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百科 > 兵器杂志小编辑

兵器杂志小编辑

发布时间:

兵器杂志小编辑

到车站买啊!那些偏激的,秘密的很多的,都是盗版的,看着很长志气…

非常好的一本月刊型军事杂志 我从04年就开始陆续的购阅,至今还保留着十几本该书主要涉及就是军事装备,以讲解武器的性能为主,少量的涉及一些军事历史,战略什么的,但是自从2008年开始就分为两版,A版主要讲解武器的性能,B版涉及一些军事历史,战略,国际事务分析等什么的,建议B版不要买,没什么看点的。这个是网络版的 免费的《兵器知识》 (Ordnance Knowledge)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兵工协会主办,《兵器知识》杂志社编辑出版,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定价:元。 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普及兵器科技知识,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为实现国防现代化,特别是武器现代化服务”的办刊理念,以介绍世界军事科研生产情况,展示各国武器装备风貌,宣传我国兵器工业发展道路和成就为主要发展方针。 《兵器知识》以普及兵器科技知识,提高中国全民国防观念,为实现国防现代化,特别是武器现代化服务为办刊宗旨,面向中国广大青少年军事爱好者,广泛宣传兵器科技知识,大力普及军事高新技术,介绍世界军事科研生产情况,展示各国武器装备风貌,宣传中国兵器工业发展道路和成就。《兵器知识》并不单纯介绍兵器,同时也会介绍战争史、军事常识等等内容。

《兵器知识》这本书很好看,建议初学者别看!!

很多,如 《世界军事》,《兵器知识》,《轻兵器》,其中世界军事肯恩较符合你的胃口,里面有关于世界格局的分析,不同国家同种武器的对比。

轻兵器杂志望远镜专辑

《轻兵器》2020-11期封面 杂志名称 :轻兵器 出刊类型: 月刊 期数: 12 国际刊号 :ISSN1000-8810 国内刊号: CN11-1907/TJ 语种: 中文 适读人群: 广大兵器爱好者,国防系统企事业单位,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等等 类别: 军事 更多优秀杂志,请关注【越读党订阅】

