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百科 > 毕业论文小学教育调查

毕业论文小学教育调查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小学教育调查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是一项重要的小学教学实践活动,是职前小学教师实践教育理论、获取实际任教经验、逐步实现由“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角色转化的关键阶段,深深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实际教学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摘要】好的习惯往往决定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好的习惯”。阅读作为人类增长才智,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获益终生。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关键词】习惯 阅读 小学教育

社会的先进程度很大部分取决于文明程度,而文明程度很大部分取决于公民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信息化时代对人们获取、整合、处理、加工信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课程作为国民教育中最基础学科之一,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关乎着学生未来发展和全面发展。而阅读是语文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1]。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大约只有一成的大学生能为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而去主动阅读[2] 。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12岁之前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至关重要的时期,如果没有形成好的习惯,日后也很难有所改观,小学阶段正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其一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应当通过小学阶段的教育让学生欣赏阅读、爱上阅读,为其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1. 当前小学生阅读习惯特点

阅读习惯是个体或是团体通过后天不断练习而养成的,小学阶段学生阅读习

惯主要有以下四点:(一)阅读时间少。有调查问卷显示,1~6年级小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2小时以下占一成,8小时以上阅读时间不足2成。(二)课外阅读量少。目前小学生阅读对象主要以书本课文、配套练习册及作文选为主。接近一半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几乎为零。(三)阅读自主性差。小学生普遍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一方面是由于其年龄较小,自主性和自制力较差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与考试关联不大的书籍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四)兴趣分流明显。电视、网络以其画面感强,人物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等特点往往更受小学生们的喜爱,使得文学类、报刊杂志类书籍的吸引力逊色一筹。

2.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存在问题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大,正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首先受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学通常把文章分解开来,偏重于字词句训练,阅读教学比重不大,阅读训练量不足势必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阅读习惯的养成;其次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局限于教材,主要模式为“学生跟读+课文讲解+习题练习”,阅读方式单一,所教内容也与生活实际联系性不强,课堂活力不强;再次目前小学生学业负担依然偏重,各类校外辅导班暂居学生大量课余时间,同时受网络媒体等媒介冲击,学生心态较为浮躁,静心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最后多数的家长认为阅读应以实用性为主,最好与考试挂钩,功利化心态重,缺乏对孩子正确引导,忽略了情感性阅读对美好品德、丰富精神世界的积极作用。

3.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对策

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愉悦的感受,从而保持积极的心理增强字词认读能力、语句理解能力,逐步领略到阅读的魅力。关于氛围营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注重情感交流,合理评价表现,以鼓励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二)完善图书馆管理工作,通过教师、广播的宣传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作用,让学生有种类丰富多样书籍可借阅。(三)设立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将闲置的书籍统一交于班级管理,同学之间分享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增进学识的作用。(四)设立阅读课堂,每周固定课时组织学生集体阅读,营造读书氛围,同时开展阅读节活动,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水平,老师们向学生推荐书籍,阅读后相互进行读后感交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在学习阶段知识积累尚浅,对于书本的知识还不能完全消化掌握,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的教育将学生的符号性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知识,领悟生活,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读与思”的结合。顺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老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体会人物情感,了解作者表达思想,上升到感性认识。此外老师还应合理将精读、略读、选读、速读等方法贯穿到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形成多读、精思、勤记、善用的阅读习惯。

正确使用工具书,加强课外阅读

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生字、短语,

容易造成阅读终止,影响阅读积极性,这种情形下灵活使用字典、词典等阅读工具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使用工具书不仅能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提升词汇量,更能提升自身的独立能力,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能有效的扩大学生阅读量,强化解决阅读障碍能力。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依靠老师课上的传授,还需要课外阅读巩固和拓展。为避免盲目性阅读,减少不健康信息对小学生身心的侵蚀,家长可为孩子选择内容丰富,主题积极,质量上佳的正版图书。透过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收获自信,从而更大释放学习热情。

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阅读,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

薄发。小学语文教育正需要把握小学阶段这个关键节点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小学生阅读热情,挖掘内生动力,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魅力,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提升人文素养,领略中华文化之美。

【参考文献】

[1]陈玉梅. 乌海市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问题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刘桦洋.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D]. 长江大学, 2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调查类毕业论文

