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床医学论文百科 > 柳叶刀医学杂志之疫苗

柳叶刀医学杂志之疫苗

发布时间:

柳叶刀医学杂志之疫苗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最好的一个消息正在刷屏,5月22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中国新冠疫苗I期试验结果:安全,能诱导免疫反应!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领衔的团队开展了这项临床试验!

在各国都在争相研究疫苗的大背景下,中国率先取得突破并展开临床试验,并在第一期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陈薇院士功不可没,她究竟是怎样一位科学家?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请随本文来了解一二!

临危受命的陈薇院士

3月1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这就是上文试验结果的源头,可能大家对此无感,但各位需要了解的是,陈薇是大年初二,也就是1月26日到达武汉的,仅仅一天时间就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此后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3月16日疫苗投入临床试验,对于疫苗研制过程比较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是何等神速!翻开阅陈薇院士的履历,她的低调再无法掩饰,可能很多朋友都没听过她的名字,但全人类都在享受他的贡献!

对抗SARS

《人民日报》在2003年5月12日刊发了一条消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陈薇研究员领衔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日前在北京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一条简单消息的背后是陈薇在与SARS病毒对抗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为了和疫情抢时间,争速度,陈薇坚持在负压实验室呆上8-9个小时,为避免外出中断实验,甚至还穿上成人尿不湿,在数月努力后,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在抗击SARS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抗埃博拉病毒

SARS后不久,陈薇就将眼光投向了当时绝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的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的平均致死率为50%,是从野生动物传染到人,并能在人际间进行传播,各位可想而知这种病毒的危害等级,尽管埃博拉病毒没有波及中国,但陈薇依然跟进十年,坚持研发埃博拉病毒疫苗!

2014年9月,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诞生,2015年陈薇团队进驻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为了表彰陈薇的功绩,她有了一个“埃博拉病毒终结者”的绰号。

重组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透露,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的508位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正处在观察期中,如果一切顺利,将在5月份底揭盲!

北京时间5月22日晚21点左右,《柳叶刀》刊发了陈薇的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自接种第14天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并在接种后第28天到达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后第14天到达峰值。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赞叹:首次对此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过各位还不要太过乐观,因为这只是一期的试验结果,二期结果有待揭晓,并且二期规模更大,其结果需要时间来评估,另外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六大所联合的中生集团也在二期临床研究中!美国也有疫苗开始进入二期,整体上需要评估不良反应,以及抗体滴度、保护性,还有安全性、阻断成功率等等,最终才能选择哪种疫苗进入市场。

上市至少需要一年,疫苗的研发有四期临床实验要做,要确保绝对安全才会上市。

大概需要1-5年,甚至10年不等

柳叶刀医学杂志疫苗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最好的一个消息正在刷屏,5月22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中国新冠疫苗I期试验结果:安全,能诱导免疫反应!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领衔的团队开展了这项临床试验!

在各国都在争相研究疫苗的大背景下,中国率先取得突破并展开临床试验,并在第一期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陈薇院士功不可没,她究竟是怎样一位科学家?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请随本文来了解一二!

临危受命的陈薇院士

3月1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这就是上文试验结果的源头,可能大家对此无感,但各位需要了解的是,陈薇是大年初二,也就是1月26日到达武汉的,仅仅一天时间就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此后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3月16日疫苗投入临床试验,对于疫苗研制过程比较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是何等神速!翻开阅陈薇院士的履历,她的低调再无法掩饰,可能很多朋友都没听过她的名字,但全人类都在享受他的贡献!

对抗SARS

《人民日报》在2003年5月12日刊发了一条消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陈薇研究员领衔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日前在北京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一条简单消息的背后是陈薇在与SARS病毒对抗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为了和疫情抢时间,争速度,陈薇坚持在负压实验室呆上8-9个小时,为避免外出中断实验,甚至还穿上成人尿不湿,在数月努力后,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在抗击SARS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抗埃博拉病毒

SARS后不久,陈薇就将眼光投向了当时绝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的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的平均致死率为50%,是从野生动物传染到人,并能在人际间进行传播,各位可想而知这种病毒的危害等级,尽管埃博拉病毒没有波及中国,但陈薇依然跟进十年,坚持研发埃博拉病毒疫苗!

2014年9月,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诞生,2015年陈薇团队进驻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为了表彰陈薇的功绩,她有了一个“埃博拉病毒终结者”的绰号。

重组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透露,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的508位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正处在观察期中,如果一切顺利,将在5月份底揭盲!

