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外科学论文5800字_西医外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0-12-31 11:01

  导读:关于西医外科学论文5800字对于很多想要评定职称的小伙伴们来说,应该都是需要撰写这方面的论文的,也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晋升机会,本论文分类为外科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西医外科学论文58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西医外科学论文5800字(一):模拟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模拟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教學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校2009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应用模拟教学法培训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我校2008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应用常规见习、实习的方法培训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学期末进行考核和比较。由两组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兴趣和教师表现方面进行反馈调查评分并比较。结果2009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考核评分、对学习内容的满意程度和学习兴趣均高于2008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P<0.05)。结论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对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西医外科学;外科基本操作技术;中医教育;中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R-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6)31-0138-04


  一直以来,国内各医疗机构多数认为中医专业毕业生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水平较差,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医疗机构对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日渐增高,也对我们中医院校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西医外科学面向的是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学生。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是西医外科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强化中医专业学生外科技能培训,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基本临床操作水平已经日益得到各中医院校的重视。新形势下,各级医院要求各级中医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高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强。为了提高中医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基本操作水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西医外科教研室面向2009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专门开设《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课程,采用模拟教学法的方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与未参与《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课程、仅在临床实习中接触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培训的2008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的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比较,评估该教学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试验组为2009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共124人(男43人,女81人)。在西医外科学临床见习中开设《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课程。共12个学时。对照组为2008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共118人(男44人,女74人)。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临床见习、实习培训。见习期间通过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实习期间通过带教老师穿插演示的方法学习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两组学生性别分布经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分布差异不显著(P=0.67>0.05)。试验组学生《西医外科学》期末考试成绩[(83.12±9.76)分]与对照组学生《西医外科学》期末考试成绩[(80.74±11.39)分]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学生完成《西医外科学》大课课程;实验组学生在见习中接受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课程;对照组学生在见习、实习中接受常规方式的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培训。


  1.3排除标准


  因病假、事假等原因未完成《西医外科学》大课课程;实验组学生未完成《外科基本操作技》课程;对照组学生未完成临床见习、实习;未参加《西医外科学》期末考试;未参加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能力考核;未填写反馈调查表。


  1.4方法


  1.4.1试验组在西医外科学临床见习中开设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课程。共12个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印制《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手册》,详细介绍教学内容。购置手术器械,如针、丝线、持针器、镊子、血管钳、剪刀、注射器、输液器、手术巾、胸腔穿刺针、腹腔穿刺针、腰椎穿刺针、骨髓穿刺针、深静脉穿刺置管器械等。购置教学用具,如猪皮等。将模拟假人安置到位。见习学生分组,每组16人,分次参加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课程。第1~4学时,以带教的方式,讲授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及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并让每名学生实践练习。第5~8学时,以带教的方式,用新鲜猪皮为教具,让每名学生亲手进行切开、缝合、打结、剪线等基本操作技术实践。第9~12学时,以带教的方式,用模拟假人为教具,让每名学生亲手进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深静脉穿刺术等操作。


  1.4.2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临床见习、实习培训。在见习中通过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讲解各类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操作步骤;如在实习中遇到相应患者,则由老师现场操作演示,学生参观学习。两组带教老师保持一致,且均有5年以上带教经验。学期末就所有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能力进行考核,总评分满分为100分[1]。考核标准、考核老师保持一致。其中,考核分3个环节。第1环节为刷手、穿脱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满分30分;第2环节为缝合、打结和剪线,满分30分;第3环节为在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深静脉穿刺术中随机抽取1项进行测试并评分,满分40分。学期末请所有学生填写反馈调查表,就课程内容、学习兴趣、教师表现3方面进行评分,每方面满分10分[2]。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学生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能力考核评分以每10分为一档,统计成绩在各分数档的人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统计两组学生反馈调查表评分,课程内容、学习兴趣和教师表现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能力考核评分比较


  在学期结束时对两组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能力进行考核,以每10分为一档,统计成绩在各分数档的人数,两组比较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更高。见表1。


