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根据查询教书育人高教论坛官方可知,教书育人高教论坛好,《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杂志,教书育人杂志社建社20多年,锤炼出一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采编队伍。
好。根据查询教书育人高教论坛官方可知,教书育人高教论坛好,《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杂志,教书育人杂志社建社20多年,锤炼出一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采编队伍。
教书育人期刊不难写。教书育人杂志社建社20多年,锤炼出一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采编队伍。出版杂志200多期,鼓荡起教育开放,改革的阵阵风潮。本社以准确的定位、高雅的品味、的特色及人文化的办刊思路,为各界精心打造奉献出了大餐,国内外公开发行。
《读书2020第04期杂志》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2020读书杂志第2期》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刊名: 吉林教育主办: 吉林教育杂志社周期: 旬刊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529-0252 CN: 22-1042/G4 邮发代号: 12-4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吉林教育创刊时间:1956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吉林教育》杂志为旬刊,上中旬刊登全国各地的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下旬刊主要报道吉林省内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及教育动态。主要栏目包括高教理论研究、高职高专实践、普教理论方舟、中小学教研、高教学科探新、教学与管理、教育教学反思、班级管理、综合教育等。 读者对象 《吉林教育》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和教研人员。旨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剖析教育的重点、热点问题,报道教育、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研究教材、教法。 联系人:杨编辑 咨询Q Q:9 7 1 3 9 1 8 1 5 / 7 4 2 9 2 3 9 3 5
《吉林教育》2009年第7期目录1 封面人物——蔡立新 131-132 2 从实际出发,搞好民族地区教师培训 吴兴学; 1 3 钢琴教学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 丁欣欣; 4 4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何小清; 5 5 语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与弘扬个性研究 张颂; 6+26 6 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实用性原则的确立及其贯彻 程仁君; 7 7 论高职教师管理的内容与职能 彭友华; 8 8 课堂教学之浅见 任书霞;籍凤秋;王建雷; 9 9 论高校学生传统教育的缺失 丁娜妮; 10 10 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门海兰; 11 11 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桂梅; 12 12 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王冰; 13 13 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王晓宇; 14 14 心理学原理在高职生厌学现象干预中的应用 袁庆华; 15 15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不足和对策 闫炳文; 16 16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 郜进; 17 17 基于教学状态数据系统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陈晔;孙忠梅; 18-19 18 谈高职VB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邵梅;刘学佳;靖宇; 20 19 浅谈如何搞好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质量 李淑霞; 21 20 卫校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教学初探 白剑霞; 22 21 法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 程旭; 23-24 22 用非平衡电桥测质量 韩春娟;芮法成; 25 2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探析 李静; 26-27 24 浅谈化工原理网络资源与课件制作 姜莉莉; 28+30 25 多媒体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田秀淑;王建雷;杨丹; 29 26 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论语态转换的功能 谢文婷; 30-31 27 浅谈大学日语阅读教学 李泰先; 32 28 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 吴晓玲; 33 29 形体与舞蹈基训 张友健; 34 30 大学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袁明煜; 35 31 现代排球技战术发展探讨 李学萍; 36+39 32 语料库的研究和应用 尹晟; 37-38 33 拓展训练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马建新;张岳; 39-40 34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军事课教育 李胜强; 41-42 35 积极自我暗示训练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状态和运动成绩的影响 王文增;魏忠凤; 43-44 36 浅析广告创新的重要性 李海燕; 44-45 37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软环境的探讨 王春明; 46 38 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赖流峰; 47 39 我国档案保护工作标准的研究 陆亚敏; 48-49 40 浅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行教改 陈海燕; 50+57 41 夯实和谐社会之基——实现教育公平 张艳秋; 51 42 创合理情境 促有效学习 高幼珍; 52 43 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保证 邵纪遇; 53 44 语文课改新思考 蒋晓菊; 54 4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成效的关键 林秀平; 55 46 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董亚丽; 56 47 关注游戏细节,彰显有效本质 姚黎阳; 57-58 48 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唐业; 59+61 49 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效率的一次探索 王亚梅; 60 50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再现教学中的应用 张辉; 61 51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宣田丰; 62+80 52 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政治复习质量 樊延平; 63 53 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思考与探索 吴秀云; 64 54 新课改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马吉; 