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语翻译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英文化妆品的翻译
摘 要: 名称的翻译对于化妆品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寻找一个汉译英文化妆品名称的好方法。作者首先介绍了翻译对品牌的重要性,接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了讨论,然后介绍了中英翻译的四种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为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翻译 品牌 化妆品
品牌是由制造商或商品经营者确定的产品徽标。一个良好的品牌翻译将提升该产品的价值,它会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购买热情,甚至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为了迎合消费者,在新的市场,品牌名称应翻译得当。
根据奈达的等价翻译原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杨朝燕,2001:45)。广告业的大师黄�先生也曾说过:“作为业内人士,我们的工作是要富有创造性的翻译。”(周兆祥,2000:55)因此,在翻译品牌名称时,译者不仅要知道英文单词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理解它的文化内涵。这样翻译时才能够正确理解英文品牌的含义,解决文化冲突,吸引消费者。我以外国品牌化妆品为例,讨论翻译的方法。
1.影响英文化妆品品牌翻译的因素
品牌与文化就像是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亲密朋友,哪里有文化,哪里就会有品牌。品牌实际上是一座搭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之间连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一般来说,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标准、价值观、认知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已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品牌的翻译变得非常重要。
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品牌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会限制品牌的文化内涵。虽然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西方和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他们更喜欢使用人名、地名或《圣经》中的词汇来命名一个品牌。但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集体主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给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寻求统一的概念,而西方则充斥着价值膨胀和冒险精神。举个例子:“安娜苏”,这个是一个国外化妆品品牌,也是它创始人的名字。这就是一个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很好的解释。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审美标准是指衡量、评价对象审美价值的相对固定的尺度。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产品,译者必须认真翻译品牌,才能使翻译的化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认知和审美心理。例如,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著名的香水“Poison”,这个是迪奥公司在1985年专门为西部妇女设计生产的,以满足她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该产品在西方市场销量极好,“神秘和令人难忘的”是西方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共同感受。但是在东方,女性往往更温柔、安静,它被翻译成“百爱神”而不是“毒药”,说明译者选择了适应其民族特点和文化价值的语言。总之,在翻译前译者应该先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在全球市场上更好地翻译。
2.翻译方法
品牌名称的翻译是一个转换和再造的过程。追求同等价值的信息是成功翻译的关键因素。
音译
音译是指根据其目的语发音用近似发音的汉字进行翻译。以“Maybelline”为例,中国将它翻译成“美宝莲”。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含义,“美”是指它将会让使用它的女性变得美丽动人;而“莲”是指莲花,表明这个美容效果会使消费者像一个美丽的莲花自然清爽。这些都表明它的功能是让消费者比以前更漂亮。
“Clean&Clear”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该品牌被翻译成“干净清透”,它就会失去翻译之美。该品牌被翻译成“可伶可俐”,与品牌原名一样使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也有一个类似的原始发音。同时人们将永远清楚这个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是可爱的年轻女孩。
“Dove”的本义是鸽子,在国外这是一个温柔和可爱的象征。但在中国,鸽子只是一种鸟类。作为皮肤美容品,如果翻译为“鸽子”,很难被公众接受。因此,在中国它被翻译成“多芬”,意味着更多的芬芳。
还有更多的例子:“EsteeLauder”被翻译成“雅诗兰黛”,“SISTEIN”翻译是翻译成“希斯汀”,“Elizabeth Arden”被翻译成“伊丽莎白・雅顿”等。
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品牌的内涵来翻译,有利于消费者记住该品牌。相比较音译,意译更加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例如,化妆品“BIOCEAN”被翻译成“碧欧泉”。“BIO”是指“生物”,“OCEAN”的意思是“大海”,将海洋生命之美延伸至自然之美,但如果使用音译,将会翻译成“比奥希昂”,显得烦琐和不雅,而“碧欧泉”则避免了这些缺陷。
“Uriage”是一个化妆品的名称,也是阿尔卑斯山中一个温泉的名字,那里的温泉专门用于治疗皮肤问题。作为一个化妆品品牌,“依泉”是一个好的翻译。翻译品牌的同时也展示了该品牌的组成成分和产品功用。
创造性翻译
创造性翻译认为音译和意译都有一部分缺陷,为了达到音、义的完美结合,译者创建另一个单词或词组来充分展示产品的功能。让我们以“Plantesystem”为例。这个品牌是由法国最大的医疗化妆品厂生产的。它的中文意思是“植物系统”。但译者翻译成“欧萃碧”。这种转换不仅使消费者感觉良好,而且强调这是一个来自欧洲以植物为原料的化妆品。
不译
不译即不进行翻译,只是使用原来的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汉字、少数民族语言、外来词和字母可以作为商标注册。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厂商在中国直接注册商标品牌。这样既可以节省翻译费用,又确保了该品牌的异国情调。“VOV”、“HR”、“DHC”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3.结语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认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翻译必须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保留其民族特色和品牌的魅力,使原来的语言承担所有的信息和功能。一个成功的品牌翻译,能给消费者深刻印象,而失败的翻译,会令消费者失去兴趣。为了更好地表明外国化妆品的魅力,译者应该寻求最佳的方式来翻译品牌。如果我们将市场比喻成一场战争,成功的品牌名称就像一面旗帜永不落。如果一家公司想打开国外市场,就必须打动消费者。因此,品牌名称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朝燕.跨文化广告传播与商标翻译[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4]周兆祥.翻译与人生[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摘要】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需要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差异及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完整,翻译出的作品才会忠实于原作。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差异;理解与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了解这些差别,翻译出的作品肯定会洋相百出、词不达意。因此,要想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难题,关键是要了解汉语与英语的区异。一般来说,所涉及到的汉英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语法结构严谨,汉语遣词造句形式灵活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汉语和英语的习惯用法不同。汉语中某一说法本来是很清楚的,谁也不会误解,但如果生搬硬套,逐字译成英语,就很可能词不达意,甚至还会引起误解,闹出笑话,或铸成大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在译文中增补适当的词,把原文中暗含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如果想当然地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贻笑大方了,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另外,汉语中的典故、谚语等,汉语读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语读者就不见得能懂,因此翻译时就得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性的词语。例如:
“班门弄斧”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译作Lu Ban, 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许人,因而也就无法理解本句子内在含义。
二、英语句子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汉语句子似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译文一听就是翻译腔调,语言色彩大打折扣。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例如:
原文: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for a long time?
译文: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了,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长时间困扰着我使我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绕嘴。
三、英语中被动式居多,汉语中主动式居多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被动式使用较少,我们叙述一种行为的时候常采用主动式。而英语则不然,大量的及物动词可以用被动式,不少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也可以用被动式。例如:
(1)English is spoken here. 这儿讲英语。
(2)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欢迎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
汉语的被动句子,从结构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如“被”、“受”、“遭”、“给”、“挨”等;另一类则不带这种标记。普通而常见的是后一类。但不论哪一类,译成英语时基本上都可运用被动语态。例如:
(1)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He wa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n.
(2)这个问题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now bEing studied.