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密特尔堡镇一家眼镜店的主人科比斯赫,他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 发现远处的教堂的塔好象变大而且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原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据说密特尔堡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比赫是望远镜的发明者。 一、望远镜的发明 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密特尔堡镇一家眼镜店的主人科比斯赫,他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 发现远处的教堂的塔好象变大而且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原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据说密特尔堡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比赫是望远镜的发明者。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自制了一个。第一架望远镜只能把物体放大3倍。一个月之后,他制作的第二架望远镜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远镜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 伽里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夜空,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后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的黑子运动,并作出了太阳在转动的结论。 几乎同时,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他在《屈光学》里提出了另一种天文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与伽利略的望远镜不同,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宽阔。但开普勒没有制造他所介绍的望远镜。沙伊纳于1613年—1617年间首次制作出了这种望远镜,他还遵照开普勒的建议制造了有第三个凸透镜的望远镜,把二个凸透镜做的望远镜的倒像变成了正像。沙伊纳做了8台望远镜,一台一台地云观察太阳,无论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状的太阳黑子。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认为黑子可能是透镜上的尘埃引起的错觉,证明了黑子确实是观察到的真实存在。在观察太阳时沙伊纳装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则没有加此保护装置,结果伤了眼睛,最后几乎失明。 荷兰的惠更斯为了提高望远镜的精度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长近6米的望远镜,来探查土星的光环,后来又做了一台将近41米长的望远镜。 使用物镜和目镜的望远镜称为折射望远镜,即使加长镜筒,精密加工透镜,也不能消除色象差,1668年英国科学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斛决了色象差的问题。第一台反望远镜非常小,望远镜内的反射镜口径只有厘米,但是已经能清楚地看到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盈亏等。1672年牛顿做了一台更大的反射望远镜,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至今还俣存在皇家学会的图书馆里。 牛顿曾认为折色象差不可救药,后来,证明过分悲观。1733年英国人哈尔制成一台消色差折射望远镜。1758年伦敦的宝兰德也制成同样的望远镜,他采用了折光原则不同的玻璃分别制造凸透镜和凹透镜,把各自形成的有色边缘相互抵消。 反射式望远镜存在天文观测中发展很快,1793年英国赫瑟尔制做了反射式望远镜,反射镜直径为130米,用铜锡合金制成,重达1吨。1845年英国的洛斯制造的反射望远镜,反射镜直径为米。1913年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反望远镜,直径为254米。1950年在帕洛玛山上安装了一台直径米反射镜的反射式望远镜。1969年在苏联高加索北部的帕斯土霍夫山上装设了直径为6米的反射镜,现在大型天文台大都使用反射式望远镜。 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 马普学会发表新闻公报说,安装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海拔3190米高的格雷厄姆山上的大型双筒望远镜(LBT)经过了8年的计划和建造 ,于2004年10月16日正式落成。这个天文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天文望远镜,整个项目共耗资亿美元。格雷厄姆山远离大城市的灯光,水汽或尘埃也很少,在天文学家眼里是理想的观测地点。 光学望远镜用于聚光的镜面大小至关重要,镜面面积越大,观测到微弱物体的能力越强。LBT两个凹镜直径分别达米,总面积加起来可达110平方米。两面凹镜片的表面加工精度非常高,它们安装在一个整体上,可以同时对准要观察的目标天体,借助光线干涉原理,所获图像的清晰度可与23米直径的镜片相当。它是一个单一整体,因此称为世界最大的单个望远镜。有些庞大的射电望远镜是由许多台小望远镜组成的阵列,并非单个望远镜。 三、望远镜的分类 广义上的望远镜不仅仅包括工作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望远镜,还包括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甚至γ射线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或透镜组组成。早期物镜为单片结构,色差和球差严重,使得观看到的天体带有彩色的光斑。为了减少色差,人们拼命增大物镜的焦距,1673年,制造了一架长达46米的望远镜,整个镜筒被吊装在一根30米高的桅杆上,需要多人用绳子拉着转动升降。惠更斯干脆将物镜和目镜分开,将物镜吊在百尺高杆上。直到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由两块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分别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再组合起来的复合消色差物镜,才使得这场长度竞赛得到终止。 折射望远镜分为伽利略结构和开普勒结构两类。其中,伽利略结构历史最悠久,其目镜为凹透镜,能直接成正立的像,但是视场小,一般为民用 的2~4倍的儿童玩具采用。而绝大多数常见的望远镜都是开普勒结构,其目镜一般是凸透镜或透镜组,由于其光路中有实象,可以安装测距或瞄准分划板用来测量距离。但是简单的开普勒结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需要在光路内加上正像系统使其正过来,常见的正像系统为普罗棱镜或屋脊棱镜,既起到正像的作用,又使光路折回,缩短整机长度。 2,反射望远镜 该类镜最早由牛顿发明,其物镜是凹面反射镜,没有色差,而且将凹面制成旋转抛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镀有反光膜,通常是铝。反射望远镜镜筒较短,而且易于制造更大的口径,所以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反射结构。 反射望远镜的结构里,除了主物镜外,还装有一或几个小的反射镜,用来改变光线方向便于安装目镜。由于反射式望远镜的入射光线仅在物镜表面反射,所以对光学玻璃的内部品质比折射镜要求低。1990年,美国在夏威夷建成当时口径最大的凯克望远镜,该镜采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技术:⑴主物镜由36面六边形薄镜片拼和而成,厚度仅为10厘米。⑵有计算机控制背面直撑点,补偿重力引起的形变。⑶能通过改变镜面曲率补偿大气扰动。这些新技术的采用使得人类发射太空望远镜的要求不再迫切。 3,折反射望远镜。 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由折射镜和反射镜组合而成。主镜是球面反射镜,副镜是一个透镜,用来矫正主镜的像差。此类望远镜视场大,光力强,适合观测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寻找新天体。根据副镜的形状,折反射镜又可以分为施密特结构和马克苏托夫结构,前者视场大,像差小;后者易于制造。 四、我国的望远镜 流入我国的第一具望远镜是明天启6年(1626年)由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携带入京的。汤若望和李祖白两人共同翻译了《远镜说》一书,把西方望远镜的制作方法介绍到中国。崇祯2年(1629年),大学士徐光启奏请装配3具望远镜来测天象,由汤若望监制的望远镜崇祯皇帝还去看过。中国民间较早独立制造望远镜,见诸记载的是明末苏州人孙云球。据康熙《吴县志》载,登上虎丘用孙云球自制的“千里镜”试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峻赠苍翠万,象毕见。”中国最早将望远镜用于军事的则是明末苏州人薄珏,“崇祯中,流寇犯安庆,巡抚张国维令珏造铜炮,设千里镜视敌远近,所当者辄糜烂。”薄珏创造性地把望远镜放置在自制的火炮上提高了射击精度。 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外国的望远镜逐渐进入中国。 1937年5月,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军用光学器材厂筹务处按照荷兰的图纸资料,在3个月的时间内仿造出荷 兰式3倍直筒望远镜样品。同年,柏林大学公费留学生龚祖同奉命到德国亨索尔茨厂实习,在威德特教授的指导下,与金广路一起设计了6×30(即放大倍率6倍,物镜直径30mm)双筒军用望远镜。1939年1月,昆明22兵工厂(后与51兵工厂合并改为53兵工厂)开始试制双筒望远镜。3个月后,试装出中国第一具双筒军用望远镜。 在抗日战争前,国民党军队不仅战术思想师法德国,连武器装备也是由德国进口或仿德国制造。望远镜也不例外,从德国引进较多的是著名的“蔡司”望远镜。 无论是国民党军的“中正式”还是不同时期进口的德国、美国以及英国和加拿大的军秀望远镜,都曾被我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成了为我所用的战利品。抗日战争中,我军缴获侵华日军6倍军用望远镜多种,其中标明“富士”的日本望远镜,其实是德国“蔡司”的翻版,我八路军——五题首战平型关即缴获日军根据板垣师团第21旅团装备的此种望远镜。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望远镜多是引进苏联、捷克和民主德国的,如50年代进口苏联的Б-6(6×30)和Б-8(8×30)望远镜,捷克的ХЪК6×30、30ХЪК8×30望远镜,以及民主德国耶拿(JENA)制造的“蔡司”6×30、8×30及7×50、10×50、15×50几种望远镜,50年代,中国进口的军用望远镜,无论是光学系统还是外观,德国“蔡司”最好,苏联次之。 60年代初,我国的望远镜也同其他武器装备一样,走自行设计生产的道路,我国自行生产了62式15×50望远镜 。这3种国产军用望远镜与众不同的是棱室前护盖上装有固定的干燥器,特别是62式8倍观察望远镜的左物镜后焦面装有一个感光屏,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红外光源的影像即可观察到敌方使用红外夜视器材的情况。近年来我国采用先进技术,又为部队设计生产了GG88-212型12倍及Y/GG95-7型7倍望远镜。这两种望远镜除密封性能好、光力强之外,还在测量分划中增加了视距曲线,可迅速读出目标的概略距离。 五、军用望远镜简述 军镜用于观察战场、研究地形地物和侦察目标;还可用右目镜中的密位分划进行简易测量。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一般分三等:中倍率(6-10倍)、大倍率(10-20倍)和变倍率(德式20-40倍,国产25-40倍)。军用望远镜过去以6倍、8倍居多,现在7倍的军用望远镜颇为流行(理由为人的目视距离约7km)。