65 55 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教学之探究 林爱村; 66 56 自主阅读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庞彩美; 67 57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王渊灏; 68 58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 魏培; 69 59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刘春玲; 70 60 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史立新; 71 61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王丽林; 72 62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 何国尧; 73 63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兴趣的方法及重要性 张立群; 74 64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杨永梅; 75 65 合情推理的几种常见形式 曹文华; 76 66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张书芳; 77 6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高凤娟; 78 68 案例教学在法律基础知识课中的应用 于文; 79 69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刘卫国;蒯平华; 80 70 探究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贺泽官; 81 71 浅谈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冯红霞; 82 72 浅谈学生地理思维习惯的培养 路翠兰; 83 73 体育说课案例 孙太霞;王国华; 84 74 展示政治知识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王荣军; 85 75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李如意; 86 76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五个举措 时美丽; 87 77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标生物课程 孙靖棣; 88 78 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杨旭; 89 79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指向 朱宏军; 90 80 元认知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李丽; 91 81 试论课内外阅读的关系与衔接方法 袁琼; 92 82 创设情境运用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之中 张玉顺; 93 83 中学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分级教学的应用 张忠辉; 94 84 中学美术教学的灵魂——发展与创新 张海静; 95 85 “参与型”教学的教学反思 李占宣; 96 86 营造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伍佑琼; 97-98 87 再教《泊船瓜洲》 钟艳珍; 98 88 有效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晨凌; 99 89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张艳春; 100 90 如何做好校内未上岗学生的管理工作 王燕;王冠楠; 101 91 如何加强班集体建设 李红莲;霍岩;朱莎; 102 92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赵吉玲; 103 93 高校贫困学生人本化管理体系微观研究 于瑾;刘金莲; 104-105 94 管理班级的秘诀 修凤英; 105-106 95 浅谈图书馆的柔性管理 张芳; 107 96 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智日生; 108 97 架起与后进生沟通的心桥 龙梅; 109 98 浅议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的平台 阚景珍; 110 99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庆洲; 111 100 大专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之我见 路晏伶; 112 101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张淑英; 113 102 浅议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及有关问题 朱颖华;长学制;林清诺; 114-115 103 思想品德教学联系实际的思考 汪吉银; 116 104 在实践中创新,在反馈中升华——创新教育小模式探索 陈志勇; 117 105 谈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盛奇峰; 118 106 提高中职学校礼仪课教学的实效性 李凤玉; 119 107 机械制图课中的有效教学 曹士军; 120 108 培养职高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杨胜; 121+118 109 浅谈“引导文教学法”在数控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曹海斌; 122-123 110 建立农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高章艳; 123 111 浅谈农村语文活动课 王升厚; 124 112 浅谈新课程高中语文文本剧的编演 征同俊; 125 113 当前教育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覃忠玻; 126 114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组织、协调及配合 许耀增;邓芳华; 127 115 关注家庭教育中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胡珊; 128 116 中老年教师遭遇“90后”学生——浅谈当代中老年教师的心理困惑和对策 吴希成; 129 117 发展中的吉林省辉南县第四中学 130
都德 都德 1840年5月13日,法国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出生于尼姆城一个破落商人家庭。 17岁时,都德带着诗作《女恋人》来到巴黎,9年后以发表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一举成名。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抒发深厚的乡土感情。 1968年,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以轻淡的风格叙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作者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普法战争以后,都德创作了长篇小说《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1872~1890)、《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雅克》(1876)、《富豪》(1877),《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福》(1884)、《不朽者》(1888)等。此外,他还在1888年发表了《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 1897年,都德病逝。 都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巴黎公社革命后,进一步看清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同时又感到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的严重威胁,因而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呈现出深刻的矛盾性。