但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动标记的句子都一定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式。比如“老太太被风吹病了”,若译成“The old lady was blown sick by the wind” 就成了中国式的英语了,而只有译成“The old lady fell ill because of the draught.”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思维习惯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it”之类的话,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而在我国, 自古就“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时爱说“吃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了,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没吃呐”,实际上是个应酬。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或“A:Hi! B:Hi!” 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对于“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分别意译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实传达原文的含义。
五、物指联想差异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动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从翻译的角度总体说来,动物比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译语与原语存在对应的关系,翻译时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现原语形象。例如:
(1)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个狐狸。
(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另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这种动物形象的转换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为另一种动物形象, 也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成人的形象,例如:
(1)Talk horse.吹牛。(horse译为“牛”)
(2)Black sheep.害群之马。(sheep译为“马”)
(3)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译成“人”)
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动物形象的喻体转换丰富了动物成语的内涵,同时,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别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
【参考文献】
[1]张道真2002《张道真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范仲英 1994 《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喻家楼 1991 《汉语成语英译词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毕业论文thesis[英][ˈθi:sɪs][美][ˈθisɪs]n.论文,毕业论文; 论点,论题; 命题; 复数:theses易混淆单词:THESIS例句: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in 1999 with his thesis on the technical subject of structural design. 1999年,朱竞翔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写的是结构设计的技术问题。 is a beguilingly simple thesis, one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to the western business executives who have joinedthe china gold rush. 但这是一个具有欺性的简单论点,对参与中国淘金浪潮的西方企业高管尤其有吸引力。 have a grand new thesis of the emerging markets. 我们现在得出了一套全新的新兴市场理论。 question now is whether the overstretch thesis was wrong or simply premature. 目前问题是,过度扩张说是错误命题还是只是言之过早。 thesis is that women still do so badly at work mainly because we are not ambitious enough. 书的主题是:女性的工作表现仍如此糟糕,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够有雄心。同义词:dissertation[英][ˌdɪsəˈteɪʃn][美][ˌdɪsərˈteɪʃn]n.专题论文,学位论文; 学术演讲; essay[英][ˈeseɪ][美][ˈɛsˌe, ɛˈse]n.散文; 随笔,杂记文; 尝试,企图; 试验; vt.尝试; 试验; 经常说的:English dissertation(英语论文)Graduation thesis(毕业论文)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探析英汉翻译陷阱
【摘 要】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常是句子或词语的表层结构与其要表达的真实含义相反。为了避免落入英语陷阱,学习者对英语的某些词句、语义应克服表面化的理解,也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望文生义;对中西文化差异也必须有深刻的了解。只要对英语陷阱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便可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陷阱”。
【关键词】英汉翻译;陷阱;表层结构;深层含义
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学习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在英汉翻译中,初学者往往从语法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做机械对比,有时还下意识地将词典释义不加斟酌,拿来就用。在审查译文表达是否准确时,又习惯于将自己的母语思维定势用作衡量正误的标准。这些做法实际上都很容易造成释义与原文真实含义的脱节,甚至南辕北辙,落入英语“陷阱”。
一、短语翻译中的陷阱
例子如下:
1、confidence man
误译:值得信赖的人
正译:
2、sleep late
误译:睡觉很晚
正译:起床很晚
3、black tea
误译:黑茶
正译:红茶
4、gas mask
误译:赌气面具
正译:防毒面具
5、mad-doctor
误译:发疯的医生
正译:精神病医师
6、lightning rod
误译:闪电针
正译:避雷针
7、trouble man
误译:制造麻烦的人
正译:故障检修员
8、be in control
误译:被控制
正译:掌控……,控制……
9、flu mask
误译:流感口罩
正译:卫生器具
10、fire engine
误译:点火机器
正译:救火车、消防车
11、fire wall
误译:着火的墙
正译:防火墙
对这些短语均须准确理解,否则便会落入陷阱之中。
二、习语翻译中的陷阱
在翻译英语习语时,初学者有时总想找一个汉语的习语或成语,使之与英语习语相对应。虽然这种对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但却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功。英语陷阱的特点就是其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常常貌合神离,甚至南辕北辙,若抛开语言文化差异而不顾,盲目追求“形似”,就难免会落入英语陷阱。如:
1、Gild(或Paint)the lily
该习语似乎与“锦上添花”意思相近,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在汉语中,“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而这个习语的意思是指对已经很完美的东西做不恰当甚至过分的修饰,结果是破坏了原来的美。这有点近似于汉语的“画蛇添足”。
2、Strange bedfellows
这个习语不等于“同床异梦”。“Strange bedfellows”指走到一起的不同类型的人,萍水相逢的人;或有些人性格、兴趣、习惯等都不相同,本来不会碰到一起,而现在却成了伙伴。“同床异梦”指的是虽然共同生活或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各有各的打算,面和心不合。可见“strange bedfellows”和“同床异梦”所指很不一样。
3、Turn the table
这个习语很容易被误译为“把桌子掀翻”,而且好像还带有气愤至极的味道。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turn the table”在含义上并不带有这种激动的成分。譬如,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经过调解之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丈夫的一位美国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当知道是这么一种结果时,便说:“Oh,thank God!You turned the table.”这位男士听后很不理解:朋友是不是以为自己对妻子动粗了?其实,这个习语的意思和掀翻桌子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带有什么负面的感情色彩,它的意思是“扭转了局面”。
4、The last straw
如: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
误译: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可是救命稻草。
学习者对这句英文容易误译的原因就是在阅读时容易忽略中西方文化因素,望文生义。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容易把“the last straw”和“最后一根稻草(救命稻草)”联系起来。可是在英语中,“the last straw”指的是“the last in a series of bad events,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somebody to accept a situation any longer(令人忍无可忍之事;终于使人不堪忍受的最后一件事或一个因素等)”。该习语源于谚语“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最后添加的一根稻草压断骆驼脊背。)可见,它的指称意义与汉语的“救命稻草”大相径庭。所以,“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应该译为: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一次更是叫人受不了。
三、句型翻译中的陷阱
释义与原义南辕北辙,这种现象在某些英语句型和特殊结构的翻译中也很常见。当然,之所以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没有掌握英语陷阱的规律。由于英语中一些固定结构的深层含义与表层含义相反,所以,若仅仅按照句子的表层结构进行翻译,那就很容易会落入英语陷阱之中。
1、For all 结构
如:For all I care,you can throw it away.
误译:你把它丢了,我很在乎。
正译:你把它丢了,我也不在乎。
2、It + be + adj.+ n.+ that 结构
著名翻译家钱歌川教授认为像这一类的句型应从反面理解,以适应英语语言的独特意境。
如: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误译:一个好的技工从来不会犯错。
正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误译:聪明的爸爸会了解自己的孩子。
正译:聪明的爸爸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孩子。
3、being + a.
如:They are being friendly.
误译:他们现在很友好。
正译:他们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
“being friendly”之所以是“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或姿态)”,是因为从深层结构看,“being”表示的意思是“目前”或“现在”,其含义短暂。它说明这是主语有意识的一个动作,因而在这类句子里面就隐含着一个意思:他们平时并不这么友善,现在是故意作秀。在这个句型里,“being”的含义相当于“故意地”。
4、形式否定,实为肯定
(1)….cannot…….too
如: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when driving.
误译:你开车的时候不能太小心了。
正译:你开车的时候越小心越好。
此结构在形式上是否定的,但意义却是肯定的。表示一个人“无论怎么…..也不过分”,“越……越好”。
(2)……never……but……
如:I never go to that city but I want to eat the characteristic food there.