一、望远镜的发明 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密特尔堡镇一家眼镜店的主人科比斯赫,他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 发现远处的教堂的塔好象变大而且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原理。1608年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据说密特尔堡镇好几十个眼镜匠都声称发明了望远镜,不过一般都认为利比赫是望远镜的发明者。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自制了一个。第一架望远镜只能把物体放大3倍。一个月之后,他制作的第二架望远镜可以放大8倍,第三架望远镜可以放大到20倍。1609年10月他作出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 伽里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夜空,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此后又发现了木星的4个卫星、太阳的黑子运动,并作出了太阳在转动的结论。 几乎同时,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开始研究望远镜,他在《屈光学》里提出了另一种天文望远镜,这种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与伽利略的望远镜不同,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宽阔。但开普勒没有制造他所介绍的望远镜。沙伊纳于1613年—1617年间首次制作出了这种望远镜,他还遵照开普勒的建议制造了有第三个凸透镜的望远镜,把二个凸透镜做的望远镜的倒像变成了正像。沙伊纳做了8台望远镜,一台一台地云观察太阳,无论哪一台都能看到相同形状的太阳黑子。因此,他打消了不少人认为黑子可能是透镜上的尘埃引起的错觉,证明了黑子确实是观察到的真实存在。在观察太阳时沙伊纳装上特殊遮光玻璃,伽利略则没有加此保护装置,结果伤了眼睛,最后几乎失明。 荷兰的惠更斯为了提高望远镜的精度在1665年做了一台筒长近6米的望远镜,来探查土星的光环,后来又做了一台将近41米长的望远镜。 使用物镜和目镜的望远镜称为折射望远镜,即使加长镜筒,精密加工透镜,也不能消除色象差,1668年英国科学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斛决了色象差的问题。第一台反望远镜非常小,望远镜内的反射镜口径只有厘米,但是已经能清楚地看到木星的卫星、金星的盈亏等。1672年牛顿做了一台更大的反射望远镜,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至今还俣存在皇家学会的图书馆里。 牛顿曾认为折色象差不可救药,后来,证明过分悲观。1733年英国人哈尔制成一台消色差折射望远镜。1758年伦敦的宝兰德也制成同样的望远镜,他采用了折光原则不同的玻璃分别制造凸透镜和凹透镜,把各自形成的有色边缘相互抵消。 反射式望远镜存在天文观测中发展很快,1793年英国赫瑟尔制做了反射式望远镜,反射镜直径为130米,用铜锡合金制成,重达1吨。1845年英国的洛斯制造的反射望远镜,反射镜直径为米。1913年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反望远镜,直径为254米。1950年在帕洛玛山上安装了一台直径米反射镜的反射式望远镜。1969年在苏联高加索北部的帕斯土霍夫山上装设了直径为6米的反射镜,现在大型天文台大都使用反射式望远镜。 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 马普学会发表新闻公报说,安装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海拔3190米高的格雷厄姆山上的大型双筒望远镜(LBT)经过了8年的计划和建造 ,于2004年10月16日正式落成。这个天文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天文望远镜,整个项目共耗资亿美元。格雷厄姆山远离大城市的灯光,水汽或尘埃也很少,在天文学家眼里是理想的观测地点。 光学望远镜用于聚光的镜面大小至关重要,镜面面积越大,观测到微弱物体的能力越强。LBT两个凹镜直径分别达米,总面积加起来可达110平方米。两面凹镜片的表面加工精度非常高,它们安装在一个整体上,可以同时对准要观察的目标天体,借助光线干涉原理,所获图像的清晰度可与23米直径的镜片相当。它是一个单一整体,因此称为世界最大的单个望远镜。有些庞大的射电望远镜是由许多台小望远镜组成的阵列,并非单个望远镜。 三、望远镜的分类 广义上的望远镜不仅仅包括工作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望远镜,还包括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甚至γ射线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或透镜组组成。早期物镜为单片结构,色差和球差严重,使得观看到的天体带有彩色的光斑。为了减少色差,人们拼命增大物镜的焦距,1673年,制造了一架长达46米的望远镜,整个镜筒被吊装在一根30米高的桅杆上,需要多人用绳子拉着转动升降。惠更斯干脆将物镜和目镜分开,将物镜吊在百尺高杆上。直到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由两块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分别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再组合起来的复合消色差物镜,才使得这场长度竞赛得到终止。 