿瘤科女医生为访谈对象的口述作品《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中首先展示的似乎是某种对于父亲的对抗感”。她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我们得到的认可也会比别人少,哪怕付出同样的努力,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也容易被别人打上‘不就是因为你有这样的父亲’的标签。”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官网显示,应国光系教授、PI、博士生导师、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医学健康领域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曾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人基因工程产品的中试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Th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theJournalofImmunology等国际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应国光还先后担任了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分会委员、《中国肿瘤临床》副主编、《ClinicalOncologyandCancerResearch》编委等职。附2022年上半年巴一和应国光作为通讯作者被撤回的另外4篇论文:1、2022年3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核酸》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20年1月29日在线发表的题为“ExosomemiR-155DerivedfromGastricCarcinomaPromotesAngiogenesisbyTargetingthec-MYB/VEGFAxisofEndothelialCells”的研究论文被撤回。2022年3月8日被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核酸》撤回的论文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3A、5D、6E和7A中存在以相同或变相方式复制图像问题的证据被确认。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TingDeng、HaiyangZhang、HaiouYang、HuiyaWang、MingBai、WuSun、XinyiWang、YiranSi、TaoNing、LeZhang、HongliLi、ShaohuaGe、RuiLiu、DanLin、ShuangLi、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nucleic-acids/fulltext/S2162-253100042-7?_returnURL=https%3A%2F%、2022年5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溶瘤病毒》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19年10月31日在线发表的题为“ExosomesCarryingMicroRNA-155TargetForkheadBoxO3ofEndothelialCellsandPromoteAngiogenesisinGastricCancer”的研究论文被撤回。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1A、1E、3A、3C、4C和4G中存在以相同或变相方式复制图像问题的证据被确认。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ZhengyangZhou、HaiyangZhang、TingDeng、TaoNing、RuiLiu、DongyingLiu、MingBai、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oncolytics/fulltext/S2372-770500065-1#relatedArticles3、2022年5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18年8月3日在线发表的题为“Exosome-DerivedmiR-130aActivatesAngiogenesisinGastricCancerbyTargetingC-MYBinVascularEndothelialCells”的研究论文被撤回。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4A、4G和S1C中存在以相同或变相方式复制图像问题的证据被确认。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署名作者们不同意撤回该论文。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HaiouYang、HaiyangZhang、ShaohuaGe、TaoNing、MingBai、JialuLi、ShuangLi、WuSun、TingDeng、LeZhang、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00180-04、2022年5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19年7月25日在线发表的题为“miR-135bDeliveredbyGastricTumorExosomesInhibitsFOXO1ExpressioninEndothelialCellsandPromotesAngiogenesis”的研究论文被撤回。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7B中图像存在复制问题的证据被确认。图7B中以相同或改变的方式复制图像的证据。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署名作者们不同意撤回该论文。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MingBai、JialuLi、HaiouYang、HaiyangZhang、ZhengyangZhou、TingDeng、KeganZhu、TaoNing、QianFan、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00181-2
本文来源 “撤稿快讯” 官微
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在 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 (IF ) 发表题为 “Long Non-coding RNA PVT1 Competitively Binds MicroRNA-424-5p to Regulate CARM1 in Radiosensitivity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长链非编码RNA PVT1竞争性结合MicroRNA-424-5p调控CA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敏感性)的论文。
论文作者:第一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Dong Wang(音译 王东);通讯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Yi Hu(音译 胡毅)。
本文自2019年正式发表后,有读者质疑本文S9A/C的细胞周期图疑似为手绘;S8A/B中的细胞图与多篇文章存在重叠。针对以上质疑,作者尚未做出回复。
本文于2022 年 5 月 19 日被撤回 。撤稿说明显示:
应 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 编辑的要求,本文已撤稿。
在与读者提出的造纸厂一起调查数据制造问题时,发现本文图 S8A 和 S8B 中以相同或更改方式复制图像的证据。 这种在没有适当归属的情况下重复使用(部分是歪曲)数据代表了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 就撤稿事宜联系作者时,作者没有回应。
参考信息:
本文来源 “撤稿快讯” 官微
撤稿的意思是自己联系平台撤下自己的稿件,这个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因为你自己就是稿件的所有权使用者,怎样的操作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被撤稿,而原因是因为学术不端就会给你自己的信誉带来严重的损害,并且对你的学术能力会被质疑,之后的工作也很难开展。学术不端行为败坏科学界的声誉,阻碍科学进步。学术的意义是求真,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人类的活动很难找出还有哪一种像学术这样强调真实,学者也因之受到公众的敬仰,甚至被视为社会的良心。如果科学界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因为做科学研究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的,需要有科研资金的提供,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的。没有了这些因素,科学就很难发展。