误译:我从来不去那个城市,但是我想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正译:我每次去那个城市都要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在“……never……but……”这个结构中,never和but是用来加强语气的,实表肯定的意思,可译为“每次……都/必……”。
(3)……nothing if not……
如:The book is nothing if not interesting.
误译:这本书没有什么意思。
正译:这本书相当有意思。
在这里,“nothing if not”是一个双重否定,实际上它是一个强调肯定意义的结构。“nothing if not”相当于“extremely”、“very”,意思是“极其……”,“非常……”。
5、形式肯定,实为否定
(1)……the last…… + 不定式短语/定语从句
如:This is the last thing I expect him to do.
误译:这是我希望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正译:这是我最不希望他做的事。
在这个句型中,“last”应理解为“最不可能的”。
(2)……anything but……
如:This math text is anything but easy.
误译:这次数学考试很容易。
正译:这次数学考试一点也不容易。
“……anything but……”应理解为never,意思是“决不”。
6、貌似全部否定,实为部分否定
如:All of the students did not turn up.
误译: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出席。
正译: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出席了。
Both of us are not teachers.
误译:我们俩都不是教师。
正译:我们俩并不都是教师。
英语中,当all,both,every,each等表示整体意义的代词与否定词not连用时,一般只表示部分否定,而不是全部否定。
7、否定转移
如:He was not ready to believe something just because Aristotle said so.
误译:他不会相信此事,因为亚里士多德这样说过。
正译:他并不会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如何如何就轻信此事。
否定转移结构往往貌似一般否定结构,not的位置与一般否定结构中的not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部分否定,not由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英汉翻译中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意思南辕北辙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四、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从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不难看出,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学习者可谓一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首先,学习者对英语的词句、语义应努力克服机械理解,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想当然。在翻译时,望文生义是最要不得的。
第二,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必须要有深刻的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不同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有时,英汉翻译之所以会掉入陷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者忽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忽视势必会使学习者误入歧途,掉入文化的“陷阱”。只有在文化中去探寻词语或某些特殊表达方式的真实内涵,才会有效地避免翻译中的“南辕北辙”;只有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才不会落入陷阱。正如王佐良先生所指出的:“在寻找与原文相对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各个方面都相当。这当中,陷阱是不少的,如果我们望文生义就会出毛病……译者做的文化比较远比一般人细致、深入。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由此可见,学习者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何其重要。
第三,对英语陷阱的规律要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
英译汉有时可以做到形式结构上的对等,但并不是每个英文习语、短语都能在汉语中找到意义对等且形式结构也相当的习语或惯用法。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采用音译加注、意译、增译等其他技巧来表达某些英语特殊结构或词语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盲区”或“陷阱”。
参考文献:
[1]孙海运.英语成语来龙去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
[2]鲁迅.准风月谈[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M].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
[4]董乐山.英译汉理论与实例[M].北京出版社,2005.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01).
英汉翻译的词序差异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英汉翻译中经常出现但又不被重视的词序问题。通过以词序中的副词、形容词为研究对象来体现在英汉翻译中词序使用正确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英汉翻译技能的成熟与完整。
关键词:词序渊源;副词词序;形容词词序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译汉的过程中词序的一些变化,这种差异值得学习的人研究和琢磨。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应首先了解这种差异中的一种,即词序的变化对翻译者而言是有价值的。价值何在?通过以下的比较研究,让我们来认识这一点,并且让这一点服务于翻译。
一、练习
妇女要求同工同酬。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应付这种局面的人。译者的对应结构式:“Woman demands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对第二句话的词序就犯了愁,怎么写呢?“They finally found a man equal to the they found an equal man to the occasion.”前一句的翻译正好是在说汉语原句的意思,这句是对的,而后一句会产生歧义。看的人会认为意思是:他们终于找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去应付这种局面。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体现了译者的基础薄弱。对词序的不甚了解而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在翻译中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好在初学者大多是在练习中而已。试想,对于一个翻译工作者来讲,掌握且精通词序是有意义的。
这便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怎样才能掌握好副词在句中的词序呢?“diligently”,“characteristically”等置于动词之前时,仅修饰动词本身。而置于句末时,其修饰对象及句意均有变化。对比以下句子可以看出这种特点。The people in the show their capacity on settling the diligently complex problems,for instance,the colleague ,Lillian showed Parent Zhang all around Beijing City,who comes from Shanghai.
二、给出的例句
The kitty nearly touched the back of herself as she would be the greatest painter around Town Sony.翻译成:这可爱的猫咪一伸手就能摸到自己个儿的背,看起来像是索尼镇上最了不起的画家。这显示猫咪并不真的是画家,只是有一种能显示出猫咪妖娆的色彩,让人觉得她是灵活的、聪明可爱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似我们在其他情绪中如“蕴酿”一般,没有体现一个什么过程,只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没多想就写出来了。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中的副词“nearly”与“too”是相反的。置于不同的词之前,会产生不同的句意。而“too”只是强调所紧跟的词,无论该词是人称代词还是地点名词。如:I,too,brushed the yellow 此处强调主语I。而My grandpa and I brushed the yellow shoes,too.该处仔细读来是在强调“爷爷也刷了他的黄色的鞋子”这件事情。
因为副词在语法上的功能是做状语使用,所修饰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某个形容词,使语言本身更富色彩。在词序的学习研究中,副词的研究很具代表性。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形容词在词序上的位置给句子带来的变化。例句:Young Chairman Mao,proper pione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which put him involved into the liberation of whole China)had gained the support from the bosom friends as in his student year.(作为身兼解放全中国伟大事业及带领中国共产党的合适的领袖,年轻的毛主席以自己学生时代的志同道合者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石。)They failed to trust the matter to a responsible man.(他们未能将此事委托给一个负责任的人.)The man responsible was at last punished.(应负责任的当事人最终受到了处罚。)三个形容词proper,bosom,responsible在两组句子里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出形容词作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所产生的在汉语上的效果。“合适的领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负责任的人、应负责任的人”,这些理解把形容词带给语言的修饰功能已经带出来了。让语言本身拥有多变的外貌,统一的思想,即:实现语言所表达的色彩。
三、除了以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例句来研究词序外,还涉及到的内容
这些包括连贯(Coherence)、强调(Emphasis)、悬念(Suspense),分别来了解一下。
In the inn the Kuomintang set for the so-called Hot Red liberators,Yuan Juemin kneed on the cold looked like that he would say no other words from now a slim light put on his white and skinny face as a shower that made him feel so smiled then,no other words,just smile that also covered the roommates from the front corner to the back roommates also said no other words knew clearly what waited before them.