左拉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后,创作出了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作品集《卢贡—马卡尔家庭》。该作品从各个侧面反映法国第二帝国时期亦即19世纪下半叶的社会生活,其中一些作品,如《小酒店》、《萌芽》等在反映工人生活方面弥补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不足,在艺术性上亦达到相当的水准,堪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左拉是自然主义理论家,其《卢贡—马卡尔家庭》难以避免地染带着自然主义理论的某些印痕。但总的说来,左拉仍不失为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上出现的一位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等。其作品反映了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象,对普通人民表示深切同情。自传性长篇小说《小东西》是他的代表作。该作品描写外省某贫困青年爱洒特,虽极富文学才干,但处处遭到冷遇。社会堵塞了他的创作道路,最后他不得不放弃创作而去经商。小说表现了一个孤苦无靠的青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中的孤独感,烘托出那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富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与卓越的艺术技巧,享有极高的世界声誉。总的说来,都德属于一位文笔精练、富有敏锐洞察力的作家,善于运用不显露的嘲讽和轻松的幽默,以简洁的笔触描绘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事件。
省级期刊名称 湖南教育 主管单位 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 湖南教育报刊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0-7644CN: 43-1034/G4邮发代号: 42-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南教育(上)曾用刊名:湖南教育(综合);湖南教育(教育综合);湖南教育创刊时间:1950
《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小说先写弗郎士上学晚了,加之没有复习好功课,害怕挨老师的“训斥”,因而闪过想逃学的念头。这一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弗郎士的稚气、贪玩,是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而后写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景物的感受。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看到普鲁士军队在操练,而他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跑去”。这里一方面突出了弗郎士天真好玩的性格,而另一方面,也正是作者要强调的一面,就是突出了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 接着作者描写了弗郎士经过村政府时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他的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当弗郎士看到不少人在布告牌前时,就立即想到:“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同时,想到“又出了什么事啦”?说明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心的。铁匠的话,他以为是和他开玩笑,讽刺他,所以他气急败坏地跑进了韩麦尔的院子。这说明他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铁匠的话也给读者造成悬念,为什么说“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吸引读者追读下文。 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老师的严厉,这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的作用。此外,作者独运匠心,安排了人们看布告牌的细节,巧妙地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而且对刻画性格、情节发展,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我将永远记住这最后的一课”。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平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弗郎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弗郎士看到教室里用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喧闹”,他走进教室,平日严厉的韩麦尔老师和蔼地说在等待他来上课,当弗郎士“稍微平静”之后,注意到韩麦尔老师今天却穿着只有“督学来校视察”或是“发奖的日子”时才穿的服饰;最使他“吃惊”的是课室里坐着许多本村的人,他们“个个看来都很忧愁”。这一切通过弗郎士不同心境,由粗到细的观察,一步紧一步地烘托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 再一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在这一层里,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正当弗郎士对这一切不平常的情景感到奇怪的时候,韩麦尔老师说道:“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韩麦尔的话,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法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对学生说来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这是“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作者让它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韩麦尔老师的话,在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听了老师的话,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他对这“最后一课”的珍惜,为“再也不能学法语”而无限惋惜,为过去“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而悔恨。其次他对于感到“讨厌”的书和严厉的韩麦尔老师在感情上也变了:书,“像是我的老友”;老师“责罚”自己的事,全都忘了;再就是,他刚才还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韩麦尔老师穿上节日盛装,村里的老人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是为了上这“最后一课”。这一段心理活动,表明了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弗郎士对老师的怜悯、尊敬和感激之情,表明了孩子的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最后一层,从“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这一层,写韩麦尔老师和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 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弗郎士和全体学生、村里的老人们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 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堂法语课,并且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因而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所以,当韩麦尔老师让他背书时,心里想的是“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当他一句话也拼不出时,心里想的不再是害怕挨老师的“训斥”,而是“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他有了羞耻感。