折射望远镜分为伽利略结构和开普勒结构两类。其中,伽利略结构历史最悠久,其目镜为凹透镜,能直接成正立的像,但是视场小,一般为民用 的2~4倍的儿童玩具采用。而绝大多数常见的望远镜都是开普勒结构,其目镜一般是凸透镜或透镜组,由于其光路中有实象,可以安装测距或瞄准分划板用来测量距离。但是简单的开普勒结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需要在光路内加上正像系统使其正过来,常见的正像系统为普罗棱镜或屋脊棱镜,既起到正像的作用,又使光路折回,缩短整机长度。 2,反射望远镜 该类镜最早由牛顿发明,其物镜是凹面反射镜,没有色差,而且将凹面制成旋转抛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镀有反光膜,通常是铝。反射望远镜镜筒较短,而且易于制造更大的口径,所以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反射结构。 反射望远镜的结构里,除了主物镜外,还装有一或几个小的反射镜,用来改变光线方向便于安装目镜。由于反射式望远镜的入射光线仅在物镜表面反射,所以对光学玻璃的内部品质比折射镜要求低。1990年,美国在夏威夷建成当时口径最大的凯克望远镜,该镜采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技术:⑴主物镜由36面六边形薄镜片拼和而成,厚度仅为10厘米。⑵有计算机控制背面直撑点,补偿重力引起的形变。⑶能通过改变镜面曲率补偿大气扰动。这些新技术的采用使得人类发射太空望远镜的要求不再迫切。 3,折反射望远镜。 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由折射镜和反射镜组合而成。主镜是球面反射镜,副镜是一个透镜,用来矫正主镜的像差。此类望远镜视场大,光力强,适合观测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寻找新天体。根据副镜的形状,折反射镜又可以分为施密特结构和马克苏托夫结构,前者视场大,像差小;后者易于制造。 四、我国的望远镜 流入我国的第一具望远镜是明天启6年(1626年)由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携带入京的。汤若望和李祖白两人共同翻译了《远镜说》一书,把西方望远镜的制作方法介绍到中国。崇祯2年(1629年),大学士徐光启奏请装配3具望远镜来测天象,由汤若望监制的望远镜崇祯皇帝还去看过。中国民间较早独立制造望远镜,见诸记载的是明末苏州人孙云球。据康熙《吴县志》载,登上虎丘用孙云球自制的“千里镜”试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峻赠苍翠万,象毕见。”中国最早将望远镜用于军事的则是明末苏州人薄珏,“崇祯中,流寇犯安庆,巡抚张国维令珏造铜炮,设千里镜视敌远近,所当者辄糜烂。”薄珏创造性地把望远镜放置在自制的火炮上提高了射击精度。 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外国的望远镜逐渐进入中国。 1937年5月,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军用光学器材厂筹务处按照荷兰的图纸资料,在3个月的时间内仿造出荷 兰式3倍直筒望远镜样品。同年,柏林大学公费留学生龚祖同奉命到德国亨索尔茨厂实习,在威德特教授的指导下,与金广路一起设计了6×30(即放大倍率6倍,物镜直径30mm)双筒军用望远镜。1939年1月,昆明22兵工厂(后与51兵工厂合并改为53兵工厂)开始试制双筒望远镜。3个月后,试装出中国第一具双筒军用望远镜。 在抗日战争前,国民党军队不仅战术思想师法德国,连武器装备也是由德国进口或仿德国制造。望远镜也不例外,从德国引进较多的是著名的“蔡司”望远镜。 无论是国民党军的“中正式”还是不同时期进口的德国、美国以及英国和加拿大的军秀望远镜,都曾被我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成了为我所用的战利品。抗日战争中,我军缴获侵华日军6倍军用望远镜多种,其中标明“富士”的日本望远镜,其实是德国“蔡司”的翻版,我八路军——五题首战平型关即缴获日军根据板垣师团第21旅团装备的此种望远镜。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望远镜多是引进苏联、捷克和民主德国的,如50年代进口苏联的Б-6(6×30)和Б-8(8×30)望远镜,捷克的ХЪК6×30、30ХЪК8×30望远镜,以及民主德国耶拿(JENA)制造的“蔡司”6×30、8×30及7×50、10×50、15×50几种望远镜,50年代,中国进口的军用望远镜,无论是光学系统还是外观,德国“蔡司”最好,苏联次之。 60年代初,我国的望远镜也同其他武器装备一样,走自行设计生产的道路,我国自行生产了62式15×50望远镜 。这3种国产军用望远镜与众不同的是棱室前护盖上装有固定的干燥器,特别是62式8倍观察望远镜的左物镜后焦面装有一个感光屏,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红外光源的影像即可观察到敌方使用红外夜视器材的情况。近年来我国采用先进技术,又为部队设计生产了GG88-212型12倍及Y/GG95-7型7倍望远镜。这两种望远镜除密封性能好、光力强之外,还在测量分划中增加了视距曲线,可迅速读出目标的概略距离。 五、军用望远镜简述 军镜用于观察战场、研究地形地物和侦察目标;还可用右目镜中的密位分划进行简易测量。 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一般分三等:中倍率(6-10倍)、大倍率(10-20倍)和变倍率(德式20-40倍,国产25-40倍)。军用望远镜过去以6倍、8倍居多,现在7倍的军用望远镜颇为流行(理由为人的目视距离约7km)。 参考资料:《中基网》、《望远镜研究》、《轻兵器》等等