《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遇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城镇化是通过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出现了诸如“升学主义”观念有所加强、基础教育“育人价值”受到忽视、“身份”及时导致辍学现象增加、留守农民、工子女教育质量下滑、课程结构欠合理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城镇化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影响,论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若干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教育;小学教育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城镇化,农村教育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义务教育,使农村化逐渐向城镇化教育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把农村教育作为优先领域,防止出现农村教育凹陷,着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向城镇化方向发展,即基本形成了城市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明显改善了农村义务教学学校办理条件。整体提高农村义务教学的教师队伍素质,初步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其中师资发展问题是教育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1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能满足教育需求:农村教育的设施不能满足小学教学的需求,办学条件在逐渐改善,但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仍普遍欠发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而现在大多数还在用传统式的教育,无法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和材教方面投资的也较少,对于农村教育的投资更少,目前的农村教育的措施还是陈旧、落后、老化的问题非常突出,部分教学设施严重缺乏,造成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除此之外,小学住宿环境得不到满足等因素,都直接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1]。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现在农村教师的补助以及教师的薪资待遇比较少,这样就导致了优秀的教师大量流失,农村小学教育缺乏优秀的教师,使农村小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以导致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年龄资深的老师,二是很年轻没有经验实习的老师,还有经验少的代课老师,他们的教育大多数还是由一黑板一根粉笔和一张嘴的传统安授课方式,这样的授课模式不但给师生的压力、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不能适应当代的教学需要,使得教学效果很不明显。而且一些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储备量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这样导致了生源的减少,对教师的教课需求量下降,这样的师生结构就出现很多的问题,对有些学科例如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往往一个教师教好几个专业,这一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也应从观念上改变对于升学率的盲目追求以及对考试科目的过分重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平等对待各个学科的教师和教学。

校园文化的缺失:现在农村小学几乎忽略学校文化建设,导致农村小学生活在单一接受文化课的阴影里,受到客观原因的制约和影响而老师对于学生的成绩最为唯一数据,不让学生看课外书,由学校一味应试,本应该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居然成为了文化的孤岛,幼小的孩子们只能机械枯燥的演练各种习题,整日被束缚在书山题海里,背着小升初的压力,而没有办法享有应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农村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学生几乎无法开展有关多媒体文化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校生活的丰富程度,也影响学生不能有效、愉快的接受知识。

2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若干措施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建立鼓励机制:学校管理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激励机制会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鼓励,物质奖励可能相对来些不太明显[2]。在经济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一些小的物质奖励也许难以得到好的激励效果,但精神激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鼓励农村小学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接受现金的教育理念,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革农村教师编的制度现行教师编是根据2001年中小学的标准制度决定的,提高农村教师的需求,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全面推荐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是造就学生德、智、体、美、劳前面发展的条件,建立宽松活泼的教育教学环境,创新小学教育是启发、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关键,开阔小学生的智力与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是培育人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离开家的第一个成长环境。因而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歌、校风、校训、都是重要隐性的课程,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学习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学校特特色和师生特点,我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精神文化的建设,要把精神文明教育提上日程,城镇化的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面临农村城镇化的迅猛发展的挑战农村各类型区域都应把精神文明教育提上日程。

3结语

党和国家历年来重视教育工作,和城镇化的教育相比农村教育还是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引进比较新颖是授课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里更好地掌握知识,活学活用不死板的去接受知识,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教育暴漏出很多问题。为此。我们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村教育高度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知识文化水平。逐步促进人口成长,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与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农村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学生接受不同的授课形式。

作者:谭富丽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小万德小学

参考文献:

[1]刘云博,白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03):109-113.

[2]刘云博,白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03):109-113.

[3]刘璐,魏登尖.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中师资发展问题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01):54-57.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现状调查