如果翻译只达到“信”,这让人觉得这橡皮筋被拉扯得太过费劲,且那么不自然,让业内人士一看就觉得动力火候欠缺,不够专业。那要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妨来剖析剖析这个句子。主人翁是袁觉民,一个被国民党当成赤色分子关在监狱里的革命人。当我们看到因为长久没见到阳光,而现在哪怕见到从窗户里挤进来的一丝阳光就满足得心甘情愿接受折磨也不透漏出卖同志的一个字。他跪在冰冷的地上时,我们按一般的思维会产生一个悬念:接下来他要哭还是难受还是怎样。待全句读完,这个悬念才待释。原来他不难受不伤心,而是很满足,很知道从这一刻起生命、人生对他来讲的意义是什么。一个大转折,让读者读完也产生一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豪情壮志。一瞬间那种所谓的民族豪情便油然而生。而且全句都是连贯且有强调的,强调袁觉民的表现。译句中体现出悬念再加上深具节奏,读来抑扬顿挫,语句丰润有泽,所以佳句便呈现出来了。
四、我们来检验检验词序在翻译上的作用与之服务的意义
The young sisters told their teacher all their young sisters told all their troubles to their teacher.从前译者认为这两句话所说的是一个意思,译作同一个句子便可。便直接译为:这对姐妹把他们的烦恼全都告诉了他们的老师。这样看似是对的。但严格的放到词序这个问题上来分析,前一句的信息核心是all their troubles——告诉了老师什么?后一句的信息核心是to their teacher——告诉谁?因此,该译文只适合后一句,而前一句当译成:这对姐妹对老师讲了他们所有的烦恼。
仅以本文的陈述、论述和例证来让译文在对待英汉翻译上从大局出发,从小节着手,如词序问题,从而译出叫人拍手称好、张嘴叫绝的文字,从理论上更上一个研究的新台阶。从实践中印证英汉翻译的细节讲究,为英汉翻译积累更多更好的原始佐证材料,促使译文的发展和完整。
参考文献:
[1]郑立信,王菊泉.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从莱庭,徐鲁亚.西方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论文(Paper)或:dissertation(论文)或:thesis(论文)经常说的:)~Englishdissertation(英语论文)Graduationthesis(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thesis[英][ˈθi:sɪs][美][ˈθisɪs]n.论文,毕业论文; 论点,论题; 命题; 复数:theses易混淆单词:THESIS例句: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in 1999 with his thesis on the technical subject of structural design. 1999年,朱竞翔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写的是结构设计的技术问题。 is a beguilingly simple thesis, one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to the western business executives who have joinedthe china gold rush. 但这是一个具有欺性的简单论点,对参与中国淘金浪潮的西方企业高管尤其有吸引力。 have a grand new thesis of the emerging markets. 我们现在得出了一套全新的新兴市场理论。 question now is whether the overstretch thesis was wrong or simply premature. 目前问题是,过度扩张说是错误命题还是只是言之过早。 thesis is that women still do so badly at work mainly because we are not ambitious enough. 书的主题是:女性的工作表现仍如此糟糕,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够有雄心。同义词:dissertation[英][ˌdɪsəˈteɪʃn][美][ˌdɪsərˈteɪʃn]n.专题论文,学位论文; 学术演讲; essay[英][ˈeseɪ][美][ˈɛsˌe, ɛˈse]n.散文; 随笔,杂记文; 尝试,企图; 试验; vt.尝试; 试验; 经常说的:English dissertation(英语论文)Graduation thesis(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用英文是dissertation dissertation[ˌdɪsəˈteɪʃn]n. 专题论文,学位论文;学术演讲 毕业论文; 博士论文; 论文; 学位论文 例句: was involved in writing 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他在聚精会神地写他的博士论文.2. I have not yet footnoted my dissertation. 我还没有给我的论文加上脚注.3. I'm working my notes up into a dissertation. 我正在把我的笔记修改成论文.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症 摘要: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翻译症这一诟病。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症。然后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理解、表达、审校三个阶段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总结出翻译症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英汉翻译;翻译症 一、什么是翻译症 英汉翻译把英语表达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译文的基本标准一般为“忠实而通顺”。所谓的忠实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并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忠实的基础上译文还应该修辞正确、逻辑合理、语言精简、文理通顺,即所谓的通顺。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行文结构与遣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语际转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矛盾不断妥协的过程。著名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比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但在英汉翻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英语的先入为主,矛盾对峙的结果往往一不小心西风就压倒了东风,译出来的文字便“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似通非通、诘屈聱牙”;让人看起来“看起来碍眼、听起来逆耳、说起来拗口”。尤今・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提到了这种现象,专门造了一个词――translationese。翻译症不但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而且会影响汉语语言的纯洁性,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健康发展。 二、探寻翻译症的原因 英汉翻译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理解、表达、审校三个翻译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翻译症的发生。 一理解阶段 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语言分析比如词汇、语法结构等、语境分析上下文含义、篇章语体结构等,并力求透彻领会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 例1:Galileo’s greatest glory was thatin 1609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urn thenewly invented telescope 0n the heavens toprove that the planet revolve around the sunratherthanaroundthe earth. 原译:伽利略最大的荣耀是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现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寻转。 分析:翻译只理解了原文的表层意思,机械地将glory理解为“最大的荣耀”,导致最终的译文令人费解。翻译时如果只考虑原文的表层意思,简单地依照字面意思理解,结果往往言不达意。通过例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伽利略借助科学手段第一次用试验的方法证实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这一事迹。原文的正确译法为“伽利略最光耀的业绩在于,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 例2:It doesn’t matter to me as longaS I get something between my rids and mybackbone. 原译:没有关系,只要有点东西放在我的肋骨和脊骨之间就行了。 改译:没有关系,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就行了。 分析:人的肋骨和脊骨之间是胃,getsomething between onffs rids and my back-bone等价于get something to eat。这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说法,英美人喜欢幽默,翻译时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幽默感。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按照源语理解,往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不知所云,败坏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的重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原文这一前提外,还要依赖于对目的语的修养程度和对这两种语言的把握。 例1:The students in a cluster and lifttheirhandswhentheirnames are called. 译文:学生们站在一起,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时,就举举手。 分析:译文显得不够流畅。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功能词加以连线,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词语或者分句之间往往不需要词语来连线。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原文中诸如连词、代词、介词之类的功能词,往往需要略去不译。英汉翻译时,如果漠视这种差异,见when就译成“当……时候”,每遇修饰语就用“的”处理,将导致翻译僵化,翻译症严重。 例2: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the operations of the mon mind Can beby no means 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by a sortof special training, 原译: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的思维过程相比,这个思维过程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分析:例2将“itisimagined”的被动结构机械照搬,译文“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读起来别扭。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比英语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这种情况如果不采用一定的变通手段,化被动为主动,而是刻意忠实于原文的表层形式,译文就显得不地道。 