双筒望远镜的倍率都会标明在望远镜的机身上,同时也会注明望远镜的实际视野角度。 例如8×20,度的双筒望远镜,可以将1000米远的目标,拉近来看在您125米用肉眼看的感觉(1000 \8),或者是7倍的双筒望远镜,可将700米远的物体,拉近到距离100米看来的感觉,这个8的意思就是放大8倍,口经20代表者这具双筒镜的镜片的口径有2厘米。 而以8×20规格的而言,当目标距离1000米时,它的有效观察视野(Field of View at 1000m)是114米,实际观测角度(Apparent field of View)在125米远时是52度,实际视野是

轻兵器杂志阅兵专刊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问题描述: 我比较喜欢战斗机 全面的也可以 解析: 《兵器》近年来军事杂志的典范,平价军事杂志全彩铜版纸印刷的先驱 《兵器知识》老牌综合性军事杂志《舰船知识》老牌海军知识杂志 《坦克装甲车辆》老牌路军知识杂志 《航空知识》老牌空军和航空知识杂志 《轻兵器》单兵装备和冷兵器知识的杂志 《现代舰船》和《舰船知识》差不多,也是一本不错的杂志 《现代兵器》风格和《兵器知识》类似(好长时间不买杂志了,不知道还有没有) 《世界军事》以文字为主介绍各国军事相关内容的杂志 以上是我以前全部购买的军事杂志,各有千秋,不过上大学以后就没买了,上班以后知道钱不好挣,就更不买了,反正网络发达。基本上你想知道的知识,都能在网上得到。