弗郎士在学习文法时,他自信“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过去一个字也记不住的文法,现在觉得很容易懂。这使他自己都感到“奇怪”。当他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他想到“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联想,表现出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韩麦尔老师对祖国的深情和尽职精神,在“最后一课”中是极其感人的。这个平时严厉的老师,当弗郎士背诵不出分词规则时,他不再“训斥”他,而是沉痛地总结以往的教训:“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同时指出自己也有应该“自责”之处。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他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的阴谋,赞美法语的优点,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段话,寓意深刻,语重心长,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法语,用它作为武器,为法兰西祖国的自由统一而斗争。韩麦尔老师的高度责任感,使弗郎士感到他“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感到他“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韩麦尔老师为了学生们上好习字课,还别出心裁地在字帖上用圆体字写:“法兰西”,“阿尔萨斯”,象征着阿尔萨斯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使弗郎士感到“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韩麦尔老师忍受着离开服务了四十年的本乡的痛苦,认真地教好“最后一课”。 小说的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心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令人心碎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韩麦尔老师此刻的悲愤和哀痛难以形容,他“脸色惨白”,到嘴边上的话,却哽住了,说不出来。于是,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这振奋人心而又含义深刻的两个大字。这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表达了韩麦尔老师的心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的集中表现。这样收尾,使小说的主题深化,同时收到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丰富想像的余地。 《最后一课》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还在于它具有卓越的艺术特色。 艺术结构的简朴和紧凑。《最后一课》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弗郎士作结构的中心线索,通过主人公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自然而生动地展示出来。小说从弗郎士走出家门、跑向学校,到“最后一课”结束,情节的发展层次清晰、紧凑、井然有序。作者把普鲁士侵略者颁布禁教法语令,作为情节发展和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异族统治者强行施教德语,表明它对阿尔萨斯、洛林人民的奴役加深了,民族矛盾激化了,这就更加激发了弗郎士、韩麦尔老师以及郝叟老人的爱国热情,他们崇高感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爱国主义的主题,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充分揭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最后一课”的结束,情节发展到高潮,并急转为尾声,小说的主题进一步升华。结尾表明:“最后一课”结束了,然而它已经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法兰西一定会重获解放。 出色的心理描写。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是成功的。作者巧妙地用了多种方式描写了人物心理,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 小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与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融为一体。这样使弗郎士所见到的景物、人物等都笼罩上一层感情色彩,它和那极其简洁的直接对心理活动的刻画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反映出弗郎士的心理状态。如:“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样就把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小学生的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有许多地方作者是把心理描写和人物行动结合在一起的,如弗郎士进教室:“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这些例子看出作者是多么自然、多么贴切地把人物的心理和行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刻画的。 总之,这篇小说描写心理活动的段落很多,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多种心理刻画的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描写心理活动,都准确地把握住了弗郎士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非常真实,非常生动。 “烘托”和“重复”的手法的巧妙运用。作者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独具匠心地运用“烘托”和“重复”的手法。为了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作者着意用烘托手法描绘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通过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和到学校以后的见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象。这些不平常的情况,就为爱国主义的主题,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主题。同时为刻画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陈。作者还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这句话,像珍珠一样贯穿全篇连成一线,光芒四射,从而加深了主题,同时,对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湖南教育是省级期刊。期刊名称:湖南教育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 湖南教育报刊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0-7644CN: 43-1034/G4邮发代号: 42-9《湖南教育》:创刊于1950年4月16日。其前身为1908年创办的《湖南教育官报》。1919年12月1日毛泽东在更名为《湖南教育月刊》的第一卷第二号上发表了《学生之工作》一文,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摇旗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