例3:I have sought love,first,becauseit brings ecstasy-1 would have sacrificed allthe restoflife for afewhours of this joy, 原译: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牺牲我所有的余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 分析:可以改译为“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倾我一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由于语言结构体系的不同,英语语言具有相当的清晰性、分析性和逻辑性,而汉语则模糊性、跳跃性和圆融性见长。如果忽视了这种特点,认为中文不够精确,不够科学,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味地借助一些词加以规范,向英文考虑,译文往往不伦不类,适得其反。仔细分析一下,“我所有的余生”并不比“我的一生”精确多少,而且汉语中的余生常指老年人的晚年,或者大难后侥幸保全的性命,这和原文的意思想去甚远。 例4: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cricket, 原译: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 分析: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译文“息有”翻译症,其实不然。是不是患有翻译症,有时关键还要看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是谁。如果接收者文化水平不高或对“板球赛”不甚了解,那么这种表达肯定很难理解。但在英国板球是人们最热衷的运动,板球赛是男女老少都关注的事,所以有时这样的异化翻译还能更好地传达异国风格。 三审校阶段 审校是初步译好原文后,进一步全面查实工作的一个后期阶段。译者细致地通读译文草稿不仅可以对内容的忠实性、问题的切实性、译语的可读性进行甄别、查证、修改、点定,还可以进一步解决理解、表达阶段尚无定论的问题。纽马克主张,译者应根据文字的难以程度,花费翻译所用时间的50-70%来审校自己的译文。 通过以上对翻译各阶段中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翻译症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上述三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阶段未透彻理解原文、表达时片面强调忠实,从形式上照搬原文而忽视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审校工作不认真。 三、如何减少、避免翻译症 一篇中求句,句中求字 1、吃透原文。对原文的理解不能见字不见句,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需要结合其篇章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此外,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体系、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译者一定要增强责任心,从开始阶段就要摈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的作风。 2、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再现原文。在透彻、准确表达原文的基础上,应摆脱英文的字面束缚,充分考虑英汉语言在表达形态上的种种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重构译文。 二要掌握合理的翻译技巧 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可短时间减少翻译症的发生。 首先要把握合理的翻译标准尺度。翻译症的发生就是翻译标准走了极端。忠实和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一定要统筹兼顾,把握好尺寸。 其次要灵活运用转性、变态、增补、省略等多种翻译手法,以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审校习惯 审校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一定要谨慎,切实把好这一关。建议译者最好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审查自己的译文,如果还不行,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四、结论 翻译既是一门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科学,也是一门有限制性的艺术创作。要从根本上避免翻译症的发生,还需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要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不但从汉语名著中获取营养,还要适当进行一些英美文学名著明译的对照阅读。同时,翻译也是一门技能,可以通过讲授或实践学习获得,因此理论的学习和笔耕不辍的练习是减少翻译症必不可少的手段。 篇2 探讨英汉翻译技巧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英语很好,能看能说,但是下不了笔,译出的东西词不达意,逻辑不通,语法混乱,洋腔洋调。对翻译的方法缺少必要的了解。了解常见的英汉翻译方法,通过翻译实践,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英语。 关键词:英语翻译 教学 技巧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也是决定性的作用。若原文理解不对,译文再漂亮也是徒劳的。首先要了解翻译的过程,大致有三个环节:1、理解全文2、汉语表达3、核对润色。 一、理解全文 理解包括原文语法结构的理解和原文词义的理解。弄不清语法结构、不能准确的把握词义,是英汉翻译的两大“敌人”。英语语法结构通汉语相比更为严密,功能词远远多于汉语,英语句子是通过语法手段将词连线而成的。在翻译时,特别是翻译比较复杂的句子时,有必要对句子的语法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掌握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这样在翻译具体的语言专案时就能有明确的框架,便于安排。另一方面,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翻译时要依据各种资讯,结合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确切的意义。 二、汉语表达 汉语表达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将原文所表达的资讯传达出来。翻译时应该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站得远一些,摆脱原文的形式的束缚,灵活地用汉语将原文内容阐述明白。 三、核对润色 如果对原文缺乏深入的理解,翻译过程中就容易出错,受原文用词与结构的影响,汉语表达中容易出现英语式的汉语,译文读起来洋腔洋调。因此,翻译完成之后,必须认真检查核对,润色文字使译文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将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无非关系到两大要素词语和句子。 下面我们将重点研究一下英汉词语翻译和句子的翻译。首先,翻译表达的第一步是如何将英语的词语翻译成恰当的汉语词汇。几个大致的方法:确定词义、词类转换、增词法、重复法和减词法。 一确定词义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词汇差异较大。两种语言的词汇很难找到意义完全一一对应的。翻译时,首先要先确定词语在上下文中确切的含义。 1、利用上下文,确定词义:He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 and all the teachers like him very much.他是个勤奋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 He is a student of physics and has published a lot of academic books.他是个物理专家,已经出版了很多部学术书籍。 英语中,student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学者、专家”,而且两个词都是名词,翻译时就需要从上下文中来确定具体的词义。 2、根据语法知识,确定词义:He bought three books in English yesterday. 他昨天买了三本英语方面的书。 Tom booked two tickets last week.汤姆上周预定了两张票。 英语中,book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但是两者意义差别很大。第一句中很显然是名词,应译为“书”;第二句中是动词,应译为“预定”。 二词类转换法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不能简单的把名词译为名词,动词译为动词,是经常需要词类转换的。 1、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词汇中名词对,而汉语中动词多。在英汉翻译的时候,特别是翻译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时,名词转换成动词的情况非常普遍。 The little child gave an imitation of his mother’s talking.这个小孩模仿他妈妈说话。 2、英语介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中,介词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它们是用来表示词于词的语法关系,是组成语法结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词”。汉语中许多介词是有动词虚化出来的,许多介词兼有动词的词性,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正确处理这两类词。 The house is in repair.这个房子正在维修中。 3、英语形容词译成汉语动词:The following plan may bee available during the next decade.下列计划在10年间可能实现。 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词类转化是比较灵活的,除了上面涉及到的几种情况外,其他词类间也是存在着相互转换的问题。翻译时要灵活运用。 三增词法 英汉翻译时,由于意义表达的需要或者汉语语法的要求,英汉翻译时,经常需要增加一定的词汇才能使译文表达的意义完整、准确、流畅。 1、英语中有许多抽象名词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的,它们在汉语中的对等词同响应的动词和形容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翻译时若把它们翻译成名词,有时就需要增词,是抽象名词的所指更具体些。 Her arrogance led to the failure of her first marriage. 他傲慢的态度导致第一次婚姻失败。 2、英语中,时态是靠动词的变化或通过增加助动词体现出来的,汉语中,时态多是由助动词或时间副词体现的,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增词。 Some measures has been taken,but without success. 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依然没有成功。 3、英语中,“数”的范畴是由名词数的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在汉语中,这一范畴基本上是由词汇手段来体现的,所以在翻译时,也经常需要增词。 In spite of the reasons, he still couldn’t escape critici *** . 尽管他有种种理由,但仍不能逃脱批评。
把重复率非常高的段落,用在线翻译,翻译成小语种,比如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等,然后再翻译回来,你会发现,整句话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北京译顶科技做的不错,可以联系他们一下你可以统一去知道了解下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语翻译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英文化妆品的翻译
