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当然好过,不过前提也是要认真准备,听从导师的指导,注意答辩时的礼仪及用语。而且启文在职研的老师介绍到,论文答辩有两次机会,一次不过,还有一次机会,不过都失败就要重读研修班了,大家要认真对待。
近几年,很多在职人士都报考在职研究生,但不了解在职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好不好考,今天就来说一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课程研修班毕业证书是否好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课程研修班是以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进行招生的,该方式入学门槛低,不用参加入学考试。学完课程后满足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学士学位满3年的条件的学员可以参加申硕考试。该考试只考两门,即外语和专业课。每一门的考试成绩满分分别为100分,只要考过了60分,考试就通过了,之后再通过答辩,是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证书的。同等学力申硕最大的特色就是:先入学再考试、通过率高、证书含金量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学员只要认真学习,都是可以通过的,拿证自然不难。
没有什么转院费,政法大学后期的申硕答辩都是由学位办统一办理,不存在转院费的问题。
一定要遵循导师的指挥,毕业论文不能乱写
要想在职场中生存下去,就需要有足够的工作能力,最近有想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学员前来咨询,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课程研修班考试有哪些要求?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课程研修班主要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进行招生的,学员只要满足专科学历就可以报读,满足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3年的条件就可以报考。毕业后可以获得学位证书和结业证书,所获的证书含金量是很高的,对于升职加薪、出国留学、考博等都是有所帮助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课程研修班需要3月份报名,5月份参加申硕考试,满足条件的学员在参加申硕考试后,在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获得相关证书。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课程研修班的上课方式是很灵活的,不会耽误报考者的工作,对于报考者的工作都是有所帮助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报考。
看和老师的感情了
据悉,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课程主要是以同等学力的方式招生,其硕士学位证书是比较好拿的。因其考试是在学业结束后进行,而且成绩合格便能进入论文答辩环节,接下来着重说明。
学员通过同等学力的方式报考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课程在职研究生,院校是允许学员以免试入学的方式直接进校学习的,后期达到一定条件的学员还可以参加申硕考试,从而获取到高含金量的硕士学位证书。
为什么会说通过同等学力方式取证比较简单呢?是因为该考试不仅科目少,其分数线也是比较低的,所以该考试难度较小且通过率很高。一般情况下,单科成绩够60分的人员,就可以视为考试通过。
其次,院校还会为学员保留至少4年的学分,只要学员在此期间通过全部考试即可,所以说,以同等学力申硕获取硕士学位证书还是比较容易的。
想要拿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课程在职研究生学位证的人员,首先须获得课程班结业证,并具备本科学士学位满3年及以上。
满足条件可在每年3月份登录“学位网”报名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资质审查通过即可在同年5月下旬参加考试。待各科成绩达到及格分数线,方能向院校申请论文答辩,完成论文答辩者获授硕士学位。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当然好过,不过前提也是要认真准备,听从导师的指导,注意答辩时的礼仪及用语。而且启文在职研的老师介绍到,论文答辩有两次机会,一次不过,还有一次机会,不过都失败就要重读研修班了,大家要认真对待。
楼上您的是本科的。。研究生的论文得发表吧,引注是必须的,需要和参考文献对应
每年大概是10月份左右,最晚不超过11月
每年两次,一般在5月底和11月底,你可以上海大网站查阅通知
第一种是答辩未通过,本次审核无效。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都是论文严重不符合硕士论文毕业要求,这种情况就是就没有第二次答辩的机会了。意味着本次申硕失败,毕业之后没有硕士学位证。要想获得硕士学位证要重新进行申硕的相关工作。另一种是答辩未通过,但是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这种情况就证明学员有再一次进行申硕答辩的机会,答辩通过获得硕士学位证。但是各位学员要注意,一定要在一年以内进行答辩,时间超过一年的话,视为自动放弃第二次答辩机会。 学员在进行论文攥写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来写,就连文字的字体及段落的格式都不能出错。一般情况下答辩委员会是不会直接让学员的论文答辩不通过的,都是直接通过或是要求二次答辩。但是如果学员的论文实在是不符合要求,答辩委员会也没有办法,只能让学员重新申硕了。
看自己的优点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不再举办十月在职联考,因此想要获取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士可以选择攻读同等学力申硕。那么,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在职研究生教育网的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申硕流程介绍1、学员提交入学申请及报名材料2、通过审核并参加学校安排的学习3、取得申硕资质4、参加学校组织的校考5、五年内通过两门全国统考6、申硕论文答辩7、通过论文答辩8、获得学校颁发的学位证书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申硕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2017下学期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工作通知
为了保证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与学位授予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对人权研究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关于做好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一、毕业审查
1、材料报送时间:3月22日
2、材料报送地点:科A1008
3、报送材料要求:
博士研究生填写并提交下列材料:学位申请书、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审批表(电子版、单页双面打印纸质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毕业名单(电子版),个人培养计划(电子版、纸质版)、成绩单(纸质版)、中期考核分流登记表(纸质版)、博士研究生用于申请学位的2篇学术论文复印件1份(包括:期刊封面、目录页、及本人文章页,并在目录页中标出本人文章题目);
硕士研究生填写并提交下列材料:学位申请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审批表(电子版、单页双面打印纸质版)、硕士研究生申请毕业名单(电子版)。
二、学位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要求
请申请学位人员按《中国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办法》中关于“学位论文形式要求”的规定印制论文。凡不按规定打印、装订学位论文的,我院将不予接受(具体要求见研究生院学位办管理网页)。
注:自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2017年夏季)学位申请开始,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均开始执行《中国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新的篇幅标准。