  2.2两组学生反馈调查表评分比较


  学期反馈调查表的评分情况比较进行t检验,其中,课程内容和学习兴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可程度和学习兴趣更高;两组教师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西医外科学是中医院校特有的称谓。从总体上来说,中医外科学研究的病种强调“病位在外”,以相对于内科的“病位在内”;而西医外科学研究的病种强调“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相对于内科以应用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法[3]。由于历史的原因,西医外科学被认为是中医院校的辅助课程。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学科建设“门户界限”日渐模糊,学科之间逐步走向渗透化、结合化[4]。医学院校主要是培养临床医务工作者。任何一级综合医院都设有内、外、妇、儿等科室。也就是说外科是一个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基层医院对全科医师需求量大,在基层医院遇到急腹症、外伤,也需要外科操作紧急处置。同时,很多临床科室的日常诊疗工作中需要西医外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如消毒、无菌操作、针灸、腹穿、胸穿等各项穿刺操作等[5]。因而近年来西医外科教学在中医院校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全国各中医院校都在加强西医外科学科建设。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如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各种穿刺技术等,已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的必考内容[6]。


  笔者本人在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工作,长年承担着西医外科学讲授大课、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任务,每年都接触大量的见习实习医生。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既要掌握中医各科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西医各科的内容。目前,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教学与考核偏重理论,对动手能力的强调有所不足,大量的基本技能训练只能放在临床见习、实习上进行。随着我国《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7],患者维权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不愿配合临床教学。许多操作练习都因缺乏患者,或因患者不愿配合而难以实现,从而最终不能达到临床考核要求,存在一种高理论、低实践的情况,最终导致临床动手能力偏低。学生在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后,存在着动手能力较差、临床操作水平较低的缺点。这方面劣势遭到用人单位的诟病,其结果不仅给学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降低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而且会危及中医事业的发展[8]。


  很多中医教育研究者对西医外科学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体会和建议。南京中医药大学张犁教授等[9]提出,应加强中医院校外科学教师的培训。他指出,在中医院校从事外科学教学的教师多数上毕业于西医院校而非中医院校或师范院校,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培训,对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理解不深。在教学中难以做到中西医结合教学的融会贯通。多数时候仅能做到照本宣科,难以突出重点,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应加强对外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不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培训,还要让青年教师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深入了解中医专业学生的医学基础水平,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辽宁中医药大学史宏軼教授[10]提出,应加强西医外科学教材的改革。目前,西医外科学的教材多选用王广主编的十二五规划教材《西医外科学》。该教材比起既往版本的《西医外科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是,中医版教材对西医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有些西医院校教材上已经更新的知识点仍在中医院校教材上。而且,受学时的限制,中医版教材的字数少、内容局限,很难把知识点全面透彻的解释清楚。这些教材的不足,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史宏轶教授提出应及时更新教学知识、优化教材内容,必要时教研室可自编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对西医外科学的学习。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金龙教授等[11]提出,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西医外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西医院校的男生热衷于外科学的学习,而且西医院校的男生无论是外科基本理论还是基本操作技能都相对较好,就业时也有优势。而中医院校的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多数对内科、皮肤科等更感兴趣。即使有少数对外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也由于就业的影响,放弃对外科的深入学习。长此以往,具有中医知识的外科人才和具有外科基本素质的中医人才都逐渐减少。因此,在外科学的教学中,应多结合临床病例,配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外科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外科学的重视程度。此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在外科见习、实习,举办一些外科技能操作比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倪孝儒教授等[12]提出,应加强中医专业学生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无论是面对教学模具、实验动物还是现实中的患者,见习实习医生都该持有严肃的学习态度,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带教老师既要大胆放手,又要给予严格的、一丝不苟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医德高尚、心理素质过硬、临床基本功扎实的中医师。


