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2400字_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发布时间:2021-01-12 10:06

  导读:古汉语言文学论文2400字应该如何撰写?对于现在很多行业的学者来说,基本上都是需要评定职称的,而写作发表职称论文就是不可或缺的,本论文分类为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古汉语言文学论文24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论文2400字(一):浅议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赏析


  摘要:高中古今诗词,蕴藉着语言美、人文美,具有鉴赏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学会赏析古今诗词也是我们的文化素质高的表现之一。本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经验,立足高中语文课本,浅析古今诗歌赏析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高中语文;汉语言文学;古今诗歌;赏析;浅议


  引言


  诗歌,是文人墨客半世生活、一生情感的高度浓缩。但是由于高中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对古诗词的赏析往往只是停留在字词、韵律的表面。针对此,本文抓住古诗词的鉴赏规律,浅析其赏析方法,以期为高中生学习古诗词赏析时,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


  一、博览群书,熟知诗词创作背景


  (1)把握诗歌源于时代的感情脉


  高中教材中的诗词,看似诗人个人的感情抒发,但是如果读者将诗词的鉴赏脱轨与特定的时代的话,那么读者将无法把握诗词的本质内涵。一位优秀的诗人,总是能够将个人的感情扣紧时代的脉搏。他们创作的原始感情,是时代的呼声。他们的诗歌创作是为百姓呐喊,为理想讴歌。因此,想要看穿诗人蕴藉在优美的字里行间的感情基调,就必须立足时代。想要透过那抑扬顿挫的美妙韵律读懂诗人的呼喊,就必需熟知诗词的创作背景。而离开创作背景,赏析诗歌,那是毫无意义的。作为高中生,我们的知识来源不能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学会自习、博览群书,才是一位高中生应有的学习态度。


  (2)透析诗歌蕴藉的诗人的社会理想


  《再别康桥》,如果单从诗词的整体上看,这首现代诗歌的形式非常整体,透露出结构美。但是这首诗歌虽说结构整齐,而读起来又不呆板,反而灵气逼人。再者,“轻轻地”、“悄悄地”,极富韵律美,延绵不绝。如果仅从结构、韵律的视域出发,那么这首诗歌的赏析无疑只能停留在上述的层面上。诗人徐志摩即有“寻梦”的热情,却又也“甘心做一条水草”。想要解读诗句的思想本质,高中生不妨从徐志摩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了解诗人的人生境遇。唯有立足时代,读者才能够理解诗人对“康桥”的感情。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诗人的构建的社会理想彻底破灭。“康桥”既是诗人精神的故土,也是理想的寄托。相比《再别康桥》,古诗《春望》的感情主旋律要明确得多。开篇的“国破”,道出了古诗的时代背景,也即诗人正处于烽火连天的年代。但是如果读者只是从字面上理解,那还远远不能够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因此,读者不妨先了解“安史之乱”与诗人的生平境遇。唯有如此,读者才能够更好地解读诗歌的感情基调,才能够更加全面地赏析诗歌。


  二、从典故出发,探究诗歌的意象


  (1)用典的表现手法


  诗人创作诗歌往往会运用典故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诗中的一个个典故,蕴藉了诗人的感情,也是诗人思想的见证。读者可以从中而得知诗歌的内涵。同时,典故的运用也使得诗歌的内容更加饱和,而意蕴更加绵长、深刻。同时,读者也可以从典故的历史知识中,品味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从而走进诗人所创作的文学意境中。总之,典故赋予了诗歌意象,这些意象具有相同的意思,让诗人的感情浮现出来,而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倘若在一首诗歌面前,高中生感到茫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妨利用典故的知识去解读诗歌。典故所建构的诗歌意象往往是不变的。每一个典故都有其历史渊源,然而典故所延伸的意象,虽然感情主旋律大抵相似,但是也极具灵活性。赏析诗歌之时,高中生既需要还原典故的感情风貌,也不能被典故所定格在条条框框之内。总之,诗歌文化博大精深,鉴赏诗歌没有固定模板,但是具有规律可循。而典故,就是诗歌的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