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呼唤教育公平的今天,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了中西部贫困地区,忽视了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这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关键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与对策我国加入WTO后,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无疑是最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农村教育的薄弱与落后一直是整个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大多数的学者都倾向于最贫困的西部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在小康村的掩盖下东部较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之所以特别关注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是因为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又会为西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东部教育发展的今天就是西部教育发展的明天,可见,对东部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乡”从广义而言包括乡镇和乡村两个部分,本文所研究的农村教育是指镇以下的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也就是说研究的地区是东部只存在小学的农村,所研究的范围对象就是农村的小学教育。一、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短缺与浪费并存虽然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远远优于西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东部的大部分农村仍处于小康的低水平,所以东部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要比其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差得多,更糟的是,为了达到小康教育的验收,多数教学只是一些“花架子”。第一,表面富丽堂皇的教室大都是20多年的老房子;学生用的桌椅多数是以低价从市、镇中心小学买来的二手货,桌椅虽然表面粉刷一新,但高矮不配套。第二,篮球场、足球场只是一个摆设,各种活动器材紧缺。第三,在饮水、卫生、通风和取暖上更是存在极大的漏洞。夏季电风扇坠落砸伤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冬天学生们守着奄奄一息的小煤炉无可奈何;饮水机也只是应付验收的工具,学生们每天喝的水都是用小水壶自备的。第四,公共财产的安全存在隐患。多数农村小学晚上没有护校人员,桌椅被盗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的暑假,河北省某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的30台电脑在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二)课程设置———规模与形式并存“普九”推行趋于均衡化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及实施新课程改革等措施为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部分东部农村小学而言就是“简单跟风、模仿”。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也只是聊胜于无,大多数是由班主任全科兼任。音乐、美术课成了语文、数学的补习课,增强体质锻炼的体育课也成了打扫卫生的劳动课。东部农村小学在三年级已基本统一开设了英语课和电脑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由于农村小学的多数英语教师需要从市和镇的中心小学聘请,所以英语课就成了孩子们周末在校的补习课;面对中心小学淘汰下来的286或386机型的电脑,短短的一节电脑课也就成了教师的电脑修理课和孩子们不知所措的等待课。(三)师资与教学———应付与舞弊并存与西部农村小学相比较,东部农村的小学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因此东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有三种群体组成:一是靠教龄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靠各种关系挤入这一行的年龄不等的代课教师;三是为数不多的从中专院校毕业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这种整体素质较低的教师队伍,必然在教学上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第一,相当一部分民转公的老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对新的教学大纲视而不见,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老教案。这与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都是无法相适应的。但是在年度优秀教师的评比中,这些老教师却依仗资格老,凭着一股霸气要成绩,要不到手就会闹情绪,孩子们就会成了部分老教师的出气筒。第二,由于多数代课教师是凭各种关系挤入教师这个行列的,所以他们只是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而不是当作一生奋斗的事业。尤其是年轻的代课教师,工作敷衍,只满足于“教过”而不力求“教会”。第三,中专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常受到老教师的排挤,自己的教学成绩往往不被认可,甚至在年度的评比中还不如有关系进来的代课教师。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随波逐流,稍微有抱负的一部分教师也是把调入中心小学任教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第四,尽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东部农村小学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的机制,但是,以考试为核心的管理评价机制却“岿然不动”。多数学校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还是看每学期统考后的学生的成绩结果,而不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付出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这就导致了考场中出现了以老师导演的考试的座次为“两优+一差”的舞弊情况,考试过程中,两个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要给夹在中间的“差生”予以相应的照顾。二、促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党的十六大总揽全局,把握21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中可以看出,教育不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部分,而且“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的全局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折射出西部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也就成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当前东部农村小学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一)端正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东部地区必须以经济促教育,进一步协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从内部讲,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办学的真正目的:教书育人。学校的任何设施、设备都是用来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而不是应付上级验收的工具,更不能以短缺为理由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浪费。从外部讲,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同时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花架子”建设。(二)尽快提高东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第一,一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社会招聘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培训、参与教育研究和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实现东部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第三,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德治教、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精心施教;爱护学生、以情促教;严谨治学、科学兴教;团结合作、协同行教;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三)进一步推进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优化学校的人事管理建立符合东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监督体制,落实依法治教。在小康教育验收、评估的过程中,坚决杜绝“上级通风———地方准备”的游击战术,做到“切实保障+有效的监督”的双重管理。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参考文献][1]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张人杰.2004教育中国[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3]朱小曼.对策与建议———2003-2004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叶存洪.怎样做一名好老师[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资料来源:

什么时候交啊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问卷调查

毕业论文的问卷调查一般发几份合适毕业论文的问卷调查一般发几份合适这个是要看你具体研究课题而定的。如果研究不同个体的差异一般严谨点的话100份左右差不多,如果想偷点懒的话,五六十份也可以。这里面有效样本要在90%的样子,如果你预测有效样本率低的话,应该适当加大问卷发放量。毕业论文一般发放多少问卷调查才算是合理的啊?市场调查类的通常需要在200份以上,才能采集到样本的。其它的认识类的大概要在100份左右了。供参考。如何用问卷调查法写毕业论文?单从你的这个题目来看,首先你要自己先定义动机是什么,有哪些维度,(要有理论依据哦,不可以只是自己凭空想象)然后可以根据这些维度分别设定几个题目,对选修心理学动机全方面的提问。我是学心理学的,也做过一些这方面的论文。不知道你们学校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高不高,单这个题目来讲,我觉得论文研究的因素有点太单一了,只有一个因素——动机,我建议,如果你想让你的论文更有深度的话,最好再加个因素,比如说,研究选修心理学的动机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或者动机选修心理学与性格的研究,等等。当然啦,你这个“选修心理学”也要定义清楚。我的毕业论文没有问卷调查,可以吗?这个是可以的嘛问卷调查类教育类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某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新课程背景下的文字解读6.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定的比较及启示1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资讯科技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某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网路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3.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4.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5.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6.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27.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28.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路个别化教学之比较29.某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0.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1.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2.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3.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4.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7.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38.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39.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40.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1.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42.放飞语文课堂开辟求知天地43.“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44.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45.小学生资讯素养的培养46.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47.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8.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49.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0.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51.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52.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53.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54.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55.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56.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57.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58.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60.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6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2.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63.资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64.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65.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66.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67.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68.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69.资讯科技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70.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1.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72.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73.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74.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75.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76.浅谈网际网路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77.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78.“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79.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80.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81.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82.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83.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理资讯能力培养8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85.传统教学与网路教学的比较研究86.浅谈档案袋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87.高等教育质量观述评88.学校管理中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研究89.初探新课改下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厌学的关系90.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专业素养问题初探91.关于师范生教育观现状的调查研究92.学校情景下儿童肥胖症的综合防治模式研究93.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转变的思考94.新课程背景下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策略研究95.“先行组织者”与古诗教学词句疏通96.资讯科技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97.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98.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学研究99.浅析另类儿歌的思想倾向及形成原因100.浅析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1.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102.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103.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04.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105.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方案的分析与思考106.从《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小学童话教学的审美教育107.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长的用人艺术研究108.中小学科学教育人文化的思考109.小学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110.现代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行文格式:论因材施教与应试教育2010-4-2514:37:05作者:zf9828宁夏省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永康小学/赵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怎样才能充分挖掘和培养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怎样才能处理好个体发展与群体教育、因材施教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国近年来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强调因材施教,但大多数学校又都过分重视升学率,惟成绩是瞻,成绩就是法宝,教师的业绩、教学的评估都以成绩高低来衡量,在如此重视成绩的情况下,教师们的精力都集中在了书本、成绩,厚此薄彼,抓群体而忽视个体,犹如一辆割草机,齐刷刷的过去,枝条没有了,个性没有了,只有方方正正、千篇一律的规格。因材施教与应试教育已形成矛盾。做为一名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绝不能人云亦云、明哲保身,我们必须大声疾呼、合理建议。古人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难道现代社会就没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却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例如唱歌、跳舞、体育、绘画、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等等,但因为缺少真正的伯乐来发现、鼓励、培养,在成绩大于天、“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的思想支配下,特长爱好得不到发挥、得不到锻炼,逐渐沦落为班上的差等生。国家推行基础教育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教育改革成效不够明显:应试教育批而不倒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素质教育倡而不立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举步维艰,而素质教育搞不好,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话。在现阶段,人的成长与谋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络,人们总是根据谋生利益最大化来规划其受教育过程的。既然社会上越来越多被看好的职业岗位设定了学历高门槛,那么必将引导人们选择上大学上好大学来圆自己的人生梦,引导人们在高考前的十余年间,争取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并力争成为一次次考试成绩的领跑者,如此一来就是片面发展的应试教育而不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更适合普遍的需要了。基础教育多年来大都是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单纯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要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声都是经验”。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而应培养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以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参加教育的工作者扪心自问一下,在以成绩、升学率为准绳的时势下,你们敢逆流而上的去实施素质教育、去因材施教吗?你的成绩上不去怎么办?因此,我们必须孜孜不倦的去探索,找到一条既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又能提高全体学生成绩及升学率的契合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它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材”就包含着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作为教师,应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并结合兴趣爱好的把握来确定一个学生所具有的气质特征,进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但当前小学教学因材施教中普遍明视讯记忆体在着几个误区:把因材施教和班级授课对立起来;把因材施教定位于少数学生身上,和大多数学生对立起来;认为因材施教难度大,难以实施;这些误区的产生以致在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自觉地、积极地把握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制导性、支配性和潜移默化作用,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基于这些误区在基本的对策上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每一个学生。总之,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也大体相同,这是学生的共性。但由于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他们在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习惯、品格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应该忽视,为了激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因材施教来吸引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使用不同方法,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来因势利导。实施因材施教应是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具体说,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师实现其存在的状态。因为只有你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将你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这时,也只有这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学生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教师实现人生境界的阶梯。坚持正面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面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愿望,使学生真正能放开手脚,生动活泼有效的进行学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能巧妙地将因材施教思想穿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每个学生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家长的鼓励,特别是对于差生我们更不该吝啬我们的赞美。对于差生的点滴进步,如果及时给予表扬,将会诱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萌发上进的生机。这种表扬将起到批评起不到的作用,收到逆向激进的效果。(2)以“闪光”为主的正面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即使是萌芽状态的、不稳定、不突出的苗头,也要从鼓励角度出发,正面引导,大力宣扬,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机智。(3)以“成功”为主的激励机制。差生少有成功的机会,更难得到教师的正面肯定与激励。利用差生成功的契机来激励差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4)以“创新”为主的开拓机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认为在目前高度重视统考分数和升学率的形式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才能更多的、巧妙的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融入应试教育中,推陈出新,不落俗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本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认认真真的总结出一些经验来,丰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求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问卷模板你要调查什么课题呀?建议你去网题线上调查平台的问卷模板库去找找,有什么关于毕业论文课题设计的问卷模板。希望能帮得到你。关于问卷调查因为要写毕业论文,去哪里找的问卷调查比较权威,谢谢百度文库或道客巴巴是不是所有毕业论文都要有问卷调查?这个不一定的,一般有要求让写的就写,一般没有要求的就不用写问卷调查预测试问卷多份合适?看你要问的是什么东西了问卷调查一般在哪做呢?我认为腾讯问卷还可以,王者荣耀、小米以及央视315晚会,都是使用者。