您好,我理解你的心情,如果已经被踢出SCI,发表肯定对你来说没有意义了。所以肯定要坚持撤稿但是这个代价挺大的,已经收录的文章再撤稿,杂志社会非常不爽,毕竟确认如他们所说,审稿确实耽误了时间。但是,换一种角度,SCI期刊如果要比提出目录,杂志社本身早就知道的,而且有义务通知作者。以下是撤稿信模板,仅供参考:Dear Editor:Thanks for allowing us the opportunity to revise our work. However, after carefully reading the comments posed by your referees, we are sorry to say that our work has serious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before it can be resubmitted for your consideration. In addition, we found mounting up to date information is missing and many parts need to be re-written. It is therefore we decide to withdraw our manuscript from the journal because we are afraid we can not finish so many changes in a reasonable you very much for your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一般由时间(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指事件发生的地方)、人物(指事件的中心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构成。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作者 赵广立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徐永平近来感到非常愤懑。
7年前,团队在 PLOS ONE 上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近日,这篇论文被该杂志编辑宣布撤回,撤稿理由是:该研究违背了动物福利(不合理使用麻醉剂及不合理实施安乐死方法)的政策。
目前该论文所有在世的作者坚决不同意撤稿。
“拒绝撤稿的原因很简单, PLOS ONE 杂志的做法完全不可接受。虽然 PLOS ONE 编辑部自觉理亏——承认失误并对作者表示歉意,但仍未能基于我们提供的25件证据进行客观评价,而是主观武断地认为我们没有遵守实验动物伦理,简单粗暴地对待我们严肃的科研,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徐永平在独家回应《中国科学报》时说道。
期刊与作者争执不下
那些涉及实验动物的科研项目,除了要遵守常规的学术规范外,还有一条不能触碰的红线,就是实验动物伦理。
该伦理公认遵循“3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
其中,“替代”是指“尽可能采用其他方法而不使用动物进行实验,或者优先使用低等动物而非高等动物进行实验”;“减少”是指“在不影响科研目的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实验条件,优化实验技术路线,避免或减轻对实验动物造成的痛苦”。
“优化”与保障动物福利直接相关,要遵循“五项原则”:实验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额外)痛苦、伤害疾病的自由,生活无恐惧和无悲伤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
前述徐永平团队的研究,被质疑的正是“优化”这一点。
PLOS ONE 动物研究咨询小组的一位成员认为,因不合理使用麻醉剂或不合理实施安乐死方法,实验水貂有被剥夺动物福利保障的嫌疑。
编辑部提出“尽管水合氯醛被认为是不可靠的麻醉剂,并在已知其被描述为腹膜刺激物的情况下,仍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此外他们还认为“研究中二氧化碳的使用不被认为是可接受的安乐死方法,文章中描述的人道终点可能不足以防止可避免的痛苦”。
针对这些质疑,《中国科学报》向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顾问孙全辉寻求咨询。
后者表示,作者团队在麻醉剂的使用以及实验动物人道终点处置方面可能存在动物福利问题。他表示,从现有信息来看,实验没能遵循“优化”原则,也没有选择最适合实验动物的麻醉剂,这不仅影响实验动物的福利,也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不过,徐永平团队有不同意见。
徐永平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关于 PLOS ONE 撤稿理由中提及的实验动物福利相关问题早在7年前的审稿阶段既已做出详细回应,之后论文被接收发表。接收发表本身就充分说明论文中的动物实验达到了 PLOS ONE 的伦理标准。如果 PLOS ONE 当初认为论文中的动物实验研究未达到他们所谓的伦理标准,他们当时完全可以拒稿,“我们也可以另投其他杂志”。
因此,对于上述指控,团队认为完全不可接受,且正在寻求法律途径向 PLOS ONE 编辑部进行申诉,“以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和声誉”。
一个著名案例:Nature高被引论文一样被撤
事实上,因“动物福利”原因被撤稿,徐永平团队并不是孤例。
一个著名案例发生在Nature上: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学者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快报论文,也被指责违反了“优化”原则,未能保障实验小鼠不受额外痛苦,并最终遭撤稿。
2012年,原作者们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勘误,在更新部分图表的同时,上传了小鼠肿瘤图片。
没想到这张照片引起了更大的争议:只见实验中小鼠体内的肿瘤巨大,直径远超,这严重违背了麻省总医院关于动物实验伦理的规定。
从作者的视角,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肿瘤大小差异越大,越能够得到更好的统计结果;但对于实验动物而言,肿瘤生长越大,则意味着越严重的精神和肉体苦痛。显而易见,它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动物福利和伦理的关照。
不过,实验小鼠成瘤直径大小准则在不同研究机构是不同的。英国一研究小组在2010年发布的准则是不超过,而美国部分研究机构的准则是不超过2cm。目前,业内普遍接受的小鼠肿瘤最大直径为。
值得一提的是,被撤的这篇论文曾被综合性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认定为高被引论文,引用率高居前1%。在数百次引用中,近半数是在2015年作者团队勘误后继续引用的。
动物福利,容易“踩坑”
因实验动物伦理及福利问题引发的争议,还有许多难以定论的“悬案”。
面对重重压力,论文作者向预印本平台bioRxiv提交了撤稿申请;但不久,作者又发文称,已向后者写信停止撤稿,并表示“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做了一次动物实验”。
多篇论文因实验动物伦理或福利保障问题陷入争议,也结结实实给大家提了个醒,这项工作如不在平时加以注意,很容易“踩坑”,甚至面临论文被撤回的风险。
一般而言,涉及动物实验的文章,规范的做法是要注明3个要点:要在实验过程严格遵守“3R原则”并在文章中写明,同时明确实验已通过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并标注相应审批号。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项工作在国内常被人忽略。
苏美洋依、邓巍于2020年发表在《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上的《关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的几点建议》中报道称,2015-2017年,我国有15种生物医学期刊的531篇涉及实验动物的文章中,只有115篇明确说明通过了本单位的动物伦理审查,其中仅13篇标注了审批号。
孙全辉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国内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单位大都成立了动物伦理委员会,但实验动物福利保障措施还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科研人员的动物福利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一些机构虽然设立了动物伦理委员会,但经常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发挥保护动物福利的审核监督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高虹认为,中国科学成果不乏由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问题遭到质疑,个别事件已影响到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众对科学研究的认可度。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被退回事件也时有发生,其中由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问题遭到的质疑,严重影响了中国 科技 大国形象和 科技 创新能力提升。因此,重视动物福利伦理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参考资料:
2.李丹,郭玉莹,邓昊,高珊,徐士欣. 实验动物麻醉剂使用的福利伦理问题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 27(9):87-91.
3.《学术不规范案例:引起动物福利伦理争议的动物实验》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