摘 要: 名称的翻译对于化妆品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寻找一个汉译英文化妆品名称的好方法。作者首先介绍了翻译对品牌的重要性,接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了讨论,然后介绍了中英翻译的四种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为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翻译 品牌 化妆品
品牌是由制造商或商品经营者确定的产品徽标。一个良好的品牌翻译将提升该产品的价值,它会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购买热情,甚至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为了迎合消费者,在新的市场,品牌名称应翻译得当。
根据奈达的等价翻译原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杨朝燕,2001:45)。广告业的大师黄�先生也曾说过:“作为业内人士,我们的工作是要富有创造性的翻译。”(周兆祥,2000:55)因此,在翻译品牌名称时,译者不仅要知道英文单词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理解它的文化内涵。这样翻译时才能够正确理解英文品牌的含义,解决文化冲突,吸引消费者。我以外国品牌化妆品为例,讨论翻译的方法。
1.影响英文化妆品品牌翻译的因素
品牌与文化就像是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亲密朋友,哪里有文化,哪里就会有品牌。品牌实际上是一座搭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之间连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一般来说,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标准、价值观、认知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已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品牌的翻译变得非常重要。
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品牌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会限制品牌的文化内涵。虽然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西方和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他们更喜欢使用人名、地名或《圣经》中的词汇来命名一个品牌。但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集体主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给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寻求统一的概念,而西方则充斥着价值膨胀和冒险精神。举个例子:“安娜苏”,这个是一个国外化妆品品牌,也是它创始人的名字。这就是一个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很好的解释。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审美标准是指衡量、评价对象审美价值的相对固定的尺度。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产品,译者必须认真翻译品牌,才能使翻译的化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认知和审美心理。例如,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著名的香水“Poison”,这个是迪奥公司在1985年专门为西部妇女设计生产的,以满足她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该产品在西方市场销量极好,“神秘和令人难忘的”是西方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共同感受。但是在东方,女性往往更温柔、安静,它被翻译成“百爱神”而不是“毒药”,说明译者选择了适应其民族特点和文化价值的语言。总之,在翻译前译者应该先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在全球市场上更好地翻译。
2.翻译方法
品牌名称的翻译是一个转换和再造的过程。追求同等价值的信息是成功翻译的关键因素。
音译
音译是指根据其目的语发音用近似发音的汉字进行翻译。以“Maybelline”为例,中国将它翻译成“美宝莲”。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含义,“美”是指它将会让使用它的女性变得美丽动人;而“莲”是指莲花,表明这个美容效果会使消费者像一个美丽的莲花自然清爽。这些都表明它的功能是让消费者比以前更漂亮。
“Clean&Clear”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该品牌被翻译成“干净清透”,它就会失去翻译之美。该品牌被翻译成“可伶可俐”,与品牌原名一样使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也有一个类似的原始发音。同时人们将永远清楚这个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是可爱的年轻女孩。
“Dove”的本义是鸽子,在国外这是一个温柔和可爱的象征。但在中国,鸽子只是一种鸟类。作为皮肤美容品,如果翻译为“鸽子”,很难被公众接受。因此,在中国它被翻译成“多芬”,意味着更多的芬芳。
还有更多的例子:“EsteeLauder”被翻译成“雅诗兰黛”,“SISTEIN”翻译是翻译成“希斯汀”,“Elizabeth Arden”被翻译成“伊丽莎白・雅顿”等。
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品牌的内涵来翻译,有利于消费者记住该品牌。相比较音译,意译更加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例如,化妆品“BIOCEAN”被翻译成“碧欧泉”。“BIO”是指“生物”,“OCEAN”的意思是“大海”,将海洋生命之美延伸至自然之美,但如果使用音译,将会翻译成“比奥希昂”,显得烦琐和不雅,而“碧欧泉”则避免了这些缺陷。
“Uriage”是一个化妆品的名称,也是阿尔卑斯山中一个温泉的名字,那里的温泉专门用于治疗皮肤问题。作为一个化妆品品牌,“依泉”是一个好的翻译。翻译品牌的同时也展示了该品牌的组成成分和产品功用。
创造性翻译
创造性翻译认为音译和意译都有一部分缺陷,为了达到音、义的完美结合,译者创建另一个单词或词组来充分展示产品的功能。让我们以“Plantesystem”为例。这个品牌是由法国最大的医疗化妆品厂生产的。它的中文意思是“植物系统”。但译者翻译成“欧萃碧”。这种转换不仅使消费者感觉良好,而且强调这是一个来自欧洲以植物为原料的化妆品。
不译
不译即不进行翻译,只是使用原来的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汉字、少数民族语言、外来词和字母可以作为商标注册。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厂商在中国直接注册商标品牌。这样既可以节省翻译费用,又确保了该品牌的异国情调。“VOV”、“HR”、“DHC”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3.结语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认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翻译必须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保留其民族特色和品牌的魅力,使原来的语言承担所有的信息和功能。一个成功的品牌翻译,能给消费者深刻印象,而失败的翻译,会令消费者失去兴趣。为了更好地表明外国化妆品的魅力,译者应该寻求最佳的方式来翻译品牌。如果我们将市场比喻成一场战争,成功的品牌名称就像一面旗帜永不落。如果一家公司想打开国外市场,就必须打动消费者。因此,品牌名称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朝燕.跨文化广告传播与商标翻译[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4]周兆祥.翻译与人生[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摘要】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需要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差异及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完整,翻译出的作品才会忠实于原作。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差异;理解与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了解这些差别,翻译出的作品肯定会洋相百出、词不达意。因此,要想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难题,关键是要了解汉语与英语的区异。一般来说,所涉及到的汉英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语法结构严谨,汉语遣词造句形式灵活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汉语和英语的习惯用法不同。汉语中某一说法本来是很清楚的,谁也不会误解,但如果生搬硬套,逐字译成英语,就很可能词不达意,甚至还会引起误解,闹出笑话,或铸成大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在译文中增补适当的词,把原文中暗含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如果想当然地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贻笑大方了,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另外,汉语中的典故、谚语等,汉语读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语读者就不见得能懂,因此翻译时就得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性的词语。例如:
“班门弄斧”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译作Lu Ban, 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许人,因而也就无法理解本句子内在含义。
二、英语句子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汉语句子似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译文一听就是翻译腔调,语言色彩大打折扣。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例如:
原文: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for a long time?
译文: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了,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长时间困扰着我使我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绕嘴。
三、英语中被动式居多,汉语中主动式居多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被动式使用较少,我们叙述一种行为的时候常采用主动式。而英语则不然,大量的及物动词可以用被动式,不少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也可以用被动式。例如:
(1)English is spoken here. 这儿讲英语。
(2)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欢迎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
汉语的被动句子,从结构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如“被”、“受”、“遭”、“给”、“挨”等;另一类则不带这种标记。普通而常见的是后一类。但不论哪一类,译成英语时基本上都可运用被动语态。例如:
(1)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He wa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n.
(2)这个问题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now bEing studied.