北京时间5月22日晚21点左右,《柳叶刀》刊发了陈薇的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自接种第14天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并在接种后第28天到达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后第14天到达峰值。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赞叹:首次对此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过各位还不要太过乐观,因为这只是一期的试验结果,二期结果有待揭晓,并且二期规模更大,其结果需要时间来评估,另外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六大所联合的中生集团也在二期临床研究中!美国也有疫苗开始进入二期,整体上需要评估不良反应,以及抗体滴度、保护性,还有安全性、阻断成功率等等,最终才能选择哪种疫苗进入市场。

我国一个研究团队对国产HPV疫苗进行了长达66个月的随访,在这场随访过程中研究团队的研究样本都是非常科学的随机抽取,所以随访结果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在随访结果中所展示出的数据,很容易看出国产HPV疫苗有着很好的优势,在人体内可以起到有效的免疫作用,说明我国女性很有可能会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HPV疫苗。

研究团队随机抽取了7000多名志愿者进行跟踪调查,这些志愿者在接种了国产HPV疫苗之后,一直都被研究团队的相关工作人员密切关注,且定期会对其体内的病毒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也关注着志愿者在接种疫苗之后是否出现过其他连锁反应。在长达66个月的调查中,研究团队得出了一份非常可靠的数据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明确显示国产HPV疫苗,不存在任何风险,而且免疫效果非常好。

国产HPV疫苗在五六年的时间内都可以很好的起到保护作用,保护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而且研究人员在对志愿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之后,发现接种国产HPV疫苗不会起任何副作用,不会影响到被接种人的生育情况,同时刚出生的孩子更是不会受到母体HPV疫苗影响。这份报告的公开,足以证明国产HPV疫苗已经可以达到普遍上市的程度。因为国产疫苗没有任何安全问题,而且免疫效果非常好。

HPV病毒对于女性而言一直都是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因为女性很容易感染HPV病毒,稍有不慎就会中招。而且HPV病毒会严重损伤到女性的身体健康,尤其是会引起女性各种妇科疾病。如果国产HPV疫苗可以普遍推广的话,会大幅度降低接种HPV疫苗的成本。

在这项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含有流感疫苗的“可溶解微针贴片”如何与传统流感疫苗相抗衡。这个补丁大约有拇指指纹大小,包含100根长650微米(或约英寸)的针头。在50名试验者中,48人表示没有伤害。

研究者发现微针贴片是安全的,并在试验参与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免疫反应,这表明疫苗是有效的,尽管需要在更大的试验中对贴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点。[微针疫苗贴片]

他们还发现研究参与者更喜欢贴片而不是注射流感疫苗,主要研究作者,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专家和副教授Nadine Rouphael博士说,

的发现是与传统的注射方法相比,这项研究更倾向于使用补片,因为每年没有足够的人接种流感疫苗。根据今天(6月27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流感每年在美国造成约万人死亡,研究人员希望,由于微针贴片无痛且易于使用,“这将鼓励更多的人获得疫苗,”资深研究作者马克·普拉斯尼茨说,乔治亚理工学院化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教授。Prausnitz与人共同创立了Micron Biomedical公司,这是一家生产微针贴片的公司。Prausnitz告诉《生活科学》杂志,通过贴片

提供的

普拉斯尼茨和他的团队想想出一种方法,使人们更容易服用通常需要注射的药物。

微针贴片是在考虑透皮贴片的情况下设计的,普拉斯尼茨说。透皮贴片是另一种药物传递方法,但它们只适用于某些可通过皮肤吸收的药物。

大多数药物通常不能很好地通过皮肤吸收,因为有一种很难穿透的层称为角质层,普拉斯尼茨说。但这一层非常薄,大约10或20微米厚,比人的头发还薄,他说,

原则上,你不需要一英寸长的皮下注射针来刺穿比头发还薄的屏障。因此,普拉斯尼茨和他的团队缩小了规模,设计了一种装有干流感疫苗的微针贴片。因为贴片使用的是干版疫苗,所以不需要冷藏,研究显示,它在40摄氏度(104华氏度)的温度下可以稳定长达一年,使用贴片的方法是

,普拉斯尼茨说,一个人把它放在手腕后面,用拇指向下压,直到听到咔嚓声。点击意味着你按得够紧,可以放手。20分钟后,在微针溶解并将疫苗释放到体内后,贴片被取出,可以像用过的创可贴一样扔掉,他说。2015年,研究人员招募了100名18至49岁的成年人,他们在2014至2015年流感季节没有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事实和副作用(2016年至2017年更新)]

参与者分为四组,每组25人。研究显示,医护人员给一组人注射传统流感疫苗,第二组人注射微针疫苗,第三组人注射安慰剂微针。第四组的人在观看了一段简短的教学视频后,给自己戴上了微针贴片。

这个补丁对于那些将给自己贴上贴片,就像给那些被医护人员贴上贴片的人一样。在移除补片后,研究人员测量了补片中的疫苗残留量,发现两组之间没有差异,这表明“参与者能够正确地自我管理”补片,作者写道:

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的免疫系统反应与注射者一样强烈,Rouphael告诉Live Science。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研究中没有一个接种了疫苗的人感染了流感。

Prausnitz补充说,受试者说使用贴片不会引起疼痛,但他们确实感觉到“痒或轻微的刺痛感”。

补片和注射液在随后的几天内都会在用药部位引起反应:补片更容易引起瘙痒和发红,而注射液更容易引起疼痛。鲁珀尔说,这种反应是正常的,可以解释为人体对接种疫苗的反应。她说,因为贴片将疫苗运送到皮肤表面,这种情况下的反应出现在皮肤表面,而注射的疼痛更多的是肌肉疼痛,因为这就是药物运送的地方。[6流感疫苗神话]

在接受微针疫苗贴片4周后,70%的受试者说他们更喜欢用这种方式接种流感疫苗,根据这项研究,

因为这项研究只包括100人,下一步是进行一个更大的试验,roughael和Prausnitz都说。此外,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够使用这些微针贴片来提供其他药物和疫苗。

在一篇社论中写道,这篇社论与英国公共卫生部的《柳叶刀》杂志的最新研究一起发表,他说“微针贴片有可能成为疫苗接种计划的理想候选者,不仅仅是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但是对于那些目前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人来说,“Héschler和Zambon没有参与这项新的研究。”他们写道,

这些贴片对儿童来说可能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选择。

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微针贴片接种流感疫苗的有效性,HéschlerZambon写道,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估计上市至少还得几个月的时间,因为这种疫苗还需要进一步检测

柳叶刀医学杂志科兴疫苗

如果育苗成功了,就能投入使用了,当然打了疫苗就不用怕得新冠肺炎了,所以只要研究成功了,就很快能投入使用了

现在各国都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新冠疫苗,中国据说已经生产出疫苗,但目前仅用于军人,医护人员及因公出境人员。明年3月份疫苗开始大批量生产,可用于百姓。美国据说11月份,疫苗会批量生产提供给国民。英国据说9月份疫苗也可以上市。但目前疫苗的有效性和有效期限都没有准确数据。