  (2)解读典故,感悟诗歌意象


  《雨霖铃》一诗,“长亭”便是用典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建筑了许多“亭”,有“长亭”,也有“短亭”。这些“亭”,是长途跋涉的游人停歇、休憩之处。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四处游玩,而“亭”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一个特殊的意象。他们在长亭中,常常与友人作别,因此在诗歌中,“长亭”时常是离别之意。倘若高中生知道了“长亭”这一典故,就自然能够解读诗歌之意,从而赏析诗歌独特的意境之美。再如,“商女”,有歌女之意,具有贬义色彩。知道这一典故,赏析《泊秦淮》这首诗歌时,高中生也就轻松地知道诗人借助“商女”针砭时弊,对当下官宦的奢靡成风的痛恨之情。再者,细心的高中生会发现,诗歌常常会出现“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人眼底,月亮也即故乡,月亮的方向,也就是故乡的方向。因此,文人墨客常常引用“月亮”这一意象,来抒发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总而言之,赏析诗歌离不开典故知识,高中生需要日常多积累。唯有多积累,高中生在遇到诗歌中的典故时,不会感到陌生,反而能够借助典故的知识帮助自己赏析诗歌。


  三、以诗人的風格为导向,赏析诗歌


  诗歌,是诗人的生活、阅历的缩影。诗歌的创作,深受诗人性格的影响。有些诗人生性阔达,如曹操,虽说感叹自己已达“暮年”,但是却壮志凌云,一如《龟虽寿》。再如,毛泽东,其诗词更是意境开阔,笑谈古今。笔者通过文献检索法,对中国古诗的派别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做一下归纳。从内容上看,诗歌可分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个派别。从风格上看,诗歌可以归纳为婉约、豪放两个派别。而根据此,赏析诗歌之时,高中生可以先看一下诗人。其实,看到诗人,读者就已经可以大抵了解诗歌的风格特征与感情旋律。如,李白,他创作的诗歌,意境洒脱、飘逸,如梦如幻,极具浪漫主义特色。再如,李清照,诗人李清照年少之时,诗歌风格清新、活泼。而在经历人生种种磨难之后,李清照的诗歌开始走向悲情色彩的创作之路。如,《声声慢》。因此,可以从诗人的创作风格入手,高中生才能够更为确切地定位诗歌的感情色彩,从而更好地赏析诗歌。


  结语


  高中生在赏析诗歌之时,总是由于自身的感情体悟不足,而无法深刻理解诗歌。其实,诗歌虽然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是赏析诗歌还是具有规律可循的。首先高中生需要博览群书,熟知诗词创作背景,从创作背景把握诗歌源于时代的感情脉搏。其次,高中生可以从典故出发,探究诗歌的意象。再次,高中生可以以诗人的风格为导向,赏析诗歌。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赏析


  摘要: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由多种文学样式体裁组成而成,其中古今诗歌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判断一首诗歌是否优秀,从哪几个角度对古今诗歌进行赏析是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是对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进行赏析,笔者将从三大阶段对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进行赏析:开始阶段、发展阶段、深入阶段。同时笔者将结合实例具体讲解,望能给对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赏析有兴趣的学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古今诗歌赏析;三大阶段;具体措施


  利用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的方法对汉语言文学的古今诗歌进行赏析是很多学生甚至学者的理想。本文主要对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赏析进行研究,笔者将结合具体实例对这一内容具体讲述,如下:


  一、古今诗歌赏析的开始阶段


  对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进行赏析大致要分成三个阶段:开始阶段,发展阶段及深入阶段。而在其开始阶段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学会“知人论世”