  长春中医药大学刘宝山教授[13]认为,目前中医院校对西医外科学的教学重视不足,西医外科学无法取得像中医课程一样的地位。西医外科学的课时普遍较少,部分内容与中医外科学重合。西医外科学的教师多数都是临床医生兼职,没有很多精力研究教学。患者自我防护意识过强,学生难以有实践机会。为了克服以上困难,应提高影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比重,增设模拟培训课程和动物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上海中医药大学秦建民教授[14]指出,在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学讲授内容多,学时有限,临床见习实习时间短,临床实践机会偏少,严重影响中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解决方案包括提高西医外科学在中医院校的教学定位;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的形式,包括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学大纲,有机结合不同教学模式,中西医知识适时交叉,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适时调整,才能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外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出适合新形势下合格的中医学人才。


  首都医科大学李宇栋老师[15]也结合自身体会,在细节上对中医专业学生外科基本技能培训上提出改良意见。他指出,对中医专业学生外科基本功的训练从培养无菌观念、培养使用常规手术器械的能力、培养结扎、打结和初步止血的能力、培养缝合的能力、培养对引流的认识等5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培养出毕业后能直接进入临床一线工作的中医师。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院对西医外科学的教育同样存在各方面的不足。目前对外科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多局限于理论讲授和多媒体教学,虽然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但是缺乏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很难深刻的理解掌握这些临床基本操作过程。加之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在中医院校的有限的外科学学时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外科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临床工作中,绝大多数患者不愿意由实习医生对自己进行各类有创性的操作,实习医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地的操作练习。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近10年来,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模拟训练法成为外科教学的热门话题。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建立了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可以在实训中心进行训练,在临床实践能力上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模拟教学的优点在于既能提供一个尽可能真实的环境,根据学生的层次逐步培训必备的临床基本技能,又能避免真实临床环境中对患者进行操作所产生的医学风险和伦理风险[16]。


  因此,有必要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增加模拟教学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应用各种教具、模拟假人来进行操作实践。我校西医外科学教研室从2015~2016学年临床见习中专设了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课程,包括外科切开、止血、缝合的基本操作,换药的基本操作,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的基本操作等的学习,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使学生通过模拟教学的方式領会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教研室面向2009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专门开设《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课程,采用模拟教学法的方式,学期末对学生的进行考核,并与未参与《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课程、仅在临床实习中接触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培训的2008级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接受过模拟教学培训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能力均显著提高,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提高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值得推广。


  西医外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英汉双语教学在《西医外科学》实习阶段应用初探


  【摘要】我们将双语教学应用到《西医外科学》的实习阶段教学中,采用多模式、分阶段进行的原则,在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使教师应用英语授课的能力不断进步、学生对外科学和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双语教学对《西医外科学》的学科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外科学;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007-02


  目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已有较多尝试,但主要是在学校整体师资外语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学开展,在医科类大学开展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1,2]。《西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国际交流,提高医学生接受国外最新医学信息的能力,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将双语教学应用到《西医外科学》的实习阶段教学中。


  1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双语教学比重


  1.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目前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情况下,重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特别是英语的表达水平。课题组主要教师参加医学英语培训班、大学组织的双语教学竞赛,并选派部分课题组成员到英国进修学习。


  1.2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目前采用两本教材:《外科学》(第六版)以及《SabistonTextbookOfSurgery》(第17版),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外科常见疾病编写了《急性胰腺炎》、《乳腺癌》、《急性阑尾炎》等章节的英文教学大纲、英文讲义、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1.3探索教学模式、分阶段进行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外科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病例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提问并指导学生课后的学习和复习,增强双语教学的效果。


  我们将双语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1)术语引导型的初级阶段:一些专业术语尽可能用英语讲解,专业术语词汇和课程中的章节标题用英文板书;(2)半英型的中级阶段:讲课时穿插英语教学,用英文讲述一些重要症状、体征和治疗方法,课件基本上采用英文;(3)中英混合型的高级阶段:教师以英文讲授为主,适当辅以中文,以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全英文制作多媒体,教材用英文或原版。通过学生的反应与反馈来掌握课程进度、调整教学模式。