新冠育苗现在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实验,有望在年末正式投入使用。

近期新冠疫苗研发与应用的消息频出,尤其是拜恩泰科和辉瑞联合研发的mRNA疫苗公布有效性达到90%,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有效性达到70%,引发了海外资本市场异动。那么早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国产新冠疫苗,为何迟迟没有数据公布? 中国企业新冠疫苗研发严谨 前上海市疾控中心疫苗专家陶黎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并未公布临床实验数据,但也公布了一些紧急使用方面的情况,如国药集团董事长表示,已经在近百万人上进行使用,没有接到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只有个别的一些轻微症状。 陶黎纳说:“由于疫苗临床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科学实验,中国的新冠疫苗可能会通过论文等形式公布,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国外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信息是研发企业对媒体公布的,并未以论文形式呈现,因此从科学性角度还不够严谨。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公布晚,也说明我们对此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尤其是中国的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均在国外,不可控因素较多。” 前不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了一篇关于中国疫苗的同行评议论文,认为中国科兴生物研发的新冠疫苗能在4周时间内快速诱导免疫反应,适合在大流行期间使用。文章称,要确定中国新冠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是否能保护人们不受感染,大规模的后期阶段试验,即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未来还须研究抗体反应的持续时间。 当前中国有四款新冠疫苗正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包括国药集团的两款灭活疫苗,科兴的一款灭活疫苗,康希诺与陈薇院士合作研发的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其中一些疫苗已完成批量生产,土耳其等国家开始洽谈预订。国内如四川省已经开始了国产新冠疫苗的采购工作,引入的科兴新冠疫苗价格为200元/支。 陶黎纳认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受试者中并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国产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接下来就是等待一鸣惊人的时刻。 促进中国疫苗研发升级 据市场调研机构EvaluatePharma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约325亿美元,在所有治疗领域中位列第四位,市场份额约。全球疫苗市场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2019年葛兰素史克(GSK)、默沙东、辉瑞和赛诺菲四大疫苗巨头的疫苗业务分别实现收入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合计占有全球疫苗市场超90%的市场份额。 不同于全球疫苗市场的高集中度,由于我国疫苗产业进入市场化的时间不过二十多年,因此疫苗市场格局相对分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有超过300个国产疫苗批件,疫苗企业超过50家,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疫苗龙头企业,下设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长春、兰州等生物制品研究所,掌握半数以上疫苗批件。 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疫苗产品陆续上市,研发投入逐年上涨。2020年,厦门万泰沧海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沃森生物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长春百克鼻喷流感疫苗先后获批上市,向国际疫苗企业的垄断地位发起冲击。《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东方财富生物疫苗板块的55家 上市公司 中,46家公司2019年的研发费用同比上升,38家公司2020年半年报的研发费用同比上升。 华夏幸福研究院医疗研究员王瑞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疫苗临床试验近年大幅增加,但正如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关系,国内很多疫苗的研发是仿制西方产品做法,只有HPV(人乳头瘤病毒)等少数疫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疫苗产业发展制约大,一方面是疫苗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大,创新疫苗从概念到上市整个过程一般需要8年至12年;另一方面大规模产业化存在一定难度,疫苗产业质控要求高,要求控制生产全过程,这对于处于发展期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具有技术与规模难度。 新冠疫苗的研发则打破了这层壁垒,各省市今年积极启动疫苗研发基地项目。如今年5月份瑞科生物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泰州医药园区三方合作,在省内首家启动了重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7月份艾美荣安病毒疫苗产业化基地在宁波保税区奠基,这也是浙江省首个新冠疫苗生产基地项目。 根据WHO统计,截至10月15日全球有超过190种候选新冠疫苗正在研发,其中我国有22个,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的36个,我国的多种疫苗研发已经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新冠疫苗供应缺口达两年以上 不仅中国疫苗产业走上世界舞台,资本市场也给生物医药企业更高的估值与资本扶助。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候表示,生物疫苗板块是当下资本市场的热门,而且随着新冠疫苗研发日益明确,投资者也从预期未来市场前景,向看人才优势、看研发团队的经验水平、看股东实力转变。 龚涛说:“比如康希诺的研发团队来自赛诺菲巴斯德、阿斯利康、辉瑞等世界级巨头,而且这公司目前在13个疾病领域有16个创新疫苗产品研发中,主要技术合作对象是中国军事科学院,所以无论从研发团队还是行业经验来看都是业内拔尖的。其新冠疫苗研发已进入III期临床,这次新冠疫苗的研发或成为公司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龚涛认为,从新冠疫苗研发进程看,我国疫苗研发能力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但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疫苗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仍然较弱。面对全球四大疫苗寡头的围剿,我国疫苗企业杀出重围一要靠技术与质量赢得口碑;二需要政策和资本的扶持。此次中国新冠疫苗研发速度不弱于国外,就是多方因素的共同发力。 随着新冠疫苗研发进入尾声,其市场需求也日益明确。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如果不采取强力介入措施,新冠疫情还将继续蔓延成“常驻病毒”,全民接种新冠疫苗若不足六成,将难以阻止病毒蔓延。 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负责人罗国庆表示,所有在年内可能上市的疫苗,其总剂量也不超过10亿剂,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至少在未来两三年内,新冠疫苗市场仍有较大的供应缺口,这对国内相应的疫苗研究企业和供应商的业绩,将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说:“疫苗概念股的投资价值,短期看来自于未来新冠疫苗市场潜在的需求。长期看,新冠疫苗让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走向世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在品牌与市场影响力下,获得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柳叶刀医学杂志新冠疫苗

5月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据报道,《柳叶刀》在线刊登了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这是世界第一个新冠疫苗人体临床数据。

此项研究是在108名健康成年人中进行的开放标签试验,对以腺病毒Ad5为载体的新冠疫苗进行评估:在接种疫苗后的第14天开始就发现了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在第28天对SARS-CoV-2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高峰,且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扩展资料: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过,陈薇同时指出,要谨慎对待相关成果,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该项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报告说,这项临床试验的主要限制包括样本规模较小、试验期较短、缺乏随机对照组等,因此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新冠病毒疫苗1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

最近有关新冠病毒疫苗的消息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的陈薇带领的研发团队发布了新冠疫苗通过了第一期临床试验,网上一片欢呼,似乎中国研发的新冠疫苗马上就可以应用了。其实通过了一期临床试验离临床应用还早着呢,很多药物、疫苗等都通过了一期、二期,在三期试验时被”枪毙”。甚至有的通过了三期,在审查时因为试验设计有瑕疵、或者试验数据不真实(造假)等而被“枪毙”。另一个是美国制药公司Moderna也宣布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正在做临床试验。

上市至少需要一年,疫苗的研发有四期临床实验要做,要确保绝对安全才会上市。

大概需要1-5年,甚至10年不等

医学杂志柳叶刀新冠疫苗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我觉得第四针的话,还是有必要接种的,因为现在的很多疫情,他们都已经变异了,所以还需要加强

估计上市至少还得几个月的时间,因为这种疫苗还需要进一步检测

大概需要1-5年,甚至10年不等

  • 索引序列
  • 柳叶刀医学杂志之疫苗
  • 柳叶刀医学杂志疫苗
  • 柳叶刀医学杂志科兴疫苗
  • 柳叶刀医学杂志新冠疫苗
  • 医学杂志柳叶刀新冠疫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