最好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你可以去一所中小学校实习当老师,然后就可以发调查问卷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这样一来,任务完成了,你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第二种就是直接在中小学校门口发调查问卷,热心的学生和老师会帮你的,但是就比较累,因为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有耐心帮你填。

现在出现困难,学校没开学的没开学,开学的管控你也见不了老师啊。要不论文改个方向跟老师商量一下。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调查模板

如今,人们对小学 教育 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 范文 一: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摘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 方法 参与语文阅读实践。略读课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2004年,我在商河县孙集乡中心小学听过一堂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1、应该如何分段;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3、珍珠鸟的特点是什么;4、课文最后一句:“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结果:学生如坠雾中,面 面相 觑,勉强作答,场面很尴尬。 2005年,我在商河县怀仁镇中心小学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10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学生读了几个来回,能力差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消除在初读课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还安排了再次默读的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交流,并联系前一课学过的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让学生自悟: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过度地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整堂课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略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失败是过度的设计。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约,要采取粗线条式的结构层次,要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整个课堂,要为学生自主阅读留够时间和开辟大块大块的空间。 新课程教材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的教学程序推进教学。例如: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是精读课文,第18课《永生的眼睛》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前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默读下面这篇课文, 说说 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兴安盟,他们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 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承上启下,可以引领学生从精读自然地过度到略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略读课文课堂教学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退位到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充分地默读,在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所得,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 文章 的表达方式的……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提出存在问题; 四是引导点拨阶段,教师根据学生自读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以自己的“厚积”进行“薄发”,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去阅读,疑难处再读读,有趣味的再品品,重点地段多走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把文本读懂、把生活读懂。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 文化 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 经验 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李莹莹鲁东大学2015-06-01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冯磊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二:跳出功利圈,享受语文之美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 造句 、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 总结 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10月.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小学教育调查
  • 小学教育调查类毕业论文
  •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现状调查
  •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问卷调查
  •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调查模板
  • 返回顶部