但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动标记的句子都一定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式。比如“老太太被风吹病了”,若译成“The old lady was blown sick by the wind” 就成了中国式的英语了,而只有译成“The old lady fell ill because of the draught.”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思维习惯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it”之类的话,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而在我国, 自古就“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时爱说“吃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了,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没吃呐”,实际上是个应酬。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或“A:Hi! B:Hi!” 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对于“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分别意译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实传达原文的含义。
五、物指联想差异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动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从翻译的角度总体说来,动物比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译语与原语存在对应的关系,翻译时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现原语形象。例如:
(1)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个狐狸。
(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另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这种动物形象的转换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为另一种动物形象, 也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成人的形象,例如:
(1)Talk horse.吹牛。(horse译为“牛”)
(2)Black sheep.害群之马。(sheep译为“马”)
(3)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译成“人”)
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动物形象的喻体转换丰富了动物成语的内涵,同时,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别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
【参考文献】
[1]张道真2002《张道真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范仲英 1994 《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喻家楼 1991 《汉语成语英译词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症 摘要: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翻译症这一诟病。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症。然后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理解、表达、审校三个阶段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总结出翻译症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英汉翻译;翻译症 一、什么是翻译症 英汉翻译把英语表达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译文的基本标准一般为“忠实而通顺”。所谓的忠实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并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忠实的基础上译文还应该修辞正确、逻辑合理、语言精简、文理通顺,即所谓的通顺。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行文结构与遣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语际转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矛盾不断妥协的过程。著名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比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但在英汉翻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英语的先入为主,矛盾对峙的结果往往一不小心西风就压倒了东风,译出来的文字便“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似通非通、诘屈聱牙”;让人看起来“看起来碍眼、听起来逆耳、说起来拗口”。尤今・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提到了这种现象,专门造了一个词――translationese。翻译症不但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而且会影响汉语语言的纯洁性,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健康发展。 二、探寻翻译症的原因 英汉翻译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理解、表达、审校三个翻译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翻译症的发生。 一理解阶段 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语言分析比如词汇、语法结构等、语境分析上下文含义、篇章语体结构等,并力求透彻领会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 例1:Galileo’s greatest glory was thatin 1609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urn thenewly invented telescope 0n the heavens toprove that the planet revolve around the sunratherthanaroundthe earth. 原译:伽利略最大的荣耀是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现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寻转。 分析:翻译只理解了原文的表层意思,机械地将glory理解为“最大的荣耀”,导致最终的译文令人费解。翻译时如果只考虑原文的表层意思,简单地依照字面意思理解,结果往往言不达意。通过例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伽利略借助科学手段第一次用试验的方法证实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这一事迹。原文的正确译法为“伽利略最光耀的业绩在于,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 例2:It doesn’t matter to me as longaS I get something between my rids and mybackbone. 原译:没有关系,只要有点东西放在我的肋骨和脊骨之间就行了。 改译:没有关系,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就行了。 分析:人的肋骨和脊骨之间是胃,getsomething between onffs rids and my back-bone等价于get something to eat。这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说法,英美人喜欢幽默,翻译时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幽默感。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按照源语理解,往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不知所云,败坏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的重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原文这一前提外,还要依赖于对目的语的修养程度和对这两种语言的把握。 例1:The students in a cluster and lifttheirhandswhentheirnames are called. 译文:学生们站在一起,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时,就举举手。 分析:译文显得不够流畅。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功能词加以连线,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词语或者分句之间往往不需要词语来连线。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原文中诸如连词、代词、介词之类的功能词,往往需要略去不译。英汉翻译时,如果漠视这种差异,见when就译成“当……时候”,每遇修饰语就用“的”处理,将导致翻译僵化,翻译症严重。 例2: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the operations of the mon mind Can beby no means 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by a sortof special training, 原译: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的思维过程相比,这个思维过程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分析:例2将“itisimagined”的被动结构机械照搬,译文“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读起来别扭。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比英语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这种情况如果不采用一定的变通手段,化被动为主动,而是刻意忠实于原文的表层形式,译文就显得不地道。 例3:I have sought love,first,becauseit brings ecstasy-1 would have sacrificed allthe restoflife for afewhours of this joy, 原译: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牺牲我所有的余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 分析:可以改译为“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倾我一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由于语言结构体系的不同,英语语言具有相当的清晰性、分析性和逻辑性,而汉语则模糊性、跳跃性和圆融性见长。如果忽视了这种特点,认为中文不够精确,不够科学,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味地借助一些词加以规范,向英文考虑,译文往往不伦不类,适得其反。仔细分析一下,“我所有的余生”并不比“我的一生”精确多少,而且汉语中的余生常指老年人的晚年,或者大难后侥幸保全的性命,这和原文的意思想去甚远。 例4: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cricket, 原译: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 分析: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译文“息有”翻译症,其实不然。是不是患有翻译症,有时关键还要看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是谁。如果接收者文化水平不高或对“板球赛”不甚了解,那么这种表达肯定很难理解。但在英国板球是人们最热衷的运动,板球赛是男女老少都关注的事,所以有时这样的异化翻译还能更好地传达异国风格。 三审校阶段 审校是初步译好原文后,进一步全面查实工作的一个后期阶段。译者细致地通读译文草稿不仅可以对内容的忠实性、问题的切实性、译语的可读性进行甄别、查证、修改、点定,还可以进一步解决理解、表达阶段尚无定论的问题。纽马克主张,译者应根据文字的难以程度,花费翻译所用时间的50-70%来审校自己的译文。 通过以上对翻译各阶段中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翻译症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上述三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阶段未透彻理解原文、表达时片面强调忠实,从形式上照搬原文而忽视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审校工作不认真。 三、如何减少、避免翻译症 一篇中求句,句中求字 1、吃透原文。对原文的理解不能见字不见句,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需要结合其篇章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此外,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体系、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译者一定要增强责任心,从开始阶段就要摈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的作风。 2、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再现原文。在透彻、准确表达原文的基础上,应摆脱英文的字面束缚,充分考虑英汉语言在表达形态上的种种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重构译文。 二要掌握合理的翻译技巧 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可短时间减少翻译症的发生。 首先要把握合理的翻译标准尺度。翻译症的发生就是翻译标准走了极端。忠实和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一定要统筹兼顾,把握好尺寸。 其次要灵活运用转性、变态、增补、省略等多种翻译手法,以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审校习惯 审校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一定要谨慎,切实把好这一关。建议译者最好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审查自己的译文,如果还不行,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四、结论 翻译既是一门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科学,也是一门有限制性的艺术创作。