1、《兵器知识》

《兵器知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兵器知识》杂志社编辑出版,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每月分A、B刊,A刊在上半月推出,报道最新国际军事动态,最新兵器介绍等;B刊则在下半月推出,内容为防务观察家对军情的评论。

2、《战争史研究》

《战争史研究》是一本很好的军史类丛书,资料翔实,文笔出色,选取角度也很吸引人。其中的国外文章,由于编者出色的军事功底,专业名词,史实地点等翻译得非常准确,避免了很多的错误。由于立场较为中立,很多以前在主流杂志被歪曲的内容也得到了纠正。

3、《现代兵器》

《现代兵器》披露了我军最新式两栖步兵战车――ZBD97的部分信息。根据国内外媒体的公开报道,探究了ZBD97型步兵战车的发展历程,并对其技术性能、设计背景和战术意图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4、《轻兵器》

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八研究所主办的关于轻武器的可读性知识期刊。《轻兵器》1992年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是最早公开发行的轻武器期刊,是国内最专业、最权威的轻武器期刊。

《轻兵器》集权威性、专业性、科普性于一体,以独特视角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轻武器,深受广大军事爱好者的喜爱,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5、《世界军事》

每月1号和15号发行一期。期刊主要编写世界各国(地区)军事概况,主要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基本情况、军事历史、军事人物、军事科技、国防形势、安全政策 、国内外局势,并配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图片等。

主要服务对象是对世界军事感兴趣的军内外广大读者。宣传语:“纵览世界战争风云,锻造未来军事专家。”2018年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荣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现代兵器》2007年12月号上市 解秘ZBD97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器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争史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轻兵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军事

去邮局填单,里面的工作人员会告诉你怎么做的,你只需告诉他杂志的名称就行了,轻兵器和名枪比起来,我更喜欢轻兵器,它更专业点。轻兵器杂志的国内统一刊号:cn11-1907/TJ 每本元

好像龙源期刊网有,很不错的网站,但是要钱。

兵器杂志推荐

“三大知识”《兵器》《兵工科技》《坦克装甲车辆》《世界舰船》《世界军事画报》《轻兵器》 以介绍战史为主的:《较量》 我们可以从名称上看出这些杂志的侧重点 要说的是,较量由于种种原因,其出版一直是不定期出版,而且较贵,15元 另外市场上还有几种封面比较好的杂志,如《中国尖端武器》《世界军事》等,都是没有内涵的书,不推荐看(《世界军事》已经变成了一本宣传性质的书) 另外还有本杂志,最近一段时间世面上没有看到了,名字我忘了,是台湾的《军事家》杂志的大陆版,非常好 《世界军事画报》和《兵器》是同时创刊的,其实挺不错的,不过不知为什么没有象兵器那样发展起来 一般菜鸟迷恋军事会有个狂热期,只要有钱,就不管什么杂志都买,过了这段时期后就会冷静下来的 长时间看军事杂志容易陷入“武器致胜论”的思想中,推荐本书,张召忠的《打赢信息化战争》,可以帮助你从更高的角度了解现代战争