在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生不得提前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且应在课程考试通过后二年内提出学位申请并完成论文答辩;同等学力人员应在《准予学位论文答辩通知》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学位申请并完成论文答辩。逾期一律不予接受申请。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做好形式、字数审查,确保提交申请学位的论文,在形式上符合《中国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新标准。提交的论文,形式、结构、字数不符合规定的,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2、 学位论文提交
1、论文提交时间:3月27日
2、论文提交地点:科A1008
论文需交匿名和署名论文两种(纸质版和电子版),署名论文包括版权页和作者信息,匿名论文不允许出现与作者有关的个人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导师姓名、后记、致谢等内容。
硕士学位申请人员:提交9本纸质论文(5本署名用于答辩,3本匿名用于评阅,1本匿名用于查重)及论文电子版(U盘报送匿名和署名两种版本 文件名称:署名论文为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匿名论文为学号-论文题目);
博士学位申请人员:提交10本纸质论文(5本署名用于答辩,4本匿名用于评阅,1本匿名用于查重)及论文电子版(U盘报送匿名和署名两种版本 文件名称:署名论文为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匿名论文为学号-论文题目)。
3、 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工作
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工作按照《中国政法大学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办法》(详见研究生院网站)执行,请申请人注意遵守学术规范。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应对学位论文做好形式、字数审查,确保提交申请学位的论文,在形式上符合《中国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新标准。论文形式、结构、字数不符合规定的,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二次答辩的学位申请人,一律须重新提交论文,参加学术规范审查。
凡未参加论文学术规范审查的人员,一律不得安排答辩。
凡未参加随机抽取匿名评审人员一律不得安排论文答辩。
4、 学位论文答辩后修改
学位论文答辩后,申请人必须针对答辩过程中专家所提出的原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学位论文作出认真修改,填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后修改情况表》,经导师和培养单位审查通过后,方可提交学位论文。
应届毕业研究生照片由研究生学籍管理办公室组织统一采集,参加统一照片采集后学位申请人的电子版照片由学位管理办公室上传。未参与照片统一采集的应届毕业研究生、提前和延期毕业的学历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应到指定地点采集,采集后照片由学位管理办公室统一上传。同等学力生在提出申请时,接受论文答辩申请单位须要求其提交电子文本照片以及2寸照片2张,否则不得安排学位论文答辩。
照片格式要求:
建议采集地点:
三、学位信息采集
拟申请学位的学生和人员应按规定时间分别登陆系统填写个人学位信息。
(一)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以下简称申请人)登录“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进行。网址为:
。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各单位按规定时间将申请人答辩结果报送学位管理办公室,学位管理办公室将答辩结果在“平台”登录并发布。
第二步:6月8日之后,申请人在“平台”查询自己的论文答辩结果,并于6月15日之前在“平台”上完成“填报论文信息”环节的信息填写(特别提示:论文电子版必须为pdf格式,英文摘要不可填“无”)。
(二)除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之外的其他类型学生,于3月1日起登陆学位信息采集系统,填写学位信息。
学生登陆网址为:
用户名为:学号(或身份证件号码)
密码为:5890
其他未尽事宜请以研究生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法大研字〔2017〕1号)文件为准。
请各位同学严格遵守研究生院和本院的工作安排,严格按照规定提交各项材料。如因本人原因不能按时提交材料而影响正常参加论文答辩或毕业的,责任由本人自行承担。
陈述词:1.选题缘由(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选这个题目——使答辩委员明白你选题的价值何在?研究的问题范围)2.研究方法(你使用了什么研究方法?是如何研究的?即研究过程是怎样的?——使答辩委员相信你的研究是科学可信的)3..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得到了什么结论?有什么新发现?有何创新?——使答辩委员了解你研究的最终成果)注意事项:1.陈述和回答问题时都要注意语言流利、简明扼要,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不要太啰嗦,让人感觉到你的思路是清晰的。2.回答问题时实事求是,态度诚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落落大方,表现出研究者的自信,但又不能显得狂妄自大,一定要尊重答辩专家。4.如果之前知道答辩委员名单,可事先了解一下他们的经历、专长、成果和关注的问题,对预测他们的提问内容和回答的准备有好处。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您好,这个要看您是什么情况了,一般研究生答辩没有通过是两种结果:第一种是答辩未通过,本次审核无效。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都是论文严重不符合硕士论文毕业要求,这种情况就是就没有第二次答辩的机会了。另一种是答辩未通过,但是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这种情况就证明学员有再一次进行申硕答辩的机会,答辩通过获得硕士学位证。您是那一种情况,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这边可以安排研究生论文,包修改,包通过,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在职博士论文答辩流程主要分为论文写作,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并且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论文答辩。参加在职博士论文答辩的学员,需要完成课程学习,通过课程考试后,才能参加在职博士论文答辩,除此之外,在职博士对学员个人水平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例如学员提交的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标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职博士论文写作关于在职博士学员论文写作的要求有三点。1、学员论文中涉及著作、发明、发现等,其中本人独立完成部分,可以有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非本人部分需要参与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2、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3、学员的论文需要在指定的博士导师指导下完成,需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应学科专业学位授权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在职博士论文评阅学员完成论文写作之后,需要进行论文评阅。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三个月以前,由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送交评论评阅人。评阅人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送,论文评阅通过之后,可以进行论文答辩。在职博士论文答辩在职博士论文答辩自然离不开院校论文答辩委员会,学员参加院校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的公开论文答辩,通过之后,方可申请获得博士学位证书。院校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由不少于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二人是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院校单位以外的专家。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