要从根本上避免翻译症的发生,还需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要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不但从汉语名著中获取营养,还要适当进行一些英美文学名著明译的对照阅读。同时,翻译也是一门技能,可以通过讲授或实践学习获得,因此理论的学习和笔耕不辍的练习是减少翻译症必不可少的手段。 篇2 探讨英汉翻译技巧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英语很好,能看能说,但是下不了笔,译出的东西词不达意,逻辑不通,语法混乱,洋腔洋调。对翻译的方法缺少必要的了解。了解常见的英汉翻译方法,通过翻译实践,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英语。 关键词:英语翻译 教学 技巧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也是决定性的作用。若原文理解不对,译文再漂亮也是徒劳的。首先要了解翻译的过程,大致有三个环节:1、理解全文2、汉语表达3、核对润色。 一、理解全文 理解包括原文语法结构的理解和原文词义的理解。弄不清语法结构、不能准确的把握词义,是英汉翻译的两大“敌人”。英语语法结构通汉语相比更为严密,功能词远远多于汉语,英语句子是通过语法手段将词连线而成的。在翻译时,特别是翻译比较复杂的句子时,有必要对句子的语法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掌握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这样在翻译具体的语言专案时就能有明确的框架,便于安排。另一方面,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翻译时要依据各种资讯,结合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确切的意义。 二、汉语表达 汉语表达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将原文所表达的资讯传达出来。翻译时应该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站得远一些,摆脱原文的形式的束缚,灵活地用汉语将原文内容阐述明白。 三、核对润色 如果对原文缺乏深入的理解,翻译过程中就容易出错,受原文用词与结构的影响,汉语表达中容易出现英语式的汉语,译文读起来洋腔洋调。因此,翻译完成之后,必须认真检查核对,润色文字使译文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将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无非关系到两大要素词语和句子。 下面我们将重点研究一下英汉词语翻译和句子的翻译。首先,翻译表达的第一步是如何将英语的词语翻译成恰当的汉语词汇。几个大致的方法:确定词义、词类转换、增词法、重复法和减词法。 一确定词义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词汇差异较大。两种语言的词汇很难找到意义完全一一对应的。翻译时,首先要先确定词语在上下文中确切的含义。 1、利用上下文,确定词义:He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 and all the teachers like him very much.他是个勤奋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 He is a student of physics and has published a lot of academic books.他是个物理专家,已经出版了很多部学术书籍。 英语中,student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学者、专家”,而且两个词都是名词,翻译时就需要从上下文中来确定具体的词义。 2、根据语法知识,确定词义:He bought three books in English yesterday. 他昨天买了三本英语方面的书。 Tom booked two tickets last week.汤姆上周预定了两张票。 英语中,book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但是两者意义差别很大。第一句中很显然是名词,应译为“书”;第二句中是动词,应译为“预定”。 二词类转换法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不能简单的把名词译为名词,动词译为动词,是经常需要词类转换的。 1、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词汇中名词对,而汉语中动词多。在英汉翻译的时候,特别是翻译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时,名词转换成动词的情况非常普遍。 The little child gave an imitation of his mother’s talking.这个小孩模仿他妈妈说话。 2、英语介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中,介词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它们是用来表示词于词的语法关系,是组成语法结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词”。汉语中许多介词是有动词虚化出来的,许多介词兼有动词的词性,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正确处理这两类词。 The house is in repair.这个房子正在维修中。 3、英语形容词译成汉语动词:The following plan may bee available during the next decade.下列计划在10年间可能实现。 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词类转化是比较灵活的,除了上面涉及到的几种情况外,其他词类间也是存在着相互转换的问题。翻译时要灵活运用。 三增词法 英汉翻译时,由于意义表达的需要或者汉语语法的要求,英汉翻译时,经常需要增加一定的词汇才能使译文表达的意义完整、准确、流畅。 1、英语中有许多抽象名词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的,它们在汉语中的对等词同响应的动词和形容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翻译时若把它们翻译成名词,有时就需要增词,是抽象名词的所指更具体些。 Her arrogance led to the failure of her first marriage. 他傲慢的态度导致第一次婚姻失败。 2、英语中,时态是靠动词的变化或通过增加助动词体现出来的,汉语中,时态多是由助动词或时间副词体现的,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增词。 Some measures has been taken,but without success. 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依然没有成功。 3、英语中,“数”的范畴是由名词数的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在汉语中,这一范畴基本上是由词汇手段来体现的,所以在翻译时,也经常需要增词。 In spite of the reasons, he still couldn’t escape critici *** . 尽管他有种种理由,但仍不能逃脱批评。
ThesisForGraduation毕业论文ThesisForAcademicDegree学位论文Thesis表示比较严肃的文章,是带有一定目的的,研究性的文章。学位论文,研究报告。
“论文”一词的英文表达很多,通常因场合、用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下面罗列了几种,请楼主斟酌一下那一种是适合自己。*dissertation(博士学位)论文,(专题)论文,学术演讲:长而正式的论文,尤指大学里由博士学位攻读者所写的论文;学位论*disquisition专题论文;专题演讲,专题讨论:关于一个论题的正式讨论,常为书面形式*thesis命题论文:尤指出于获得学位的研究需要而改进原来观点以作为研究成果的论文*discourse(学术)讨论,研讨用的论文*paper作业形式的,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效果(如学位)而写的
“论文”一词的英文表达很多,通常因场合、用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下面罗列了几种,请楼主斟酌一下那一种是适合自己。*dissertation(博士学位)论文,(专题)论文,学术演讲:长而正式的论文,尤指大学里由博士学位攻读者所写的论文;学位论*disquisition专题论文;专题演讲,专题讨论:关于一个论题的正式讨论,常为书面形式*thesis命题论文:尤指出于获得学位的研究需要而改进原来观点以作为研究成果的论文*discourse(学术)讨论,研讨用的论文*paper作业形式的,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效果(如学位)而写的
毕业论文的英文翻译是thesis,音标是英 [ˈθi:sɪs] 美 [ˈθisɪs] 。
n.论文,毕业论文;论点,论题;命题
1、There is no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his thesis.
他的论文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
2、How well does this thesis stand up to close examination?
这个命题经得起推敲吗?
3、He has finished his thesis.
他的论文完成了。
4、She's finished writing her thesis.
她那篇论文写出来了。
5、Please write an abstract of this article 〔 thesis 〕.
请写一份这本书〔这篇论文〕的摘要。
The article has a clear-cut thesis and arguments, but lacks reasoning.
文章论点、论据鲜明,但缺乏论证。
毕业论文用英语的翻译:毕业 论文 迅捷在线翻译:Graduation (毕业) thesis(论文)参考一下
论文(Paper)或:dissertation(论文)或:thesis(论文)经常说的:)~Englishdissertation(英语论文)Graduationthesis(毕业论文)
A Thesis Submitted as a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B. A./B. S. in ***这是标准的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说法,.代表文学学士,.代表理学学士,***处填上专业。
Stock is materials which enterprises reverse for sale and consump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质。 It 's the barometer of an enterpise ‘s operating funds. It works thoughout every link of the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not only does it take up large sums of funds,but it has various kinds.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的晴雨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仅占用的资金大,而且品种繁多。The emphasis of stock management has two aspects :promoting its benefit and striving for reducing its proportion of funds. 对存货的管理重点在于提高存货的效益和力求控制降低存货资金的比重两个方面。Stock is part of the enterprise 's current assets and one vital constituent. 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Whether the stock management is qualified or not has a direct effect on an enterpise's funds efficiency, especially on state-owned ones. 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尤其是国有企业。Therefore, choosing ways of stock management properly has crucial influence on promoting an enterprise's management result. 因此,合理的选择存货的管理办法,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影响。This dissertation will raise appropriate measures through illustrating existing problems , looking up relative information, and using self-owned konwledge.本文通过阐述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再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应解决措施。Keywords: stock management measure 关键词:存货 管理 措施-------------------------手工,希望对你有帮助^_^
毕业论文thesis[英][ˈθi:sɪs][美][ˈθisɪs]n.论文,毕业论文; 论点,论题; 命题; 复数:theses易混淆单词:THESIS例句: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in 1999 with his thesis on the technical subject of structural design. 1999年,朱竞翔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写的是结构设计的技术问题。 is a beguilingly simple thesis, one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to the western business executives who have joinedthe china gold rush. 但这是一个具有欺性的简单论点,对参与中国淘金浪潮的西方企业高管尤其有吸引力。 have a grand new thesis of the emerging markets. 我们现在得出了一套全新的新兴市场理论。 question now is whether the overstretch thesis was wrong or simply premature. 目前问题是,过度扩张说是错误命题还是只是言之过早。 thesis is that women still do so badly at work mainly because we are not ambitious enough. 书的主题是:女性的工作表现仍如此糟糕,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够有雄心。同义词:dissertation[英][ˌdɪsəˈteɪʃn][美][ˌdɪsərˈteɪʃn]n.专题论文,学位论文; 学术演讲; essay[英][ˈeseɪ][美][ˈɛsˌe, ɛˈse]n.散文; 随笔,杂记文; 尝试,企图; 试验; vt.尝试; 试验; 经常说的:English dissertation(英语论文)Graduation thesis(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Graduation thesis 若要在论文里指论文就可以直接说thesis或者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