我看军事刊物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您的财力丰厚,可以按照大家的意见,先买几本看看,然后自己下结论吧。 依我个人的经验,军事爱好者大都都国产兵器和有关我国的军事分析报道感兴趣,同时,还要有权威性。所以,我向您推荐《兵工科技》、《兵器知识》、《坦克装甲车辆》、《世界军事》四本杂志。 另外,《现代兵器》《现代舰船》《舰船知识》《国际展望》也可以看。《兵器》这本杂志出了也就四五年,开始时,因其文章新颖、对国产的东东揭秘的较多,而为广大军事爱好者推崇。但后来,听说是因为换了主编,该杂志的内容变化很大,可看度越来越小,销量大幅下降。 《兵工科技》是一本新兴杂志,原名忘了,是西安科技出版社的刊物,内容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且大都与国产兵器有关,且属于半官方性质,而且内容很有料,首位推荐。

到车站买啊!那些偏激的,秘密的很多的,都是盗版的,看着很长志气…

个人认为的排名次序:1、《国防时报》2、《轻兵器》3、《兵器知识》4、《兵工科技》5、《中国空军》6、《航空世界》7、《名枪》《名刀》 仅供参考!

日本兵器杂志

当时日军的制式手累是撞击击发的,先拉开保险 然后找个硬的东西磕一下再扔出去。磕头盔可能主要是因为方便 这个不是美军的 日军97试手雷 还有就是你可以去百度知道什么去找找 那里面说的比较全 轻兵器杂志曾经也做过二战日军装备的介绍 如果你的朋友有这套杂志 你可以去借来看看

第一个:RH 120 L55 比RH 120 L44长米原因:前者55倍口径,所以长度为:120mm*55=。后者。所以之差是第二个:美洲狮C级防护标准全重43吨,(A级只有吨)”美洲狮”采用的10缸MT892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800千瓦(1088马力),它使战车获得了25.4千瓦/吨(34.5马力/吨)的单位功率。第三个: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啊?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早晨8:40,四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几乎被同时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架袭击了首都华盛顿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而第四架被劫持飞机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你觉得这个答案还行吗?!

菊一文字则宗鎌仓时代后鸟羽上皇时期后鸟羽上皇委托备前国一文字派刀匠一文字则宗所锻的日本刀。太刀,刃长,锋刃极长,刀身细且薄。刃身近柄部刻有代表皇家的16瓣菊花家徽(还有一说菊花纹是刻在刀柄上的),其下又雕有横一字纹。此刀至今有八百年的历史。小说中,新撰组冲田总司的爱刀是“菊一文字则宗”。此一说法仅见于小说。因为菊一文字在幕府时已属国宝级的古刀,即便当时贵为幕府第一武士的冲田总司也不可能拥有此刀。而且,菊一文字则宗属于薄刃刀,并不适用于实战。幕末又惯用打刀。所以无论是以经济观点或实战必要性的观点来看,史上冲田持有菊一文字则宗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另外皇家御制兵器多为装饰用,用来显示威仪者居多。美国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狄克特的著作《菊与刀》,以日本皇室家徽的“菊”与象征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刀”为题,使很多人联想到日本史上的名刀菊一文字则宗。实际上,作为皇家御制的兵器,菊一文字则宗无论是从其名称,抑或是其作用来说,都很好地诠释了《菊与刀》的文化,是日本历史上少数具有象征意义的刀。

是美军的吧。。。 卵形手榴弹 呵呵 是因为引爆方式的不同 需要磕一下 随意什么地方 很多人是在石头上磕 还一种就是拉环式

  • 索引序列
  • 兵器杂志小编辑
  • 轻兵器杂志望远镜专辑
  • 轻兵器杂志阅兵专刊
  • 兵器杂志推荐
  • 日本兵器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