  赏析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知人论世”。1.“知人”,这里主要是指了解诗歌的作者是谁,了解其出生时间与逝世时间、出生地点、出生在富贵之家或者生于贫困以及作者一生中所遭遇的几件大事或者有关的传说等等。举例说明,在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行赏析时,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课本、图书馆相关资料或者网络等对陶渊明的生平以及相关的传说进行大致的了解,如其“不为五斗米折腰”以及“南山种菊”“回归田园”等,这些都是必须去了解的。2.“论世”,这里主要是指对诗歌作者所生活的朝代、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进行大致调查。还是以上例子,学者在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后还要对其所处的朝代进行调查与剖析,如陶渊明当时生活在东晋时期,买卖官位十分严重,政治的黑暗让陶渊明壮志未酬等。只有学会“知人论世”才能了解到作者写诗歌的缘由以及对接下来作者所寄托的感情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了解重点词义,掌握诗歌脉络


  赏析诗歌的开始阶段还需做到了解重点词义,掌握诗歌的大致脉络。例如对清代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绝词》进行赏析时会发现一个问题,这首词大量用典,例如“悲画扇”就是运用了班婕妤被抛弃的典故,“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也是运用了古人谢眺的两个典故,此外这首词还有很多的典故,如“骊山”“清宵半”“泪雨霖铃”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典故才能真正掌握文章的大致脉络。汉语言文学中古今诗歌大多复杂,用典、词句省略、古今同义、主谓倒置在在古今诗歌中屡见不鲜,因此结合资料对诗歌进行大致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二、古今诗歌赏析的发展阶段


  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赏析的开始阶段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赏析需要做到两点:


  (一)抓住诗歌的意象


  要对诗歌进行赏析,其突破口主要是要抓住诗歌的意象。例如在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进行赏析时,对于其中的“菊”“南山”“日夕”以及“飞鸟”就要重视,这里的“菊”,主要就是指作者对“菊”的淡然、清高自傲进行赞美。因此抓住意象是十分重要的。


  (二)感受诗歌的意境


  对诗歌进行赏析还要注意其中的意境,要学会身临其境感受诗歌中主人公的心情,例如对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进行赏析时,学者们可以把自己融入三月的江南,感受春天的美景,感受自己就在青石的街道上骑着白马“哒哒”而过,想象穿着旗袍打扮姣好的女子打开窗扉时的期待与笑脸以及发现是路人时的失望之情,只有把自己融入其中才能感受到这首诗的中“错误”之疼痛以及其中的“错误”之美。又如戴望舒的《雨巷》,想象自己身处在下着雨的凄冷小巷,巷子里很冷清、很狭窄,但是有一位姑娘正打着一把油纸伞,她的脸像丁香一样美丽,但是又像丁香一样愁怨。只有把自己融入诗歌中才能感受其中美好的意境,最后对诗歌的赏析提升到另一层境界。


  三、古今诗歌赏析的深入阶段


  经历了汉语言文学中古今诗歌赏析的开始阶段、发展阶段,接下来就是走进诗歌的第三个重要阶段:深入阶段。在深入阶段中要做到两方面的要求:


  (一)注意作者的寄托


  赏析作者不能仅仅看作者的意象、意境以及语言的赏析,同时还要看作者是否寄托了景物之外的情感。如在赏析曹植的《七步诗》时,不仅仅是了解诗歌中“豆”“豆萁”等物的名称,同时要了解曹植以“豆”与“豆萁”所要表达的兄弟之间的情谊以及两者之间生死存亡的关系,这才是赏析这首诗歌的关键;而对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进行赏析时,要对“长缨”“苍龙”进行深入探究,了解毛泽东写这首诗歌不仅仅是写所谓的“苍龙”“飞雁”,最重要的是写红军长征时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二)多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魅力


  赏析诗歌还要做到多读,这样才能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最完美的品味。例如在赏析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时,在做到以上要求后要学会多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只有做到多读才能感受作者这首诗中“千里”“绿”的作用。而在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只有多读才能感受作者语言中有关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对汉语言文学中的古今诗歌进行赏析需要遵循从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同时还要对诗歌的作者、诗歌意象、意境以及作者所寄托的感情等一一进行认识与赏析,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欣赏到每一首诗歌的魅力。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