  1.4注意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确定双语教学教材后,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准备完整的教案,注意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考核。


  课前确定部分生词表,将部分教学资料课前发给同学,让同学预习,并拟定4~5个思考题,让学生预习、思考,有助于学生掌握授课内容。上课时首先介绍密切相关的词汇不超过10个,并在进程中不断提示、重复解释。对重点内容要从不同角度讲解,并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加深印象。讲课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不时提问或积极鼓励学生发问,启发引导学生专注于重点内容。课后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测验,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5营造双语教学的良好环境


  教研室大部分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多名教师有在国外学习交流的经历,英语水平较高。因此,我们在科内病房、示教室等处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科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之一。


  1.6专家指导、提高质量


  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聘请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研室老师作指导,保证双语教学质量。


  2实习阶段双语教学的应用效果


  实习阶段的双语教学是临床教学改革研究中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有助于培养师资力量和推广双语教学,通过应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1教师应用英语授课的能力不断进步。


  通过对师资力量进行英语培训,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英语表达水平。课题组3名教师参加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双语教学比赛的培训、初赛、复赛,均获得了三等奖;进一步提高了双语教学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本教研室其他教师也有启发和促进作用,扩大了双语教学的影响力。


  2.2学生对外科学习兴趣浓厚,对英语学习积极性增加。


  大多数学生对双语讲课方式感兴趣,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英语水平、外科学学习有一定帮助。学生能够主动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注意相关医用英语词汇、句型的整理和表达。师生交流增多,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效果。


  3讨论


  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提高学生日常说外语的能力,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用外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多数学生有双语学习的潜力,良好的双语环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的教学条件与制度可保证学习效果。临床实习是医学院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查阅资料、接触病人,教学更生动、记忆更牢固,因此双语教学应用于临床实习有其优势。


  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文件)的要求,双语教学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在双语教学的施行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培养目标做了适当调整,并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


  首先,培训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师英语教学水平。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3]。由于本国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外籍教师相比,英语教学的双向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自由度和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熟练的语言能力[4]。教师在一堂课上完全采用英语进行教学,那也只能是一堂英语使用频率较高的课,包括英语课在内的整个语言教学都不能被称为“双语”教学。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并有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的动力和压力。我们依托高校,聘请高校教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教师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分阶段进行双语教学,勿急于求成。


  语言只是平台,双语教学中理念、方法及全过程的变革提升,才是双语教学达到并超越课程本身目标的有力保障。根据教育部关于双语教学“分步到位”的提法,我们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个动态过程。针对目前存在的师生英语水平均较低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双语教学分阶段实行,在授课中遵循以下原则:(1)渐进性原则,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均是一种挑战,以逐渐扩大英语授课的比例和双语课程的数量为宜;(2)知识优先原则,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或外文教材未详述的重要内容,可直接以中文讲授;(3)课前告知原则,开课前应告诉学生双语授课课程的英文教材和部分英文考试等事宜。由开始的术语引导阶段,经过半英型的中级阶段,达到以英文讲授为主,适当辅以中文的中英混合型的高级阶段,使英语在实习教学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第三,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对教师和课件的制作有很高的要求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非常重要。教学互动的关键在于“善教”与“乐学”[5]。讲课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互动,不时提问或积极鼓励学生发问,启发引导学生专注于重点内容。这也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掌握常用医学英语词汇,查阅资料,熟悉讲课内容,充分的准备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能跟上教师的节奏。


  4结论


  双语甚至全英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终身学习、国际交流能力的有效手段。加拿大和西欧国家(例如比利时、卢森堡等)的一些双语教育实践证明,双语教育能够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能力[6]。


  通过在实习阶段实行英汉双语教学,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外科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并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有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西医外科学》课程建设的一部分,今后我们将会把这项工作继续深入进行下去,逐步过渡到符合教育部要求的双语教学。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